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格式
药学院2013—2014第 一 学期
教学工作量(实际授课课时)
课程名称:(班级)(必修□选修□)计划学时:
理论学时:
任课教师:
实验学时:
任课教师:
教研室:
统计日期:姓名职称(就高)学时数实验分组数:实验总学时:姓名职称学时数
第二篇:工作量统计说明
工作量统计
1.为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各系部应注意做好7、8节课的教学检查和管理,由于7、8节教师上课产生的教学管理人员加班补助根据实际发生可暂按一次1节课时量计入普通课一栏内(非教师系列按每次10元补助);
2.军班任课老师工作量计算注意问题:
1)军班任课老师周六日上课的按上述规定办理,计入工作量统计表的普通课时栏内;周六日无课的教师执行校内作息时间安排休息日,工作量正常计算。
2)此前相关的其他规定与本规定有不一致之处的,一律按本规定执行。
3.本月补考工作量按实际发生统计,出题按每份试卷2课时计入普通课,监考按每次2课时计入普通课,辅导答疑由各系部自行统计(原则上最多不超过三次,每次不超过2节)计入辅导栏内;补考判卷工作量由各系部统计后报教务处统一做支付单,具体参见附件2。
4.本月起暂用新模板(见附件3),并请各系部每月将工作量统计表及其他有关工作量表格电子版发于丽邮箱(yl890038@126.com)。
关于合班上课工作量计算的暂行规定
根据我院目前教师合班上课及排课的实际情况,至本学期末课时量计算暂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课时量按授课的班型和授课时间分别选取授课系数:
1.一个班授课乘以系数1.0,两个班授课乘以系数1.7,三个班授课乘以系数2.0,四个班以上授课乘以系数2.5;
原则上班型按学生人数未满60人时为一个班,学生人数达到60人但未超过100人时为两个班,学生人数在101人与150人之间时为三个班,学生人数超过150人时为四个班。
2.工作日第1~6节课授课按正常计算,第7、8节授课,乘以系数1.3,晚间及周六日休息日授课按18元/节标准折合工作量(不超课时按系数2.0,超课时按系数1.5;本规定适用于校内专任与兼课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比照此标准折合工作量,不适用于外聘教师)。
二、教务处、系部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助(第7、8节值班补助10.0元、晚间30元、周六日50元/半天)。曹阳
5于玲 郭艳红 邓硕 张亚红 1 1 3 1
第三篇: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讨论稿
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讨论稿)
(2013年 月 日 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第一条 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依据。教学工作量核算遵循“公平合理、多劳多得”原则,以教学工作量计量的认定,核算课时费的发放。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承担我校教学工作任务的专任和兼课教师。
二、教学工作量内容
第三条 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指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工作量。根据课程分类,教学工作量以理论课教学、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三大类认定课型。
第四条 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课件制作、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考查、补考、日志填写、学生考勤等教学环节产生的工作量。
第五条 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工作量,除包括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包括实践课教学环节的各项准备与实践操作工作量。
第六条 实践教学工作量包括指导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等产生的工作量。
三、教学工作量核定
第七条 教学工作量以“标准课时”为核算单位进行计算。教师在一个标准班(60人以下)讲课一个课时(45分钟)所完成的工作量为1个标准工作量,称为1个课时。
第八条 专职教师每周定额教学工作量为10课时;“双肩挑”教师按学校的规定不作定额课时要求。
第九条 各教学工作量按相应标准折算为标准课时,按学期进行核定。
四、教学工作量计算
第十条 教学工作量=授课课时数×人数系数×课型系数×其它系数。
第十一条 人数系数
每个标准班(60人以下)讲授1学时计1课时;61-120人时,讲授1学时计1.3课时;120人以上的,讲授1学时计1.5课时;
第十二条 课型系数
按理论课、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和实践课三大类确定课型系数。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各院(部)按专业教学需要确定相应课程类别,报教务处审核并确定课型。
理论课的课型系数为1.0,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的课型系数为1.15,纯实践课的课型系数为0.8;
第十三条 其它系数
1.随理论课进行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综合作业等,按1.1系数计算工作量;
2.因课程需要开展的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学期初由各院(部)申报,经教务处审批立项后,按1.2系数计算课时量;
3.同时承担两门课程教学的,总课时乘系数1.1,承担三门课程的(最多承担三门),总课时系数1.15。以上为平行班的,该平行班的课时按1.0系数计算。(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为同一门课程)
第十四条 实验实训、实习等指导教师课时的核算
1.指导校外(市区以外)停课实习的专职指导教师,按每30人(不足30人以30人计)配一名指导教师安排;每名实习指导教师每天按3课时计算,每周按5个工作日计算。
2.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按每15-2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每周计2课时;15人以内按每周1.5课时计算。
五、教学工作量统计及课时费发放
第十五条 每学期排课工作结束后,各院(部)根据课表对本院(部)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核算,并把核算结果报教务处校核。教务处相关科室核算后,经领导审批,交人事处备案,计入个人教学工作档案。第十六条 教学工作量填报和核算中出现的差错情况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对蓄意虚报的个人或部门,视情节轻重按教学事故规定处理。第十七条 各教学部门按月统计教师实际教学工作量,报教务处审核后送交人事处,由人事处统一造表,报校领导审批后交财务处发放。
六、附则
第十八条 专职教师、代课教师的每周课时(折算后)最大工作量 3 不应大于22课时,“双肩挑”教师规定:中层干部4节、部门行政干事6节、院部干事8节,超出部分不再计发课时费(经审定批准的除外)。第十九条 挂职锻炼的专任教师,其课时量按每周6个课时计入档案,不计发课时费。
第二十条 各院(部)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按照均衡原则安排教学任务,避免因教学任务安排不均造成教师教学工作量不满;各院(部)安排教学任务时必须按规定安排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授课。第二十一条 教师因公务活动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时,按规定办理调课手续;教师因私调课的,课时量按一半课时计算工作量。第二十二条 专职教师如不服从院(部)安排的教学任务,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其它情况产生的教学工作量,由安排教学的单位报教务处审核,经主管教学校长审批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校长办公会通过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
**职业大学 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二次修订后征求意见稿)(年 月 日 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九江职业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第一条 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依据。教学工作量核算遵循“公平合理、多劳多得”原则,以教学工作量计量的认定,核算课时费的发放。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承担我校教学工作任务的专任和兼课教师。
二、教学工作量内容
第三条 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指按照《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工作量。根据课程分类,教学工作量以理论课教学、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三大类认定课型。
第四条 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课件制作、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考查、补考、日志填写、学生考勤等教学环节产生的工作量。
第五条 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工作量,除包括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包括实践课教学环节的各项准备与实践操作 1
工作量。
第六条 实践教学工作量包括指导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产生的工作量。
三、教学工作量核定
第七条 教学工作量以“标准课时”为核算单位进行计算。教师在一个标准班(50人以下)讲课一个课时(45分钟)所完成的工作量为1个标准工作量,称为1个课时。
第八条 专职教师每周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0课时;“双肩挑”教师按学校的规定不作额定课时要求。
第九条 各教学工作量按相应标准折算为标准课时,按学期进行核定。
四、教学工作量计算
第十条 教学工作量=授课课时数×人数系数×课型系数×其它系数。
第十一条 人数系数
每个标准班(50人及以下)讲授1课时计1课时;50人以上,200人以下,按每增加10人确定系数:每讲授1课时增加0.05课时,即系数1.05,再增加10人系数为1.10,以此类推;200人以上的,讲授1课时按2.0系数计算课时。第十二条 课型系数
按理论课、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和实践课三大类确定课型系数。根据《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各院(部)按专业教学需要确定相应课程类别,报教务处审核并确定课型。
理论课的课型系数为1.0,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的课型系数为1.15,纯实践课的课型系数按类型的不同确定课型系数:艺术实训类(美术、舞蹈、手工、器乐、声乐、书法等)系数为1.15;旅游、酒店、海乘及护理实训类系数为1.15;电力运动控制实训类(电力拖动、数控、模具、电工、金工等)系数为1.25;数字化实验实训类(模拟电路、单片机、数字电路、计算机操作、程序设计、机器人、物流、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零件测绘与组装等)系数为1.20;建筑工程类(建筑工地、装饰、维修、施工等)系数为1.20。
第十三条 其它系数
1.因课程需要开展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学期初由各院(部)申报,经教务处审批立项后,按1.3系数计算课时量;
2.同时承担两门课程教学的,第一门课程的课程系数按该课程的性质确定系数,第二门课程的课时乘系数为1.2,第三门课程的(最多承担三门)课时系数1.3。以上为平行班的,以一个班级按分别按第一、二、三门课程的系数计算,其他班级的课时按该课程确定的系数计算。(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为同一门课程,因教材内容不同需要作一门课程认定的,须经教务处审核方可)
第十四条 实验实训、实习等指导教师课时的核算
1.指导校内停课综合实训的,按每30名学生配一名指导教师(不足30人以30人计),每名实训指导教师每个工作日计5课时,由院(部)进行考勤;
2.指导校外(九江市以外)停课实习实训的专职指导教师,按每30人(不足30人以30人计)配一名指导教师安排;每名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每天按5课时计算。
3.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按每个学生0.2个课时累加计算课时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按每个学生0.4(理工类0.8)个课时计算。以上累计超过10个额定课时的计算超过工作量。如教师工作量不满,则由二级院(部)安排其他工作代替不满工作量的课时。
第十五条 二级院(部)按相关竞赛的项目建立常态化的学生参赛队伍,安排教师做好常规的训练辅导,一个项目可安排1-2名辅导老师,每学期开学初向教务处报送训练辅导计划,经批准后按实际计算辅导老师相应的工作量。
辅导老师的课外辅导按规定的计划进行,原则上每周训练辅导一次,其课时量计算方式为:训练辅导以两组为限(一般10人以下为一组),一组辅导一次,一小时以内计1课时,两小时以内计2课时;同时辅导两组的,一小时计1.5课时,两小时计3课时,每次辅导不超过两小时,以院(部)安排的时间并进行有关检查登记的情况为准。
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原则上比赛前一周为集中辅导时间,其课时量计算方式为:按实际辅导时间计算,但辅导一组一周总计不超过12课时,辅导两组总计不超过15课时。
五、教学工作量统计及课时费发放
第十六条 每学期排课工作结束后,各院(部)根据课表对本院(部)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核算,并把核算结果报教务处校核。由教务处相关科室核准后,经领导审批,交人事处备案,计入个人教学工作档案。第十七条 教学工作量填报和核算中出现的差错情况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对蓄意超高虚报的个人或部门,视情节轻重按教学事故规定的条款处理。
第十八条 各教学部门按月统计教师实际教学工作量,报教务处审
核后送交人事处,由人事处统一造表,报校领导审批后交财务处发放。
六、附则
第十九条 专职教师每周课时量原则上不应超过18课时,按系数折算后的实际课时量计算不受此限;代课教师每周课时最大工作量(折算后)不应大于20课时。“双肩挑”教师规定:中层干部4课时、部门行政干事6课时、院部干事8课时,超出部分不再计发课时费(经审定批准的除外),按系数折算后的实际课时量计算不受此限。第二十条 经学校批准的进修、培训、挂职锻炼等的专任教师,其课时量按每周10个课时计入档案,不计超课时费。
第二十一条 各院(部)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按照均衡原则安排教学任务,避免因教学任务安排不均造成教师教学工作量不满。第二十二条 教师因公务、因私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时,按规定办理调课手续;未经批准私自调课的按教学事故处理。
第二十三条 专职教师如不服从院(部)安排的教学任务,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其它情况产生的教学工作量,由安排教学的单位报教务处审核,经分管教学和人事的校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校长办公会通过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省校组人[2009]8号
---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2009年6月修订)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准确反映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和工作量的多少,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兼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规定
1.教学部门具有初级职称的专职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340学时(新接收的毕业生前两年为320学时),具有中级职称的专职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360学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380学时。
2.教学部门主任(支部书记)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130学时,教学部门副主任(支部副书记、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160学时,教研室主任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260学时、教研室副主任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290学时。
3.承担有教学任务的部门中,由学校核准的教学岗位人员,实行坐班的:处级人员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130学时;科级人员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220学时;无行政职务具有初级职称的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240学时,具有中级职称的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260学时,具有高级职称的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280学时。
4.在非教学部门按专业技术职务核定工资的兼职教师,处级人员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70学时;科级人员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100学时;无行政职务的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量为130学时。
为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保证工作质量,以上2、3、4款所涉及的人员,每学年完成的教学工作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5倍,超出部分不予计酬。
第三条教师教学工作量采取标准学时计量(简称学时),以课内理论课时授课学时为准,1节课计1学时,其他工作均按此标准折算。
第四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1.为标准班上课,1节课计1学时。
标准班人数的规定为:美术专业40人,上机操作课40人,实验课30人,舞蹈课25人,集体钢琴课25人,体育课35人,其它课程50人。
每增加5人,系数增加0.05,增加不足5人,系数不增加。系数增加最大不超过2。10人以下的小班课每1节课计0.7学时。
2.带学生外出写生、实习,每位指导教师指导5个学生每天折合1个学时,1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
3.指导毕业作业(含论文、设计,下同)、社会实践每生每周折合为0.5个学时,每位指导教师一般指导毕业作业15人以内,社会实践20人以内。
4.专业责任教师,负责1个新开专业,履行专业责任教师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每学期计27学时,每多出一个专业方向的按系数0.6计算学时,负责1个重复开设的专业按系数0.5计算学时,负责1个重复开设的专业方向按系数0.3计算学时。每位专职教师最多每学期担任2个专业(可多个方向)的责任教师,每位兼职教师最多每学期担任1个专业(可多个方向)的责任教师,同层次、相同专业不重复计算。
5.课程责任教师,管理1门新开课程,履行课程责任教师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每学期计30学时,重复开设课程按系数0.5计算学时,教材版本变化的课程按系数0.6计算学时;同学期课程名称相同、教材版本不同的课程按系数0.5计算学时。每学期每位专职教师最多担任7门课程的责任教师,每位兼职教师最多担任3门课程的责任教师。
6.教学检查、教学评估等每天计6学时,巡考每天计3学时。
7.其他有关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实验、实训课1节课计1学时(含实验器材准备及实验、实训报告的批改,多人同时带1节课除以人数);答疑课1小时计1学时;体育课1节课计0.7学时;“电大在线”非实时文本答疑发、回帖每学期每门课程30条以上(不含30条)超过部分按每10条计0.5学时,每门课最多不超过10学时;直播课1节课计4学时;学术讲座(经教学部门同意,主管校长批准)1小时计8学时;教学业务培训1小时计4学时;教学督导员听课并完成相应工作1节课计0.5学时;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每学年计60学时;经系部安排指导新教师,完成规定的相关任务,每学期按指导1人最多15个学时计。
8.命题、监考、评卷、登分等按学校有关规定付报酬,不计教学工作量。制作课件和录像片,按立项方式操作,不计教学工作量。组织排练节目、美术展出、体育比赛等,按学校有关规定付报酬,不计教学工作量。
第五条 教学工作量的管理
1.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每学期末,教师将教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向所在部门和有关教学部门报告。各部门核实汇总后,由教学部门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并经教务处审定后,报组织人事处备案,同时本部门留存备查。
在学校确定的经济责任目标任务部门和经费预算包干部门授课的非本部门的教师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由组织人事处根据
授课部门统计上报的教学工作量,按相应酬金标准进行折合,从该部门账户划拨学校后,确认其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2.学校派出人员,如脱产进修、借调等,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由派出部门出具证明,视为完成同期的教学工作量。
3.因不可抗因素导致教学工作量不能按时完成的,由所在教学部门说明原因,提出部分或全部减免处理意见后,经教务处审核,报组织人事处审定。
4.因校内师资力量不足,需外聘教师的,由相关教学部门提出外聘教师及酬金标准意见,报校领导批准后实施。
5.教学工作量的核算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发现虚报、多报等情况,要追究本人、所在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条 奖惩制度
1.教师应按要求完成其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教师,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每学年核发其相应职务的校岗津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教师,学校按教授40元/学时,副教授35元/学时,讲师30元/学时,助教25元/学时核发其酬金;第二条所指不得超过规定额度的人员所超工作量不再支付酬金。
未能按照要求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教师,学校按照教授40元/学时,副教授35元/学时,讲师30元/学时,助教25元/学时核扣其相应职务的校岗津贴。
2.连续三年累计未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教师,不得参加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定。
3.连续两年未能按照要求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教师,由组织人事处根据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
第七条 其他
本管理办法自2009年上学期起执行,解释权归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七月一日
主题词: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2009年7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