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能力
于慧子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面向全体学生、和谐课堂气氛、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教学创新、知识贴近生活、张扬学生个性、肯定引导学生
当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①课堂纪律不好组织;②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③学生书写、表达普遍较差;④学生间的差异较大;⑤学生学习兴趣不浓;⑥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是:不断追求“有效,实效,高效”。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出路,以课题开展活动为抓手,改进课堂教学,由过去的“苦干+时间”转向“巧干+科研”。解决教学时间少与任务重的矛盾;课程内容新与跨度大的矛盾。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案就是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究其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做怪。老师难以拉下面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发言的学生越少,教学活动难为开展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上海实行的小班化教育,他的课堂就好象是一个圆桌会议,在学生中间永远有一个座位是为老师留着的。此外,象举手发言,这应该倡导,但对同学不同意见群起攻之,各抒己见也可,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拥上讲台和老师辩论也可张扬,这就是一种气氛,如果此时刻意要求学生先举手后回答,举手时还不能叫喊,等到你喊他讲的时候,也许他的思想火花早已不见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难以有突破。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他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以前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大都是教师,部分地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空而不实的倾向。规范的教学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就不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显得虚而抽象。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尤其是情感目标,情感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一种磨合过程,具有评价的不可定性。确定情感目标时,应把握好他的层次,更多的应定位在认知层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最重要的是归还学生的学习时间,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前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实践少,老师的讲过多的占用了学生的学和练的时间,有时甚至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时也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学习的时间,如请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小组学习展开讨论等,而实际上也只是一个过场,一种摆设,更多的是大部分学生没读完、问题没讨论清楚就打断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效果也就不明显。
四、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从历史看,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道”和“业”都是静态的理念或知识,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结论,“惑”也是也是教师问的多。学生纯粹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多的是继承,很少有发展。由此,造成了学生思维单
一、观念正统,唯书唯上,不敢怀疑、习惯被动,缺少求知欲、滋长厌学情绪等弊端。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改变接受学习的现状,变为主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处理教材,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研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性学习,教师满足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问题都得到解决,反过来我们试想,如果经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走出课堂,头脑里的问题都解决了,都轻轻松松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说过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近期的危机是没有产品。从飞机到数码相机,从制成品到流水线,我们都依赖的是进口。我们远期的危机是孩子没有好奇心。”就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在学科教学中,国际学习组织推存三句话:听来的忘的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学的会,以此来推动人们去进行研究性学习。
五、教学要有创新
创新教学,是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就需要有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师方面,它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1)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倾向,不唯书是从,增加课堂的信息量。(2)教学环节创新,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它们主动的探究新知识。如上“新型玻璃”一课,就可设计“新型玻璃的自述”这个环节或“新型玻璃产品推介会”,学生在积极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习了语言、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3)教学方法创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教师要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验。(4)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最优的教学手段,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优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制作带有视听效果的课件,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束缚,在传统中求创新。(5)课堂练习的创新。课堂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要有思考价值,要具有开放性。在学生方面,我们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善于呵护和引导学生的创新火花。现在学校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提到创新,就觉得高不可攀,其实,在一堂课中,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称得上创新。不管是教还是学,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拔高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但要务实。
六、知识要贴近生活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基础工程,以后学生更多的是走向社会的普通人,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生学会生存,具备生活生存的能力是关键。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向生活贴近。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使它们有效的、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另一方面,也能给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
七、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静态的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来塑造人,特别是不能像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各位老师可能对此存有不同意见,认为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如此,我们强调因材施教。我并不是认为因材施教不好,但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因材施教到底实行了多少?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讲一样的教材,作一样的作业,考一样的题目。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接受性的,学生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要成为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培养出鲜活灵动的、充满个性的人,这样的学生也才会更具有创造力。像作文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都比较讲究行文格式的规范、选材的统一要求、划一的作文技巧等等,当然必要的基本功是要练的,但如果过于苛求,就会产生新的八股文,束缚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有个性。我以前教一个毕业班语文的时候,就做个一个尝试,作文课以及平时的作文,我并不要求学生都写成文,我只出题,更多的是半命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作文提纲,讲评时,就评谁审题思路新、切题的角度新、谁立意新、谁选材和别人不一样、谁组材的方法新等,倡导个性的发展。双休日就只要求学生从一星期的2—3个提纲中选择一个成篇,至于怎么行文,用什么语言则更加自由,不加限制。实践证明我的方法是可行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的。
八、多肯定,善引导
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表扬鼓励,就等于多给了孩子一分自信,也就等于在孩子走向成功的路上多注入了一份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要简单的否定,要善于引导。记得有一次听湖南教育理科版主编申建春老师讲过一个例子,很有感触。有一次他去听一位老师的课,讲的是商是小数的除法,有一个学习稍微有点困难的学生在单独讲一个题的计算时,将商的小数点漏了。按照我们一般的方法,可能是对他说:“请坐下再想一想,有哪位同学能帮助他。”也可能是对他说:“怎么想的,这么简单都计算不对,坐下来。”前一种做法还好一点,后一种做法就比较武断。试想,这个学生以后还会不会有勇气举手发言。这位老师是这样对那个学生说的:“今天你可真不错,能当着这么多同学发言,解题的思路也完全正确,只是结果离成功只差‘一点’了,你想获得成功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老师接着对他说:“那请你再想一想,告诉大家。”一会那个学生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又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肯定是多么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本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改革就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管理规程》第33条解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答读者问;【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2、《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案;【C】;2002年3月
3、杨长清;浅论古代学习思想与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孙耀霖;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第二篇:转变观念 提升能力 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观念 提升能力 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李小平
教育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载体,才能贯彻以人为本、创新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此,高效课堂的建设就成了教师追求的目标。为期一周的考察,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而是一次教育行为的震撼,一次对以往教学的扣问,一次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扬弃。
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一场以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则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时不我待、时不我与,只有“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事业才有出路。
其次,课堂教学改革是现实所迫。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因为没有吸引力而被学生放弃,我们的教学质量只能是空中楼阁,失去了支撑。我们将被残酷的现实所抛弃,“今天你不想方设法改课堂,明天课堂将毫不留情革你”,低效率的课堂教学就会使自己颜面无存。
第三,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师自身需要。在激烈竞争岗位的今天,谁在高效课堂建设上赢得先机,谁就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实现教育更好的为现代化服务的目标。作为教育者,应该不断完善教育这门不完美的艺术。
第四,课堂教学改革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减负”就是要与“增效”配套进行的,我们教育的艺术性就在于不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努力建设高效课堂,摒弃传统的靠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提高成绩的粗放型教学模式,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成绩的集约型教学模式。
二、对杜郎口中学考察的几点浅见 1.管理高效
杜郎口中学24个班800多学生80多名正式教师以及若干实习教师,分3个年级,七、八年级班级最大的40左右,九年级则为30人左右。班主任每班2名,每一节课的组织教师2—3人(含实习教师)。每天10节课,上午4节,中间有40分钟课间操及学生展示,中午有30分钟教师或学生展示活动,下午4节课,晚自习2节均上正课,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几近没上。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有统一的宿舍楼、餐厅。
学校实行校委考评组、年级组、学科组、班组四级管理体制。校委考评组负责评价六个学科、三个年级。学科主任是本学科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学科人员的聘任、管理、指导、评价,抓常规落实;班主任不仅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且对本组教师聘任、管理、指导、评价、考核。
2.课堂高效
(1)三三六的教学模式
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课型: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明确目标、展示提升,分配任务、穿插巩固,分组合作、达标测试。
预习提纲(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指导、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
预习课操作步骤:自我预习:结合提纲读教材,作好批注,并把重点及典型题目整理在预习笔记上。
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你说收获,我说疑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全班汇报:各组找代表在全班谈预习,收获说疑难问题,和他组相同的不再重复。
教师总结:根据各组代表说到的成果与困惑,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预习检测:可以是教师提前预设的题目,也可以检测学生说到的预习成果。锁定疑难:把各组提到的共性疑难,确定为展示课的内容。展示课操作步骤:
明确目标:小组交流一两分钟回顾预习课确定出的本课的共性疑难即是本节展示课的学习目标。
分配任务:教师口头传达或以纸条的形式分配给各小组六分之一的任务。分组合作:各小组领取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深入到各小组内进行指导。
展示提升:各组同学一一登台展示。文科的展示形式多为诵读、赏析、谈感受、编排课本剧、与文本联系密切的歌曲、相声、小品、绘画、舞蹈等。理科的展示形式多为说题目的解题过程、做题的关键点、易错点、突破口、知识点、总结的规律技巧方法、变式训练题目等。
08年之前的展示原则:中等生讲解,优等生点评,学困生质疑。08年之后的展示原则:学困生讲解,中等生点评,优等生小结。
穿插巩固: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到自己没能展示的板面前进行反思消化。达标测试:文科多为说收获,谈心得,口头或书面表达。理科多为对变式训练题目检测。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的引导、点评、追问和总结。为让各位同学参与进来,评比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分为:参与情况(朗读 讲解 分析 表演 点评 质疑 总结)、小组评价。
反馈课的操作步骤: 目的:培优补差。
具体作法:落实分层次教学。
不同层次的同学领取不同层次的题目,并且独立完成。同层次的同学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分层次帮扶。优帮中,中帮差,教师总把关。
情况汇总,各帮扶对子代表向教师汇报帮扶情况,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查。(2)活跃的课堂
改革带来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欢声雀跃;多种角度,实践创新;笑逐眼开,欢乐课堂。课堂学生积极参与,“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他们的课堂以学生为主,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
(3)具体的分工
教师是一节课的总导演,别看他们上课轻松,可他们的努力和辛劳都在背后付出,他们要想很好地控制课堂,需要在课前做各种设想,需要备课、需要设计新颖的课堂练习、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他们的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合作性特别强,他们的学生预习能力特别强。每个同学、每个小组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因此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得到了提高和训练。
(4)较高的素质
走进他们的课堂,观看学生的表现,环视他们的教室,你不得不赞叹他们的学生。无论是你看到的学生的作业,还是他们课堂的板书,没有一个不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更是让你由衷的赞叹,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他们落落大方的进行表演,他们激烈的争论,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他们面对那么多的听课教师,无一能够妨碍他们听课、辩论和演讲。然而课后他们的礼让和表现更是让你刮目相看。
3.浓郁的文化范围(1)校园处处皆文化 杜郎口中学的文化氛围特别好,从校园外到校园内,从教室到操场,从走廊、楼梯台阶到教室屋顶,他们利用一切空间,张贴激励性标语,张贴优秀学生作业,把一切优秀的都呈现给全体学生和全体老师,充分给予学生一切表现机会,为他们尽可能的搭建一切平台。看到他们的优秀标语,感慨颇多“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2)有趣的课间展示
上午第二节下课铃声刚一响,老师和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在教室门口排好队,一边从兜里掏出雪白的手套迅速戴上。本身师生都穿校服,又戴上统一的白手套,精气神全出来了。这时广播里响起了激昂的歌曲,催人热血沸腾。全校师生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按照操场上的定位点站定后,班主任和学生做操,《兔子舞》节奏鲜明,欢快活泼,动感十足。师生门跳起来非常忘我,步伐整齐,动作统一,远远看去,就像是在欣赏一段优美的集体舞。舞蹈结束后,同学们还要进行班级之间的点评,他们的点评细致到个别同学身上,详细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这一个小小的环节,就能反应出他们的严谨的做事风格。接下来的内容是同学们上到台上开始了有声有色的诗歌朗诵表演。他们表演的内容据说都是同学们自己的原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都是青春励志的题材。在课间操的四十分钟,同学们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段音乐加舞蹈,还有他们铿锵有力的诗歌朗诵。同学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教育,他们的集体合作精神得到了考验,从他们整齐的队伍,我们似乎悟出了杜郎口人的执着和冲劲,杜郎口中学的全体师生把自己融入了这个集体,他们的举动,似乎在向人昭示一种团队的精诚,一个团队的毅力,一个团队的生命蓬勃!
每天中午13:30开始,有30分钟教师或学生展示活动,教师和学生各自自编自导一些文体节目在教学展示厅公开亮相,或学习小品、或自编三句半、或反映民族风情的民族舞蹈、或体现时代气息的热情辣舞,从主持人到表演者,都有板有眼,认认真真。
4.锐意改革的精神 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是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分不开的,全校师生树立了“一年中考三年抓”的全局意识,在课程安排上,他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下学年的课程要在本学年完成一部分,这样就可以为中考复习节约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各科都进行超常规的安排,文化课都比标准课程多安排了1课时,七年级第二学期还安排了每周1节的物理,八年级安排了每周一节的化学,这样,九年级就基本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另外,学校还实行假期教师包村制度,每逢寒暑假,学校要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预习作业(下学期的课程基本要在家预习完成),包村教师流水检查,督促学生提早完成学习任务。
杜郎口中学的变化是教学改革的成果,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人家的经验,但他们锐意进取的课堂改革精神是我们必须学习的,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自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精通业务,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只有教师的不断创新,才能带动学生的全面创新。抓好教学常规,理清教学思维,找好问题切入点,抓住转化关键点。
2.转变观念,强力促成角色互换,还课堂给学生,当好总导演,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因参与而光荣、因互动而精彩”。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探究的互动热情,在自由的课堂上收获更丰富的知识。
3.实事求是,大力倡导教学改革,不折腾、不守旧,研究教情学情,研究课堂效率,把握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改革。
第三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劲松职高《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训课教学模式》阶段汇报
(弱化课题,强化教学改革;弱化我个人的作用,强化内涵发展需要)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所有着34年建校历史的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学校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职实训课教学模式》这一课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
我校1983年建校,是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校的职业高中。2014年通过三部委验收,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不够。随着中职生源质量的持续滑坡,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家长学历层次较低,对学生期望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信息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此场合不宜这样表述)但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仅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企业员工的核心职业素养,也是决定其职业生涯层次的关键因素。这两方面的能力恰是中职技能型人才的短板,导致他们发展的后劲儿不足,学校的教育培养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育人质量,适应学校及专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2015年9月,郭延峰校长将普通中学“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带到劲松职高。寒假里,他组织教师自主学习了99页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文章。开学后,先后组织了15次关于“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学习、建课培训,利用周二大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全校116名老师全部完成学校规定的建课任务,共推出30节 “翻转课堂”组内研究课。
从理论学习到培训研讨,再到教学实践,这些都是在教与学方式上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职业学校的实训课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有着显著的差 异,学生自主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相应保障,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认真分析,寻找新的切入点。
2016年6月,郭校长主持的市级规划课题《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职实训课教学模式》正式批准立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科研引领,而且选取了最具职业学校特色的、在操作上比文化课更有难度和多样性的实训课作为研究的突破口。10月份课题正式开题,在专家的建议下,课题分解成6个子课题。为保障研究有效推进,郭校长及时组织学校干部和教师进行学习、调研、分析,并结合学校实际对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深入教学一线亲自指导。29节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例研究为“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总结提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实施准备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主力军,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必须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然而调查中发现: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足,教师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教学所需的资源不足、学校配套的硬件设施和学生家庭所能提供的硬件条件有问题,这些都是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必要条件。
针对老师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郭校长推荐全校教师共同阅读两本书:《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创新推动教育革命》、《如何培养21世纪技能——教学策略与学习工具》,并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学校先后组织了15次理论培训、操作实务培训、技术使用培训及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校长派出学校德育教育团队到71中、海南省琼中思源实验学校等进行交流学习。并亲自指导班主任和学科老师一起研究学生合作学习策略。每次听完课首先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感受与收获。
针对课程学习资源不足,学校依托区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与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并以专业组、文化课组为单位建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目前共建设完成500多个技能视频和微课。
针对学校硬件设施支持不到位的情况,学校首先实现无线网全覆盖,各实训室、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齐全,定期检修。针对学生家庭信息化条件不足问题,学校召开家长会,进行宣传和动员,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特别是针对住宿生自主学习问题,学校晚上开放图书馆、机房和实训室,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研究策略
策略一:科研引领,培训先行
在郭校长主持的总课题之下,设立了6个子课题,分别是:《中职专业实训课教学现状调研分析》、《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训教学模式研究》、《单项实训课、综合实训课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实训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基于混合式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学业评价研究》、《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班级学习小组评价管理机制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及网络平台应用实践研究》,从前期的调研、分析到问题的解决,从理论到实践,从机制研究到资源及平台保障,将课题研究工作与部门工作紧密集合,整体推进。
除了学校整体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子课题负责人认真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应的实践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进行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培训、学生学业评价培训、班级小组评价管理培训等,使得科研引领下的实践研究既面向全体,又突出重点。
策略二:整合资源,构建研究共同体
郭校长认为,任何一项研究要想深入,仅仅依靠校内的研究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研究共同体,研究才可能深入。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构建了以下几个共同体:
一是建立学术指导委员会。聘请北京市课改专家杨文尧、朝阳区特级教师桂富荣、朝阳区教研员陈清等组成专家团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课题研究和课例实践进行全面指导。
二是组建课题核心研究团队。郭校长牵头,6个子课题组长(分别是教育、教学、教科研、督导、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研究团队,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并结合部门工作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是建立区校研究同盟。依托朝阳区教研部门,以区级研究课为抓手,区校共同研究与实施课例,形成了共学、共研、共实践的研究共同体。
四是组建校内研究团队。一类是横向研究团队,即以各专业主任、教研组长为主,共研、共听、共评一节课,时间固定在每周五下午。另一类是专业或学科 研究团队,专业主任、教研组长将横向教研经验带回本组,培训指导组内教研,开展周二大课堂课例实践。
策略三:骨干引路,党员、干部带头
为了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实践,郭校长在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上提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求骨干典型引路,干部先行先试,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本学期展示的典型课例,全部是专业主任和骨干教师承担。今年4月份周二大课堂展示的17节课中,党员、干部、骨干的比例达到88%,确实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策略四:捆绑实施,绩效管理(重在建立长效机制)
绩效管理是学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郭校长要求把部门、校区、专业组、教研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情况分别纳入干部绩效管理、校区绩效管理、专业及教研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并将部门主管、专业主任、教研组长的考核与其所带领的团队考核捆绑在一起,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
策略五:构建机制,目标导向
学校“十三五”规划在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中提出:实现“全专业、全学科80%的课时”网上建课与授课。这一目标在专业建设三年规划和目标分解中逐层落实。配套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课管理办法》、《专业实训课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制度》、《学生专业实训课学业考核评价指导意见》等相继出台,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激励机制,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进行奖励,并在职称晋级、评优评先、培训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
策略六:行政推动,部门配合
郭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他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先行指导,带领课题组共开展了15次专题研讨活动,还深入教学一线亲自指导课例,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作为校长,他说自己在这项改革中的作用还体现在:整合资源、行政推动、创造条件、做好保障。子课题的负责人分别来自教育、教学、教科研、督导及信息中心等部门,课题研究内容即部门重点工作内容。因此,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真正立足学校实际,把问题当作研究的课题,把研究内容与部门工作紧密结合,在科研团队的引领下,在行政命令的推动下开展实施的。
四、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技能习得型专业课教学模式》
该模式从新技能习得的学习规律出发,遵循学习心理学的研究理念,将动作性技能的学习分为:感知——模仿——练习——内化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不仅仅是动作技能的机械练习,而是包含了学生内隐的心智认知的参与。
在“四段”的学习中,我们还从每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知识呈现和提供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应的上课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参考建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新技能的学习在四个阶段的发展中,其水平层次实际是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提升阶段,从而也构成了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自身教学效果的基本尺度,归纳为“四评”,即知识学懂——网评;操作学会——做评;技能学好——综评;能力学透——标评。
该模式的总结提炼基于对大量课例的分析研究,而现行课例的实施又是在模式的指导下开展的,正在不断修正和丰富模式的内涵。
(二)提升了实训课教学实效(后面内容就是串场,还要缩减)
混合式学习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教师将学习任务及资源上传至学习的平台,学生利用移动端进行理论及知识的学习,根据操作视频尝试操作。带着问题和初步经验来到实训基地,教师会领着学生解决问题,突破关键技能。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模拟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环境中内化知 识、习得技能、获得工作经验。运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以前四节课完成的任务现在三节课可以完成,在评价研讨之后,还有时间可以进行任务拓展练习。
我们不难看出,以前的实训,学生在实训基地只有一次实践机会,剩下的时间是听老师讲,看老师做。学习方式变革之后,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完成四次操作,从自主训练、难点突破、完成工作任务到拓展练习,真正实现了“做中学”,不仅提高了实训效果,还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教学服务功能。
(三)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后面内容就是串场,还要缩减)
面对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多年形成的教学经验、固有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我校在实混合式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教师质疑、观望、尝试、接纳到创新运用的过程。随着实践研究的推进,教师从学生学习态度及效果的变化上找到了教育的成就感。例如:成晓春老师时常感慨,我教了一辈子面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兴奋过,学生的技能水平每天都有提高,太不可思议了!从混合式课堂教学到指导社团活动,再到技能大赛的辅导,成老师都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加强了对技术技能的理论方面的研究,“教”“学”相长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年中,我校教师制作完成了有研究价值的学科微视频500多个,物化了一批与混合式相关的课例和论文,其中20余篇论文在北京市第五届智慧教师论文评选中获奖。
(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后面内容就是串场,还要缩减)
职业学校作为未来“大国工匠”的摇篮,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工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混合式学习为学生铺就了一条实现“大国工匠”梦想的道路,他们在这条路上找到了自信,体悟到了获得感。
抽样调查标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合作不了、表达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75%的学生认为混合式学习提升了学习兴趣,80%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学习效率。82%的老师认为混合式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再来听听我们学生的学习感言吧:“每天都会和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以前的时候上晚自习除了玩手机,就是看书,跟现在相比都觉得把以前荒废了。现在我们接到任务后就上平台看视频,还网上讨论。”“我们的作品还得到了行业大师、学校领导的肯定,我们的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在今年的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酒店专业实现了突破,8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还有一名同学在备战国赛。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成绩斐然,尤其是高一年级的选手,是混合式学习的最大受益者,她捏出的包子具备了国赛一等奖的水平,这在历届的选手中是从未有过的。
(五)获得了和家长的认可(后面内容就是串场,还要缩减)
中餐王凯同学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和变化非常欣慰。她说,以前孩子在家无所事事,几乎不学习。这半年多,天天回家给我们做饭,把学校新学的品种在家试验,还带着我们一起看操作视频,家里的老人可开心了!我把孩子做的蒸饺、花卷等发到朋友圈,大家可羡慕我有个学厨艺的好儿子呢!
我们开展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还不到一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如激发教师更加主动探索研究的机制建设问题、班级小组制配合实施的问题、学生学业评价大数据积累与统计分析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制作与适用性的问题等等。
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职业学校招生大幅缩减的今天,转型升级、增效提质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迅速适应新形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好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是我们将混合式教学推向深入的动力与目标。
2017年4月30日
第四篇: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儿科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儿科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儿科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选取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和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儿科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临床技能竞赛和多站式技能考核,使学生对儿科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增强职业认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儿科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强化实践技能训练、重视岗位能力提升、产教深度融合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儿科 课堂教学 改革 实践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儿科医师每千人口仅平均拥有0.43,远低于美国的1.46水平。照此计算,我国儿科医师缺口达20万人。这个矛盾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变得更加尖锐起来,一些地区医院甚至儿科急诊医师都难以保证,以至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加快全科医师和儿科医师的培养。为了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我国从2012年起开始在全国高校试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根据儿科的专业特点和儿科医生的成长规律,建议将儿科卓越医生项目分为入门基本功、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儿科疑难疾病诊治、儿科急诊和危急重症的诊治、科学研究、总结和结业六个阶段,逐步培养、引导学员成长为合格的儿科专科医生。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临床医学专业10余名教师参与了全国卓越医师培养培训教材的编写,并在学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中积极推行卓越医师培训。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儿科学》,要探索如何实施教学改革,确保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儿科医生成为重要的课题。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分析传统儿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儿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Ω咧敖逃?教学理念的学习未引起足够重视
教研室各任课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除承担教学任务之外,还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任务繁重,精力有限,难以抽出时间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相关理念,很难领会高职教育教学相关精神,仅是简单地认为只要能将儿科临床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即可,对何谓高职教育教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
由于各任课教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缺乏系统学习,对教育教学规律缺乏充分认识,对所使用的教材和所选用的教学内容普遍追求大而全,认为越多越好,越全越好,所以每次课都拖堂,学生上课觉得累,听不懂,课堂教学往往缺乏活力。
3.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部分教师不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怕学生学得太少,临床不够用,不管学生接受与否,每次课都是满堂灌;部分教师不会合理应用临床经验,每次讲临床案例时,只是简单地复述,没有认真分析,合理引导学生去思考,总是说不明、点不透;实训课堂教学多数教师只是讲解操作标准,示教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教师指导较少,总结不到位。
4.教学效果评价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未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大家往往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考核和监控,同时,也缺乏对学生成绩的有效分析。
儿科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1.认真学习高职教育教学基本理念
组织教研室教师重温教育部相关文件,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4-2020年)》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等高职教育相关资料,深度理解和领会国家相关职业教育精神,牢记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核心为“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和”。
2.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岗位职责及岗位能力
依托实习基地调研,梳理儿科临床工作岗位任务及岗位能力,与使用教材的教学内容相对接,确定教学内容,归纳教学项目及教学任务,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儿科课堂教学。
3.依据学情组织好课堂教学
要组织好课堂教学,除了充分准备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所教内容是否能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是否愿意配合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否树立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4.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及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坏来判断课堂教学效果,应细化教学过程性考核,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和管理,确保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儿科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近年来,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紧紧依托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及高校巡视诊断整改工作,组织全院教职工学习中省市相关职业教育文件,认真领会职业教育相关精神,并及时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儿科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方法
(1)整合教学内容
儿科教研室联系各实习基地儿科医务人员组成《儿科学》课程建设队伍,开展调研和讨论,依托儿科医师职业岗位任务工作重点,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的教育性质,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整合《儿科学》课程内容,将临床儿科工作岗位整合为4个工作岗位,即儿童保健指导、新生儿疾病诊疗、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和小儿急重症诊疗。将《儿科学》教学内容与临床儿科医师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确定4个一级学习任务,即儿科基本技能与儿童保健指导、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儿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和儿科急症诊断治疗,并将此4个学习任务分解为16个二级学习任务,具体包括认识儿童、儿科诊疗基本技能、儿童保健、认识新生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反应低下、发育障碍、咳嗽、腹泻、青紫、贫血、颜面水肿、皮疹、惊厥、昏迷,紧紧围绕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开展教学与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紧扣职业能力需求,推行“一个主线、两个真实、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一个主线”即以儿科医师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两个真实”即以模拟真实和临床真实为手段,以模拟病房、医院现场为依托;“三位一体”即以儿科医师职业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严格掌握临床岗位工作标准和规范,在工作时严格按照所学工作标准和规范组织实施。
(3)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随着近15年来大学的扩招,学生的学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理解能力不够,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是绕道而过,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时需要督促和监控,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喜欢被表扬和鼓励,所以,重视过程管理和监控对高职学生尤为重要。正如婴幼儿补液,由于肝肾等脏器调节能力不足,需要配制成实际所需液体张力实施补液,而不能让婴幼儿自行调节。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情景式教学、演示、职考辅导、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临床见习、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积极推行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核成绩,二是实践考核成绩,其中,理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践考核成绩包括学生考勤、提问考核、病案讨论、实训技能考核及临床见习考核等五部分,其中,学生考勤判断学生是否到课,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到课情况给予评定,占总成绩的5%;提问考核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听课,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给予评定,占总成绩的5%;病案讨论成绩判断学生是否学会所学知识,是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给予评定,占总成绩的1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判断学生对各项实训操作项目是否掌握,由实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评定,占总成绩的10%;临床见习考核成绩判断学生是否参与实践,是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由附院儿科主任及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共同评定,占总评成绩的10%。
以上措施的开展,满足了儿科课堂教学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选取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临床技能操作竞赛和多站式考核等方式,探讨儿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
2.实施儿科课堂教学改革效果
(1)增强学生的认知
在调查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技能操作掌握程度认知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学生对儿科?n堂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由一般转为积极,对技能操作掌握程度自我评价升高(见表1)。
(2)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对2011级和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儿科相关技能竞赛,对学生儿科基本技能掌握的牢固程度进行比较,重点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结果显示:2013级学生对儿科基本技能掌握的牢固程度高于2011级学生(见表2)。
(3)提高学生实践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就医患沟通能力、患儿家属对学生实习的满意度、临床病案分析合格人数及多站式考核成绩合格人数进行比较,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结果显示:2013级学生对儿科实习效果评价高于2011级学生(见表3)。
总结
医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共同兼具的学科,儿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儿科临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医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提升医生的工作能力和医院的发展极为重要。不断提升高职医学生的自身职业素质和人文医学素质,有助于良好的医德和医患关系的形成;加强临床思维和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能有效提升医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儿科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对儿科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证明,重视岗位能力提升、产教深度融合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五篇:立足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课堂 改革 转变 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特别是他“以儿童为中心”和“在做中学”的教育主张,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定位在学生能力的建设上。其实中国教育史上的先人在几千年前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著名论述。如今,面对“知识呈指数激增”的信息化时代,无数个呼唤汇成当今时代的强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要转变目前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选择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钻研教材,所谓钻研教材实际上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深加工,创造性的运用教材,选择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种处理教材的合理化方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明白课程设计的思路,读懂课程标准。其次,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转化,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指向、活动指南和操作依据;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的策划统一起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再次,教师要根据班级、学校、以及地域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通悉心对课程进行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
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在教材处理时紧密联系实际,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结合一年级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上课伊始创设生活情境,将教材中各自独立的三幅主题图设计为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课件,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将 “分类”环节改为整理钱包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反复的认识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辨析和区分能力。通过创造性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从而改变了以往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选择以“活动”为载体,在“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教学改革,重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目前教材的编排,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将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想一想”(看动画片想到了什么?)――“认―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分―分、理―理”(整理钱包再次认识人民币)――“猜一猜、摆一摆”(猜价格、用学具摆出来)――“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真正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应注重以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角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探索知识,引导他们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的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从“认识人民币”一课来看,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将教师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上,师生之间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者关系,课堂气氛和谐、宽松。如:“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好吗?”“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咱们就按这两个同学说的方法来试试……”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就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将教学内容的点点滴滴化作学生一次次合作、探究活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方面,要一切从学生出发,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