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四性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
建设“四性”课堂
提升学生学习力
——泰顺县罗阳二中发展性项目实施方案
前
言
为了明晰学校办学思路、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使学校在新的时期更好地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泰顺县十二五规划》、《泰顺县中小学发展性评价评估方案》等文件精神,通过大量的调查访谈,基于学校的现状分析,集罗二中人之智慧,制定学校未来三年发展性项目实施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方案》是学校今后三年教学的行动指南,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师生集体的行动纲领和施工蓝图,是今后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一、基于我校教学现状亟需改变的需要
1、后20%学生比例高,学习氛围不浓厚
我校是全县最大独立公办初中,学生人数多,也是后20%学生的集聚地,其中后20%学生比例有时候达到全县的26%----30%。这部分学生多数来自偏远农村学校,学科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堂上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开动脑筋,经常回避那些较用脑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厌学情绪严重,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外学习更是不主动,经常不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同学甚至会违反课堂纪律,严重影响班级的学风。
2、学生水平差异明显
我校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县城的学校,更多的是来自于农村学校,学生学科基础和学习力的水平差距较大,面对学习差异性较大的学生,老师们感到很难完成学习目标,很难做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学习目标太高,部分学习困难生根本听不懂,他们认为课堂与他们毫不相干,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目标太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又吃不饱。因此一节课下来,教师较难落实学习1
目标,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3、教师的学生意识薄弱
部分教师课堂课堂教学还是专制社会形态下的教学。首先是课堂上只有老师,没有学生,教师总是控制着教学过程,甚至还存在“满堂灌”和代替学生学习的现象,长期以往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生命活力,从而扼杀了学生自主成长。其次是学习目标单
一、没有针对性,缺少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差异、学习效果的关注,从而导致部分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二、基于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需要
学校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洪流中,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加快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以适应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需要。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平台,开展“四性课堂”的建设就是为我校教师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我校将通过项目的建设,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学情,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开展系列的教师素养比赛,建设我校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基于我校“素养”课程建设的需要
我校素养课程的实施旨在通过对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实施,深化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实施、特色课程的精致化和课堂教学模式的适性化等维度的课改实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和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模式就是“基础+拓展”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以落实教材的任务为第一要务,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四性”课堂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针对性的选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我们选择性选用教材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能更好落实既定教学目标的学习材料,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与学生学科素养水平相当的活动课等,更可以有此编写结合国家课程的拓展性课程的校本教材。我们致力于课程建设与课堂变革有效的融合,使我们的课堂变革项目更具活力。
四、基于市县“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需要
为了贯彻落实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温教研〔2013〕97号)及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我校课堂教学变革,我校申报并成为泰顺县“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第一批试点学校,积极开展课堂有效性的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突出“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规范常态课堂为基础,以集体备课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
项目释义
“四性”课堂的具体模式:学习导入(激趣性)+学习目标(针对性)+学习过程(非指示性)+学习反馈(有效性)的四性课堂模式。
一、学习导入——激趣性
学习导入环节必须具备激趣性,导入环节设置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求老师每节课开始阶段安排3分钟左右的学习导入环节,可复习旧知、可预习新知,可承上启下设计,获取信息训练,可视频欣赏,也可设计小练笔,导入形式可以多样,要求起点低,以鼓励学生参与为主,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针对性
要求老师备课要按照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科学设计每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初步了解学习内容,能识记基础知识);理解目标(理解学习内容,会进行知识的简单应用);应用目标(掌握知识脉络,会灵活应用知识)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科基础的差异性,作出不同的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达成基础目标,中等水平的学生达成基础目标和理解目标,学科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同时达成基础目标、理解目标和应用目标,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养成自己的学科素养。
三、学习过程——非指示性
“非指示性”教学现时背景下倡导课堂民主的教学,它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进行折中,立足现实,既不以教
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示),学生的作用是自主学习(而不是被指示)。“非指示性”教学要求“三自主三引导”:首先,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引导,这时的引导体现为主动说明,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等;其次,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引导,这时的引导体现为有效组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去,不做旁观者和无关者;第三,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要引导,这时的引导体现为及时促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方式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教师适时点拨,也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在交流与介绍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因此,学生学习过程“非指示性”,教师和学生是相依相存,共同成长,学生不再是被指示、被灌输的容器,而是在阳光和雨露呵护下自护成长的禾苗。
四、学习反馈——有效性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看全体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和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来所取得的学习效果。首先是让每个学生自主归纳小结,教师不走在学生前面形成总结,让学生从一个个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材料中自主归纳出抽象,理性的结论,对学习内容理解深入,印象深刻;其次是要求教师每堂课能设置5-8分钟的学习效率反馈练习,反馈练习要求少而精,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考点,典型性强,“科技含量”高。学习反馈练习用以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部分
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校发展性项目的实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在学科知识上有不同的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模式,推出我校精品课的建设,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目标
1、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通过发展性项目实施,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过程非指示性能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和提升,使学生能科学应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力。在学科教学中我们通过四性课堂的建设,服务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学科的学习,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学科的基本技能,体验学科的特点,感受学科学习的乐趣。经过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2、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
“四性课堂”要求教师基于学情,充分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我们希望通过发展性项目的推进,使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课,能充分发挥每堂课的最大效能;我们希望通过发展性项目的推进,能够构建一个长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坚持“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这个模式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发展性项目的推进,使教师在课堂师生交流中能更加尊重和赏识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差异和学习效率;使教师在学校教研合作文化中能够学会反思和感悟,合作与共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学科素材,开展精品课的建设,开展系列的课题研究,让部分教师能向专家型教师靠近,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度目标 1、2015学年度:数学、科学学科每周推出一个精品教案、课件,探索“四性”课堂的教学模式,使不同学生在学科上有不同的发展,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使学科后20%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减少学科后20%学生的比例;全体教师对“四性”课堂有较高认同度,数学和科学学科教师能不断尝试“四性”课堂教学。2、2016学年度:数学、科学学科按备课组分工,分块备课,开展相应的课堂模式研究,凝练出清晰的“四性”课堂教学模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使后20%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进一步减少后20%学生的比例。语文、英语和社政学科也相应开展“四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第四部分
实施策略
为了有效推进我校发展性项目实施,促进我校的教学规范管理,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协作分工,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力量,努力实现学校教学的特色发展。
一、成立项目专家组
引领“四性”课堂建设
我校积极倡导“在实践和学习中成长”的理念,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发展,课堂变革的关键是教师的理念的转变,只有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激情,才能改变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利推进我校的有效课堂的变革。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一支不断学习,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形成,学校成立项目专家组,聘请浙师大郑逸农老师为专家组顾问,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由浙师大部分专家老师、学校学科骨干教师为专家组成员,专家组主要负责教师的业务培训,中考考点研究,精品资源审核,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课堂学习反馈练习的设计等。
二、构建学校合作文化
探索“四性”课堂建设
“四性”课堂项目推进对于学校的教学研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从研究主体到价值观的提升,因此,它正悄然改变着学校的教研文化。学校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平台,探索“四性”课堂的教学模式。水本无华,相荡乃至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集体备课最大的有效性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进行智慧碰撞,敞开心扉交流思想。集体备课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引导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集体备课作为教师相互交流切磋、合作互助、共同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可以有效地培养教师的协作精神,有效地弥补单个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们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我们将以抓好集体备课为契机,引导教师按“四性”课堂的具体模式:学习导入(激趣性)+学习目标(针对性)+学习过程(非指示性)+学习反馈(有效性)的四性课堂模式进行备课,大力推进“四性”课堂的建设。常态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以此规范教研组的教研工作,激发教师参与“四性” 6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三、聚焦教学常规活动
规范“四性”课堂建设
“四性”课堂项目是基于学校常态的教学视导活动的基础上提出的,常态实施的教学视导活动已经积累了学校教学常规活动开展的相关经验,因此,“四性”课堂项目是在教学常规活动开展的背景下实施的。
1、常态课评估引入“四性”课堂建设。学校制定《“四性”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周各教研组都安排一定数量的随堂听课,对全体教师进行“四性”常态课堂评估,并通过集体备课时间和教职工大会时间进行反馈小结,综合分析教师常态课堂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整理“四性”课堂常态教学典型案例,作为教师自我诊断反思的重要参考。
2、常态备课笔记检查注重“四性”课堂建设。学校在常态教学视导中,每六周一个轮回进行备课笔记检查和学生作业批改检查,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备课笔记按“四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撰写,并对关于“四性”课堂的优秀备课笔记进行展示和评奖,鼓励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四性”课堂建设。
3、专项教学视导加强“四性”课堂建设。学校把“专项教学视导”作为学校聚焦教学常规的一种高级别诊断模式。“专项教学视导”主题活动根据常态教学研究中发现的教学实际问题确定,由项目专家组的成员或县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围绕主题全面深入地参与随堂听课和专题听课,采取同课异构和同课重构等模式研讨“四性”课堂教学模式,掌握“四性”课堂教学现状,召开教学诊断会,确定教学改进策略,不断加强“四性”课堂建设,提升学生学习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施分层教学
推动“四性”课堂建设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学校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开展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有选择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科学设计符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针对性落实,避免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
课堂学习反馈练习和针对性作业,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后进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乐;根据考点设计单元星级检测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施分层教学,既能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能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第五部分
保障机制
一、成立发展性项目领导小组
为确保发展性项目的有效实施,学校拟成立“发展性项目领导小组”,并负责该发展性项目的实施、评价工作。
罗阳二中发展性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施正同 副组长:陈成贡
饶尚格
成员:董夫永 毛信妙 雷波 夏海潮 李尚财 吴国阳 陈计泉 李宗崇 林在化陈爱娥 陶光俊 薛仕敏 刘旻 夏旭红 杨明明 翁学炉 高福潮 蔡志生 胡素欣
蓝晓君 饶玲媚 庄临在 彭佳业 林晓萍
二、出台“四性”课堂建设相关制度
为确保发展性项目的有效实施,学校制定完善的各项制度,《泰顺县罗阳二中发展性项目实施方案》、《泰顺县罗阳二中教师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泰顺县罗阳二中星级考试办法》、《泰顺县罗阳二中教学视导周实施方案》等,以制度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设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四性”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突出“四性”课堂变革的教学模式。
三、落实监督和考核机制
为确保发展性项目的有效实施,学校制定《泰顺县罗阳二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泰顺县罗阳二中教师积分管理办法》、《泰顺县罗阳二中教师教学目标奖实施方案》,将教师落实“四性”课堂变革的推进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先 8
进,对对落实不到位的教师,要求整改。利用常态的教学视导活动,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上课、单元质量检测等环节,重点突出检查“四性”课堂的推进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教师,要求整改。加强集体备课常态管理,落实“四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力。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能力
于慧子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面向全体学生、和谐课堂气氛、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教学创新、知识贴近生活、张扬学生个性、肯定引导学生
当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①课堂纪律不好组织;②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③学生书写、表达普遍较差;④学生间的差异较大;⑤学生学习兴趣不浓;⑥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是:不断追求“有效,实效,高效”。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出路,以课题开展活动为抓手,改进课堂教学,由过去的“苦干+时间”转向“巧干+科研”。解决教学时间少与任务重的矛盾;课程内容新与跨度大的矛盾。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案就是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究其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做怪。老师难以拉下面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发言的学生越少,教学活动难为开展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上海实行的小班化教育,他的课堂就好象是一个圆桌会议,在学生中间永远有一个座位是为老师留着的。此外,象举手发言,这应该倡导,但对同学不同意见群起攻之,各抒己见也可,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拥上讲台和老师辩论也可张扬,这就是一种气氛,如果此时刻意要求学生先举手后回答,举手时还不能叫喊,等到你喊他讲的时候,也许他的思想火花早已不见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难以有突破。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他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以前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大都是教师,部分地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空而不实的倾向。规范的教学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就不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显得虚而抽象。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尤其是情感目标,情感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一种磨合过程,具有评价的不可定性。确定情感目标时,应把握好他的层次,更多的应定位在认知层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最重要的是归还学生的学习时间,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前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实践少,老师的讲过多的占用了学生的学和练的时间,有时甚至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时也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学习的时间,如请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小组学习展开讨论等,而实际上也只是一个过场,一种摆设,更多的是大部分学生没读完、问题没讨论清楚就打断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效果也就不明显。
四、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从历史看,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道”和“业”都是静态的理念或知识,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结论,“惑”也是也是教师问的多。学生纯粹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多的是继承,很少有发展。由此,造成了学生思维单
一、观念正统,唯书唯上,不敢怀疑、习惯被动,缺少求知欲、滋长厌学情绪等弊端。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改变接受学习的现状,变为主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处理教材,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研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性学习,教师满足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问题都得到解决,反过来我们试想,如果经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走出课堂,头脑里的问题都解决了,都轻轻松松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说过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近期的危机是没有产品。从飞机到数码相机,从制成品到流水线,我们都依赖的是进口。我们远期的危机是孩子没有好奇心。”就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在学科教学中,国际学习组织推存三句话:听来的忘的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学的会,以此来推动人们去进行研究性学习。
五、教学要有创新
创新教学,是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就需要有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师方面,它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1)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倾向,不唯书是从,增加课堂的信息量。(2)教学环节创新,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它们主动的探究新知识。如上“新型玻璃”一课,就可设计“新型玻璃的自述”这个环节或“新型玻璃产品推介会”,学生在积极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习了语言、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3)教学方法创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教师要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验。(4)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最优的教学手段,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优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制作带有视听效果的课件,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束缚,在传统中求创新。(5)课堂练习的创新。课堂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要有思考价值,要具有开放性。在学生方面,我们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善于呵护和引导学生的创新火花。现在学校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提到创新,就觉得高不可攀,其实,在一堂课中,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称得上创新。不管是教还是学,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拔高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但要务实。
六、知识要贴近生活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基础工程,以后学生更多的是走向社会的普通人,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生学会生存,具备生活生存的能力是关键。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向生活贴近。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使它们有效的、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另一方面,也能给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
七、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静态的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来塑造人,特别是不能像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各位老师可能对此存有不同意见,认为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如此,我们强调因材施教。我并不是认为因材施教不好,但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因材施教到底实行了多少?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讲一样的教材,作一样的作业,考一样的题目。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接受性的,学生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要成为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培养出鲜活灵动的、充满个性的人,这样的学生也才会更具有创造力。像作文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都比较讲究行文格式的规范、选材的统一要求、划一的作文技巧等等,当然必要的基本功是要练的,但如果过于苛求,就会产生新的八股文,束缚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有个性。我以前教一个毕业班语文的时候,就做个一个尝试,作文课以及平时的作文,我并不要求学生都写成文,我只出题,更多的是半命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作文提纲,讲评时,就评谁审题思路新、切题的角度新、谁立意新、谁选材和别人不一样、谁组材的方法新等,倡导个性的发展。双休日就只要求学生从一星期的2—3个提纲中选择一个成篇,至于怎么行文,用什么语言则更加自由,不加限制。实践证明我的方法是可行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的。
八、多肯定,善引导
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表扬鼓励,就等于多给了孩子一分自信,也就等于在孩子走向成功的路上多注入了一份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要简单的否定,要善于引导。记得有一次听湖南教育理科版主编申建春老师讲过一个例子,很有感触。有一次他去听一位老师的课,讲的是商是小数的除法,有一个学习稍微有点困难的学生在单独讲一个题的计算时,将商的小数点漏了。按照我们一般的方法,可能是对他说:“请坐下再想一想,有哪位同学能帮助他。”也可能是对他说:“怎么想的,这么简单都计算不对,坐下来。”前一种做法还好一点,后一种做法就比较武断。试想,这个学生以后还会不会有勇气举手发言。这位老师是这样对那个学生说的:“今天你可真不错,能当着这么多同学发言,解题的思路也完全正确,只是结果离成功只差‘一点’了,你想获得成功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老师接着对他说:“那请你再想一想,告诉大家。”一会那个学生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又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肯定是多么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本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改革就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管理规程》第33条解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答读者问;【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2、《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案;【C】;2002年3月
3、杨长清;浅论古代学习思想与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孙耀霖;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第三篇:提升“四力”做好人大秘书工作
提升“四力”做好人大秘书工作
作为乡镇人大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人大秘书(亦称人大办主任)起着沟通、服务、参谋的作用,人大秘书的素质对乡镇人大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人大秘书必须着眼提升 “四力”:
一是学习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作为人大秘书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力,才能确保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人大的主要职权,就是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和执行,因此人大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严肃性。这就要求人大秘书必须学习掌握一定的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还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准确把握人大工作的中心,确保乡镇人大职权得到有效行使。
二是辅佐力。人大秘书是人大主席的助手,必须充分发挥辅佐力的作用,做好参谋服务。辅佐是服务,不是决策,必须准确定位,树立起参谋、助手意识,做到自觉会领导之意,想领导所想,全面、准确提供有效信息服务,辅佐人大主席做好沟通、服务、参谋等工作。
三是统筹力。人大秘书要对人大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就必须具备协调处理好各方的统筹力。兼顾各方、服务代表是人大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做到统筹兼顾,就必须注重统筹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对象,把握好统筹艺术,以提高办事的实效。同时,养成多思考、多联系、多沟通的习惯,增强总揽全局、通
盘谋划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统筹力,实现服务质量上台阶。
四是执行力。人大秘书的执行力最主要体现在工作作风上。乡镇人大工作琐碎、严谨、严肃,这就要求人大秘书办事必须细致、认真,不得马虎。同时,人大工作又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人大秘书必须经得起吃苦,耐得住寂寞,发扬乐于奉献,勤于服务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执行力,为乡镇人大行使职权发挥好作用。(兴宁市罗岗镇党政办 彭永清)
第四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王庄小学观摩研讨总结
郑州市二七区王庄小学
2014年5月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王庄小学观摩研讨总结
随着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活动的开展,我们王庄小学经历了先在学校学习理论,观察教师课堂,推荐教师参加共同体内的评选活动,又派出任课教师参加区域层面文化节的课堂观摩活动,紧接着有利用学校校本教研的时间,也利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举行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整个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
第一、观摩区域层面的课堂展示活动,教师体会深刻。
本届课堂文化节最大的亮点就是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主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到人和路小学、春晖小学、陇西小学、淮河东路小学参加不同学科的课堂展示活动,观摩着一节节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学校业务领导和参与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要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必须处处为学生考虑,做学生的助手,努力做一个看风景的人,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
首先是学生方面,无论从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优化,学习毅力的磨练等方面,我们王庄小学都需要再重新出发。作为老师,对这些概念和内涵不明晰的,要利用网络和教育书籍重新学习;对于把握学生学情、年龄特点、学习状态不明了的,要走近学生,多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对于班风不正的班级,配合班主任,再构建班级文化,用文化来建设班级。
同时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亟待转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仍然存在着,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不多。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甚至出现少部分学生厌学、游离课堂现象,课堂上常常不在状态,玩小东西,做小动作,走神,睡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方案的设计,课堂流程的顺成,学生学生动力的激发功夫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反观我们自己,与区域层面要求相差还甚远。
起初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理论时,对什么是学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清楚和误解。当时,学习的仓促,大家印象还很深,集体学习完后,也很少有老师进行深入学习。结果在推荐教师参加共同体活动时,你看我,我看你,不敢大胆亮相。最终张奎老师勇敢地抓住这次机会,用心准备,学习课标,观看名师视频,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导处帮助选课例,现在学校试讲,最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月球之谜》,获得第五名的成绩。看着张奎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稍感有了自信,看见了我们农村学校要走的漫长的道路。
回顾我们参加共同体课堂观察活动的时候,我们与兄弟学校课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差距,研究团队的水平,都使学校压力很大。我们虽然调动了50%的老师参加了共同体的课堂观察,但我们课堂观察的能力和水平却跟不上共同体的步伐,特别是观察量表中的分析和建议,我们能够进行科学分析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老师寥寥无几。研究团队中,学科骨干和名师稀缺,研究肤浅,粗枝大叶,很多细节问题不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教导处的指导能力不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我们执教的教师虽然参与积极性高,可是研究深度不够,功夫下得小。
再看本周二下午的课例研讨,我们仍然请张奎老师为我们提供一节课例。我们把学校教师分成三个小组,每小组2-3名观察教师,用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的量表,分别从教师理答和学生学习有效性两个维度进行观察。看到张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长了,朗读的深度加大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的导学导教作用凸显了。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落实不再是空中楼阁了,观察教师对表格的研究热情更高了。这些变化,真心感谢区教研室。
根据以上的研究交流,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地多学习,多研究,才会缩小与共同体的差距。
第三,活动后集体反思,我们如何重新重发?
只有学习和反思,这才是想进步的前提。我们今后该怎样迈向更专业的教学工作呢?
1.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规定,下午集中在周二、周四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周二,课例研讨;周四,理论学习。
2.加大对学习力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的学习。3.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每周一观察一交流。
4.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对表现积极的教师进行表扬。
第五篇:提升领导干部学习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提升领导干部学习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提升领导干部学习力,推动好、实践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摆在高等院校党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何谓学习力
著名的“树根理论”认为,学习力是生命力之根、创新力之源、竞争力之本。从构成要素来看,学习力主要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等要素。提高学习力,就是要努力培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三种能力:知识速成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创新能力。
提升知识速成能力,即按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思路,提高有效学习的能力。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即要善于将所获取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用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能力。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即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懈追求、新情况的不断研究和新问题的不断探索,使自身拥有奋发进取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思路、扎实有效的创新举措和鼓舞人心的创新成果。
二、领导干部学习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干部的读书学习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干部讲学习多读书渐成风气。但是,领导干部整体学习力的层次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一是学习动力、毅力不足,没有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认识站位还不够高、理解还不够深、把握还不够准。据《人民论坛》杂志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取自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样本中,七成多的党政干部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甚至更少,五成多受访者表示每年的阅读量不足6本,只有25.4%的受访者表示每年能读10本以上书籍;集体学习常常以会代训,以讲代学,措施上墙,书本入柜,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二是知识转化能力、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没有看到以学建党、以学治党的本质,认为抓学习就是看报读书,听辅导写心得,小会座谈大会交流,对学习既无长远打算,又无深入思考,学习和工作两张皮,深不进去,实不起来,用不到位,谈不上任何时效、实效,无法为创新提供支撑和平台。
三、提升领导干部学习力途径探析
实践表明,学习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决定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阵地,应着力引导干部变革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技巧,加强学习保障,以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首先,要树立四种学习理念。一是树立“学习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参与时代竞争、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只有抓好学习,才能不断增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才能抢占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二是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学习当成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习惯,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三是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把每一项工作都视为一个学习的机会,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增长新知识;视学习为一项必要的工作,像搞好工作一样认真刻苦学习,养成良好习惯,使工作学习有机结合。四是树立“学习创新”的理念,通过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全面更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从而促进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其次,要注重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学习境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执政为民的价值观,解决好“为谁学”这个根本问题,强化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履行职能的本质所在,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努力达到学习“政治性、团队性、研讨性、创新性”的最高境界。二是提高学习能力,研究探索个人学与集体学相结合的新方法,变“个人独唱”为“团队合唱”,统筹学习资源,形成学习合力,实现个人与集体学习相互促进的新跨越;研究探索围绕中心工作抓学习的新思路,着力学习掌握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相适应的领导能力的本
领,变“为学而学”为“学用结合”,达到能胜任工作、会解决矛盾、真正担当得起领导责任的要求。三是提高思维层次,学会用全面、发展、联系、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培养辩证的思维素养,不为表面现象所迷,不为个人利益所动,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清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准确确立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做到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勇于创新,不断取得新业绩。
再次,要掌握三个技巧。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领导干部下苦功学习,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综合规划,分步进行,确保实效。防止零打碎敲,不能跟风和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二要掌握学习技巧,即经典的书和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相同的题材内容,把不同的甚至是观点相反的版本对照起来读,加强研讨式阅读,注重联系实际,转化学习成果,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多与专家学者交朋友,常与行家里手谈心得,以获得启发、打开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打造快乐学习,将学习内容与个人喜好、从事业务、未来发展、成长进步挂钩,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内在动力,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防止学习政治化、形式化、负担化,做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持续学习、创新学习。
第四,要建立三个保障机制。一要建立“引导学习”机制,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二要建立“互动学习”机制,开展反思式、研究式、互动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信息共享,实现共同提高。三要建立管用的考评机制,定期考察领导干部学习计划落实情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建立学习档案,把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先进、考核班子、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把“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强有力地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高校党校教育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和岗位职责、更要从社会责任和示范需要来看待读书学习问题,大力提升学习力,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