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2函数的图象》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2函数的图象
(1)》教案
一、创设情境
如图是一条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数轴上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例如,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是4,点B在数轴上的坐标是-2.5.知道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的位置就确定了. 我们学过利用数轴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利用平面图形研究数量关系的问题.
二、探究归纳
问题1例如你去过电影院吗?还记得在电影院是怎么找座位的吗?
解因为电影票上都标有“×排×座”的字样,所以找座位时,先找到第几排,再找到这一排的第几座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电影院里的座位完全可以由两个数确定下来. 问题2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同学的座位?
解例如,××同学在第3行第4排.这样教室里座位也可以用一对实数表示.
问题3要在一块矩形ABCD(AB=40mm,AD=25mm)的铁板上钻一个直径为10mm的圆孔,要求:
(1)孔的圆周上的点与AB边的最短距离为5mm,(2)孔的圆周上的点与AD边的最短距离为15mm.
第 1 页 试问:钻孔时,钻头的中心放在铁板的什么位置?
分析圆O的中心应是钻头中心的位置.因为⊙O直径为10mm,所以半径为5mm,所以圆心O到AD边距离为20mm,圆心O到AB边距离为10mm.由此可见,确定一个点(圆心O)的位置要有两个数(20和10).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为此,在平面上画两条原点重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如图),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rightangledcoordinatessystem).通常把其中水平的一条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数轴的交点O叫做坐标原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例如,图中的点P,从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和N.这时,点M在x轴上对应的数为3,称为点P的横坐标(abscissa);点N在y轴上对应的数为2,称为点P的纵坐标(ordinate).依次写出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得到一对有序实数(3,2),称为点P的坐标(coordinates).这时点P可记作P(3,2).在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如图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第 2 页
第二篇:八年级数学下册 17.2.2 函数的图象教案1 (新版)华东师大版
函数的图象
【教学内容】课本36----38页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会列表、描点、连线; 2.理解解析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用图象表示函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难点:灵活选择自变量的值,便于描点使画图简便.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情景导入】
在前面,我们曾经从如图所示的气温曲线上获得许多信息,回答了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先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气温的? 分析 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是t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是T轴,表示气温.这一气温曲线实质上给出了某日的气温T(℃)与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例如,上午10时的气温是2℃,表现在气温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是(10,2).实质上也就是说,当t=10时,对应的函数值T=2.气温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坐标(t,T),表示时间为t时的气温是T. 【新知探究】 探究
一、画出函数y12x的图象. 2分析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 解 列表:
描点:用光滑曲线连线:
…….【知识梳理】
画函数图象,一般步骤是什么? 【随堂练习】
1.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x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连线). 2
2.画出函数y6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光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x 3.(1)画出函数y=2x-1的图象(在-2与2之间,每隔0.5取一个x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
(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函数y=2x-1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应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画的函数图象上:(-2.5,-4),(0.25,-0.5),(1,3),(2.5,4). 4.(1)画出函数y1x2的图象(在-4与4之间,每隔1取一个x值,列表;并在直31x2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一对对应值,如3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
(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函数y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应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画的函数图象上:
13131(2,2),(,2),(-1,3),(,1).
32222
第三篇:19.1.2函数的图象 教案
19.1.2函数的图像
19.1.2 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函数图象的一般意义,初步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 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
(二)能力训练要求
1.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
2.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来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图形与图象,比如体检时的心电图, 心电图直观地反映了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电流波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又如, 投篮后时,篮球划过的一道优美的弧线(抛物线).(播放视频)有些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列式子表示,但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直观反映,比如心电图直观地反映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抛物线直观地反映了篮球的高度与水平距离之的函数关系, 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及解读函数图象信息.我们先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了解函数图象的一般意义,初步学会画函数图象
这是我们熟悉的正方形,你能写出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吗?从式子S=x2来看,边长 x 越大,面积S也越大,能不
第四篇:【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精品教学案
百度文库
教学资料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教学目标
1.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或表达式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预习导学
自主学习教材P10-11,并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完成P10的动脑筋,思考怎样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认真阅读例题2,书上是运用反比例函数的什么知识解决问题的? 3.例题3中,用待定系数法时为什么要标明k1、k2? 二.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如何解答教材P10的动脑筋?
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然后总结得出:由于反比例函数y=
k中只有x一个待定系数K,因此只需要图像上一点的坐标,把其值代入得到一个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K值即可确定函数关系式.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就可以知道某一点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由K值得正负就可以知道函数图象分布的象限及函数值随自变量值的变化情况.(二)展示提升 1.反比例函数y=k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x(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
(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教学资料
学案设计
百度文库
教学资料
设计意图:读图能力训练,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的理解.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3,4),试求出它们让你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示:先设两个函数的表达式,且两个函数表示式中的比例系数应用k1、k2区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交流后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进行补充.设计意图: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构建较完整的知识网络.三.知识梳理
启发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1.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步骤:(1)设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
k(k≠0)x(2)把已知条件(一组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3)解这个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4)将k的值代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当堂检测
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b),则它的图像一定也经过()A、(-a,-b)B、(a,-b)C、(-a,b)D、(0,0)
k2.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M(-2,2)
x(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4,1),B(1,4)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
(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如何变化?
教学资料
学案设计
百度文库
教学资料
3.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的图象交于A(-2,1)、B(1,xn)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理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或表达式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竞争的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学生通过展示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教学资料
学案设计
第五篇: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北师大版)第二册484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实物投影仪、各种书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得先通过老师的考验我才告诉你!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请看第一关。
29+1 40+3 30+13 8+4(出示口算题,生读并口算出得数!)
2、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指着竖式)
生:竖式师:老师要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小朋友用自己的火眼晶晶观察这两个小朋友做对没有!
(两个学生板演竖式,其他学生观察)
师: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师:他们说的好吗?
生:好!
师:刚才通过全班小朋友的努力,你们已经顺利的过关了,下面老师就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
[由复习导入,巩固旧知识,复习凑十的思想和竖式列法为下面将会出现的算法多样化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景
1、师:今天是咱们的老朋友,小兔开书店了,小兔特意来邀请咱们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生:想。
2、师:(出示卡片)我们来看看小兔都进了些什么书,都有多少本?
生:有《汪汪乐园》28本,《海底世界》4本,《淘气历险记》9本,《咪咪学校》8本。
(学生说的时候老师把书的卡片放到画好的书架上)
3、师:现在,四种书已经安安稳稳地躺在了书架上,你们能根据这些书的本数提数学问题吗?
生:(提问)
(这里学生提到的问题一般都是这三种:
1、已经能解决的问题;
2、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3、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下面简称1问、2问、3问。)
师:(提一问的学生)你提的问题不错,小兔说要给你一个特权,让你当一回小老师,自己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你的问题。(提二问的学生)你提的问题可真好,小兔说我们待会一起来解决,好吗?(提三问的学生)你提的.问题真棒,可是我们现在还不能解决,我们把他放到问题银行了,以后再来解决好吗?[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问题意识。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新课探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一个问题,请小朋友们把题完整的读一读。
生:读题。
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生:列式。
师:你说的真好,可是,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生:自由猜测。师:真奇怪,一个算式怎么会有这么多个答案呢?到底那一个才是正确的?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脑、动动手自己算一算。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用口算和列竖式的方法来算。请你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把你的方法写在本子上。
生:独立思考,寻找计算方法。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方法了,请你把你的方法给小组小朋友说一说。
生:同桌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生:学生反馈方法。
(1)摆小棒:8根和4根中的两根合起来凑成10,捆成一捆,一共有三捆2根就是28+4=32。
(2)28+2=30 30=2=32
(3)8+4=12 20+12=32
(4)竖式计算。
28 + 4
师:你能说说,列竖式是要注意什么吗?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也就是个位跟个位对齐十位跟十位对齐。
(学生说,老师边板演。)
从个位算起。
师:可是8+4=12满十了怎么办呢?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全班重复一次)。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一道算式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那你喜欢那种呢?不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小朋友说一说,并且说说,这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同桌互相交流。
师:好,现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了,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下面这两道题吗?
生:能。(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真不错,你们觉得今天的知识都学会了吗?
生:会了。
师:会了,我们就来练一练,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会了。
1、1题(带着读题,讲解题意,独立完成。)学生反馈结果,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
2、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独立完成3题,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五、总结
师:孩子们今天表现的真棒,让老师知道你们是这么能干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今天这节课学的愉快吗?
师:愉快!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重点:
第四课时:七巧板
(3)拼指定图形。
板书: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四课时:十几减8
第五课时:十几减7、6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第14页图中的内容,与小朋友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试练习做一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第3——4页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两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教师要多留意学生喜欢的方法是否有变化,思维层次是提高还是降低,以便以后在教学中注意。
可进行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纠正。
一、做p3: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
1、尝试计算14-9和12-9
2、组织交流算法。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哪些用在自己方法做起来感到困难的学生向别人学习,调整算法。
3、指名汇报。
4、电脑演示强化计算的破十过程。
二、做p3:2让学生先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看能发现什么。
三、游戏:跳树桩。(以4人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2人一组,1人拿着数字卡片9,分别放到树桩上,另一人算,算好一题再跳下一题,看哪组快,再轮换另一个人拿)
四、过关检查。
P3:4(限时2分钟)对于2分钟内完成,又基本对的学生予以过关,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课后抽查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五、做p3:5:
讨论一下两步计算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再开始独立完成。以同桌互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校对。
六、分组比赛
(青蛙跳)p4:6
七、看图列式(复习图画问题,先表述图意,再列式解答,说说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八、做p4:8
(先数一数,再填一填,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九、作业:
用11、12、13、14、15、16、17、18减9,看一看得数与个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会这样,与家长交流。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板书设计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哪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二、基础练习
1.课本第34页第1题。
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在班上说一说。
2.课本34页第2题。
师拨数,学生写。
同桌互相练习。
3.课本3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4页第4题。
指导学生发现这4组数各自的'规律,先判断出是顺数还是倒数,以及是几个几个地数,再填空。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5页第5题。
帮小鸟找家。让学生先自己连一连,然后指名汇报。
3.课本35页第6题。
A教师指导第(2)题。
图画书有36本,故事书要比图画书多得多,但又比90本少一些。
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
学生明确:故事书可能有85本。
B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4.课本35页第8题。
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补评: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百位十位个位
10个十是一百。
2个十和5个一是25。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咱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咱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开业的情景图)。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习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习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会用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读题和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练习课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一、激发兴趣
1.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猫吗?原来,小猫家族有一个美丽的城堡,今天,老师将要带着小朋友们到城堡里游玩。想不想去?
在城堡里有很多数学问题等着考验大家,有信心接受考验吗?
(多媒体出示小猫城堡图)
2.小朋友们准备的`怎么样了?看!小猫已经带着问题来迎接我们了。(出示课本第15页第4题)
13-5=19-10=11-3=
17-8=13-7=16-8=
15-6=10-2=14-5=
11-4=18-9=12-8=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15页第3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课本第15页第1题。
学生先说一说算是的意义,再在对应图上圈一圈,最后将得数填入方框中。
3.出示课本第15页第2题。
学生小组合作画一画,填一填。
4.出示课本第15页第5题。(课件出示第5题图)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把椅子配1张桌子,还缺几张桌子?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完成这道题。
谁来把他们的做题方法和一下?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5.出示课本第15页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快。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6.出示课本第15页第8题。(课件出示第8题图)
从图上你能找出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信息?请你提出两个数学信息。
你会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观察,列式计算,教师再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三、拓展思维。
出示课本第16页第9题。小组比赛,看谁说的最多。补评: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3-5=819-10=911-3=8
17-8=913-7=616-8=8
15-6=910-2=814-5=9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特别强调:灯笼是三个为一组。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三)反馈练习
1、动脑练习:(课件出示)
(1)说一说:图中缺了3个小朋友,你知道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吗?(学生讨论,指明回答。)
(2)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指明回答)
(3)说说身边的规律。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动手练习:
(1)第一关:画一画并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拿出1号作业纸,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交流)
(2)第二关:圈一圈,完成在2号作业纸上。(展示交流)
(3)第三关:涂一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涂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一)数学游戏
做动作,猜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每个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做了三组后,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并说出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
(二)基本练习
练习二十第2题。
(三)提高练习
练习二十第1、题。
四、谈收获: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指明回答。)
全课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是堂遗憾的`课,不得不说,同学们并没有在这节课中成长。会的依旧会着,不会的依旧不会,即便是我也想办法教了他们,可不会的还是不会。其实,这节课,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应该借助上学期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同学们想办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其实这样的过程是有必要的,更易于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我想我必须再重新上一节动手操作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从实际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没有过程的学习,何来生成呀?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12-9=10-9=14-9=18-9=11-9=19-9=16-9=13-9=17-9=15-9=5、出示算式: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17-916-913-912-915-911-914-918-9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十几减9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方法二:10-9=11+3=4方法三:先减去3,再减去6.方法四:9加(4)等于13.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6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9课时
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
3、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8课时
4、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5课时
5、整理与复习3课时
6、第五单元加与减(二)10课时
7、数学好玩3课时
8、第六单元加与减(三)10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课程实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愿意独立思考,思考过程是否有条理,是否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整理与复习的体会,等等。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低年级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重视结合具体材
料和实际操作的过程评价他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评价学生是否会数百以内的数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去数一堆物体。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观察他们是否能熟练地数数。
对于“生活中的数”的评价,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和活动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数、读、写、认百以内的数,能够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加减法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正确计算百以内加减运算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观察物体”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考查他们是否能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对“有趣的图形”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物体和操作活动,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否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能否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能否利用七巧板拼图并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考查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7
设计说明
数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在数数方面会陷入许多误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上述考虑,在进行教学时,突出了下面两个方面:
1.突出学具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法,理解数的意义,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通过一根一根地数,一捆一捆地数,不仅解决了数拐弯数的问题,还帮助学生认识到计数单位“十”的重要性。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提出启发引导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师用课件呈现学生数出的1~20各数。
师:今天数家庭里又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呈现小于100且大于20的数)
学生齐声读出这些数。
师: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比较熟悉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唤起学生对数数的记忆,同时读出100以内的更多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操作探究,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出示教材33页百羊图)
师: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学生尝试说出羊的数量。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数数时,它能帮上我们的大忙呢!
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羊):我圈出来的是10只羊,现在你能数出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0只10只地圈一圈、数一数。
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习数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师:请大家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摆完后要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是21根小棒。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的摆法提问:你能看出是21根小棒吗?请了谁来帮忙?
生:能,请了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就很快地看出一共有21根小棒。
师: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几名学生回答)
3.学习拐弯数的数法。
师:现在我们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
指导学生数数。
当数到拐弯数时,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29添1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以此类推,39再添1是多少?4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49、59、69……99的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