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_教学设计_教案

时间:2019-05-15 03:3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床_教学设计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床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河床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学习诗人笔下的河床的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

诗人笔下的河床的特点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昌耀是一个独具生命魅力且有持续艺术创造力的诗人。他的情感深沉且充满西北地域特色的作品引起评论界广泛的注意。他甘于寂寞的思想气质和写作心态,赢得了诗坛的尊重。

诗人首先创造的是一组由诗人的命运自传和心灵经历开始,而逐渐推向整个西部时空,显现高原精神生命的长诗(或组诗)。它们包括《大山的囚徒》《慈航》《青藏高原的形体》(从《河床》到《寻找黄河正源卡日曲:铜色河》共六首)等等。它们记写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这些诗,从整体上呈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的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除了表现主题的独特外,诗人的抒情手段也是导致其诗歌独树一帜的原因所在。诗人爱用短促的句子,但对分行似乎没有太多的强调,每个诗行,有长有短,短的仅有一句,如“我是父亲”,长的多达五个句子,如“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这种写作特征也印证了诗人关于诗歌分行的观点:“我并不强调诗的分行„„也不认为诗定要分行,没有诗性的文字即便分行也终难称做诗。相反,某些有意味的文字即便不分行也未尝不配称做诗。诗之与否,我以心性去体味而不以貌取。”而诗人看重的还是“激情──永不衰竭的激情,此于诗人不只意味着色彩、线条、旋律与主动投入,亦是精力、活力、青春健美的象征”(《昌耀的诗·后记》)。那么,该诗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意象的独异以及语言的夸张,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而“我是„„”的连续排比,更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不仅是河床的气势,也是诗人的气势、创造力与“须臾不停”的“精力”。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说过:“每一首诗都是从一个有能量的、舞蹈着的思想领域中产生的,而它自身又包含着一颗内在的种子。诗人的大部分工作就是让这一颗种子生长起来并自己开口来为自己说话。”昌耀的《河床》就找到了那颗诗歌“内在的种子”,他让这种子开口为自己说话。这是一幅流动的画面,它的流动受到更为内在的力的牵制。我们读它,感到的是一种沉实、粗犷、雄悍的美。由此看来,美感的流动性,更多的是作用于诗人和读者内心,而与表现对象自身的运动关系并不是很大。这种审美效果,决非那种诗人急不可耐地出来发言,迫不及待地使画面流动起来的诗可以比拟的。昌耀的诗总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壮硕的艺术精神。他似乎不屑于浅斟低唱的一己情愫,而是要将土地的全部丰富性展示出来。他的诗使我们领略到了吞吐大荒真力弥满的气象。这种气象险而不怪、硬而不瘦、阔而不空,原因是诗人在写自然时,总有一种深沉的历史穿透力运行其间。

二、问题探究

(一)、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何特点?

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外,还用其多彩的诗笔描绘出了河床外在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地域特征是它来自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拉山;形态特征表现为:宽阔浩荡(“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有时滋润(“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有时干枯(“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沟壑纵横(“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性格特征表现为:坚实宽厚(“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雄性美(“我拓荒千里”)、富有使命感(“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博爱(“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二)、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三、语言品味

(一)、语言的不同流俗

昌耀的诗歌抗拒那些“主流诗歌”语言系统中的语汇、喻象,那些想象、表述方式。不同流俗,凸现了诗歌的质感和力度。他拒绝“格律”的“润饰”,不讲究韵律、押韵,注重的是内在的节奏。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长短句式来实现,如“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并将现代汉语与文言词语和句式相交错,如“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形成突兀、冲撞、紧张的效果。

(二)、丰富多彩的意象

一种是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另一种是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等,给人以视觉刺激。除了这些实的意象外,还有一种是虚的意象,如“是眩晕的飓风”,“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皇帝”,“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等。这一系列具有伤残感的意象,既是他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现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

第二篇:《河床》学案

《河床》学案

说课人:孙岗 参与人:陈新德 孟红忠

【学习目标】

1.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2.体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种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传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3.明白诗歌的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操作方式和知识点】

1.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2.诗歌意象

3.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的人生经历;感悟作者的美学主张和风格流派。

【学习内容】

1.《河床》主要的意象是河床,诗人除了写出它的地域特征之外,还描绘了河床外在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你能说说诗人笔下的河床的这些具体特点吗? 2.《河床》中诗人还提到了哪些意象?它们和“河床”有什么相同点?对表现河床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3.(链接——诗人生活经历:“1957年对于我以及我这样的一批人都是流年不利的一年。那年秋,正当我的

【目标检测习题】 A层次

1.“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我”值得骄傲的原因是什么? 2.诗歌的最后一节“而潮汛已经到来„„”这样的收束如何理解它的意味呢?

3.《金黄的稻束》“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里“我想起”“我看见”有什么作用?

B层次

1.《金黄的稻束》“伟大的疲倦”作何理解? 2.《金黄的稻束》“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作者要传递给读者怎样的思考? 3.《地之子》“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这诗句该做如何理解?

C层次

1.《地之子》写到天国的“碧蓝的晴空”、“彩色的虹”、“白的云”,有什么用意吗? 2.《半棵树》“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这一句结束诗句,流露的是诗人“阴郁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3.《边界望乡》有一句令人称奇的想象:“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里的“远山”指的是什么?诗人的意蕴和要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4.《边界望乡》最后一节诗中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课外能力提高训练】

1.《地之子》是一首“做为人子的深情”的恋歌。通读全诗之后,对于本诗的“大地”你是如何理解的?

2.《半棵树》诗中的意象是一个极端变形的意象——“半棵树”,它具有怎样的特点?象征意味如何?

第三篇:河床解释及造句

【注音】: he chuang

【意思】: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造句:

1、河水流尽,河床干涸。

2、然而,河床网不是一个孤立的基础设施。

3、探矿者淘选从河床中挖出的少量含金泥砂和沙砾。

4、这对河床来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5、拱高275英尺(84米),跨度290英尺(88米)下面是小溪的河床,犹他州沙漠里的彩虹桥一直是几千年来的灵感和奇迹的来源。

6、现在,巴西正扶持土地管理技术,这可以保护河床,保持植被和土壤中的碳。

7、人们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到河床也被晒干了。

8、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9、再在河床呆了三个赛季,法尔考已经准备好了加入欧洲俱乐部。

10、一位桑布鲁男子赶着牛群走出村落,穿过一片干燥的土地,朝着在干燥河床上挖掘的一口水井进发。

11、今天的大部分钻石不是从河床中发现的,而是从深藏在地下的岩石组织中开采出来的。

12、多股沙尘被从海岸吹向大海,它们之中的大部分或者说全部可能都来自河床。

13、他们使用了黑鹰的出事航线但降落在巴基斯坦西北部一处宽阔的无人居住山谷的干河床上,这个地点是预先指定的。

14、但是,有证据表明,这颗红色星球上曾经有过一段温暖而湿润的过去:干涸的河床,极地冰盖,火山和只有在水中才能形成的矿物质,都在这里被发现。

15、在旱季,你可以沿着河床的石头一直走到有一些房子的地方。

16、一些季节性小河流留下了有自然粘土的河床。

17、在路易斯安那州,最受威胁的要属有着丰富的虾和牡蛎的河床。

18、然而比这更不寻常,同时也更令人不安的是患病的、发黄的竹林以及露出河床的澜沧江。

19、印度的钻石绝大部分是在河床中发现的。

20、乌努努,也被称作艾尔斯巨石,和其他该区域的中心山脉,峡谷,干涸的河床以及并刺平原一样,在澳洲土著人的传统中是神圣的象征。

21、当它们最终抵达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时候,它们污染河床和海床,危害水生植物。

22、有趣的是,在帕里艾克河床有着大量的巨型雷龙属恐龙的化石非常丰富,说明这些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在这些区域曾繁极一时,洛瓦斯说。

23、事实上,大多数这类水电站是河床式水电站,它们更多地依赖于重力和自然而非混凝土和基础设施。

24、南美最著名的足球俱乐部之一河床俱乐部在其110年的历史上首次被排除在阿根廷一流俱乐部之外。

25、图中为云南省陆良县的一位农民牵着一只马走在已经干涸的河床上。

第四篇:河床开挖施工方案基坑稳定验算[推荐]

石特涌开挖及两侧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基本情况

XX桥位于XX市XX村,跨越XX河,将河床进行回填处理,回填至高程1.9m。根据设计施工方案,为保证挡土墙及基坑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其基础采用打松木桩处理,并在9#墩~10#墩、11#墩~12#墩之间打水泥搅拌桩护墙。

现有河涌宽约15m,处理涌长约65m,现状涌底标高0.20m,回填河床标高1.90m。XX桥的修建需对现有河两岸旧挡土墙拆除后,重新进行修复,原挡土墙两端与新建挡土墙接顺,在清挖河涌,采用砌石铺底。

河床挡土墙及河床开挖必须待上部架梁和桥面整体化层完成后,才开始挡土墙基坑开挖、挡土墙砌筑以及河床开挖、河床底铺砌等施工。

二、河涌两侧挡土墙施工

10#墩处挡土墙A长47.2 m、4#墩处挡土墙B长55.0m,其墙身采用M7.5浆砌片石,并用M10砂浆勾缝及墙顶抹面厚2cm,基础采用50cm厚现浇C25砼。挡土墙基础底面地基允许承载力应不小于100Mpa。

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拆除旧挡土墙→基坑开挖→打松木桩→20厚砂垫层→C15砼垫层→C25砼基础→浆砌块石挡土墙→设置ф8PVC排水孔→挡土墙C25压顶→墙后分层回填砂、土→场地清理→交工验收。

2、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测定出挡土墙边线和原路面标高,经核查无误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开挖基坑。

(1)根据现场施工设备和施工环境,基坑的开挖采用小型挖机开挖成形,最后用人工进行细平和修整边坡达到设计要求的方法。开挖时为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采用分段开挖的方式,每段开挖长为10~15m,开挖时严格根据土质控制开挖深度,严禁超挖而影响原堤岸土的稳定。

(2)挖出的土不能任意堆放需运出场地,以免妨碍开挖基坑及其他作业。(3)基坑开挖应避免超挖,底面应高于设计高程20cm左右,以保证夯实后满足设计要求。(4)基坑开挖时若有地下水汇集,基坑槽开挖时要随时采取降水措施,降水采用潜水泵抽排基坑内积水,可以排入原有河涌。

(5)开挖深度超过2m时周边必须安装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防护栏杆应安装牢固,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

(6)基坑内应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的专用梯道。梯道应设置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梯道的搭设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的要求。(7)地基处理结束并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人工整平,然后夯实。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打松木桩基础

在河涌两岸挡土墙基础采用尾径≥8cm松木桩处理,桩长6m,间距55cm,布置4排,两侧共752根,4512m。拟采用2台挖掘机打桩,沿河涌两侧进行松木桩的施工。木桩主要在当地木材市场采购,采用汽车运到工地现场;所有松木桩选材要求尾径8cm以上,长度6m,松木桩材质要求新鲜、均匀、外表顺直、无弯曲,以保证打桩时进尺顺利,避免受力不均匀产生斜桩、拉位发生移动现象。

1)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挖出工作面 →桩位放样 → 打松木桩→锯平桩头→砼垫层施工→挡土墙基础施工

2)测量放样:松木桩施工前,由测量人员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确定每个木桩打设桩位,并用木桩予以标记。

3)松木桩的制作:桩径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且外形直顺光圆;小端削成 30cm 长的尖头,利于打人持力层;待准备好总桩数 80 %以上的桩时,调入挖掘机进行打桩施工,避免挖掘机待桩窝工;将备好的桩按不同尺寸及其使用区域分别就位,为打桩做好准备; 严禁使用其他木材代替松木。

4)打桩前,桩顶须先截锯平整,其桩身需加以保护,不得有影响功能的碰撞伤痕,桩头部位宜采用铁丝扎紧。

5)先试打桩10根,以大概确定桩长。地质报告显示淤泥深度为-6.13 m,为确保试桩成功,并考虑该类型桩的特殊性,配桩长度比同位置桩的有效长度大0.5米。

6)挖掘机打桩流程:挖掘机就位,为了使挤密效果好,提高地基承载力,打桩时由外两侧往内施打;选择正确桩长的松木桩,并扶正松木桩,桩位按梅花状布置;将挖掘机的挖斗倒过来扣压桩至软基中;按压稳定后,用挖斗背面击打桩头,直到没有明显打入量为止,确保松木桩垂直打入持力层;严格控制桩的密度,确保软基的处理效果。

7)因在梁板安装完后打松木桩,若梁底净空不够机械压桩时,可先用人工压桩1~2m深后,在用机械进行压桩,确保梁底不受损坏。

8)锯平桩头:根据设计高度控制锯平桩头后的标高。桩头应离淤泥顶面30cm,20cm 插入砂垫层、10cm插入砼基础垫层,与之凝为一体。

4、基础垫层施工

松木桩打设完毕后,对桩顶面进行平整后,随即进行砂垫层施工,垫层材料宜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砂中不得含有杂草,含泥量不大于3%。砂垫层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C15砼垫层及C25砼基础施工。在砼浇筑捣完后凝固前,应抛毛石嵌固。

5、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

选用的片石必须合格,石料质地坚硬,要求不易风化,无裂纹,中部最小厚度不小于150mm,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严格按挤浆法施工,保证砂浆饱满。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贯彻“平、稳、紧、满”的施工工艺原则,按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和排水孔,砌石面要求整齐划一,做到外观顺滑美观,及时做好材料检验的砂浆试件,并按规范进行养护。挡土墙每15m设一道沉降缝,其缝宽约2cm,用沥青麻筋填塞。Ф8PVC排水孔间距2m,向河边坡度为3%,应高水面不小于40cm,进水口放置约50kg碎石,碎石采用耐老化并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良好的土工布包裹。

片石砌筑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分层水平砌缝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相互错开,砌缝饱满。各砌层先砌外圈定位砌块,并与里层砌块连成一体。定位砌块选用表面较平整且尺寸较大的石料,定位砌缝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

定位砌块砌完后,先在圈内底部铺一层砂浆,其厚度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接,且砌缝砂浆密实、饱满。砌筑腹石时,石料间的砌缝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密实。石料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得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石料大小搭配,较大的石料以大面为底,较宽的砌缝可用小石块挤塞,挤浆时用小锤敲打石料,将砌缝挤紧,不得留有孔隙。

定位砌块表面砌缝的宽度不大于4cm。砌体表面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大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小于8cm,每砌筑120cm高度以内找平一次。填腹部分的砌缝减小,在较宽的砌缝中用小石块塞填。

砌体表面的勾缝符合设计要求,并在砌体砌筑时,留出2cm深的空缝。勾缝采用凹缝或平缝,勾缝所用砂浆强度不得小于砌体所用砂浆强度。当设计不要求勾缝时,随砌随用灰刀刮平砌缝。砌筑完毕后必须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并做好养护。

6、墙后回填砂、土墙体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墙后回填,必须分层分段回填,每层填筑后夯实,回填至墙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填料厚度控制在每层30cm,分段施工时要做好接茬处理。

基坑回填应注意,挡土墙A墙后基坑回填砂,B墙后基坑回填土,回填砂、土用手扶打夯机压实,压实度应达到路基设计要求。回填时必须分层分段进行施工,并观测挡土墙变化情况,确保挡土墙不发生位移或倾覆。

三、河床开挖及河底铺砌施工

河床开挖必须在河岸挡土墙砌筑完成后,才能开始施工。因在架梁完成通车后进行河道开挖,开挖时只能用小型挖机与人工配合的开挖方式。

开挖河道标高为1.9 m、河底标高为-0.5 m、深度为2.4 m,开挖至河底标高后,基础采用30cm厚砂垫层,在砂垫层上铺砌40cm厚M7.5浆砌片石作为河床铺底。

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围堰→河道分层分段开挖→河床底砂垫层→河底铺砌

2、河床开挖及注意事项

根据变更设计图纸,准确测定出河床开挖边线,经核查无误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开挖。

(1)根据现场施工设备和施工环境,河床开挖采用机械分层分段开挖,人工配合修整河底,严禁掏挖施工。

(2)挖出的淤泥不能任意堆放,运至指定的弃土场,不能随意堆放在挡土墙边上,更不能堆放在施工范围内以免妨碍其他作业。

(3)河床开挖拟用小型挖机,人工配合。在开挖前,河床开挖的宽度、开挖的次序和堆土位置由现场施工员向司机及土方工详细交底。为保证河床底土壤不被扰动和破坏,在用机械挖土时,要防止超挖,挖至离设计标高10~20cm时用人工开挖、检平,尽量避免超挖现象。若有超挖,应将扰动部分清除,并用中砂回填,用平板震动器振实。开挖河道周边不许堆载,挖土随挖随运,保证开挖河道两侧的安全稳定。

(4)开挖时,应随时测量监控,观测河岸两侧挡土墙及3#、4#墩的变化情况,设定观测点,及时观测其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确保挡土墙及墩柱不发生倾覆或位移。施工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立即暂停施工,须对挡土墙进行挡板支护处理等应急抢救措施,采取预防性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挡土墙位移或倾覆。

(5)河床铺砌按河床分段开挖的实际情况,也采取分段铺砌方式。(6)河床开挖深度为2.4 m,河床开挖厚度按路基填土松铺厚度40~50cm进行控制,即按40cm开挖一层,大致分6层开挖,以确保开挖卸载速率。(7)河床底铺砌长度为55m,分五段铺砌,按10~15m一段,用小型拖拉机或翻斗车将片石运至河床铺砌处。

(8)铺砌的左侧边线离桥梁边线7.94 m,围堰离边线大约在1.5m范围内,围堰填筑高度大致高出挡土墙顶50cm,宽度1.0m,同时排出河道内的水。右侧是便道,不用围堰。

(9)的淤泥应及时远运,不能堆放在沿岸。防止雨天淤泥回淤以及在淤泥的堆压下产生滑坡。

(10)河床开挖动土前,需对挡土墙、桥墩、台进行定位放线、并对开挖宽度限定,用石灰粉放出灰线开挖范围。

四、河床开挖对挡土墙的观测

1、因河床开挖面积较大,开挖深度在2.4m,该项目工程对周边环境要做好充足的保护措施。根据场场地质及环境条件,河床开挖施工对周边结构物的影响相当敏感,应严格控制土体的变形,确保河涌两侧挡土墙及墩柱的安全稳定。开挖施工期间,须周期性的对周边环境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两侧挡土墙壁等构筑物的安全稳定。所以,对开挖进行现场监测是十分必要,在河床开挖时,每天必须对完成的两侧新建挡土墙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应观测记录,若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处理。

河床开挖直接涉及淤泥层,该层具有流塑性且透水性较好,在水头高差作用下易产生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应做好止水、隔水及排水措施,以确保河床开挖的施工安全。

2、通过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情况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挡土墙等构筑物的影响,使得整个河涌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

3、河床开挖后,河底淤泥土体会产生回隆,并带动挡土墙、墩桩柱等结构物一起沉降或位移,如隆起量过大,会引起结构物的位移。为观测河床开挖过程中结构物的垂直位移变化情况,掌握河床开挖过程中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河床开挖施工对结构物的影响,拟在墩柱高程的中心两侧进行设点。

4、挡土墙沉降、位移监测

用冲击钻将道钉打入墙顶混凝土时将钢钉植入。沉降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通过联测稳定的高程基准点,建立固定的水准线路,计算各监测点的高程。水平位移测量采用视准线法,通过建立稳定的基准线,量测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位移量。在两侧挡土墙顶上各布设3个位移观测点,在挡土墙的内侧即与搅拌桩护墙之间的土体埋设A、B、C、D四个沉降观测点。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挡土墙建筑物的安全,在挡土墙的沉降监测中如发现沉降速率变化较大或差异沉降过大时,应立即对其设置倾斜监测点,对其进行倾斜监测。

5、河床开挖的安全监测

(1)开挖前7天左右对挡土墙及墩柱的结构物情况进行观测记录,对结构物水平位移监测点等初始值进行采集。

(2)河床开挖时,应每天监测一次;如出现异常,增加监测频率,甚至随时进行监测,以确保河床开挖对两侧结构物的安全稳定。

(3)完成河底铺砌达到设计强度并且观测情况稳定后,停止观测。

7、监测频率及报警

1)水平位移监测:河床开挖深度在1.5m以内,可每2d观测一次,开挖至2m以下及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3~5d观测一次。

2)垂直位移及结构物沉降观测:在河床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3)当出现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临近的结构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相关人员报告监测结果。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4)挡土墙顶及墩柱的水平位移不大于5mm/ d进行控制,对结构物沉降位移报警值设为15mm,倾斜报警值设为10mm,当出现结构物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变形裂缝及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情况时,应立即报警处理。

五、水泥土桩墙稳定性验算及坑底涌砂稳定性验算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墙进行支护的计算取值:基坑开挖深度h=2.3m,墙体宽度b=0.95m(两排桩)、1.35m(三排桩),墙体入土深度(基坑开挖面以下)hd=7.0m,墙体重度γ0=20KN/m3,墙体与土体摩擦系数μ=0.25,土的容重γ=18 KN/m3,内摩擦角φ=35°。

1、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沿墙体纵向取1延米进行计算,则主动和被动土压力系数为:

Ka=tan(45°-35°/2)=0.27,Kp=tan(45°+35°/2)=3.69 墙后主动土压力:

Ea=1/2×γ(h+hd)×Ka=1/2×18×(2.3+7)2×0.27=210.17 KN 主动土压力的作用点距墙趾的距离为:

Za=1/3×(h+hd)=1/3×(2.3+7)=3.1m 墙前被动土压力:

Ep=1/2×γ×(hd)2Kp=1/2×18×72×3.69=1627.29 KN 被动土压力的作用点距墙趾的距离为:

Zp=1/3×hd=1/3×7=2.33m 墙体自重为:

W=b(h+hd)γ0=0.95×(2.3+7)×20=176.7KN 抗倾覆安全系数,Kq取1.3 Kq=抗倾覆力距/倾覆力距 =(b/2×W+ Zp× Ep)/ Za×Ea =(0.475×176.7+2.33×1627.29)/3.1×210.17 =3875.52/651.53=5.95≥1.3,满足要求。

2、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墙底抗滑移安全系数,Kh取1.2 Kh=(μW+ Ep)/ Ea =(0.25×176.7+1627.29)/ 210.17=1671.46/210.17 =7.95≥1.2,满足要求。

22bhdZPEPEaZa

水泥土桩墙稳定性验算图

3、河床开挖坑底涌砂稳定性验算

计算取值:现有高水位+1.20,河底开挖标高-0.5m,水头高差h′=1.7m,搅拌桩入土深度h2=7.0m,水面以下搅拌桩长h1=8.7m,ρw为水的密度取10KN/m、ρb为土在水中的密度取7KN/m、K为安全系数取值为2。

不生产坑底涌砂的安全条件为:

33ρb(h1+h2)≥K·ρw·h′ ρb(h1+h2)/ρw·h′≥K 即:7×(8.7+7)/10×1.7=6.46≥K(值为2),满足要求。

1.8桩顶h'=1.7m1.2常水位-0.5h1=8.7m河床底部h2=7m-7.50桩底坑底涌砂稳定性验算图

六、基坑、河床开挖应急预防措施

根据现场情况,在基坑开挖、河床开挖时较易对河涌两侧挡土墙发生坍塌事故,若事故一旦发生抢救难度较大,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在施工前要认真研究整个施工区域和施工场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资料、挖土和弃土要求、施工环境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开挖前对工程应验算搅拌桩支护墙或基坑的稳定性,并注意由于土体内应力场变化和淤泥土的塑性流动而导致周围土体向基坑开挖方向位移,决定是否需要支护,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在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

在开挖前应准备好木方、工字钢、脚支撑、挡板等临时支护用具,以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采取临时支护的措施。

河床开挖过程中,为防止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有必要对挡土墙加以预防性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开挖时对结构物造成位移、倾覆或垮塌现象。

若在基坑、河床开挖失稳时,对未开挖地段立即停止开挖,以减少事故发生,对出现开裂、沉降、倾斜的墙体用木方、工字钢、挡板进行支撑防护、注浆等加固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避免故事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加强监测,每天观测频率2次以上,并及时上报量测情况,指导施工现场。

在施工过程中,若一旦出现坍塌事故,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并如实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汇报,项目经理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会同现场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同时由项目部总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原因分析,确定坍塌等级,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

第五篇: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综合——分析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综合——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结合树状算,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答: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千米?

生1:实际每天修的千米数-计划每天修的千米数=多修的千米数(2)小丁丁比小胖提前几分钟完成任务?

生2:实际每天修的千米数-计划每天修的千米数=多修的千米数(3)加工这批一共需要多少天?

生3:先用的天数+后用的天数=一共用的天数

2、口答:根据已知条件,说出可以求什么问题?(1)每台机床3小时加工210个零件,生1:每台机床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2)每支钢笔5元,学校买了20支钢笔,生2:一共需要多少元?

(3)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西瓜,比香蕉多350千克,生3:香蕉有多少千克?香蕉和西瓜一共有多少千克? 出示课题“解决问题(1)”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出示例1:工程队修一条长为84千米的公路,原计划28天完成,实际21天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千米?(1)读题,审题。

(2)小组讨论:解答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2、汇报

我从已知条件开始想: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a、一条长84千米的公路,原计划28天完成,原计划每天修

探究三:

师: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想,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生: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集体练习生:84÷21-84÷28 =4-3 =1(千米)答: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1千米。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

小丁丁和小胖每人各打一篇3000字的文章。小丁丁每分钟能打75个字,小胖每分钟能打60个字,照这样计算,小丁丁比小胖提前几分钟完成这项工作?(1)读题,审题。

(2)分析数量关系:出示数量关系和算图 出示:

(3)列式计算:齐练

3000÷60-3000÷75 =50-40 =10(分钟)答:小丁丁比小胖提前10分钟完成这项工作。练习二: 出示主题图和题目(1)师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从图上看懂了什么?(2)集体练习:

生1:1700÷20-1560÷20

生2:(1700-1560)÷20 =85-78

=140÷20 =7(个)

=7(个)答:小巧平均每分钟比小亚少打7个字。(3)师问: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生1:小亚的工作效率-小巧的工作效率=相差的工作效率 生2:工作量的差÷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差 练习三

判断题:问:错在哪里?你是怎么想的?

(1)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25天完成,现在要求15天完成,每天应比计划多修多少米? 300×25÷15()生1:(×)改正:300×25÷15-300(2)甲、乙两人各自要完成生产240件衣服的任务,甲每小时生产15件,乙每小时生产12件,甲比乙少用多少小时完成任务?

240÷(15-12)

()生2:(×)改正:240÷12-240÷15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解答应用题先审清题意,然后可以从条件出发,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还可以把条件和问题结合起来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课后习题 练习册P/54~56

下载河床_教学设计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床_教学设计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娜塔莎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

    1._a_o_e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 o 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正......

    田忌赛马教案,教学设计

    14、 田忌赛马 教材简析: 课文写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转败为胜的故事。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1——2自然段,13——17自然段讲述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过程,中间3——12......

    分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 2、会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2. 教学重点/......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方明珠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

    Unit_3_This_is_my_sister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 1. 学会说家庭成员的称谓。 2. 学会谈论家庭成员。 3. 能听懂有关介绍家庭成员的谈话。 2. 教学重点/难点 Language point......

    *炼金术士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 2,了解小说主题与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能力方法: 1,理解小说的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浪淘沙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查找筛选资料、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