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时间:2019-05-15 03:3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第一篇: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职高语文开展综合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历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职业高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势必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和疑惑。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词】职高语文 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

一、研究的背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是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活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直以来,职高语文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的制约,语文教师往往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如何使职高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职高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其实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资源概念,我们并不陌生,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但是过去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过去,只是把教材或少量的科辅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只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而忽略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其实,语文课程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资源就有多广阔。

二、理性的思考

1、课题的界定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根据本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课程资源界定在“学生自身、教师自身、阅读资源、学校和家庭、自然地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资源库中挖掘提取出新鲜切实有用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从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理论的依据(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的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活性管理。因此,必须弱化管理的监督、控制功能,将教学管理的监控功能转向管理的服务功能,服务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师生在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中的共同成长。(2)教育政策法规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其它有关教育管理的政策法规。(3)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课程管理理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三、具体的实践

(一)利用学生自身课程资源

1、学生能动性课程资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成功组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课程资源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途径。例如:在高一上册文言文单元,笔者就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小老师自主备课,课堂授课,台下学生听课提问,因为小老师是自己身边的同学,距离感没了,恐惧感没了,所以即便是平时不愿提问、回答或不敢提问、回答的同学也都乐意设计一些新问题来刁难小老师,就在这样的设计、刁难与智斗中,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文学习的敏感性。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老师的备课辅导和课堂引导、总结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经验性课程资源与学生能动性、创新性课程资源的整合,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2、学生差异性课程资源。鲁迅先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倾向上有差异,对课文的理解方向、理解深度有所不同,这是教师值得注意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在差异中取长补短,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例如:在上高一补充教材古诗词《龟虽寿》一文时,涉及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有的学生说曹操是心胸狭窄的奸诈小人,有的学生说曹操是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和文学家,我没有给学生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重在引导他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二)利用教师自身课程资源

1.教师自身资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宝藏,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另外,教师的世界观,生活观,言行举止,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2.相关学科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不仅仅拘泥于语文知识,还牵涉到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政治知识等,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尝试和其他相关各门学科的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进行集体探讨备课,这样,语文老师授课的时候就不是独立学科的讲解,而是多学科多领域的渗透与交融。《最后一颗常春藤叶》是高二第一学期的一篇选读课文,小说通过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情节,热情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人性和美好真情。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特地请教了美术老师和生物老师,与他们一同讨论备课,并且请美术老师画了一副非常逼真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语文老师能更好的驾御课堂,完成教学,学生们也得到了多领域的科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三)利用广泛阅读资源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学习高二上册《在再生命的人》一文,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海伦凯勒赌东道达到作品,了解一点盲聋哑人的生活,学会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样对课文才会有深入的理解。我们还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四)利用学校和家庭资源

1、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是学生活动与成长的主阵地,学校生活具有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在结合学校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时,往往以某个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学方案。如高一上学期进行了《神游水浒》、《趣谈报纸》、《采英撷粹——名言警句收集》、《缀语连珠——对联集锦》、《走近名人》等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如高一下学期语文活动课“我与苏轼的对话”以《记承天寺夜游》为基点发散开去,追问我国古代文化生活,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的文章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职高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培养职高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2、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和家庭文化环境等等。语文实践活动课中的“语文”二字,虽然不能如杜威提倡的传统活动课那样,每节课都做到多学科内容交叉,但是,要尽量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特别应挖掘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以家庭生活为话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因而易于操作实施。例如,结合高一第一单元《我的母亲》《卖白菜》的内容,我们进行了《珍惜生命拥有幸福》、《花季雨季》、《母亲节的礼物》、《爸爸妈妈偷看了我的日记怎么办》、《我给父母洗脚的感受》等活动课。这些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课堂内外、课本内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真实的氛围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在信息的整合中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五)挖掘当地自然地域资源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让学生在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培养朴素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同学们来到了萧山南边浦阳镇的一个自然村,那里曾经是一些破旧零乱的矮平房,坑坑洼洼的泥路,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很低。但现在农民公园内,绿草、假山、凉亭相映成辉,成了农民休闲的好去处;漂亮的村委办公楼、小学教育楼、幼儿园、医疗站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如今是经济繁荣、事业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幸福,成了浙江省新农村示范村。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农村早已不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而不得“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再如对于解决森林资源破坏,你有什么良策?走访浦阳江,它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至今有哪些变迁?要求用不同的符号描述河流走向及经过的各个自然村;写一篇走访浦阳江的小论文或考察日记等。根据提供的“活动内容”,学生可以自己选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野炊、郊游、深入实地考察,撰写了《皮革厂带来的环境污染》、《野炊的过程和收获》等调查报告和论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接触了大自然,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做人,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书本与课堂的局限,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质,同时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人类与世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

(六)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它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将产生积极影响。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例如学习高一上册《卖白菜》一文后,可让学生去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较为有名的特产,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并绘出当地特产的草图,用相机拍下照片供大家认识和了解,写出调查报告。又如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萧山农家人的饮食文化,要求学生不但要注意农家人的特色菜,还要注意它制作程序,以及农村的厨房,形成课题加以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房东一起烧农家特色菜,品尝农家霉干菜、腌菜、萝卜干等,从中体验农家人创业的节俭和勤劳,也可聆听他们讲述农家兴盛的往事,形成课题加以探究;另外,让学生观察农家留下来的一些相册、老照片,把所有这些收集老的东西,通过拍照、笔录等形式记载下来,或者访谈农家,去了解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名镇文化。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职高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七)挖掘社会生活资源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自主开发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比如高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赌博的现象及危害》,学生通过调查一段时间在农村十分猖獗的赌博现象,访问了许多深受其害的家庭,了解了赌博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向社会发出了杜绝赌博的号召,并从自身做起,向自己的父母宣传赌博的危害性。这项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意识,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综合学习活动还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为背景,着眼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了解、适应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迎接未来、驾驭未来。例如高一的综合实践活动《童年的玩具》,让学生搜集各个不同时代的玩具,从中整理、提炼出许多信息,理解了玩具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身边的广告》,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并进行归类、整理、赏析,从而明白了广告语的表现手法,提高了语文能力。实施地方课程就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狭隘的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从“学会”走上“会学”。比如高二园林班的一位同学在通过到农村实地调查,寻访老农,查阅资料,还跟镇图书馆人员建立了联系。图书馆人员建议他们联系进货的变迁中,从“纵向”研究该镇的历史变迁。为了获取有关历史知识,同学们又查阅了有关省、县、镇等文献资料,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活动,重在探究实践,同时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以取得社会力量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课题的成效本课题经过近两年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根据生成性、综合性原则,确定了一系列研究主题,依据自主性、探索性原则,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软化了学科界限;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加强综合活动学习能力。

1、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打造了地方特色名片。课题组的地方课程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开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为学校特色办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供平台。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了任课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让学生学了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从自身特色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深入挖掘家乡特色,打造清新活泼的乡土文化名片,如高一园林班的《走进杨梅之乡》的民俗主题活动;高二环保班调查百年古镇临浦镇的风土人情;高一旅服班的《湘湖之约》……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们胆子大了,动手能力强了,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学生说写能力大幅度提升。在课题研究的前测中,经过条分缕析,我们摸清了目前学生说写能力缺失的原因,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加大说写训练的密度与强度,结合具体的说写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写作等方法加以指导,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区级以上作文竞赛中,一等奖的学生共计23人,二等奖22人,三等奖60人。此外,学生的文章有多篇发表于区级以上报刊;在全国文明风采征文活动中,学生有20多人次获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实践证明,子课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说写训练》的研究它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而且符合学生的说写心理,优化学生的说写形式,学生的说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思考和体会《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更注重了学科特点,更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同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它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课本”的时代,而是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中跳出来,密切关注社会各种信息,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将把职高学生带入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去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感受。要搞好综合性实践活动,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要因地制宜,合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本班、本学校、本地实际,合理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如:“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可放在城市学校进行,而“观察大自然”则农村的孩子来得比较容易。又比如高一烹饪班有的学生家离民族英雄葛云飞故里比较近,学生们组织了一次“走近葛云飞”的实践活动,对葛云飞的家史、生平事迹等作了调查了解,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且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山川的美丽,增强了对名人的敬仰之情;而地处大汤坞城山寺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走近汤寿潜”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就会对汤寿潜有更深的了解。这些活动不仅积累了情感体验,丰富了生活阅历,而且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教师所做的只是创设条件,适时鼓励并点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能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如高二电商班开展“走访老红军”的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访问的方式,访问的内容,最后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分工完成,整个活动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教师则可以做些必要的指导。

3.综合学习活动要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生活阅历,感受成功或失败带来的心情,这些才是最宝贵的,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至于最后的总结、报告等应是水到渠成的,不必拘泥形式。高二园林(1)班一位学生在调查本村一名孤寡老人时,心灵深深地受到了震撼,感受到社会对这些人的关注还太少,老人的心理世界很少有人能理解。从此之后这名学生就经常去陪老人聊家常,为老人解闷。孩子也从老人那里获得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东西。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入,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想能真正适应社会,就应从这一大课堂内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总之,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职高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背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了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她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小花,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使她茁壮成长,散发清香,早结硕果。广大的职高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给学生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才能迎来职高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第二篇:开发地方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马安镇中心学校 闵传杰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扎实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与教材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教教材”和简单地“用教材教”的观念必将要改变,而开发课程资源将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这一观念的转变,既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参与课程的开发,会提高对教育的理解水平并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从理论上讲,无论是从教学专业化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力来看,参与课程开发都应该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采取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手段,或者把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由此获得知识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所以说,教材是教师用以教育学生的一种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新课标中新编的教材资源非常科学,也通俗易懂,它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配有图画,又附有彩色文字,集生活性、趣味性、人文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将知识点巧妙熔化在生活与艺术的交互中,有助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消化,同时它还特别强调让学生自学、探讨、归纳与总结能力的提高,避免了传统的标准答案死板化、生硬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新课标中的新编教材资源又有它严重的缺陷:一是它过于偏重城市,尽管这些资源图文并茂,但它却是片段式的图景截取,既不完整,又不真切,学生总有一种隔膜的陌生感;二是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较少,不容易让学生对教材的资源很快地理解与消化;三是由于农村学校教学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具材料奇缺,尤其是远程教育资源,好多资源根本不适合农村地方教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利用教材资源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把目光盯向了校外,做到大力开发乡土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一、搜集整理耳熟能详的乡土资源

马安镇地处郧西县中心地带,北接秦岭南麓,南临汉水,山峰连绵,清河潺潺,岗岚巍峨,川廊雄阔,自然风光十分秀美,素有“两 河夹一川,最奇白家山”之说。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把这些有价值的乡土人文资源嫁接到课堂教学中,就有助于学生对教材中的资源在比较对照中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使各学科新理念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同时学生自幼生活在此,经年累月,感受其日精月华,自然会产生亲切感,采集起来自然会兴至所趋,得心应手。

1、将自然景观拍摄成照片,如灿烂壮观的晚霞、皎洁如银的月亮、璀璨闪耀的群星、光华无比的太阳、令人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连绵逶迤的山峰、回旋奔腾的河流等等,可以备作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理解生物进化现象及作文写作题材。

2、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亲自眼见的动物,如温驯而又勇敢的猫、顽皮可爱的狗、贪吃贪睡的猪、盘绕葡行的蛇、攀腾跳跃的鼠、安闲勤劳的牛、善良纯朴的羊、善游喜戏的鱼、飞翔欢唱的鸟、善建筑、爱弹琴的蟋蟀等动物的外貌和生活习性的描写与叙述,同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3、地名的神话传说(传记式),马安镇各处的地名很多,几乎是每一座山都是一部感人的故事,每一条河都记载着动人传说。这些地名的由来有的是以地貌命名的,如凤凰山(树撑岩村八组有一座山梁远望活像一只翩翩欲飞的凤凰)、石塔河(石塔河河边有一尊大石塔)、等等;有的是神话传说命名的,如马鞍白家山村的烈马洞(见搜集的传说),如香口乡树撑岩村三组的白龙洞。(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个碗口大的洞口。相传,远古时候,有一条白龙在这个洞里修炼,年长日久,终于修炼成神,要出洞飞天。一天,它托梦给一个好心人说:“请你在明天早晨把鸡子关好,再到后檐沟挖一条小沟,一直挖到堂屋中间,我会变成小蚯蚓从小沟里走出屋外,绝不会用大水冲坏你的房子。”到了第二天早晨,那位主人果然按着梦中龙的话做了,那条龙刚一出门,就发起咆天大水,声音震耳欲聋,那条龙飞身上天,卷云而去。)、树撑岩(地址在树撑岩村五组,那里有一座大山,山势雄奇,摇摇欲坠,山脚下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参天大树把这座危山紧紧撑住。相传,远古有一个本领高强,无恶不作的巨人,经常做坏事,害得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天宫上的玉皇大帝看在眼里,义愤填膺,决定派一天神下界镇压。那位天神找到那个巨人,大战八百回合,恶斗了三天三夜,那位巨人战疲乏了,变成一座大山倒下来准备砸死村庄所有人,天神一看急了,赶忙变成一棵大树把它撑住。一直到今天 这个模样。)疙瘩寺(白家山村四组,是郧西县最高山峰之一,海拔1200余米高。山顶有古寺遗址。相传,早在唐朝时期,山中建了百座大庙,庙中有许多神像,神卜占卦,甚是灵验。为此香客不断,终日香烟缭绕,远近闻名。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非常有趣。这里略去不谈。)有的是以植物命名的,如花栎岗(现今白家山村二组,山形如岗,地势较缓,远望甚是温柔而不盛气凌人,许多年前,岗上满是茂密的花栎树,故名为花栎岗。)等等,传说内容生动形象,为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大有裨益。

4、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如碾盘沟(疙瘩寺西北面)记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曾率军在此处安营寨,造有十八碾盘,加工粮食。供养大军。)对帮助学生理解明朝历史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对搜集到的乡土资源,按照科目,我们进行了归类,整理成集,以备教学适时运用。

二、将地方资源与教材科学的整合 搜集这些有价值的课外资源,关键在于有机运用,如果应用得当,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教材的内容,弥补新教材中资源的不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想象、思维、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习惯,做到举一反三,达到消化运用的效果。概言之,就是要把乡土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机地整合。那么怎样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做到乡土资源与各学科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比较恰当:

一是备课时预设乡土资源内容。怎样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透彻理解,教师需要对每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要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讲解五年级语文上册《日出》一文时,让学生先弄清题目的意思,要预设:“说说你看到太阳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要预设:学生亲自观察山区的太阳到底是怎样出来的,与海上日出有什么出别。这样就把乡土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达到水乳交融的妙境。

二是课前导入引用乡土资源内容。尽管教材内容很生动,但学生没经历过,没有感受过,所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其概念是模糊的,陌生的。怎么办?譬如指导学生学习《蟋蟀的住宅》一文,上课前,教师可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蟋蟀是什么东西吗?它又叫什么?”“你看见过它吗?它长得什么样的?它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别是它的腿有什么特点?”开头让学生对蟋蟀有个整体印象,这样对蟋蟀怎样建造住宅就容易理解多了。三是课中讲课穿插乡土资源内容。有些学科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们不熟悉,往往对课本中的内容一知半解。这时候,可穿插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乡土资源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容易明白。如在地理课中,气温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怎样辨别方向?等,我们可以穿插:雨水足,玉米、麦子等庄稼就长得好,反之,农业就欠收;冬冷,万物萧条,夏热,草木茂盛,但易发洪水;至于怎样辨别方向,我们既可以看太阳的东升西落,植物的北枯南茂等方面进行判断---四是以例讲解运用乡土资源内容。还有些学科知识时事性比较强,比如初中政治中引导学生理解上层建筑先进与否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眼前的“三农政策”好,人民的衣食住行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等,这样学生的理解就透彻了。

五是课后实践体验乡土资源内容。虽然在课堂上运用乡土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本内容,但还不够深刻,同时也不够全面,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践,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直接经验加以佐证。如教学地理课,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搜集本地地理内容,或引导学生亲自下乡访问、观察,了解当地风物人情,了解当地的物产,了解某地名的由来与传说,这样,既让学生消化巩固了课堂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还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三、积极抓好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研讨。

乡土资源的运用对于新理念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辅助、补充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却不是短期所能奏效的,也不能靠某一个的力量办成。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要形成一种氛围,要形成一股合力,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好。使乡土资源真正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广泛开展“开发运用乡土资源”的教学研讨。怎样做到这一点?可以这样做:

1、教学观摩。搜集整理乡土资源,这一点似乎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使乡土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达到自然天成的地步,教学观摩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个环节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到这项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学课,把人家好方法,好措施“借”过来,结合本地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2、开展教研。这一活动就是集体实施上课、说课、评课的过程。上课时要把乡土资源巧妙地嵌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教材内容学得通透,悟得明白;说课,通过自述,把自己的经验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听众及时地了解讲授者的方法与过程;评课,让听 众肯定讲授者的优点,指出或补充授课时的不足,然后取长补短,以利今后更好地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常规落实。为了不让这一活动走过场,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研组要经常检查教师乡土资源运用与整合的落实情况,及时通报,限期整改,真正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4、好课推广。通过开展优质课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开发运用乡土资源的兴趣,再通过评选、推荐,产生公认的优质课,进行循环讲授,把好课推而广之,使全体教师借鉴、学习,学得方法、学得技巧,然后甄选-,实行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推向“功德圆满”。

5、认真做好资源运用后的反思与总结。在条件有限的农村学校,开发运用乡土资源,优化服务课堂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它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不可等闲视之。因此,作为教师每授完一课要时时检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得,有哪些失,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以利今后在教学中时时闪出亮点。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阶 段 小 结

观音镇中心小学周代英

观音地处交通要道,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资源,素有“盆地”之称,这里盛产着各种农特产,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学校以“亲近乡土”为内容,通过纵向、横向的学习、实践、研究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首次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纬度,同时还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是一种高能学习活动的整合。学生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拥有的资料去进行创新性学习活动,去发现,去探究,去交流,去体验,去整合。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开发“亲近乡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要有本地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课题组教师立足观音实际,立体开发身边所有利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资源。

1、活用学校资源:农村小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就是天然的课程资源。我们学校种植的花草树木,运动场……这些围绕学校教育而精心设计的自然环境生成了很多的教育课程。如:“学校外操场的水杉树”“绿色草坪”“荚竹桃”学生都能把这些植物的外形特点写得像模像样。再如“学校内院的广玉兰”“小叶黄杨”“冬竹”这些植物学生写起来都是拿手好戏。特别是原来院内的那坛冬竹,学生能模仿《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把冬竹春夏秋冬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且还能运用列数字的表达方式把冬竹的高、粗描写下来,这坛冬竹成了我们学校3—6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好素材。

2、活用乡土资源(1)自然类乡土资源: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雨雪霜等天体气象类课程资源,观音地处有利环境,形似“盆地”,这里有复杂的地形地貌资源:如凤凰山,天宝山,娘娘山等,在我们学校附近,在学生的家门口,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写成作文集,素材分别为《天宝山的传奇》《娘娘山的传说》《凤凰山的来历》等。

(2)、社会类乡土资源:观音小学地处集镇中心,超市,文化广场,菜市场,书店,这些人性化的交际氛围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熏陶,口语交际表达等训练是极为有利的。双休日我们有意安排学生“到菜市场去讨价还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到书店帮售货员推销书籍”学会帮别人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体会售货员的艰辛。到学校后我们就专门设计这类“口语交际”先让学生演练,再写下来。

(3)人文类的乡土资源:学生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出现的各式人物,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如“自制豆芽机个体创业史”“向留守儿童献爱心”等。这些都是现成的鲜活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我们让学生写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如有的学生写《自制升降课桌》《自制门扣》《自制酒水壶》等。

3、活用民间传说资源:观音地处交通,历史悠久,具有传奇色彩。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民间掌故”方面的挖掘。同学们有的查阅《观音史》,有的采访上了年纪的老人等,搜集了许多资料,如“观音地名的来历”“牛耳山的传说”等地名的来历。学生在此基础上,写了属于自己的《龙花会的由来》《观音菩萨的传奇故事》等。而且这些来自于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因为他们感到特别亲切,有兴趣。

4、活用风俗民情资源

我们观音有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更是有浓郁的乡土味,清明扫墓,端午节包粽子、喝雄黄酒,插艾蒿,中秋吃月饼……我们结合庆祝节日,开发利用相关的“节日课程”,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我们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上网,看电视,查找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学生对此也特感兴趣,对屈原这个爱国诗人更加敬重。

(二)确定了“亲近乡土”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目标

1、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感受和体悟生活,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效果。让学生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家乡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家乡、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培养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二、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 “亲近乡土”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亲近乡土”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体系:四年级为《我爱我家》,高段为《我们的学校》《观音的由来》《龙花会的传说》《天宝山的传奇故事》,其中五、六年级的已装订成册。这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乡土气息浓厚的生活教材,身边教材,也使老师们具有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开发符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题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困惑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家长、社会的人才观当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地位远没有提升到它应有的高度;对农村小学来说,经费、安全、师资是制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的主要因素;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具体的评价很难把握,有些评价理念注重过程、强调体验等都难以落实。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阶段小结

又是一个学期结束了,本学期在教育教学中结合课题研究实际,我们小组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继续利用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更好的为课题研究以及教学服务;二是试着新开发当地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为学生学习语文辐射更广阔的天地;三是在口语交际上也下了一些功夫;另外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研究试验阶段我们着重以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我校课题组成员常在一起研究、探讨、集体备课,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方面我们试着尝试了以下教学:

1、设置语文教学活动

书法课

利用写字课开设书法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写字的激情,同时写好了字也是更好的服务于语文学科

日记交流课

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乃至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日记,以激励他们取长补短、比学赶帮

歌词鉴赏会 这在学生心中是一个新鲜、有趣的话题,他们乐意讨论歌词的内容,并能通过其中的寓意来鼓励或鞭策自己

诗文朗诵

抑扬顿挫、仿古留今,这个活动能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与习惯

读书报告会 每周(天)一读,一月举行一次报告会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积累与运用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口才课 课前一分钟说话或结合口语交际课,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

佳作欣赏课

通过学生选出公认的佳作供班级、年级、年级段评 价欣赏,使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就可以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了。

实验班级的教室内,“图书角”“我会读”的阅读栏、“我真行”的评比栏、“看谁写得棒” 的习字栏„„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生机与活力

2、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主要试用高年级)以教材的某一文章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以某一课文为基点,自组单元教材体系。

以某一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文字或评述性文字扩展。

3、结合课题研究,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一是开展“开放性识字教学”在课题实验中,教师除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外,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中识字。基于低年级识字量较大较难这这方面,课题组老师研究试着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品袋、饮料瓶、广告、招牌、媒体等识字材料上,在翻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一本本的集字本,你会发现,越是他们自己亲手做的,记忆越是深。不妨大家也试试,这确实是激励小同学认字的一种新、好的方法。在课题实验中,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例如,现在喊得较响“留守孩子”问题,学校每学期补给班主任电话费,建立起“亲情电话”链接留守孩子与他乡父母的心;学校还 启动了“关爱留守孩子”的活动仪式,为留守孩子建立了心于咨询室、谈心制度、成立爱心书屋、开设心理健康课等,以此来温暖

4、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

教师作为课程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善于发现、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要做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有心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每篇讲读课前都有“预习”,课后都有“思考·练习”,阅读课前都有“阅读提示”,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中都有“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其中,有很多内容就是引导我们对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如第九册第二课《夕照》的“预习”中写道:“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呈现在我们面前。你注意观察过夕照吗?请你留心观察一下夕阳西下的景象,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色,你的观察和课文的描写有那些不同„„”这样的“预习”把学生引向了生活,让他们去观察,去体验,去比较。第三课《古诗两首》的“预习”又这样写道:“„„还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李白、苏轼和他们写的诗。”这样又把学生引向课外读物,图书馆甚至网络。《积累·运用一》的第三部分“口语交际·小小导游员”中要求“你的家乡一定有优美的风景、名胜,你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这次导游的任务就是向游 人介绍家乡的风景或名胜„„”可见,课本中的课文再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本成为了点燃生活体验的火苗。

二、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服务语文教育教学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村组)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等。农村学校乡土资源丰富,对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如白云区南有风光旖旎的白云山,北有自然秀丽的帽峰山,中间有白练般的流溪河,占尽地理上的优势,而且白云区民风淳朴,有自己的传统风俗,如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春节醒狮等。更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如陕南周报社等。由于是农村地区,种养业发达,乡镇村各有特色,如棚栽反季节蔬菜,葛根粉,电孵小鸡,本地大冬瓜等等。根据以上资源,我们的语文课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溪流、小河环境调查,家乡特产新闻发布会,英雄故事会,采访家乡种养能手等等,使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型,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 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辟的阐述,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为此,我们不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在解决“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的问题上,我们认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

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欲望的好办法。学生通过看表演或自主参与表演,对人和事有了直观的印象,说起来会更有兴趣,表达也会更清楚。另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得到角色体验,表达更有感情,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创设交际的情境方法很多: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恰当地加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促进口语交际课的更有实效性。

(二)、教给方法,指导说话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说。这对于学生来说要通过不断地培养和训练,而方法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我在口语交际课中,从如下 几方面去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指导课前的准备。

口语交际课前,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查阅、吸收与交际内容有关的资料,使交际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丰满起来,使学生在课上有话可说。

2、激发想象思维,丰富交际内容。

学生的想象力极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思维,可以使交际内容更为丰富。我们在集体备二年级下册《你该怎么办》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交流: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办?学生逐渐地养成了好观察、好思考的好习惯。紧接着教师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被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所惊动,而且发现门外并不是所熟悉的人时,有什么好的办法既能自我保护又使来人自愿离开?学生装的话匣子被打开了,“说爸爸的姓名”、“报电话号码”“说爸爸上班的路线”„„学生的奇思妙想,让人感受到学生的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这是更好地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服务与教育教学。

四、运用主要方法和手段。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走访民俗家、当地老者;翻看书籍;上网查阅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将资料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

2、实验研究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语文课程、探索让本土人文精神走进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经验总结法。

学校、教师、学生根据自己角度,结合实践、分阶段总结,形成经验材料或在学习中体现出来。

通过实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阶段总结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关注。

2007-6-12

浅谈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县教研室的号召和督导下,我校在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已经起步近两年了。农村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利用的途径也是非常广泛的,两年来,我校在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已经渗透到语文、数学、体育、安全教育等学科中,教师、学生、学校都受益非浅,它既增强了师生的素质,又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校园文明建设,同时对“创满”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就农村课程资 源在语文学科中的开发和利用向大家作简单的汇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鉴于此,我校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农村语文课改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开发、利用好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的课程资源非常多,它包括教师、学生、教科书、图片、实验室、图书室等,语文教师要有效的开利用,同时开发和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教材为蓝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认为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学习语文,使语文与生活脱节。课改后,虽然还把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仍要利用,但不唯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蓝本,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语文向课外拓展延伸。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语一年级下册是围绕专题组织内容。课文的第一组是围绕“美丽的春天”把各项内容完整地组合成一个有机体。学习了这组课文之后,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能仅局限在课本里,而要作课外延伸。我校语文教师就让孩子们去寻找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如诗词、歌曲、图片、文章、自然现象等。当学生走进生活查找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后,教师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举行了一系列以春天为主题的活动。如让学生讲春 天的故事、唱春天的歌、背春天的诗、跳春天的舞、画春天的画„„还让学生在课外寻找春天:“春天来了,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春耕的?”“春天来了,我们周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唱、跳、背、画、讲、看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可以是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

2.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又一有效途径。我校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校为单位适时组织了竞赛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参与,给学生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驱力正体现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上。为了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我校举行了“成语积累挑战赛”选出了擂主;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我校举行了“讲故事比赛”选出了故事大王;为了渗透“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我校举行了“普通话朗诵比赛”。

还可开展讲故事比赛,选出故事大王。为了通过讲故事比赛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可采用讲课外故事加分的办法。

3.以教师的多角色为导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教师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一个教师担任多科目教学,要么两个老师包一个班,要么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和机会非常多,教师这一课程资源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多种角 色的组合,即多元角色,我校教师就利用自己的角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了多元化教育,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二、开发和利用家庭的课程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因小学生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开发家庭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感到:家庭有语文,语文在家庭。

1.在交谈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小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总会与家长有一些对话交流,如:“你今天学了什么?”“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吗?”“你能不能把今天学过的课文背一背?”等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着口语交际训练,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能否“完整讲述”,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表达是否有“自信心”,这些我们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对家长提出了要求,如有不当,家长要立即给孩子指出来,这样,我们就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收集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城里的孩子在家里可以看到电视、电脑、报刊等,而农村的孩子也可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农副产品等,我校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学生通过收集化肥袋,认识“氮、磷、钾”“碳酸氢铵”“尿素”等字;收集粮食,认识“面粉”“大米”等字;收集种子袋认识“种子”“小麦”“玉米”“高粱”等字。学生的识字欲望大大增加了,看到实物“水桶”就问“水桶”该怎么写?看到实物 “扁担”就要想“扁担”二字是怎样写的。

3.在关爱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家庭教育还体现在案情教育上。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2》是围绕“温暖的家庭”这一主题,用三字经形式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家爱我,我爱家。”教师就将传统的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等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尊敬长辈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

三、开发利用村镇的课程资源

社会是人类的大家庭,关心社会是人类关心的一大主题,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从小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开发、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

1.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公开栏》,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语文知识。从《计划生育公开栏》认识了许多人的名字;从对联中不仅认识了许多字,而且积累了许多成语,“吉祥如意”“万象更新”“日新月异”„„

2.参加校外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我们集镇每半年就能观看两次外地杂技团来卖艺表演,在街道居住的300多名学生都会去观看。在一场演出里学生既能看到杂技演员非常惊险、辛苦的一幕幕,也能看财源滚滚来的一幕,语文教师就要 求学生谈感想、写观后感,使学生明白杂技演员要想混口饭吃,真不容易,多么危险、艰辛啊,再联想到自己的未来,如果自己没有过硬的本领,怎么能挣钱,日子多难过呀,从而激励学生自己要好好学习,有了真才实学和一技之长,才能避免将来受苦。

3.参观自然风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节假日里,有好多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旅游、参观了本地的自然风景,老师就要求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整理、修改成文后再在语文课上交流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去开发和利用语文、学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2007年4月

“马鞍”的传说

地处郧西腹地的马鞍镇,版图面积约172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人。东部与土门毗邻,东南部与观音交界,西部与六郎相连,北部与香口接壤,是郧西古老的乡镇之一。这里有山峻水秀、树茂石奇、花香鸟悦、果硕粮丰的自然资源,有民俗情暖、文古韵悠的人文资源。从地理角度分析,全镇由“两河(石塔河、惠家河)一川(马鞍川)一山(白家山)”构成。特别是马鞍川,风景秀美,土地肥沃,地域平坦开阔。青青的圣裕河水从川中缓缓流过,滋润着上川、下川和集镇数千人畜,灌溉着川内数千亩农田。

人杰地灵的马鞍,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马鞍”就是由古代传说而命名。

距马鞍川西北部20余公里处海拔1200余米高的白家山中,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半山腰中有一溶洞,洞口狭小,而洞内却别有洞天,有天窗、石钟乳、清泉,洞内洞洞相通。相传很久以前,洞内有一匹烈马修仙得道数百年。一日,沉睡的烈马惊醒,想到洞外溜溜。于是烈马从洞中挤出,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经和煦的山风一吹,烈马抖了抖鬃毛,昂首长嘶一声,奋蹄腾空,一路从白家山中飞奔而出。当飞奔至马鞍川时,烈马身上的一匹金鞍滑落坠地。由于烈马飞奔速度太快,行至离马鞍川六七余公里处的马鞍关时,烈马才发现马鞍失落,于是,从马鞍关调头返回寻找。在马鞍川找到金鞍时,恰遇路过的二郎神,二郎神对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马鞍川情有独钟,有意将金鞍留于此地,造福方圆数里百姓。经二郎神点化后,烈马弃鞍于川中,返回洞内继续修行。

数百年后,人们根据传说,把烈马修行的地方取名为烈马洞村,把金鞍坠落的开阔的地方取名为马鞍川,以当地政府所在地为界,以上为上川,以下为下川,把烈马调头的狭隘的山口取名为马鞍关。

(闵传杰搜集整理)

关于课题《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阶段小结

2006年6月13日,《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在羊尾小学举行课题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课题组成员有县教研室副主任张光印、小学高段语文教研员吴世定,春桥小学语文教师黄艳、土门镇小学教师张启银、柯晓红、观音镇小学教师韩久坤、费荣林、周代英、马鞍镇中心学校教研员闵传杰、羊尾镇中心学校教研员李永寿、羊尾小学教师陈世军、段维兰等。课题组负责人吴世定主持研讨会,会上,土门镇小学教师柯晓红汇报了参加全省首届阳光杯作文论坛的情况介绍,课题组成员分别汇报交流了近一阶段研究情况。现将汇报的课题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1、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带动了教研活动的 健康有效的开展

随着课题《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各校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工作中以课题为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观音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专题研究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教研组成员的带动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亲近乡土”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体系:四年级为《我爱我家》,高段为《我们的学校》《观音的由来》《龙花会的传说》 《天宝山的传奇故事》,其中五、六年级的已装订成册。马鞍镇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组织编写《马安的传说》作为乡土教材之一。今年上半年,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征集地方传说、民间故事等文章100余件。参入搜集创作的有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士。中心学校还和镇政府网站联合,开出“民俗风情”专栏,专门发表搜集整理的文章。土门镇中心小学课题组成员经常常在一起研究、探讨、集体备课,设置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发展

教师作为课程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善于发现、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要做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有心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

土门镇中心小学结合课题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一是开展“开放性识字教学”。二是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三是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

马鞍镇小学教研组把乡土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机地整合,一是备课时预设乡土资源内容;二是课前导入引用乡土资源内容;三是课中讲课穿插乡土资源内容;四是以例讲解运用乡土 资源内容;五是课后实践体验乡土资源内容。

观音镇小学教研组开发“亲近乡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一是活用学校资源。二是活用乡土资源。包括自然类乡土资源、社会类乡土资源、人文类的乡土资源等。三是活用民间传说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了“民间掌故”方面的挖掘。四是活用风俗民情资源。

羊尾镇小学语文教师为让学生从小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一是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二是参加校外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三是参观自然风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学期我们《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题组成员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收到了良好效果。

3、农村课程资源开发,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

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和体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羊尾镇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现成的资源增长知识。如收集化肥袋,认识“氮、磷、钾”“碳酸氢铵”“尿素”等字;收集粮食袋,认识“面粉”“大米” 等字;收集种子袋认识“种子”“小麦”“玉米”“高粱”等字。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不管看到什么,都要追根求源。观音镇小学教师利用双休日有意安排学生“到菜市场去讨价还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到书店帮售货员推销书籍”学会帮别人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体会售货员的艰辛等。到学校后专门设计这类“口语交际”先让学生演练,再写下来。马鞍镇小学教师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亲眼所见的动物,如温驯而又勇敢的猫、顽皮可爱的狗、贪吃贪睡的猪、盘绕葡行的蛇、攀腾跳跃的鼠、安闲勤劳的牛、善良纯朴的羊、善游喜戏的鱼、飞翔欢唱的鸟、善建筑、爱弹琴的蟋蟀等动物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土门镇小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对溪流、小河环境调查,家乡特产新闻发布会,英雄故事会,采访家乡种养能手等等,使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各地课题组成员汇报后,课题组负责人吴世定对下一阶段课题研究作了具体安排,要求各地课题组成员对前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可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习俗、名胜特产、文化遗存、红色记忆、生活哲理、谚语俗语等收集归类成册,使已开发的农村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后,县教研室副主任张光印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要求,希望课题组全体成员加强学术交流,通力合作,力争在2007年底完善资料,向市课题研究委员会申报结题。

第三篇: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不同基础的主阵地。拓展型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自主拓展课程以校本设计、实施为主,是全体学生自主选学的课程。小学阶段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要求应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中予以渗透。

1、有利于学校创建特色

学校拓展型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校长办学思想、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拓展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吸收、内化国内外先进教学思想、方法,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领域。

2、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课程结构的整体、全面理解和认识,有利于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积累并迁移教学经验,全面提升自己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基础保障。

3、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拓展型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会自我规划、自主选择,养成负责任选择的意识和习惯,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综合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内涵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其类型: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的。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或进行一个相对完整阶段以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2.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的评价,即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旨在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实现的程度。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其目的是通过记录和解释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判定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效应和结果。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对象为基准,然后将其余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区分的评价。

绝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然后把每个对象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集合体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㈠促进发展功能 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4.调节功能。㈡管理研究功能 1.管理功能。2.研究功能。㈢甄别筛选功能 1.鉴定功能。

2.选拔功能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㈠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学界通常以1897-1898年美国学者莱斯(T.M.Rice)对三万多名小学生进行的、检验拼字教学时间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拼字测验,作为评价研究的开端。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E.G.Guba & Y.S.Lincoln)对评价历史发展的划分。1.测验和测量时期

自19世纪末起到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第一代评价时期。

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2.描述时期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二代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从本质上说评价是“描述”,即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

以泰勒提出的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西方人一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 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3.判断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是第三代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判断。

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止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4.建构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进入了所谓的第四代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评价者首先要关心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兴趣和焦点,以“回应”服务对象为起点。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一)标达成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是指泰勒在“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围绕目标达成而建构起的一种评价模式。

基本程序包括如下步骤:①确定教育教学计划的目的和具体目标;②将目标加以细化分类;③用行为动词界定并表述目标;④确定学生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⑤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或技术;⑥收集有关学生行为变化或表现的信息;⑦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进行比较。

㈡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模式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指对方案提出的背景及方案目标的依据的评价。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提供信息并决定如何利用资源实现目标的评价。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指通过描述课程实施情况,并以此判断课程计划与实际活动是否一致的评价。

4.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数据来评判课程最终获得的成效是否符合评价者的期望,并且判断在多大的程度上目标获得了实现。

㈢应答模式

强调评价应当从关注课程的所有人的需要出发,通过信息反馈,让方案结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并通过对方案的调整和修改,对大多数人的愿望作出反应。

应答模式在实施评价时,通常有以下步骤:

1.评价者与一切和评价对象(如课程方案)有关的人接触,获取他们对评价对象的看法;

2.根据获取的信息,确定评价的范围; 3.评价者亲自对方案的实施作实地观察;

4.通过观察,评价者对方案希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取得的成果进行比较; 5.评价者对评价应回应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修正; 6.在此基础上,评价者设计评价方案;

7.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法; 8.对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9.将处理过的信息按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分类; 10.把分类评价结果写成正式报告,分发给有关人员; 11.在分类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对方案作出全面判断。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体系及其主要方法: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㈠发展性评价的定义

发展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的价值观,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承担实现的职责,运用质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及工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促进评价对象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综合发展目标的过程。” ㈡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1.目的的发展性 2.主体的合作性 3.方式的多样性 4.目标的多层次性

5.结果的非奖惩性 6.方法的灵活性 ㈢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反思总结 4.记录成长 5.积极导向 ㈠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1.确定学生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

2.设计学生评价工具,选择恰当评价方法。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

4.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制定改进学习计划。

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1.确定教师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

2.设计教师评价工具,选择恰当评价方法。

3.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相关信息。

4.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三、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㈠行动研究:发展性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策略 ㈡表现性评价

㈢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第五篇:浅析如何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浅析如何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摘要】红色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成果。红色旅游是以党领导人民革命、改革、建设国家的历史作为主题开展的旅游活动,让人们在休闲旅游中接受教育,得到启发,寓教于乐,使干部群众们坚定对党的信任,坚定对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关键词】红色旅游;内涵;拓展;红色资源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在2000年江西省首先制定了“红色之旅”的线路,将“红色”同“旅游”相结合,在随后一年里,江西省“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宣传口号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江西瑞金、陕西延安、浙江嘉兴等地成为了旅游的热门。可以说,红色旅游是有利于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是利民、利党且利国的举措。

1.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红色旅游内涵的意义和作用

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有助于加强革命传统的教育,启发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对于培养、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现实意义以及深刻的历史意义。在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下,爱国主义的教育方式急需创新和改进。拓展红色旅游的内容,打造红色名片,以城市名片的方式将革命的历史、革命的精神、革命的传统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传达,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使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多样化,增强教育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人民群众思想和道德素质,使人民群众的知识得到补充、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激励、思想得到启迪,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充满信心,积极投入其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以打造红色名片的方式,充分利用红色革命的历史遗产,给予其管理和保护,能够保护、巩固红色思想的文化阵地,对于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推行健康向上的文化,抵制封建腐朽的文化,改变落后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拓展红色旅游内容,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新的增长点。在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旅游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旅游的产品和内容的消费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旅游行业需要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完善,以达到人民群众对旅游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而红色旅游就是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项目。[2]

[1]2.红色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景点的规划和设计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上级政策的刺激之下,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就盲目进行项目的开发,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大量的物力、人力的浪费,甚至破坏了一些红色旅游的资源。此外,一些红色旅游的景点中资源整合的效率较低、特色模糊、服务的产品单一。具体表现在,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物品、图片展示、遗址的参观,内容雷同,方式僵硬、单调;此外,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没有能够和本土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弱化了经济利用的价值。2.2利益驱使下造成红色旅游的乱象

在红色旅游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管理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一些红色景区发生了经营走样的问题。红色旅游的本意是将党领导人民在各历史时期留下印迹的标志物、纪念地为吸引点,将这些吸引点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作为内涵,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与学习缅怀,实现身心放松、增长阅历、学习革命知识、振奋精神的旅游活动。但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受利益的驱使,违背了开展红色旅游的最初意图,为了哗众取宠招揽游客,将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进行改造,歪曲历史。这些行为容易误导青少年,使青少年不能正确的认识革命老区的历史,影响其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形成,不利于其健康的发展。2.3红色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

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贫困人口较多、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等特点,在红色景区中的直接表现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旅游景区拉动周边经济发展的能力。因红色旅游具有微利性,在红色景点的开发及建设中政府是主要的资金来源,而红色旅游的高风险性令民间资本不敢将资金投入,造成红色旅游融资方式较少,严重缺乏建设资金。除此之外,红色旅游注重人文精神的宣传、传递和继承,并不能像度假旅游一般长时间的留住游客,增加收入,其独特的公益性质要求其不能有太高价的门票。一方面,红色景点难以实现自身的高收益,一方面难以吸引到资金进行再投资,这些都导致了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

2.4红色旅游的市场波动较大

红色旅游的发展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推动,政治色彩较为明显,红色旅游的市场需求部分是受到政治舆论的影响,因而,红色旅游的需求市场波动要比传统的旅游业大,周期性较强[5]

[4]

[3]。研究显示,红色旅游的市场需求波动表现为五年出现一个小高潮,十年出现一个中高潮,五十年、一百年出现一个大高潮的规律,一年之中,旅游接待的高潮主要是黄金周、纪念日前后。市场波动影响了红色旅游的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在一般人眼里,红色景区的作用是学习革命历史和感受革命精神,和其他的旅游景点相比较,红色景区不容易吸引到年轻的消费群体,满足其多样化的要求,使红色旅游的发展受到限制。此外,探险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商务旅游等形式特殊的产品正在兴起,进一步限制了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3.拓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红色旅游内涵的建议 3.1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性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在党领导人民前行的道路上留下了越来越多的足迹,创造了越来多的丰硕成果,拓展红色旅游的内容应及时将这些资源加入到红色旅游的范畴之中,丰富红色旅游的体系。红色旅游的内容体系应包含:①以延安、韶山、遵义、西柏坡、井冈山等遗址为革命标志地的代表,表现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奋斗历程。②以大庆油田、“两弹一星”等创业时期标志地为代表,表现党创造性地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艰苦奋斗的历程。③以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西部大开发、浦东新区的开发、深圳特区建设等改革开放时期代表标志地,表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时期,党领导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孕育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从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到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再到奥运精神、救灾精神,这些事件形成了核心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应该将党领导人民在各时期艰苦奋斗留下的印迹标志在中华大地之上,将这些宝贵的精神传达到各族人民心中,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升华,给予其新的内涵,使这些精神得以传承下去。3.2优化红色旅游的运行方式

(1)丰富红色旅游的项目,满足游客对其他旅游活动的需求。注重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体验结合起来,增加红色旅游景点的趣味性。(2)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化技术,通过声、光、动画、雕塑、电影等表现手法和保护遗址、再现情景等手段重现历史,使其具有真实感,使展览将思想、教育、艺术、趣味完美结合起来,使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下升华思想、净化心灵,使红色旅游真正实现寓教于乐。(3)布设与完善景区广播网、监控系统、解说器、卫生设施、导引系统等设备,使景区的管理现代化、人性化,减少员工数量,方便游客游览,降低运营的成本,提高景区管理的效率。(4)围绕红色景区的特色,与地区特色相结合,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打破传统,创新思维,生产出受游客喜爱的有时代色彩与历史意义的纪念品,使游客购物的需求得以满足,增加红色景区的经济效益。(5)优化游览的路线,让游客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更多的项目,使效益最大化。加强景点间的联系,侧重精品路线的建构。(6)对景区的管理、业务流程重新整合、梳理,突出核心业务,非核心的部分可采取外包的形式,降低经营的成本,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7)改良讲解内容。在解说员进行讲解时,应根据旅游群体的不同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当的讲解方式和语气进行讲解,在进行红色历史的讲述时,可适当地加入一些趣闻故事,将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结合起来,使革命传统的教育新颖有趣。4.讨论

当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良好,红色旅游的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都得到了成功体现。大部分的游客对红色景点中的展陈方式、讲解服务等总体的印象较好,通过红色旅游,大部分的游客均接受到了程度不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且表达了愿意再次参加红色旅游的愿望,其中也有不少青少年。这些情况说明了红色旅游在经过数年的经营和发展已被人们接受并且受欢迎程度较好,可见红色旅游已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了中央鼓励红色旅游发展的目的。在红色景区实行免费开放后,为了增加收入,各景区都积极创新,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了景区的发展,使游客受益。

综上所述,红色旅游的开展方向是正确的,发展情况是良好的。但红色旅游仍然需要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方式主要表现为: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内容,使红色旅游具有现实感和时代性;不断进行红色旅游中精神财富的挖掘,丰富其思想内涵;不断创新服务的形式,使红色旅游具有吸引力;不断加强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使红色旅游有强大的发展后劲;不断加强教育的效果,使红色旅游发挥其社会效益。因此,需从内容、商品开发、市场营销、融资渠道、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实现红色旅游的生态、文化、政治、经济效益,确保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黄宇方.红色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建设--以古田会议旧址景区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4):81-82.[2]孙莹,董磊.哈尔滨红色旅游现状及纪念品设计开发探索[J].艺术科技,2014(06):30.[3]王盼春.整合旅游资源助推遵义县红色旅游发展[J].中文信息,2015(06):87+89.[4]徐丹.红色旅游与民俗体育互动发展研究--以振兴发展赣南苏区为背景[J].体育时空,2014(22):93.[5]许水平,黄细嘉,沈胤.基于系统基模的红色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2014(06):63-68.

下载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城县积极拓展廉政教育内涵

    大城县积极拓展廉政教育内涵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大城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认真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反腐......

    浅谈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

    浅谈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日益丰富,拓展训练也被引入体育课程中,拓展训练......

    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拓展生物教学空间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拓展生物教学空间 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仅限于教材,以及关于课上教学的直接知识、标本和模......

    团队凝聚力拓展课程

    湖南千龙湖尚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尚行拓展 团队凝聚力拓展课程 课程背景: 面对日益复杂激烈的竞争,企业的进步发展需要一种既能鼓励个人聪明才智的充分展现,又能实现群体......

    拓展训练课程有感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公共必修课课程论文 心中没有放弃的字眼 ——拓展训练课有感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一班 0929004 蒋秋林 2010/6/4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生命不息,奋......

    拓展课程-公告发布

    “快乐拓展日”互动平台教师使用说明 ————————— 公告发布 一、 科目公告发布 点击左列表中的“公告”; 进入右列中的“科目公告发布”; 1.科目公告查询:可设定公告标......

    亲子拓展课程教案

    亲子拓展课程教案 【课时安排】 每节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亲子互动 第二部分:益智拓展 【第一部分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积极的心态,营造融洽氛围; 2、体验亲子互动,融......

    户外拓展课程感想

    户外拓展课程 户外拓展训练是指通过专业的机构,对久居城市的人进行的一种野外生存训练。拓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