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3: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记》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记》读后感》。

第一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经典文化遗产之一,短短1141个字却对如何为人师、如何行教育进行了全面阐述。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长久性在于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没落坠入历史大海,而其普适性,应当适用于任何时代。

放眼今天的中国,“知识改变命运”足以体现大多数人对于学习的肯定,但仍不排除有一些固执的家长认为学习不如打工挣钱,声称:“我从来不相信命运,读书就是花钱还不一定有回报,让她打工是为她好。”然后,没有知识,人们将愚昧得连命运是什么都无从得知。故:“念终始典于学。”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个新时代教师,应当摒弃旧时“老师即是真理”的观念,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应当走下讲台向学生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育不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生拉硬拽,而是两个灵魂之间的碰撞和交融,激发出生命的灵感。我遇到过固执、死板的老师,也结交过谦逊的朋友,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让人混沌,后者让人清明。所以,“教学相长”,教与学之间应当是双箭头而非单行道。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大一上期的寒假,空闲时间里我在帮几个初二的孩子复习数学、英语和物理,其中有一个孩子尤为“突出”。作为一个初二的学生,他不知道a/an怎么用,不知道名词复数是什么,更不知道第三人称单数是什么,初一的单词他只是会读但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完全可以这样说,他的英语水平只停留在启蒙阶段。

我调侃他:“初一的英语不难,你上课没认真所以没听懂吧?” 他回答道:“姐姐,不是,小学本来就没有怎么学过英语,初一才开始老师讲的飞快我根本听不懂。”

现在教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初中老师认为小学老师教过了所以不教,高中老师认为这是初中常识所以跳过,大学老师认为高中这是必须掌握的所以懒得重复。到最后,没弄明白的依然不明白,糊涂的还是糊涂。

所以,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有时间复习一味的拉进度赶时间,还是为了考试有一个好看的分数?亦或是几乎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高考?简而言之,教育是功利的还是自由的?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在古时候,新生每年都可入学,隔年考试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离析经文义理和辨别志向所趋的能力;第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敬师长,能否和学友和睦相处;第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广学博览,亲敬师长;第七年考察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和择友的眼光,称之为“小成”。第九年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触类旁通,知识渊博通达,临事不惑,不违背老师教诲,称之为“大成”。然后就足可以教化臣民,移风易俗,使亲近的人心悦诚服,疏远的人人心归附。这就是古时大学教育的纲要。科技发达、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施行的教育远远不及古代。知识应当是灵活而非死板,知多变所以不能用固定的选项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不能用标准答案为束缚学生的灵感,所以更不能用分数衡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剑桥大学的考题从没有选择题,改卷老师手上也从没有标准答案。衡量的分数只是形式,激发灵感才是本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人收获多少知识,更是让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触类旁通。

摆脱“应试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培养一批有师德、有涵养的老师这个社会更是责无旁贷。即使现在看来想要实现路还很遥远,即使在众人眼里只是一个伸手触不到的月,但至少,在通往“月球”的道路上,已经有前辈搭建好了地基。

第二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

——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摘要:《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文献,它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都是十分显著的。师范生在阅读它的过程中,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运用它提到的好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育

目的作用

原则 方法

《礼记》中有这么一篇著作,它是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这就是《学记》——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虽然只有一千两百多字,但《学记》在这有限的字数里却传达了颇为丰富内容,不仅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还包括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内容。在此,我就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谈谈我在阅读完《学记》后的感受。

《学记》本着儒教的德治精神,认为“化民成俗”是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途径。其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说的就是要兴办学校、推行教育、培育人才,以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美好和谐的民俗。这里不难看出《学记》对教育的作用于目的的基本看法:教育是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手段(这也是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之所以要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因为《学记》中说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材不会自然成为美器,人也不会自然懂得立身处世之道。如同对玉的雕琢一样,教育通过对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智慧,懂得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安定。它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是教育成为政治手段被我们现在所谓的“现代学者”所批评,认为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它给人们带上了沉重的镣铐,如此等等。的确,《学记》所阐述教育作用和目的是与我们现在推行的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是要启发人的潜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些出入。但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合理的地方。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就当时小农经济为基础,封建王朝统治为上层建筑来看,《学记》所阐述的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原因,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科学技术不发达等原因。学校主要是培养“统治术”的官吏,因此《学记》的作者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家,只能从建立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以这种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来考察教育的职能。我们现在通行的教育目的和作用,也是因为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才被我们承认的。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比较符合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这是《学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被后人所继承并发展,对我国的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这份珍贵的教育遗产。特别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讲,如果真的能理解并运用好《学记》中所说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有百利的。

读了《学记》后我了解到了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事先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困难。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教,否则过了最佳时机,学习或教学就会倍加辛苦而且还可能没有多大的成效。这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各个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教学一定要准寻一定的顺序,如果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当然作为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这都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求知欲过强,必然盲目贪多;学习中谨小慎微,就超脱不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争强好胜,就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智力稍差,就可能产生畏难自卑的心理。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教育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学生在进步中成材,这是教师的职责。

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频繁发问,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的效果,学生就会认为学习是苦差事,甚至怨恨老师,并很快地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学就要注重启发诱导。有才德的老师是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手把手地牵着学生走;是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遏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传授学业时是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把答案直接交学生。既有安排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安排课外活动和自习,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课题。许多人都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最现代的教学理念,因为这种学习方式符合现代西方“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有非常精彩的理论总结。《学记》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就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记》对一些教学的方法也有精当的阐述,如:讲解法,它提出要语言简约而意思要通达,义理微妙而说得精善,举少量典型的例证而使道理明白易晓。问答法,指教师的提问应该先要容易简单,再逐步变成困难的的问题,要遵循问题的内在逻辑。而回答学生的提问则要随着学生的提问,有针对性的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与不及。其中也提到了练习法,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必要的练习,当然这个练习也是需要有规范,并且要逐步地进行。

《学记》是十分尊师的,把为师、为长、为君作为一个逻辑过程,这就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以及封建社会秩序的“天地君亲师”取得了一致。

“教学相长”是《学记》对教学功能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学生需要发展,教师同样也需要发展。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与学生是没有差别的。只是教师要比学生知道的要早一些(闻道有先后)而已。人的生存每时每刻都是有价值的。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此时的生命价值就体现在课堂的教与学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生命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学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就能够自强不息、勤勉于学,从而使学业不断长进,同时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教师“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反求诸己,深入研究,从而使自己的学识得到增长,并且在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使教师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方式。学生也不仅仅是一种身份,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暂时状态,一种使自己和人类都将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状态。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共同生长,是教育的最佳境界。《学记》“教学相长”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天创造有利于生命成长的和谐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记》是教育科学宝库中的一件珍品,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它较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中国教育理论发展树立了典范。其中“尊师重教”“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长善救失”的教学追求,“教学相长”的价值判断,对于辨别我们今天新课程改革一些理念的源流,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师范生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教育遗产,认真研究,汲取其精华,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从而构建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震编著 学记释义[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2] 孙培新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 洪 梅 孙景龙 学记教育思想解读[J] 文化研究 2010.1

第三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1

《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除此之外,班级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一尘不染,窗户干净明亮,而且主动细心地将桌椅下面、教室的门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

我又利用班会课赞赏他,并且激励他:“老师觉得你不仅可以在清洁卫生方面做榜样,还可以在学业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单词听写和阅读,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会做得更好的,老师相信你,加油!”

我在单词听写测试的前一天特别提醒他:“明天听写好好准备,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第二天测试中,10个单词听写他居然对了6个,在自然拼读课上,如果学了20个词,我不引导,他居然也能自己试着拼出10个以上,如果我给一些帮助,他能够全部拼读出来,我真的特别感动。

现在这个孩子每天都有进步和变化,这让我找到了作为老师的.成就感。我特别感谢学堂带给我们的《礼记﹒学记》的研修,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领悟。

我深深体会到,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无限潜能的,作为老师需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特质并适时引导和鼓励;一个孩子只有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才能保持对大千世界浓厚的探索兴趣,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好好善护孩子们最本真的东西。

学记读后感2

在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

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

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要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

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就像文中所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现在在教学中我也能做到这四点。针对孩子性格及时的预防!特别是本学期刚上课我先做的施教于严。让孩子们知道学习过程中的规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队的、上课说话的。

这就及时避免了孩子们懒散、不专心听讲的毛病!特别是本周学习广播操!为了让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编排各节的相互穿插!适时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还上他们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通过那个上课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之,通过学习《学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里面不但但是这些。只要我们再细细品味里面还有许多财富呢!

学记读后感3

那天,我读了《礼记·学记》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地钻研。

这是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精辟论述!确实如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学识是如何的浅薄。从而激发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下去……而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自己也能从教中感到一些新的困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从而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确实是能做到细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研习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真正坐到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当然,像这样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教学成绩是优秀的。他们更能为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给学生好的影响。他们自身不断地成长,也能引领其他教师的成长,更是一个学校成长的中坚力量!他们会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敬重,也会受到社会的赞誉。像这样的老师,真的是无愧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而光荣的称号!

但是,也有一些人却做得远远不够……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对自己现有的知识真的不应该满足。要知道,时代是迅速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地更新的。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作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那么不去补充新的知识,就会造成知识枯竭,思维凝滞。渐渐地,更会逝去工作的激情与职业的幸福感。那也只能是混天熬晌、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退休,这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情。因为,工作期间才是人一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阶段。如果连工作期间,都是那样消极怠慢,那也只能说,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毫无意义的、失败的。

作为教师,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需要学习的方面真是太多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并且,这些还会随着时代不断地更新换代、充盈完善。如果我们不去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又如何去教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老师,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固守着原来的老传统、老观念,那真是要被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无情地淘汰掉……对于新生的事物,我们真的不能再持不屑的态度,再怀有观望、消极的心理。这样做的后果,那只能是误人子弟!要知道,作为教师,误人子弟是一件多么后怕的事情!因为教书不像种庄稼,一季没有用心管理,没有好的收成,那也只是误了一季。而对于一届学生来说,如果恰好遇到了不负责任、知识贫瘠的老师,那真的是很不幸的事情!因为,在知识的衔接上,如果出现了断裂,就不容易去弥补……可见,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给学生造成了多么大的严重后果!

任何一位教师,都需要后天的成长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都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称职的教师。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对学生负责,对祖国的明天负责!

学记读后感4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通过这句话就是教育我们人是要学习的,我们的学生要学习,孩子就像一块璞玉,需要我们来精心雕琢,为他们来引路。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得要学习,平常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借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正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正是这个道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作为一个老师,也许你的专业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是,但绝对是首要的。单纯记忆些零碎的知识显然是不行的。有人把教学之路比作一条河,诚然,若教育之路真的是一条河,那么要想保持河水的清澈与活力,就必须有支流的滋润和充盈,否则他就会干涸。而那些支流,就是我们在日常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反思,在反思后融于血脉的知识。为人师者所需要的,专业的知识,教学的智慧等等都可以从阅读中获得,与心灵对话,反思自己,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头脑更加的清醒,思想更加深刻;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几句和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不谋而合,也就是说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是学生成长的促动者,而不应当充当一个灌输者。我们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不懂,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我们是应当把知识宝库中的.东西交给学生,但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自学能力,让他们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以后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他们也能自由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学记》还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过后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走“教学相长”之路。

《学记》虽为几千年前的教育工作经验,但里面许多的哲理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习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时刻自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用心做好每一件点点滴滴的事情,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学记读后感5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么上?现在有很多争议。我选择与自己的教学关联紧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浅谈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非常可贵。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一定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学生习作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使以课堂为载体的育人活动更为有效。

说教,为学生所不愿接受,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则无效。有时,学生习作提供了以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家长会上,面对家长和学生,我从一则周记说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为生活打拼已经很累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的学习分心?面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

跟几个纪律不好的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知道“己所不语,勿施于人”?

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种种,几年的教学实践令我常常深思。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以我浅见的视野,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第四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

——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摘要:《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文献,它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都是十分显著的。师范生在阅读它的过程中,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运用它提到的好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关键词:教育目的作用原则 方法

《礼记》中有这么一篇著作,它是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这就是《学记》——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虽然只有一千两百多字,但《学记》在这有限的字数里却传达了颇为丰富内容,不仅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还包括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内容。在此,我就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谈谈我在阅读完《学记》后的感受。

《学记》本着儒教的德治精神,认为“化民成俗”是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途径。其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说的就是要兴办学校、推行教育、培育人才,以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美好和谐的民俗。这里不难看出《学记》对教育的作用于目的的基本看法:教育是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手段(这也是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之所以要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因为《学记》中说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材不会自然成为美器,人也不会自然懂得立身处世之道。如同对玉的雕琢一样,教育通过对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智慧,懂得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安定。它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是教育成为政治手段被我们现在所谓的“现代学者”所批评,认为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它给人们带上了沉重的镣铐,如此等等。的确,《学记》所阐述教育作用和目的是与我们现在推行的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是要启发人的潜

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些出入。但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合理的地方。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就当时小农经济为基础,封建王朝统治为上层建筑来看,《学记》所阐述的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原因,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科学技术不发达等原因。学校主要是培养“统治术”的官吏,因此《学记》的作者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家,只能从建立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以这种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来考察教育的职能。我们现在通行的教育目的和作用,也是因为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才被我们承认的。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比较符合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这是《学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被后人所继承并发展,对我国的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这份珍贵的教育遗产。特别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讲,如果真的能理解并运用好《学记》中所说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有百利的。

读了《学记》后我了解到了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事先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困难。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教,否则过了最佳时机,学习或教学就会倍加辛苦而且还可能没有多大的成效。这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各个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教学一定要准寻一定的顺序,如果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当然作为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这都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求知欲过强,必然盲目贪多;学习中谨小慎微,就超脱不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争强好胜,就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智力稍差,就可能产生畏难自卑的心理。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教育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学生在进步中成材,这是教师的职责。

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频繁发问,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的效果,学生就会认为学习是苦差事,甚至怨恨老师,并很快地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学就要注重启发诱

导。有才德的老师是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手把手地牵着学生走;是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遏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传授学业时是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把答案直接交学生。既有安排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安排课外活动和自习,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课题。许多人都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最现代的教学理念,因为这种学习方式符合现代西方“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有非常精彩的理论总结。《学记》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就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记》对一些教学的方法也有精当的阐述,如:讲解法,它提出要语言简约而意思要通达,义理微妙而说得精善,举少量典型的例证而使道理明白易晓。问答法,指教师的提问应该先要容易简单,再逐步变成困难的的问题,要遵循问题的内在逻辑。而回答学生的提问则要随着学生的提问,有针对性的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与不及。其中也提到了练习法,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必要的练习,当然这个练习也是需要有规范,并且要逐步地进行。

《学记》是十分尊师的,把为师、为长、为君作为一个逻辑过程,这就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以及封建社会秩序的“天地君亲师”取得了一致。

“教学相长”是《学记》对教学功能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学生需要发展,教师同样也需要发展。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与学生是没有差别的。只是教师要比学生知道的要早一些(闻道有先后)而已。人的生存每时每刻都是有价值的。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此时的生命价值就体现在课堂的教与学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生命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学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就能够自强不息、勤勉于学,从而使学业不断长进,同时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教师“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反求诸己,深入研究,从而使自己的学识得到增长,并且在提升学

生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使教师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方式。学生也不仅仅是一种身份,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暂时状态,一种使自己和人类都将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状态。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共同生长,是教育的最佳境界。《学记》“教学相长”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天创造有利于生命成长的和谐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记》是教育科学宝库中的一件珍品,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它较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中国教育理论发展树立了典范。其中“尊师重教”“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长善救失”的教学追求,“教学相长”的价值判断,对于辨别我们今天新课程改革一些理念的源流,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师范生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教育遗产,认真研究,汲取其精华,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从而构建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震编著 学记释义[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2] 孙培新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 洪 梅 孙景龙 学记教育思想解读[J] 文化研究 2010.1

第五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感悟

吴 蕾吴江高级中学数学组

《学记》教给了我们很多教育的方法,其中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学生可能有的四有过失为“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长善而救其失。”,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真诚的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很多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采用了一切可以采用的方法,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长期关注至少5名学生。后进生的不良行为和现象的产生,有家庭因素,有社会因素,有学校因素,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心理因素。做好高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班主任而言,重在从“心”开始,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重“新”学习与生活,以取得更大进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说不定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后进生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转化一名后进生比做好几名先进生的工作都重要,因为优秀的学生不需要班主任做更多的工作,他们更多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的教育,甚至可以做班主任的坚实后盾。而成功地转化了后进生,可以带动整个班集体的进行,所以其意义非常重大。

爱和尊重——转化后进生的关键。爱学生,最难的是爱后进的学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克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障碍,对他们不仅要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不推、不急。还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平常心去看待后进生,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都是为了能够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就必须学会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体会到学习取得成功时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A同学是与妈妈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相当倔强与叛逆。据反映她本学期在课上玩手机的现象严重,于是我在课上对她多加关注,我在巡视学生思考例题的时间,趁她及其他所有同学都不注意的时候没收了她的手机。我没有马上找她谈话,因为我了解她的个性,如果我马上与她交流,她必定是一声不吭,不愿与我交流。于是过了几天,她主动与我交流,找了一个理由,想让我把手机还给他。此时我就从各方面与她交流用手机的种种弊端,并与她达成一定的协议,她欣然接受,在往后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她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多了起来,并在学习上发愤努力,在期末考试中在我班名列前茅。

激励与帮助——后进生转化的巨大动力激励就是通过激发鼓励,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进其行动。激励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动力。激励能使懦弱变为坚强,能使自卑变为自信。学生可能因为老师的某一次的表扬和鼓励而奋发向上,最终取得业绩而终生难忘。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目光、一丝温存的微笑,哪怕是稍加肯定,都会对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变化、树立自信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帮助作用,但决不能以牺牲优秀生为代价。优秀学生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历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比较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令大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是向他们而不是向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因为师生之间进行的思想交流总是没有同学之间的相对融洽与和谐。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是取得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另一方面,优秀学生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参与必须顾及其自身的发展与

提高,不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曾经有这样的情况,某某同学原来是班里的学习尖子,是同学们的学习楷模,而且能够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但是当他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之后,自己的学习计划被打乱,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最终导致学习成绩滑坡。因此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如果有优秀学生参与,一定要先给予科学的方法指导,避免负面影响,让其适度的参与得到最大的效果。

B同学在月考中处于班级的最后一名,在期末复习阶段的最后两天晚自修在看小说,而且对当晚的数学作业的态度是:“交不交无所谓。”对于他的表现,我首先进行了自我反思,虽然他平时属于不太聪明,但是可能由于对于他上次月考考了全班最后一名这件事,对他还是有点打击的,我没有就此事找他谈过,我原以为他可以自己进行调整的。于是,我就从月考成绩作为切入点,为他晚自修上看小说找了个台阶:失去学习的信心,同时教育他看小说的坏处,他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反思了自己对待学习的不正确的放弃态度,坚定其不懈努力的学习自信心。

下载《学记》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实用] 学记读后感1 《乱说学记》是乱说系列之一,是非常老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讲述之一。因为非常老师,我得到了功夫作文的法门;也因为非常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从对......

    《学记》读后感

    阅读《学记》心得体会 四合永中学 赵云 利用寒假的时间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认真的学习了《学记》,感悟其精辟、敦厚、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在这篇文章里,蕴含了很多值得我们......

    《学记》读后感

    《学记》中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学记》开篇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指出教育之目的与作用在于“......

    《学记》读后感

    读《学记》有感 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 吕天臻 《学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随着社会地......

    学记五千字读后感

    学记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 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 。就比如这些句子吧, 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

    《学记》5000字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就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

    《学记》读后感(模版)

    读《学记》有感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的......

    《学记》读后感5篇

    《学记》读后感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 龚洁莹 学习了《学记》的材料,仔细阅读。在大学时,我只学习了《学记》的一小部分,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对于《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