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在理念、方法上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而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那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本文结合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就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缺乏对事物的观察积累,对生活没有思考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无法用正常的、传统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无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其中,这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历的事也不少,许多事情经历了,可到作文的时候却没有了鲜明的印象。
2、教学的形式化,是造成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
作文教学,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苦恼,因无从下笔,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作文教学变得沉重了许多。要学生一下子从写话跳到作文,感觉很累。而教师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学生常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主动性了。
3、忽视学生思维的年龄特点,文本思想显现僵化
作文内容虚假,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作文训练的一个顽症。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不厌其烦地指导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的越死,这不但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与老师所期望的结果适得其反。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实践表明,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蓄素材,掌握技巧;历练学生倾吐真话,表达真情的写作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释放个性,放飞心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善于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
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2、重视观察,指导学生“会”作文,提高兴趣。
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得生动活泼。每次活动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3、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勤”作文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时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会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文体活动,如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健康活泼的班队活动、庄重严肃的升旗活动、气氛热烈的联欢活动等等,每次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让学生自觉养成细心观察、善于积累、勤于练笔的良好写作习惯。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作者:李小娟 单位:包钢四小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鞍山道102号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包钢四小
李小娟
【内容摘要】习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文学基础只有通过多写多练才能转化为优秀的习作,因此,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只有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和语言学习交融发展、相得益彰,才能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作文教学;困惑;对策。
我是一个语文教学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令我们困惑和深思。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
首先,传统作文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作。学生揣摩老师的心思,煞费苦心的编造出一些“思想健康”的内容,说上几句漂亮话语得个高分。其次,传统作文教学存在主体偏差现象。注重教师指导,而忽视学生平时的积累。第三,作文教学训练内容单一,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兴趣。第四,作文教学训练方式标准统一。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同一题材的作文,往往篇篇相似。第五,传统的作文教学在批改中存在着“精批细改”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值得我们探讨。
二、作文教学的对策
我对学习写作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
(一)实践活动是促进作文的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1教师应该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日记,随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积累生活素材。另外利用班队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利用板报,开辟“新发现”、“小论坛”等栏目,为学生提供能够施展才华的园地。
(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多读、多背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话:“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2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丰千钧任翕张”○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呢?
1.、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1)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首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 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读物应该配合课堂教学。另外,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坏境等方面的读物。
(2)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在课文阅读中让学生注意两个结合:A读与思相结合。B:读与写结合。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A、摘抄,如抄精彩词、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B、列提纲,如写出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C、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D、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
(4)开展阅读交流活动。A、交流心得。B、开故事会。C、知识竞赛。
2、引导学生多积累、多背诵
首先,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语文课的学习。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篇背诵好。其次,教一带一,教师不仅用好教科书,而且还要从自读课本和适合学生的读物中选择一些文质兼美,人文气浓郁的文章要求学生背诵。就拿学习古诗为例,引进课堂的古诗就有三种:(1)同题异文。题材相同,诗文各异。如学习王安石的《梅花》,可引卢梅坡的《雪梅》。学完《梅花》再读《雪梅》,从中能领悟诗的艺术美。(2)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文。《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皆为陆游所作,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作者,体会诗文情感。(3)引入相同诗境的诗文。《蚕妇》(张 愈)语言平白如话,对比强烈,《陶者》(梅荛晨)与之异曲同工。
(三)加强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多写多练 一、二年级中每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课外,还应在每节课首三分钟听说训练,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背诵名篇佳作、新闻发布、信息交流、新书推荐、演讲辩论、口头作文等等。
写作本身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事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把小练笔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
1.挖掘内容,想一想
补白,即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如《风筝》一文中最后一段的省略号。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充实内容。
详化,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带过。如《听听,秋的声音》一诗中:“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续写诗文。
延伸,即对余意未尽的文章进行续写,进一步深化主题。如学完了《井底之蛙》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青蛙上来井沿之后》。
2.精彩篇章,仿一仿
仿写可以对全篇课文进行,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片段练习。包括对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方面的仿写。
3.读文有感,写一写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拾馒头的父亲》一文讲得是父亲在生活很窘迫的情况下,为供我上大学,不得不在我所在的大学食堂拾馒头喂猪的感人故事。结合这篇文章,针对当前学生讲吃比穿的现象,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
(四)运用激励方式,培养习作兴趣,激发习作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1、先放后收
作文启蒙阶段,不必条条框框约束学生,不必讲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构思、立意,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用优美的课文,同龄小伙伴的佳作,引发爱慕之心。也想写一写,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就把它写下来。
2、评价激励
传统评价针对性不强,缺乏个性,缺乏激励。我主张评价要双向的互动性,强调激励性、针对性、和建议性,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的问题。
(1)当第一读者,写笔谈式评语
给学生写评语应以表扬为主,用“文字烛光”照亮学生的“精神隧道”。例如,有一位学生写我心中的秋天,扬扬洒洒写了一篇,却不着边际。我给他的评语是:你能写这么多,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如果你能围绕秋天的美景就更好了。
(2)做“灵魂导师”,写“交心式评语”
一位年仅13 岁的女孩,写了一篇《妈妈,你快回来吧》的文章。倾诉了压在弱小心灵中的孤独,恐惧,压抑的哀怨。在读了习作之后,写下这样的评语:老师读了你的文章,好像听到了你发自心低的呼唤,老师理解你的苦闷,同情你的遭遇,虽然妈妈不在你的身边,但老师是爱你的,同学们也非常喜欢你。
(3)做“良师诤友”,写“发挥式评语”
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还要做学生的“良师诤友”,一针见血指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写作业磨磨蹭蹭。教师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写得不错。这样的好文章,我多么希望第一个看到。听说,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有这个希望,但愿老师的希望不会再变成失望。
(五)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低年级是最爱想象、最富于幻想的年龄段。续编故事、编童话、看图写话、写又看到的而想到的事物等等。中高年级可以写愿望、憧憬、发明甚至科幻故事。通过作文,培养学生感想、爱想、会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定位不应太高。我们教的是蒙童,是培养他们从小具有创新意识,而不是马上就去搞发明创造、去编小说。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时是显性的,但在更多数情况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然而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的种子,就一定能够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结束语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认识生活中所有美的事物。同时,我们也有义务启发和鼓励孩子们去创造世间美的事物。只有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和语言学习交融发展,相得益彰,才能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注释】
引自1孔繁艳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 丁培忠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
孙卜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丁培忠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成建华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宋建军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文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1
二、作文教学的对策……………………………………………………2
(一)实践活动是促进作文的源头活水………………………………2
(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多读、多背……………………………2
(三)加强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多写多练…………………4
(四)运用激励方式,培养习作兴趣,激发习作自信心……………5
(五)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6 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困惑一: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但是,低段学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对策:(1)在讨论前,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困惑二: 传统观念下的课堂环节观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以往的教学,考虑环节是否完美,是否紧凑。而真实的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探索为主,由此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问题,教师要改变固定课堂环节观,做到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师生产生积极的交流,产生互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烈,从而往往出现拖堂现象,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降低课堂效益的现象。
对策: 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他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与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困惑三: 教材将“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它使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而在语文的工具性方面,则显得导向欠明,这样让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工具性训练的度,尤其针对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难度更大,这便成为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
对策: 在语文学科中,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工具素质”,都不是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们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课文要响亮流畅地朗读,话要正确连贯地说,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该背诵的好文章要老老实实地背诵„„当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做大量的课外积累,扩大知识面。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教师语文教学的指航标,把握目标,准确定位,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定会从中感受到领悟新课标真谛所带来的喜悦。
第四篇: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困惑及对策
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困惑及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高涨,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仍存在困惑,我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提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
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机械化,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
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其实,创造新课程的过程也是发展我们自己的过程。
第五篇: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霍州煤电机关学校 郭金花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自己非常满意的方法,反而困惑颇多,当然也找到了几点自己认为可以一用的做法,现就自己的几点粗浅想法简谈一下,也许有些可能也是许多同仁的共同困惑。
一、课内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养主要包括阅读欣赏和写作两大能力;而语文素养,我的理解就是学生文字素材在大脑中的积淀,以及据此而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水平及层次。当然,也不可否认,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没有错误,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所以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一: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我现在的做法:上课完全抛弃应付考试这一思想包袱,挖掘每篇文章的精彩点、趣味点、价值点,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一篇文章的方法,而不是去讲解一些知识点,当然,有碍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知识点还是有探讨的必要的。那么,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员,也不能不为自己利益考虑,所以考试还是要估计的,我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是把上课时没有涉及到的课文中的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在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以及总复习时以练习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过去的一年多中,我就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来组织我的语文教学的,自我感觉效果很好,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没有使他们的成绩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我认为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要归功于一点,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只要学生读书多了,他的阅读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欣赏能力提高,也就会更假观察生活,自然而然,写作也就有东西可写,有文词来表达。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主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资源,二是阅读时间。校现状来看,学生多,有些书籍学生不喜欢看,学生自买的资料几乎没有,如果硬逼学生去读他不感兴趣的书,很难想象会取得多少效果;就阅读时间来说,学生现在课业负担过重,不用说有多少老师能拿出多少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就是学生自己抽出的时间看书,被老师发现还要被没收。由此,也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二:如何从阅读资源和阅读时间两个方面解决课外阅读教学的问题。
我这几年的做法:首先是阅读资源问题,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要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感觉学生比较喜欢读适合学生读的期刊,所以近几年我一直让学生自愿订阅一些刊物,如《少年文艺》《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小说选刊》《创新作文》《小学生阅读》《课外阅读》《新作文》等刊物,这些学生都非常喜欢看;此外,为了扩大阅读渠道,制作一个小书架,由学生自愿捐出一些书籍,图书室借阅,在班里建立图书角,学生可以相互借着看。其次是阅读时间问题,我认为,也是我的做法,每周都要拿出固定的一到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但这还不够,最好每次上课前让学生读适量的文章,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从长远来看,这种效益要远远高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课本知识上的学习效益。
四、课件使用的困惑及对策。
课件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随着课件的长期使用,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也出现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如果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现成的课件,确实很好看,花样也很多,但如果我们不修改,根本不好用,甚至会约束我们的上课思路,使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其次,无论是下载的,还是自制的课件,有些可用可不用的都用,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浪费老师的精力。比如,课堂要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老师直接说出来,如果再制到课件上就大大浪费了时间,更主要的是养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把问题的答案也制到课件上,学生每次就等着老师打出问题的答案,自己不思考,老师讲的过程也不记,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这就造成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四:语文课用不用课件?如何用?
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及做法:我认为,课件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就不用,更不要在乎它的形式有多漂亮,而是要有实际内容,比如我们用课件检查字词是很方面的,那么我的做法就是利用极短的时间只制一张带字词的幻灯片,甚至有的时候连课文的标题页都没有。总之我的理解就是课件的应用以节省时间、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为原则。
以上是我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以来的几点困惑以及反思,当然,困惑不止这些,比如还有我们的常规教学资料的困惑与反思、语文复习课的困惑与反思、语文作业设置的困惑与反思、语文活动课的困惑与反思等等。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着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2016年8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