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港小学创建区新优质学校项目工作方案
东港小学申请参加区新优质学校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一、学校概况
东港小学开办于1998年9月,是浦东国际机场建设的配套工程之一,地处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原浦东新区机场镇)。学校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为6456平方米。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在编教职员工76人,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队伍。
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秉持“传承、发展、创新”的工作策略,18年来,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在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文明共建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获得区一级党支部、区文明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区先进职工之家、全国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区体教结合(足球项目)学校、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区法制教育示范校、区校本研修学校、区“特色少先队组织”、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区绿色学校、区健康促进学校等荣誉。同时,学校的办学成效在老百姓中得到了良好的声誉。
二、学校特色
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精诚教育,精耕细作,开放包容,开拓创新”为精神的东港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浸润下,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建立了以校为本、校际互动的教师专业研修机制;同时,建构和实施以乡土课程、校园足球、启航少年军校为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建立了有效的教师专业研修机制 学校自开办以来,严把教师进口关,严抓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研修制度和有效的研修机制,形成了一支富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以道德讲堂为阵营,开展教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净化心灵,形成以德治学、以德执教的优良师风。以区校本研修学校建设为抓手,建立了基于学校实际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为特点的校本研修机制,做实教学研修、强化育德研修、丰富人文研修,有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初步构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学校课程
为推进实施“两纲”教育,学校自2006年起,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内容,开发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校本课程。较为成熟的课程有:
1.乡土系列课程
以《乡乐》《乡艺》《乡风》为核心的“乡土亲、乡土情”系列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说本地话,学唱本地民谣,学玩民间游戏等系列活动,达到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目的,从而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乡乐游戏的开展也丰富了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成为学校推进落实学生“校园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有力抓手之一。“乡土亲、乡土情”课程被评为浦东新区首届特色校本课程,2013年在区小学“校本课程”评比中获得优秀课程,并获上海市“乡土课程”评比二等奖。
2.启航少年军校课程
学校的“启航少年军校”自2008年成立以来,结合法制教育,积极课程建设。启航少年军校课程开发与实施主要有武警历史与知识、队列、军训、民航与安全等,让学生了解武警、了解解放军、了解国家兵役法,学习队列技能与简单的擒拿格斗技巧,增强学生的安保与国防意识、反恐与自我防卫技能,从小树立为保家卫国履行义务的信念。启航少年军校课程作为特色项目,成功参评了浦东新区法制教育示范校,学校也被评为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3.校园足球课程
2009年,学校成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定点学校,从此,足球进入了师生的校园生活。2010年,被认定为浦东新区校园足球体教结合学校。学校通过建立校园足球班级联赛制度和技能赛制度、重建学校课程来推进校园足球活动,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1)基础型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
推进校园足球活动以来,学校将足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融入体育课中,在落实体育课程目标的同时,有机开展足球教育教学,真正做到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提高了体育课程的有效性。
(2)足球拓展型课程
学校以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东港少儿足球》、创编东港小学学生足球啦啦操、设立少先队“足球章”、足球融入各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重构学校课程,完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体系。
经过6年的努力,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保持良好的状态,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测试合格率保持在97%左右。热爱足球的学生也不断涌现,足球竞技能力不断提高。至今,学校共有校园足球注册队员40多名,上海足球协会注册队员15名。目前,两位毕业生已与徐根宝足球基地签约,成为代表上海参加下届全运会以及参加全国联赛的梯队队员;另有十多 位学生就读于杨思体校、川中北校、建平西校等足球联盟学校继续接受足球系统训练,进行着他们的成长之旅。
三、对创建新优质学校的认识
对于创建新优质学校,我们的认识是:坚守教育的理想,遵循教育的本源,科学育人,营造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不断提升的共生环境。新优质学校的教师追求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更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轨迹,更关注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中的相互滋养。归纳起来,新优质学校有以下特征:
有教无类——不挑生源,负责任地接纳就近、对口入学的全体儿童,将教育关怀公平地惠及来自不同社群的全体学生,尽量减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准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回归本源——不追求分数排名,而要追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差异,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积极探索——从校情、学情出发,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探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百姓满意——在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和社区积极互动,成为周边百姓满意的好学校,减少家长舍近求远、盲目择校现象。
以上这些特征,与我校多年来形成并践行的“让每一个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办学理念是非常吻合的,也是我校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教育梦想。如果有幸参与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的集群发展,必将在领导的关怀、专家的指导、与兄弟学校的合作分享以及本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能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准,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好学校的需求。
四、对创建工作的设想——“启航课程”建设
学校将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浦东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工作精神,秉承“让每一个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启航课程”建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东港快乐“启航”,开启他们幸福的人生。具体设想如下——
(一)基础型课程
开足开齐基础型课程,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求,开展校本化实施的实践工作。
1.以“教学五环节”为抓手,规范基础型课程的实施;
2.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推进师生读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以“练习-发现-开拓”乔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拓展型课程
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设多种拓展型课程,组建学生喜爱的、符合学生需求的社团,切实开展好“快乐活动日”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提供舞台。
1.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行敬老爱老、社区服务、学军拥军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2.以“热爱自然、崇尚科学、弘扬传统”为主题,进行春游、秋游社会实践体验课程建设;
3.以“入团、入队、十岁生日、毕业典礼”等活动为抓手,进行学生成长教育课程建设; 4.以“立足家乡、展望世界”为框架,进行国际理解课程建设; 5.以“航空知识、航模实践”为内涵,进行科技教育课程建设; 6.以“我的舞台我做主——天天演小舞台”为载体,进行艺术课程建设;
7.以“校园足球”活动推进为抓手,做实“乡乐游戏”、“跳踢”、“阳光伙伴跑”等项目,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
8.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目标,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建设;
9.以“快乐活动日”为契机,充分发挥教师、社区、家长特长,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开设多种形式的微型课程。
(三)探究型课程
根据社区、学校资源,组织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体验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提高探究的能力。
浦东新区东港小学 2016.5
第二篇: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docx工作汇报
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
阶段性督查问题反思及改进工作汇报
徐禅堂小学 2017.6
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
阶段性督查问题反思及改进工作汇报近日,大新镇中心学校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督查小组对我校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督查和指导。督查组对学校创建自评报告的撰写、规划与项目的实施、过程性纪实材料的收集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和中肯的建议,并指出了不足。为更好地推进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我校根据督察组指导思想及反馈意见,积极开展反思和改进工作
一、存在问题
督查过程中,我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没有校歌、校徽、校旗
2、公共参与度低
3、没有地方课程和专业老师
二、问题反思
经分析,以上问题的存在,有主观思想方面的,如没有校徽、校歌等问题,体现了学校领导重视度不够;有客观条件方面的,如地方课程没有专业老师任教,都是国家课程老师兼任。
三、改进工作
(一)、校歌、校徽、校旗问题
为了进一步树立学校形象,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学校标识体系,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弘扬主旋律,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发广大师生团结奋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研究决定,面向全校师生及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公开征集徐禅堂小学校歌歌词和校徽校旗图案,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师生献计献策,贡献睿智、贡献热忱。
1、校歌歌词征集要求
(1)、校歌旋律要优美、大气,节奏明快、流畅,有朝气,且雅俗共赏、易学易唱,有较强的感染力,适合广泛传唱;(2)、歌词要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精神,要简洁明快、凝炼,朴实自然,易懂易学易记,朗朗上口,展示学校师生积极向上的阳光面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
(3)、校歌为合唱曲式,歌词以2—3段为宜,歌曲长度不超过3分钟;
(4)、词曲应有创意,投稿时要对歌词作简要的文字说明;(5)、作品手写、打印均可;(6)、聘请音乐专家谱曲。
2、校旗、校徽征集要求 校旗:
(1)、寓意深刻,创意独特,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效力,能够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成为学校精神的形象标识。
(2)、特色鲜明,标识突出,易于悬挂和展示。图案中应包含“徐禅堂小学”字样。
(3)、作品尺寸:参选作品尺寸为A4纸,标清比例,旗帜上缀校名,使用颜色,并辅以创作说明。
校徽:
(1)、创意新颖、主题突出,体现时代性和学校精神,体现学校打造“快乐”课堂,实现“幸福成长”的育人目标和营造书香校园的办学思想,校徽图案中应有学校名称。
(2)、图案构思巧妙、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简洁明了,有较高的教育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3)、作品须附有创意设计说明(200字以内),标明比例、字体、颜色等。
(4)、电脑制作、手绘等方式均可,采用A4纸。
(二)公共参与度低问题
根据学校所处地域和学校实际,重点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评价。家长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资源,学校为了实施民主管理,全员管理,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让家长参政、议政,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利用好家长这部分资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学校规划制定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规划制定工作,为配合规划制定做一些调查,为学校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并且做好宣传工作。(2)、参与学校重大活动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的策划,开展及评价,为重大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学校在活动前以书面形式告之家长活动的目的、要求、内容以及时间、场地等事项。活动后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对活动的评价反馈,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3)、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家长委员会成员每学年到校听课一至二次,配合学校进行教学流程管理,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4)、参与班级管理
家长参与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配合班主任共同开展好班级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定期与班主任交换意见。(5)、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
根据家长的能力与特长,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全面培养学生。
(三)地方课程是客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1、总体要求
地方课程的开发要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2、基本思路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入手,地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应考虑以下几点:(1)、考虑地方课程的地域性;(2)、考虑地方课程的针对性;(3)、考虑地方课程的时代性;(4)、考虑地方课程的实践性。
3、具体要求 地方课程的实施应强调学生对地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通过组织学生适当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严格执行学校教导处的课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2)、地方课程不能象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一样,只能通过系统的地方资源、素材的分析,主要研究地方文化与现实问题。
4、师资保障
目前我校在职教师存在缺编现状,没有地方课程专业教师,为保障地方课程正常开设,将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师资问题。
(1)、走出去——参加县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夕阳红——聘请有丰富地方课程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总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从而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
第三篇: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
党山小学
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
(2016年——2018年)
第一部分 学校创建基础
一、规模与环境
西岗镇**小学始建于1952年,为村办完小,位于西岗镇西北田岗村,服务于**八个自然村。学校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7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人,专任教师14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3人,分别占全体教师的14.3%和21.43%,中共党员3人。学校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6人
二、优势与经验
传承“明德尚礼,勤奋博学”的校训和“求真知,做真人;立壮志,健身心”的校风,学校迈出了稳健的发展步伐,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锐意进取,严谨务实,坚持“行为文明,智能合格,身心健康,情趣高雅,技能自立”的办学理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9月,学校新领导班子确立了“让学生收获成长的快乐,让教师共享教育的幸福,让学校实现持续的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德立校,质量强校,人和兴校,改革活校”的治校方略,整合资源、发扬优势、提升形象、创建特色的发展策略,立志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创新发展。
三、问题与挑战
1、高素质教师队伍仍需倾力打造。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心。目前我校的高层次人才还是严重不足,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加上学校地处滕州市北部山区,距县城30千米,给部分教师带来了交通、生活的不便,造成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扎不了根。近几年先后有多位教师调出学校。我们要实现创建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还需要培养一批在县、市级较为知名的学科领袖和大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管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办学内涵提升任重而道远。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也是目前全校师生面临的重大课题。因为学生来源不理想。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盲区多,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还不够丰富,如何深化学校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发展新的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办学品牌,还需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3、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励精图治。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高效课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全体师生要通过不遗余力的共同奋斗,研究对策,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连续保持领先。
4、加强课程建设和教科研工作任务艰巨。
学校教科研的整体状况还不容乐观,相对名校而言,目前我校的课题数量少、层次低,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市级以上独立课题匮乏。今后,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开拓教研新思路,探索教研新形式,使校本教研制度不仅在校园内生根、发芽,而且能获得经久不衰、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5、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平衡。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资源开发、网站维护和建设、办公软件开发投入少。部分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学校缺乏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长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学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特色学科资源和信息教学平台缺乏,电子政务、协同办公水平有待加强。
6、学校的硬件建设虽有改观,但由于财力有限,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学校在搬迁过程中未能及时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导致学校操场土地至今无法解决,学生活动场地受限,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理念
一、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
1、办学思路: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教师潜能,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发挥资源优势”: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社会各界重视教育、大力支持教育的良好风气,乡区内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农村民风质朴的环境优势,中青年教师比例相对较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办好教育。
“挖掘教师潜能”:给中老年教师以压力,给年青教师以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凸显办学特色”:着力打造平安校园、人文校园、绿色校园、节俭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文浓郁的学园,活动健体的乐园,自然和谐的花园,亲切温馨的家园。
“提升办学品位”:坚持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做好对外联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创建一流乡村小学。
2、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文浓郁的学园,活动健体的乐园,自然和谐的花园,亲切温馨的家园。让每位教师成功,每位学生成材。”
“人文浓郁的学园,活动健体的乐园,自然和谐的花园,亲切温馨的家园”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让每位教师成功,每位学生成材”是“面向全体”办学方针的理想境界,是本校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校训”和“三风”
1、校训:求真知、做真人、立壮志、健身心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求教师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办真事,追求真理,做守信之人,做高品位之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立壮志”即要求每一位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蹉跎岁月。“健身心”即要求师生均要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既要有强壮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善良的心。
2、校风:明德尚礼,勤奋博学
“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明德”在这里,是指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德”同时也要求学校师生员工爱党、爱国、爱民,自强、自省、自悟。“尚礼”: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礼”排在首位。针对当今儿童礼仪的缺失,学校必须大力开展礼仪教育,培养知书达理的少年。
“勤奋博学”: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发扬拼搏精神,永不言败;求知要广博,“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方法应不拘一格。
3、教风:敬业爱生,团结进取
“敬业爱生”:师德上的要求,是所有师德规范的“核心”。“团结进取”:业务上的要求,要求教师有集体观念,形成合力,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学风:乐学多思,勤练善问
孔子格言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以学为本,只有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坚韧不拔、发愤努力才能获得真才实学和通往成功的可靠阶梯。它要求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做人。要鼓励学生多问,还要善问,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只有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喜悦,才能乐学、好学。
第三部分 学校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将坚持“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教师潜能,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思路,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文浓郁的学园,活动健体的乐园,自然和谐的花园,亲切温馨的家园。让每位教师成功,每位学生成材。”的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优化管理,发展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硬件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家长、学生满意的高品位现代化学校。
二、近期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办学特色、师生素养、科学管理、人文环境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高效发展、科学发展。在三年内力争成为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信赖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学校。“促内涵发展,创品牌学校”是新一轮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规划的主旋律。
三、具体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思想觉悟较高、积极进取、心胸开阔,勤奋踏实、自信自立,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做事、会交往、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的一代新人。
2、队伍建设目标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重点要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着力于青年教师和名师群体的培养。三年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培养一定数量的市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市骨干教师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有一批市内知名、社会赞誉的青年优秀教师。
3、教学质量目标
加强教学管理,转变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各项教学质量考评指标在市、区公办中学中进位争先,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4、德育建设目标
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方法,注重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拓展德育途径,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学校德育模式,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
5、科研发展目标
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
6、办学特色目标
将目前的校园特色等项目做大做强。在以提升师生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全体师生为宗旨的前提下,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形成品牌校园文化。
7、开放教育目标
进一步开放办学模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校教学内容、育人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制度的完善。提高学生文化沟通能力,更好地与未来接轨,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8、数字化校园目标
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共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推行电子政务,建成协同办公系统,基本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四部分 创建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5年3月)(申报阶段)(1)制定优质教育学校创建方案,申报优质教育学校创建。(2)重点抓好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开设一定数量的拓展型 探究型课程;制订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学生责任和团队意识。
(3)制定《西岗镇党山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指南》,以“课程有效建设”为核心,围绕有效作业统筹、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策略统筹、教学资源统筹等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修。
(4)借助教学分析管理系统,重点开展学情分析,落实差别化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改进教学视导,引导教师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落实《滕州市教育局重点工作安排》,培育学校特色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体质。
第二阶段:(2017年3月――2018年2月)(创建阶段)(1)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规化,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2)进一步开展教研组“课程有效建设实验”,全面落实教研活动,提升教研 研修质量。
(3)强化教学分析管理系统的应用,构建教学评价机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的人本性、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学业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性,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夯实基础。
(4)进一步完善教学巡视、导学制度,并形成教学管理常态化机制。
(5)进一步推进体育健康促进工程在学校中的落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第三阶段:(2018年3月――2018年8月)(验收阶段)(1)在全面开设三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注重设计与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加强教研组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校本研修质量,集结校本研修成果,推进“以研促教”,保障教学质量。
(3)进一步强化教学分析管理系统的应用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总结并推广部分优势学科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展示和校本研修现场研讨活动,推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开展课堂交流展示,推进学科德育。形成3——5个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展现师生才能。申请优质教育学校验收。
第五部分 学校具体措施
一、实施优质管理策略,实现品牌学校管理
1、强化制度管理。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对已有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不断完善,不断规范。做到每件事情都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各职能部门实行管理目标量化,狠抓管理目标的落实和考核。
2、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将对目前的级部管理进行完善,继续强化级部管理职能,完善考核机制。通过校级领导蹲点、中层分管领导主抓、办公室主任协管的办法开展日常工作的布置、督促、检查。建立行政听课、巡课等课堂监控机制,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工作态势,确保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提高工作效率。
3、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体现人性化管理。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推选评议领导干部,设置校长信箱,鼓励师生写信留言,沟通信息,营造尊重理解、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打造学校团队精神。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明确共同核心价值观,逐渐强化团队精神。各方面在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促进良
性竞争机制。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一致,行动统一,求同存异,实现“双赢”发展。
5、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研究学生管理模式,形成学校管理体系,确定不同年级的管理重点,培养一支优秀学生干部队伍。
6、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岗位晋级和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教师的努力方向。不断完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中各级岗位晋升的条件和操作程序,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确保方案客观、公正、公平。
二、实施优化队伍策略,打造品牌教师队伍
1、以高尚师德引领教师发展。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月”、“道德讲堂”、“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教师中“师德标兵”和“爱生模范”的先进事迹,打造有思想、有追求、有品位的优秀教师群体。
2、制订规划促进教师发展。要求老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学校成立规划制定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师制订规划,每年对规划的达成度进行检查。
3、推行班主任任期制。每个任期原则是一年,让全体教师都能阶段性地有担任班主任的体验,也鼓励部分优秀班主任连任。完善对刚进校的新大学生的适应性带教。
4、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优秀教师。通过扎实的校本培训、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提高能力。继续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开展青年教师论坛,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向培养名师,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5、优化教师评价机制,继续完善教师考核奖励细则。定期对教师师德、专业水平、教学实绩进行考核。在实绩考核、学生评价、家
长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机制,让评优评先更具有科学性、激励性。
三、实施推进课改策略,确保品牌教育教学质量(一)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提升德育品牌。
1、进一步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推行“全员育人”理念。全体教师要树立“德育无小事,育人我有责”的观念,牢固树立德育工作是学校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注重“以德治教”,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将德育教研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开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校本德育体系和课程,形成我校德育工作体系。经常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会等活动丰富励志教育的内涵,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探讨德美结合、以美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德育活动。
4、建立和调整学校德育基地,努力把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师生关系、同学交往、班级活动、公益活动等细小方面结合起来,将学生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建立新的德育基地网。
5、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具有时代特点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使心理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1、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课改效率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更加成熟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标准,有计划、分步骤地补充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课程的实施细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下,努力探索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针对性
完善学校三类课程的结构体系。优化基础型课程内容的组合,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倡导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加工。注重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坚持拓展型课程实施形式多样化,同时坚持拓展型品牌课程建设的深入研究和推广。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选修课,进一步积极实施选修课的走班化,并形成我校的特色。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智慧灵动课堂
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注重差异,分层要求,共同提高”为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开展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教师适时指导方法,大力建设具有生命力,富有智慧和灵性的课堂文化。三年内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符合各学科、各学段、各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以教科研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加强科研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针对研究水平差异提出不同要求,激发教师积极主动投入教科研队伍,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2、开展各级各类课题,促进教师主动和谐发展。认真完成已申报实施的各级课题,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展示教师科研成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通过科研来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科研,通过行动研究取得实效。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3、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修订教师培训、课题组研修、校本教研和教师沙龙等制度。同时积极发挥优秀教师培育室的作用,既将优秀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得以留存,又使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少走弯路,更快成长、成熟。
四、实施特色教育策略,形成品牌校园文化
1、实施文化战略目标,形成品牌校园文化。品牌学校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今后我们将通过专家引领,以“三风”、“校训”为重点,提升我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既与学校优良传统血脉相连,又能符合时代潮流。
2、围绕办学理念,发展学校特色。进一步梳理校本校园文化活动序列,努力建设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温馨教室”的创建、“四星少年(儿童)”和“星级班”的评比,打造乐学、愉悦的班级文化;结合阳光健身活动、校运会、艺术节、特色项目创建等塑造健康、活泼的艺体文化;结合读书活动积淀礼贤、高雅的书香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结合校园美化和人文环境的塑造,营造生动、和谐的环境文化。
3、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积淀我校文化底蕴。继续办好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拓展活动空间。大力加强学校社团文化建设,特别是小记者站等,为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建设高品位的学生文化。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硬件建设,优化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学校物质景观设计,精心布置楼道、餐厅、办公室以及校园每个角落,形成有特色的、富有校园理念的文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景观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5、积极开展教职工活动,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健身制度,开展各项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形成符合我校教师特色的文化氛围。
五、实施教育开放策略,进一步扩大教育视野
1、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丰富育人形式及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思考;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委会职能,并利用校网络、校刊等平台,共商育儿方法,交流育儿经验。让学生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求知、勇敢攀登。
2、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以西岗镇支教制为契机,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工作,进行项目合作,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借助他校优秀教师智力支持和文化影响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的多元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和共处,促进全面发展。
第六部分
学校发展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成立学校改革发展与规划创建领导小组。组 长:褚军
组 员:杨列其 李洪涛 段修兵 李本东
二、教育科研保障: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发展教科研力量,健全教科研网络,发挥教科研功能,完善教科研档案。
三、管理保障:明确项目、时间和责任人,并以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各项工作。
四、制度保障:组织教工定期学习、疏理学校各类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学校制度更加符合现代学校的管理要求,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管权,令行禁止的良好态势,为创建规划的全面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五、后勤保障:
1、提供安全、整洁的校园环境;
2、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支持。
围绕庐江县教育局提出的创建优质教育学校这一发展目标,我们还有很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希望把握创建“新优质学校”这一契机,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通过自我加压,进一步挖掘自身发展潜能,通过创建活动,得到领导和专家更多的专业支持和帮助。
西岗镇**小学 二O一六年九月五日
第四篇:遵义医院创建优质医院工作方案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关于优质医院
创建工作方案
根据卫生部关于“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方案的精神及要求,为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院特点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的优质医院创建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紧密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广经验,引导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绩效,做到“安全上更有保障,质量上更加提升,成本上更为合理,效率上更加提高,服务上更为改善”,充分发挥医院公益性,提高患者满意度,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力争将我院创建为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之一。
三、活动主题
主题:以病人为中心,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四、工作依据
卫生部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五、工作原则
(一)创建工作要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有机结合。
我院要把创建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密切结合,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医院服务内涵,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力求以高尚的医德、务实的作风、优良的服务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推进医院科学和谐发展。
(二)创建工作要紧密围绕公立医院改革中心工作。
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坚持医院公益性,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行改善群众就医服务、控制医药费用和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等惠民措施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2011年5月-6月)
1、制定我院开展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召开启动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部署;
(二)自评自建阶段(2011年7月-12月)
1、自评整改:对照我院实施方案,对重点内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评价。
2、迎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
(三)整改阶段(2012年1月-10月)
1、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督导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落实。
2、做好迎接卫生部组织的现场评审。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创建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落实三年重点任务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是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医院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各项内容和要点的落实,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效率,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医院要按照卫生部的总体要求,结合公立医院改革中心工作,确定本院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紧紧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达到安全更有保障,成本更为合理,效率更加提高。同时,要把创建工作同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和建立医院质量监管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三)加强督导,确保实效。
要加强督导检查,注意收集反映医疗质量、医院效率和诊疗水平的数据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医院工作。通过创建工作,引导医院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改进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方便患者就医,增强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件1。
(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见附件
2、附件3。
第五篇: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方案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1-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强县”验收办法和评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方案。
一、创建教育强区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进我区“三新”建设为目的,以建设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教育的综合实力,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福建省教育强区。
二、创建教育强区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力争用2年时间,使我区教育在教育管理职责依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水平提高、终身教育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办学条件全面优化、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等福建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的9项a级指标都达到或超过省评估标准;使我区教育在管理职责、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事业发展、教育质量六个方面的45个b级指标和95条评估标准都达到或超过省评估标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元化的具有海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力争在2012年顺利通过福建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争创全省首批教育强区。
三、创建教育强区工作任务
1、成立区创建教育强区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区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镇(街道)和区直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协调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成立创建教育强区自评工作小组,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组长,负责督查、指导各镇(街道)和区直各职能部门落实各自承担的相关任务。
2、各镇(街道)工作任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按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做好2011年—2012年涉及教育工作的有关统计和总结;重点抓好社区教育、校园周边环境维护与整治、扶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关心“三残”儿童、依法动员辍学生复学等工作;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社区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文娱、体育活动;开设成年人教育课程,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根据《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精神,对照《海沧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修订)》,开展每年的教育工作自评,做好备查资料的整理归档,并于每年4月15日前把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送交区创建教育强区自评小组。
3、区教育局工作任务:负责创建教育强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合理进行各专项工作小组分工;规划、落实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及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做好2011年—2012年期间教育发展的全面总结;按照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做好自评工作,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协调、指导全区各镇(街道)、各部门开展创建教育强区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
4、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任务:负责收集2011年—2012年期间区委、区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文件、照片等资料;督办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的相关事项;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对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总结;审核海沧区申报教育强区自评报告并送区委、区政府审批。
5、区委宣传部门工作任务:负责对2011年—2012年期间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协助制作海沧教育专题片、画册;协调新闻单位大力宣传海沧教育的成果;指导区直单位、镇(街道)、社区宣传建设教育强区涌现的典型和好人好事。
6、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作任务:把创建教育强区列入《海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教育工作纳入计划;按照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有关要素,对教育发展计划、改善教育设施等工作以及在2011年—2012年涉及教育的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7、区财政局工作任务:按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达到法定“三个增长”;及时拨付上级下拨的教育专项经费;按规定征足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做到全额拨付教育使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拨付;不截留、不平调、不挪用中小学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保障校安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及其它项目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落实各项经费补助政策;对涉及教育的财政工作、经费管理以及2011年—2011年区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对每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分析报告。
8、区司法局工作任务:负责按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把学校普法工作为重点列入“六·五普法”计划;加强法制教育,检查、指导学校普法工作。
9、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工作任务:按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做好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配齐综治副校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以及防火、治安等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予以有效实施;严厉打击扰乱学校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区公安分局为镇(街道)完善文化户口册提供居民户口和流动人口资料。
10、区文体局、科技局、民政局、残联、科协、工会,团委、妇联、关工委工作任务: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技、文体活动;加强对学校工会、妇女、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学校工会、团队组织和家长学校工作水平;协调做好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扶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11、区编办、建设局、人劳局、卫生局、审计局、城管和执法局、地税局、工商局、国土房产分局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任务:根据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本部门职能及工作实际,为教育工作、辖区内学校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镇(街道)及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职责按厦海委办[XX]82号文及签订的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目标责任书遵照执行。
四、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措施
(一)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制定并实施《海沧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与规模,办好民办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发展,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街道、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教育工作政务公开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依法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和文化市场的治理,维护学校周边环境。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育投入效益。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建立教师调配交流、考核任用和补充机制,保障教师权益。按照中小学布局规划配置教育发展用地,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困难问题,为教育办实事,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海沧教育的发展,宣传创建教育强区的意义,形成领导带头、各方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重教兴学良好氛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建设好区青少年宫等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多渠道、多形式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辖区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偿向中小学生开放,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社会环境。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条件水平。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用2-3年左右的时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工程、学前教育工程、信息化工程、教师培训工程、社区教育工程建设。力争2012年6月前,建成双十中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京口岩小学、霞阳小学二期、锦里小学二期,建成东孚幼儿园、霞阳幼儿园、海沧中心幼儿园。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确保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师资队伍按省定标准配备。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软件和硬件建设,辖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电化教育装备水平达省级示范学校(园)标准。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以学校为单位,80%以上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各种设施、设备达到省颁标准。教育部门要全面统筹、合理配置,用好用活资金,各有关部门要把创建教育强区摆在优先的位置,做到特事特办,为学校排忧解难,保证有关工程按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三)推进各类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消除“大班额”现象,解决好城区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推进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有序推进0~3岁早期教育工作。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质配置。教育教学适应新课程需要,学校内涵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大力普及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范学籍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就学保障制度、义务教育档案资料制度、义务教育学额巩固制度。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
(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省定编制标准配备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特殊教育教职工配置满足事业发展需要。配齐配足紧缺学科教师,根据需要开展教师转岗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与年龄结构。有序开展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工作。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养计划;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加强校长的履职考核,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切实履行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责,不断强化教师培训、教研功能。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建立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制度,完善师德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全体教职工师德水准。
(六)强化课程改革实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政策、经费保障与社会引导,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化素质教育社会环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重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加强养成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建立、逐步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各个阶段教育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优秀成果,能起到辐射示范、优化整体作用的学校。
(七)构建终身教育运行机制,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完善“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社区教育经费筹措、资源共享、队伍管理、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开拓、整合社区教育的硬件、人力和信息资源,健全以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市民学校和镇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社区居委会教学点、村文化技术培训点和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建设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广大志愿者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为社区成员提供便捷教育服务,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等各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区。
五、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步骤
1、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1)开展创建教育强区的调研工作,制定工作方案。
(2)成立海沧区创建教育强区领导小组及自评工作小组,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3)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和全区人民积极支持、参与创建教育强区工作。
(4)召开教育系统动员大会,号召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全力以赴投入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为创建教育强区多作贡献。
(5)教育系统各基层单位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有关文件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理解内涵,认真做好自查工作,查缺补漏,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落到实处。
(6)针对全区自查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积极推进创建教育强区工作。
(7)东孚镇2011年教育工作接受市督导评估。
2、自评、督导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
(1)迎接市政府对我区学前教育进行专项督导。
(2)区政府2011年教育工作督导自评(“对区督导”)。
(3)区政府2011年教育工作接受市级“两项督导”复查(2011年5月)。
(4)区政府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自查自评(2011年6月-9月)。
(5)区政府向市政府提出教育强区核查申请(2011年10月)。
3、市级核查、整改提高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
(1)区政府接受市级核查评估验收(2011年11月)。
(2)各级各部门根据市核查反馈意见开展整改工作。
(3)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利用主要媒体组织一系列的连续报道,全面展示海沧教育的发展历程、成果与经验。
4、申报、验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1)进一步落实市级核查评估意见,做好各项整改工作。
(2)完成主体材料送区委、区政府审查,完成各项配套材料。
(3)区政府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递交教育强区申报书。
(4)区政府接受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的创建教育强区资格审查(2012年4月)。
(5)接受省级评估验收(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