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猜谜谣 湘教版三年级上(新)
第一课
为了进一步突出教材的“母语文化”特色,修订教材在内容上选用了大量的中国童谣与民族民间音乐,使教材在教育和文化传承层面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课所选的山东民歌《猜谜谣》和唢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第一课时
《猜谜谣》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猜谜谣》。
2、能积极参与唱歌的游戏活动,并在游戏中唱准歌曲,熟记歌词。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猜谜谣》,并能积极参与唱歌的游戏活动。教学难点:
能在活动中唱准歌曲,背唱出歌词。教学过程:
一、拍手游戏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拍手游戏,先看老师玩一遍。歌曲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的玩法和口诀: 拍
打 |
拍
打 | 拍
拍 | 背
打 |。第三、四乐句的玩法及口诀:
打
打 |
打
打 | 拍
拍 | 背
打 |。
(拍:自己拍手。打:面对面双手对拍。背:两人面对拍双手手背。)
2、带学生一起边念口诀边拍手。
3、学生默念口诀拍手,听老师按歌曲节奏念《猜谜谣》第一段歌词。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边默念拍手的口诀,一边拍手,同时认真听老师在念什么。
二、新歌教学
1、学习念歌谣。
师:这是一个猜谜语,需要两个人参与,一个问一个答,现在老师来问,你们来答,试一试。
(1)学生学念答句及两句衬词。
(2)学生学念问句,老师念答句。
(3)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
2、学唱歌谣。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老师唱唱这首歌谣。
(1)听老师范唱歌曲。
(2)随琴声跟老师轻唱乐谱歌曲。
(3)随琴声跟老师轻唱歌曲。
(4)老师唱问句,学生唱答句,然后交换角色。
(5)学生随琴声完整唱歌曲第一段。
(6)学生尝试随琴声把第二段歌词唱会。
(7)学生分成两个大组,随着琴声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演唱。
(8)相邻伙伴尝试边拍手边随琴声背唱歌曲。
3、熟悉歌曲。
(1)师生问答。
学生集中注意力看老师,老师边唱问句边拍手走到学生中间,由老师对面的学生唱答句。衬词部分由学生齐唱。
(2)生生问答
三、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借助“挑扁担”的音乐形象,采用律动的方式听赏《山村来了售货员》,感受乐曲的基本结构,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
2、认识唢呐这种民族乐器,熟悉它的音色,感受唢呐演奏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把握音乐基本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想象和表达。教学准备:
PPT、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建立音乐基础形象。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挑扁担吗?挑扁担是怎样的? 生:(略)师:一根长竹篙,两头拴着麻绳,麻绳上提着重物,为了让走路能轻巧一点,扁担挑起来是一闪一闪的,请你们跟着老师模仿一下。
师:什么人会挑扁担?
生:挑水的农夫、卖东西的小贩,等等。
二、新授。
1、读课题、仔细听音乐。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这是唢呐独奏的乐曲,它的特点是高亢明亮,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吹打打,大多数都用到它。
(2)音乐好象表现的是售货员到山村去卖东西。(3)售货员是指卖东西的,现在是营业员。
(4)这个山村是四周都是大山,离城市很远,交通很不发达,山民进城很不容易。
(5)乐曲情绪比较轻快而有点诙谐,给我们的感觉是售货员乐观而又风趣。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探究的主动性。
三、分段聆听。
1、导言。
(1)A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形象?
(2)这个山村小道自行车都没法骑,售货员是用什么方法把货运到山村的?(3)你们学学挑担子的样子。
(老师弹主题音乐,学生有节奏的模仿挑担子动作律动,鼓励不同的动作,请个别学生表演)
2、主题音乐(教师弹琴,学生哼唱)。
3、B段音乐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你能学学叫卖声吗?(3)山谷还出现了什么声音?
(4)听到了叫卖声音,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5)这时会出现一些什么事情呢? 4.第三段音乐是A段的再现。山民们买完东西了,售货员会怎样呢?
(1)这段音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乐观而又风趣的售货员。
(2)这个山村的交通很不发达,路肯定是坑坑洼洼的,自行车没法骑,那肯定是用担子挑。
(3)(学生学挑担子动作,相互观摩研究,掌握方法)
四、完整表现
1、哼唱主题音乐。
2、边哼唱边律动。
3、这段音乐我好象听到售货员到了村头,摆下了摊子,开始叫卖了。
4、学生学叫卖声。
5、山谷还有回音呢。
6、山民们听到吆喝声,纷纷涌来买东西。
7、售货员和山民们对话,有问价钱的、有讨价还价的、有买到东西高兴的、也有买不到东西失望的,总之山民们非常欢迎售货员的到来,有谢谢的,有叫他明天再来的等等。
8、山民们买完东西纷纷散去,这时售货员收起摊子一边挑着担子一边又吆喝着走向另一个山村。情绪始终是那么欢快。
完整的听音乐、并能在音乐声中做相应的动作。
五、表演拓展。
1、听完音乐你能叙述这个乐曲的基本情节吗?
2、同学们自己组合编排音乐剧。
3、小组汇报演出,评奖。
六、总结
1、学生在音乐声中做动作。
2、学生叙述音乐情节。
3、学生自己组合,一人扮售货员,数人扮山民编排音乐剧。
4、学生汇报演出。
5、学生评出最佳表演者。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音乐游戏《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爱妈妈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爱;
2、通过划拍游戏,学会边划拍边唱乐谱。
3、通过送音符回家活动,让学生们能快速区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时值。
教学重点:通过划拍游戏,学会边划拍边唱乐谱。
教学难点:通过送音符回家活动,让学生们能快速区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时值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卡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发声练习.二.学习《小乌鸦爱妈妈》。
1、故事导入:小乌鸦和它的妈妈从远方来,.............它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礼物,要考考小朋友。思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第一关:请你和我这样做2/4 XX XX |X
X |X — |X — ||
要求:(1)学生跟教师模仿节奏5遍。
设问:歌曲中XX XX |X X|X—|X—||的节奏一共出现了几次?(小组讨论、汇报)
(2)分别找同学来依次演唱。
4、课件播放《小乌鸦爱妈妈》FLASH动画,感受歌曲内容。
5、听完,讨论歌曲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
6、师对学生发言小结:这真是一只懂事的乌鸦、孝敬的乌鸦。
7、师:小乌鸦是一只鸟儿,它也懂得孝敬自己的妈妈,多懂事的小乌鸦呀!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听的节奏来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好么?
8、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设问:(1)在这个故事里哪几句最打动你?把感动你的句子读一读。
(2)分句体会。师: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心情会怎样?启发学生用表情表现乌鸦妈妈的心情。
师:小乌鸦为妈妈捉虫时,心情又会怎样?(着急)
(3)学生有感情的读歌词。(想象画面)
(4)学生有感情演唱,看谁唱的最入情。
(5)学生表演读歌词。
9、再听歌曲。
让我们来听听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赞美小乌鸦的。
10、学唱歌曲。
我们也一起用歌声赞美小乌鸦,好吗?
(1)轻声歌唱。
(2)在讲述故事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组讨论、汇报。
(3)解决学生遇到的难点,采用跟唱法。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讲给大家听听听吧!(5)小乌鸦特别喜欢听别人的赞扬,让我们男同学先来夸夸它吧。(男同学齐唱)
(6)女同学等着急了,那就你们来赞美小乌鸦吧!(女同学齐唱)
三、划拍游戏
四、送音符回家。
1、拍一拍,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时值。
2、送一送,将房子外面的三个不同时值的音符送回小屋,形成流畅的旋律。
3、随音乐拍一拍,唱一唱。
五、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教学内容说明:本课为秋季开学的第二课,学习本课内容是正值教师节前后,本课围绕“教师”这一主题选材,内容包括演唱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听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老师我想你》,听赏与跟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演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
3、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教学重点:
学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教学难点:
1、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的准确把握。
2、歌曲后半部分的多声部体验。教学准备:
三种不同颜色的一次性纸杯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游戏提示。
用纸杯代表不同的节奏。绿色纸杯代表四分节奏“×”,黄色纸杯代表八分节奏“×”,红色纸杯代表四分休止符“0”.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纸杯的摆放顺序读出节奏。如:
“××”用两个黄杯表示,读“ti ti”。“× ×”用两个绿杯表示,读“da da”。“0 0”用两个红杯表示
休止两拍。
2、游戏过程。
(1)第一条节奏练习:黄杯黄杯
绿杯
红杯
红杯
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上面的节奏,还可以用手指敲击杯子的动作表示,八分节奏为双手食指轮流敲击,四分节奏为双手食指同时敲击,休止符用双手食指做成“T”的手势表示。
(2)第二条练习:黄杯
绿杯
黄杯
绿杯
绿杯
读节奏和动作表示节奏的要求同上。另外可以加上歌词,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如:作业本上开大炮,队列集合站不齐,课外活动铃声响。
(3)第三条练习:黄杯
绿杯
黄杯
绿杯
绿杯
可以先由学生尝试读出节奏,再看老师的手势读出节奏,最后填上歌词“操场上踢球”,学生按节奏正确读出歌词。
4、
第二篇:《猜谜谣》教案
《猜谜谣》教案
教学内容
1、听音乐猜谜语。
2、欣赏山东谜语歌曲《猜谜谣》、云南歌曲《猜调》、以及安徽的黄梅戏《对花》,了解各地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2、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学工具
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说谜面,生猜测。
二、听音乐看表演,猜动物。
师: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让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学生听音乐来表演,其余的学生猜测。
三、谜语歌曲导入。
师:其实,谜语也是可以唱出来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唱猜歌谜的习惯。你知道吗?
四、欣赏新歌曲。
1、师:下面进入咱们的第二个环节,欣赏一首谜语歌曲。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说一说谜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来不是虫; 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坐着高,站着低,你说稀奇不稀奇? 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欣赏这首山东的谜语歌曲,好,咱们一起把歌词来读一读。听录音,生学着哼唱,并辅助动作。
2、师:其实不只山东有谜语歌曲,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歌谣,介绍不同风格的民歌民谣。
3、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 师介绍。
五、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如,浙江民歌《对鸟》、广西民歌《刘三姐》,东北民歌《正对花》等等。希望大家都能热爱民歌,并能继承发展,也愿中国的民歌艺术常青。
第三篇:猜谜谣[推荐]
《猜谜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的演唱。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播放录音)
生:略
师:同学们猜得非常的棒!那你们平时喜不喜欢猜谜语呀?生:(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个关于动物的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师用快板来念)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来不是虫;
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
坐着高,站着低,你说稀奇不稀奇?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语,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游戏,熟悉歌曲内容,并且不公布谜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听歌曲。
师:大家都猜的非常好。我们来听听书中的小朋友猜出几种动物,又是怎么表达的?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
3、揭示歌曲名。
听出来了吗,小朋友们回答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生:唱的方式)——原来的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板书课题)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听看。这样的速度往往要表现 “轻快活泼”的,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摇摇头动动手,感受歌曲的轻快活泼。4.XX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学就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节奏游戏把。
(比赛的形式,分三组奖励小红旗,贴黑板上。)出示节奏型: X XX XXX X 蹦 蹦达 蹦达达 蹦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由这三种节奏型组成的。下面我们就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1> 拍节奏念歌词(师一句,生一句)2第二段师生一起拍手念歌词 3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4.介绍歌曲,山东歌曲,师用山东方言朗读。
【设计意图】:这本来就是一首儿歌,颇具幽默性,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既熟悉了歌词内容,又熟悉了歌词节奏,诱发了学习兴趣。三.学唱歌曲: 1.师跟琴范唱。2.跟师学唱第一段 3.第二段师生一起唱。
4.听第三遍(看自己是否唱得正确)心里面默唱。5.跟琴唱一遍
6.师说明衬词。(表示小朋友猜出谜语时高兴的心情)出示相似的两句歌词、歌谱,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学生说一说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师弹奏旋律,生唱前两小节歌词。完整学唱两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唱。(加入动作演唱)
7、学唱问、答部分,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像这种一问一答形式的歌曲,我们称为问答式对唱歌曲)
8.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师生一起做动作表演唱)
四.熟悉歌曲:(比赛游戏的形式)记背歌词环节(填充歌词)1.师生合作(师生问答合作完成)2.生生合作(分两大组对唱,后面齐唱)3.完整的演唱(师生一起表演)4.完整的演唱(加入动作,学生表演)5.生上台表演(台下问,台上答)
【设计意图】:以不同的演唱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创编歌词:
猜出动物,遍歌词。新歌词唱出来。
(填歌词,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
第四篇:唱歌《猜谜谣》
唱歌《猜谜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2、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学工具
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说谜面,生猜测。
二、听音乐看表演,猜动物
师: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
让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学生听音乐(法国圣桑的《乌龟》《金鱼》《狼》《袋鼠》)表演,其余的学生猜测。
三、谜语歌曲导入
师:其实,谜语也是可以唱出来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唱猜歌谜的习惯。有位叫马革顺的音乐家,他作 了一首儿童谜语歌曲,在上学期李老师已经教过我们了,好咱们来复习一下,听一听是哪一首歌曲?
师放录音《夏天的雷雨》,并出示歌词,生分组唱。
四、欣赏新歌曲
1、师:下面进入咱们的第二个环节,欣赏一首谜语歌曲。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说一说谜面,请小朋 友们猜一猜。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来不是虫;
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
坐着高,站着低,你说稀奇不稀奇?
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欣赏这首山东的谜语歌曲,好,咱们一起把歌词来读一读。
听录音,生学着哼唱,并辅助动作。
2、师:其实不只山东有谜语歌曲,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歌谣,下面跟老师走进云南,欣赏一下彝 族的风土人情。
全体学生搭乘“火车”(多媒体展示火车图片),并在《火车开了》音乐中走进云南。
师播放风景图片(边讲述),并附背景音乐为《彝家娃娃真幸福》。
师:云南彝族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幽幽的山谷仿如世外桃源,层层的梯田象一首韵味实足的诗歌,稻子熟了,金黄的颜色代表着丰收的喜悦。那里的姑娘们个个能歌善舞,每逢节日里,她们便身着盛装,翩翩起舞。看她们的姿势多优美呀。同学们,看看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戴头帕、衣服包彩边,戴银项链)
师: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一年四季除了影响较大的火把节,彝族年,选美节等,(并附有各种 节日的图片)还有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儿童节用彝族语言叫“阿依蒙格”。
生跟老师学彝语。
播放彝族经典民歌《猜调》,并对此歌曲简介。
师带领学生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中跳一跳彝族舞蹈。
3、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
(1)多媒体展示黄梅戏剧照。
师放黄梅戏《对花》片段,并附歌词,学生猜测。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师范唱一句,学生评论。
(2)老师带领学生清唱《对花》片段,并附有黄梅戏动作,学生边唱边模仿。
(3)知道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吗?
老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 主的民间小戏。后传入安徽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的言说唱,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
5、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欣赏了黄梅戏《对花》,学跳了彝族舞蹈,欣赏几首有趣猜谜调,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 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如,浙江民歌《对鸟》、广西民歌《刘三姐》,东北民歌《正对花》等等。希望大家都能热爱民歌,并能继承发展,也愿中国的民歌艺术常青。
第五篇:《猜谜谣》
《猜谜谣》教案
刘晓嫚
教学内容:
1、唱
《猜谜谣》
2、听
《蝈蝈和蛐蛐》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并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听赏和表演《蝈蝈和蛐蛐》,了解这两种昆虫。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猜谜谣》
(一)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上树顶,爬村头。扁扁嘴,细长的脖。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二)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三)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三、听一听,演一演《蝈蝈和蛐蛐》(男声独唱)
1、导入:在夏天的夜晚,当人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田野却热闹了起来,同学们说说看都有些什么?(生回答,师出示一蝈蝈和蛐蛐的图片)
师:这两只昆虫长得多像呀,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点后,教师可再介绍一下这两种昆虫。
2、欣赏
①初听乐曲,熟悉乐曲。
师:听,现在蝈蝈和蛐蛐它们唱起了歌,听听看,它们唱得到底是什么? ②复听乐曲,巩固拓展。
学生根据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来表演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