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的数学 精品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
学府路小学 吴 旋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复习
五、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分小组收集材料(纸条,纸,毛线)
六、教学过程:
(一)用课件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从中你能收获到什么?那么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去知道象的重量吗? 学生畅谈所获。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3)小组内,自己折一折,撕一撕,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在和同桌的同学互相测量,看谁测得最准确。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1、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2、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日记《生活中的数学》,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创造日记。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数学跟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2)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二.教学的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且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二)教学难点
生活是数学教育的中心,只有将所学的数学只是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感受到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1)三角形的稳定性
a.问题情景: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建筑工人叔叔在建瓦房的时候,会将屋顶弄成三角形;人们在制造自行车的时候,会把自行车的框架做成三角形,还有为了固定天线,大人们会给天线一条拉线,而拉线与天线、地面恰好也形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呢?同学们有没想过这个问题呢?为什么是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或其他的呢?
b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并探究结果(提问个别学生)
c老师跟学生一起探究结果:拿出事先准备的三角形木框、四边形木框和五边形木框,分别请三名学生上来拉动三个不同的木框,感受三个不同木框的变形性。
d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其他一些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2)身高问题
A情景引入:相信同学们看过不少关于侦探破案这类的电视,也相信不少同学会很佩服侦探们推断能力。有时候,电视上会有这样一幕:××侦探看着现场罪犯留下的脚印,估量了一下,然后自信的说出了罪犯的大概身高。。我想这个时候同学们肯定被侦探折服,其实道理很简单,它用到了我们数学中的比例知识。
b拿出准备好的米尺,分别请三名同学上来侧其脚底长和身高,并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c请同学们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三名同学的脚底长跟身高的比例 d老师分析结果:一般人的脚底长跟身高的比大约是1:7,所以一般情况下知道一个人的脚长可以大概知道一个人的身高,同样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也可以推出一个人的脚底长。E还有在我们身体上除了脚长和身高有比例关系外,我们的拳头和脚长也类似的关系: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跟脚底的长度的比大于而是1:1.F总结: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好处,到商店买袜子的时候,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圈,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当然同学们不大相信的话,可以回家好好量一下,不过会存在误差的哦。(3)总结
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的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小到买菜做饭,大到各行各业的高科技研究,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在这里,老师在举一个例子:比如某个城市要绿化,假设这个城市就是我们雷州市吧。绿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能同学们会这样想,绿化嘛,不就随随便便中几棵树就行啦。其实不然,绿化也是要用到数学的。首先我们要考虑绿化的面积,同时还要确定每棵树之间的间距,然后还要预计树木的数量等一系列数学问题。再如城市要新增汽车,但汽车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也要经过精确的数学计算之后才能确定应增加的汽车数目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二)探索新知(1)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有一天,妈妈在厨房烙饼,小明注意到,妈妈每烙一张饼用两分钟,正反面各一分钟,而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然后小明在想,妈妈要烙三张饼,那最快几分钟能烙好呢?怎么烙最快呢? 提问:请同学们帮小明想想解决方案
(2)先让学生思考,并提问两位同学,在黑板记录两位同学的答案及方案。
(3)师生一起探讨答案和方案
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第二课时)
(二)生活应用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很多生活中隐藏的数学影子,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发掘更多有趣的数学咯(1)打折问题
A新年快到了,很多商场为了吸引顾客,都会打着降价打折的旗号来吸引顾客的眼球。假设现在有四家商店都又优惠活动,具体如下:杭州百货大楼满300元送135元礼券;银泰百货满300元送150元礼券;解百满300减100;杭州大厦则实行七五折销售。这时候妈妈很想去“血拼”一场,但是看到这么多家商场又不知道该家哪家比较划算,这就为难妈妈了,那么现在是时候到你们来帮妈妈排忧解难了 B鼓励学生用 方法来思考(提示:用同样的钱,妈妈可以买到多少钱的东西呢?又或者算一下各商场的优惠幅度是多少)
C分别请三位同学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如果方法一样,再请方法不一样的同学)
D师生共同讨论黑板上的方案,并且对比不一样的方法。
1、杭州百货大楼满300元送135元礼券,优惠幅度是31.03%,[135÷(135+300)×100%=31.03%]。
2、银泰百货满300元送145元礼券,优惠幅度是,[150÷(150+300)×100%=33.33%]。
3、解百:300元减100元,优惠幅度是33.33%,(100÷300×100%=33.33%)
4、杭州大厦的七五折销售就是优惠25%,(1-75%=25%)(2)糖果问题
想必你们都爱吃糖果,那老师想知道,你们平时买糖果的时候是怎么买的?一颗一颗买,或者几颗又或者称重的?还是你们批发一大包一大包的买呢?(提问学生)
假设现在市里新开了一家糖果店,这家糖果店的糖特别的好吃,(你们想不想吃)但是店老板有个怪习惯,他店里的糖果要么四颗一包,要么七颗一包,而且只论包卖,不肯拆包零售。如果你去这家糖果店买糖果的话,哪些颗数的糖果买不到?
A学生思考(提示:我们没买一包糖果,都是固定颗数的了,要么四颗,要么七颗,那就是说我们买的糖果都是四的倍数和七的倍数的和咯)
B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并请三个代表上来写出答案并做大概分析 C师生共同交流分析,得到结果
(四)请学生讲讲着两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第三篇: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生活中的数学 课型:复习教学目标:
1、简单复习本学期相关知识。
2、能熟练运用折扣、利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灵活、合理的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折扣、利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灵活、合理的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执教班级:七年级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课堂)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问你们,老师教了你们这么久,你们觉得老师对你们好吗?(听听同学们的心声)谁来说说看,老师对你们的好表现在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老师对你们很好,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帮不帮?那么帮一个?还是帮几个?
活动一)利率
1、课件出示:中国农业银行存单
户名:文小金
帐号***5015 存款金额:肆千元整
年利率:2.5%
2、出示问题:两年后一共可以取出多少钱?
3、出示提示:要上利息税哦!4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5、汇报交流解题方法。
6、大屏幕出示老师的解题方法。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
=4000×2.5%×2
=4000×0.025×2
=100×2
=200(元)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税5﹪
=200×5﹪
=10(元)最后所得=本金+利息-税后利息
=4000+200-10
=4190(元)
活动二)折扣
1课件出示:
顾客购物可享受以下两种优惠:(1)八折优惠(2)购物不打折,满200元
送100元购物券。文老师打算买一件240元钱的衣服和一双98元钱的鞋子,请你替老师设计一个合理的购买方案。
2、出示问题:请你替老师设计一个合理的购买方案。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4、汇报交流解题方法。
5、大屏幕出示老师的解题方法
方案一:八折优惠
衣服:240×80﹪
=192﹙元﹚ 鞋子: 98×80%=78·4﹙元﹚ 共计:192﹢78·6=270·6﹙元﹚
方案二:不打折,满200元送100元购券。
衣服:买衣服要付款240元,可以送100元购物劵,再用100元购物劵买98元的鞋子.衣服和鞋子一共只需付款 240元.活动三)混合应用题
1、课件出示:
出租车公司出租车收费标准
里程
收费 5千米以下
5.00元 5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
2.5元
2、出示问题:
从高优老师家到城内共25千米,高优老师一家租车到城内一共需要车费多少元?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4、汇报交流解题方法。
5、大屏幕出示老师的解题方法。
5+(25-5)×2.5 =5+20 ×2.5 = 5+50 = 55(元)课后小结:
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根据时间确定讨论的程度)。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知识无处不在!
第四篇: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今天我主要来讲一讲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的几个趣味问题
填充错觉
看看这幅图,中间有一个黑点,周围是一团灰雾。盯着黑点目光不要移动,你觉得灰雾消失了!
同样的你试试下边的那幅,这次灰雾不会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灰雾有时消失有时又不消失?
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眼睛不习惯于固定的刺激,视觉中有一个系统调节眼球的运动使物体的视像保持在视网膜上的某个固定的区域,我们将这个系统称之为视觉稳定系统。
你可以通过后像来体验这种视觉稳定的效果。如果你盯着一个物体看上一分钟,移走目光后它的后像仍会在眼前停留几秒种,然后才会消失。你可以通过眨眼使其多停留一会儿。
现在再来看看左边的那幅图,大多数人当他们凝视黑点的时候都感到灰雾消失了,而对右边的那幅灰点不会消失。在左边的图里,从中心的黑点向外灰雾逐渐由黑变浅,这种渐变与视觉的停留过程是一致的,当然如果你的目光随意移动的话,灰雾的视像一直保留在视网膜上。当你注目盯着黑点时,灰雾逐渐减弱直到消失,而背景的颜色取而代之。
前边的图与后边的几乎一模一样,除了有一个黑环以外。黑环的作用是无论你怎样努力的盯着灰雾都能使其不至于在视觉中消失。当你凝视黑点的时候,你的眼球仍然在不时的运动,当然这种眼球的颤动与扫视时的那种运动是不同的,这时的颤动是非常微弱的。但正是这种运动使视像停住。当一个物体象左边图中的灰雾一样,颜色逐渐由灰变白时,这种变化正好与视像逐渐消失的变化是一样的,这样你就会觉得物体消失了。当你移动目光后再来看灰雾时,它又会再出现,这是因为你的眼球做了一个足够大的运动。右边图中灰雾不消失的原因在于很小的眼动都能使视像停留。
大小恒常性错觉 在这幅图像中,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子,对不对?
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不信?用尺子量量看!)你所看见的并不一定总是你所感知的。眼见为实在这里就不适用了!
这是怎么回事?!对于这种错觉,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 Roger Shepard 认为它与三维图像的适当的深度知觉有关。
与这有关的是,后面的那个人看起来比前面的那个人离你远些,但是,不管怎样,后面的那个人在实际尺寸上与前面那个人是一样大的。
通常一个东西离你越远,它就显得越小,换句话说,它的视角变小了。在这幅图里,后面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有着相同的尺寸(和相同的视角〕。由于两个图形的视觉相同而距离不同,因此,你的视觉系统就会认为后面的那个人一定比前面的大。这个例子说明了你所看见的并不一定是你所感知的。你的视觉系统常常依据从视觉环境中得出规则来作出推论。你可以通过改变这个例子来发现一些通常隐藏着的视知觉规律,比方说,如果你把后面的图形移到与前面的图形相同的位置,这种视觉的大小错觉便会消失。这是因为,在水平面上,随着物体往后退,不仅视角变小了,而且它们在视野中相对于水平线的位置也升高了。
从这幅图画中可以看出,在同一平面的距离不同的两个人,后面的那人虽然实际尺寸的个头很小,在前面的人之后,却显得很正常。在稍右一点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后景中的那个人被放到与前面的人相同的位置。现在你就会出现另外一错觉,这种错觉正好与前面提到的Shepard错觉相反。在Shepard错觉中,前面的那个图形(通常有较大的视觉〕被放到后景中,这样就使得后面的图形比前面的图形显得大一些。而在这种错觉中,后面的较小视角的图形被移到前景中。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变量是,物体是被认为在地面上还是浮起来的。这个变量确实在大小错觉中起作用。把图形从地面上移去会彻底改变你对图景的感知。一个浮在地面上的物体与停在地面上的物体有很大的不同。图画的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深度的尺度。如果你删除背景,图像就成了平的,没有了立体感,你就不会有错觉产生,或者,即使有也是非常微弱的。在非透视图中改变图形的深度是没有意义的,错觉也不会出现,但是,你的视觉系统,依据与水平线的对比,会得到另一个结果。这些错觉表明你的视觉系统从视觉环境中得出了很多规则,用以判断物体的大小和位置的关系。
“一笔画”的规律 [题目]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不走重复线路)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必须弄清一笔画图形有哪些特点。早在18世纪,瑞士的著名数学家欧拉就找到了一笔画的规律。欧拉认为,能一笔画的图形必须是连通图。连通图就是指一个图形各部分总是有边相连的,这道题中的三个图都是连通图。但是,不是所有的连通图都可以一笔画的。能否一笔画是由图的奇、偶点的数目来决定的。什么叫奇、偶点呢?与奇数(单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做奇点;与偶数(双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做偶点。如图1中的①、④为奇点,②、③为偶点。数学家欧拉找到一笔画的规律是什么呢? 1.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可以把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一定能以这个点为终点画完此图。例如,图2都是偶点,画的线路可以是:①→③→⑤→⑦→②→④→⑥→⑦→① 2.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其余都为偶点),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必须把一个奇点为起点,另一个奇点为终点.例如,图1的线路是:①→②→③→①→④
3.其他情况的图都不能一笔画出。
不可能的楼梯
在这个楼梯中,你能分清哪一个是最高或最低的楼梯吗? 当你沿顺时针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是逆时针,情况会怎么样呢?
第五篇:小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小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2、课件-乐趣练习:找数字
3、课件-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激发幼儿找数字的兴趣。
1、乐趣图片-在图画里找数字
小朋友,这几张图片非常有趣,仔细看看,在图画里能找到什么呢?
*在树林里能找到数字1。
*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水的图画里能找到数字2,*海鸥在大海上飞翔的图画中能找到数字3.2、乐趣练习-找数字
(1)你能看出来,这张图片上每个格子里有几双鞋吗?
幼儿观察后说出
1双,2双,3双,4双。
(2)请你在这张图片上找出数字1,2,3,4。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1)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3)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启发幼儿扩散思维,寻找更多的数字
(1)原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这些,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上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讲述身边发现的数字。
三、最喜欢的数字
1、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关系,那么你觉得最有趣的、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呢?(请几位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2、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手里都拿了几个气球呀,一定要仔细看呀!(看完后,幼儿相互交流)
四、结束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外面再去找数字宝宝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