第一篇:小学一年级第七课 小小的船
7、小小的船
汝南三门闸孔王小学
丁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词卡、录音机、课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会认9个字,认识偏旁“门”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谜语导入: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迷语
出示课件: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
学生猜出谜底后然后再提问,你们平时见到的月亮什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多么神奇可爱的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月亮的儿歌。我们今天来学习第7课《小小的船》,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题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会认9个生字,认识偏旁“门”。大家有信心完成吗?(有)
二、自学指导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三次比赛,第一次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字音读的最准确 三、一读课文,扫除生字(第一次“先学后教”,纠正读错的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76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2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能把字音读得最准确。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现在开始比赛,听要求:读的同学声音要响亮,听得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3、师板书(船、坐、只、伞),生念出
4、齐读出示字
5、指名读出示字
四、学会认字
课文大家读会了,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A 出示词语
船 弯弯 坐下 只有 看见 闪闪
星星 蓝天
1、生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后进生)
B 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生字)课件展示
C
出示单独生字(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加大难度考你们了)小船弯弯坐下只有看见闪闪星星蓝天
1、生自由读
遇到不会的可以问同桌(要求组词)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后进生)会意识字:“土”代表地,两“人”背靠背坐在地上。熟字加偏旁:“人”+“门”=“闪” 组词识记:见—再见
看见
找反义词:弯—直
坐—立
五、再读课文,要求流利
大家读得真棒,那现在老师再给两分钟时间,自己读一读课文,两分钟后咱们再来比比谁读的课文桌子棒!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后进生(比赛开始了,咱们比比看谁不仅能把字音读准确,而且还很流利。)
3、男女赛读
4、齐读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棒!
七、作业(当堂训练)
认读9个会认字
八、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弯弯的闪闪的 蓝蓝的 小船 星星
看见
只有
坐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2、会写四个生字
3、能完成本课的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小小的船》,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板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2、会写四个生字。
3、能完成本课的课后练习题。
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出示问题:
1、小小的船儿是指什么?(月亮)
2、什么样的月儿什么样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怎么样?(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出示最后一句: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要是你写,你想怎么写?
自由读课文
指名回答
同桌互练第二题
讨论题
4、指名回答第3题
5、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是自己最喜欢、最希望的,在小小的船里,小女孩只看见星星和天,说明什么呢?(小女孩很喜欢天、星星,都很美),那么星星到底有多美呢?你能来描述一下你心目中最美的星星吗?
6、出示课后题“我会说”,同桌讨论
指名说
师生评议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黄黄的树叶像 圆圆的西瓜像
三、再读课文,要求背诵
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背课文,两分钟后比比谁背得最流利。
1、自由背
2、同桌互背
3、男女赛背
4、指名读
5、齐背
四、学会写字
课文背得真流利,现在咱们再来比比谁写的字最漂亮
1、生描红、练写
2、指名上台板书
3、师生评议
4、生再练写
白、田、电三个字的口都要写的上宽下窄 田
要写的略宽一些,电的口要扁一些 电的第四笔是竖弯钩
五、小结
六、作业
见、白、田、电每个生字写3遍组两个词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小小船》教案
《小小船》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用折纸的方法表现小船。2.能大胆地对小纸船进行涂画装饰,感受其造型美感。3.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会折纸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彩色纸或废旧挂历纸、油画棒或彩色水笔、剪刀、胶水等。2.毛线、塑料管、包装带等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给船体涂画、添加花纹时,要考虑到不同种类船只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去设计适宜的花纹、色彩等。这样的设计,既简单有趣,又能丰富学生的创作,发展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模型船,引入正文。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船)教师倾斜模型船,使学生可以看到船舱内的各种小船,问:“这里面呢?”(船、还是船、那么多小船„„)“大船里面装小船,好玩儿吧。”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从大船内拿出不同种类的船只,与学生共同辨认,使学生初步认知船的种类,感受不同种类船只的造型特点。
帆船:船体上有各种造型的帆。渔船:有个大平底儿,渔民伯伯架着它出海捕鱼,一定特别稳当。客船:能装载许多游客四处旅游观光,上边儿有救生圈、铁锚等。
2.探究纸船的具体做法。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纸船是怎么做成的吗?别着急,咱们拿近点儿,你们先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也可以拆一拆,最后,好好想一想。一会儿,老师看谁说的最好。
教师将小船分发给各组学生,并板书课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小船的几种做法:
①直接用带有美丽图案的画报、挂历纸折。
②先用白纸或单色彩纸折,再用油画棒、水彩笔等对船身进行装饰。③先用纸折好小船,再使用多种媒材对船体进行装饰。如:加贴桅杆、彩旗、船舱等。3.教师通过展示其他造型的船只图片,如:航空母舰、羊皮筏子、快艇等,与学生共同研究其造型、色彩等特点,拓展学生思路。
师:“小小船,两头尖,乘风破浪去探险。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船?”“如果你是小船长,你最希望驾驶哪种船去大海探险呀?是帆船?客船?还是连老师都没想到的最特别的船?把你的想法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提制作要求。
师:“想好了没有?这节课,咱们就来做一只属于自己的小小船。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谁做的又快,小船又漂亮,谁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听!(教师摇动放礼物的盒子,让学生听到里面的礼物碰撞声)想不想要?那你的动作可要快啊。我再提醒大家一句,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
2.学生开始制作后,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表现积极、主动的学生。对有创意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展示,启发其他学生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四、评价。
1.播放儿童歌曲“赛船”。将学生引导到教室前方展示小船的地方。
师:“小朋友们,我要开着‘小小船’去大海探险了,谁愿意跟我一起去?快上船吧!拿着你的小船上大船,咱们一起划。”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师:“呀!大海里有这么多漂亮的小船。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只?喜欢它哪儿啊?”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奖励说的好、做的好的学生,调动学生互评的积极性。
五、教师总结性评价。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
一、导入
1.老师以提问进入课堂:同学们爱不爱自己的家人呀?平时在家里会不会帮家人做一些小事?都做了些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
2.待同学们说完后,老师进行评价。然后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小主人公为奶奶做了什么事,奶奶有什么表现?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阳光为什么会跑到棉鞋里呢?
二、讲解
1.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对照着课文后面的生字表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把生字圈出来。朗读完之后,让同学用铅笔标出自然段落。由老师发问,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文中的小主人公是谁;他为奶奶做了什么事?学生回答完毕,老师给出评价。
2.分别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上呈现出生字:妈、午、放、奶、合、收。然后检查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的生字是否正确(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起来回答生字的出处。)
3.逐一讲解生字,包括生字的偏旁、结构、笔顺,给生字组词造句以及拓展延伸。妈:左右结构,偏旁是女字旁,共有七笔,数笔画时让学生跟着一起数,组词为妈妈、奶妈、大妈等,造句可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列举偏旁相同或读音相同的字,最后照着生字表把对应的字描红书写。(此处,可由教师以第一个生字做示范讲解,剩下的让学生照例解析,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4.认识完生字后,让学生们再回到课文中,把课文大声朗读两遍,精读一遍。然后请同学起来简述课文大意,并问学生: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同学们自由发言,老师给出对应评价。
5.逐个自然段进行分析。第一个自然段由老师读,因为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开端,必须慎重把握。剩下的自然段都让学生举手起来读,读完后再让学生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在讲解每一个自然段的时候都要划出重点词语作重点解析,并在讲解完之后让学生造句。
6.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棉鞋里的阳光》中有许多对话的段落,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及语言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课文内容。
7.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再让男生女生分开齐读课文,最后回归主题——《棉鞋里的阳光》。让学生回答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阳光为什么会跑到棉鞋里去呢?
8.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让他们试着用简洁的话语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问他们得到了什么收获或启示,自由发言后老师作出评价。
9.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让孩子们学会爱别人。(让孩子说出本学期或以前学过的传达类似道理的课文题目。)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课《小挂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课《小挂饰》说课稿
1.说教材(1)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它是从前几课《花地毯》《有趣的半圆形》造型·表现类型的平面制作过渡到设计·应用领域的立体制作。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小挂饰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教学中教师创设各种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实验法、直观教学法等;学法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等。
3.课前准备《小挂饰》说课教案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以六人一组,分组围坐。4.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1)导入
①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小挂饰,你们想不想看看?”
②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取出项链等物带在身上,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东西不但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挂在身上,连头上也可以挂。所以它们有个名字──小挂饰。”
③揭题。板书课题:“小挂饰”。(2)新授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①研究探讨,自主感悟。
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教师将这些挂在墙上、身上的小挂件取下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小挂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②欣赏图片,拓展思维。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
第一组图片:
A(古代)《七璜联珠组玉佩》《旗人帽饰》(初步了解挂饰的历史)B贝壳项链、彩石手链挂饰(解决色彩与材质问题)C《苗族少女衣饰》(银制品)(解决挂饰种类问题)
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第二组图片: A各种纸挂饰(风铃)B吸管挂饰(项链、校牌)
C各种材料的挂饰(糖果纸、巧克力、纽扣、瓶盖等)
这组图片都是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小挂饰。通过这组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3)学生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在制作过程中,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4)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作品及赠送场面。随即可以把数码相机连上电脑,然后关掉音乐,让学生围在展示屏周围观看屏幕上一件件自己的作品,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出现,教室里随时会发出欢叫声,听到有人嚷着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扬一些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这里就是整堂课的高潮部分。欣赏评价完自己的作品后,我就进入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5)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展示?再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些与众不同的小挂饰举办一个小小挂饰展。小学美术《我家的菜篮子》说课稿
1.说教材
(1)设计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领域是指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把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我家的菜篮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造型与表现课。通过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及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学习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的美。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设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把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课堂,是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要求,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感受生活的美。
我的设计理念来自于课标的精神,在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感知菜篮子与蔬菜”、“分析画家的画”、“探究物体前后遮挡的关系”、“欣赏不同的表现手法”这四个环节来完成对《我家的菜篮子》的表现。此外,我还设计评价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老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②过程与方法:
a.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b.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
c.在探究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3)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4)教学难点
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2.说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并让他们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去做、去学。所以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体会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3.说教法
为了锻炼学生形象记忆能力(脑)和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教学法
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一猜和参观蔬菜王国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并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2)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我让学生观察蔬菜以及画家的画,使学生发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安排有不同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进行练习的欲望。
(3)体验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看看、说说、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
(4)评价法
通过自评、互评以及互动交流的评价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记忆法、对比学习法和互动评价法。首先让学生观察记忆菜篮子以及蔬菜的各种特点,然后引出画家的画,从中发现绘画构图的美,再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最终解决了难点,学生绘画后通过评价活动,达到了认识“我家的菜篮子”的教学目的。
5.说教学过程
在设计《我家的菜篮子》时,我是按“感知体验—赏图析画—探究学习—学生练习—分享评析—拓展延伸”的程序来设计的。
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体验是美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美术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对于《我家的菜篮子》这样的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去体验探究。
首先,我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导入课题,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菜篮子及蔬菜的各种特征;再加上图片的欣赏,巩固了学生对菜篮子及蔬菜的认识。此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第一次得到情感体验。
其次,我引导学生赏图析画,为了使学生明白构图的形式美,感受画家对生活美的追求,我采用了两个步骤来完成。一方面是与语文学科综合,介绍画家的成长过程。通过教师有情感的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创设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另一方面是分析画家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一步步地体会到构图的巧妙,此时,再进行摆一摆、看一看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大小一样好看吗?”“前大后小好看吗?”“同类色在一起好看吗?”,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构图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第三部,学生此时已经对构图有所感悟,这时,我创设了第三步的教学活动——“绘画表现前后遮挡关系”的探究活动,并出示绘画步骤,使学生真正明白构图的秘密。
第四步,是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环节,我出示三种不同表现“菜篮子”的方法,与学生一同讨论分析,目的是启发学生用多样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思维。我还出示三个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表现这节课的内容,这样既符合分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又面向了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
最后,我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课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的评价活动,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在评价活动中,老师及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形成互动评价,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后来,我还拓展延伸,调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巧妙地渗透环保教育,使美术与思想品德、人文学科综合在一起。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最大限度地获得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
6.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既体现整节课的主线,又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展示了本课的教学思路,既新颖别致,一目了然,又通俗易懂,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小班语言活动——小小船
设计意图
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在幼儿的身边也有很多需要他们帮助别人的事情,可是怎样帮助他人呢?用什么方式帮助他人。怎样帮助别人才对呢?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去帮助你需要帮助的人,成为好朋友,一起快乐的玩。喜欢和朋友一起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仔细的观察图片,能说大概说出图片的意思,有想了解图片的兴趣。
2、基本理解听懂图片故事的含义。
3、学习了解关心和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挂图 若干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观察图片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鸭吗?它是怎样唱歌的呢?青蛙呢?是怎样的声音?[幼儿园教案网www.xiexiebang.com]
二、逐幅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意。出示图片一,提问: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呢? 2、这里有几只小鸭啊?它们都在干什么啊?(幼儿讨论)
3、在它们的旁边又游来了谁啊?小青蛙想干什么?
三、出示图片二,提问:
1、这边的岸上站着谁?你们看小鸡怎么啦?小朋友们猜猜它为什么哭呢?(和小鸭和青蛙一起玩)
2、可是小鸡会不会游泳啊?那小朋友们看小鸡哭的这么伤心,我们来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鸡在河里和它们一起玩的呢?
3、最后是谁想出了办法来帮助小鸡呢?小鸭是怎么帮助小鸡的呢?
四、出示图片三,提问:
1、小鸡坐在船上有和朋友们一起玩了吗?
2、小鸡坐在船上能和大家一起玩,它高兴吗?那它高兴起来的话就会怎么样呢?
3、它们高兴就会唱歌的?那小动物们都是用什么声音来唱歌的?大家一起来学它们唱一唱好吗?(请幼儿站起来,大家一起学小鸭、青蛙、小鸡的声音)
五、教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和幼儿一起将故事讲述一遍。
六、教学延伸 提问:
1、小朋友们,知道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的身边的人遇到了困难,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那小朋友们有没有帮助过自己身边的人呢?都帮助他们做了什么呢?(幼儿回答,讨论)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给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同伴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