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3: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

菏院政字[2010]1号 签发人:郁章玉

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进行动态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的首要条件,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系保障。几年来,我们围绕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形成了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使“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主,以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得到落实,现对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以下意见。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

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具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双重属性,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有用高级专门人才的神圣使命。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学校同时面临发展的极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在以生存竞争为特征的时代,高等学校的竞争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为前提,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并立足于社会,才能实现我校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了学校在依法自主办学的前提下,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完整有序地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了保证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的有效实施,监督与调节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关系,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与管理,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使人才培养模式诸要素更加协调,增强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更加一致。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实施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创新质量管理体系和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和教学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具有活力的、科学的质量保障系统。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服务的原则 教学服务质量集中体现在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及综合素质上,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育教学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全校教职工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事前控制,监管结合的原则

教学质量管理主要应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得以实现。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从“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控制”为主,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把教学质量问题解决在产生之前或形成过程之中。

(四)全程管理,优秀培养的原则

要树立“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全过程”的观念,强化教育教学的整体过程管理,统筹招生、培养、毕业的质量管理,严把人才培养的“入口”质量关、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关、毕业生的“出口”质量关,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输送合格毕业生。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和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按照《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的意见》(菏教政字[2008]1号),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完善以指挥、运行、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教学辅助与服务、质量评估五大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决策指挥系统

决策指挥系统由院长办公会、校教学委员会、教务处和教学院系组成。院长办公会议、校教学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决策;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负责主持日常教学工作;教务处代表学校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各教学院系具体组织落实和执行教学任务,负责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具体管理和指导。

决策指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制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关政策,研究教学质量相关问题和质量保障措施,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关系,总结有关教学管理活动的理论和经验,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为保证有效发挥指挥系统的决定性作用,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要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定期研究教学工作 的制度、党政一把手及教学管理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教学管理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和措施。

(二)教学运行系统

教学运行系统包括教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该系统主要由组织部、宣传部、工会、人事处、团委、学工部、科研处、教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产业处等部门组成。

教学运行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决策指挥系统的指令,运用各种有效机制和最优方法,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竞争机制,保证教学活动正常、高效运行。

教学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责任人为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和各教学院系。组织部、人事处主要负责全校师资队伍的宏观调控,为各教学院系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人才引进以及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团委、学工部负责学生第二课堂等方面的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师的考察、评估、配置;各教学院系负责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制定落实;宣传部、工会等负责师德建设。

教学条件的责任人是分管财务、后勤工作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产业处、教务处和各教学院系等。财务处主要负责编制教学经费预算与分配,年度 教学经费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四项教学经费占年度学费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5%,且保证生均四项经费逐年有所增加。确保教学经费专款专用,使用公开、透明、合理、有效。资产管理处负责教学设备的购置与管理,确保实验(实训)室建设满足教学需要。后勤产业处负责确保学校教学、教辅用房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为教学设施正常运转提供相应后勤保障。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设施使用与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教务处和各教学院系负责教学经费合理、高效使用。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责任人是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教务处。

教学运行系统必须在已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价与总结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信息管理主要是教学及管理等信息的搜集与反馈。主要任务是把学校教学及教学质量方面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反馈到决策指挥系统。该系统的责任人为负责教学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人事处、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处、各教学院系。

学校实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对各级党政领导每学期的 听课次数均提出明确要求。从而使各级领导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运行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形成党政各级领导重视教学、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该制度由教务处负责落实。

学校实行教学检查制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目的是监督、督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执行和教学各环节的运转。定期教学检查分为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教风、学风情况,教学管理情况等。不定期检查是定期检查的强化和补充,以专项检查为主。学校领导、教务处相关科室、各教学院系领导和教学督导员负责各类教学检查。该项任务由教务处负责组织。

教学评价与总结制度主要由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专业建设评价等构成。该项任务由人事处、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处和各教学院系负责。

建立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各教学院系成立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员通过随堂听课、查阅教案、抽查学生作业、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方式,严把教学质量关。该项任务由教务处负责。

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加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建立教学管理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信息员根据《教学信息调查表》,定期收集并反 映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该项任务由教务处负责。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调查制度。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要建立固定的毕业生监测反馈点,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人才供求关系,围绕市场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和组织实习,制定、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该项任务由招生与就业处和教学院系负责。

为了保证对教学行为和过程的有效督导,保证对教学关键环节检查的实效性,保证有关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处理的客观准确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教学辅助与服务系统

教学辅助与服务系统包括图书资料管理、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基地)管理、校园网管理及其他教学服务保障系统等。该系统的责任人是分管设备、图书、后勤、基建工作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资产管理处、后勤产业处等。

教学辅助与服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辅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质 量、办事效率和管理的规范化,体现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管理理念,对保证教学基础条件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料的采购与管理。按照教学评估的标准,保证图书资料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并提供优质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校园网建设、多媒体教室及相关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确保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后勤处、基建处负责教学设施建设,确保教学设施的硬件和软件能满足教学需要并正常运转。

各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五)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教学质量评估是对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监测措施。其主要任务是:构建科学合理、长期高效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与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该系统的责任人是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人事处、教务处、各教学院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我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运行,需要全校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部门及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协调配合。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树立教学工作标准化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职能部门要制定 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执行单位要有实施细则和落实措施,教务处作为主管机构,要负责进行落实、督促、检查。各教学单位根据实施方案和本单位教学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成人教育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意见,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特点,制定出符合学校定位及自身教学形式的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一○年一月三日 主题词:教学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意见

菏泽学院办公室

2010年3月4日印

共印70份

第二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试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以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精心培育具有胜任第一任职岗位的职业能力、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以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应具备要求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令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的优质高职教育教学服务。

总的质量目标是:突出敬业精神好、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特色;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85%;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课程(理论、实践)质量目标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体现。

二、组织机构与职能 1.教学工作委员会 全面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全校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从宏观上总体把握全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目标、标准和措施,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创造条件,争取全校师生及各部门对质量保障工作的支持。具体工作如下:

(1)对质量保障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建立健全全校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制订质量保障方面的各种规范性制度、质量标准和工作计划;(3)组织全校性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

(4)建立校级领导、处级领导、教师的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5)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档案管理工作;(6)组织质量保障工作会议、座谈会、问卷调查等;(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等工作;(8)建立并实施较为健全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2.教学督导组

教学督导组在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对全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教学督导组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各项督导工作。

3.职能部门

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好新生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复审等工作;负责组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分步实施;负责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及教学工作总结;负责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水平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院务处负责教学条件保障。4.各系(部)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本单位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本单位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2)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3)组织本单位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4)坚持执行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5)建立和完善教学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6)组织各类教师、学生座谈会议、问卷调查等;(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上报、信息反馈等工作。

三、日常教学质量管理

1.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教务处与系(部)坚持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及教学秩序检查,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教学检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一般可安排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等。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检查性听课等。

2.建立听课制度,充分发挥听课制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长、教学督导组成员、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听课,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开展研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一般安排每学期末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普遍评教活动,同时进行教师评学,由教学督导组和教务处共同组织,教学督导组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学副院长。4.学风检查。学生工作处与各系(部)要坚持定期进行学风检查,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纪律、完成课堂课后作业、考风、考纪及主动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学风检查由学生工作部统一组织,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抽查学生出勤情况、抽查学生自习情况等。

5.由教务处督导组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按专业、年级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教务网留言板等各种渠道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意见,及时改进教学。6.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招生就业指导处与各系(部)要坚持定期进行毕业生质量社会调查,经常了解毕业生胜任工作状况、用人单位的满意率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建议等信息。

四、教学质量评估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方面。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以系(部)、教研室自评为主、学院抽评为辅,注重实效。1.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

校级教学管理水平评估,主要对全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自我评估,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包括:(1)教学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在评估周期内分期完成。(2)教研室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由各系(部)统一规划,教研室提出申请,经院、系(部)审核后,接受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2.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是学院对教师教学工作实施的全过程、定量化的检查、考核制度。考核人员包括学院领导、院教学督导组成员、教务处成员、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考核内容包括课前准备(教案、讲稿)、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考核方式包括定期检查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学生作业,随堂听课,不定期抽查辅导答疑,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评教等。各项检查、考核都要填写量化考核表,期末汇总。3.专业评估

以《专业评估实施细则》为基础,开展以专业教研室自评为主、学院抽评为辅的专业评估,初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试点专业、精品专业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4.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实施细则》、《课程评估标准(试行)》,初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5.学生学业质量测评

由教务处与有关系(部)组织完成,主要包括:(1)试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试题分析;(2)课程结业考试、期中及平时考查(测验、作业等);(3)实习实训考核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4)毕业论文(设计)考评和实践技能考核。(5)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

五、教学质量信息反馈

教务处、各系(部)负责将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学风检查、毕业生质量调查、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各项工作的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将结果反馈给组织人事部,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提高全省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维护和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吉林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前,国有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压力很大。2002年,吉林省有40%的国有企业承担办社会职能,每年至少支付35亿元费用。符合并轨条件的人员89.8万人,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73.4亿元。离退休人员105万人,每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自然缺口近30亿元,城镇低保对象149.7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13%,居全国首位。1998年至2004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106.8万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43.64亿元。这种状况使企业发展、社会保障、职工利益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一方面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无法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社保资金缺口,严重阻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职工群众长远利益无法得到维护。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推动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并轨与国企改革、与促进再就业、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切实发挥改革的聚合效应。一是抓筹资,确保并轨工作进度。协调金融机构,采取“统贷统还”的方式落实专项贷款。对企业通过资产变现、土地使用权出让等15个方面筹资,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为调动各地筹集资金的积极性,还采取了“抽慢补快”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资金的落实。二是抓规范,确保政策实际效果。加强工作指导,严格执行各项试点政策,通过定期调度、典型示范、开展“回头看”等形式,扎实组织推动,确保了并轨工作的质量。三是抓就业,确保并轨人员有业可就。将就业再就业作为并轨的核心工作和前置条件来抓,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就业补贴,完善再就业与失业保险和低保联动机制等各项制度措施。四是抓续保,确保并轨时期参保人数不下降。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鼓励并轨人员续保。五是抓稳定,确保社会和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认真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化解矛盾,保证了整个并轨工作始终平稳有序进行。

2005年,吉林省6133户国有困难企业的98.4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并轨;还有1594户企业比照试点政策,自筹资金,妥善处理了33.4万名职工的劳动关系问题。享受财政补助政策和自筹资金并轨两项合计,全省并轨人数达130万人,兑现经济补偿金108.7亿元。通过以企业为主体筹资,地方和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改制过程中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成本,为解决国有企业“人往哪里去”问题打开了通道,使一批国有企业切实减轻了冗员负担,促进了企业改组改制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并轨与国企改革的结合联动,使吉林省在2005

年基本完成了816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化解了金融债务,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吉林通钢、铁合金公司、一建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在“瘦身”后成功地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同时,围绕促进就业再就业开展并轨各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力跨地区、跨产业、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流动,使一大批下岗职工在并轨后转移到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后,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切实发挥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功能。

一、养老保险方面。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试点成果,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一是调动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积极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调动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缴费积极性。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个体参保人员由53.4万人增加到167万人左右。二是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05年以来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年人均增加额约为420元左右。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了1030元左右。4月份省政府下发了《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试行)》,从今年开始吉林省将统筹解决全省5.8万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问题,年增加投入约2.3亿元。三是降低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从2008年起,连续两年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即从2008年1月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由原来的23%下调为22%,2009年1月再次下调至21%,减轻了用人单位缴费负担近10亿元。四是保障企业破产重组顺利实施。近年来,吉林省陆续有一些工矿企业实施了政策性破产,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这类企业给予一些扶持政策,保证企业破产重组的顺利实施,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五是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对因金融危机导致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允许其在2009年内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对年内一次性补缴历年陈欠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免予征收滞纳金。上半年,全省共有6户困难企业享受了缓缴政策,累计缓缴约1700万元。

二、失业保险方面。从失业调控、促进就业、确保发放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社会稳定。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9.9万人,完成计划的99.9%;征缴失业保险费4.5亿元,完成计划的56.9%。一是开展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查。向吉林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全省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查情况报告》,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结合吉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实际状况,对《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进行了修改,初步建立吉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三是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划分为5类地区,分类确定统筹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平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将从183元提高到257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是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全民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发〔2009〕4号),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创业或自谋职业,凭其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明,可一次性申请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帮助解决创业或自谋职业资金不足问题。这项政策的出台,增强了失业人员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松原、白城等地正在进行对符合条件人员的排查、审核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发放。

三、医疗保险方面。坚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让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一是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工作。针对国企改制中的困难企业,采取“费率、缴费、待遇支付”三优惠政策,确保30万困难企业职工稳定参保。2008年把16万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职工医保,今年又把26万地方依法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职工医保。针对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采取“职工、居民双向选择、各有补贴”的促保措施,确保48万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保。现在吉林省已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保障体系,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稳步递增。截至7月底,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466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97%。二是加强城镇居民医保工作。2006年,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唯一以省为单位的试点省。为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出台了允许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居民医保,符合“4050”再就业条件的,可从再就业资金的社会保险补贴中享受50元或80元不等的参保缴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595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78.8%。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进;要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本金,弥补长期形成的社保欠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在提标杆促转型座谈会的发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全市“四提四促”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以来,我局迅速行动、积极谋划,查摆不足、自我加压,提标杆促转型,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升工作标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抬高创建标杆,全力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在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基础上,对照更高的创建标准,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目标。继续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加强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规划引领,研究出台更加宽松和便利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创业主体,丰富宣传形式,引导各类人群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针对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干部的不同特点开展创业培训;征集发布好创业项目,扎实开展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创业实训工作。继续建设创业载体,加快大学生创业园二期建设,推进城市转型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省批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培育现有的创业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设立乡镇(社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千人创业扶持计划”,鼓励发展创业协会、创业者联谊会等组织。加大创 建工作考核力度,将创建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县区创业、就业工作实行“双百分”考核,突出增加对创业工作的考核比重,把更多的考核权交给创业者,以保证考核的真实性。

二、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公平就业、素质就业、绿色就业理念,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大力倡导绿色就业,通过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便捷适用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的充分就业城市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市、县(区)和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就业园、街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扩大扶持范围,实行城乡就业同待遇。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和完善面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4050”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为目的,打造大培训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事业,建成1所技师学院和若干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占职工的比例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构建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 化的能力。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力度,形成信息引导为龙头,职业培训为依托,地区之间、校企之间协作为纽带的劳务输出新机制,在技能型人才的评价考核机制上进行探索。

三、健全完善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与促进灵活就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结合起来,依法将符合参保条件的私营企业劳动者、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目标考核办法和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收统支办法,规范运行模式。探索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探索建立独立运行、单独核算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持续推进新农保工作,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做到“未征先保”、“即征即保”。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实施医疗保险政策调整措施和特大医疗费用统筹制度,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兑现新增门诊规定病种报销待遇,探索建立异地安置人员医疗费用结算服务。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生活、促进就业两方面作用,统一城乡人员失业保障措施,农民工可比照城 镇职工参保缴费、领取失业保险金及享受其他待遇。拓展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的促进作用;建立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调整工伤待遇水平的机制。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办法,将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育龄妇女纳入保障范围。探索社会护理保险,强化医疗保险对医疗资源分布的调节作用。

四、解决重点问题,力争实现“同城同待遇”。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市域内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实现保障制度、保障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四统一;稳妥推进有色公司医保纳入地方医保体系。完善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完成老工伤人员纳入基金统筹管理,重点解决国有企业有伤残等级的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问题,同时妥善解决好国有企业其他老工伤人员和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问题。通过统筹基金调剂、企业趸缴或补缴部分费用、政府补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所需资金。探索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实行统一管理经办、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待遇支付、统一基金调剂,从而达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

五、实行精细管理,优化社会保障质量。

推进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充实稽核力量,创新稽核方法,明确稽核重点,加强部门联动,确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促进参保人数外延式扩大和基金内涵式增长。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强化社会保障基金运行分析监管,建立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基金协同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手段,重点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结合金保工程建设,利用数据信息系统,深入推进医保“实时结算”,督促医院提高数据上传质量,力争监控到医生具体医疗行为。不断加大对定点医院检稽核力度,重点检查定点医院有无分解住院、挂床住院、降低入院标准等违规行为,防控医疗违规行为。引入社会监督,设立由部门代表、医疗机构、专家代表组成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依据《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监督管理。细化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信用等级制度。规范社保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实行覆盖省市县各类企业、不同统筹、不同地区、不同险种的养老资格认证,防范重复享受或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继续完善工伤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建立异地鉴定机制,提高鉴定的准确度、公信度。

六、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针对我市人均GPD较高而居民收入相对较低的现实,以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为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组织开展收入分配情况调研,制定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指导性意见。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总结首批试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面,争取试点范围超过20家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和员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逐步提高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收入水平。在完成事业单位预发工资(生活)性补贴工作的基础上,稳慎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强特殊工时管理;做好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及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把收取保障金与企业诚信评价等级挂钩,推行农民工工资实名制发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精心设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在认真总结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理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框架。在此框架内以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机制为主体打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此全面梳理和修订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原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督导制度之上,增设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过去的单纯学生问卷评价改为学生网上评价与院系评价、教师自评相结合,促进教师教学改进。在过去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的机制,本学期正式了启动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加强学生监督力度,发挥学生的监督主体作用。完善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得教学管理规范化,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2.积极构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机制。加强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建设,提高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出台了《石家庄学院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指标(试行)》,并在试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方式。通过对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促进了院系对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

3.多种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形成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的良性机制。针对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修订了教师进修管理办法,鼓励教师通过访学、课程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师资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出台了《石家庄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为构建稳定的高水平外聘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外聘教师作用提供了保障。

4.院系加强教学建设的力度。各院系开展教学建设工作,以评促建,完善课程建设规划,规范院系教学档案。各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说课程”活动,使任课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所任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全校内积极开展“说专业”活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办学目标、发展方向和专业内涵建设思路,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对院系教学建设进行全面深入检查,促进院系教学建设水平的提高。

下载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本纲要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列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

    结合实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具有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拉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功能,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加快......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个省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4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27万人。最近,**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状况和贫困原因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时政热点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重要论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对于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保险......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也是一项开拓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本办法。 围绕学校的办学目......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点5篇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 题 , 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本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的实施意见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为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