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香梅荒地教案
荒 地
新野县施庵镇第六中心小学
一年级
林香梅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感受汉字形体美。
2、体会本课新词,学着积累和运用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在美术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做动物头饰。
2、了解公鸡、鸭子、兔子、猴子的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让学生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课时划分: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以动画片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解读课题,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谁能说说“荒地”是什么意思?
2、想知道地荒着的原因吗?那就赶快打开书读读《荒地》这首儿歌吧!
三、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或老师的办法来读准字音。(师巡视)
四、由扶到放,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老师领读,看哪些学生能又快又准﹗
2、挑学生认读,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没读准的字音。
五、先描后临,指导写字
描仿;临写;背着写。(在写时,应让学生看清楚每画所占的位置.)(师巡视指导),同时挑生演板并指导。
六、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出示幻灯片围绕“商量”一词设计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齐读问题,老师先领读,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没读懂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解决问题,并相机指导。
2、戴头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表演。
4、学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5、讨论交流:你有什么方法使这块地不荒?小动物们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将如何处理这块荒地?
七、当堂训练
mian
zhong
ya
tu
nian
lai
qu
dao()()
()
()
()
()
()
()
八、拓展迁移,激励创新
听老师讲故事《猴哥猴弟种玉米》。对结尾进行改编,讲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听。
板书设计:
第二篇:梅香正浓教案范文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梅香正浓》这篇文章通过重点介绍明朝的遗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具有“梅花”般品格的民族英雄,歌颂了在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崇高的气概。课文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读后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叙事为主,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形象地将“梅花”与“民族英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2.针对理解文章主旨所提出的问题,能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继续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来体会民族英雄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并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教学重点:
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作者文章中饱含的激情,体会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精神。教学难点:
自读文章,引导学生根据主旨发现问题,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促进对文章的感悟。教学构思:
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本文四字短语较多,虽琅琅上口,可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形式还较为陌生,因此学要引导学生充分熟悉文章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地对语文材料进行探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加深自悟。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采用质疑,求证的问题法学习本文。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读课文,体会主旨――交流合作,深化感悟――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在寒冷的冬天,百花凋零,万物萧瑟。然而,冬天却孕育着希望,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在这冬春之交,有一种花悄然绽放„„
生:梅花!
师:对,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文章――《梅香正浓》(出示课件)
二、自读课文,体会主旨
师:同学们看到梅花,会想到哪些与梅花有关的诗词?
生:王安石的《梅花》
毛泽东的《咏梅》(迎风傲雪,无所畏惧,永不屈服)
王冕的《墨梅》(高雅圣洁,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看这篇文章的文题,这应该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那么大家开始阅读课文,看看这到底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时间大约为8分钟)
(教师开始检查阅读效果,询问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解决字词问题,重点板演:
怂恿虬枝峥嵘飨堂
体恤寡廉鲜耻戕害
帮助学生借助字形,理解字义,加深印象。四个学生开始部分阅读,教师校音,指导停顿。之后
师:这到底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生:写人。
师:谁?
生:史可法。
师:大家是否想知道史可法长的什么模样。(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请看,一位明朝官员,身着明朝官服,端坐堂中,只见他气宇轩昂,正襟危坐,目光深邃,审视远方,这就是史可法。这座塑像位于扬州史公祠内,每年慕名来此拜谒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人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出示课件)
师:江总书记这段话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就是这副对联让作者由伤感而肃然。(板书:“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二分明月”的来历。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也就是说如果将天下的明月夜比作三分的话,那么扬州就占了其中的二分,以此说明扬州的月夜之美,后人就将“二分明月”来指代古扬州。再回到对联中,作者用“亡国泪”“故臣心”来代表怀念,赞颂史可法,并且引起作者的伤感与肃然,那么史可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记述了发生在史可法身上的哪几件事?
(学生浏览完毕)
生:三件。
师: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吗?
(学生复述,教师简单指导)
三、交流合作,深化感悟
师:同学们,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四字短语比较多,你们能不能尝试用四字短语归纳每件事的大意?可以与同桌还有其他人商量一下。
(学生边叙述,教师边板书)
生:1.规劝皇帝――忧国忧民
感动2.誓守扬州――英勇无畏铮铮气节浩然正气
3.气绝身亡――宁死不屈
师:这时,大家对“亡国泪”“故臣心”有了更深的了解吧!那么,带给作者感动得难道仅仅是史可法一个人吗?
生:不是。文章的开头提到了许多英雄人物。
师:有哪些?你了解他们吗?
(板书:崇敬岳飞文天祥秋瑾)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师:是,正是这些中华英烈的英雄事迹令作者崇敬不已,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索,内心感慨万分,此时文章进入了结尾部分,也是全文的高潮!
(板书:感慨两类人)
师:在这里出现了两类人,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生:对比。
师: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手法?
生:突出体现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精神。
师:前一类人,正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应读出崇敬与钦佩;而后一类人,则是中华民族的败类,要读出对他们的痛恨与蔑视。
(学生酝酿情绪,并在下面小声朗读。教师先指名两个学生来读,再进行范读,最后全班齐读至结束。)
师:文章结尾出现了“浓浓的梅香”与文题“梅香正浓”形成了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课文以“虬枝峥嵘”的古梅树点题,中间以死后“葬于梅岭”自勉,结尾又以“浓浓的梅香”作结,梅花的品质与史可法的精神交相呼应,融为一体。看则写梅,实则写人,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此类的文章呢?
生:《古井》《丑菊》《落花生》„„
四、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审题,其中的“梅香”指的是什么?这个“浓”字又有何含义呢?
生:“梅香”指的是民族气节与精神,“浓”字代表这种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永久的„„
师:如果将中国历史比作浩瀚的夜空,那么,这些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的英烈们无疑就是那璀璨的星斗,是他们将夜空点缀的如此壮丽;如果再将这些英雄们比作那傲雪怒放的梅花,那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铮铮气节有如那浓浓的梅香,必将久久地弥漫在我们心中!
第三篇:梅香竹韵诗歌
天空修炼成雪
我转世为梅
以原野的阔度冰封我的记忆
从零点出发
清雅俊逸溢满心胸
雪纷纷响起
一望无际
我以梅的姿态盛开
燃烧一树尘世
天空修炼成雨
我转世为竹
以晶莹的透明窖藏我的记忆
从零点出发
竹林潇湘丰腴襟怀
雨纷纷落下
天水相连
我以竹的韵味俏魅
诠释一竹尘世
天空修炼成飘渺
我手执梅香
以梅的素影
俯瞰千转的轮回
天空修炼成迷蒙
我轻扣竹韵
以竹的苍劲
醇厚怡然的世界
绵绵细雨
那是竹林飘出的箫声
濛濛雾霭
那是梅花的暗香浮动
梅香竹韵
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
于生命中
深情怒放
第四篇:梅香美文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家院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感到无比的快慰。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了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了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一个人的质量其实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体贴,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人格的香气。
最可叹惜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能闻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第五篇:三角形的特性教案----钱梅香
执教者:钱梅香
执教时间:2014/4/17
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发现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及其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及其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2.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成为我们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请你描出几个三角形。
2.让同学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展示同学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同学在自身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同学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身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同学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同学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同学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相邻两个端点相连。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全班那么多同学,我们是用什么来区分,不会认错?(名字)黑板上这么多的三角形怎么样很快说出每个三角形呢?(起名字)。
我们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标注A、B、C在定点,我们叫它三角形ABC。如果标注D、E、F在顶点,就叫三角形DEF。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同学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 生:有
师:是的,三角形也有高,那么三角形的高画在哪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画一画吧!生:在画一画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画三角形的高的?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师:说得真清楚,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再演示一遍。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8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同学操作,然后评议交流。师:再提问:三角形有几条高
教师示范作出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
教师并示范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局部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同学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同学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三角形的高都有3条。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