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的反思
反思
一.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
1.在“我们一起去郊游”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郊游时,发现户外有许多垃圾,本班幼儿对这一现象感兴趣,对此我们进行了讨论。根据《纲要》中,中班幼儿利用实地考察等手段,使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中的设施和常见标志,知道爱护周围环境和公共设施。我制定本活动的第一条目标:知道垃圾有可利用与不可利用之分,并且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也是活动的重点。
2.根据《指南》中,中班幼儿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我制定了活动的第二条目标: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有环保的意识。也是活动的难点。二.环境创设与材料的投放
1.幼儿收集废旧物品,进行简单装饰,放在区域中作为展示。2.在益智区,幼儿能够对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进行简单分类。
三.教育形式与手段
1.在导入环节,我以帮助地球妈妈伤心为线索,和活动最后出示地球妈妈通过帮助后变开心,激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利用视频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垃圾是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之分的。这也完成了我活动的重点。
3.我把班级的垃圾桶和百宝箱作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引导幼儿把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
4.其中我还采用了拟人的语句,让幼儿关注废旧物品。四.活动后反思优点与不足
优点:1.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能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2.层次清晰,逐层递进。从让幼儿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到让幼儿知道垃圾的分类,最后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
3.利用视频播放,让幼儿更清晰的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4.拟人的图片和语句,更激发幼儿的同理心。5.前期经验准备充足,帮助幼儿更快解决重难点目标。
不足:在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部分较少 五.改进措施与启示
在下一节活动中,我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废旧材料的材质进行分类,让幼儿认识不同废旧材料的不同特性。
第二篇:反思材料(新)
库车县第二小学“十对照十检查十反思”学习教育活动个人反思材料
库车县第二小学:刘丹
“反思”的含义是什么?从书面上来讲,反思=反省+反映。结合实际工作的分析来讲,就是反省自己的过去,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其最终的目的,则是通过反思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将可能预见的工作失误与问题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老师的职业更为神圣,在平日教书育人中,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精力、时间,但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给予学生足够的爱,能产生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许多教育学家在谈到他们的经验时都说,其实只有一个字:“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的班级,爱每一个学生。老师既要爱又要善爱。对学生的爱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要持之以恒,更要一视同仁。“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德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也是人健康成长的一个动力。
一、对照政治坚强的标准
(一)存在的问题
1、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理解不全面,把握不到位。
2、不关心时事政治、不重视政治学习,学了文件不认真思考、理解不深;
3、有时政治学习,不按时参加,存在迟到的现象。
4、在政治学习时,不敢大胆发言;有时候不写笔记,不按时交学习材料。
5、领导在读 学习内容时,不注意听,和别人说话。
6、没有在网络上跟帖和散布不当言论,但偶尔因工作不顺心,也会发牢骚。
7、值班时责任心不强,有时在班级里做班主任工作,有不在岗的现象。
8、警惕性不高,对进入的人员有时不登记、不检查;不认真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9、没有严格教师统一着装要求。
10、在开展“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宗教渗透”主题教育年的有关活动时,抓的不到位,方法不多,效果不明显。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工作任务重”不应该成为不能坚持学习的借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一桶水”的观念已经被“一条河”的理论所取代。但是近两年来我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时间一长,我的心境变得有些浮躁,读书的时间少了,学习的意识也淡化了,从主观上也出现过“工作任务重,没时间学习”的错误想法,逐渐放松对自己读书学习的要求。尤其是对中央、自治区、地委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理解得不全面,不透彻。
(三)整改措施
主要是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放松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提高党性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信心。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认识其深刻内涵,理解文件精神,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文件精神弄通搞懂,并加以落实。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维稳措施,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多种形式开展抵制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规范着装。要做好学校值班巡逻工作。
二、对照民族团结的要求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民族团结方面没有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对党的民 族宗教政策掌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缺乏真情实意。
3、民族团结意识不强,模范表率作用不明显。
4、在单位里和民族同事相处很好,但在生活中缺乏主动意识,没有做到广交朋友,结对子,遇到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不能主动制止上报。
5、在与民族同事交往时没有心理上是一种真真的朋友的感觉,互相就说说话而已、彼此不信任。
6、在我们单位内部民族团结,做的不好,说是朋友其实不然。
7、在和其他民族交往时,从我做起,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做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包容,以上事情我做的不够。
8、在和其他民族同志交往时,我没有主动去帮助他们,真正地为他们解决困难。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民族团结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句话,就是因为相互之间有误会、隔阂,人与人之间没有真心交往,真诚相待。所以,沟通要从心开始。
(三)整改措施
首先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其次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现象斗争到底。在实际生活中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民族同志真心相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像一家人一样和谐相处。
三、对照新疆精神的内涵
(一)存在的问题
1、在践行新疆效率、库车能力上“我能行”主体意识不高,不具备“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有努力就能改变”信念。
2、工作方法单一,时效性不强,视野狭窄,满足于应付。
3、在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热爱家乡方面做的不够,主要体现在奉献意识不强,进取心不足。
4、在树立新疆形象上做的不够,不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精神懈 怠,有攀比心。
5、自己在热爱新疆方面,在学生上课期间,只给学生教课,没有给学生从小树立热爱新疆、认识新疆的教育做得不够。
6、自己对团结奉献的意识,艰苦奋斗,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先进事迹给学生教育的不全面。
7、有造档案、弄虚作假的现象。
8、不具备团结奉献意识。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没有着眼于体现时代性、前瞻性、激励性和特色性,大力倡导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区域精神、行业精神;我没有做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共同把“新疆精神”总结好、提炼好、塑造好、实践好、发扬好,使之成为我引以为自豪、铭刻在心的精神感召,形成实践和弘扬“新疆精神”的生动局面。“新疆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疆地域的体现,这种精神既贯穿于新疆各族人民建设共同家园、创造灿烂地域文化的历史进程,又将成为新疆各族人民把握好现实、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不断激励着我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新胜利。
(三)整改措施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树立新疆精神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坚持新疆效率,保持开放进取的心态,发扬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信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立足工作岗位,改变“等、靠、要”的思想,提高工作效率,克服懒惰思想,积极进取、干好本职工作,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引领和带动身边的人,投入到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洪流中去,为库车的发展添砖加瓦。
四、新疆人的“中国梦”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当前新疆反恐维稳的形势认识不足,对严打暴恐,维护长治久安的信心十足,但没有坚持底线思维,对敌情社情舆论不关心不 留意,在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上,注重本职工作,忽视反恐维稳工作的重要性。
2、对待工作应付差事,没有进取心,安于现状。
3、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但我没有入脑入心,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4、在本职工作中,有时学校安排的工作,不主动去接受,这些问题我也存在一些。
5、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格局,在课堂上给学生,教育的不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没有把新疆精神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各方面,使之内化为自我意识、外化为我的自觉行动,形成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有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就有了超越自我,走向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新疆就是要实现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
(三)整改措施
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充分认识新疆反恐维稳的严峻形势,增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决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和部署中来,不打折扣的贯彻上级的维稳措施,狠抓落实,把一岗双责落到实处,不断遵守学校的各项维稳机制,杜绝歪风邪气,净化育人环境。
五、对照党的惠民政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对中央、国家、自治区对新疆出台的扶持政策了解不透彻,理解不到位,在日常生活中宣传教育不到位。
2、对落实县委政府“四免一补一助一帮扶”政策片面理解,对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执行力差。
3、对库车县委、政府学前“双语”保障经费资助政策、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及时。
4、好事没有宣传到位、实事也没有办好。
5、自己对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方面给自家的人、孩子、亲人宣传的不够。
6、在课堂上给学生把党的温暖、关怀、感恩宣传教育的不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没有做到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没有及时地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没有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对教育投入。
(三)整改措施
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利用各种形势向家长、群众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传达党的关怀和温暖。在工作中要感恩党,用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当好家长、群众的宣讲员。
六、对照“四种意识”
(一)存在的问题
1、作为班主任对上级的工作安排,落实部署时不细致,以班干部落实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2、完成上级工作时有拖拉现象,有时工作状态不佳,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3、艰苦奋斗意识不够,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没有入脑入心。
4、对单位浪费水电现象没及时制止,对学生教育不细致。
5、上班时间手机有时震动,以至不能及时接听领导电话,有误工作安排。
6、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教课,就这样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上还有一点不足。
6、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绕圈子这种现象存在。
7、担当意识不强。
8、岗位意识不强。
9、艰苦朴素、节俭办事的自觉性不够。
10、交材料时有时候拖拉,没按时交。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没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服务意识不足。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心里是想把工作做好,但是到了实际工作中,很难以饱满的热情来干事创业。我因为思想意识差,未把对教育工作和自身本职工作负责的思想升华到对全县负责的大局上来,未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枪打出头鸟”的畏惧心理导致工作上争先意识不足
也许是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也许是本人的性格使然,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学校管理工作,我时常受“枪打出头鸟,鞭抽出群羊”观念的束缚。有时担心别人说自己好出风头、好表现自己;有时觉得,要争第一就要多付出,多吃苦多受累,甚至还要担风险,这样做何苦呢?为此工作中出现“不求第一,小成即满”的不积极意识,导致自己有许多好的工作设想没有落实到行动。
(三)整改措施
改变工作方法,杜绝以班干部落实工作现象,工作中勇敢承担责任、尽全力解决和克服困难,不回避矛盾,增强岗位职责意识,履行好班主任的责任,努力想办法解决班级面临的困难,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要求自己,细化班级管理制度,教育和管理好学生,增强节约意识,克服浪费水电现象。把手机放在显眼位置,及时接听领导电话。
七、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重视度不够,对学生的各种不良言行不能主动制止,及时地进行教育。
2、对学生穿戴不符合学生仪容仪表的饰品(如少数民族学生戴耳环)等现象,管的不严,常有松懈现象。
3、管理学生时方法简单,责任心不够强,对学生缺乏耐心,简单粗暴批评学生。
4、育人观念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严,对班干部要求放松,管理不严,引导不够。
5、班级里有学生闹矛盾,解决问题方法和经验不足,片面解决问题。
6、开会时听不懂,不做笔记,甚至玩手机。
7、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不强。
8、在工作中有时情绪大、说脏话,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9、忽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10、面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时期对教师新的要求,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导致工作中“严厉有余但慈爱不足”。我是一位严厉教师,性格又不属于活泼外向的类型,加上对古人的“严师出高徒”观念的笃信,我感觉自己工作中“严厉有余但慈爱不足”。课堂上我不苟言笑,比较严肃,生怕对学生微笑了学生就不能专心听讲;对学生作业出现的错误我往往是郑重其事、甚至有点夸大其词地批评,期望达到以一儆百的效果;对学生的优点则是点到为止,生怕表扬会助长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对家长我也出现过只报忧不报喜的情况,总是希望以此激励学生勤学苦读,奋发向上。现在我认识到教师关爱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既要做严父又要做慈母,要成为学生信赖的的良师益友;要坚持鼓励,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艺术;要学会微笑,用自身的阳光去感染学生。
(三)整改措施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阿克苏地区教师师德考评细则》,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其次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耐心帮助学生,努力尊重学生及家长,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适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注重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努力当好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服务者。第三增强自身责任心、上进心,主动学习语言,主动询问身边同事开会内容,抓好班干部建设,细化管理,改变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
八、对照时代新风尚要求
(一)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强,满足于固有的工作思路,凭经验办事,无超前思维,不主动作为,创新进取的意识不强。
2、在破除陋习、反对封建迷信方面认识不到位、做得不够。
3、在社会生活方面:先进的思想文化,接受的比较慢。
4、在弘扬先进文化,引领时代发展方面,主动作为、带头实践做得有点不够。
5、面对一些先进经验、先进做法,耐心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方面做得不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费时不高效”的思想意识致使教学方式更新缓慢。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教好书、育好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学习中我认识到我们老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但是以前我却认为:新的教学方式要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实际效果不一定有传统的“一块黑板两只粉笔”来得实在,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相对比较传统化。另外我也曾经错误地认为参加教研活动要牺牲许多休息时间,还有可能耽误上课影响学生成绩,所以近两年我虽然参加教研活动的次数算多的,但主动性不是很高。其实在我们学校我是一位年轻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面基础还不错,今后我还要在教研科研上做领头人,和老师们一起走科研兴校,教研提质量的发展道路。
(三)整改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文化提高个人修养,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开阔眼界,积极吸取先进经验,大胆创新。
九、对照党纪国法
(一)存在的问题
1、没有任何违反党纪国法的现象。
2、没有对学生乱收费,推 销学习资料,有偿家教现象,也无接受家长财物,没有接受家长的吃请。
3、过马路时不按照交通规则,骑车逆向行走。
4、办事情时,办不成的就走后门。
5、自己主动学法,执法,懂法,守法方面,学习的不全面,给学生教育的不够。
6、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有时候上课,让学生自己复习,自己备课,批改作业,不管学生在干什么?有时候疲劳累了,坐着上课的现象有点发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民权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我的法律知识还很浅薄,但我必须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才能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创造良好社会氛围,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也才能谈得上实现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和谐。
(三)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好各项法律法规,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努力克服和制止不正之风,杜绝以权谋私,加强人格修养,真正做到廉洁从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十、对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标准
(一)存在的问题
1、备课有时不及时,对自己做事标准不高,联系学生实际、家长实际较少。
2、对学生的教学常规管理松懈,教育不足,班级开展的集体活动形式单一,自己对新知识学习不主动,对特殊教育理论掌握不扎实,导致学用脱节。
3、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4、对学生的知识贯穿不够,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及时辅导,有放之任之的心理。
5、语言不通,和家长的沟通少。
6、对学生家庭 情况了解得不够。
7、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学习先进的经验不够。
8、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努力学习,带头实践做得不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教师的师德是调动教书育人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首要的问题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而这一切的实现,与我自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思想认识不太高,对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够深入、坚持,对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太足。还有理论学习不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质认识不足,在学习中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校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
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缺乏刻苦专研精神和态度,工作中不善于总结经验和反思,服务意识不高缺乏耐心和责任心,思想懒惰,缺少时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因而缺乏爱心的激发、永保爱心不够而出现敷衍塞责现象。忽视了家长在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策略的重要性,使自己的工作不够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得比较少。
(三)整改措施
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好班主任的带头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密切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抓好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不做老好人,按制度办事,不留私情。其次,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把德育放在教书育人的至高点,以爱贯穿教育教学主线,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做一名家长信任、社会放心的教育工作者。
好了,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我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我的工作心态存在问题。当然,虽然不是什么上岗上线的大问题,却也着实的反映出我对本职工作在心态方面无法融入主流思维。且相对现在还是年轻 人的我来说,进取与恪守现状的思想斗争一直在内心深处对峙,思想上的困扰很多时候会直接影响对待工作、岗位的情绪,一方面自我调节很重要,另一方面而言,与同事交流及领导的教导更有实效。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真诚的向老同志们请教,诚恳的接受站领导教诲,平静思想,平和心态,严格纪律。毕竟,说一千道一万,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不出问题才是第一位的。
第三篇:新教育反思
新教育反思
郑雅静
这次的新教育培训主要有四个模块:1.新教育晨诵
2.家校合作
3.完美教室
4.电影课程
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第一模块的“新教育晨诵”和第三模块的“完美教室”。而这两个模块也让我收获颇多。
一、新教育晨诵
区别于旧晨诵的“以诗为中心”,新教育的理念为“以人为中心”。从姜蕾老师、“大杨树”常瑞霞老师再到“飓风”老师,无一不是在用例子说明“人”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诗只是作为一个媒介,连接起老师和学生这两种类别人的关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从他们的榜样叙事中,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人的诗意生活,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唱响每一支生命之歌。
在这里着重要说的是焦作环南一小的常瑞霞老师。作为新教育“萤火虫”的一员,她做的一些行动确实在她的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
1.改动诗歌,成为属于自己的诗歌。
在这里“自己的诗歌”,可以是送给老师自己的,也可以送给班里的学生。常老师班里有一位同学叫刘景愚,平时活泼好动,也不爱思考,常老师送给他一首《会思考的石头》,并在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了他一个自己包装好的“石头礼物”送给他,以此来督促他戒骄戒躁、勤于思考。那个学生后来改变也很大。诸如此类的诗歌还有《绿叶映着你的脸》、《全世界都在对着你微笑》。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质,来改编诗歌当成礼物一样送给他们,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是被关注的,这些诗歌的目的在于给孩子信心和鼓励。
2.举行春天游艺会,在大自然中唱、演诗歌。
诗歌的形式是多样的。旧晨诵总要学生坐得端正,手拿书本一句一顿地读书。新晨诵加上了多媒体时代的课件,出示的图片也是有限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带领孩子们出去走走看看。春天到了,就带孩子们去看看柳树、看看花草发芽,在这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下朗读诗歌,会让学生更记忆深刻。
3.针对习俗、节日有特殊的晨诵活动。
开学有开学诵诗《今天不一样》,生日也有各自的生日诵诗。那么针对一些节日、习俗,也要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中秋节举行“中秋诗会/吟诵”、“猜灯谜”、“中秋拜月”、“中秋画月饼/做月饼”。再比如重阳节举办的做“重阳糕”、喝菊花酒,给老人送康乃馨,或者每人从家里带一点面喝馅,做“百家饺”,孩子们在家可能不喜欢吃饺子,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总会觉得自己亲手做的,大家一块包的最好吃。
二、完美教室
作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班主任”的宋新菊老师,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创建了“梅花班”。她创设了一系列的儿童课程,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抛开分数,成为大写的人。宋新菊老师致力于用课程带给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体验。每天早上,他们一起吟诵儿童歌谣,与黎明共舞。当读到《秋风吹》时,宋新菊老师带着孩子们捡拾落叶,做树叶贴画。
到了春天,一起吟诵《多彩的春天》,做“春之歌”撕纸画和布贴画,教室的整面墙壁上都是孩子的作品。桃花盛开的季节,师生们站在桃花盛开的桃树下齐诵《大林寺桃花》、《题都城南庄》等。中秋节时,大家一起吟诵着李白的《静夜思》并分享从家里带的月饼……
最有意思的就是黄河泥埙课程,这也是“小梅花班”的本土特色课程。宋新菊老师带领孩子们从玩泥入手,制作泥埙的模子。泥埙制作好后,再钻孔、正音、晾干、烧烤、绘制各种各样的梅花标志。一个个古老的乐器诞生于一个个孩子之手,一种古老的几近失传的传统工艺也在被传承着。试想在遥远的以后,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手把手教授着他们的子孙后代,等到乐器烧制成之后,全家在一块吹奏美妙的古典音乐时,该是多么有趣呀!
在聆听常老师和宋老师的讲述时,我想每个人心中充满的是满满的羡慕和敬佩。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单纯讲课的职业所在,而更多的是爱的驱使。爱,才会让一个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彩。
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心。以“真心”换“真心”,将心比心,孩子们才会真正把学校当成一个大家庭,当成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突出“人”主体地位,这里的人,不只是学生,还有每个老师,关注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老师也要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追求。
第四篇: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邓远洋
2014年1月10日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第五篇:新课堂理念反思
拉萨之行
如果说漫游全国是我孜孜的期盼的话,那么,走进西藏则是我今生无悔的渴求。2007年8月15日,当我终于踏上这块约占中国国土面积八分之一的神秘土地时,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我。那壮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这个被藏民称为天国的西藏,贫穷中笼罩着富饶,安详中沐浴着清净,粗旷中显露着秀丽,神秘中遮隐着纯真,……
从成都出发时天气很热。然而当火车进入西宁后,就明显感觉到有阵阵的凉意。进入格尔木之后,高原缺氧的感觉已逐渐明显。经过24小时行程,唐古拉山-------这座因长江,黄河发源地而著称的山脉出现在眼前。那白雪遮盖的山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白光。
列车上开始提供氧气,因而没有感到特别的不适。
透过车窗,不远处的山顶白云缭绕,山下牦牛成群,远远望去,雪域高原连绵的山脉与近处河滩草坡上的绿色交相辉映,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显得是那么地和谐宁静。
经过近45小时的行程,火车终于进入西藏拉萨站。然后改乘89路公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程就到达拉萨市内。
布达拉宫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上彩旗飘舞,游人如潮。可以想象雪域高原的神奇曾令多少人望尘莫及,又使多少人倾慕向往。
沿着布达拉宫山体下面的小道前行,路边有无数硕大的转经桶。数不清的人流在前行,数不清的手在边走边推动着转经桶,于是,每个转经桶都仿佛有了生命似的永不停息地在旋转。站在拉萨广场仰望这座人们称为西藏艺术的博物馆,仿佛是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它随形就势建立在拉萨的红山上面。它那红白相间的建筑,灿烂发光的金顶,巍峨雄伟,让人顿生敬畏之情。
经过一个整夜的排队终于买到一张门票。于是我有了进入布达拉宫的机会。
布达拉宫是西藏建筑艺术与文化繁荣的象征。它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共13层,距地面119米。宫廷主体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70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占地41公顷。这座建筑集殿堂,庙宇,城堡和灵塔为一体的神宫,无论从建筑,雕塑,铸造,绘画,手工艺品还是构造,财富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进入布达拉宫山门,是一条狭长而幽暗的廊道。走出廊道便是一个很大的露天四合院落,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是藏历年举行盛大法事活动的广场。每年12月29日,这里人山人海,气氛空前热烈。
攀上陡峭的木梯,进入白宫。白宫是布达拉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喇嘛处理事物的场所。因宫外部用白色涂料粉刷故之为“白宫”。宫内有历代**的寝室,葛夏政府的办公用房,集会大殿。其中最大的殿堂为东大殿,叫“措钦厦”,是**和葛夏政府的政治活动中心。殿堂正中高悬乾隆御笔“涌莲初地”。四壁绘满壁画。登上白宫顶层,进入历代达拉喇嘛的寝宫日光殿,里面有经堂,客厅,习经室,卧室。
殿内陈设豪华,金银器皿不计其数,珠宝珍玩应有尽有。藏语称布达拉宫为“赞木林耶夏”,意为财宝可抵半个世界。亲自目睹后,对于此说深信不疑。
**喇嘛的宝座就设在经堂北面,用人皮蒙遮的手鼓和人头骨制作的酒器,还有其他等法器就摆在旁边,看后不禁让人感到诚惶诚恐,毛骨悚然。走出白宫,来到红宫。红宫的主体建筑是五世,七世至十三世**喇嘛的人座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各灵堂形状类似,但规模不同。其中五世**喇嘛的灵塔最大。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高14.85米。是红塔的最大建筑。整个灵塔耗费黄金11.9万两。上面镶满了宝石,玛瑙,看上去色彩缤纷,分外耀眼。
灵塔的东侧是集合大殿,面积约为680多平方米。是五世**喇嘛的享堂。大殿的壁画上面有顺治皇帝对五世**喇嘛册封的详细记载。
红宫的二楼是画廊。有各种绘画6—7百幅。这些壁画有佛祖肖像,佛教故事,地貌风物,文化生活等场景。这些作品用西藏彩色矿石和黄金粉绘制而成。虽然已历经数百年,但依然光彩夺目,精妙绝伦。
红宫的三楼是布达拉宫的最早建筑,据说是为纪念松赞干布而修建。相传这里还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的洞房。里面有他们的塑像和用过的锅灶。每天都有无数的藏民来此朝拜。他们总要把手伸进锅内摸摸,据说摸过文成公主用过的东西,就会变得心灵手巧。
看完法王殿,又参观了超凡佛殿,殊胜三地殿,萨松郎木殿,堆廊拉康殿。整个布达拉宫就像是一座迷宫。它那浓厚,冷峻,深邃,古老的文化底蕴不由让人肃穆和敬仰。
走出宫殿来到拉萨街头,除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外,见到最多的就是手摇着大小不同转经桶和虔诚膜拜的信徒们。许多次望着那些一步一叩首磕着长头,口念梵经的人们,那无比虔诚的神情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大昭寺距布达拉宫不远。大约建成于公元644年至647年。寺前爬满了身着藏服,不知疲倦地在磕着长头的男女信徒。一条长约一公里的八角街环绕在大昭寺周围。八角街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不很宽的街道两旁店铺密布。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和地方特产。
漫步拉萨街头,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坐落在海拔3700米高原的雪域古城随处流淌着的无比浓郁的神秘色彩和正在悄悄涌入的现代化气息。
沿着金珠路往前走去,一座充满现代化规模的立交桥横空而立。站在立交桥上,不远处山峰连绵,山涧白云环绕,山头白雪皑皑。身边车流不断,喧嚣声已经开始打破这个曾经宁静的古城。脚下,那条白浪滔滔的拉萨河犹如一条迷人的,不知疲倦的野马奔流不息。它似乎在诉说着西藏世事的变迁和藏族人的无数心语。
由于我去西藏的时候正好是进藏铁路刚刚开通,同时又恰是暑假期间,几次排队都没有能够买到车票,因而我的归程被无限推迟。为此,我有空又去了灵芝,八一,日喀则,纳木错。于是,我接受和经历了又一次灵魂的洗礼。
西藏,我在那里感受了自然的原始和原始的生命。对于这个有着太多神秘色彩的雪域高原,有着太多传奇故事的宗教圣地,我只能悄悄地对你说,如果可能的话,你应该去。
新课堂理念反思
何双兰
一堂好课的衡量标准,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与合作学习。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由于受传统教学影响极深,对新课堂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什么是新课堂?那就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的课堂,就是新课堂。新课堂要求学生动起来,主要是动脑、动口、动手,首要是动脑,脑指挥口和手。怎样才能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有三点是共同的:一是有让学生活动的意识,二是有让学生活动的设计,三是有让学生活动的时间。新课堂要求课堂活起来,课堂的活就是教师的引领、学生的主动、师生的互动。有了师生的动,才有课堂的活。活的课堂的氛围应该是:师生平等、思维活跃、启发探究、气氛和谐。新课堂要求教学效果好起来,什么是教学效果好?基本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学有所获、有成功感的课堂,就是教学效果好的课堂。
通过学习新课堂理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安排好每一节随堂课,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注意每一个细节,让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终身受益,以前我们侧重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主体的作用,走过一些弯路,也得到一些教训,回顾教学得失对以后教学很有必要,所以提倡以下一些做法。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任务很艰巨,让学生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高二阶段中语文教学反思
进入高二下半学期,学生们渐渐有了点紧张感,但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基础薄弱,自信心不强,练习少,所以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这说明,学生要走进高考差距还很大,应试经验很是不足,所以难免出现学习消极的现象。这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1、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2、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3、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考试只能现场发挥,自以为答得不错,成绩出来就傻眼。
4、自我放弃
还有一些学生,干脆放弃学习,一点主动性也没有,懒到交白卷的地步。这是我从教三十年感到最悲哀的阶段,教不会是老师最失败的感觉,可根本拒绝学习的学生太多了,现在普通班一大半不学习、不听课,这种新问题值得我们这些生源差的学校的老师的反思。
反思并探讨学生语文学习存在问题的成因
何双兰
多年教学实践在当前出现新问题,生源质量的下降让教学不再是一种享受,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谈一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以便,让后来者少走弯路。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那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通过以上成因分析,我们老师在以后教学中多指点引导学生,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通,转化到一种自觉自愿学习的队伍中去,面临高三任务重,时间紧的现实,搞好现在的学习,为高三冲刺内练基本功,扎实教学,为明年高考打下坚实基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