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编写要求
四、学案:
(一)、数量
数量不少于教案数量的三分之一,不用每节课都编写学案,编写重要课时的学案。
(二)编写栏目及要求
1、学习目标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既突科学性,又要符合学情,重视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维目标的文字表述要落实简约化原则,符合教情、学情,不要照搬教参,冗长啰嗦。学习目标不要写成教学目标,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2、学习重、难点
对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明确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可以使学生的预习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
3、学法指导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并不是一般的通法说教,也不一定每节课都必须有这些方面,可视具体内容而定。
4、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通过对知识的高度整合,列出自学提纲(或以其他形式进行整合,如图表、知识树等形式),特别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整合。(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对自学过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在决。教师可预先将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选择性的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3)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深刻研究教材、发觉教材,挖掘出历史教材的情感教育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4)归纳总结(知识建构)
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加知识点之间的辨识度。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5)达标训练
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提醒合理搭配,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所学内容。(6)学习感悟
包括小结、知识网络图、感想、疑惑、巩固练习、自我评价表等。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点、生成点、困惑点,从而学有所得。
第二篇:学案编写和使用要求
学案编写和使用要求
一.总体要求: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基本要求、格式要大致统一,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储备、小组任务、典型例题、时间安排、课堂检测等内容要考虑到各个层次,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巩固练习要设置选做题,做到“提优扶弱”。
二.具体要求:
(一).备课:基本模式是“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2.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学案”初稿,并交给组长审查修改;组长将一周“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学案”发至学生手中,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教研组长负责将“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务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二).“学案”的编写: 1.编写“学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以共同参与。
(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层次性原则: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2.要求:
(1)“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2)“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4)“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6)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3.编写模式:
各科学案的模式原则上可分成五个部分:学习目标——预习检查——问题探究——思维训练——课后巩固
⑴.学习目标:依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拟订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运用。让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⑵.预习检查:依据学生自主学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检测题,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测了解自学效果,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⑶.问题探究:本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热点及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而拟订的讨论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解疑,通过师生互动实现突破。
⑷.思维训练:教师精心设计或挑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的问题让学生当堂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
⑸.课后巩固: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节要点,学会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另一方面,布置相关问题及时巩固已学知识,适当拓宽学习领域,及时提升学习层次。三.“学案”的使用: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学案”的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学案”,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答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四.效果评价:
对实施“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的参与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
(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的才艺展示。(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学案编写运用的要素
学案一般由导学部分、预习检测部分、深入训练部分、课尾检测部分四块组成。题例主要来自课本及教师组织的变型题、拓展题。学案一般是一节课一份学案。
编制和使用学案有七个基本要素
1、编制学案要求题例少而精。一节课一般以学生做题20—30分钟的时间客观设计题量。要留出学生讨论时间、检测评价时间,教师组织讲解总结时间。只有题量上的少、质量上的精,才可能在操作训练中做到慢而实。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2、课堂操作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不同,课型不同而侧重不同运用。如导学新课,以导学熟悉内容要点为目的,兼适度的尝试练习。深入训练课型,要自做讨论相结合,以总结解法,运用解法,实践练习为侧重。复习课型要以自做—评价—讨论—总结为基本流程。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使用、合理使用。
3、要提高学案的使用实效,必须强化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指导。家庭作业以预习为主,教师要给学生预习的提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预习,并作简单尝试练习。那么学案的第一部分就可以编出概念习题化的题例对学生加以自学检测。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知识技能问题,或由教师讲解或由学生讨论给予补充解决,为下一步深入训练打好基础。
4、当学案内容达到少而精,操作学案达到慢而实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测落实,学生自做自练,教师要检测评价,优生当面指点,其他学生要由优生组织以组互批。不检测评价就做不到心中有数,盯人提高也是一句空话,训练实不实,关键要落实到人。
5、教师必须精心编制学案,并要认真自做每一道题。如果教师仅出题而不做题,教师对题例的认识就肤浅。自做一遍就可以感受到题的难点在哪里,也可以寻求归纳出解题的办法和思路,给学生有效的指导。
6、除学案练题外,需要精通课本习题及练习册习题,各科应根据需要设定“作业检测课”,看学生做题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是对“堂堂清”、“日日清”单元章节清的检测。
7、学案设定以课本基本题为主,从题的难度到做题速度,好学生都有吃不饱的问题和需要拓展的问题,怎么办?应在学案中适当增加拓展题,分层要求,分层优化。学校对学案的检查评价:要求教导处、年级组要把师生学案每周收查一次,看教师是否做了学案的习题,看对学生学案是否有评价、记录在案。作为常规工作的评价依据。
另外,在编制设定“周周清”的习题时,应考虑用学案原题。根据所给的时间设计题量,重点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并有适度的拓展题,初三以单元综合题为主;初二以章节专项题为主;初一以课本题为主,难度以中等生为标准,题量少点,稍容易点,要求优生得满分,中差生享受得高分的欢乐,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简介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编辑本段]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本段]
二、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编辑本段]
三、几点思考
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第三篇:学案编写说明
学案编写说明
一、新授课:(模式)
二、复习课:(题目: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主备:石春梅 张艳艳 审核:牟美云)
(一)复习提纲(填空、表格、框图等形式,回顾、整理整章知识与方法;关键处给予学生适当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二)典型例题(精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即包含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不要追求偏、怪、难,最好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式的训练。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交流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还要注意解题规律的总结。)
(三)有效训练(本环节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又一次升华。要精心设置巩固练习题目,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要少而精。此环节要求学生迅速做好巩固练习,然后对学习和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矫正、补偿。)
(四)课堂总结(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足点和归宿。应该包括:1.站在整个中学数学体系的高度,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2.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3.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强调,同时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练习等。)
(五)达标检测(基础+梯度)
(六)布置作业(层次+针对性)
3.检测
(一)时间:45分钟
(二)分值:100分
(三)题型:选择题 10×3分=30分;填空题 8×3分=24分;解答题 46分,5道题左右。发送要求:
1.每个学案单独一个文档(Word格式),文件名: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
2.一章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七(下)第11章图形与坐标
3.将(2)中文件夹压缩(同名)
4.2010年4月20日(周二)前发送到:qzjysczk@126.com(邮箱密码:1234567)
[或教育平台发送:教研室—张兴远]
第四篇:《当代中学生报》生物学科导学案编写要求
《当代中学生报》生物导学案编写要求及体例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使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订,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二、学案的核心要素:
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起着控制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
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问题”主导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预习、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巩固练习、学习小结,还是拓展延伸,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提出问题”是教学的关键,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案导学的成败。
三、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控制字数1500~2500。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3)知识结构。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便于宏观、直观的了解。(4)学法提示。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5)学习过程。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作业等。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6)考题例析。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1(7)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巩固练习。是学案中的基本因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题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
(9)课堂小结。由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力求科学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学案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考虑好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案编写的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五、学案编写应体现的特点: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⑤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
六、设计学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何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七、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一:学案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活动,他不是教案的翻版,他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他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误区二;学案编写作业化 从性质上看,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误区三:学案编写的共性化
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后进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位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后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个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
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层次,抓基础、抓主干,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八、体例:
附:《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学案
第五篇:导学案的编写意义及要求
导学案的编写意义及要求
今年开学以来,通过县局带领有关教学骨干对殷都区课改的参观学习,以及组织全县老师对学习成果的观摩展示,使我们对导学案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模式引导,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县城三所学校的展示观摩,回校后通过查找资料,深入学习,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开始了新课改是一个大胆尝试。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推陈方能出新,抛砖在于引玉。下面,就我通过收集资料对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偏薄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抓手,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是要能在学生的预习中起到导航的作用,帮助学生对预习的知识进行梳理理解,二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知识重新“翻译”,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学习的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条理清楚、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提炼知识,而且教师要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进行设计。下面我从导学案的含义、特点、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学案导学的作用、编制导学案的目的、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使用要求、导学案的评价、导学案的上课流程等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讲。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方向盘”。
二、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目的: 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 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
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 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 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上课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四、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教学策略,力图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各项化,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