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美的教学读后感
《完美的教学》读后感
前段时间在同学的介绍下,接触了《完美的教学》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一些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从具体问题出发展开了教育的思考,大致讲了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的认识和体会。我觉得,这对于新老师来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为教师,我觉得一定要有着自己在教学上的追求,这种追求不止是体现在教学成绩上面,更体现在教师的一份责任之心。肖老师说,在他看来,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深刻与真诚。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还原。现如今,为了提升教育质量,追求高效的课堂,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遍地的教学形式和模式,有的确实很成功,但是有的却是昙花一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有益的教学方式是我们不断在做的一件事,其实,我觉得就像肖老师讲的那样,要深刻与真诚。教师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和别有洞天的感受,使他们茅塞顿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坦诚率真,能够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或许可能才是教学最好的起点吧。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再去摸索真正合适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
完美的教学应该是任何一位教师的终极追求吧。作为刚踏上教师道路的新人,深感今后的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思考,提升,探索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学无止境,对教学的探索也无止境,身为教育者,要努力充实自己,更要一直继续努力。
第二篇:《完美教室》读后感
《完美教室》读后感
景山学校小学部
袁彩玲
3月份的一天,我又去学校的阅览室看了看,豁然发现了一本很吸引人的书——中国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完美教室》。我赶紧借了这本书。”一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完后,我有所悟,也许是自己后知后觉,也许是《完美教室》这本书更贴近我们,也许是这本书中更完整地诠释了如何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俞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就得先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主要有:
一、“倾听是一种最美的姿势。倾听是一种最美的德行。倾听是一种最高的智慧。”这是上一堂关于倾听的课时,俞老师送给百合班的孩子们的一句话。猛然想起这不就是我们第二册语文书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吗?原来“学会倾听” 不是一篇翻篇的旧文,而是应该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始终,更是伴随我们终生的好习惯。我想作为一名低年级老师,重要的不是看我们一节课完成了哪些教学任务,而是应该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专心倾听的表现。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只能维持几分钟甚至更少,他们对于倾听重要性的理解不可能像百合班的孩子们那样深刻、透彻,有思想,有见地,所以要让他们养成倾听的习惯就这时得先让他们会听,想听,爱听。生动的语言,精妙的设计,形象的表演,适当的奖励这些一定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一群忠实的小听众。
二、勇于表达。一堂课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如果只有老师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和孩子的端端正正,鸦雀无声,这应该是失败的课堂,因为这堂课没有能“焕发生命的光彩”,俞老师说:“生命的光彩是:学生灵 动的思维的展现与碰撞,学生深刻的思想流露与完善。”会听更要会说,更要敢说。俞老师把课堂上的求真看得高于一切,于是,她把举手的事看得高于一切,她曾经先后写了三封信关于举手的故事致百合班的孩子们,在她的鼓励之下,全班40名学生都能勇敢地举起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追求真理,成长自我。
从我们平时的听课不难看出,现在孩子在课堂上的举手率是与年级的高低成反比的,这或许是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但我想更重要的可能是外在原因,也许一次不恰当的评价从此就让孩子失去了表达的信心,也许是生硬的提问让孩子无所适从„„想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吗?想看到小手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吗?想听到孩子们独到的见解吗?积极引导、有效提问、独特评价、幽默语言会给我们沉闷的课堂送来一缕清风,会让孩子们勇于表达,爱上表达。
三、精于作业。每天与孩子的作业亲密接触是每个老师的生活方式之一。如何使作业不再成为老师的负担,而是享受呢?俞老师在举行了一次作业展览之后就和孩子们一起列出了好作业的要求:1.保持每个字书写工整。2.保持每句话的书写基本在一条直线上。3.拒绝使用橡皮、修正液和修正带。之后她没收了所有的涂改工具,让孩子们自觉遵守,孩子们坚持了半年后,作业中已不见一处的涂改痕迹,全班40人,人人如此。这时的作业首先从形式上做到了让人赏心悦目。认真对待每个汉字、每行汉字、每段汉字的习惯已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看来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平时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因为要应付领导检查我们就会提出高要求: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格式统一化,但 2 是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家庭作业却因为种种借口放任自由,孰知这不但让马虎的作业更加“惨不忍睹”,而且扼杀了优秀作业的积极性。要想让孩子在作业上求精,除了给他们提高要求之外,更总要的是坚持,过程中是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鼓励,及时地评价、奖励。
好习惯成就好性格,好性格成就好命运,好命运成就完美人生。俞老师说得对:“我们的教育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为的是,从孩子的现有出发,一步步学会更好地倾听,享受倾听本身;一步步学会更好地表达,享受表达本身;一步步学会更好地作业,享受作业本身„„”
是的,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作业,才会爱上倾听,爱上表达,爱上作业,这样他们不就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了吗?
而书中俞老师的工作态度也让我佩服不已:
一是她的用心。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要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这句话是俞老师对百合班的孩子说的,我觉得更像是对我们老师说的。开学前一天,为每一个未见面的孩子写上一段开启新生活的寄语,直到凌晨两点。那工整而洒脱的字体,那充满期冀的话语,那一张张百合名片……如果不用心,怎会诞生如此有魔力的名片?我是一名班主任,也曾想给孩子在开学第一天就能收到一份来自老师的神圣礼物。可是,每到开学的时候,除了将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排整齐,就再也没有别的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需要我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就计划好。
二是她的智慧。在我们的周围不缺少像俞老师一样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的老师,但我们往往会把学生推到另一个极端。我们用爱为孩子编织了一张网,却束缚住了孩子。在百合班,俞老师一直在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3 那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思考、主动探索。今年带了一年级,我和孩子们约定,每天下午,只要是我的课,前10分钟,为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于是,下午我的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当我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孩子们,看到的是眼睛发光的孩子们。显然,我已用故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三是她的底蕴。读着俞老师的文字,我觉得我是在学习语言。俞老师的文笔优美,文字具有力量。她写给学生的一封封信,无一不是孩子们的范文,孩子们在读信的同时也在学习语言。我们该用什么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练就一技之长非常重要。我想每一个老师都应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有底气,有智慧。
品一杯香茗,赏一篇文章,宁静也许就会慢慢将我环绕。用心去爱孩子们,用智慧去引导孩子们,幸福也许就会慢慢将我和孩子们一起环绕。打好地基是关键
朱永新教授说,教室是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怎样把我的教室打造得更完美是我这两天思考的问题。读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面对生命中的一次偶遇,面对如此纯真的孩子,要通过教育给予他们怎样的一个童年?这童年又将在他们一生的生命中呈现怎样的色彩?”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以往只是当成一份职业,以为只要做好本职即可,然而,现在我又重新思考,面对一群孩子,我将怎样润泽他们的生命?
第三篇:完美沟通读后感
1.目标不清,沟通不畅 2.目标准确,出口则灵
有了清晰的沟通目标,说话内容就不再盲目无序;有了准确的沟通目标,说话过程就不再茫然无措,如果再掌握适当的方式方法,沟通就不再是忙忙碌碌、无功而返了。
为何说?
为个人发展而说,当仁不让 1.为个人关系的建立
以岗位/部门的名义主动去说 听也是说,深化关系 待人受过,扩展关系 2.个人信息的传达
新员工如何快速建立人际关系 案例:我不懂,就说不懂 推心置腹,关系到位 3.个人行动的落实
目标不清,失言寡助 系列目标,促成大事
为工作需要而说,理直气壮
1.为传达而说:上传下达,协同工作(扁平化组织)
工作任务的传达:简洁、具体、及时 案例:OEC管理法的落地难在哪里
目标就是让员工对于工作任务有真实、全面、准确的掌握。工作信息的传达:简洁、具体、及时
任务是按照工作制度必须要“传”的,与工作有关的各种信息则无法硬性规定一定要“传”。工作任务的传达是完成工作所必须的沟通活动,工作信息的传达则是完成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案例:给予丰富工作信息的说法 2.为认同而说:高级的沟通目标 建立工作的共识
案例:建筑工地,哪一个是比较适合的工作共识?
要求过低的共识内容,不利于工作;要求过高的共识内容,没有作用。如何确定好共识的沟通目标:
工作的“重大”、工作的“急迫”、工作的“兴趣”。强化行动的决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万事开头难 案例:如何超额完成工作
对于内部工作,面对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首先是不能让你的同事或队员失去信心,其次是找到可以成功的理由,从而实实在在的开始行动,一步步的接近目标,超越目标。3.为情感而说
对于新人来说尤其重要,新人去与别人说其岗位工作任务的意义与要求,是难以得到比人额外的尊重的,别人最多给予他正常的、工作制度规定的支持与协助。但是可以聚焦在单位内部同事对其岗位的理解和个人层面上。
一是要找准切入的契机。因为在工作场所,谈论工作感情并非总是适宜的,尤其是当事人与对方有较大地位差异的情况下。二是要找准切入的任务。
为环境所迫而说,见机行事 案例:他要不要违心支持公司的决定
从整体利益出发说话,全体组织成员整体一致的态度。当组织面对风险、困难的时候,一般都会偏向于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组织胜利的信心。
需要行动,可说“假”话
案例:望梅止渴
心理学解读:利用心理反应克服生理困难
管理艺术:为了工作,可以适当说些假话,来激发员工的行动。曹操的目标是士兵继续向前走,快速前进才有出路,才能获胜。远处有没有梅林,多远才有梅林,已经不重要了,部队整体一旦重新振作起来,及时赶到战场,获胜的欲望又将成为新的动力,又可以激发出新的斗志。
谁来说? 主角不一定要主说 案例:谁的话多了 请权利来说,该行就行
适用的三种情形:
1、相对于工作内容的专业性而言,自己人微言轻的时候;
2、当工作进展处于关键时刻,需要沟通对象不容置疑、立即行动的时候;
3、自己与沟通对象存在其他冲突的时候等。
上级来说:切记不能事无巨细,都求领导,无关大局的一般性工作分歧,先考虑自己出面沟通。
案例:请领导出面裁决人际纠纷好不好 同级来说
案例:某机关的一位青年员工,住地离单位很远,原来的单位领导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就让他晚点来上班,同事们也很理解。当然,该青年也没有辜负大家的好意,工作十分勤奋,晚上在家通常也在做单位的工作。
新来的单位领导发现这个员工常常迟到,而且几乎没有加过班,在一次大会上批评有些年轻人松松垮垮,不成体统,要求人事严格管理。怎么办?谁来给领导说这个员工的事情。
请部门里的另外一位骨干员工去向新领导说明情况,表明同事们对该年轻人的实际态度,说明该年轻人的工作成绩。客户来说
案例:大客户为高经理加薪成功。不是用外部的客户来压自己的上级,客户的价值在于,他们既是单位业务上的利益相关体,又是单位人事上的旁观者,所以我们认为他们的话比较客观。与王姐说的:别的部门对我们的表扬才是真正的表扬。请关系来说,不行也行
朋友来说:共同的朋友,沟通效率高;对方的朋友,沟通效果好,但是操作成本也相对较高;己方的朋友,沟通成本低,但是效果难料。
第四篇:缔造完美教室读后感
花 海 满 园
——学习《缔造完美教室》报告体会文/娄海娟教育的博大精深、复杂艰巨意味着对教育真理的探讨和思考是无止境的,教师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发现时代需求,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首要任务。
缔造完美教室是一种新教育的理论,新教育的愿景是让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人爱说:“向着世界开出一朵花来。”那花海满园肯定是每个新教育人的理想。
新教育人并不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不会以近乎完美的标准来苛求他们的学生,他们承认每个人都有差距,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的动物,所以他们谆谆教诲,孜孜不倦的引导每一个孩子,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教育好一个孩子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更没有黄金法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种孩子,这就要求老师要因材施教。
每一粒种子都是一颗鲜活的生命,都渴望着生根发芽,都希望自己能绽放美丽的花朵,作为一名老师要去爱你的学
生,永远要相信,学生的品质远比成人纯洁,我们没有资格去“提升”他们,我们只能去发现他们。所以,在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笑容。上课一定要带着笑容去上。学生如果受到了感染,就不会对你过分挑剔,就像孩子不会挑剔自己的母亲一样。无论是处理班务还是上课,要充分地信任学生。但信任不是迁就,不要迁就学生。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你的原则,做人的原则,管理班级的原则。要避免在学生面前充当好好先生,个性鲜明的老师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尊重。当他们应该受到惩罚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这些时候包括,考试作弊,逃避劳动,随意旷课等等,一定要让他们受到责罚,让他们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责罚的度。不要体罚学生。学生需要惩罚,但要以合理的方式。但体罚是万万不可的。不可打学生,不可骂学生,不可讥讽学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这一条原则是来自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如果教育不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专制的教育,不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时希望见到的那种教育,不是我们理想之中的教育。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我们做老师的要帮孩子们纠正错误,需要技巧,需要耐心,需要爱心,但首先必须控制在原则内。而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可能没有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因而导致一些失控的场面和行为出现。我必须得学会告诉自己,你不可能摆平一切,得承认有自己
应付不了的时候,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强制学生接受,那会有损于你的形象,无益于事件的解决。
一碗水端平。老师也许会喜欢一部分学生,因为老师喜欢优秀的学生容易,喜欢问题学生困难。其实我也许会这样做,但我不能这样做,有句话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如何要学会把感情与理智分清楚,千万不要过分地偏向某一位或者某一部分学生。比如上课提问,比如经常性的表扬等等,特别是在这些学生的成绩很好的时候。做老师的技巧就在于,要把表扬更多地给内向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要更多地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一定要爱自己的学生,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你爱他们,他们能够感觉到,一定能够感觉到,并且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而且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要学会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讨论问题,包括班务。或许老师一个微不足道的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孩子。我个人认为,除去那些特别的学生,大部分差生是教师逼出来的,是教师长期消极暗示的结果,不要重演这种悲剧。
缔造完美教室离不开孩子家庭的支持,因此教师与家长交流显得格外重要。要坦诚 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感受到,你对他的孩子充满了关切,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让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你是可以信赖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家长的声音,要分析家长的性格,然后决定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不
要在家长面前告状,更不要训斥家长。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有不平凡的感动,用心去呵护每一颗种子,擦亮每一个日出,珍惜每一次日落,相信花海满园。
第五篇:《完美大学必修课》读后感
《完美大学必修课》读后感
读到《完美大学必修课》一书时,我已是大学这人生的实验室的大三学生,读完后不敢说自己受益匪浅。但是,也正是我处于大三这个大学的学龄,在这大学已经摸爬打滚了两年了,关于书中所讲述的发现自己、赢在起跑线上、一步一个脚印、挑战自己和天生我才等各方个面,我也可以以大学半程亲历者的身份来作出评论:该书总结的非常详实而准确,可读性很强。
同时,它对我本身说还是有相当的教益。尽管我不会把这两位北大的大学成功历经和经验奉为圭臬,但是,对于在大学四年长跑赛已跑了半程的我来说,我也只能更多地从挑战自己和天生我才两方面获益了。不管前两年的软件建设如何,无论如何大三这一年我都要不遗余力的完成硬件建设和自我总结了。其中“寻找本领域做好的导师的指导”的确是非常不错的建议。就我室友而言,他从大二开始就善于与专业课程讲师交流对话,不仅等到讲师对他的是尽心尽力帮助,连讲师的人际圈他也渐渐涉入。本学期他精心编撰成了一本四十万字的小说《烟云人生》,就经过讲师介绍向成都某文艺社的王其进老师。虽然没有能成功出版,但是王编辑给出的意见堪称独到,对于初次从事长篇小说写作的人参考价值非常之大。
一个好导师很重要,能很好的使用导师的人际资源更重要。
最后想提一下我在阅读时和阅读后书本比较启发我思考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入党问题。其中任羽尔舅舅写给他的信封:一个人入党,实际上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真有那样的人把入党当成一种“优越”。不可置否,在现在的大学这种人的确存在,而却大量存在。这种人实际上是不可能有多大出息的。如果说十年前“那样的人”只是为了所谓的优越感,那么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入党就不仅仅是爱慕虚荣了。现在形形色色的大学生们普遍申请入党,且不管他们是否已经对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党的认识、加强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至少他们申请入党动机就不太纯粹。毫不讳言的说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入党不再是一种信仰的选择和追求,而是把它当作一张可以为就职加分的证书。这应当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是转专业问题。记得大一下学期,两个去意已决的好哥们直接转到经济学专业去了。他们或多或少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将来不好混。但是这专业也并非乏善可陈,就这几年来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是可圈可点的。就毕业前景而言,甚至有早期转出来的学姐学长,返回本专业参加研究生考试。不敢定论两个哥们前景将来如何,就在这里祝福他们吧。
每个大学每个专业抑或白璧微瑕、不堪完美,但是每个学子依然可以在里面称心如意地享受完美的大学学习生活。只要正确地搞好大学规划,并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在四年之后耕有所获、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