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以致用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质量策略
学以致用: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质量策略
摘要:在当今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经济法是高等职业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高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既精通经济又懂法律的经济、管理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指导其专业实践能力。本文依据连锁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就经济法教学应如何体现高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质量策略
所谓高职教育就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等特点的高职毕业生。1999 年我国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社会呼唤既要精通经济又要懂法律的经济、管理类复合型,活跃在基层管理一线的应用人才。
而作为高职院校,经济法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的实务性内容也较多。
而传统经济法教学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性,更无暇顾及学以致用,因而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因此,根据课程特点和现阶段学生的特点须对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加以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要明确: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以致用才是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的落脚点和指导策略。
一、传统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在传统经济法的教学思维里,理论教学主宰课堂,存在着只要理论过硬,获得职业能力就很容易的错误思维导向。由此,在培养目标的取向上,趋向于把学生培养成经济法研究型人才,而不是经济法实用型人才。
认为只要把经济法基本理论框架灌输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将经济法概念、经济法原则适用于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在这样的观念和学科知识体系下,实践教学摆脱不了对理论的依附,实践课成为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冲突和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 1 ] 然而在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到,经济法理论与经济法的具体适用之间实际上还存在一个转化的过程,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在转化方面做得不够。
2.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无法得到完全满足。经济法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经济法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害怕因分析案例占用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就采取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形式,把大量课时用于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缩短或取消,结果使得学生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2 ]
而在2000 年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就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 % ,”但据我们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30 %[ 3 ]
甚至有的院校,实践教学安排走马观花,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设。这样,学生在死记硬背经济法法条之后,会做点填空,选择题,或者纸上谈兵地做点理论案例分析题,并无多大收获,更谈不上会“自动转化”为其实际的职业能力。
这样由于学生在思想上并不明确为何要学经济法,因而不仅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对经济法课程失去兴趣,而且也有悖于高职教育以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石伟平先生指出,“职业教育不同于以掌握符号知识为目标的普通教育,它是一种定向明确的从业准备教育,其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对职业教育来说,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会了什么”,而不是“知道了什么”,这里“会做”比“懂得”更重要。因为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所依赖的知识大部分是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也只有转化为实践知识后,才能被运用到工作中去。[ 4 ] 所以,因为培养目标不明确而导致的忽视实践教学,忽视学以致用,使得在教学安排上,实践教学的课时往往无法得到满足。
3.传统形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非常少的,教师考评学生,通常是用形式单一的期末考试作唯一的评价标准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满足于把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关注的焦点是考试,认为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教师讲过的章节,把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延伸到高职院校的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的。姜太源教授就针对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提出“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应与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教学过程应在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中进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行动体系‟课程体系。”[ 5 ] 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则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认为只要理论掌握扎实,其可以自动转化为职业能力,从而忽略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和学以致用。
因此,在传统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很好领会或者说没有很好地贯彻高职院校的培养教育目标所导致的诟病。高职教育目标着重打造的是应用型人才,即行动型人才。所以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经济法知识,即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在此,笔者愿意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供交流与探讨。
二、对高职经济法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体现学以致用的思考
1.在经济法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单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引进互动式教学模式,并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各自的角色定位。
(1)学生的角色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应围绕的核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扮演好这个角色,可以采取模拟情景角色等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主思考,独立发挥的主角意识。例如,我在讲完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之后,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理念指导下,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分别创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一个股份有限公司、一个独资企业、一个合伙企业等;并提出相应企业应当如何设立及设立中应当注意的法律事项来进行企业高管角色的模拟,从而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在法律的指导下自主创业的意识,而且把经济法律知识与其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觉把经济法知识灌输到专业实践中去的能力。
(2)教师的角色在师生互动型教学中,教师能否运用好启发性的教学技能,能否做到循循善诱,对师生互动型教学的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首先,要设定一定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在经济法教学中企业法的学习告一段落后,我就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当我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时候,我会选择哪种企业形式? 其次,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对互动过程的引导。
针对学生把握模糊的事项,进行有效的诱导,并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互动型教学能够得到更加完善。如:在学生做好各企业运行模式的PPT 后,要及时作出点评,既要鼓励学生的创作欲,又要引导其认识到他们把法律知识学以致用到专业实践中所犯的知识方面的差错。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经济法真的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
2.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展开,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与学以致用的有机结合,经济法教材中往往每一章都有案例需要分析,而采用PPT 课件教学可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 PPT 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为学生学以致用打下充实的理论基础。
3.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多种方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讨论题,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小论文评定平时成绩。比如讲公司章程时,我布置学生模拟公司,设置公司章程,讲到合同法时,我要求学生就模拟的公司,互相进行贸易往来与谈判,并订立合同。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增强学生对经济法的实际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
总之,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掌握的理论不能太深,掌握的法律知识也不可能很全面,应以满足专业运用、能应对基本的相关专业法律事务为宜,最重要的落脚点要体现在学以致用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体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应该少一些,够用就行,争议较大的内容不体现或者少体现,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以致用上,真正做到姜太源教授所提倡的那样:“教学过程应在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中进行,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行动体系‟课程体系。”[ 6 ] 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通过实践性内容的学习,培养其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专业实践中遇到的一般性法律问题并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二篇: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院校对外扩招促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在增大,专业技能学科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关键点,造成了许多基础课程被忽视,例如语文学科,语文教育也正在走向高职院校的边缘路。由于社会所需人才属于全面型合格人才,针对语文知识的偏颇,必须进行改革。改变高职语文的传统教育模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其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类型,锻造向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于保证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同时,还需加强重视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教育、审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人文综合素质。根据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现状出发,研究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1.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现状
1.1语文课程定位不清晰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变化,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语文课程均未有清晰的课程定位。部分院校甚至未开设语文课程,直接忽视国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忽略了语文于专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部分高职院校虽开创语文课程教学,但绝大部分属于选修课程范畴,语文课程同样得重视,从基本上省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属于培养专业型高技术人才,由于该特殊性质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普通的高中和大学有着较大的区别,虽然最终目的属于锻造技术人才,但同时技术人才也需要掌握人文思想。教师对待语文教学的态度也尤为重要,敷衍了事,针对教材不细心研究,甚至随着将忽视语文的态度传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1.2教学方法传统
语文学科属于一切学科的基础,在语文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时候才更加顺利和方便。针对终身学习和工作,语文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的教育核心目标为锻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全部课程均围绕该目的展开,语文课程教学也不例外。高职学生一般由中专和初中升学而来,针对语文课程早已熟记于心,故相同的教学内容,倘若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促使学生产生疲惫感。由于高职语文教育现状的弊端,造成了语文课程定位不清晰,学校针对教学方法较为[1]
传统,教材老旧,教师的教学质量较差,背离了专业和理论的融合。
1.3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高职语文的教材大部分属于常规本科语文教材的缩小版或者压缩版,教材内容被缩减和压缩,教学要求或者教学大纲被降低要求,更多的属于文字故事的欣赏。根本实现不了高职教育特色,直接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特色。高职语文教材有两个相似的共通点:(1)古典文学作品较多,现代精美文章较少,尤其关于职场人生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没有实用性和针对性。(2)着重表现文学知识和作品的鉴赏,忽略语文能力的锻造。该教材显然均不能凸显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不适合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由于高职语文课程处于边缘化状态,造成高职语文老师的教学地位逐渐被减弱,老师对于平常的教育缺乏信心,对待教学工作没有主动性,所以于课堂上时常使用以往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模式,无标准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2.1加强对语文的重视和明确定位
高职院校需加强自身教育的改革,尤其针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深度和力度,改善各项管理体制和教学机制,从根本上提升语文的存在感。国家教育部需重点提议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鼓励院校实施教学体制的改革,从管理制度上确保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目的实现。设定严格的考核体系和目标,将语文课程归为必修课教学范围,然后增加学校的师资力量,使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和课程教育,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浓郁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高职语文教育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来确定自身的定位,不仅需要凸显能力技能,同时需具有人文情怀。简单理解为人文性作为根基,以工具性为标准,使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结合。
2.2研究特色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实施已经规划、设计和决策的方案,并转变为产品与成果。所以针对专业课的开设与人文学科的展开,尤其基础课程语文课的展开,不仅需要不同于普通高校,而且要彰显其职业的特色。研究特色教材,开发校本教材为改革的前提,打破传统教材惯有的思维逻辑,研究新型特色的现代知识,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增强人文精神,促使和学生就业完全相结合,表现高职特色的教材。
2.3增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企及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高职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人的精神、陶冶情操和启迪[3][2]
人生,而是智慧性、精神性的。
【参考文献】
[1]杨光琼.关于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相关探讨[J].广东科技,2012,4(7):29-30.[2]路王娟.浅议高职语文的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40-141.[3]李莉.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1,6(6):27.
第三篇: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论文
摘要:为了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体系相适应,文章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目标入手,提出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可采取革新体育教学方式、改变体育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教学方式
体育作为学科的构成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和相关策略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从革新体育教学方式、改变体育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体育活动推广普及、营建体育竞赛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展开深入探讨。
一、革新体育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方式的革新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体育教学方式展开深入分析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性进行探究。所以,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运动技巧的掌握、身体素质的提升及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的院校,体育教学要表现出职业教育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这是与普通院校相比存在的另一种重要差别。结合以上两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要贴合社会岗位需求,通过运动养成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高身体素质高素养,从不同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设立不同体育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例如,运用“六结合”“六化”的体育教学方法累积教学经验。“六化”就是将体育教学课程以模块化、体育评价过程化、运动训练社团化、运动教学项目化、运动参与普及化、运动竞赛游戏化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六结合”就是将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和专业要求结合、运动课程项目和爱好结合、过程评价和多样化评价结合、人人参与和普及参加结合、运动练习和社团结合、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结合[1]。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第一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准备教学内容,其中主要有田径项目,其中专项运动可对学生进行简要的讲解即可,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打好专项运动基础;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对学生采取“三自主”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运动项目让学生自主挑选,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改变体育教学评估方式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考试成绩的评估方式是影响教师教学理念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率。所以,在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下,应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考核评估体系相结合,评估上要着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考核结果要体现出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和评估标准[2]。学生的体育考核评估在多样化的条件上更加重视其评估过程,就是以学生的上课表现、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等内容展开综合评估。此外,还有合理控制过程评估在最终评估结果中的最终比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实现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目标外,还要对学生体育的兴趣、参与度、心理感知等行为进行培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具有深远意义。所以,应更注重学生的考核过程,这有助于控制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育活动推广普及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长,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与学习时间相比相对较短,所以体育教学改革方向首要从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出发。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要积极倡导学生广泛参与体育活动项目,以体育社团、运动会、早操晨跑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走出户外,迎接阳光,在良好的运动氛围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四、营造体育竞赛环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学习压力,在体育运动上花费的时间就会减少,每天大量时间用于学习,课余闲暇时间不足。所以,应充分利用这有限的课余时间,为学生营建良好的体育竞赛环境。在进行体育比赛时,要充分融入游侠化、竞技化的比赛精神,这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所提出的目标。将体育比赛趣味化,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还能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运动乐趣,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应为学生建立体育竞赛氛围,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要在五位一体目标体系下得以实现,就要充分认识到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参与性出发,通过采取体育模块化课程模式、革新体育教学方式、改变体育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体育活动推广普及、营建体育竞赛环境等措施,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另外,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着重于学生的就业培养,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市场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琪,谢毅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9-10.[2]先世友.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6):173.
第四篇: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
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高校应用型经济学的教学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促进经济的快速跨越发展,使得人们的经济持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所以,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要进行改革,只有不断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更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各项政策,才能够促成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之路越走越宽。本文主要介绍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法教学改革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的立校目标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经济发展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因此高职院校的经济法教学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以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当下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的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必须要不断探索、寻求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才能够使得改革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潮流。
一、我国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可以说,经济法课程的设置是高校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必须课程之一,所以,作为高职院校更应非常重视开展经济法的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济法教学发展现状依然令人担忧,存在着一些不可否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法涉及的内容较多,比较的复杂,让学生掌握起来没有深度。经济学本身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理论知识比较纷繁、复杂,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教授理论知识不仅不能够让学生全盘的吸收和掌握,而且导致学生经济学知识链不健全,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经济法课程,涉及到很多法律知识,涉及到合同法、证法和票据法等诸多法律,这些法律知识太过于专业,这让经济学的学生学起来非常的吃力,既不容易产生兴趣,更不能够让学生彻底掌握。
第二,由于法律的更新较快,在教学中经济法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定有很多不当的现象出现。当下,我国涉及经济法的教材繁多,各个版本的内容相差较大,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经济学教科书的选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被广泛选用的教材更适合于法学专业而非经管类专业,这些教材在定程度上强调了经济法学的研究,而这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导致经济法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不高,课堂氛围沉闷。
第三,经济法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和“讲授式”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过程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经济法本身内容枯燥,知识点比较繁多,传统的说教模式已经很难吸引学习的注意力,加上教师队伍的老化,对新媒体等??用比较少,学生的上课氛围不浓厚,缺课、替课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了经济法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四,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有待改革。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重,把学生的学习重心放在学法、懂法、用法,而非研究法,所以,在考核评价中,不能单纯考察学生的“背书能力”,要通过实践的考核方法,创新考核模式,才能够起到真正的学习和评价作用。部分学校甚至把经济法作为考察科目,仅仅通过论文的形式,让学生“轻松过关”,导致经济法的学习效果较差。
第五,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人员老化,教学方式落后,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更不能培养出实用型的经济人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你是学生带去新鲜的知识和充实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师队伍的人员老化,单纯为了追求高职称,寻求高待遇,对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从而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得过且过等现象,甚至一个教案多年来重复使用,这都不利于经济法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推进。
二、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经过不断研究发现,为了使高职院校提高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步伐,推进高校经济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对经济法教学改革提高重视程度,并且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使得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取得实际效果。具体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必须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高职院校本身就是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在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理论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变成指导实践的指南。所以,教学法的教学不能够单纯地表现为知识的灌输或者是课本的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当下经济发展现状,对经济法进行解读,教授学生把理论化为实践,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目标,促进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产生具体效果。
其次,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经济法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鉴于经济法中,不断变化的条文,学校在进行经济法教学改革中必须要给予更新,及时的进行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墨守成规,要为学生解读最新的经济法政策,对于变化或者是增加的内容提高重视程度,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进行引导和帮助。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坚持在当下教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增强预见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经济法有个全新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最新最全的经济法内容,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知识积累。
最后,要坚持创新的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源泉。只有创新,才能够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高职院校进行经济法改革必须要坚持创新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落后的教学思想,为经济法的教学改革提供不竭的动力。传统教学模式的经济法教学对于学生就业的帮助非常有限。这也就是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经济法教学,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经济法的精髓。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创新性的原则,让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取得实际效果。
三、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和必要的举措
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探索,需要一步一步的向前发展,在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之上,必须要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寻找更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具体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几种有效举措:
首先,提高对经济法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当下有很多院校仅仅是把改革作为一项面子工程,或者是“幌子”,经常出现声音响亮效果没有的现象,因此高校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经济法教学改革重大的支持,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法教学的改革也需要配备更加充足的人员,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活动资金。所以,要把教学改革实实在在的开展起来,不能只是趋于形式,不求实效。把经济法教学改革落实到行动中。
其次,加大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当下经济的发展形势,对经济法的教学不仅要有创新,而且要追究实效。老师们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充实教案,改进授课方法,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让经济法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出真正的经济法实用型人才。要通过加强培训或者是考察等方式,增加学习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经济法教学改革提供动力,建立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人才基础。
再次,引进实践性教学,创新教?W方法。为了使得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取得实际效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尤其是引入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真正掌握经济法的运用原则,了解经济法的内容,在今后工作或者发展中熟练的运用经济法的具体法律条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实现具体实效。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法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正确运用。所以实践性教学必须要引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模式,促进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建立更加完善的经济法教学考核体系。为了不让经济法教学形同虚设,必须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完善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部分高职院校把经济法课程作为考查科目,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建立了完善的经济法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经济法的学习,而且也能够监督教师认真进行教学,从而促进高校经济法教学的发展,让改革取得实际效果。还可以设立把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对经济法教学考核的科学性,实现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作为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尤其是经济学的实用人才,必须要大刀破斧的进行改革,要坚决树立“实用”、“应用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加强与市场对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与新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宏伟,马质璞.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2015(07):37-38.[2]陈华,李宗斌.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发展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45-46.[3]吕庆华,郭智勇.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教学路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6(26):63-64.[4]陈勇,经晓峰.基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激烈条件下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5(22):48-49.[5]卫胜,姬云香,田春苗.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6(16):93-94.[6]崔磊,沈文,夏兆清.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2):73-74.[7]张家智,蒲松涛,高炳巡.关于高职院校公共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滁州学院为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5):45-46.[8]张泽一,王树兰.加强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构建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4(Z1):15-16.
第五篇:关于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策略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将近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15年底,全国高职院校有1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000万.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之路”,高等职业教育结合当代社会实践,以自己动手能力为主,理论为辅,培养出了许许多多为当今世界创造财富的使用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家,各地政府公司企业,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的广泛支持和认可.但是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有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舞蹈课程,问题比较多,比如: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舞蹈实践性差,舞蹈课程教学质量效率低。
[关键词]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1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5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制定舞蹈整体改革的长远目标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都不能漫无目标的这里改改,那里修修,学院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教学改革方案。特别是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一个整体方案,改革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性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制定整体方案,要成立舞蹈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对舞蹈课程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舞蹈教育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确定阶段性,长远性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方案;其中包括舞蹈课程基础教学设计改革,舞蹈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舞蹈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相关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对舞蹈课程进行督导,舞蹈教师课程评价体系,以及对学院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系统改革等等。
(二)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主体的变更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一般都是领导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对学院舞蹈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方式一般脱离社会实践和具体情况,学院的官味浓厚,不能和社会有效结合起来,我们要制定长远的符合社会实践的舞蹈课程教学体系,就必须改革以往的以学院领导为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学生,一线舞蹈教师,社会用人单位为舞蹈课程改革主体,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部门为辅的舞蹈教育教学改革机构,结合学生,社会实践,一线教师,对舞蹈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改革。
(三)舞蹈课程改革必须教学观念观念先行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改革不是某个具体教学改革环节的改革比如舞蹈教材,单个的教学单元进行改革,首先是舞蹈教师的观念和能力进行改革,更新。许多高职院校舞蹈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啃老,没有进行舞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缺乏和当代社会接轨的思想观念所以,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舞蹈教师的观念人手,以正确的先进的舞蹈职业教育观念为指导,改造每个舞蹈教师的传统陈旧的舞蹈职业教育观念,从而提升高职院校舞蹈教育水平。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改革应该以提高学生舞蹈职业能力为目标,与时俱进,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舞蹈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教师示范教学,讲授教学等方法,采用舞蹈项目方式推进,让每个舞蹈学生都有学习任务。舞蹈效果有测评。舞蹈教学改革的每个子项目的目标要明确,效果要明显。
二、舞蹈整体教学改革的实施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学院新的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现在分为三个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子项目实施的方案,对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讲解。
子项目1:舞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
舞蹈课程专业建设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同样的舞蹈课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也是舞蹈整体改革的龙头,舞蹈课程专业改革,必须以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内容导向,按照舞蹈职业的社会需求设置舞蹈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按照项目导向来设置新型舞蹈教学方法,把舞蹈职业技能证书纳入到舞蹈课程体系教学中。
舞蹈教学改革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就是要解决舞蹈课程教学和??践衔接的问题,解决舞蹈课程相关培训机构演艺公司的社会相融问题,解决各机构用人标准和学生课堂之间差距的问题,解决如何强化舞蹈实践能力,解决如何将德育融入舞蹈课程体系,解决舞蹈盲目传授,盲目积累的弊端。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建设改革的核心仍然是如何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来制定相关的教学任务,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舞蹈教学。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依照课程改革要求,提升舞蹈实践教学条件,实现舞蹈教学场所和实践场所一体化
(2)依照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舞蹈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提升舞蹈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建立健全舞蹈双师型结构队伍。
(3)依照课程改革要求,改革管理政策,对不适应的行政法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包括教师评价体系,舞蹈学生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依照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舞蹈教学大纲建立舞蹈优质核心课程,在舞蹈课程的设计,教研方面下大工夫。大力气。
子项目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舞蹈课程评价体系。
舞蹈课程评价体系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起着导向作用。舞蹈课程评价可以诊断现有课程与正在开发的课程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问题,舞蹈教师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问题,舞蹈教材的问题等等。可以发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舞蹈课程评价体系所收集的许多资料与信息都来至真实的显存具体情况,专家们依据这些问题信息,能够很快地发现并迅速、及时地解决问题,使舞蹈课程教学尽可能地达到完善的程度,也为矫正舞蹈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保证舞蹈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舞蹈课程评价的决策功能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给学生个人学习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给学校行政规程的决策提供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旨在建立发展性评价新体系,发挥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舞蹈教学实践的功能。
舞蹈课程诊断性评价:是对特定事物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互有关联的一些问题做出的评价诊断,也是在事物进行之前或事物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所做的评判,以求发现问题所在并且确定下一阶段的任务。
舞蹈课程形成性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它是一种过程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探明计划的失当之处,以便为修订或改进提供证据,着重于分析、比较、诊断、改进。
舞蹈教学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测定通过课程实施学生的行为到底发生了什么程度的变化,也就是评判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目标本位评价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学者泰勒提出的评价模式和美国学者布卢姆提出的评价体系。
舞蹈目标游离评价:它要求脱离预定目标,重视课程与教学的所有结果。目标游离评价事先不把课程的目的、目标告诉评价者,而让评价者收集关于课程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样才能真正对课程做出正确的判断。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者可以在没有偏见的情况下自由地肯定其优点,不受预期目标的限制。
子项目3: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
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多渠道、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标志着高职舞蹈教育的振兴与普及。社会的需要、政府的支持给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舞蹈教育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备受青睐,其特点是:专业理论丰富、表演能力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掌握了这些实际情况后就可以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安排训练内容。相反,急于求成强拉硬搬是很容易受伤的,舞蹈动作难度大,而且需要很长的训练时间,还不能为了掌握某一个高难度动作而失去了对更多知识的学习。可能有个别的学生从小就接受了舞蹈的基本训练,有一定的功底,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天生的身体柔软度就好,横向对比遥遥领先,对此另当别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对于高难度动作不求做到位,力求方法对,要淡化局部、优化整体、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且要求有广泛性、实用性。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在学校创造企业环境和企业氛围,以企业为理念,企业文化需求来定制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文化改造舞蹈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以企业的文化背景来要求学院进行教学管理改革。这个子项目的特点就是以极大的强化学生第二课堂教学为理念,重点解决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基地急需的舞蹈实践教学条件问题。项目完成后,建设一批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特色的舞蹈实训中心,舞蹈创业中心,舞蹈编排中心更新舞蹈教学设备,增加舞蹈专业模拟实训室,建设舞蹈职业仿真实训条件,建设与企业工作环境一直的实习室,这样将极大地改善学院舞蹈整体教学质量。
三个子项目完成之后,一所高校的舞蹈专业将成为实力强大,位居中??高职院校前列的,当之无愧的示范性舞蹈专业。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广大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对现有的高职院校舞蹈课程进行深入改革,使高职舞蹈课程教学与工学结合从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轨道上,并且对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