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课堂,立足文本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立足课堂,立足文本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太岳中学 王彩花
一、激发持久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遵循科学的阅读规律
一、激发持久的阅读兴趣
(一)、强化朗读,点燃激情 “文章情铸成”,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 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朗读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 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 读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在朗读中走进作者,把握文章 的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品味课文所揭示的人之 美、物之美以及语言美,把对美的体验内化为审美的能 力,让学生在韵味无穷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 生活。这种方法(1)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 后再读的学习方法。(2)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彰显了审美情趣,语文课堂也具有了 “文学味”。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导入时我插入了《父亲》这首歌曲,学生 听了特感动。导语: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 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 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看朱自清是怎样写父爱的。(2)在执教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一次保护野生动 物的活动》时,我加进了课文《斑羚飞渡》,在课间我用韩红的《天亮了》 去渲染氛围,同学们听着歌曲,看着图片,一下子就沉浸在那悲壮的情境。我紧接着用煽情的语言介绍:这首歌曲来自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1999年 10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两岁的孩子坐缆车游玩,缆车却出了故障,在那 一刹那,这对夫妇同时举起了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可他们却永远地离开了 这个世界......韩红知道后,很感动,认养了那孩子,并创作了歌曲《天亮 了》。有这样一种感情,她至清至纯,无私无畏.有这样一种感情,她悄然 无息,却又撼天动地,这种感情,叫做爱.我们有,动物呢?我们和动物之 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触摸那扣人心弦的惨 烈与悲壮。这节课的感情基调已经定好,很容易能把握住学生。一节课能否 上成功,好多时候都是得益于氛围的营造。(3)《草》(看电视连续剧《长征》22集)《明天不封阳台》 营造氛围不仅仅在课内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 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 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 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 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利用教材,发掘趣味
1、文章题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变色龙》
2、作者轶事。如:巴金的笔名、老舍的笔名、《朝花夕拾》的含义 柳永
3、设置悬念。如: 《枣核》,《范进中举》
4、文学小故事,历史典故。如:《晏子使楚》
(四)挑战自我,享受乐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生学习的主体 性、自主性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把课 堂教学从无效、低效转变为有效、高效,教师的角 色应该也必须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把课堂这一阵地 还给学生,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挑战性、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挑战榜样,挑战自我中享 受成功带来的自信。如:《明天不封阳台》,拓展迁移 第四次角色变换(智者)(3)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 作为一位智者,请你 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 与人类进行一次严肃的沟 通:可用警示标语、对联、有了温暖的家,不再风餐露宿; 公益广告、诗歌、书信,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 日记等形式。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充 实而愉快。示例: 1树倒了,鸟飞了,水黑了,鱼死了,人还会笑吗? 2自然的明天在哪里,我们的明日就在何方? 3也许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砍倒一棵树而叹息,可是若 干年后,这种声音可能会成为世界末日的敲门声。4城市的繁华掩盖不了人类的罪行,无边的沙漠与无 数动物的尸体是大自然颁给人类的荣誉证书。学生佳作
1、一花一鸟皆风景,一草一木皆兄弟。
2、人类,谱写着历史,而大自然在无休无止的破坏中 发出怒吼时,这部历史就画上了句号。
3、晚风习习,夜悄悄,月上竹梢。望月笑,幽幽潭 水,竹林密茂。水波粼粼净烦恼,茂林修竹引曼妙。泪雨漂,梦世外桃源,心浩渺。尘世吵,竹林萧;风轻悄,月正好。千山涛影消,孤蓬飘摇。欲将心事付瑶琴,孤寂弦断有谁听?暗香 动,看鱼翔浅底,任逍遥。
(五)、创新设计,保持乐趣 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而教材是我们的“主战地”,教师和学生是“战士”。面对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战士们”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获取相应的“战利品”。因为我们在大多情况都采用按部就班、本末倒置的方式来组织 教学:无非是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出示问题组„„让学生去冥思苦想、讨论、交流。想不出,没 关系,由老师讲析,滔滔不绝,最终把课文分析的“相当透 彻”、“体无完肤”。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记得手发麻,每篇文章的边边角角都工工整整记下了重难点的分析。日复一 日的这种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阅读教学早已没了“文学味”。老师讲得“苦”,学生埋头“记”,这样必然导致语文课堂的 枯燥无味、了无生气,何谈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明天不封阳台》: 第一次角色变换(记者与作者)1准备封阳台,出于什么考虑?作出不封的决定,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2从你儿子对鸟的态度上,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是?你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次角色变换(读者与鸽子)1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落到这样的地步的:只能蜷缩在人家的阳台上生孩 子? 2躲在阳台上,突然被作者和儿子发现时,你蜷缩了,眼睛里充满惊恐,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3看到作者和儿子无伤害之意时,你眼睛却紧盯着他们,那时你又在想什 么? 4你想对文中的父与子说什么?又想对人类说什么? 第三次角色变换(点评者)我喜欢文中的 为(这个词、这个句子、这段话)因。第四次角色变换(智者)作为一位智者,请你与人类进行一次严肃的沟通:可用警示标语、对联、公益广告、诗歌、书信,日记等形式。
(六)、联系生活,丰富乐趣 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 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 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只有使课堂 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 的结合,才能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走出文本,从课内到 课外,纵观日新月异的生活,去领悟人生之美、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从而提升学生 的审美情趣,完善自己的人格。如:《柳叶儿》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时圈画批注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六)、养成学生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七)、培养提倡课外自读的习惯 只有学生把课外阅读变成了自觉自愿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 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 阅读的主体,才会使书卷的文采精华融化到他们的 血液中去,才会使他们口长于言,笔长于写。坚持 让学生自读文章,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会让 他们受益终生,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阅读本身。“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八)、培养与强化学生与文本之间良好的 对话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书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是这种对话的 过程,是在为学生构筑对话的平台;阅读教学 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养成学生与 文本之间良好的对话习惯。注重过程,就是把课堂看作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学生的生命表现形式 通过课堂行为体现出来。“课堂生命观”是对传统课堂 教学观念的有力矫正,使课堂教学提升到了哲学的层面。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在寻求“标准答案”上分出贤愚智 拙,更不是以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前程的明暗顺逆。课堂 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理解中得到体现的 过程,是活生生的少年、鲜活的思想、鲜明的个性与教 师、传统文化的交汇、碰撞的过程,是过去和现在、未 来的交流、较量的过程。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没有绝对 的高下,更没有权威神灵,有的是平等的交流,互为启 发,互为师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铭刻下来的往往不 是教师奉送的答案,而是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和争辩的 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师生互相教育,共同用生命去拥抱语文!-----程翔(注重过程的原则)
1、个体与文本: 养成独立地与文本积极对话的习惯 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来看,应该包括: ⑴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 ⑵与作者心心相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⑶以自身的生活阅历进行意义的重构(即创造性地进 行解读)。如;《柳叶儿》
2、学生与学生: 养成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习惯 在现有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学生与文本的高效 对话往往需要把个体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 话联系在一起。阅读教学中,一个人交流了看法,其 他人就是一种吸收,学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可以 帮助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成熟、全面。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对话,让他们通过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唤 醒,从而实现个体对话中经验、意义、情感的共享,以期养成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习惯。
3、教师与学生: 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刻对话的习惯 阅读教学中,养成学生与文本良好对话的习惯,师生间的对话是关键。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重要的 是促成学生与文本对话话题的不断生成,让学生与文 本的对话不断走向深入,深刻而有创造地展开对话。教师更多地要充当学生的向导,成为学生与文本 对话的同路人,以真诚的信任、巧妙的引导、耐心的 期待、满腔激情的鼓励及榜样的示范,促进学生与文 本对话的创造灵气,深刻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4、学生与自我: 养成学生在反思中完善自我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 必须关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自我的对话。自我对 话就是对自身的反省审视,反映在阅读教学中,就是 学生经常问自己:我充分读书了吗?我与同学真正交 流了自己的看法并参与讨论了吗?我读出了自己创造 性的见解吗?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以此反思自己与 文本对话的行为,不断完善,逐步养成自己与文本独 立、充分、深刻对话的习惯。
三、遵循科学的阅读规律
(一)、先个体阅读后群体阅读的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 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主体主动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的 阅读,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也就是非一个人独自进行 不可,而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群体阅读,群 体阅读必须建立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之上,群体阅读 的水平取决于个体阅读的高度。“生本对话”是搭建群体阅读的平台 1.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说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哪些文学常识。3.列出文中的生字词或自己认为重要的需要提醒同学 注意的词,要注音、释义、辨析字形。4.每人精心设计两道最有价值的质疑题(或是自己存 在疑问需要同学帮助的;或是自己已经掌握但它是理 解文章的关键,需要提请同学注意的)。5.用“(词、句、段)写得好,好就好在 ” 的句式,写一段话,对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 进行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6.文章写法上可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二)、先整体感知后分析研读再整合评读的规律 首先整体感知,从直观感受入手,感知文章的主 题,感知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对文章先有一个初步的总体印象。在初读的基础上“精读”,寻找一个突破口、切 入点,从某一方面、某一问题、某一段落等角度入手,切进去,仔细推敲与琢磨,品味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 与风格,分析人物形象,力求深入体会与把握其思想 内容。最后再回到整体,站在更高的层面回望课文,侧重 鉴赏评价,对文章作进一步的评读,由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思考,进而真正把握文章的真谛,搞清楚它为 什么要这样写。(三)、文体决定阅读形式的规律 情感浓郁的散文,宜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范 读”,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技巧,同时达到范读启情的 目的。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入情境,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把文字还原回生活,可丰富想象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郁情感。这种发自内心的有感情的 朗读,对培养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韵味的能力同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逻辑性强的说明文、议论文,宜学生默读。默读也是阅读 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速度快,不出声,不会互相影响,能 保证环境的安静,更便于专注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 疲劳,易于持久。篇幅短小的课文可让学生朗读,反之,则应让 学生默读。
(四)、遵循读要回归于写的规律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 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在语文课 堂教学实践中,在感于言动于情,延伸生活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生活,抒写自 己的情趣、品位,这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写作规律、素材、技法的积累储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恐怕还是语文课本。初中语文课本名篇佳作荟萃,用好用足这处“宝 藏”,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分解目 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点: 文笔优美的课文就重点训练积累优美词语、句 子,多采用仿写的形式进行训练; 人物描写传神的课文,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 人物形象和情感,学以致用的形式进行训练; 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就重点体会写法,采用 读悟仿的形式进行训练„„ 这样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 相对简单、明确,有充足的时间,使写作训练落到 实处。写作水平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试金石!回忆过去,是否我们的心已经老去?为何 命运的沉默过早的降落?少年时代的形形色色,不抵童年的坦荡与执着。我们做事突然变得犹 犹豫豫,童年时率真的性格到了哪里?我们多 会儿变得多愁善感,原因是我们的心灵已不再 像儿时一样好奇于花开花落? 是否因为经历世故,经历沧桑,我们的心 就永远不满,永远沉默,失去光泽,在黑夜中 老去。回忆童年之后,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呢? 剪辑童年 总喜欢在相片里与自己谈心。于是,常常发 现童年已从身边滑过,留给我的,只是一株玛格 丽特的余香。四岁望海 轻轻的踏在沙滩上,看着一串蜿蜒曲折的脚 印,没有童稚,心已被永恒不变的大海倾倒。海 鸥,与自由并肩。它与我一同望着远处的潮头。潮头渐近,激扬生命的乐章,童年在那一刻 得到了升华。海潮来回,起而又落,只是为了感 觉海的豁达与宽广。童年的美,美在一份豁达,美在一份宽广。十岁登山 照片中,泰山已在我脚下。望着帝王封禅的企盼。顿时,明白了山高人为峰的 含义。记得有人说过,汽车与缆车都不算,只有用自己 的脚步丈量了山峰,才算真正的征服。瞬间,我知道了,一个男儿能经得住多少雨季?但 是,只要他的心灵从童年开始就像我一样,接受刚毅的 洗涤,坚强自在心中。童年的美,美在一份坚强。如果童年是我的梦,满园的花一定会在今夜芬芳。如果童年是我的梦,古琴的声音就应恰似流水激昂而又 成熟。如果童年是我的梦,夜,将会更漫长。梦随心事浮游,月如愁,空对疏影眉心春水流。星若雨,枉凝眸,恨悠悠,自是忆到童年泪难 收。用心剪辑童年,用心剪辑人生。---214班 张钚尧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墙角的数枝白梅;是寒冷江水里的明月;是 大漠中的一缕孤烟;是王谢堂前呢喃的燕子;是古道西 风中的瘦马;是东篱下的簇簇菊花;是长江中的孤帆远 影„„让人含英咀华,回味无穷。这些美好的事物说出 来的是‘语’,写出来的是‘文’,它们都是一篇篇华 美的乐章。”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 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 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 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 《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苏武,是受过宫刑的司马;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 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 书》„„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语文是对《红楼梦》的痴情,语文是对《西游记》的迷恋。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 的积淀,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情趣的凝聚,语文是博大而丰 富的精神家园; 语文,就是引领我们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书方方正 正的中国字,写洋洋洒洒中的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在练习册中,没有这种灵魂;在考试卷中,也没有 这种精神。语文沦落成为一种“工具性学科”,沦落成 为各种试卷中的“筛选信息”、“修改病句”,沦落成 为“下列四个选项中有误的是哪一项? 这里没有杜甫,没有李白。他们永远都只是曾经了。也许,曾经的杜甫依旧感慨,只是他的感慨快要成为 哀哭;也许,曾经的李白依旧醉诗,只是他的诗篇已飘散 在秋风中———他们却呆呆地望着我们这个世界。我为子美哭; 我为太白哭; 子美、太白更为我们哭。我们读,我们绞尽脑汁地读,太想把文后的答案全部 填写正确。我们写,我们搜肠刮肚地写,太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 舒畅一些。我们学,我们深挖硬钻地学,太想让谨慎的笔触在陷 井之间顺利穿行,谁都知道,那张试卷有多险恶,于是,我们痛苦的跳着一种笔尖舞。我为我哭; 我为我的同窗好友哭;我们为语文哭。踩着音乐的节律,方能跳出美丽 动人的舞蹈;遵从阅读的规律,才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谢 谢 大 家!
第二篇:立足园本,聚焦课堂,提升能力
立足园本,聚焦课堂,提升能力
------以教研课为依托,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大量的教学研究实践表明,幼儿园成功的教学研讨往往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一直都是我们最为关注和迫切希望找到答案的问题。而对于只有一两年教龄且并非幼儿教育专业的青年教师来说,面临的首要困难和问题是如何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如何较快掌握基本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方法?
朱家雄教授曾谈到:‚现在,人们大都赞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实,不仅儿童有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也有最近发展区,在教师教育中也要把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地说,刚成为幼儿园教师的青年人,一般处于‚混沌‛状态,不懂得如何教育、教学,对他们来说,以比较确定的方式(如:为他们指定优质课程,要求他们把握教学基本功等等)让他们逐渐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也许是最具意义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幼儿园教师的看家本领,它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关系到孩子成长发展的水平,关系到教师的工作质量和专业成长速度。
基于此,我园开始尝试以‚一课三研‛、‚一课多教‛、‚研磨课‛等教研形式为依托,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加强青年教师自我反思的力度,通过现场‚观课‛与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分享经验,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困惑与对策。让教师在反思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调整策略和再实践。我们遵循‚从研究问题开始‛的园本教研基本思路,在亲身实践和反思中也做了一些积极而有效的尝试,使幼儿园青年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和专业素养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一、以多种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建立成长信心。
在实施《幼儿创意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解读课程的思想和理
念,使课程能以园本化的方式实施,青年教师感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此教材的思想内涵上理解不透,影响课程的顺利开展。我们在讨论和交流中认为:青年教师最缺乏的经验,就是缺乏‚自我反思‛的一种能力,就是分析教材特点,调整机制不够灵活。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自己的课程活动缺乏认识理解,从而影响到自身专业成长的信心,这也是青年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帮助她们逐步建立起教育信心是她们成长的第一步,我们以汇报课、成长课、展示活动等方式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把自己的收获、体会以活动观摩的方式与老教师交流,分享自己在其中的困惑和问题,借助老教师的经验,使自己在个人成长中少走弯路。
二、以老带新,分享教育团队智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虽然每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水平、教学组织与实施水平存在差异,但合理有效的利用团队力量却可以化差异为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研磨课‛教研活动,利用团队的智慧促进了青年教师反思能力和教学设计、实施能力的提高。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驾驭能力提高的同时,老教师的反思、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在交流中得到了提升。
1、老教师给青年教师做榜样、上示范课。
老教师在从教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较为清晰地课程实施、教学组织思路。因此,充分发挥老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讨论,从教学组织的基础做起。如:教材编写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主题、分题及教学个案?而后做好活动目标的理解、驾驭;对活动内容的把握、选择;对教学方法的确定、使用以及教材资源的收集、准备、主题环境的设计、实施等等。这些具体的操作步骤使青年教师了解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习得具体教学经验的同时,也逐步理清了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把握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该注意什么?用怎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例如:在小班主题《故事屋》的语言活动《跷跷板》中,老教师就
带着新教师学习:从教材的分析到活动设计的思路;从预设目标到组织方法的运用,使新教师切身感受着《幼儿创意学习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设计思想,而活动设计中又结合了新教师的做法,使活动集合了大家的教育智慧。青年教师从最基本的教学提问设计开始学习提问的方法,而老教师在其中更加清楚如何根据幼儿的活动调整自己的提问策略,并把自己的认识思路与青年教师沟通和交流,从而得以共同提高。
2、‚一课多研、研磨课‛,提高驾驭水平。
(1)、一课多研活动:在中班主题《我的发现》的一个生成的语言活动《蚂蚁王国》中:青年教师葛卉大胆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了让幼儿通过观察故事内容图片,提高其分析能力,可以打破故事阅读的常规方式,打乱故事的顺序,让幼儿自己观察线索,按照发现的线索尝试进行故事排序,并说出理由,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活动实施后老教师反思后指出:教师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对故事的线索引导不到位,导致幼儿在观察图片时比较宽泛,没有抓住主要线索,建议先引出线索再进行预测,问题要细致有针对性。
在二研中,教师进行了调整:把故事的第一页作为关键页,目的是引起幼儿进行合理想象,为后面故事排序奠定基础。每组投放拆撒的小书,教师的提问简洁、点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线索,并把小组排列图书进行装订。教师深入倾听幼儿的想法发现:在此次观察中孩子均发现了主要线索,讲述时,都能合理讲述故事排序的理由。通过观察活动,老教师分析到:教师在活动时运用的开放性问题较多,应注意孩子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优化提问。切入点应放在第一次活动的经验基础上,要围绕故事中心线索,把孩子的兴趣点引到排序的合理性上来,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在第三次活动中,教师关注到各层次幼儿,采用了延伸式、发散式的引导方式,让幼儿充分去想象、表达,激发他们进一步进行故事拓展。老师结合班级幼儿创作、表现力强的特点,把故事向社会、艺术领域拓
展。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彩色卡纸、纱巾、即时贴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制道具,扮演小动物参加小蚂蚁的宴会,在其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动作,提升了孩子运用动词的经验,同时也使幼儿在制作、表演、合作、想象等方面得到发展。
2、研磨课:大班活动《《聪明的小鸡》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组织并驾驭教学活动有难度,而对于非专业只有一年教龄的新老师,难度可想而知。对于这种状况,研磨课是一种比较奏效的途径;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五大领域的内容,语言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多元发展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青年教师对于语言活动的关注自然就成为‚最近发展区‛首要解决的问题,新教师龙艳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在主题《动物真有趣》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故事《聪明的小鸡》很感兴趣,它包含了语言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它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现能力。当她发现这个活动的价值时,也产生了困惑。在她的教研成长心得中写道:‚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三个领域的内容如何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呢?在语言领域,首先要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故事发展过程几个阶段进行梳理,应该怎么梳理,具体怎么做?在社会领域,当幼儿找出原因后应如何帮助他们构建必要的社会经验?当自己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如何解决?如何与同伴沟通、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
在老教师鼓励下她承担了这个‚研磨‛活动。由于龙艳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比较茫然,老教师就从一研的教案开始帮她进行梳理每个步骤。请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课后不仅她自评,其他老师也进行了点评。在对活动开展进行充分交流后发现:活动中梳理故事线索的环节教师抛出的问题太多,重复性强,比较枯燥乏味,师生互动的组织方法单一。针对如上问题新、老教师进行商讨,开展了第二次试教:在活动中主要解决的环节是梳理故事的结构,使用的方法是对照故事结构表格
梳理三项比赛,以不同的方式出示与提问及回答相对应图片与字卡。
在第二次试教后发现:使用表格梳理的这种方法利于帮助孩子提升故事阅读的关键经验,但进行梳理时教师的提问过多,衔接松散以致于抓不住重点,显得很慌张。经过再次讨论,教师给予意见帮助梳理了驾驭活动的关键问题:老师在组织活动中太注重教学流程,和孩子互动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她接受意见,尝试新的组织方式。(教师自己先反复练习后进行了第三次试教)在活动中设计了创编、表演故事的环节。从活动来看,教师的提问精炼、目的明确,能够引导孩子展开想象,大胆进行创编、表演,但老师在活动组织的灵活性上还缺乏随机性,对于孩子的表现老师给予的回应不够。在这一问题上,老教师一对一的教授策略和方法,使她在模仿中体验到教师这一角色在活动中的不同转换。龙艳通过反复尝试,感受到师生互动给活动增添的色彩,也使自己在活动设计、组织、实施上得到了提高
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学习、实践活动,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她们在参加自治区、市、区征文和教学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驾驭活动的实战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经过如此反复修改后的活动方案能实现充分而有效的师幼互动,孩子们学的开心,正真体会、领略到了创意课程给教师理念提升的有益成长和多元发展。
三、注重反思,提炼有益经验。
如果单一的停留在教学实践操作这一层面,对于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将会是一个‚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加强她们的反思、总结与提炼,能大大缩短她们专业成长的速度
教师在这样的反思整理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和驾驭机智得到了锻炼,在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同时,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使她们教学总结与评价能力得到了提升。正是我们搭建了的这样的成长平台,青年教师在交流、质疑、践行的过程中,在学→习→学→习的循
环学习中,敢于积极参与,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在对自己和他人发表的观点进行质疑、批判与超越,在富有启发性、建设性意见的过程中得以成长。这个平台不仅促进青年教师对《纲要》的理解与应用,而且通过实践反思与梳理,能澄清了教师头脑中对于课程驾驭各种潜在的观念;提高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特色化、园本化的内在动力,从而加快幼儿园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
有效教学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以“小班化教学”为焦点,以“有效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教学问题”为切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突破“无为低效”的课堂瓶颈,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提升广大教师新课程执行力和反思力,从而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习目标
认真学习县局印发的《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神木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促使本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实施有效教学,保证自己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努力做到“三满意”。
三、学习形式
1、以个人自学有效教学理论为先导。通过学习理论,领悟新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
2、以学校开展的听、评、说课为主线,以学促教,以评促教,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学习过程
二月份:
1、参加学校举行的“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2、认真学习县局编印发放的《有效教学学习读本》,做好学习笔记;
3、制定有效学习学习计划。
三月份:
1、每周完成500字的学习笔记;
2、撰写“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有效学习学习心得;
3、参加学校举行的“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主题活动大讨论。四月份:
1、继续完成学习《有效教学学习读本》,做好每周500字的学习笔记;
2、参加学校举行的听、评、说、讲课活动;
五月份:
1、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学反思短文评选活动;
2、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六月份:
1、开展自查、互查活动,写好自查报告和整改方案;
2、写好有效教学学习总结。
第四篇:立足课堂,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立足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 丁先波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师生负担的主要途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课堂,立足课堂,通过认真科学的教学组织来提高有效性。
一、要重视教学目标
一节课当堂教学目标必须要实现,要达成。教学目标“堂堂清”在理科教学里十分清晰,文科教学也要做到“堂堂清”。目前一些语文课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空洞、缺乏可操作性甚至隐性缺失,导致学生对要学什么不清楚,什么是重点不清楚,教师对目标达成度无法衡量和评判,导致课堂效益低下。
目标要始终引领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课堂首先要强调“有的放矢”,让教学目标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基本目标要定在掌握重点字词(要罗列出来)、衬托手法、倒装句以及寓意上,这些目标要引领课堂教学全过程,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什么,学完这篇课文要掌握什么。
目标要具体、量化,可检测。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要具体、可测量。众所周知,语文课文文体多样、知识多样、课型多样,语文知识的量化是有难度的。但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更加要清晰、具体、实在,不能宏观笼统空洞含混。不宜使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应具体明确“理解”、“ 掌握”到什么程度,会“运用”到什么水平。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表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性。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拮据”、“正颜厉色”、“不苟言笑”、“忧心忡忡”、“累赘”的音形义,正确读写,能用这些词语造句;
2、掌握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的概念及特征,能熟练区分对比和衬托;
3、巩固学习人物描写对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4、会借助对比、衬托及人物描写来分析“父亲”、“母亲”的性格;
5、体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设计对表现人物以及小说主题的作用;
6、感受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批判。这些目标可以在两节课内完成,让老师清楚自己要教什么,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使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后的训练也要寻找类似的小说供学生拓展阅读和练习。
目标设计要有体系概念。二期课改后,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淡化知识,淡化文体,淡化体系。但语文知识始终存在,是必须要传授给学生的,这是不能变的。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有篇章、单元、学期、学年的概念。要精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材4年8个学期60个单元有整体的把握,建立初中目标知识体系。不能在未理解课标、未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未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想当然地教学。要认真地领会单元编排意图,把握学期之间知识的衔接,理清单元内课文之间的关系,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分解到各篇课文教学目标中,使每篇课文之间、每节课之间的教学目标保持单元逻辑关系,让学生建立起单元、学期、学年的知识树,在头脑中形成“单元思维导图”。当知识不再孤立,形成体系,语文教学效益也就提高了。
新教材作文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难以设计的,教师要结合每个单元《综合学习》内容以及初中生身心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分解写作要求和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写作教学,切忌写作目标无梯度,无重点。
二、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永远都要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浓厚的兴趣,才愿意学,学得好。
在学科认识上,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课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情感性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围绕这三个特点做文章。封闭、死板、无感情投入的课,学生是不会有兴趣的。要把握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有高屋建瓴的眼光,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语文课堂,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内化为成长的动力,用语文知识、情感体验积累来触摸世界,叩开社会的大门。
在教学方法上,要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引发学生的共鸣点。朗读、写字、阅读、作文、竞赛,多种丰富的课堂内容设计,提炼文本蕴含的真情,尽量多地发现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春天来了”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把学生从课堂带出来,到公园里,到小区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领略春天的韵味。教学九年级“现当代小说”单元,可以举行小说赏析论坛,让学生来讲林老板、祥子、王一生等的形象,说说心里的爱与憎。这必然给紧张的初三生活带来激情和轻松,让学生爱课堂语文、爱语文。
在自身形象上,语文教师本人良好的修养、健康的情趣、儒雅的谈吐、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清新的文笔、动人的口才也是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面。
三、要加强课堂训练
二期课改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要坚决反对那种一味地讲授知识、搞“满堂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的课堂训练重点应该放在语言实践和思维训练上。
会设计练习题目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教科书、教辅书。不能简单地讲练分离,以练代讲。听、说、读、写,是语文课训练的基本形式。认真地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分析,明确简洁地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说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流畅地书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四种练习方法必须始终予以强化,因为语文课首先是语言课,也始终是语言课。
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针对学生实际和文本,把问题和题目设计得既紧贴教学目标,又有一定的坡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语文训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学习理科课堂练习模式,做到讲与练,练与练之间保持严密的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联系。讲练要结合,讲是为了练,练是对讲的知识的巩固。
重复式练习。识记性的知识,比如文学常识、基本概念、字词的音形义、名句背诵等,可以通过课堂的当堂抄写、复述、口答、默写、背诵等方式进行练习,趁热打铁,避免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巩固和检验。
模仿式练习。对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基础性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课文相关句段的情况下,进行口头或书面模仿。在《故乡》教学中,课文对故乡的白描勾勒、对闰土和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等,很有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进行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以加深理解,及时运用。
拓展式练习。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设计一定的迁移练习,选择体裁、题材、表现手法、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之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似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初二“散曲小唱”单元中,两篇《天净沙》都是大家的名作,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其中一篇,让学生的认知达到最近发展区,然后对另一篇设计一些对比赏析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有向上跳摘到果子的成功体验,达到巩固拓展的效果。初三的《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先分析讲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然后让学生思考:孔乙己是读书人,穿长衫,但为什么别人不叫他的名字而直呼他孔乙己?这个问题既与前一问题有内在的联系,又比前一问题深,需要学生在理解前一问题的基础上回到文本中思考,并结合理解旧中国落寞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来回答。课外还可以迁移练习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巩固短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两篇文章主人公的性格、命运。
可以在课堂中采取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是上海育才中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的,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四步中,读读是基础,议议是关键,练练是应用,讲讲贯穿始终,具体过程环节是:读(学生读文本)──议(学生间议论)──练(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小作文等)──讲(教师根据学生读、议、练中产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画龙点睛地讲,进行点拨、解惑、总结、指导)。在二期课改的今天,这个教学模式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行性,能解决语文课堂讲得多、讲练脱节的问题,值得推崇。
四、要增强课堂感染力
由于分数的压力,很多语文课堂早早地向中考接轨,“这种类型的题目中考经常考到”,“这个是中考必考的”,“好好听,不然怎么考得好”,等等类似的话语不绝于学生之耳。殊不知,在急躁、直接的应考的背后,是课堂生动性、感染力和情感的弱化、缺失。
语文课堂上最不能缺的是情,最能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面貌、教学语言、教学体态对于课堂的情感和感染力都有着关系,必须十分注重。这里主要讲要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增强课堂感染力。
注重创设情境,引发感情。情境教学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文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在课堂导入和教学活动中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作品中的情感荡涤学生的心灵。如《秋天的怀念》,通过让学生讲述母子情深的故事来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引导学生在上课最初的时间里建立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为整堂课奠定浓厚的感情基调。
注重纵情颂读,读出感情。读书是传统而经典的学习方法,书声琅琅本身就是一种美,美具有感染力。现在老师让学生读得太少,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优秀的文段,常需要纵情放声吟诵,才能解其意,晓其情。语文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感情,受到熏陶。像《春》、《背影》、《安塞腰鼓》、《明湖居听书》、《有的人》、《岳阳楼记》、《出师表》、每周一诗、唐诗宋词元曲单元的诗歌等一大批名家名作,都必须反复地读,甚至熟读成诵。在古诗文背诵的检查中,教师有时候要把专注度从默写出来转到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引导学生爱朗读,读得好。注重赏析词句,领悟感情。文本是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之间的桥梁。要重视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那些优美语段和关键字词,悟出神韵和情韵。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语句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等,真是字字珠玑,不胜枚举,值得师生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情感得到滋润,思想得以奔涌,心灵得到净化,让这些语句和文章成为学生思想情感库中的瑰宝,一辈子受用。
五、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能优化语文教学,但如果使用不当,甚至过分依赖,则可能降低语文课堂效益,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
语文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滥用多媒体课件,剥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要精力在观看课件演示上,师生互动减少了,文本研读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压缩了,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
2、多媒体挤占教学内容,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想象能力。多媒体取代文本和师生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使学生的思维缺少锻炼,得不到扩散;图片、声像替代语言文字,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学生的主观想象,削弱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注意以下原则,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不可替代性原则
课堂空间有限,多媒体课件不是用了就好、用得越多、越复杂越好。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内容,只有在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它时,才能正常发挥独特功能,体现效率。“画蛇添足”的,效果不明显的应少用或不用,过多过滥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主体性原则
进行语文多媒体教学,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师生要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情景和人物要对话。要留给学生理解领会作品的空间。任何生动的画面,震撼的音乐,精美的演示,都无法取代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理解、自我欣赏、自我审美过程。
3、灵活性原则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固定的模式是无法预见和驾驭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是为课堂服务的,是被“借助”,而不是被“依赖”,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被它的程序牵着鼻子走,要灵活地根据需要去运用。
当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无定法,方法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服务的。只要重视学生学情,重视语文课堂,重视教法研究,重视经验积累,就一定能探索出语文教学的新路。
第五篇: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强有力的校本教研为依托。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体现在高效课堂上;同时课堂上反馈的问题带到集体备课中交流,充实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关键词]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核心引领
自2005年起,教研中心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集体备课,满分过关”校本教研活动。五年来,我们的教研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自去年规范办学行为以来,我们开展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大讨论,并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目前基本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过,前期的校本教研、高效课堂还是低层次、较肤浅的。集体备课程式化,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课堂上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手段花哨,但不实用;课堂上学生反馈训练时间不足。时至今日,诸多问题困绕着校本教研的深层次推进。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教研成果更好地体现在高效课堂中?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目前的高效课堂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何做到校本教研与高效课堂联姻,并实现相互促进,有机结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平时校本教研的积累,总结经验,反思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嫁接先进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而课堂能否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对于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组织高效课堂时要把握两点:一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月初,我们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高效课堂模式,感受颇深。他们的高效课堂主要按照“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来落实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课堂结构模式为:(1)师生交流;(2)解读目标;(3)交流准备;(4)展示质疑;(5)达标检测。课堂上教师单向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5分钟,当堂检测时间不少于5分钟,多媒体展示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学生动脑预习,动手展示,动口交流。实现课堂知识学会、会学、会用。课堂评价主要从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三大方面进行:(1)目标定位是否符合学情特点;(2)小组讨论是否任
务明确,全员参与;(3)能否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推进教学,能否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展示时间,是否留有合理的当堂检测时间。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交流、展示,给学生活动的空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照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反思自己,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迫待解决的三大问题:(1)如何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课堂动起来?(2)如何设计有争议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组织合作学习、课堂辩论?(3)如何更新教师理念,引导教师自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驾驭灵动课堂?以上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学会预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的集体备课质量,扎扎实实地搞好校本教研。具体改进措施有:(1)设计灵活的课堂结构模式,注重学生活动,注重反馈训练,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提供依据;(2)强化教师集体备课,制订教案、学案、反馈案三案合一的导学案;(3)做实听课、评课活动,强化评课环节,实施专业引领,引导学法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强有力的校本教研为依托。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体现在高效课堂上;同时课堂上反馈的问题带到集体备课中交流,充实
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审视我们的校本教研,尽管踏踏实实搞了5年,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集体备课方式还是低层次、较肤浅的。教研形式单一,教研过程程式化,没有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质中来。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没有落到实处。集体备课没有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质问题。跳不出这个圈子,我们的校本教研就不能走向深入。
因此,在今后的集体备课中,我们应该重新定位和把握学科中心组的建设方向,实施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专业的工作需要进入专业的研究状态。潜心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更多的体现在认真扎实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上。为此,我们应树立“磨课”理念,通过规范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法、学法,并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平时的说课要改变原来的“课前说课”为“课前课后说课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反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夯实校本教研。同时集体备课的核心——备课人应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在每个教研团队中应有一到两个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核心引领。教研中讨论的问题应是课堂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出发点和立意应高屋建瓴,对实际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整合各种资源,服务校本教研。
彼此和乐,才有得力的同伴互助。教研中心各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精诚团结,坦诚相见,集体备课畅所欲言,听课评课客观评价,个人心得能互相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同伴互助必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校本教研中,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不再封闭自守,相互取长补短,大家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共同研究的氛围。
另外,学校创造条件给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汲取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的做法为我所用,改进课堂教学。平时的教学中,有效利用互联网了解学科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深度;利用QQ群等网络工具实现在线教研,资源共享。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校本教研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要素的个人,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回顾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客观审视教研中的每一个得失,才能形成深入持久的反思能力,为校本教研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撑。相信我们的校本教研会依托高效课堂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新教育》.朱永新.漓江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2、《在传统形式中寻求校本教研的突破》.蒋卫山
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逯鹏博
巩义市新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