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道工作效率的含义,初步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什么叫作工作效率。
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寻求方法:
1、小胖和小丁丁进行百米赛跑,小胖用了25秒,小丁丁用了20秒。谁跑得快,为什么?
(相同的路程,谁用时少,谁就跑得快)
2、一分钟口算比赛,小巧做了30道,小亚做了27道,你知道他们谁的做得快吗?为什么?(相同的时间,谁做得多,谁就做得快)
3、张阿姨2小时做了14个维尼熊,李阿姨3小时做了18个维尼熊。谁做得快些?
提问:(1)能否用18个为维尼熊和14个维尼熊这两个数量直接比较呢?(2)张阿姨和李阿姨用的时间不一样,做的数量也不一样,怎么比呢?
二、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解决“在时间不同、工作量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快慢”这个问题。
探究
(一)理解“工作效率”:
1、小组探讨:张阿姨和李阿姨谁做得比较快呢?(反馈)
2、反馈情况1:可以算算他们平均每小时个作了多少个维尼熊。板书:张阿姨:14÷2=7(个)李阿姨:18÷3=6(个)个>6 个 答:张阿姨做得比较快。
(1)老师再教大家一种表达数学思想的方法:树状算图法(在相应的算式下面画出)
(2)师:谁来解释一下树状算图中的14、2、7在题中是什么意思,7又是怎样得来的?
(3)小结:树状算图像小树发芽。小叉上的两个圆中应该填入已知的条件,(边讲边指)连接处的小圆表示条件之间的关系,最下面的圆表示结果。对照树状算图再来说说看你的思路。
(4)提问:谁能用树状算图表示李阿姨每小时做多少小熊?
(5)师:我们把每小时(每分,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叫做工作效率。所以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师: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你还能得到怎样的关系? 板书: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3、反馈情况2:
也可以看做相同数量的小熊,谁用的时间少,谁的效率就高。还可以看在相同的时间内,谁做得多,谁的效率就高。
小结:这些比较方法,同样可以解决谁的工作效率高这个数学问题。探究
(二)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
1、出示:王师傅每小时能生产40个零件。(1)填表:
(填表时,教师要问学生是怎么得出这个结果的,提高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运用能力)
(2)师: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工作效率相同,工作时间越长,工作量就(大); 工作效率相同,工作时间越少,工作量就(小)。
师小结: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时间越长,工作量越大,那么下面一题又是什么情况呢?
2、出示:小胖要打字1800个。(1)填表:
(2)师:这道题什么条件没有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 工作量相同,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效率越(低)工作量相同,工作时间越短,工作效率越(高)
三、练习:
1、完成课本40页,先画一画数状算图,再列一列算式。1)6分钟复印了108张,每分钟复印多少张? 2)每小时浇了27桶水,3小时共浇多少桶水? 3)每小时折65个纸鹤,折260个纸鹤用多少时间? 4)一本468页的书18天看完,每天看多少页
2、甲种印刷机8分钟能印刷报纸1200份,比乙种印刷机每分少印15份,乙种印刷机每分钟能印多少份报纸?
3、A型灌水机每4分钟灌水300瓶矿泉水。B型灌水机每秒钟能灌1瓶矿泉水。两种型号的灌水机哪种工作效率高?
4、老王要加工一批玩具,工作3小时后,还剩下300个没有完成,继续加工2小时后,还剩180个没有完成。(1)老王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玩具?(2)最后再加工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课堂小结
四、小结: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2、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26~28
第二篇:教学工作量证明
教学工作量证明
兹有我校教师,自担任职称(或自年月毕业)以来,课时量如下:
1、20-20学年,任教年段:,任教班级:,周节数:,学年节数:。
2、20-20学年,任教年段:,任教班级:,周节数:,学年节数:。
3、20-20学年,任教年段:,任教班级:,周节数:,学年节数:。
4、20-20学年,任教年段:,任教班级:,周节数:,学年节数:。
5、20-20学年,任教年段:,任教班级:,周节数:,学年节数:。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年月日
第三篇:教学工作量证明
教学工作量证明
翁俊敏老师近五年教学工作量为:
特此证明。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2013年3月12日
考核证明
翁俊敏老师近五年考核结果为:
特此证明。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2013年3月12日
第四篇:教学工作量证明
教学工作量证明
兹有我校教师,自担任骨干教师(或自2008 年-2012年)以来,课时量如下: 1、20-20 学年,任教年级: ,周节数: ,学年节数:。2、20-20 学年,任教年级: ,周节数: ,学年节数:。3、20-20 学年,任教年级: ,周节数: ,学年节数:。4、20-20 学年,任教年级: ,周节数: ,学年节数:。5、20-20 学年,任教年级: ,周节数: ,学年节数:。特此证明!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第五篇: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
**职业大学 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二次修订后征求意见稿)(年 月 日 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九江职业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第一条 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依据。教学工作量核算遵循“公平合理、多劳多得”原则,以教学工作量计量的认定,核算课时费的发放。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承担我校教学工作任务的专任和兼课教师。
二、教学工作量内容
第三条 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指按照《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工作量。根据课程分类,教学工作量以理论课教学、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三大类认定课型。
第四条 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课件制作、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考查、补考、日志填写、学生考勤等教学环节产生的工作量。
第五条 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工作量,除包括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包括实践课教学环节的各项准备与实践操作 1
工作量。
第六条 实践教学工作量包括指导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产生的工作量。
三、教学工作量核定
第七条 教学工作量以“标准课时”为核算单位进行计算。教师在一个标准班(50人以下)讲课一个课时(45分钟)所完成的工作量为1个标准工作量,称为1个课时。
第八条 专职教师每周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0课时;“双肩挑”教师按学校的规定不作额定课时要求。
第九条 各教学工作量按相应标准折算为标准课时,按学期进行核定。
四、教学工作量计算
第十条 教学工作量=授课课时数×人数系数×课型系数×其它系数。
第十一条 人数系数
每个标准班(50人及以下)讲授1课时计1课时;50人以上,200人以下,按每增加10人确定系数:每讲授1课时增加0.05课时,即系数1.05,再增加10人系数为1.10,以此类推;200人以上的,讲授1课时按2.0系数计算课时。第十二条 课型系数
按理论课、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和实践课三大类确定课型系数。根据《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各院(部)按专业教学需要确定相应课程类别,报教务处审核并确定课型。
理论课的课型系数为1.0,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的课型系数为1.15,纯实践课的课型系数按类型的不同确定课型系数:艺术实训类(美术、舞蹈、手工、器乐、声乐、书法等)系数为1.15;旅游、酒店、海乘及护理实训类系数为1.15;电力运动控制实训类(电力拖动、数控、模具、电工、金工等)系数为1.25;数字化实验实训类(模拟电路、单片机、数字电路、计算机操作、程序设计、机器人、物流、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零件测绘与组装等)系数为1.20;建筑工程类(建筑工地、装饰、维修、施工等)系数为1.20。
第十三条 其它系数
1.因课程需要开展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学期初由各院(部)申报,经教务处审批立项后,按1.3系数计算课时量;
2.同时承担两门课程教学的,第一门课程的课程系数按该课程的性质确定系数,第二门课程的课时乘系数为1.2,第三门课程的(最多承担三门)课时系数1.3。以上为平行班的,以一个班级按分别按第一、二、三门课程的系数计算,其他班级的课时按该课程确定的系数计算。(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为同一门课程,因教材内容不同需要作一门课程认定的,须经教务处审核方可)
第十四条 实验实训、实习等指导教师课时的核算
1.指导校内停课综合实训的,按每30名学生配一名指导教师(不足30人以30人计),每名实训指导教师每个工作日计5课时,由院(部)进行考勤;
2.指导校外(九江市以外)停课实习实训的专职指导教师,按每30人(不足30人以30人计)配一名指导教师安排;每名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每天按5课时计算。
3.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按每个学生0.2个课时累加计算课时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按每个学生0.4(理工类0.8)个课时计算。以上累计超过10个额定课时的计算超过工作量。如教师工作量不满,则由二级院(部)安排其他工作代替不满工作量的课时。
第十五条 二级院(部)按相关竞赛的项目建立常态化的学生参赛队伍,安排教师做好常规的训练辅导,一个项目可安排1-2名辅导老师,每学期开学初向教务处报送训练辅导计划,经批准后按实际计算辅导老师相应的工作量。
辅导老师的课外辅导按规定的计划进行,原则上每周训练辅导一次,其课时量计算方式为:训练辅导以两组为限(一般10人以下为一组),一组辅导一次,一小时以内计1课时,两小时以内计2课时;同时辅导两组的,一小时计1.5课时,两小时计3课时,每次辅导不超过两小时,以院(部)安排的时间并进行有关检查登记的情况为准。
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原则上比赛前一周为集中辅导时间,其课时量计算方式为:按实际辅导时间计算,但辅导一组一周总计不超过12课时,辅导两组总计不超过15课时。
五、教学工作量统计及课时费发放
第十六条 每学期排课工作结束后,各院(部)根据课表对本院(部)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核算,并把核算结果报教务处校核。由教务处相关科室核准后,经领导审批,交人事处备案,计入个人教学工作档案。第十七条 教学工作量填报和核算中出现的差错情况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对蓄意超高虚报的个人或部门,视情节轻重按教学事故规定的条款处理。
第十八条 各教学部门按月统计教师实际教学工作量,报教务处审
核后送交人事处,由人事处统一造表,报校领导审批后交财务处发放。
六、附则
第十九条 专职教师每周课时量原则上不应超过18课时,按系数折算后的实际课时量计算不受此限;代课教师每周课时最大工作量(折算后)不应大于20课时。“双肩挑”教师规定:中层干部4课时、部门行政干事6课时、院部干事8课时,超出部分不再计发课时费(经审定批准的除外),按系数折算后的实际课时量计算不受此限。第二十条 经学校批准的进修、培训、挂职锻炼等的专任教师,其课时量按每周10个课时计入档案,不计超课时费。
第二十一条 各院(部)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按照均衡原则安排教学任务,避免因教学任务安排不均造成教师教学工作量不满。第二十二条 教师因公务、因私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时,按规定办理调课手续;未经批准私自调课的按教学事故处理。
第二十三条 专职教师如不服从院(部)安排的教学任务,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其它情况产生的教学工作量,由安排教学的单位报教务处审核,经分管教学和人事的校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校长办公会通过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