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幼儿园里手工活动的设计 Word(精选)
浅谈在幼儿园里手工活动的设计
者海镇贝加幼儿园:杨梅华 【摘要】:幼儿手工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发挥一定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并通过手的操作,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手工活动之所以受到那么多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人人都可以动手,作品完成后个个都有成就感。手工制作蕴涵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的一系列的过程。幼教老师应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挖掘手工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大胆创造。
【关键词】:手工制作 设计 指导
其实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染纸、撕纸、剪纸、点画、吹画、泥工等。手工材料五花八门,一张纸、一个盒子、一片树叶、一块布,都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制作。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中,我认为: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凭着自己的感受会大胆地、无拘无束地用一定的方式去表达出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几年多来,我对培养幼儿手工的创造能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在活动中,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与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若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偏向于成人化,则活动的气氛必然会趋于紧张、严肃,并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幼儿手工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让幼儿体验到他们是手工活动的主体,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手工活动无动于衷,不能从创造中得到乐趣,那么幼儿对手工活动就不会有热情。老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手工创造性的热情。所以,我在上学期开始就结合本班幼儿发展特点,我在手工制作时经常运用议论式、讨论式、商讨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我和孩子们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的言语行为无拘无束,心理上轻松愉快,创造火花也就会不时闪现。
众所周知,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因此,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在活动室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为重要。有一次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时,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对折纸活动感兴趣,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了许多的小鸟、用红色、蓝色折了许多花,并把它们装饰在班上的美工区中,当孩子
们发现时,目光一下子就被这美丽的环境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啊!好漂亮啊,好美!”这时有许多孩子凑在一起说:“太神奇了,这些小鸟和花就像真的一样,我太喜欢了。“我还想用绿颜色的纸做小草呢!”新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大大的提高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二、唤起幼儿的创造情感,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欲望
(一)欣赏同伴的作品。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在每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经常把幼儿成功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放在我们的展示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邀请其他组的幼儿去区角里参观,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利用幼儿间的平行学习,促进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创造。除了通过对幼儿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他们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老师还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为基础,充分体现尊重孩子的意愿,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意识,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所以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在活动准备上,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旧报纸、旧纸袋、挂历纸、布、绒布以及各种树叶、树枝、植物种子、旧
纽扣、毛线、各种绳子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在制作的面具的过程中,我先让孩子们看了教师的几个形态各异的面具作品,然后请他们选择制作面具的各类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各异面具形状,自己设计图案,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手工区选取自己喜欢的小材料(小碎布、羽毛等)贴到面具上去。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达到了顶点,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各种颜色的羽毛贴在面具上一定也很漂亮。”还有的说:“我喜欢在面具上贴上五颜六色的皱纹纸。”„„最后,每个孩子的相架都没有重复雷同的,但又都是漂亮而有趣的。
(三)手工游戏与绘画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所有活动紧密相连,手工制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效果。有一次,我在“化妆舞会”的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孩子们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做面具,来表演我最喜欢的孙悟空。”有的说:“我想当白雪公主,我要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样的手工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
能力。有一次,在大班折纸画《我设计的大轮船》中,首先折大轮船,然后贴在一张纸上,接着再添画人,太阳、小鸟等,最后玩航海的游戏。由于内容趣味性强,可动性大,幼儿十分感兴趣,能力强的幼儿还创造性地添画了救生圈、大力水手、船长等,使得原本了无生气的白纸变得丰富多彩。
三、丰富幼儿的感知,提供创造的源泉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我很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我会请家长帮忙,在天气晴好的日子,带孩子到户外,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房屋、马路、树木、行人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我发现经常出去参加活动的孩子,能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他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同时我也会带孩子在幼儿园寻找素材,深秋时节,我带着孩子们去散步,看到地上有很多的落叶,只见一个孩子拾起几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对我说:“老师,我想把这个漂亮的落叶夹在书里,等叶子干了以后,我用它来拼成很多东西。”话一说完,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去寻找漂亮的树叶了。回到班上,我马上引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看着自己用从大自然中搜集到的材料做成的《树叶拼贴画》,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啦!
四、注重激励,增强幼儿创造的信心
(一)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
幼儿肌肉群不发达,小手总是不听使唤,往往把曲线剪成直线,把直线剪成曲线,而且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手工制作中幼儿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幼儿再创造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幼儿的自信心。每次手工活动后,我都会认真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对差的给予鼓励。这样,每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手工活动有兴趣。在中班手工活动《贴毛毛虫》的评价中,我首先作出肯定:“浩浩小朋友贴得真不错”。然后提出期望:“但是如果能贴出毛毛虫的不同形状,比如低头吃东西的毛毛虫、正唱着歌儿的毛毛虫、还有在草地上玩耍的毛毛虫等等,那就更棒了。”在第二次活动《毛毛虫的舞会》时,浩浩已经注意了我上次的评价,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毛毛虫跳舞的姿势,非常的形象、生动。
(二)体验成功的感受。
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感到高兴和自豪,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手工区折知了的活动中,我提供折好的知了成品、手工书、每个步骤的范例给幼儿,由幼儿自己选择成品、手工书、具体范例进行手工制作。有的幼儿是将成品拆开后还原从而把知了折出来的;有的幼儿是借助手工书看符号标记折出了知了;有的是采用跟同伴学的方法折的知了;还有的是观察每个步骤的范例折出的。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幼儿的脸上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个孩子都
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制作当中,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密的动作、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总之,这几年来,我在幼教工作中对幼儿手工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手工活动质量的提高,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肌肉动作,还使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 浅谈幼儿手工活动指导.2010.12
[2]百度文库网站,在美工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2012.3
第二篇: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
走进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
镇江市润州区朝阳楼幼儿园凌育朵
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个别活动为主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区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获得了更丰富的经验,实现了与较多的同伴交往,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产生了自信,促进了发展。与此同时,区域活动还增加了教师直接接触、了解孩子和同孩子交往的机会,孩子也能更多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在这里, 无论是材料的准备,还是活动的指导,都充分体现了 “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也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并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
一、区域活动里的幼儿。
(一)多样化的区域充分满足了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
幼儿是一个社会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又是一个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结合主题活动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室内、外的每个角落设置相对固定的区域和灵活多样、可变的区域。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社区》中,开设了“开心游戏房”、“社区服务站”、“公约制作间”、“我们的新小区”等区域。幼儿通过对各个区域活动内容的了解与对比,再结合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相应的区域进入活动:宝宝喜欢在“公约制作间”当设计师、贝贝喜欢在“社区服务站”里做医生,乐乐喜欢在“我们的新小区”里建高楼„„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人交往,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常识,从而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二)多元化的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探究的神奇。
目前,集体教学还是许多幼儿园实施主题活动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虽然老师们心中都懂得要根据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但短短几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所能满足的还是处于中间水平的大部分孩子。那么,对于能力过弱或过强的孩子又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区域活动这一自主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发展提供了机会,关键需要教师将主题目标物化成多层次的、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同时既要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让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在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发展。如小班主题活动《我喜欢》,为配合这一主题教学,在美工区里设置了“我来撕一撕”,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分别设置①随意撕②撕面条③撕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别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也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中,我们在科探区设置了“我是科学娃——有趣的磁铁”,根据幼儿的不同探索需求,分别设置了四个层次的活动:①是将能否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进行记录;②是观察磁铁吸引物体移动的现象,并交流感受;③探索、发现用磁铁将装载在水里的回形针的方法;④探索如何利用辅助物与磁铁配合又快又好地将水中的回形针取出。由于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探索需求,让孩子们也获得了多层次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在交流发现时,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能很清楚、明确的表述出来;与此同时,同伴们的经验也给那些没有参与那一层次活动的孩子们很好的借鉴。
(三)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享受交流分享的快乐。
幼儿在各自选择的区域内进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一定会有各自的发现,幼儿交流自己的活动过程、方式与结果,相互评价活动情况,这些来自于幼儿本体的发现和心得,放之于幼儿群体中最具引发和触类旁通。因为,孩子的心是相通的。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再谈谈“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想的”,使孩子了解别人的视角,领略别人的思维方式,从中获得许多感知经验,发现许多问题,必将促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从而推动探索活动的深入开展,如在“商店”的开展中,幼儿之间通过交流,为负责超市的小朋友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①把超市的商品按吃的、用的放在一起。②超市的东西要摆整齐。③可为超市的各类物品画上标志,大家购买起来可以看得更清楚等等。通过交流,负责超市的小朋友根据大家的建议,把商品按用途归类摆放,使超市看起来井井有条,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许多感知经验,而且促进了幼儿自主表达、评价的能力。
二、区域活动里的老师。
大家都知道:幼儿只有在自己作主的活动圈子里,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如果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控制,由成人去导演和指挥活动,那区域活动就不能称其为“区域活动”了。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迎合幼儿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为此,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引导者;区域活动进展的支持者。
(一)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必须注意为幼儿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可见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1、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在那里,幼儿能得到自然发展,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它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幼儿喜爱的环境。在那里,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一同玩耍、一同欢笑、一同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2、创设一个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因为只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感的兴趣。“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流下来。”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其实他们自己正是构成动态环境的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充分利用场地
及自然界所提供的沙、泥、石、水等动植物创设水池、沙坑、饲养角等,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让他们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引导者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在蒙台梭利看来,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展。她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员。”
而观察作为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会解读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的行为。观察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活动的进展如何„„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如在区域活动中当观察到大多孩子会拚四块、六块的拚图了,且兴趣下降时,应及时投放八块、十块的拚图,使幼儿重新激起探索的兴趣;观察到某个幼儿碰到困难,活动无法进行时,教师可适当给予语言、实物的指导,引导幼儿继续活动下去。
(三)区域活动进展的支持者
1、材料的支持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的活动。当原有材料不能满足当前活动需要时,可以适时增添材料;当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提示或示范材料的玩法;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已玩尽,教师可以提醒或展示材料的多种玩法;当幼儿缺少材料时,教师可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加许多玩法以及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幼儿区域活动的意识也会大大加强。
2、鼓励
鼓励,能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信心,是幼儿区域活动成功的动力。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正确评价自身言行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的。因而鼓励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态度、语言,会对幼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考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从而探索发现问题。
三、集体活动里的区域活动。
作为教育机构,在幼儿园整个教育中没有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作为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是个体化的区域活动无法替代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结合两者之长,可能是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它能使区域活动更具有目标性,也能使集体教育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
(一)将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部分放入区域中
《郊游》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生动的歌曲,它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以往我们设计成唱歌、做过律动、舞蹈。可现在很多孩子已从录音带中听过这首歌,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决定把它设计成打击乐《郊游》。
小乐器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可在短短的25分钟集体教学活动中要让所有的孩子都玩过小乐器是十分困难的,这时用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就很有效。我们在集体教学中组织幼儿通过反复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旋律;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音乐是A B A'的三段曲式;通过听听玩玩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探索欢快的音乐可以用什么乐器表达而优美音乐时又要用什么乐器来表达。
在区域活动的音乐区中,我按照集体教学中的乐器摆放出来。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根据三段体的曲式分别绘制了三幅画(图义即再现歌词)
A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
B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A'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
用以帮助幼儿分辨不同性质的音乐,也隐性地提醒幼儿一段换一个小乐器。
在这个活动中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相结合,集体教育活动是基础,区域活动是延伸,没有集体教育活动幼儿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区域活动就会呈现“放羊式”的局面。同时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行初步的铺垫,也增加了幼儿的兴趣。如上述例子中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让幼儿探索“欢快的音乐用什么乐器?”时,部分幼儿上来讨论、尝试用双响筒进行打击,别的幼儿也想尝试一下就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去。在区域中教师可以观察到个别幼儿的兴趣、可以了解到各层次幼儿的需要,以此来弥补集体教学中的不足。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已不满足一段音乐用一个乐器,他们选了两个相近的乐器(如双响筒和响板)来表达欢快的音乐,并且商量怎样合作表现。于是我就及时增加了一些小乐器来满足幼儿的需要。
(二)将集体教学中的探索部分放入区域活动中
在进行打击乐《郊游》的活动时,发现它吸引的大部分是女孩子,可能是打击乐光动手不动脚的缘故,男孩子来玩的很少。于是我又设计了音乐游戏《学做解放军》。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用整体教学法引导幼儿听音乐的高低来学习解放军叔叔的踏步、侦察、射击、炮击四
个动作。传统教育中幼儿基本上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教师把内容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接受。
现在的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解放军的了解,再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去灌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孩子们的想象力。所以在设计时,我决定把学习解放军的动作这一部分改成幼儿自己探索,为了能清楚地了解幼儿探索的情况,我把它放到区域活动中进行。但是事先要告诉幼儿在活动中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学习解放军叔叔。为了吸引孩子,我还在音乐区中放置了几把玩具枪,果然有很多男孩子都来尝试了。
在活动中我看到孩子们不光能玩出解放军叔叔的踏步、侦察、射击、炮击四个动作,还自己探索出开坦克、飞机、扔手榴弹、游泳(潜水)等动作。同他们还自发地组织2人、3人、4人小组进行组合游戏,按他们的话讲就是:“解放军小队出发啦!
当在区域活动中收集到了那么多的素材时;当你通过活动了解到幼儿是怎样表现他们心中的想法时;当你通过观察知道你想实施的教育目标幼儿是否能接受时,那么你就可以及时调整你的教育目标,在后面的集体教育活动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了。
通过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的渲染,幼儿对“解放军”这一主题很感兴趣,有的孩子愿意讨论“兵器”的内容;有的孩子喜欢了解解放军叔叔的种类;有的孩子要编排解放军叔叔出操的动作„„一个新的方案活动就产生了!
主要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版《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蒙台梭利教学法》南京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区域活动与主题游戏的融合》中国妇女出版社
第三篇:小班幼儿手工活动初探
来源:长趣网
小班幼儿手工活动初探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眼、脑动作很不协调,但是对于动手的活动却很感兴趣,他们喜欢涂涂画画、折折撕撕。俗话说:心灵手巧,而手工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这是因为:
①手工活动能使手腕配合一致,使各种动作协调。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人人动手参与,作品完成后又个个都有成就感。
②手工材料的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一块布、一个盒子、一片树叶、一张纸都可以信手捏来,随意创作,而这些均能满足、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③通过手工活动,能引发幼儿以自己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艺术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在实践中,我们始终以新《纲要》为指导思想,结合并遵循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尝试为幼儿搭建一个随意创作
和大胆表现自我的空间,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注重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意志品质及完成作品后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树立了整体化的教学目标
积极研究和探索对小班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培养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萌发幼儿初步的欣赏美和感受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增强其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我们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以及个别辅导的三位一体的形式,进行自我探索、学习,并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相关经验。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并逐渐过渡到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和培养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他们对周围生活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如:在生活中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五颜六色的一切美好事物,然而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源泉,美存在于生活之中。基于这些原因,我在选材时始终从生活艺术
化、艺术存在于生活中的理念出发,积极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和感知的事物(如:帽子、风筝等)来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艺术化。如:我们根据季节的不断变换,师生共同布置 美丽的春天、多彩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等墙饰,来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技能(如:让幼儿进行有规则地撕蝴蝶、鲜花、枫叶;手眼并用着搓 柳条;让幼儿动手剪、折毛毛虫、青蛙等等,激发幼儿共同参与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并结合炎热的夏天,让幼儿动手做一做彩色的太阳帽,当幼儿做完后,又能戴在头上,既能遮太阳又美观、漂亮,小朋友们戴着亲手制作的太阳帽,个个笑逐颜开。通过制作,满足幼儿的需求,使幼儿有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成功的喜悦难以言表。
2、结合快乐阅读活动,我们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活动,如:以中班年级为主,向全园家长和小朋友发出倡议,动员全体家长和小朋友开展亲子制作图书活动。在和爸爸妈妈的制作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固对图书的认识,知道图书由封面、封底、页码以及画面内容等等所组成,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了亲子合作带来的快乐,同时又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运用了综合化的教学途径
1、根据新《纲要》之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我们积极创设和利用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布置环境,让幼儿在学习、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如: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技能进行布置六、一到,我们真快乐的环境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我们在材料的投放增加了多样性和多变性,丰富手工活动的内容,供幼儿选择,同时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手工材料,体现幼儿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化的探索与尝试,当我们将幼儿制作的小花伞、彩色灯笼、动物挂饰一串串挂起来时,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为自己鼓起了掌,他们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从中使我们真正地感悟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这一深刻内涵。
2、我们还根据每个阶段及主题内隐的手工技能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团、折、撕、剪、贴等综合技能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之中,来提高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在多种手工内容中,泥工对幼儿的吸引力很大,因为胶泥色彩鲜艳、可塑性强,幼儿在泥塑过程中就象在游戏一样,能任意改变着它的外型。如:结合我爱吃的水果这一主题,引导幼儿在观察苹果、香蕉、橘子等外型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先让幼儿从简单的团泥开始,逐步过渡到分泥及借助水果模型来塑造各种水果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泥塑活动 的兴趣,结合叔叔、阿姨在干啥的主题教学活动,将小小点心师作为泥工内容,并在材料的提供上我打破了以往传统手工活动的模式,结合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幼儿每天吃的点心,如:饼干、面包、麻花等)并提供真正的面粉作为泥工活动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探索、制作,摆脱了纯技能的灌输,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当把面粉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一个劲地说道:这是真的面粉,我奶奶在家里可不让我弄这个!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朋友们个个投入。吴宇轩说:我想做个麻花!,程涵韵说:我学谢老师做个花边饺子!。就连平时个性很强、调皮捣蛋、注意力极易分散的冯云淇小朋友也在像模像样地、耐心、细致地搓着一颗颗珍珠般的小圆子,当我请她休息时,谁知她还嚷着说:我不累,我还想搓!可见,让小朋友动手做一做平时没有接触的事物,他们的兴趣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初步尝试让幼儿看图形标记进行独立制作。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我们采用从整体的轮廓图形开始,帮助幼儿能逐步分辨各个分解图形标记的探索过程。在认识之前,我们引导幼儿讨论:黑色的短线表示什么?黑色的短线和小圆点又表示什么?白色的纸上有许多小黑点又是什么意思?等等。通过集体、小组、个别形式的探索和讨论,慢慢地幼儿对手工材料上的标记已经能较好地掌握
了。在认识各种图形标记的基础上,我们就请幼儿尝试着边看标记边动手制作。在制作前,我们还有针对性的提供和选择融撕和贴,剪、折、贴等相结合的内容让幼儿练习。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直线形的外轮廓剪起来比较顺畅,而对于一些细小、拐弯的地方做得还不够。为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能力幼儿的需求,我们在发放手工材料时注意了将难、易程度不一的内容所发给的对象也不同的原则,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和提高。如:能力弱的幼儿,我们发给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剪直线的轮廓(如:狗、狮子),能力强的幼儿让他们尝试着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手工作品(如:伞、灯笼、猪八戒)等等,给能力弱的幼儿得到了一次练习、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使能力强的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让他们的手工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五、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结合区域活动,在上学期的做做玩玩区里,我们陈列一些有关手工方面的书籍、图片和各种手工制作的玩具和折纸品等供幼儿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到手工活动是一件极富乐趣的事,同时投放一些色彩鲜艳的各种纸制品(美工纸、皱纸、包装纸)引导、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尝试着团团、折折、撕撕,初步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如:利
用区域活动时间,师生一起用彩色的纸团成一只只小球,并将五颜六色的小球贴到原本空白的一条小路上,于是墙面上出现了一条彩色的路幼儿在学习团纸的同时,感受到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创造性游戏中,我们提供不同的手工材料(美工纸、橡皮泥、皱纸)引导幼儿按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进行撕面条、装饰手帕、做水果拼盆等手工活动,并将面条、水果拼盘送到休闲屋,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又培养了幼儿的手指灵活和手眼协调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幼儿树立了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六、家园共同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们还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通过家长观摩活动暨专题成果汇报等形式,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共同探讨做法,商量如何剪贴得更美观。如:袁明逸的妈妈在做帽子时,还不断的问道:这条黑线剪哪里?这条线往哪里折?等问题,有时对面的幼儿也会提醒身边的同伴: 拐弯的地方还没有剪!老师,青蛙的腿应该往里折,对吗?通过幼儿-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互动形式,使原来性格内向的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变得自信、耐心和细致了。
通过观摩活动,家长亲眼看见幼儿的作品展示和幼儿熟练地制作过程,家长们转变了观念,魏雨雁的妈妈感触很深
地谈了自己的体会:通过手工活动促进了家长与幼儿共同成长,更令她高兴的是孩子改掉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习惯,动作发展方面也比以前协调多了,性格变得自信和开朗了!张逸淳的妈妈也感慨的说:孩子的兴趣很高,一直要我们和他一起做坦克、汽车等手工作品,并且将作品带到幼儿园让大家欣赏。这些充分说明了家长对我们工作从担心-放心-喜悦-支持以及到最后的大力配合。
通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我认为小班幼儿使用剪刀是可行的。它对于幼儿的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精确性的培养,以及对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通过使用剪刀,手的张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先大拇指和小手指的灵活性很差,不能同时张合,经过反复多次练习,他们小手指的肌肉动作协调了、精确了。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幼儿不仅能自如地运用剪刀剪出各种图形的轮廓,而且还能看图形标记进行独立的制作各种手工作品。另外,使用剪刀后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使用前在动手区中幼儿撕纸、钮钮扣、穿木珠等的动作比较笨拙,但通过这一练习,幼儿扣扣子的速度提高了,穿木珠的动作灵活了,撕的面条直了,搓柳条的动作运用自如了。使用剪刀后,我们深深地感到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一年的培养,我觉得幼儿不仅仅是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更让我欣
慰的是,幼儿在性格、情绪等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从而也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幼儿手工活动
幼儿园大班幼儿手工活动:剪纸拉花
活动目标 :
1、初步尝试折、剪、粘的技能;
2、通过反复练习训练儿童的耐心。
活动准备:方形彩色纸若干(红、黄、蓝)、剪刀、胶水、盘子、棉签、教师作品
活动重点:折、剪
活动难点:幼儿剪纸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和间隔距离。
活动过程
1、欣赏教师作品,念儿歌《拉花歌》,激发幼儿兴趣。
“你拉一,我拉一,见到朋友笑嘻嘻;
你拉二,我拉二,送你一条花手绢儿;
你拉三,我拉三,朋友分手说再见;
你拉四,我拉四,我们再来玩一次。”
2、“老师的拉花都是用这样的彩纸做成的,怎么做呢?我们需要三个步骤:
1)、折——对角折
a、认识正方形的边与角;
b、对角折一次,成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边与角;
c、三角形再对角折两次,认识长边(∠1)、开口边(∠2)、不开口边(∠3)。
2)、剪——不剪断
a、正确的握剪手势:在我们没有开始之前,一定要将剪刀合起来;
b、左手捏着∠1,从长边向不开口边剪,不要剪断;
c、左手捏着∠3,从不开口边向长边剪,不要剪断;
d、上方法做同样的6个剪纸。
3)、粘——粘四角
a、将6个剪纸轻轻打开,老师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沾的技巧:
“红对红,蓝对蓝,黄对黄来别放反,四个角,轻轻沾,胶水只用一点点。”
b、同样颜色的剪纸,边角对齐,用棉签粘上一点胶水将四个角粘上,放一旁,晾干。
c、将三种颜色的拉花,其中心点粘在一起,两头粘一个拉扣。
d、晾干,幼儿洗手。
3、胶水干后,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拉花,念儿歌。
小班剪窗花
活动目标:
1、学习剪窗花技能,发展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2、学习合作组画,感受疏密、高矮、前后排列对比的美。
活动准备:
多色蜡光纸和普通纸、剪刀、胶水、蜡笔、每组一张大白纸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桌面材料和工具,明确剪窗花的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
(1)把大方纸变成多层三角形。
(2)找准中心点,剪成花瓣形。
(3)用剪刀在三角两边剪出“小嘴”、“小洞”、“小缝”。
3、让幼儿取出白纸练习剪窗花。
4、幼儿自取蜡光纸剪花朵,提醒幼儿要拿紧中心点。
5、幼儿围在桌子自由走动粘帖纸花,然后用蜡笔或油画棒添画茎和叶。
6、展示幼儿作品,可引导幼儿互相评议,从中寻找疏密、上下、对称不对称等表现手法。
7、幼儿可根据需要修改作品,教师帮幼儿展示作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第五篇:幼儿大班手工活动教案
美术手工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杯子变狮子》 年龄班:大班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狮子的身体特征。
技能目标:幼儿可以学习各种剪、贴、画、等各种手工技法,把杯子变成狮子。创作目标:幼儿运用不同的色彩描绘狮子,并且发挥想象添加装饰,让狮子更加美丽。
情感目标: 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重难点: 狮子的造型和剪切、粘贴组合在一起 教学准备:PPT、水彩笔、纸杯、剪刀、白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给幼儿放一段关于狮子的视频,吸引幼儿的兴趣
(二)示范讲解
1、小朋友你们看了视频知道狮子的样子了,下面老师给你们看看狮子的图片,我们一起观察狮子有什么特征。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狮子的头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尾巴和四肢。
2、“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神秘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老师从身后拿出一个纸杯。“小朋友,看这是一个神奇的杯子,那小朋友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把杯子变成什么呢?”“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能把杯子变成什么?”“看,这是谁啊?”
“其实,杯子可以变成很多的小动物,今天,老师主要教小朋友制作大狮子,好不好。”
3、首先用剪刀把纸杯的边缘1/3剪成条然后画两个三角形,三角形中间画圆点当眼睛,用长圆形做鼻子,画一个比较圆的8做嘴巴,画四个长圆形做耳朵和脚,画一个三角形加一条细的长方形做尾巴,画好后分别涂上色彩,用剪刀剪下来粘贴在杯子上,狮子的头就做好了。脚、尾巴和另一个纸杯边缘粘在一起,最后用另一个纸杯和狮子头粘在一起,狮子就做好了。
(三)布置作业
好了现在呢小朋友们也来尝试做一只可爱的大狮子
1、可以2个小朋友合作一起商量制作,也可以自己单独制作。
2、制作过程中不可以大声说话和吵闹。
3、不可以在别的小朋友的作品上制作。
(四)巡回指导
1、对能力好的幼儿在造型方面要求创新。
2、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要求完成作品。
3、对能力弱的幼儿手把手的指导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上色、剪贴和造型制作。
(五)评价小结
“小朋友都制作好了吗?我发现好多小朋友真的很厉害,做的狮子很漂亮,下面我们请小朋友自己展示自己的狮子给别的小朋友看,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也请别的小朋友说一说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好不好,为什么?”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并从造型、色彩、创意、态度等方面评价幼儿作品。
(六)教学延伸
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狮子带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可以教爸爸妈妈制作
2014级31班
第五组: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