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寻教师职业的幸福[定稿]
追寻教师职业的幸福
—读《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有感 栖霞市庄园中心小学
李炳友
幸福是什么?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但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心愿,并且为了实现心中的幸福而不懈的奋斗。对于教师来说,幸福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感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过,也曾问过别人,但最终还是一片迷茫。读了《追溯生命轨迹》之后,我认为,教师职业的幸福就是做生命的歌者。在追求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向真、求善、求美的人性和谐均衡的发展。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是由山东省教育学院教授齐健先生所著。作者用雅俗共赏的语言,浅显易懂的道理,生动感人的真实案例,通过剖析山东省10位中青年教师各具特色的成长个案,一方面向大家展现了这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故事,从中分析、归纳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初步梳理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促进教师有效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对策,为广大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置身于《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的华美书卷中, 沉醉于字里行间的缕缕墨香,仿佛身临其境,和10位中青年教师一道并肩追寻着教师职业的幸福,一起品尝着教师职业的酸甜苦辣,共同分享着教师职业的快乐和幸福。
一、在创造中愉悦成长,收获教师职业的幸福
徐治兴,一位普通的乡村中学教师,地理专业毕业的他却被安排教语文,然而面对着教学路上的困难,他没有被吓倒,也没有一味的埋头傻干,而是抓住一个个教育契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典范:“与学生共进午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重其道”;“说话绕点弯子”指导学生写作 技巧,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引导学生理解材料的规律,运用规律把握材料的内涵,使学生写作时“变清晰为模糊”;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他开始了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探索;采用“目标指导与量分”的办法,解决了作文评阅依据模糊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实行“双组互补激励策略”,实现了小组合作与竞争的长效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治兴老师五年磨一剑,最终创立了颇具特色的“快速高效”教学模式。正是这一个个创造性的劳动,让徐老师收获了许多,给他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更大的信心,使他在教育之路上越走越宽阔。徐治兴老师在创造中追求着教师职业的幸福,正如他自己所说:“用一种良心来对待工作,拿一份真爱换取学生的爱戴,自身的知识缺陷才能得以弥补,自己的教学设想才能得以实现。”是的,他正是凭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才无怨无悔进行着作文教学改革探索,在改革探索中创造着快乐,愉悦着身心,追寻着教师职业的幸福。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不知不觉间已走过20多个年头,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满怀豪情已被岁月消磨殆尽,正如书中所言: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那些可爱的学生变得令人生厌了,自己常常感到无所事事,却又焦躁不安„„,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自己缺乏奋斗目标,缺少劳动创造。固守着经验,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单调的劳动,犹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缺少了教学创造的激情,固守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遗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经验之谈、不爱学习是导致我们缺乏创造的障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也已产生的志向。——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教师是一种职业,他不同于技术工人,搬运工人,他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它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教学,而教学的魅力在于不断地创造。越是优秀的教师,其教育艺术的创造就越出色。
创造会让你的教学工作焕发勃勃生机,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灿烂辉煌。创造,犹如平静的水面上激起的层层涟漪,创造性的劳动,会让你收获更多的教师职业的幸福。
二、在关键事件中学会反思,感悟教师职业的幸福
美国教育学者帕尔默说过:“没有我灵魂的首肯,任何外部的导师和学科都不会对我产生影响。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关键事件对教师的成长具有不同的影响。譬如:在日常教学中遇到挫折和冲突,往往会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信念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关键性事件能促使教师不断的主动审视和把握自己发展的机遇,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产生出瑰丽的创新火花,最终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王波,大学毕业后,憧憬着美好的文学梦想,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当初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中,对于教师、教育的含义模模糊糊,只把教师当做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他亲耳聆听了魏书生的课和报告,一下子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达到最优秀的行列的感觉是一样的!这成了王波老师成长路上的第一个关键事件。这件事彻底颠覆了王波的思想,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此,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想法,开始对自己的教师的本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自此,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关键事件”,每一次,都会令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每一次,都会激励他进步成长。
回想我们的教学生活,又何尝没有经历过“关键事件”呢?每年的外出培训学习,聆听名师的讲课,专家的讲座,每年参加优质课的评选,教学课堂上发生的突然事件„„可是,在此过程中,又有谁会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对自己有影响的事件写下来?每当学校要求上交材料的时候,有的老师总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没有时间写,没有感受,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应付了事。其实,如果每次把学习心得写下来,久而久之,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我经常把一些对自己有影响的“关键事件”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我先后在《烟台教育》《山东教育报》上发表了《意外地完美》《别让鼓励的语言成为课堂的点缀》《给予的力量》等多篇文章,闲暇之余读一读,反思自我,激励前进,荡涤心灵,升华思想。
可见,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人生路上,正是那些触动心灵,感动自己的关键事件,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困惑、反思,才使我们渐渐拨开迷雾,明确方向,为眼前、为将来汲取着更多的力量。
学习才会进步,反思才会成长。在关键事件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感悟教
三、在责任中倾注关爱,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先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纵观古今中外,虽然教育学者对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识:“教育是爱的艺术。不懂的爱就不懂的教育。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必定怀有一颗宽厚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心。爱与责任严慈相济,相依相随,爱是责任的体现,责任是爱的化身。
朱国红老师用自己的爱帮助小颖走出自闭,成长成一个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女;也正是她的这份爱,帮助调皮暴躁的帅帅改正自己的缺点,成长成一个聪明自信的好孩子。学生的变化,使她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教育尊严来源于学生的态度,是学生给予的。教师的生命只有回归到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尊严,个性的张扬,思想的放飞、灵魂的碰撞的时候,教师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提升,由此,他总结出这样一个等式:足够的爱心与耐心+科学有效的方法=没有差生。这就是 “没有责任就当不好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好学生的的情感基础,是赢得学生尊重与信赖的前提。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爱学生,你才能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才会把你当成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才会虚心接受你的教诲,诚恳接纳你的建议。师生间因为有了爱的情感基础,彼此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师爱架起了师生间交往和沟通的桥梁,为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只有赢得学生信赖和尊重的老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责任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是教育成功的保障。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还要有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只有这样,才会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才会坚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而践行和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教师不能只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更要注重他们内心的情感需要。当今社会,许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环境里,生活在这样家庭和氛围里的孩子,一旦缺失了亲情和关爱,学习上就会缺乏进取的动力,性格上就会变得固执怪僻,情感上就会变得冷漠无情,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心理、性格的发展、完善和成熟有着不可估量的伤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上的温暖,生活上的关怀,用真情的温暖滋润他们饥渴的情感需求,慰藉他们日渐荒芜的精神家园。
牵手责任,与爱同行。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最高尚的品德,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比拟的。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你享受了教师职业的最大幸福。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这本书读完了,但引发我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书中所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追溯人生轨迹的时候,更要追溯人生奋斗的精彩过程。只要曾经奋斗过,也就获得了永远的灿烂。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只要奋斗过,就不会给人生留下些许遗憾。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以“欢乐何在?身边学生手中书”的宽广胸怀,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乐观、好学的心态,追求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生成长,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从敬业到精业,从精业到乐业,追求辉煌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赋予生命更绚烂的意义。也只有在此过程中,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职业的丰富内涵,才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生命的歌者,才会彻底追寻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第二篇:追寻教师职业意义 体验教师职业幸福
【摘 要】从叙事、反思、变革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是让教师能从“教师”这个抽象的名词中获得职业的认同感的三个途径。表达、反省、变革,看似简单的三个词语,但是都是教师进行深层次发展的必要技巧,提出并且实施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工作的具体意义,突出教师的存在感和使命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途径 技巧
从前期的问卷调查,到中期的活动开展,后期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从叙事、反思、变革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是让教师能从“教师”这个抽象的名词中获得职业认同感的三个有效途径。
追寻途径一:表达技巧
表达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楚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表达讲究一定的技巧,要按照事件发展的脉络进行分析,运用语言技巧来清楚地表述,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优秀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受用一生的财富。在发展过程中,表达方式以及技巧的不同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表达技巧对教师的专业构建以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课题组希望通过名师与教师们一起分享成长故事的方式,让教师感悟职业生命的意义,感悟名师的成功之道。通过学习经验、交流经验、诊断经验,听讲的老师们,完完全全看到一个老师是如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光辉历程。人生无法复制,但信念可以延续。
除了邀请在省市区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来校讲座,我们还善于挖掘身边的骨干教师,聆听我校钱老师关于“管理与爱”的哲学和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朱老师的“成长心路”。“听他们讲那过去的事情”,虽然听到的是过去,但是影响的却是现在和未来。
追寻途径二:反思策略
反思从实质上来讲,就是对自我的再认识。教师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烦琐的,几乎每天都处于忙碌的状态,很少有时间能够停下脚步,回头去看一看,想一想。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不断涌现的压力,为学生的学习呕心沥血,但是教师们却常常忽视生命存在的意义,面对在教学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认真思考过产生问题的根源。经历如此往复的生活,很多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乐趣,只是当成了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反思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就变得机械化,生命的质量被降低。
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虽然繁忙,但还是需要善于思考。对自身的各种行为、工作进行思考,在工作的过程需要中思考,在工作结束之后也要进行思考,从细微之处入手,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懂得反思的人。
“诊断”这个词来源于医药上的一个专用术语。我们移用“诊断”这个词,意在通过评价者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了解其执教意图和学生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体验出来的特点和特色,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生命意义永远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自主发展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发展。“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的“听课”“评课”。诊断老师提供的是一节课后对这个教师整个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习惯等一系列整体的课堂教学的分析、评价、改进。教师如同“病人”去医院检查一样,会获得一份详细的如何对症下药的“诊断书”。
追寻途径三:变革策略
变革可以说是我们对于现有的一种超越。一成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和进步。变革可以说是制造超越的机会,教师的工作不能停滞不前,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发展都是需要不断超越,这才是教师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要想在专业发展方面体现出超前性,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够将内心深处的想法和创意发挥出来,被现实文化所束缚。一个教师要想获得专业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超越这一束缚,从传统的禁锢当中解脱出来,让自身的智慧和才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个具有超越观念的教师应该永远不知道“满足”,也就是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认定自身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在发展的道路上自己永远是一个学习者,需要不断充实自我,处于不断反思和自我反省的状态下,从而让自身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也组织了一些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学无止境”。
表达、反省、变革,看似简单的三个词语,但是都是教师进行深层次发展的必要技巧,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目的有所认识,更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将这些结合在一起,在良好的文化背景下,让教师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这三种策略的提出,对于教师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错误认识,缓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盲目,而且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发现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有效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并且实施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明确生命发展以及教学工作的具体意义,突出教师的存在感和使命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地开展工作,得到快速的发展。
第三篇:追寻幸福
追寻幸福
推开夜的天窗/对流星说愿望/给我一双翅膀/能够接近太阳……一直在盲目追寻着幸福的我,此时感觉幸福真的离我很遥远,短暂的幸福仿佛近在眼前,又仿佛远在天边,每当我捉住幸福的尾巴的时候,它总是迫不及待地逃走……
从未亲眼目睹过幸福的我,一直坚信我会有拥有幸福的一天。幸福,它无时无刻在与我玩捉迷藏,当我觉得我已经捉住它的时候,它又不留痕迹地逃走,沮丧的我无法保留着幸福,我渴望它的到来,却总是有心无力。幸福,你到底在哪里?
经受无数次失败的我,早已对幸福的定义失去了信心,似乎幸福的光芒不再围绕着我而旋转,我终日无所事事,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我再也无法体会生活的美丽,微笑从此不再在我的嘴角驻留,反而,眼泪却一直陪伴着我。
生命仿佛暗淡无光,没想到一向享受着成功的雨露的我,竟然也会有如此失败的一天。挫折宛如一座深不见底的深渊,我想站起来,却有心无力。我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失败的辛酸蒙蔽了我的双眼,我再也回不到那段风光的日子了。
彩虹仿佛离开了天空,阳光仿佛不再出现在太阳后,留给我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我再也无力承受。或许有一天,成功的降落伞会飞过悲伤地带,不过,我会等到这一天的来临吗?成功那绚丽的光芒还会照射在我的身上吗?
第四篇:高一作文:追寻幸福
高一作文:追寻幸福
高一作文:追寻幸福
题记: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笃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有一种感受,你没有在意,它却与你如影随形,这就是幸福。夕阳逝去,带来美丽的星夜;枯叶飘落,迎来晶莹的飞雪。在青春的路口我在等待,我在思考,我在追寻,追寻那多年来萦绕我又逃避着我的目光的感受——幸福。
我们有着似水年华,有了它,便有了一分洒脱和风流;有了它,便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我们自知和幸福,可又中是抓不住它,我们沮丧,我们将他淡忘。在这里,我将踏上一叶雨舟。在这里,到时空中追寻它——幸福。
千山落叶,纵目远眺,碧天寥廓,镇江如练。在这仙境般人的地方,我似乎看到了幸福的足迹。孩子们在路地山嬉戏,晚风拂过,远处升起炊烟,是这幅画更完美。幸福,原来你也在这里,我上了岸,享受这自然的默契。然而,这并不是幸福的所在,战火很快将如画的村庄点燃,马蹄声淹没了歌声,硝烟使天空变得冷漠。幸福,又走掉了,这里的祥和进在倾刻间化为乌有。
独立在雨舟上,繁星在空中闪烁。在这里,我困惑:难道人们从没把幸福留住过?难道幸福是飞来飞去的蝶?风吹过,带来大漠的驼铃声,玄奘杂历经艰难后,取得佛经的一刹那,幸福不正在他身边欢呼吗?雨落下,带来易水的凄凉,荆柯的笑声中,生命已升华,在孤注一掷之际,多少百姓在燕国等待他们的幸福?夜色凉如水,雨舟划入一个我从没度过的空间。我看到了过去,多少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咀嚼着最后一缕阳光?多少迷人的夜晚,我梦中闪烁着无数颗星?
我终于找到了幸福。幸福是鸟儿飞过柳梢时向母亲的回眸;幸福是禾苗久旱后逢甘露的欣喜的颤动;幸福是比较,更是比较后的满足;幸福是汗滴,更是鸶去汗滴后的惬意。有了幸福,大漠中也有江上明月,有了幸福,城市中也能感受到山间清风。
晨雾中,我带着一舟神秘的光归来。这里有字典里没有的葱芜,在天空中没有的阴晴,有风霜中没有的心痛。我追寻到了幸福,幸福也追寻到了它的归宿。
2004级12班郑璐
简评:这篇散文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清晰活泼的语言,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魅力四溢。
文中宁静、温馨的景物描写,体现了自然的博大,一种浩然之气充盈其间,寄托了作者对幸福的向往,对自由的感悟。
结尾以独特的风格勾勒出一幅神秘的画卷,闪现出智慧的灵光,点明了主旨。指导教师于凤文
第五篇:追寻幸福的足迹
追寻幸福的足迹
幸福,那是有一千个人便可能有一千种定义的词。而每个时代也有那个时代的幸福尺度,能活在当下,必须承认这是个好的时代。最起码没有像《1942》年代中的生离死别或颠沛流离,但不要以为它离我们渐行渐远便可以无动于衷。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战乱、饥荒、天灾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真正的和平、安定、繁荣时代并不多见,相比之下,动荡与失衡更是常态和主线,而稳定与平衡则显得尤为可贵。
但对于人们来说,动荡时代的幸福往往更为简单朴素,能够温饱团聚便是奢望了;而当下奢靡成风,幸福早已湮没在人们无尽的欲求里,但拥有的再多也无法填满愈发膨胀的欲望,洪流之中还有多少清醒在飘摇。
从少不更事到略经世事,心中的幸福也逐渐清晰了;或许幸福是什么对我来说不太重要了,没有不幸就是大幸了。除此之外,还有两点:一是选择正确的;二是理解所选择的。
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或关乎人,或关乎物,或关乎事,所以我们无法追求个人纯粹的幸福,但却可以成为别人幸福的一部分,这就是我所要强调的。在实现你至亲至爱的人想要的幸福时,你也成就自己的幸福。在我看来万物皆有定数,惟一能做的就是做你该做的。选择正确的道路是幸福的前提,正如前不久习主席所说的:道路决定命运。国家层面的战略抉择影响决定了未来的国运,同样,个人的人生选择也决定了其今后的人生走向。正确的选择就是要求,正确地认识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个位置所应承担的职责义务,然后在抉择的范围做出符合角色的决定,这就是正确的选择,或者说是该有的选择。当然我也不是推崇宿命论,第二点可以平衡上一点,即理解你的选择。当你已经认清你所处的形势时,必不意味着你一定要选择你所应该选择的,同样你可选择其它,前提是你理解你所做选择的意义,并且愿意为之承担将来发生一切的后果,那么选择本身也就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已经清楚自身的方向了。
幸福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逻辑: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理解你的选择。寻着这样的足迹,我相信幸福就在正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