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章节与课题:适应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学习,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把握人生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教学重点:
(1)大学生活方式和中学生活方式的区别。(2)大学生活的目标及其制定。
(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高。
教学难点:引导大学生把自己成才目标与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相结合。
课堂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作业备注:
1、大学生怎样适应大学新生活?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授课内容: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三个问题:即这门课程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以及怎样学好这门课程?现在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几个例子,然后动脑筋思考一下这几个例子到底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一: 西方:
一学生到德国留学,想留在德国工作,却在择业时屡屡受挫,于是,愤然将有关企业以“歧视行为”告上法庭,法庭的调查显示,该生在留学期间有3次乘坐公车的逃票记录,而德国的 逃票查获率为十万分之一,这位学生不但败诉,而且不可能再在德国找到工作。在多数西方国家,每个人或企业都有一个伴随其终身的社会诚信号码(相当于信用身份证),个人和企业的所有信用表现,都会永远记录在账号下。所有账号都纳入公共信用诚信管理数据库,失信一旦被数据库记录,就会留下终生难以抹去的污点,要在个人就业、住房贷款、办理保险、使用水电气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
问题:你对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言行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感觉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差距吗?
案例二:
苏州某外贸集团公司总经理反映,他们公司分来一批大学生,到各个部门工作后,有一天总经理发现有位大学生在上班时看小说。总经理问道:“某同志,你今天没事做吗?”这位刚来的大学生回答道:“是,今天我没事,科长这几天一直没分配任务给我,所以我一直没事做。”总经理思索了一下说:“好,我现在分配你去做一件事,请你到郊区去看仓库。”于是这位学经济的大学生被调去看仓库。
还有一位大学生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值班时有位副市长打来电话说要找总经理,接电话的回答很干脆利落:“总经理不在,你下次再打。”啪,电话挂了,没等对方把话说完,也没有问对方是谁,有什么事,我能不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总经理很有感慨地说:“我总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身上缺少点什么,他们缺少的不是专业知识水平,而是缺少?(缺少做人的知识!)从这些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求职时,要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修养和学识缺一不可。因此,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应该是首先学会做人。
而这件事也给我们在座的每位大学生提了个醒,那就是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到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同学们在注重调整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把握好处事分寸,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子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需求。
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爱因斯坦
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就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可以说,他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同学们刚刚踏进大学校门之后,我们便开设了这门课程。
而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先来讲绪论部分即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这一内容。事实上,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次转折,每一次转折其实都是一次艰难的蜕变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阶段新环境的重新适应过程。适应与发展其实是贯穿于人生过程的始终的。
由中学进入大学,其实就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其过程与结果对人一生之影响既深且巨。在大学里,作为一个有义务与责任的公民,大学生将更多地直面生活,独立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会感到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但是,独立带来责任,选择凭借理智。大学生需要更多的自理、自律、自强;需要更多的自觉、主动、创造。面临这样的转折,大学新生究竟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心理准备,去尽早把握大学生活的规律和特点,去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以求得良好发展呢?这是每一个跨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都应该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因为它对每一位大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乃至以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今天就先来学习课文当中的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这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有何特点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学习要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前,我如愿以偿进入了一所著名学府,所有的期待都写在满面春风里。然而,在最初的兴奋过去之后,我倒觉得自己的日子一下子空了。从来都时间不够用,现在一抓一大把。早晨一睁眼总是近10点,晃一晃就该吃午饭了;下午睡一觉,再和大家打打球、聊聊天、看看碟,晚饭后没多久就9点了;周末在网吧,好像四五个小时都在QQ上,等到眼睛发痛回到寝室一推门,一群人叫:“来来,玩几把八十分------”“明天一定要早起”、“这个星期要看三本经济类的书”----然而闹钟总是被狠狠按调;宿舍里总是出现崭新的扑克;不知道什么时候借的厚厚一摞书总是蒙着一层灰尘被送到图书馆。
说实在的,我们的课程并不难,想混是容易的,但如果能深入研究,也会收获颇丰,可没有动力似乎无法勤奋。后来,我加入了本校最有规模的社团,锻炼能力。从此我开始了每周两次的例会,不定期的活动,起草策划书,被淹没在杂务的海洋里。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拉成 一笔赞助,同时,我很久不去教室和图书馆了,将近一个学期都忙于贴海报、借场地、招收新团员------夏天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师找我谈话:“你进学校的时候拿的可是一等奖学金啊,现在看看你的学分------”我确实在社团做了一些工作,锻炼了能力,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
有一种遗憾,是一种隐约又很具体的疼痛,想要倾诉却又无法倾诉。大学的第一年就带着这样的遗憾匆匆过去,蓦然回首的一刹那,眼睛里空荡荡的,就是这种遗憾,仿佛在许愿池边,我听到了池底那些自己曾经投进去的一枚枚硬币在轻轻叹息。
案例的主人公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大学里骤然增多的时间,也意识到挥霍时间是不对的,然而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因此,大学生首先要了解大学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学习计划,以学习为主,在搞好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从而锻炼能力,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切勿再让许愿池中的一枚枚硬币轻轻叹息,切勿再让类似的遗憾再次发生。
正如朱熹在其诗文当中所说的一句话:“少年多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青草绿,阶前落叶已秋声。”这饱含令人深思的哲理,或许会使我们时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
另外,还有些同学虽然也很努力,很勤奋,但因在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上还没有实现从中学的“学什么”到大学的“怎么学”的转变上来,因而也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有一则短文《他的困惑》即道出了这一过程。小A是某高校哲学系的一名新生。从小学到中学,小A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这所大学录取的时候,小A踌躇满志,决心一定要以中学时期的拼搏精神,在大学期间再创辉煌。入校后,小A在这个决心的推动下,开始了积极的行动,第一门课都准备了笔记本,教师上边讲,他在下边记,忙得不亦乐乎。两个月过去了,小A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却收效甚微,感到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很不适应。比如每节课老师都要讲十几页甚至几十页,容量太大,以至于很难在下课前吸收、消化;由于内容多,老师讲得比较快而自己又记得慢,记笔记常常是丢东落西,笔记对理解重点、难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老师讲完课就走人,很少辅导,有了疑问不能及时向老师请教,又不好意思问同学,问题越积越多……看着别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对老师的提问作出快速反应,踊跃发言,小A困惑了:我对每节课都认真对待,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总比别人多,为什么问题越来越多呢?这个例子实际上就反映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特点,不但学习缺乏效率,还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好好珍惜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其次,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生活环境也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学里一门重要的功课就是要学会与背景不同的人共同生活,学会合作与分享。众所周知,大学同学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而地区的差异、家庭背景的不同往往会带来文化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就特别容易导致个体之间的冲突和一些生活习惯方面的不协调。如果不善于处理这些问题,又不擅沟通的话,就容易和别人产生隔阂,将自己封闭起来,感到无形的孤独。因而同学室友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和沟通,需要宽容,心中时常有集体这个概念。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换位思考地顾及大家的感受,学会助人为乐。在你接受别人的同时,别人或集体也会乐意接受你。这样你就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独立地处理好学习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社会活动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是一个小社会,进入大学就如同一只脚踏入了社会,学校除给学生们开设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政治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外,还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有学生科协、记者团、广播站、文学社、书画社、文艺队、歌咏队等等社团。这些社团也经常组织活动,如定期和不定期的演唱会、辩论会、知识竞赛、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晚会、舞会、大学生运动会,以及院系之间、班级之间的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等。还有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都为同学们培养锻炼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同学们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积极面对和参与学校里的社团组织和集体活动。因为适当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对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扩大知识面,培养业余爱好和工作能力都大有益处。从中还能收获友谊、温暖和快乐。古人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在古代是不能做到的,而在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更是不可能的。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的也就是广交朋友的重要性。但我们交的朋友应有所选择,是只有那些在思想上能够相互交流,品德上能够互相砥砺,学习上能够相互切磋,工作上能够互相帮助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俗话说:”玻璃与金子相会,便有宝石的光辉,愚人与善人接近,也同样会变得聪明。”只要我们积极地走入集体,投入 活动,"我们就能把许多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我们的本事便一定会大些,也能够真正体验到大学生活的精彩,以后对人们做出的贡献也一定会更多。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每年新生入学,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忙着报名注册,铺床叠被,孩子一旁若无其事喝着冷饮,还有的同学不会存取钱,找不到超市买日用品,甚至有新生带着保姆上学。媒体不无忧虑地称“部分新生被抱进大学”。对于我们在座的大部分同学来讲,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一旦开始了校园的集体生活后,就开始有点不适应了。曾有一名女同学打长途电话将母亲唤到学校,只是为了修补一下自动车内胎;有的同学因不习惯茶炉的饮水而长期购买瓶装矿泉水;有的同学因不习惯双层床铺而导致失眠等。可以说,假如同学们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方式的话,就很容易产生一种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同学,会感觉被隔离于群体之外,郁郁寡欢,从而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大学生能够克服依赖心理,学会自立,在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学会自理,并应善于跨越人际关系的障碍,主动寻求交往的机会,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并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和第二课堂活动等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从而不断地增强自己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众所周知,高中与大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面,大学的教学体制、学习方法和方式都与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高中,许多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学生不仅要消化并理解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此外,大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为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新生入学以后要有这样一个认识:所谓提高自学能力,就是不但要学好专业课程,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
大一新生在熟悉大学环境后,应确立在大学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前提。在学习上,要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学习规律,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会学习的关键。不断增强自学的意识,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正如华罗庚所说:“对一个人来讲,一辈子总是自学的时间多。”钱三强说,“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自学,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才能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即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口述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文字功底能力等。此外,大学新生还要学习有关行为、道德、情操方面的知识,学会做人,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四、培养优良学风
学风,简言之,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等内容。优良的学风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有利于人才智能的开发;能够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而要培养一种优良的学风,就应该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所谓勤奋就是指发奋努力 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唐·韩愈在《进学解》当中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意思也就是说,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拼搏才能获得。
马克思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难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所有在这些都说明了勤奋的重要性。
而所谓严谨也就是指一丝不苟 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所谓求实也就是指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所谓创新也就是指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可以说,培养一种优良的学风是各位同学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千万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尽情地睡懒觉、逃课、谈恋爱了,否则三年时间一晃过去,你们就会落得个“上课睡,下课醉,天天如此不知累,长大才知流眼泪”的悲惨局面。
第二节肩负历史使命
纵观人类历史进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因此,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那么,你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吗?你考虑过如何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而立志成才,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吗?
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同学们掌握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认清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其次,要明确自己成才的目标;最后就是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关于这一个方面的问题,同学们需要弄清楚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历史使命的内涵与特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那么历史使命的特点是什么呢?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由此可见,历史使命是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历史使命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社会历史性,可以说,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抗日战争时期——抗击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 解放战争时期——推翻反动政权 解放全国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而当代大学生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新一代,更应该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使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对整个世界局势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
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在历史上曾以其灿烂的文化享誉世界。只是在明代中后期以后由于封建王朝统治的腐朽性、狭隘性和封闭性,才使中国未能跟上历史的潮流而逐渐落后。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正处于伟大复兴大好时期,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有志气、有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强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应该是什么呢?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要实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应该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应该确立的成材目标。如果说,中学时代的理想常常带有不确定性的话,那么进入大学后,专业方向已定,正确的态度就应是尽快熟悉专业,超越片面的专业观对自己的束缚,把美好的理想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把社会需要与自身条件相结合,从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一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你知道如何训练跳蚤吗?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在你知道怎样去做这件事之前,你无法使自己变得更伟大。当你训练跳蚤时,把它们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当你注视它们跳起并撞到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在跑,但不会跳出广口瓶以外。
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这种情况,不再改变。不但跳蚤如 此,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未来目标。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结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岩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棵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有几次,鲨鱼*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钟头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钟差别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们上了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加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南,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真正令他半途而费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好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2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因此,当你规划自己的成功时千万别低估了制定可测目标的重要性。
而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历史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材目标。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案例:唐琼蜕变 1997年元月 23日,洛阳铁路运输法院的审判厅内座无虚席,当被告唐琼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躁动。因为人们很难把眼前的文弱书生与一名犯罪嫌疑人划等号。审判长那声若洪钟、言之凿凿的宣判声,驱散了人们心头的疑云:“被告人唐琼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上受委托签订合同之便利,收受、索要郑州铁路电务器材厂“好处费” 4万元,其行为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已构成受贿罪……”此时的唐琼神情沮丧,仿佛一下苍老了十岁,迈着沉重的步子向法庭外走去。参加宣判的人大都为他扼腕叹息,熟悉他的人更为他感到可惜,一个颇有才华和前途的大学毕业生,33岁的年纪,却走入了犯罪的泥淖。他何以至此?从他蜕变的“轨迹”中,不难发现,他有着步入歧途的三步曲。这就是:思想滑坡——道德颓废——经济犯罪。
司马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充分的说明了德在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青年学生无论在精力或体力方面都处于旺盛的季节,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才是最科学的选择。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玩耍时应尽情释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玩也需要高智商。网络、游戏使多少年轻人如醉如痴,但我们务必要清楚其中也隐藏着无数陷阱,更不能因此浪费时间。有些人也许会说,我的时间不用在上网上,而是用在谈朋友上,这也未尝不可,但切记交往中特别是男女交往中的度,不可做学习阶段不该做的事。我认为最理想的玩的方式无外乎是参加体育运动了。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重点分析“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这一句话。
概括起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材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那么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自己所确立的成材目标呢?关键就在于自觉地塑造积极健 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那么这些崭新形象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呢?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列夫·托尔斯泰就曾经说过:“理想是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明确的航向;没有航向就没有生活。”
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不知道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马加爵的例子
2004年2月上旬,马加爵在昆明市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在打牌过程中发生冲突,于是产生了杀害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龚博4人的念头。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4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
。。。
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一个个悲剧折射出种种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这些违法犯罪、思维失常等案例或许在社会的大环境里不足为奇,但和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还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让人思考我们大学生到底怎么了?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以上五个方面就是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所应该树立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就是客体以其功能和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事实与程度。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观点和看法,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对人善恶的观点、看法、态度,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人对价值问题的观点不一样,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及其体系。每一个社会,居于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及其体系就构成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没有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会不打自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中央党校“6.25”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1、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视频:《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从精神观念层面维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秩序;在西方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没有这种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针对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现实提出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当前我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价值观念多样化现象,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传入的价值观、我国过去“左”的价值观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新生的价值观并存,同时还伴随着价值真空、价值错位、价值虚无等现象。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只有立足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整合社会主义社会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它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表达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思想体系的灵魂,引导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依赖于全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的认同,缺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不可能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日本学者堺屋太一在《历史的波澜》一书中提出,任何政权,只有两种情况会使它发生毁灭性的大变革,那就是丧失治安的能力和人们不再信任支撑它的文化。他认为使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走向崩溃的,其实是变化了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人们不再信任领导层的决策、人品,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价值认同,形成共同价值观。
(二)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思维方式上,既考虑社会的评价,也追求自我精神;在情感方式上,既趋近发达国家青年价值观,也认同本民族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在行为方式上,既崇尚实用和功利性目标,也热衷创新实践。归纳起来,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既具有开放性、先锋性、创新性、主体能动性的特点,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矛盾性、游浮性、差异性、不稳定性的倾向,呈现出集体和社会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取向主导下的多种取向并存发展的趋势。因此,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有利于大学生排除干扰,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近些年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价值观不确定,善恶不辨、荣辱错位的现象(视频:《拒绝低俗》),比如:在一些领域的部分人的观念中,奉献进取与索取享受观念模糊或错位,文明与愚昧观念模糊或错位,勤俭与奢侈观念模糊或错位,诚实与虚伪观念模糊或错位,守法与违法观念模糊或错位,美丑善恶观念模糊或错位。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善恶美丑价值理念,确立评判是非的正确标准和界限,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历史表明,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及其文化,往往会随同其经济、生产方式和技术一同进入后发国家,冲击这些国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青年大学生只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迷失自己的价值观。
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要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 要理解好三个关键词。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对价值体系的性质的限定。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社会形态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出发,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的目标为价值取向。二是“核心”。社会主义社会中价值观念体系是多样的,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并引领和主导同一个社会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三是“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仅是单个的价值目标,而是由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从信仰层面说的,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和指导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当前,新自由主义思潮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终结了, 主张告别革命,躲避崇高,淡化政治,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其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信仰领域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有神论思潮(宗教、邪教、迷信)的蔓延,宗教思想是有神论的比较高级的形式,宗教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要看到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有神论在世界观上毕竟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不能因为我们在法律上承认宗教的正当权利就以为宗教有神论是正确的。邪教是一种畸型变态的有神论,虽借用宗教的思想资源或冒用宗教的名义,但它不是正常的宗教,不受法律的保护。此外 民间盛行的迷信则是有神论的低级混杂形式,也是有神论得以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宗教的发展、邪教的出现、迷信的流行,是因为许多人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对现实感到失望,转而投向神的怀抱。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立场坚定、信念不变、不随波逐流、随风摇摆,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从理想层面说的,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的主题。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它表示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疑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是共同理想的必然前途;共同理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从精神层面说的,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案例: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伯云)。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传承五千年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中,中国有着良好的爱国主义的传统,一代代爱国英雄用他们的鲜血与豪情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乐章。连黑格尔都说,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国家的,是国家的儿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所有价值观念的起点,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情感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又引领全社会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与时俱进是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疑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不断创造崭新业绩和世界奇迹的力量源泉。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是离散的而是共生互动的。民族精神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对该民族的全部历史的概括,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民族精神的价值就在于它能随着时代而变化,随着民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时代精神是对现实挑战的应对,是一个民族对于社会发展的适应和对时代趋势的顺应,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脱离传统的时代精神往往难以得到民族成员的接受和认可而失去生命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象经纬两条线,纵横交合而定格出一 个民族在一定时期的精神世界。
4、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一定社会的荣辱观是一定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它为这个社会提供价值导向,为人们区分和评价是非善恶美丑提供标准。
荣辱观的历史追溯
事实上,从人类第一次用树叶遮身,羞耻之心便已萌生。自古以来,荣辱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可以说源源流长,“荣”和“辱”二者是指道德行动主体内心的一种心理状态。“荣”是情感上的一种满足感,“辱”是道德行动主体的羞耻之心,它们共同构成了行动主体的行动动机。尚荣知耻、弃恶从善,从来就是为世人所称颂的优良美德。
在儒学的经典《论语》里,就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如果能用道德来教育百姓,同时又用礼法来约束他们,那么,百姓就不但具备羞耻之心,而且能够改过向善。可见,孔老夫子把知耻的分量和作用看得很重很大,已经提升到治国安邦、惠泽百姓的高度上来了。这一点的确具有先见之明。
其实,早在孔子之前,周公就明确地意识到尚荣知耻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殷亡,周公总结其教训,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无德无道,满朝文武,寻欢作乐,欺压百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此,他力主加强道德建设,大倡荣耻之心。在东征胜利之后,于政务倥偬之余,周公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新的礼乐制度,史称“先君周公制周礼”。其中包括嫡长子继承制、爵与谥之制、条律之制、驭官之制、礼乐之制等,形成了一整套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从此,天下百姓折服周朝,君臣有礼,巷民互敬,举国稳定,周代一直延续了500年。
孔子对周礼作了精深的研究,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把道德建设提升到很高的水平。打开一部《论语》,孔子与弟子对话,最精彩、最深刻、最集中的部分,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仅是对于知耻,前后就论及13处之多,在此不妨作一些例举:
开篇的《学而篇》:“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说行为只要恭敬合乎礼节,就能够免遭耻辱。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泰伯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是说国家繁荣昌盛,你却不思进取、流于贫困,那是一种耻辱;如果国家动荡不安,你却聚财 自富,贪图享乐,那也是一种耻辱。
孔子的荣辱观念是何等鲜明、何等清澈、何等高远。千百年来,这些精辟之见,警世名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代代相传。
至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在社会舆论上居于主流地位。孔子提出的荣耻观如鱼得水,大行其道,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苏武牧羊,是以守节为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以勤政为荣;文天祥视死如归,是以爱国为荣;杨震拒金,是以清廉为荣;郑板桥咏竹,是以爱民为荣;林则徐不治家产,是以俭朴为荣;莫不是受了儒家荣辱观念的浸染陶冶而成就了自身完美的人格和事业辉煌的业绩。优良传统是一笔财富,古为今用为明智之举。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在伟大的治党、治国实践中,已经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宝贵的遗产。在倡行“八荣八耻”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借助古人的智慧,汲取历史沉淀的精华。
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荣辱观
苏武牧羊。苏武,西汉出使西域、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苏武尽忠守节,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他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不屈服,面对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仍然不屈服。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并为后人仿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助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南宋人。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把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南下攻城略地,两 年不到,便攻至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使元被拘,敌人劝降,他想到过自杀,以示忠心;战败被俘,他面无惧色,从容镇定,说:“事既如此,不必多言,快快取我头去”,言辞干脆,充分体现了为国捐躯的壮士气概。其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成历史名句。
杨震“拒金”。杨震,东汉人。少好学,知识广博,当时被称为“关西孔子”。杨震当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曾受杨震举荐的昌邑令王密,黑夜私自拜访杨震,送上十斤黄金。杨震当场拒收。王密说没有别人知道,杨震说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怎可说无人知道?后世把拒收贿金称“四知金”。杨震为官清正廉洁,从不接受别人的私自请托。子孙们常常吃素食,出门也是步行。有些亲朋故友劝他为子孙臵办一些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郑板桥开仓赈济。郑板桥,清朝人。曾任曹州县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题画小诗,表达了郑板桥关心百姓的虔挚情感。任官时,一次辖区发生灾害,出于对灾民的关心,郑板桥开仓赈济,却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而遭罢官。在他离职时,只有三条毛驴,一是他自己乘坐,二是驮他的书籍、阮琴,另是他仆人乘的。可谓“两袖清风”、“一官归去来”。当时官场上的腐朽和黑暗,促使郑板桥下定了“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的决心,他愤然绝意宦途,重返扬州,以卖画为生。
诸如以上关于历史上荣辱观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可以说,尽管中国传统荣辱观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在塑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方面是起过重大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许多志士仁人,从而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重温传统的荣辱观,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转换或合理性重建,对于我们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进行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知道,当今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即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人缺少正确的荣辱观,缺乏正确的道德动机,常常以耻为荣。因此,我们今天重温传统荣辱观,明义利、理欲之辨,贵德重义,对于端正我们的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都有着积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即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它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认同,首先解决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了对中华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问题,是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坚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是人们实现从价值观念到价值实践、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转化的内在动力。
灵魂与主题是一致的。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有了共同理想,就有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前三者是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其指导下,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概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是落脚点和归宿,是基础地位。四者是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从理论到实践,从理论到行为的逻辑体系。
四、大学生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但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往往还缺乏真正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对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甚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几乎没有接触,因为无知,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视频:《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现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真学、真信、真用。
(二)着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们对社会主义前景表现出困惑、怀疑,一些人由怀疑社会主义价值合理性,进而反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面对这种国际背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掀起改革浪潮。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希望,坚定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苏东剧变,信仰危机再度发生,有人断言,社会主义20世纪生,20世纪灭。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空前低潮的情况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求真务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令世人瞩目GDP跃升到世界第四,总量与美、日差距大大缩小。
当前,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严峻的现实:一是“一球两制”的国际背景。虽说在世界范围内,和平、发展和合作仍然是时代主流和发展趋势。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斗争和较量依然存在,有时还比较激烈。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内背景。2007年2月,温家宝总理撰文专题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时强调: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在国内外存在“一球两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背景下,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期,实现了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21世纪是中国社会的建设时期,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的时期。目前,就是要通过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段艰苦的社会发展的“爬坡”阶段。只要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一定能够实现。
(三)着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 化、科技高速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需要大学生着力弘扬和培育能够激发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整合民族共同利益、疑聚民族向心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神。我们既要弘扬已经形成且被实践证明了的民族优秀传统,又要积极概括与提升在当前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精神和新经验,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促使中国传统精神的“现代化”(案例: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积极探讨中西文化冲突和交融的特点和规律,搭建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桥梁,使其他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化”。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是强调公共伦理对人们基础文明品行的规范和引导,防止人们社会现实行为的失范和失德。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在于自律与激励。人贵有健康的荣誉感和羞耻心,这是道德上进行自律和自觉向善的基础。孔子讲过:“有耻且格。”人由耻感而生成内心行为法则,由自律而达到道德自由,耻感的钝化或退化是文明品行丧失的发端,坚持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取向,是人们自觉向善的精神动力(视频:《魏青刚三次跳海救人》)。
(五)牢固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中华民族尚“同”求“和”的思想,是连接中华民族每一个个体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体的精神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一个人精神和谐,就会身心愉快,热爱生活,朝气蓬勃,勇往直前;一个社会的整体精神和谐,意味着和睦共处、万众一心、政通人和,就会创造出人间奇迹。大学生要学会用和谐的思想观念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和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方面素质、三部分 内容、五项教育”。
1、“一条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本教材各章节内容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展开,并在结束语中再次强调:当代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两方面素质”是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3、“三部分内容”是指思想教育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法制教育内容。其中第一至第三章,属于思想教育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其后两部分的前提和基础;第四章及第五、第六章部分内容,主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容;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第八章,主要是法制教育内容。
4、“五项教育”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回答,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1)科学理论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视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要坚持发展着的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才能不断地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才能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首先是坚持实践的观点,不能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也不能要求马克思主义提供创造世界过程中的一切大大小小问题的现成答案。其次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客观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如唯物的即实事求是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不会过时,需要大学生牢牢把握、始终坚持。第三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四是坚持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观点。
(2)为什么要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构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贯穿全课程的灵魂,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学到本课程的精髓;另一方面,本教材不能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及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同学们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道德认知对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法对于懂法、守法和护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努力学习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有利于使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在科学的道德和法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并且自觉自愿地践履基于这种理论的规范。
在学习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媒体等其他资源学习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如中央电视台1频道每天12:39《今日说法》》、周六下午14:45《道德观察》;中央电视台第2频道周一至周五18:00的《为你服务》中的律师出招;新闻频道周一至周六12:30的《共同关注》、周一至周五21:30的《法治在线》;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12频道的节目。
3、注重联系实际
理论知识来之于实践,受实践的检验,又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大学生只有主动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专业实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才能真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精神实质,在思想上形成共识,领会做人的道理。联系实际包括: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指导自己的人生规划、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积极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并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4、注重知行统一
这里的知就是对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这里的行是指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和道德信念的指导和支配下形成的行为习惯。“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对“行”有指导约束的作用; 而“行”是“知”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结果, 可以促进“知”的提高和升华。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行是转化的归宿,是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所追求的目标。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只有用学习所得的知识、所懂得的道理指导自己行动,才能把外在规范要求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并形成品质。目前大学生知行不统一的主要表现是:不知不行;知而不行;知而不完全行;知而自己不行, 却要求他人行。
大学生要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育良好的道德环境,以利于大学生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努力积极向上;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慎独 自守,防微杜渐,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什么是大学,了解了高职生活的特点;学习、思考并讨论了如何适应高职生活,希望同学们细心体会,做一个有成才目标,能独立、会学习、懂得体谅和包容,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能够肩负历史使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高职人才。
第二篇: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进而让大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的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实现知荣辱求发展。
教学重点: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难点:
1、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课程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该课程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问题。
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帮助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
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和法制教育,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内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1、什么是大学?
一般认为,大学产生于中世纪,1087年在意大利波罗尼亚市创建了第一所大学---波罗尼亚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涵义是大家来学。
按照儒学经典《大学》解释,大学是指“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和统治之学。《学记》中解释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大学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大学是人才济济、专家云集的场所。大学有系统训练和严格教育。
大学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实验手段。
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概而言之,大学是从事人的教育和学术研究,传播科学与民主,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场所。
2、大学的社会职能
培养人才——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
发展科学——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社会服务——当代大学职能的延伸
3、大学的特点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4、大学精神和人才培养要求
大学精神:自由精神、独立精神
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创新精神、批判精神
人才培养要求: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维、学会与人共处。②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长有所用。
③学会生活的能力、掌握生存的本领、提高生命的质量。
5、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学生活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活动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特点
生活的集体性与自立性
学习的选择性与自觉性
课余生活的丰实性与多样性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广泛性
大学管理的 “三自性”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学会自理生活,学会理财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学会学习,掌握自学方法
大胆实践,积极参加活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善于驾驭生活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分析
1、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形成的失落心理
3、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
4、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
5、收费和就业制度改革带来的危机心理
6、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荷华德〃加德纳(美国心理学教授)
文字语言型学习者
逻辑数学型学习者
视觉空间型学习者
人际关系型学习者
音乐韵律型学习者
身体动态型学习者
个人内在型学习者
四、培养优良学风
1.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2.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3.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
4.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任务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人才素质的基础
体—人才素质的条件
美—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目标一:学习好
目标二:全面发展自己
目标三:学会做人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知荣辱、求发展
1、荣辱观的内涵
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耻辱实施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的心理体验。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荣辱观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舆论对某种行为所做出的肯定性或赞赏性的道德评价。二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肯定的一种道德意识。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七字歌谣”:“八荣八耻”要牢记,“八荣八耻”要明晰。爱国爱校爱集体,为了祖国齐努力。做人不能顾自己,服务他人记心里。好逸恶劳是耻辱,参加劳动要积极。勤俭节约不能忘,铺张浪费要摒弃。尊老爱幼是美德,团结友爱创美誉。诚实守信最重要,做人诚信要牢记。克服困难争上游,崇尚科学数第一。自觉遵纪又守法,不要违规又违纪。知晓荣辱会做事,争做文明大学生。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①“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②“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③“八荣八耻”,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
①胸怀坦荡,具有坚定正确的信念。
②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知行统一,具有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④和而不同,具有高尚的个性品质。
⑤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
5、大学生校园荣辱观
(一)以刻苦学习为荣以讨厌学习为耻
以认真听讲为荣以交头接耳为耻
以不耻下问为荣以自骄自傲为耻
以学习成绩为荣以比吃比穿为耻
以互相帮助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
以团结同学为荣以拉帮结伙为耻
以尊师敬老为荣以自以为是为耻
以关心集体为荣以损害集体为耻
(二)以追求理想积极拼搏为荣,以胸无大志消极涣散为耻;
以乐于奉献志愿服务为荣,以斤斤计较贪慕虚荣为耻;
以刻苦学习恪守诚信为荣,以贪图享受弄虚作假为耻;
以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为荣,以傲慢自负不讲礼义为耻;
以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为荣,以迟到旷课自由散漫为耻;
以关爱集体关注社会为荣,以个人自闭狭隘自私为耻;
以同学和睦宿舍整洁为荣,以互不团结宿舍脏乱为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臵,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完善自我可借鉴陶行知的四问:
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
四个基本概念
1、思想道德:是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的品质。道德素质:是指人们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
3、法律: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思考题:
1.你准备如何度过大学生涯?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
3.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4.大学三年如何塑造自己?
推荐阅读:
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4月30日。
2.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3.[德]J•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第三篇: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什么是大学?大学是什么?有什么?进入大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先来认识大学。
(一)大学的内涵
1.大学有大文化底蕴
大学能够为她的学子提供足够的知识,充足的资源,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大学能够提供给学子一种信念,一种伴随一生的信念,并锤炼其意志品质。象关君蔚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大学有自己的办学理念: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良师是一种文化的支撑者、缔造者、拓展者。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的人选为转移。——竺可桢
北京林业大学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和科技部部长在内的两院院士12名,院 士们是北林大的最优秀校友代表,更是国家的珍贵人才和宝贵财富。
3.大学有大学生
“大学生”一词最早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如饥似渴刻苦学习的人”。大学的灵魂是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
(二)大学生活的新变化
首先是角色的变化,与中学相比,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从在家对父母的依赖向独立发展,从社会舞台的配角转向主角,从对社会承担责任少到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次
1.学习要求的变化
进入大学后,普遍感觉到与中学学习的不同,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上。
建议:1,处理好学习与社团、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娱乐的关系。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从小到大。3,学会科学的管理时间,在重要的时间里做重要的事情。4,多与老师,学长们沟通。
创造性:与中学不同,大学的专业性强,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大学学习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建议:1,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如:讲座、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搜集资料 1
和掌握信息。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活变化对大学生心理可能造成的影响:1,自我评价失调;2,学习压力增大;3,失落感产生;4,孤独压抑
建议:1,互相关心,加强理解,可以聊一聊自己的过去,生活习惯等。2,努力适应,求同存异,多一些宽容。3,真诚交往。
3.社会活动的变化
进入大学后,社会活动明显增加,班团、学生会、各种组织,还有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多而且也是必修课。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适应新环境:
(一)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二)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三)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一)自主学习的理念
主动、有主见的学习,改变被动、盲从的学习;
自我管理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学——方法,何时学——时间,学什么——内容,何处学——地点,和谁学——学习伙伴”。
培养自我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领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拓展视野。梯形和网形。
(二)全面学习的理念
学会求知是指学会掌握终身学习的工具,学会收集、处理、选择、管理信息,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学会做事是指在学习工作中,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为适应环境变化打下基础。
学会共处是指学会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关心、分享和合作;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化解矛盾,培养参与和合作精神。
学会做人是指会按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为人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三)创新学习的理念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新成果的学习。
首先,打好基本功,这是创新的基础,王选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是不
可能有后来的成就。
其次,要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创新思维
例子:《司马光砸缸》——倒过来想、《从一道智力题想起——排除自设》、《——餐巾纸的发明——逆向思维》(何名申著:《创新思维修炼》,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四)终生学习的理念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在大学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培养优良学风
学风,是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治学方法和学习风气的总和。
学风与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和各种人格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和反映。它包括学习目的、态度、纪律、方法、风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
勤奋、求实、严谨、创新。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肩负着国家的重任,要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认清自身的责任,作时代的先锋。
1、大学生面临的机遇
第一,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大学生正处在“延缓偿付期”。“延缓偿付期”原指战争或天灾等非常时期,为防止金融危机引起银行倒闭,政府在一定期间内停止债券、债务清账。美国精神分析家埃里克森借用这一术语,给青年期下定义,青年因其特殊性,他们处在社会的延缓偿付期。因为尽管他们在生理上已表现出成熟,但社会还延缓让他们履行成人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是大学生的机遇期。
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舞台;中国高科技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大批的人才。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海洋、软科学、有关环保的技术,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为大学生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2.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未来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理论将人类社会分为:农业浪潮、工业浪潮和知识浪潮三个阶段。农业经济时代:竞争优势来自土地、自然资源和人口数量;工业经济时代:竞争优势决定于资本、工程技术和劳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优势源自更新和提高知识;
• 经济竞争---中美的贸易战、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产品的低附加植 “西化”和”分化”
文化渗透---休闲文化、影视文化、网络文化。这些文化的背后各自代表 着西方的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怎样与国家一起应对这些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学生怎样想?是有我的责任,还是它离我太远。江泽民说:“树立什么理想,学到什么知识,具有什么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思考一下,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4)来自人的挑战
他人——学习、就业、升迁等;自我——认识自我,重新定位,确定目标,寻求发展。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在下列人中如何选材?
有才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有德
王守仁(1472-1528),自号阳明子,明山阴人,生于余姚。王守仁确立了心学理论体系。提出“知行合一”观,倡导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强调“言行一致”,“笃实躬行”的重要性。心学 的最终完成是“致良知”说。这对破除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强调实践有巨大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
江泽民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 的统一。
(四)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之,是提高软实力的需要
“软实力”是“softpower”的中文译名,也译为“软权力”,最初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软的要素所谓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一章)
2,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上)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二章)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四、五、六)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六、七、八)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要坚持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
(二)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三)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重点,全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讲解课程含义。思想——认识,与政治有关的思想问题.如:理想、信念、人生观、为谁学习、为谁服务等问题。道德——规范、原则、核心。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水平的过程。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一)帮助同学们正确面对“立德”和“树人”的问题;
(二)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要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要坚持“知”“行”统一
每日四问:
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选自《陶行知》文集
人才标准: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未来四大通行证:
Iearntoknow——
学会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
Iearntodo——
首先是学会生存,即掌握自己命运、具有适应环境变化、求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包括想象、思考、分析、判断、语言表达、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其次,具有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承担风险和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Iearntobemen——
具有高尚道德精神的新人。
Iearntolivetogether——
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误解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四篇:大学思修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因而,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大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应如何学习? 想一想: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 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立德 立功 立言 人生『三不朽』境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确面对“立德”和“树人”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朱熹《大学》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授之以知
授之以渔
授之以德 教育三境界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有德有才是精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德才『四品』说 德才兼备,必定是人才。摆正“德”与“才”的位置 李开复/陈章良对话人才 一位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对大学生活的几点感悟: 假如我今年上大学,我将会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假如我今年上大学,我将会更加注重完善人格。假如我今年上大学,我将会更加尽心学会合作。假如我今年上大学,我将会更加懂得享受生活。讨论: 这位师哥(姐)的感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 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 理论一经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一)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二)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 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道德知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知、情、意、行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知”是前提、是基础,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法律意识的提高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的孕育。因而,不能忽视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内化 外化
(三)注重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要的学风问题。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
用
以
指
导
自
己的大
学
生活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对我们的成长才具有切实的意义。
(四)注重知行统一 在“认知”上下功夫,解决好认识问题。在“笃行”上着力,解决好实践问题。坚持重知贵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思 考 题 1.大学新生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办? 2.我们该如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3.如何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我们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4.阅读后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写给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的一封信中说: 就要毕业了,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我不知道,简历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我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我能做什么? 我不知道,公司录用我,我又能做些什么? 面对毕业,我该怎么办? 问:我们该怎样避免这位同学面对社会生 活的不自信?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南路247号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050091 联系电话:(0311)86263370 E--mail:lishuqing4244@sina.com 联 系 方 式 再见 * * * * *
(3)
大
学
生活环境的特点 ◆相对宽松和自由 保姆式
导师式 封闭式 开放式 ◆文化生活 ◆自己打理生活 家庭生活
集
体
生活 父母关照 自我打理 单一 多样 重复 创新 ◆ 地理阻隔引起的思乡情绪 ◆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引起的幻灭感 ◆ 理想“间断”引起的迷茫感 ◆ 学习竞争压力引起的危机感 ◆ 交往不适应引起的孤独感 2.常见的大学新生“不适应”现象 3.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发展阶段: ●“适应期”是每一个初入大学的新生都会遇到的,但其长短却因人而异,一般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可以这样说,越短对同学们的发展越有利。
二、提
高
独
立
生活能力 讨论
:
1.独
立
生活能力表现在哪些
方
面?
2.提
高
独
立
生活能力对我们的大
学
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
确
立
独
立
生活的意识。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
对
社
会
和
生活。●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学习理念,是指对学习的观点、想法、态度和意见。◆海拉尔农垦集团的学习理念:学习力=竞争力 想一想: 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学习理念?
(一)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因而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是截然不相同的。●主动而有主见、自觉而能动的学习。
●自我管理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
class=“ad_box”>
第五篇: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
通过绪论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手段:
课堂讲述。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音像、动画等。案例分析。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学习有许多新特点:从学习目的上看,既要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要了解专业发展并时刻洞察科学技术的最新动向;从学习内容上看,大学开设课程多,一般为三四十门,学习内容多、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从学习方法上看,大学强调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时间相对少、内容多、速度快、跨度大、抽象性强,教师讲解是提纲挈领式的,往往只讲授有关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介绍有争议的问题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较多的内容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习管理上看,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比较大,学生自己安排自习、阅读和钻研学问的时间相对较多,教师只是把学生领进门,具体内容的组织、巩固、吸收等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安排,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活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生活方式上,入大学后是集体生活,住集体宿舍,凡事要靠自己安排处理;生活习惯上,饮食方面存在差异,气候与语言环境发生变化,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也有所不同;生活范围上,进入大学则如闯进“大世界”,生活视野大大开拓,宽松的环境将大学生推入一个广阔而自由的时空中,要想将学习、生活、保健等都安排得很满意,就必须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诸多因素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大学尽管学习内容很多,但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能够体验到以前从未有过的“自由”。
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大学强调间接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大学规章制度一般比较健全,学校通过这些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行为施加影响,进行规范。老师、学生的接触远不如中学那么频繁,因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从人际交往的要求看,进人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要求大学生独立地、主动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社会化要求急速提高,但由于家庭中的中心角色和中学里受人关注的地位消失了,加之集体生活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因此,十分需要同学们的相互宽容、理解以及彼此适应。
较为激烈的相互竞争。大学里竞争更为激烈。大学校园人才济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之间不仅在学习上相互竞争,在能力、交际等其他方面也同样存在着竞争关系。许多同学发现,要想在高手云集的大学群体中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已经不那么容易了,从而明显地感觉到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失落感。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大学生活的独立性要求我们必须从“家长承包式”、“教师保姆式”生活方式 2 中走出来。一个不会生活、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的人是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大学新生必须尽快重新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大胆实践、不怕失败、积累生活经验,自觉主动地参与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2、摸索大学学习方法
长期形成的“填鸭式”被动学习的方法惯性很大,使得许多新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学习方法的自主性特点。这种不适应最容易使他们产生情绪波动与自我评价的偏差。因此,摸索适应大学时期学习的方法是大学新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3、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
面对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如何建立起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把握交往的机会,学习沟通的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来自交往双方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态度。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与他人交往,掌握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在交往中改善人际关系。
4、科学运筹时间
首先要有时间的紧迫感,凡事从现在做起,不仅重视整块时间,而且要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其次要制订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计划。
5、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的吃、穿、用等都要靠自己安排,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消费开支,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收入来计划支出,即量入为出;要形成适度消费意识,厉行节约.不作挥霍父母辛勤劳动所得的不光彩的寄生虫。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l、树立学习是生存发展的前提理念 学习理念是关于学习的理性认识,是对于学习特有的理性态度和执着信念。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席卷全球。大学牛能否适应潮流,自我成才,融入时代,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发展前提的新理念,也就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方式、途径,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从字面意义上讲,终身学习就是指持续人一生的学习活动。终身学习观要求 人们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校教育的学习中扩展开来,并从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所有的人,从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生,从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生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四、培养优良学风
1、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是优良学风的前提
所谓认真求实,就是在学习中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不轻信、不马虎,以事实为根据。科学最讲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
2、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是优良学风的基础
所谓勤奋刻苦,就是指在学习中争分夺秒、发奋用功、锲而不舍、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勇敢拼搏、不断攀登的顽强精神。
3、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是优良学风的要求
所谓虚心踏实,就是在学习上要永不满足.不慕虚名,要不断求取新知识,要踏踏实实,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
4、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是优良学风的关键
培养科学严谨的方法,就是认真借鉴吸收古人的和别人的、文本上的和实践中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反复切磋琢磨,逐步体验探索,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5、勇于创新的学习品格是优良学风的归宿
所谓勇于创新,就是指在学习中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用怀疑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敢于提出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一)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l、“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
“五点希望”,即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为此要坚持和实践“四个统一",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 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当代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素质
第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思想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
第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当代人才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为底蕴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无国界,文化必交流,善于学习和吸收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以注重专长、专博结合、勇于实践为基础的能力素质。跨世纪人才必须是通晓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专才”,这样他的社会贡献才会更突出。同时,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高度分解和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又要求人才必须拥有“博”,即必须是涉猎多学科、多领域、博采众长的“全才”和“通才”,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五,以健康体魄、不畏艰难险阻为支柱的身体素质。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人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第六,以乐观向上、坚韧不拔为主流的心理素质。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二是乐观向上的情感。三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离开了创新,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古今中外,有出息、有作为的民族.永远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进的。中华民族五千年 5 的优秀文化之所以延绵不断,奔腾向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代代批判继承,代代创新发展。
2、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我们行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是复杂的社会活动对一个人的素质提出的一条起码的要求,也是确保社会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
3、具有强烈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也只有竞争,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面对竞争的同时,合作必不可少。大学生要树立合作精神。
4、具有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将更加深入,开放将更加扩大,经济将更加发展,民主将更加健全,科教将更加进步,文化将更加繁荣,社会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这些都迫切要求在全社会营造法治、诚信的环境.完善诚信的制度。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法治、诚信建设愈益成为一项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生要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模范。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同学们应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在体育方面,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在美育方面,同学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断提高审美 6 水平。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难得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做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们党有关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都是符合时代要求并需要全党全社会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的。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有其历史必然性,意义极为重大。中央宣传部从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1、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
2、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涉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 7 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它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于内在精神上相通相融。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属性
荣辱观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尺度,即对履行道德行为的褒奖和不遵守道德要求的谴责;另一方面,是指个人对自身行为的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即在良心中所包含的知耻和自尊的意向。简言之,荣辱观包括对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所作出的社会客观评价和本人主观意向。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客观方面看,社会评价通过舆论和习俗对某种行为予以褒奖或谴责,荣辱体现为社会对公民的德行作出赞赏、对恶行作出谴责。这是评价公民行为的社会尺度,即荣辱的客观基础。从主观方面看,荣辱是良心中的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的表现。它使人们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宁愿自我牺牲,也要保持尊严、荣誉和人格,而不做可耻、毁誉和损害人格的行为。人们意识中的荣辱意向,即是对社会评价的主观感受或自我评价。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1、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牢固树立人民的观念,时刻牢记和躬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 8 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英勇劳动,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这个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正确行为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纪观念,真正成长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体现了对每个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 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当代大学生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领域,用深刻的哲理和多方面综合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同学们只有摆正“德”和“才”的关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帮助同学们深刻地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 10 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构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贯穿本课程的灵魂,也是学习本课程要把握的重点。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本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这些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只有与实际结合起来,才会生动而具体。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注重知行统一。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习本课程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绪论___珍惜大学生活_开拓新的境界(共五则范文)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大学生活是人生发展的新历程 • 要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 设计大学阶段的科学而全面的成长目标 • 成为德......
第一章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讲稿
第一讲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生化环境的变化 中学时,多数同学吃住在家,生活由父母安排,自己只要按他们的安排行动就行了。进入大学以后,离开了父母和家乡,生活要由自己安排......
开拓思想解放新境界 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开拓思想解放新境界 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2月27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举行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全区统一战线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开展......
不断开拓文明城市建设的新境界
不断开拓文明城市建设的新境界 作者: 时间:2010年09月03日 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最高评价。掀开宁波文明建设的历史画卷,自20世纪80年代......
细节构筑理想理想开拓境界
细节构筑理想理想开拓尽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报告 自从咱们学校尽行高效课堂的改革实践以来,相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每位老师: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怎样的课......
珍惜大学生活演讲稿
珍惜大学生活演讲稿 珍惜大学生活演讲稿1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这里和他大家一起分享我眼中的大学。今天我想交流的是......
《绪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教案 教学目标: 1. 明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掌握心理现象都有哪些 3. 掌握遗传与生理发展是怎样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 4. 了解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
绪论教案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目的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从对大学的认识和感受出发,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