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小班一日活动中贯穿礼仪教育
如何在小班一日活动中贯穿礼仪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文明礼貌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将文明礼貌行为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开展文明礼貌教育,使幼儿言行举止文明大方,促进幼儿品德的良好发展。
一、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1.小班幼儿学习礼貌用语首先要积累经验,学说礼貌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学习礼貌用语歌,随时随地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强化礼貌用语的学习和使用。我们结合“我是礼仪小明星”主题活动,开展了“从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表演了边唱边跳的《问候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对不起,没关系》、事先编好的故事表演《谢谢您》;还开展了以“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为主题的故事演讲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使孩子学会许多礼貌用语,感受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使家长认识到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性。
2.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和家庭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友好团结的氛围都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小班幼儿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情绪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且很喜欢情景简单的故事,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幼儿园大环境和班级小环境的布置。小班教室内外环境是围绕“讲文明,懂礼貌”这一主题来布置的,墙上助人为乐的小花猫、活泼可爱又热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动物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还有图文并茂的礼貌儿歌绘本、歌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礼貌,学会了文明。我们还将班上讲文明、懂礼貌的事例用卡通画的形式画出来,配上简单的文字,做成自制绘本,张贴在家园互动栏里,引导幼儿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与宣传的作用,使每一个幼儿都想争当讲礼貌的好孩子,同时发动家长一起来参与活动。
3.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使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礼貌用语
教孩子讲礼貌第一步是会说礼貌用语,会说就要会用,而且是发自内心地使用,所以要教给孩子对人有爱心。如果孩子的礼貌不是发自内心的,那么表面的礼貌即使教会了又有多少意义呢?爱心教育要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步引申。比如引导幼儿讨论:“谁最爱你?他们是怎么爱你的?那你又该如何对待他们? ”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学会关心,学会爱”的主题活动。在这些主题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参与,让幼儿体会老师、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关心父母、老师,并把这种关心付诸行动和语言,从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这种活动深入幼儿的心灵,他们就会有爱的行动。如父母下班回家后,幼儿给父母拿拖鞋换,并说:“爸爸(妈妈)辛苦了。”父母做家务时,幼儿说:“爸爸妈妈我来帮助你们。”让幼儿通过亲身体会和观察,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实践练习,巩固礼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幼儿练习,还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些条件使其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文明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幼儿每次参加完户外活动进教室时常常出现拥挤的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门口观察,开始时孩子们进入活动室宁愿从空隙挤过去,一个不让一个,不愿意有秩序地一个一个进,一不小心就挤到了同伴。后来我就提醒:“你要走过去,可是门口太挤了,小朋友都挤倒了,你该怎么办呢?”有的孩子就说:“老师,我们一个一个进就不挤了。”还有的孩子说:“我先让别人进。”我立刻表扬他们:“对!就应该这样做,挤人是不礼貌的表现,我们要学会为别人着想。”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主动谦让小朋友,比如:当孩子们洗手,我也洗手时,我就会说:“XX,你先洗吧。”这样会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图并向我致谢。反复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不久,进教室、盥洗室时的拥挤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幼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三、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小班幼儿意志力弱,行为不稳定,目的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较差。为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成人一定要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一日活动中,孩子们都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影响,那么出现的问题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喝水时不小心撒了别人一身;吃饭时碰翻了别人的碗;排队时踩了别人的脚等,这些都会使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我们老师随时随地都要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来解决问题,并且要让幼儿真实地体会到礼貌行为才是解决争执的最好办法,才能使幼儿愉快和睦地共处。
礼貌教育是伴随着幼儿终身的一项非常细致而长久的工作,我们还要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幼儿。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这将让幼儿终身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幼儿园)
第二篇: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渗透
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渗透
摘 要: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和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当前许多孩子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幼儿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应将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为此,可以通过举办争做文明生活动,培养儿童的礼仪意识;通过规范晨间活动,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户外和教学活动,巩固礼仪教育;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关键词: 幼儿一日活动 礼仪教育 渗透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现在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原因是什么呢?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被家长服侍得好好的,以至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谦让、合作的思想,缺乏特定场合之中的规范行为及必要的礼仪修养。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如何将礼仪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的,还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如何将礼仪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
一、争做文明礼仪生,培养礼仪教育的意识
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因此,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幼儿园可以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定礼仪目标,确立指导策略。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让礼仪宝宝身穿园服,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灿烂的笑脸,不仅给担任礼仪宝宝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舒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
二、晨间活动,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
晨间谈话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利途径,还是幼儿和教师心灵的沟通、情感交流的好机会。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是教育。”因此,可以安排当天不主班的老师,站在活动室的门口微笑并蹲下来拥抱每一位入园的孩子。人们常说,微笑是有效的通行证,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给幼儿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令幼儿舒心,让家长放心。通过晨检,幼儿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也在这些不经意的问候和微笑中得以渗透。时间长了,家长和小朋友都能主动地相互问好,幼儿能自觉地向老师行问候礼,此班与彼班的幼儿也能愉快地互致问候。
早操是晨间活动的一部分,幼儿园开展的晨间活动,可以做个性化的安排,即既有不同的活动又有统一的早操,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比如宿迁市金陵名府实验幼儿园将礼仪渗透到早操中,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礼仪儿歌《入园》、《离园》、《礼貌用语》、《接打电话》、《安全常识》、《盥洗》编排到早操中。幼儿对边做操边说礼仪儿歌非常感兴趣,且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每天幼儿做早操时院外都有了许多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围观,甚至有家长把礼仪操音乐复制回家和孩子一起练习。
三、通过教学活动,巩固礼仪教育
幼儿的一日活动是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的机会开展礼仪教育是保障幼儿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幼儿各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在故事《小熊请客》中,老师引导幼儿,当小熊请好朋友分享食物时,朋友们要对小熊说“谢谢”,小熊要说“不客气”。这样幼儿就在轻松的表演活动中学会了一些礼仪知识。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玩游戏等形式可丰富幼儿的礼仪知识,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起内部情感,尤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讲礼仪的经典,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能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
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的“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在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知识。又如,大班开展的“帮助别人真快乐”活动,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很快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形成。
四、礼仪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做人的起点,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我们抓住孩子好动好玩的天性,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文明礼貌知识。例如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孩子们你争我抢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儿玩的兴头,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不小心碰到他人时说“对不起”、“没关系”;玩跷跷板或木马时,让幼儿学会等待,别人玩着时,自己想玩就要说“请给我玩一下”、“谢谢”;在活动中有人摔倒,要及时把他扶起来,等等。在角色游戏中,创设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屋等,使幼儿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因此,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中重要的活动环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文明礼仪用语,学会不同场合、不同角色中的文明礼仪用语,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相互谅解的道理。
五、创设丰富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的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代替的。在幼儿园里,要充分利用环境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点,悄无声息地开展礼仪教育。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大厅的墙面上贴上“七不规范”: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和粗话、不损坏花草树木、不闯红灯、不损坏公共设施,以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和色彩鲜艳的图片。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礼仪教育的知识点粘贴在楼梯间和走道上。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请讲普通话。可以在幼儿园各个班级中,设置“每周礼仪小星星”、“每周礼仪小故事”等栏目,营造浓郁的班级日常礼仪小氛围。同时,在班级墙面环境中,开设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内容:故事、儿歌、图画、幼儿自己对礼仪进行诠释的作品。另外,还可以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书、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感受角色榜样的引领。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所以要利用环境创设,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营造和谐优美和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努力让校园的每一个点发挥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静态地、无声地传达文明礼仪的精髓内涵。
六、培养孩子礼仪必须由家长做起
在家庭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典范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到与人交往时相互尊敬,相互谦让。日本人频繁地深度鞠躬,美国人常说“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就是尊敬人和克己谦逊的体现。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因此,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互相尊重。晚辈要尊敬长辈,谦虚接受长辈的正确教导和意见;吃饭要请长辈先就座,要给长辈盛饭,拿碗筷;晚辈上学,放学,外出及回家都应该向长辈打招呼、问好;亲友来访要热情接待,亲友带来礼物应该表示真诚地感谢;礼物要由家长处理,孩子不要当着客人的面迫不及待地开包、分发或分吃;亲友告辞时应该起身相送,对老者要搀扶照顾乘车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礼节、规范,每个成员都遵守这些规范,才能造就和睦温馨的幸福家庭,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家长应经常把孩子带入社会大课堂,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等)。家长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看见奶奶蹲在地上摘菜,有心的妈妈可以提醒孩子:“奶奶为咱们摘菜,蹲在那儿多累啊。”家长要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当孩子出现礼仪礼貌不当时,家长要及时地告诉孩子这种不礼貌的言行错在何处。同时,还要监督孩子改正,教会他怎样做。
播下礼仪的种子,收获“博爱”的果实。家长要“以礼带礼、以小带大、以练导行”,相信孩子一定会成为知规范、懂礼仪的文明人。
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所有的礼仪、道德全都在里面了,每天可以教孩子一两句,让他们背诵,并让他们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时间一长就会见到效果,看到他们的变化。不仅让他们学到做人的道理,还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是一举数得之法。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在日常教育当中,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总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然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地重复和练习中养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复杂艰巨的,其形成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只要幼儿园和家庭携手共同努力,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启迪幼儿幼小的心灵,相信礼仪教育定会取得成效.
第三篇: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礼仪教育
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内容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受经典礼仪,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很必要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乃至幼儿的用餐、举止等礼仪,都与礼仪教育密切结合。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教师带领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每天餐前进行诵读一些礼仪儿歌,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进行礼仪教育影响。
总之,这一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随机、全面渗透、且与实践紧密结合,效果会事半功倍。
第四篇:让礼仪教育在活动中升华
让礼仪教育在活动中升华
——开展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行为举止,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有机融入到少先队工作中,并利用少先队这个德育主阵地扎实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知礼、明礼、懂礼、用礼;让文明礼仪教育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一、认真学习、树立意识——知礼
在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守则》、《规范》)及《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将训练内容归纳为“爱国主义礼仪”、“在校一日常规礼仪”和“家庭及公共礼仪”三部分。
1、爱国主义礼仪。
爱国主义礼仪教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①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国旗下的讲话”;②确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警校共建,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前去祭扫烈士墓;③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办各种活动,营造节日气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④学科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在校一日常规礼仪。
在校一日常规礼仪,分四部分进行:①语言文明。说普通话,用文明用语,遇见领导、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态度热情。②行为文明。排队进校、离校,不推不挤不跑,行走稳健大方,文明有序,要停住脚步问候他人,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不在楼梯或过道上做游戏,不在墙壁桌椅上乱写乱画,爱护花草树木,课间做有意义的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做剧烈性运动,集会时坐站姿势要端正,集合做到快静齐,节水节电,进办公室或其他公共场所要先敲门、报告经允许方可进入。③上下课礼仪。上课铃声响立即进课堂,上下课主动向老师问好,下课待老师出教室后方可离开教室,有领导、老师进班听课集体起立鼓掌欢迎,听课结束听课老师离开教室时要集体行再见礼。④课堂礼仪。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养成带着问题上课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主动思考,认真做好记录,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进行合作学习,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设了一个讲文明、讲礼貌育人氛围。再通过讲故事、说儿歌加以强化。学生牢记其内容,用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带领学生学习礼仪常规,采用故事启迪、行为辨析、漫画比赛等方法,把抽象枯燥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东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感情上产生共鸣,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使同学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礼仪教育,并提高了认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另外,他还组织开展了“我与家长共学礼”活动。家长既能了解学校对其子女在礼仪方面的要求,又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每周对照《常规》自评一次,已达到要求的可以得到一颗星,还未做到的,要给自己定下近期努力的目标。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常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能与学校保持一致,增强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通过一个月的班级活动,使低年级学生对文明礼貌用语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体会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们是在学礼仪、用礼仪。小小的颁奖仪式,学生都是双手接拿奖状并且还向老师表示了谢意。文明礼仪的言行真正深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总之,学生在活动中对文明礼仪提高认识,同时也进一步体会了文明的重要性。
在中高年级,首先要求班主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文明习惯。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以广播、板报、为媒介,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相结合,集中进行诚信知识的宣讲;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发动学生广泛收集古今中外诚信格言警句,按名人名言、典型事例两部分,通过板报宣传,学生明白了诚信的基本要求就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四、快乐活动、践行文明——用礼
践行文明礼仪是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只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文明礼仪,才能使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得到真正提高。通过践行文明礼仪,还可以带动和感染周围的人,使文明礼仪之风吹遍校园、家庭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为此,学校少先大队组织学生开展了“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眼中”“文明在我心中”等活动。如,利用“中博会”在合肥召开这个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迎中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清除“牛皮癣”;向行人宣传“文明行走”、“文明乘车”;为孤寡老人送去欢快的歌声,陪他们聊天。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其实文明就在我们的口中、手中、脚下,文明就在身边。又如,以五月母亲节为契机,学校为学生搭建一个尊亲、爱亲、孝亲的感恩平台,倡议学生给妈妈打一个电话,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洗一次脚等活动;同时要求各班开展一次感
第五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文明礼仪,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是礼仪之帮,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作为祖国未来支柱的学前期幼儿,具备了会思考、会学习、接受信息快等素质,但受到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及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不够,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滋长了一些作为独生子女而引发的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行为。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
二、研究的意义:
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礼仪教育多半以教育活动为主,幼儿园课程又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因此,我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确定为研修的主题。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同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学习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不但能增强公民礼仪意识,而且还能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学上认为3-6岁的幼儿活动性增大了,独立性也增强了,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就是说:在幼儿园阶段,是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了。渗透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有效的解决幼儿教师如何保育、教育的问题。有效地指导教师将保育和教育融为一体,突出重点,形成本园办园特色,即以一日活动为主题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礼节、礼貌及方式,是交往的规范,也是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礼仪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行为。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一日所有活动的统称。幼儿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所有活动。
渗透:通过各种教育方法把文明礼仪习惯逐渐进入到幼儿大脑,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我认为对幼儿进行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就是充分挖掘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礼仪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爱的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幼儿礼仪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需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是“我园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礼仪内容及目标”:
入 园:能高高兴兴来园,见到老师会问好。
晨间活动:愿意参加活动,能与同伴一起玩。
早 操:能情绪愉快地边听音乐边跟随老师做动作。
早
餐:能安静地吃完早餐,养成爱吃早餐的好习惯。
上 课:能专心倾听,大胆发言。
休 息:离开位置时能将小椅子放好,及时小便、喝开水,不在室内奔跑。
户外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活动,按正确方法玩玩具,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盥 洗:自己洗手,不玩水,洗完后能及时关好水笼头。
饭前活动:在位置上安静活动
午 餐:安静地进餐,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饭后会用纸巾擦嘴巴。
饭后活动:在指定的区域做安静活动。
午 睡:睡前及时入厕,能自己脱掉外套和鞋子,并摆放在指定的地方,安静地入睡。
起 床:能自己穿好外套和鞋子,同伴之间能互相帮助。
午 间 操: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有精神地活动。
离
园:跟随老师活动,等待家长来接,情绪愉快地与老师再见。
二、课题实施途径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是通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我们又把它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
(一)把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隐含性。
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活动。
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礼仪行为道德形成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二)把礼仪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游戏性
游戏活动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前获得最佳效果。
(三)把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注重礼仪教育的综合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应该说,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幼儿年龄所决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它具有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四)把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活动之中,充分利用家园共育 形成家园合力。
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1、通过家长会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2、利用家园专栏、家校通等多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礼仪活动和自己的孩子的文明礼仪情况,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予孩子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3、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礼仪教育研究活动。
(二)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典型案例的观察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写出分析报告并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三)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四)经验总结法: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及时总结研究实践中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3月)
确立课题,确定研究目标、任务,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收集、整理幼儿礼仪教育活动课程资源,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不断修改完善课题目标、内容以及评价体系。
2.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能力,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礼仪教育日常化。
3.教师开展礼仪环境创设(主题墙、活动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等多方位评比,更好的完成研究任务。
4.及时总结经验,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研究资料,撰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理论资料收集整理(学习笔记)
2、幼儿礼仪成果展示(视频)
3、幼儿、家长、教师礼仪行为养成(图片)
4、礼仪教育活动相关资料(活动设计、反思、叙事)
5、教师得出的有关理论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总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