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教案

时间:2019-05-15 03:4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感知规律

1、伸出手张开,问:有几个手指?有几个空档?如果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能夹几枝笔?(板书: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

2、请4名男生和4名女生排队,要求: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全都排着符合要求吗?怎么办?(排成4男3女)他们是怎么排的,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交流表示的方法。师:这样的排列方法叫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索规律

1、出示教学挂图。

(1)在图上找一找,有没有像刚才男生和女生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交流。能不能用一句话描述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2)这些一一间隔排列有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规律?同桌合作讨论、探究。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名称: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4)归纳出“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三、运用规律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提问:“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相”可知什么? 各自解答。交流。

把上题改成:马路一边有25个广告牌,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该怎样解决?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提示:一根木料锯1次,能锯成几段?画图理解。那锯3次能锯几段呢?为什么?(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四、拓展规律

1、把前面表演过的4男4女再次请上台。思考:有什么办法不多加一名男生或者不去掉一名女生,使每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围成一圈)归纳:当围成一圈时,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同样多。

2、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提问:为什么桃树也是75棵?

五、总结规律。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案

穆阳中心小学 钟锦珠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1、游戏: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小手,数数有几根手指?再看看每两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栏?一共有几个空栏?你还知道什么?

2、学生交流得出:一只小手有5根手指,每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栏,一共有4个空栏。

3、小结:手指5个,空栏4个,手指数比空栏数多1,空栏数比手指数少1,像这样的现象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一起去兔宝宝家去看看。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栏这样排列的事物吗?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师:每组中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板书:一一间隔)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个数是多少,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的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的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个。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比()多1个。(2)变式练习:

1、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2圆周问题: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和圆片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是相等的?

五、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第三篇: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案(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案

花荡小学李婷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联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圆周问题)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听清楚了:两个手指夹一根小棒(师演示),看谁夹得最多?

生:4根

师:有5根手指,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档,所以只能夹4根小棒。看:一根手指,一根小棒,一根手指,一根小棒,它们排列有(规律),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再瞧瞧:两根手指之间夹着一根小棒,我们通常把夹着的小棒看作中间的物体,手指排在前面和后面,看作两端的物体。

师:还能不能夹得更多一些呢?

(PPT演示5根,9根,10根)

师:简单的夹小棒游戏蕴藏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小兔们正热烈欢迎我们呢(出示情境图)

提问: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排列的物体吗?

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和()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

它们的个数分别是多少?(教师板书)

追问: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个

师:是不是所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发现兔子的耳朵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但红耳朵和白耳朵一样多。(在这里学生还可以找出兔子的衣服,头的方向)

小组讨论:为什么是相等的。

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这样的排列是一一对应的。

小结: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相同时,比中间的物体多1.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一样多。

三、动手操作

1.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摆一摆,同桌之间合作把小棒和圆片一一间隔

排列(板演)2.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3.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4.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四、应用规律:(1)变式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你发现电线杆和广告牌有什么规律?再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变一变:如果是25个广告牌,电线杆有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把木料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提问:锯的次数和锯的段数有什么关系?(2)圆周问题:沿圆形池塘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提示用小棒和圆片摆一摆)c:汇报小结: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相等。那在沿三角形的池塘栽75棵桃树,中间间隔着栽柳树,可以栽多少棵柳树? 小结: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封闭图形时,两种物体相等。d:实物巩固: 师:老师带来了花环,漂亮吗?红色和黄色一一间隔排列,红的和黄的关系是()。(操作将花环拉成一排)现在它们排列是一一对应的。(操作拿掉一个)现在两端物体相同,红的比黄的多一个。(操作围成一圈)红的比黄的多一个,但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不是)

五、总结评价:

师:大家共同探索,应该有了很多收获,谁来说一说?

第四篇:四年级《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执教人:淮安市新渡中心小学 刘文中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灵活运用这一规律。【教具、学具】:手帕和夹子,小棒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2、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研讨

1、出示课件。

兔子乐园里的兔子正在跳舞呢,仔细看这幅图上有什么?(兔子,磨菇,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大树,绳子)

2、根据回答板书。

3、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

2)像这样每两个同样的物体间排一个别种物体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3)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每组的两种物体,它们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4、数一数这些物体的个数,比一比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它们都相差1)兔子为什么比蘑菇多1?

5、讲述: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还有哪些物体是两端物体?每一排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6、通过刚才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个。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1)

三、动手操作,感受规律

1、像兔子乐园里这样间隔排列的物体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动手试一试,四人一组,每人任意拿几根小棒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出示投影,交流小结:小棒的根数比圆的个数多1,这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5、问:仍然按上面的摆法,如果摆11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怎么想的?如果摆6个圆,应该摆几根小棒?为什么?

四、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1、谈话: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生活中到处都有,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能找到这样有规律的事物吗?

2、学生举例。

3、出示国旗,从上面找到我们学习的规律?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列式?为什么广告排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不1?

2、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独立思考第一小题,指名回答,怎么想的?回答第二小题,问:锯的段数与次数有什么关系?口答:1)一根木料锯5段,需要锯几次?2)一根木料锯8次,锯成多少段?

3、游戏活动

1)请5位女生站成一排,在每两个女生中间站一个男生,应该请几位男生呢?谁来排? 2)再请5位女生,还是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要求男生比女生多1人。谁来排? 3)男女生都是6人,还要求一一间隔排列,怎么排? 4)比较两种排法,你发现了什么?

5)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六、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两端: 夹子 9 兔子 8 木桩 13 中间: 手帕 8 蘑菇 7 篱笆 12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相同,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

【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对于规律的表述,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和表达。由此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找出这个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设计上我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引入规律。

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猜球游戏,让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初步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规律。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在新知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入有趣的童话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之间的个数关系,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在丰富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探索规律,而不是直接将规律灌输给学生。继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加深“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规律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实际问题又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或方法来解决。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发的解决问题,鼓励其想法多样化,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做到学中有用,用中促学,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了突破最后的圆周问题,我让孩子们先排排队,引导学生来解决难题。最后,“我是小小设计师”的开放题的训练,更是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本环节是对本节课教学活动的总结,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五篇:四年级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50页—51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感情。

一、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找到了什么规律,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将运用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二、教学实例

1、课件出示例题及情景图。提问:从情景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阅读题目中的文字,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你怎样理解从一端到另一段共栽了7棵”,“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

2、课件出示第(1)个问题:林荫道长多少米?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题目中的哪些信息?

3、出示讨论题。

(1)计算林荫道的长度,应该把每段的长度与树的棵树相

乘,还是与林荫道被分成的段数相乘?

(2)在两头都栽树的情况下,林荫道被树分成的段数与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3)这道题应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课件出示第(2)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5、提问:比较(1)(2)两个问题,在物体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三、教学“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

2、“试一试“第2题。

(1)谈话:这道题中的林荫道指的是哪一条林荫道,全长知道了吗?

(2)观看图中放花盆的情景,自己思考这道题怎样解答,并尝试计算。

(3)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4)提问:这道题与例题的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这两道题的不同点是(1)已知栽树的棵树,求林荫道的长度,这道题是已知林荫道的长度求放花的盆树,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相反的;相同点是都要先求林荫道被分成的段数,而被分成的段数都是比物体(树或花盆)的个数少1.所以都还用到了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

四、P50的想想做做第一题。(1)、学生读题。

(2)、谈话:先想想走廊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如果走廊两端都放花,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走廊两端不放花,比如在离走廊处一米处放第一盆花,或者在离走廊端点3米处放第一盆花,这两种方法放花的盆数与3米、3米的分走廊把走廊分成的段数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独立计算。

4、展示不同情况的算法。

5、布置作业:51页想想做做第2题.五、全课总结

1、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规律?你还有那些疑问?

2、谈话: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有的书上称为“植树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生活中很多,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发现这样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板书:

找规律

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下载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找规律》同步训练

    找规律(2) 1. 学校门前一条笔直的小路的一旁,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每隔3米载一棵树,一共载了17棵。这条小路全长多少米?2. 12个小朋友排成一队。每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有2米。 (1)这个队......

    2、找规律-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找规律(2)-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找规律(2) 教学内容: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长安镇公开课教案 执教:王娟) 教学内容: 第四册教科书第116页的例2及做一做,第118页的4、5、6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从而理解并......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案)

    数学思考 ——找规律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5及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猜测、讨论等活动,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通过复习图形和数字简......

    学前班数学找规律教案

    数学—找规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找规律......

    学前班数学找规律教案

    数学—找规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活动准备:找规律图......

    小学数学《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5~86页《找规律》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场景事物,发现隐含的规律,对事物的排列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