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时间:2019-05-14 17:4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第一篇: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教学参考第十一辑

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王成方

【摘要】高职院校应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新规律;加快改革,努力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新体系;系统设计,不断丰富高职教育教学新内涵;强化特色,充分凸显高职教育教学新亮点。【关键词】精品课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一、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新规律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如何开展?怎么样的课程才是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根据教育部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要求,我的理解是: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应该是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工作规律,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灵活新颖,教学资源能有效共享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课程。也就是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特点,以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真正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课程。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反映在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就是要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什么?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传统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多以学科为依据设定,固定而又严密。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基本依据设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职业工种、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职业工种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作开发课程。怎么学?指的是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和素质。在传统的本科教育环境下,学生主要通过领会获取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生经过老师的课堂教学获取一定的信息量,并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加以消化,或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这是一个不断理解、消化的过程。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主要通过体会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和素质。学生需要经过教师的点拨和演示,通过实训基地对工作过程的亲身体验,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逐渐养成职业素养。

所以,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不能脱离企业的支持。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设计好课程,编写“剧本”,当好“导演”,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演员”,亲身体验学习过程。

二、加快改革,努力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新体系

在教育部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被列为精品课程评审的一个主要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教学参考第十一辑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具体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能成为动力也能成为阻力。说教师能成为动力,是因为广大教师的行动、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效果和质量。说教师能成为阻力,是指教师一般习惯于比较熟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他们改变这种状态,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要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新体系,核心的问题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具体课程改革还应结合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一线工作,熟悉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了解其变化及发展趋势。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还要经常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参与课程建设,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亲身感受,帮助教师合理地选取、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又一重要问题。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的课程,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工学结合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大挑战,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还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一大批适应课程教学需要的真实环境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除了由院校教师担当外,主要应请行业、企业的能手对学生进行指导,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系统设计,不断丰富高职教育教学新内涵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的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实训条件等。教育部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这些要素赋予了新的内涵,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秩序,提高课程的整体设计能力。

1.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其次要确定各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明确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使各门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中发挥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第三要根据课程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安排课程的前后顺序,使课程内容相互衔接得当。

2.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设计。这方面应着重做好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及丰富相关教学资料。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同时还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材和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的资料。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途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应用和网络教学资料与环境等方面。教学途径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以符合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手段的设计,要根据课

高职教育教学参考第十一辑

程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再现或具有破坏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证券、爆破等,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即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来优化教学过程。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不仅要内容丰富,而且要架构合理,网络硬件条件要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4.教学队伍的规划与建设。一是建设好主讲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能参与、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的项目,能参与校企合作,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二是建设好教学团队。要努力提高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丰富企业经历,能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施教;努力提高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应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

5.实践教学的设计。这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条件建设和实训项目设计。校内实训基地要积极吸纳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着力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利用率。校外实习基地要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合理布点、明确功能,要能够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实际工作环境,为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提供必要条件。实训项目的设计,不仅要注重与学生学习的一致性,而且要体现项目自身的价值。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监测的设计应采取多元化监控的办法,重点放在校内教学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校内教学评价应有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教师同行和学生共同参与对课程的评价,其中,重点体现学生对通过课程教学实际获取知识、能力、素质的评价。社会评价主要体现社会的认可度,有行业企业对学生实际能手能力的评价,实训、实习产品的价值体现,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水平证书的获取率,以及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等方面的评价。

四、强化特色,充分凸显高职教育教学新亮点

比较2007年度与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可以发现后者有诸多新的变化。(1)评审指标将所评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考察,体现了参评者整体课程设计能力;(2)强调精品课程不仅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而且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3)提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要求,明确区分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培训;(4)强调课程建设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特色;(5)对教师提出执教能力的要求,规范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行为;(6)对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不仅看数量,更重要的看规划、布点和功能,并且提出要满足学生体验企业文化需要的要求;(7)申报材料的说课录像主要介绍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等,以全面考察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线就是强化特色,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首先,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强化。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因此,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必须强化的特色之一。其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必须采取边学边干方式,坚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途径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定等各个方面。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

高职教育教学参考第十一辑

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课程改革必须强化的又一大特色。第三,不同的职业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同一职业岗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区域,其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高职高专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来讲,必须强化课程自身的特色。总之,强化课程特色,是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主线。

作者简介:王成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科研处,副教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协作委员会秘书

第二篇: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介绍 - 教学改革与研究网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介绍

“高等数学”是所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它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全面的掌握“高等数学”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能力的技巧。“高等数学”课程覆盖了高职的所有专业, 分为工科类“高等数学”和经济类“高等数学”。该课程选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等数学》。本书汲取了全国高职高专工科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结合数学建模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二是结合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包培养学生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后继课程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1、微分学(一元、多元函数)

2、积分学(一元、多元函数)

3、级数

4、常微分方程。此外,还编入了数学软件包—Mathermatica,以提高学生结合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高等数学”主要研究对象为函数,函数是反映客观事物中不同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描述,并利用极限这一工具建立了微分学和积分学, 从而对于函数的特性进行具体和深入的研究。

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习题课,必要时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教学计划学时144,共计9个学分,占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22%,分两个学期进行。本课程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10%,包括作业、到课率及课堂回答问题等)、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70%)组成.选用的参考书及扩充资料:1)《新编高等数学自学指南》(自编辅导材料,适合专科学生);2)《高等数学解题题典》蔡若松等(专升本参考用书);3)《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本科生所用全国优秀教材);4)《高等数学释疑解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高职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淑英

《园林工程制图》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基本技能课。“工程图是工程界的语言”,对于从事园林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来说,不懂这门“语言”,工作起来会困难重重,寸步难行。所以,能够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图是园林行业的每一个岗位上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这门课程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本人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课程目标取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变化,园林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走过的轨迹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技能+素质-----知识+技能+素质+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的提高。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演示、参观、实验、实习作业、练习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又提出不少新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实践式、和自学式等等,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有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无论那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吸取了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优点,根据《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高职生源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总结出“任务驱动”的新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参与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工作流程是“明晰目标”→“设计任务” →“学生完成” →“成绩评定”。

1、明晰课程目标应用“任务驱动” 教学法首先要明晰课程教学目标,这

是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和方法的先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即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核心是提高素质。椐此,园林专业教学计划对《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学习投影基本原理,制图的基本知识,严格训练制图的基本技能,能熟练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图。即要求学生根据投影的基本原理,能够绘制出各种符合制图规范和要求的园林工程图并能正确识图。这种要求表明,知识只是必备的基础,技能才是真正的目标。“知识”是学习过程中的低层次,通过听课即可达到,“技能”是学习过程中的高层次,只有经过“练”和“用”才能达到。所以,《园林工程制图》课教学目标定位是识图绘图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素质培养,如学习方法、工作态度、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设计任务书我们把“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分解为知识、技能项目、素质要求等。据此设计一系列任务书。

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制图规则规范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笔记展示自己的学习态度,通过小练习巩固和初步运用知识,通过模拟试卷的形式来检验掌握程度。

技能项目,在《园林工程制图》课程中,将其分为①字体、②图线、③平面作图、④园林要素徒手画图、⑤三视图及尺寸标注、⑥园林规划设计图、⑦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图、⑧园林工程施工图、⑨结构施工图、⑩效果图及鸟瞰图共计10项。这些项目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以“任务书”形式下达,并明确教学目的、绘图要求、操作指导、注意事项等内容,每一个项目都给出明确的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技能项目是来自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所用的正式图件或图件中的部分内容,完成了任务就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生产实践。

素质要求,素质是指稳定的品质和素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运用知识、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向上、自信乐观、认真仔细、严于律己,使学生能够承受压力与挫折、使学生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等是每个教师时刻应尽的职责。专业素质=知识(K)+能力(S)+态度(A)。态度决定成败,态度是素质的综合表现。

3、学生完成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4、成绩评定学生按具体项目要求完成任务,教师综合考察给出成绩。成绩

分为 “优秀”(95分)、“良好”(85分)、“中等”(75分)“及格”(65分)、“不及格”(55分及以下)五级。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过程”和“成果”。在过程中评估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例如字体练习要求学生每周写一张,坚持一学期,依据数量和质量给出该项成绩。图线练习的绘图质量要求是:格式规范,图面整洁,图线粗细分明,线宽一致,图面布置均匀,尺寸标注准确。评定是标准:六个方面都达到要求即为“优秀”;五个方面达到即为“良好”;四个方面达到即为“中等”;三个方面达到即为“及格”;四个方面未达到即为“不及格”。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

以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注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不是以两学时为单元组织教学,而是以“完成某种技能项目任务”为单元制订授课计划。这一点与项目教学法相似。

1、提出知识学习目标,进行理论教学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尽量不用模糊动词,如学会、掌握等,而要用易测量的有确切结果的动词,例如叙述并解释基面、画面,默写点的透视特性,抄写透视图基本术语等。让学生明确应学习的知识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或进行理论教学后独立完成。通过模拟试卷的形式来检查掌握程度。在理论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抓要点,此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准会”状态,说不会,又知道一些,说会,又不会用它解决问题。

2、提供简单习题,实施训练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在课堂上画图,有些同学始终不愿动手,教师要鼓励,要督促,除让个别同学上黑板做外,可把练习当作小测验,记录平时成绩,这样学生就不会偷懒。如何使训练切实有效呢?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习题能体现知识要点、难点、易出错点等。例如,在学习点的透视的画法时,让学生练习点在基面、点在画面、点在画面前、点在画面后、点的高度等。这个过程强调了实用技能的获取途径只有一条,这就是反复练习、苦练和精练。通过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提供“技能训练任务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因为完成任务的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只是指导。这个制图实践的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工作过程。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会综合表现出来。学习方法、工作态度、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就每一个项目任务

来说,都有质量评定标准,告诉学生完成任务不能仅仅达到及格,而要鼓励学生“创造优良工程”,鼓励但不强求。如学生甲是优秀,学生乙是良好,学生丙是不及格等,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就此结束,而要在向学生反馈这些评价信息时,鼓励学生针对同一技能训练项目做第二、第三遍,甚至更多。告诉同学,相信自己后一次会比前一次做的更好,并且关键是老师会把几次成绩当中的最佳成绩作为这次技能训练项目的成绩(称之为单项记优)。假如学生丙第二遍的成绩提升为及格,第三遍的成绩提升为良好,第四遍的成绩提升为优秀,那么学生丙在这次技能项目训练中的最后的成绩也和学生甲一样是优秀。这个过程是任务驱动法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所在。“任务驱动法”的名称也来源于此。它最有效地发挥了 “教师导”、“学生学”作用,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在知道了学习成绩的来源与评定方式后,都会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以及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基础差一些的同学,看到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都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学习及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制图的规范要求,具备了得心应手的绘图技能,体现了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许,学生丙没有学生甲、乙的基础好,或者,学生丙没有学生甲、乙聪明,但是只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态度,能勤奋、努力、下功夫,学生丙是可以赶上学生甲,超过学生乙的。就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塌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宝贵精神,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严格要求的良好习惯。这个过程还发挥了控制和调节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无论学生的起点是高还是低,都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事实上,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为重要,综合素质的发展比专业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只有具备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把握新的挑战机遇。因此,高职教育在突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素质的培养,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任务书设置的综合实训项目是绘制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所用的正式图件或图件中的部分内容,学生通过项目训练参与了未来工作中的任务,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下来,学生也有了几十张不同种类的制图成果,显示了绘图的基本功,也显示了学生的成就和能力,为学生的就业自荐书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也使大部分学生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有学生激动的说,我都不敢相信原来我也可以这样优秀,我要把我画的这些图拿回家让父母看看,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学得知识”,“练的绘图技能”,“养成良好素质”。

三、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1.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向导”“引导”“指导”上,当代教师的职责决不是仅限于书本的、固定的知识的传授,而要将知识作为活性的培养基,以一种探索精神和灵活的方式,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上。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而不是看教师教给了多少。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2.完全打破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只是达到提高技能和素质的必备条件和桥梁。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强调知识运用的综合性。

3.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力图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法中,教师只是按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任务”,至于如何完成,那就是学生的事了。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完成任务地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4.突出技能和素质培养。把素质培养明确地列入教学目标,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要求。

5.考评方法独特。单项记优,多项累加,以能力考核为中心,注重素质,既全面、又真实。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任务完成后所获得地成果”。在过程中评价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学生的成绩是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反映。

四、教学效果

1.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以前学生学完制图课,制图能力普遍较差,给代专业课的教师造成好多不便。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提前参与了实际工作,例如在综合训练任务中,绘制《总体规划设计图》、《园林建筑平面(立面)图》、《园林工程剖面图》、《园林建筑透视图》等等,使学生的制图技能真正体现了专业的需要。2000级学生的不及格率是25%,平均成绩只有67分,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评模式改革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2002级,学生的不及格率下降15%,平均成绩提高到74分,2003级学生,不及格率下降到5%,平均成绩提高到85分。重要的是成绩的内涵不同,前者主要反映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后者则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2.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

过去教师上课,不停地讲,不停地绘图演示,口干舌燥嗓子痛,满身粉末胳膊捆,画了一板又一板,学生在下打哈欠。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精讲与引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减轻了教师的体力劳动强度。

3.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的多,学生听不懂,又很被动,自然就没有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每堂课都有收获。做得好的当堂表扬,不能完成任务的后进生给以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4.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由于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和训练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脑、动手,不会做的学生以下子就会显示出来,一方面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个别指导,因人施教。

5.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即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核心是提高素质。任务驱动法最有效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作者简介:张淑英(1964-),女,副教授,主持省级教学改革试点园林工程专业项目,担任《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工作。电话:***.

第四篇:试论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文摘要:微生物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许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入手,对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阐述了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物制药;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

生物制药是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并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制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生物与医药类等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发展壮大。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并能从事药物的研发、药物的生产、药物的质量及安全检验、药理分析、药物的经营和销售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目标分析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新微生物资源的发现、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建立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所显现的优势将继续存在,事实证明微生物制药在整个生物制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生物学在理、工、农、医、师范院校与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此可见,微生物课程也必然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职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分布、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理论与实验操作技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其后续课程包括发酵工程概论、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艺学、药品分析与检验、药剂学、药事管理与基因工程技术概论等多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微生物分类、结构、生理活动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关微生物生产的必要基本技能操作,并掌握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与生产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微生物学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量实验课。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方法常常是课上勤笔记少思考、课下不复习少作业,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璧归赵”。为了提高微生物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于2008年申报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程,并与全省其他高职院校的同仁一道对生物制药及相关专业的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主要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学院优越的教学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电视显微镜设备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标本与即时的实验操作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同时,加强与本地区制药企业的联系,与企业一线生产人员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依据高职类学生文化基础、思维特征,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选择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及案例导入法等多种“教学做合一”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实

现了将过去以教室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向以实验室工作过程为中心和“边教、边学、边做”形式的过渡。例如,将基础知识部分组织成多个承前启后的项目,微生物应用部分(如微生物与发酵、食用菌栽培与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检测等)采用案例法组织教学。通过启发与讨论、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供适量学时,鼓励有积极性的学生自选教学内容,采取合作或独立查阅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形式实现了师生主体角色的转换,从而使学习以形成综合能力为目的而非单纯的知识摄取。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进行微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在有了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基础上,我们认为利用适当的幽默或英文等教学技巧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策。比如在要求学生列举已知的病毒时“特意提醒”不要自作聪明地制造“人瘟病毒”。在课堂中偶尔适时地穿插一个英语单词或简单的句子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往往能让喜欢或不喜欢英语的学生激发兴趣。

(二)认真整合教学内容

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007年下半年,在长期从事企业生产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参与下,我们编写出了一本较为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理念的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及其应用》并获2009年湖北省高职高专优秀规划教材奖。本教材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湖北省示范院校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要求建立课程教学标准与内容,按照“教学做合一”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融合。在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思维习惯,适当降低了理论知识部分的深度,强化了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将课程内容按照微生物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首先使学生通过显微镜对各种微生物进行最基本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渐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从而顺其自然地完成对整个微生物课程内容由感知到认知的知识延伸与拓展过程。教学组织与实践 为了较好地落实高职教育所推崇的“边做边学,边学边练”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我们采取的是理论与相应实践操作(单元实验)相互融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和“知识与能力运用”两大模块,其中包含了“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分布与生长控制技术”及“微生物应用与检测技术”三个单元与七个项目来实施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发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并在教学中认真践行“边做边学,边学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较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化了教学效果。重视第一次课设计 第一次课是一门课程的序曲,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课程魅力的最佳向导。本课程的第一次课是通过“一个富有创造和启迪性的故事(列文虎克)”、“多幅彩色动静态图片的展示”和“一系列惊人的数字”等具有鲜明特色和感性认识的内容逐步展开的,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产生了对微生物的浓厚兴趣,进而较好地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心理,当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考核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满足生物制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微生物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我们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将理论知识与有关实验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理论学时,相应增加了实验操作学时,使理论与实践学时之比将近1∶1。将课程的实验分为平时的单元实验、期末整周的综合实训、培养兴趣的自主实验(如对口腔、霉变水果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等)几项,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实验安全意识。

改革实践考核制度 在对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同时,我们对其考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考试为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并重的新型综合考试制度。使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之比达到1∶1,其中实验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口试、笔试为辅。同时,坚持平时表现与考试考核并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即按照平时考勤、提问和作业成绩占总成绩20%、理论考试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考核、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等)各占40%的分配比例进行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从而使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既符合高职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观,又实现了考试过程的全程化和考试手段的多元化;既增加了考试的灵活性,又调动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2008年和2009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两届生物技能大赛活动中(含微生物操作技能竞赛),我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分别获得了团体一等奖一项、个人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的好成绩。

第五篇: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筑力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是学习后继职业技术课程和从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等,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环节、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其鲜明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其中重点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笔者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1]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才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着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我一方面经常参阅相关资料、信息,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院督导交流思想,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建筑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的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高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优化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程,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职业技术课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它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知识点多,难度大,并且高职教育要求减少理论课时,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甚至还有些同学在高中学习文科),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对于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以及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暂时用不上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讲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去拓展视野;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而弱化理论推导;对于在教材中整合不当的问题进行修正。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不能完全受课时的限制。比如平衡条件、内力,是强度计算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且对于不同的计算结构简图,表现形式又不相同,初学时很容易迷惑。因此在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总之,讲授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

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养成依赖性,思维懒惰、僵化[2]。而高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启发、引导、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授课时,不能单一采用课堂讲授法,而要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3],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

5、抓好课程考核环节[4]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采用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纪律性、作业表现、考试成绩,重能力和素质的全过程考核[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等方面,分别占有一定的权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让学生对阶段性学习进行检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题型丰富多样,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6、加强师生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安排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力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以后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1] 丁晓玲 曾桂香.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学术论文集,2006

[2] 张亚芳 禹奇才.建筑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刍议.广州大学学报,2002(3)

[3] 张立柱 关于《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辽宁师专学报,2005(1)

[4] 罗银燕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科技信息,2006(5)

下载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ROE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PROE》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陈楠 李文川 摘要:目前高职教育正在经历一个大的转型期,它正在从传统的理论式教学向实践性转变。作为高职的一些课程,全都面临着根本性的转变......

    加强课程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课程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水平胡集镇陈集小学 孙秀海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496名学生,25名教职工。近年来,我校秉承“让孩子......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精选5篇)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邓晨曦1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一)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比较现实的对策,并对该高职课程项目改革提出......

    五年制高职Java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五年制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景宝华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工程系 江苏常州 213011 ) 摘 要:Java是一门流行的计算机语言,它已成为IT从业人员的必备工具。......

    关于高职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高职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工学结合“与”工教结合”的视角 摘要: 文章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其思考和......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物流专业的教育能够迎合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本文依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贲春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2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针对“学前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