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单元教学内容安排
八单元教学内容安排:
第1.2课时:学习《钓鱼的启示》;学习“金钥匙”并练习应用;完成该课摘录笔记、“日积月累”第2题。
第3.4课时:学习《谁说没有规则》;完成该课摘录笔记;自读《诺言》继续“金钥匙”的练习应用; 第5课时:;继续“金钥匙”的练习应用;完成“日积月累”第3题。第6.7课时:“笔下生花”当堂习作并评改。统计错别字率。
《钓鱼的启示》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位于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八组第1课,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本组教材围绕“规则”这个主题选编了两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是单元起始课,这对于认识“规则”,体会单元训练重点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级要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并在阅读中感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4、体验课文情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很多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小心翼翼 筋疲力尽 父子得意 大声抗议 放鱼回湖 十分悲哀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 ;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语句: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2、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 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教学目标2:
1、通过学习,使学生结合生活读懂课文,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品德。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体验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3、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精读课文:坚持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和批注笔记;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继续学习解答自己的提问;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
4、引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读后感或有关规则的文章。
教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一、再读课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1、师:上一节课重点体会了詹姆斯的心理活动,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詹姆斯的爸爸身上,找到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细心品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鲈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又会是怎么想呢?
2、重点阅读第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共享成果。通过交流,点拨、指导以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当时可能会想:这条大鲈鱼固然十分宝贵,但现在还不到钓鲈鱼的规定时间,让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重要。因此,必须让儿子把大鲈鱼放掉。
3、师: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作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生活中像詹姆斯爸爸这样的人你看到过或接触过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一个突破口,从反面提出问题讨论,可以为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用心观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提供另一条途径,这些,都可以为下一步“导行”作好铺垫。]
二、结合实际,引发讨论,加深理解,渗透品德教育:
1、师: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说说经过和想法。
2、师:林子轩的父亲曾经拾到过一部手机,少说也值五、六百元,却毫不犹豫交给了老师,不知林子轩现在有什么想法呢?他父亲这种遵守社会公德、拾金不昧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是不是都能够像;林子轩同学和詹姆斯的爸爸一样去自觉遵守社会的公德和规则呢?我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是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带我到昌明集市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忙中出错,多退了4块钱给爸爸,我正准备提醒小贩,爸爸却瞪了我一眼,很快把我拉走了。如今想起这件事,真叫我为爸爸的行为感到羞愧,也为自己当时不能勇敢地抗议爸爸而感到深深遗憾。
同学们,像这样的事情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你自己当时的行为?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现在的认识。
4、齐读课文第15自然段(“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加深理解,建议学生把这段话背诵下来,然后工工整整地抄在摘录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5、引导学生小结:我从《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三、指导学生写“规则”《钓鱼须知》
1、师:近几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过度捕捞,煤冲水库(这是本镇离学校最近的水利工程,距学校1公里左右,所有的学生都熟悉这个地方。)那里的鱼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急剧减少,但那里又是钓鱼爱好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请你为这座水库写一个《钓鱼须知》。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可仿照《小学生守则》写成条款式。
2、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钓鱼须知》整理成文。教师参与学生一起完成。
3、展示写得好的《钓鱼须知》,给予鼓励。要求学生互阅稿子,互提修改意见,认真修改《钓鱼须知》,改定后抄正。
设计意图:学写“钓鱼须知”可以加深对单元主题,“规则”的认识,为“语文天地”中制订“传口令”游戏的规则打基础。]
四、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读课文,查资料,问别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一、激情开篇,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激发情趣,指导学生书写课文标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谁想到黑板前写课文题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跟我合作,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举手的学生很多)这么多同学都想来?推荐一名同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
三、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在读书中出现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去读书,谁能够告诉我,通过读书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老师我能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会写呢。
生:我不仅认识了生字,读熟了课文,我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老师我有问题不明白,我在读书时画在了书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也真不少,咱们先来看生字,读准字音。
师:回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刚才我听同学说在读书时有不明白的地方,学习贵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同学们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请大胆提出来,不要把问号留在大脑中,要把它抻直变成感叹号。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找出来。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陆续举手。)
根据学生发言,选择播放幻灯片: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3、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父亲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放掉鲈鱼,他做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找的问题基本上都来自同一个段落,也就是在写由钓鱼得到的启示这一部分,我建议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一段。
师:这段话反复几次提到了“钓鱼”,看来理解这一段还要结合前面描写钓鱼的那部分段落。我们把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联系在一块,解决了难题也就读懂了这篇文章。
师:出示幻灯,“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大家比较一下,文中后一个“鱼”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生:说明不是真正的鱼。
师:虽然不是真正的鱼,但文中的“我”却说与那条鲈鱼是“相似的”咱们找一找,作者钓到的那条鱼有什么特点?和其它鱼有什么不同?
生:鱼很大。
生:是条鲈鱼。
生:还很漂亮,我从来没见过。
师:正是因为这样一条鱼,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孩子来说,充满了诱惑力,让人心动啊。谁会用朗读去表达?
生:(读课文。)
师:那么后来文中的我说不止一次遇到与其相似的“鱼”,成年后让他心动的会是什么?(汽车,洋房,金钱,名声等一切对他有好处的东西)
师:你知道他是怎么处理的吗?具体怎么做的这些事?
生:好象都拒绝了。
生:最恰当的应该说是学会了放弃。
师:还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话吗?找出父亲的话来。
生:(读书。)
师:道理简单,实践很难。对于钓鱼这件事,什么简单,什么难?
生: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都知道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日没到是不能捕捞鲈鱼的。
师:父亲在做什么,他会想什么呢?
(投影)父亲划着了一跟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只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师:谁能象父亲那样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训练。)
师:好不容易钓到的鱼,父亲却一定要我放掉,难道他不喜欢吗?
生:不是,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鱼。
师:给个理由。
生: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阵子,他肯定特别喜欢,要不他才不会看那么久。
生:
2、父亲很得意,也说明他喜欢这条鱼,而且他还是“欣赏”。
师:能读给大听吗?
生:(学生朗读)
师: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让我放掉大鱼是多么的难啊!
师:课文哪里有体现?
生:我放鱼是慢慢从大鱼的嘴上取下钩子,多么的依依不舍啊。生:还有“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
然哭出了声”也能看出我是多么多么不情愿地把鲈鱼放掉。
师:你说得真好,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给大家读读行吗?(生读书)
师: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委屈,很伤心。我也想读。
师:你来试试啊。(又一生读)
师:没有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上来的,这是条我从没见过的、大的、漂亮的鲈鱼啊,所以会觉得放掉到手的鱼是一件很难的事。
师:34年前,当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放掉鱼是不情愿的,是迫于父亲的威严,不理解这么严格的教育是为什么。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哪些文字可以证明?
生: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我给大家读读,谁跟我配合一下?
师:邀请对手了,谁想和他一起读?
生:(分角色读)
师:34年后,他所做的一切是自觉的行为,正是由于“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他不但理解了父亲,还充满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升华
师: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从日常小事得到锻炼,必将走向成功。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我要说:‘谢谢您,我的爸爸,正是因为您对我的正确教育,我才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当年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要不是您非得让我放了那条大鲈鱼,让我从小得到这样的锻炼,我怎么会有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力量呢?
生:爸爸,那个34年前的夜晚您还记得吗?也许您早以忘记了,可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是您教育我要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今天做到了,我要真诚的谢谢您。
师:作者希望我们也勇敢地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六、扩展思维,小练笔
师:让我们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学生思考,动笔)
生:老师我想好了。我写的是:“拥有了道德就拥有了财富。”
师:这是谁的创作啊?
生:我自己写的。(自豪)
师:那把作者的名字也一块念上。
生:(又念一遍,加上自己的名字。)学生中爆发出掌声。
(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还在争着读自己的名言。)
师:还想读?我们这节课要超时了,评委老师要扣我的分啊!(台下大笑)最后一次机会给你了。(把话筒递给学生)
师:同学们,咱们课下还可以交流,你们可以把写好的名言装订成一个小集子,做好之后给老师欣赏欣赏,好吗?(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吧。同学们,再见。
《谁说没有规则》
《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本课中列举了几个学生很熟悉,但平时不太注意的四件小事,通过这些富有生活气息、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的四个场景,告诉学生生活中不是没有规则,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本课与本单元中的《钓鱼的规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钓鱼的规则》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的形象,这一课,则列举了四个反面的小例子,可以使本单元的主体进一步深化。
本课一共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乱给动物喂食物、不走天桥和地下通道翻越栏杆或横穿马路、随地乱扔垃圾和不按顺序排队的4种社会现象。文章源于生活,又将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些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加之4小节结构相同,语言和内容通俗易懂,更给学生进行续写练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教学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等生字;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四是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续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对于违反道德规范大家表现出来的轻描淡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学情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抓“关键”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地: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教学设计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助课题理解全文,采用“读—议—创—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资助合作学习;第二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及完成《语文天地》中《诺言》的学习任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一.揭题
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则消息,北京动物园的小海豹“聪聪”因误食而死亡,让学生谈谈看法。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感染学生情绪,为本文教学确定情感指向。也可以给学生发一组事故照片,直接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进而揭示课题。或者出示规则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二.借助课题,初读课文
“规则是什么?”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初读时感知课文预设的情景。可以通过指名读或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做好标注。三.精读感悟
本课中的四个小节结构相同,可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方式,整体感之后,重点讲第1小节,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学习2、3、4。
学习第1小节,抓住“明明白白”这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回头一笑”、“别人也这样做”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充分讨论主人公的言行。再让学生设想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规则是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要主动抵制不良习惯,不应被同化。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明明白白”、“回头一笑”。
总结学习第1小节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学习2、3、4小节。引导学生抓住“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理解“这样方便快捷”、“没人看见是我”、“用不着你管我”这几种心理状态,让学生进行自省,从而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四.调动情感,续写诗歌
经过前几环节的设定,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有了初步的树立,可以再以几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续写,写完后,大家围绕“如何遵守规则”展开评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课时,先让学生结合前几节课的学习情况,对《钓鱼的规则》一文中的爸爸的做法进行评价,再结合本课的学习,围绕“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这一主题,对自己、同学遵守社会规则、学校规则的情况尽心淦读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诺言》,让学生自己发现“小哨兵”强烈的纪律感和他那遵守规则的意识。
本课需要写的生字共6个,提醒学生注意“喂、熊”的写法,其他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规律,自己书写。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04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10万人,高居全球榜首,占世界的1/5。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动物死亡。
3、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师:看了这些情况,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谈各自的感想。)
[这一设计形象直观,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为本文教学确定了情感指向。]
二、借助课题 初读课文
师:(小结学生的感想后提问)你们认为“规则”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边读也思考,并做好标注。(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规则是什么?
[用“规则是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初读时感知课文设置的情景。]
三、精读感悟
1、师:(小结交流情况)同学们都有自己各自的“规则观”,其实事事都有规则,大家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2、学习第1小节。抓住“明明白白”这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回头一笑”、“别人也这样做”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充分讨论这类的言行,再让学生设想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规则是需要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要主动抵制不良习惯,不要随波逐流。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明明白白”、“回头一笑”等。[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不守规则者的心理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规则是要自觉遵守的。]
3、总结学习第1小节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学习2、3、4小节。引导学生抓住“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某些人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进行自省,从而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的主要内容采取了“扶-放-扶”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设计也锻炼了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
四、调动情感,续写诗歌。
1、师: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条规则,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遵守这些规则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你们想一想,说一说,好吗?(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到的一些规则。)师出示课件(几组其它的社会规则)
2、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读写。(生续写。)
3、全班交流自编的诗歌。围绕“如何遵守规则”展开评论。
4、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有哪些收获?(生说)我们都应该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小公民,我相信,大家都遵守规则,祖国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安排
1.总论(2学时)
主要介绍国内外汽车工业概况、汽车类型、汽车的总体构造以及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对汽车有一个整体印象。
2.发动机的基本知识(4学时)
主要内容有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和分类、发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发动机的工作特性与性能指标等。主要为了给学生建立汽车发动机型号、类型、基本术语和组成等整体概念。3.曲柄连杆机构(6学时)
是本课程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曲柄连杆机构中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其中机体组主要包括气缸体、曲轴箱、汽缸套、气缸盖、气缸垫及油底壳等;活塞连杆组主要包括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等;曲轴飞轮组主要包括曲轴、飞轮等。
4.配气机构(6学时)
是本课程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配气相位、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的结构和特点、气缸数自动变化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内容。配气机构在汽车维修的常见故障中出现机会较多,对其结构的理解非常重要,可为以后维修和销售汽车打下较好的基础。5.柴油机燃料供给系(8学时)
主要介绍简单化油器工作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汽油供给装置组成、工作原理;空气滤清器及进、排气装置结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了汽油喷射系统,为以后《汽车电控技术》这门课程打好前提。
6.柴油机燃料供给系(8学时)
是本课程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柴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输油器、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辅助装置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喷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目前车用传统柴油机还占有统治地位,柴油机燃料系统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也是难点内容之一。另外还详细讲解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燃油供给系统即PT燃油供给系统以及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最后对电子控制柴油机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为以后学习《汽车电控技术》这门课程做好技术过渡。
7.发动机冷却系(2学时)
主要介绍冷却系统的功用、类型及冷却原理;其中详细介绍了水冷系统组成、循环过程、主要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风冷系统组成、循环过程、主要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8.发动机润滑系(2学时)
主要介绍润滑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其中详细介绍了润滑油路结构、工作原理,润滑系主要组成部件、工作原理以及润滑系对于车辆行驶的作用。9.汽油发动机点火系(2学时)
主要介绍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其中介绍了两种特殊的点火系:蓄电池点火系和半导体点火系。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让学生对整个点火系统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为以后所从事的维修或销售汽车工作打好基础。
10.发动机起动系(2学时)
介绍发动机启动过程所需条件和要求。其中主要介绍了起动机的组成机构、工作过程以及其在整个发动机使用中所起到的作用。
11.新型汽车用发动机简介(2学时)
主要介绍三角活塞旋转式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斯特灵发动机、电动发动机及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中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工作过程和原理。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了解现代汽车发动机发展趋势。
12.汽车传动系(6学时)
主要介绍传动系的功用、组成及布置形式,离合器的功用、工作原理及构造;变速器与分动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同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分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力机械变速器的组成和工作过程;万向传动装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驱动桥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主减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差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半轴与桥壳的结构。
13.汽车行驶系(4学时)
主要介绍汽车行驶系概述、车架的结构与组成、车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车轮与轮胎种类与结构、悬架结构与组成:弹性元件、减震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典型悬架的结构组成。
14.汽车转向系(4学时)
主要介绍转向器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和各部件结,动力转向系:动力转向装置的功用、组成及类型,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动力转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5.汽车制动系(4学时)
主要介绍制动器的类型与构造:车轮制动器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驻车制动器、液压制动器、气压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制动力调节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与电控防滑驱动系统和车身稳定系统。
16.汽车车身与附属设备(2学时)
主要介绍车身壳体结构及门窗、车身内部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与信号装置、汽车暖风空调装置、风窗刮水器与风窗洗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功用。
17.课程实习(32学时)
在讲授理论课程的过程中,穿插进行汽车构造拆装拆装技能课程实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拆装工具、按照正确的拆装步骤或工艺对发动机、底盘部分进行拆装和调整,同时也在实训过程中规范学生动作,为以后培养更好的职业技能做好准备。
第三篇:八单元说课稿
分辨是非 对自己行为负责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单元《分辨是非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复习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初一思想品德的总结单元。本单元以生活主题为统帅,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学习。在道德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真、善、美的东西对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以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提高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假恶丑则会败坏社会风气,一部分人受其影响会导致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以此来学习和弘扬社会中的真善美行为,在此过程中,学会分辨并主动拒绝假恶丑。紧接着下一课将阐述无论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现象,势必会形成一种行为,一种结果。引导我们为了追寻好的结果,应如何采取行动?形成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考虑后果的思维习惯,从而采取正确的行为。
《看社会 辨是非》一课,首先要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恶丑。重点在“辨”,文中列举了任长霞、徐洪刚等社会道德先进人物,并引出道德标准,并根据此标准来辨别哪些属于真善美,哪些属于假恶丑,在标准明确的情况下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明确真善美和假恶丑两种行为会带来两种结果,和下一课《行为不同,结果不同》联系在一起。
二、学情分析
从现实情况看,现代中学生,独生子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沉迷网游,交友不慎,分不清是非善恶,还有自控能力差,明明知道沉迷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但就是无法自拔。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失一些乐于助人的意识,因此,需要通过一些社会和生活中的榜样来激发学生的真善美的意识,在独自面对一些事情时,心中有一把衡量非是善恶的标尺。同时,加强正面模范人物精神引导,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并升华情感。因此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丛飞的故事,认识真善美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影响,记住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2)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总结我们面对是非善恶应如何做出正确选择;(3)说出校园的真善美现象,主动拒绝假恶丑,以实际行动诠释真善美;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现代教学的突出标志就是有目标的教学。根据本课的课标内容标准,“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和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明确什么是责任。2。理解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的道理。3。理解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以不损害他人、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
〈过程与方法〉
在材料的收集中提高学生的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感悟材料的过程中,形成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在行使权利时,往往不考虑别人,并且在错误发生后往往缺乏勇气去对待,更不要说勇于承担道德、法律的责任。所以我把“行为后要承担责任”和“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以不损害他人、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感悟道理,得出结论。从这一点出发,本课教法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鼓励主动求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1)阅读讨论法。通过阅读讨论,感悟其中的道理。教材中设置的活动小主题大多可采用这种
方法。(2)情境教学法。依据教材要求,学生走进生活,将课前收集到的身边事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交流探讨,使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要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新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收集感知材料——讨论材料——认识升华的学法过程,以合作学习贯穿学习始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感悟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典型事例(事例可以是身边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其他有关材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树立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设置这一任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观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场景一:同学王娜上学迟到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嘴里嘟哝着:“都怪妈妈没叫醒我。”场景二:同学刘健拿着考了56分的物理试卷,心里在暗暗地埋怨:“物理老师讲课特没劲,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场景三:放学后大扫除,同学张强抱着篮球对正在扫地的同学说:“你们多干点儿吧,我练球去了。”场景四:同学姜艳在实验室里不小心把试管打碎了,她悄悄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从以上四幅场景中,你能看出四位同学身上缺少点什么?你有何感想?(学生探究讨论,教师总结引出课题。)从学生身边事例谈起,激发学生对学习本框内容的热情。
2。深层探究,合作学习
(1)俗语:“责任重于泰山”,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是责任?(设置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责任。)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作出不同的评价并归纳小结,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责任的内涵的准确认识,最后教师特别强调“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社会负责”。(2)让学生关注生活,审视生活,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负责任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3)课件展示:“非典”中的人:A明知自己患有非典,仍然不听劝告离开隔离区,造成亲属多人患病,父母、妻子死亡。
学生阅读教材81页:B怀疑自己得病,主动要求隔离。
探究:①A、B两个人面临当时的情况,行为上有什么不同?②分别产生了什么后果?③试分析第一个材料中的人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第二个材料的徐州农民履行了哪些责任?(设置这一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行为不同后果就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从而树立责任意识。)④两个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启示很多,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予以认可,但要把握方向。)(4)小组讨论:人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如果这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得出“人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结论。)(设置这一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我们在有所行动时,不能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5)树典型,学榜样。交流同学们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负责任的人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设置此活动一方面检查学生的课前作业,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责任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3、拓展延伸,深化课堂:(1)阅读教材“雷锋的事迹”,思考:如果我们都像雷锋那样,社会将会是怎样的面貌?(在学生的畅想中,让他们自觉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2)学生齐声朗读教材82页两段内容,在朗读中加深印象,巩固新知。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结束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每一位学生今后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考虑行为的后果,而不能随心所欲。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5。课后作业:利用收集的关于本课内容的各种资料,如小故事、名人名言、警句、案例等,帮助班级出一期以“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为主题的黑板报。
各位老师: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地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堂课的教学设想及依据,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土豆)
三、课前准备:
1、小组运用网络搜寻一些关于好人丛飞的故事,做大致了解,加深印象。
2、设置相关丛飞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用于与知识点的结合,视频资料用于情感的体验和触动;
3、设置梳理小结PPT,对于两课时而言,力求简单、明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丛飞》两分钟片断。主要画面是在丛飞身患胃癌后,躺在病床上仍然不忘他所资助的孩子们,继续为他们捐助学费。手术后,他又通过录像对孩子们说:“爸爸以后不能唱歌赚钱,不能再为你们捐助学费了„„”此导入目的让学生感受真善美,渲染课堂气氛,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果。
2、任务设置一:问题:丛飞的事迹对社会和对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设置思路:网络链接了丛飞的故事(文字的形式)作为一个大的材料,通过这一问题设置,让学生将知识点运用于实际当中。首先认识到丛飞的事迹是社会真善美的表现,并强调高于公民基本道德标准,材料细节显示“丛飞的爱心童话已经化成一曲悠扬的旋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爱心为他和声,深圳市共青团和义工联特别设立了丛飞助学计划,把丛飞资助的100多个山区孩子接管过来,负责他们的学费,直到孩子们毕业。”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即:真善美的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社会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在上节课预
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知识点,其次,是对个人的影响。教师说明个人在学习丛飞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净化自己心灵、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的过程。
任务设置二:作为中学生,应如何落实“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请写下来:
设置思路:根据预习所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要求做到“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五个方面。让学生明确这是基本的公民道德标准,在小组备展中,让学生分别就五个方面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讨论。可以联系到校园当中的升旗仪式、卫生值日、文明礼貌、反对浪费、为集体做贡献等。也可以列举本班出现的真善美行为的“明星”,让学生注意到平时学习生活中可能没有被注意到的同学,他们为集体做出的努力。这样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校园内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此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注重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就是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任务设置三:你的理想是什么?(医生、工程师、政府官员、商人、法官„„)大胆设想将来你的理想实现后可能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结合所学,请写下来: 设置思路:此问题给学生一个更宽阔的想象空间。面对当前社会实际,造假售假、坑蒙拐骗等现象都属于假恶丑行为。假使学生现在成就了理想,面对不同的是非善恶应如何做,也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检验。首先心中有怎样的一把“尺”,这把尺的标准包含道德和法律。在此可以渗透一旦触犯法律的“标尺”就构成了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其次,有些人明明知道一些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仍然一意孤行,缺乏必备的自控能力。从此问题中提取出面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的三个方面:(1)心中要有一把“尺”,(2)提高辨别能力,(3)提高自控能力。用这三个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拒绝假恶丑。
3、回馈目标:明确以目标为线索,贯穿始终。
4、梳理小结:本课知识点以知识结构的形式进行梳理,并简要概括其中的联系。
5、播放歌曲《好人丛飞》,画面配以丛飞及所资助孩子的照片,让学生注重歌词的内涵,并从中体会真善美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幸福,落实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动幸福的理念,并将其付诸于平时点滴的行动中。
五、“双平台”课堂下思想品德课堂反思:
1、研读课标和问题整合。问题整合是课改的重点。问题整合的好,我想可以解决应试与拓展的矛盾。而问题整合又要以课标研读为依据。研读课标,首先要明确学科特征,思想品德学科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其次是注重课标中问题的相互联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问题的相互涉及,实现知识点儿的上挂下联,及时回顾;第三,研读课标过程中,还要注意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因为社会实际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这就需要思品老师在课外时间多关注社会事件并搜集,以便在运用时拥有第一手实际材料。在充分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整合。初期,问题整合可能从课时整合开始,两课时的内容还用两节课上,但结构不同。首先将两课时文本内容合并。一节课先用来学生自主预习和展示,进行问题的初步了解,第二节课用来 进行基础问题的拓展和情感提升。
2、正确看待双平台运用。前不久刘主任做的培训中提出,双平台的运用就是一个工具。在课堂问题整合的前提下,第一节课的学生自主预习展示可以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学
生可以将问题进行梳理,有不理解的概念等在展示中提出,简单的可以当堂精讲。复杂的老师可以做好搜集与整合,下节课之前将这些模糊的问题转换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小组活动任务,课前准备好所要运用到的教学资源,上课由学生小组在双平台环境下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并评价。最后做出梳理小结与知识上的达标反馈,如果可以,也可以做到情感上的达标反馈。
3、双平台环境下,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案运用如何发挥其功能。尤其对于基础问题的拓展来说,学生的电脑文字录入需要时间,而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的笔下。通过几节课的实践,通过展示思路的方式来缩短录入时间,加长资源拓展的时间,做到问题展示后,学生有时间将其思路在笔下落实。
4、充分学习和试用双平台下的各种工具。
我认为双平台好比一座桥,架起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包括知识沟通和情感沟通,沟通没有界限,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可以在沟通中互动,教学相长。而且,这也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今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摸索。
第四篇:2下八单元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识字;要掌握的词语:总是、刻苦钻研、著名;句子:“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在乱动。”“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课前准备]
电化星座或板画星座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学生字词。巩固生字词。写字。
第二课时:读讲课文一、二、三、四小节。
第三课时:读讲第五小节。巩固生字词。增读《天上的街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读后检查。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张”字什么旁?这是什么“张”?(弓、长)
教学汉朝: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范读全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六、再学习字词(生字分批教,难点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组成句子出示:
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教学仰:头抬着叫“仰”。(动作演示)抬头看叫“仰望”。
教学指:让学生(手指、指导、指引等)。
再出示第三个生字组成的:
张衡想着爷爷的话,晚上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转。
楚:突出“楚”增教“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绕:复习“浇”。组词:绕线,绕着转。什么绕着什么转?谁能说一句话?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生字词。)
七、初读课文。
八、巩固字词。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试读全文。
全班每人轮读一句,要求读正确。
正音:碧玉盘
傻孩子
二、分段学习。
第一节:
1、夜晚,张衡在院子里数星星,那是什么样的情景。(提出一个问题,把阅读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引导儿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谁能把这个情景讲出来?要求讲清楚什么时候在哪儿,什么人,做什么。
学生各自读课文,准备讲述。
学生口述。
2、齐读第一段。
3、“一颗,两颗”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指名上黑板加标点。出示:
一颗
两颗
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对比读: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体会:用逗号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张衡一边数一边想,一边数一边记,张衡数星星多认真呀!
第二节:
1、奶奶怎么说。小朋友自己读读看。
2、现在请女同学当奶奶,读奶奶说的话,注意奶奶是笑着说的,要读得亲切。
女同学朗读第二节。
3、奶奶说的话里,哪个词儿说明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
指点:“又”,说明他经常数的,今天又数了,一数就数了几百颗。张衡数星星真刻苦啊!
第三节:
1、张衡是怎么说?默读张衡说话,看看张衡说了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哪一句是主要的?(“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指点:这说明他数星星不怕苦,决心大。
张衡说“星星数得清”也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就是下面两句话。(指名两个小朋友读)
突出:是......不是......总是
(指导逻辑重音,齐读)
2、张衡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
请你们说一句话,说说张衡怎么数星星的。
板书:
数
张衡〔
〕看
星星。
观察
如果加上“一边......一边......”,又可以怎么说?
(把体会课文内容,指导朗读,说话训练结合。)
第四节:
9.爷爷走过来怎么说?你能把爷爷说的话全部找出来吗?
自由读爷爷说的话。
爷爷讲的知识你们读懂了吗?(不要求回答。)
创设情境。出示星空的电化教具,结合描述:现在让我们和小张衡一起数星星。我们看这七颗星边起来成为一组,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的那颗叫北极星。(按电钮:北斗星,北极星闪亮。)
这里几颗星连结起来又是一组,样子挺像天鹅,就叫天鹅星。这两组星在银河两岸,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按电钮:天鹅星座、牛郎 星、织女星依次闪亮。)(出示地球仪转动。)地球 自动转着,我们在地球上,不觉得地球 动,而觉得北斗星在绕着北极星转,就像我们坐在汽车里,不觉得汽车跑,而觉得树在跑一样,而这颗星到那颗星之间的位置是不变的。
1.你们看天上这么多星星。(星座教具上星星全亮了,闪闪烁烁,谁能用“星星”说一句话。可以说星星眨眼可以打比方,(凭借学生观察所得,及时进行语言训练。)
(板书:星星_________。)
结合学生说话的内容,讲读第一段的一个比喻句: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2.现在你们说说,爷爷告诉张衡哪些天文知识?指名两年男同学扮演爷爷和张衡,正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星星”在谈些什么。(通过担当角色,带入情境,加深对课文的体会。)
指名读爷爷的话,一个人说一句,用讲话的语气说说,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问:爷爷告诉张衡哪些天文知识?
二、读讲第五节。
1.指名朗读。
2.“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句话是张衡心里想的,该怎么读呢?(指名朗读第一句)
3.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老师给你们开个头,“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你们接下去讲。
4.这里“几次”起来看星星的“几次”,能省掉吗?
指点:一夜起来几次,他观察星星多么细致,多么有恒心啊!指导朗读:“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几次”要突出,这句后面还得停顿长些,说明张衡在仔细观察星星。“他看清楚了......”要显出高兴的心情。
齐读本小节。
5.张衡0听了爷爷的话,觉也睡不着,几次起来看星星。下面老师给你们听一断关于星星知识的录音。看看你们听了以后怎么想又怎么做。
放录音:
夏天的夜里,银河像一条淡白色的巨大纱带,从北飘向南方。古代人们把银河认作天上的河流。银河真的是天河吗?那白茫茫的一片真是汹涌波涛吗?科学家伽里略用望远镜揭开了银河的秘
密。原来银河是有无数像太阳那样的恒星组成的。因为星星太多,离我们又太远,星光连着星光,分辨不清,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银河系里的星星连同太阳在内,大约有1500亿棵恒星。银河里的星星看上去它们靠得那么近,其实它们之间的距离远极了。就拿牛郎星和织女星来说,它们之间距离有16万光年,也就是有152万亿公里,而整个宇宙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又有许多个。小朋友,想一想宇宙该多大,多神秘啊!
(听后,让学生思考片刻,并不要求回答,让学生课后再去观察、体会、思考。)
一、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
1.课文有那些词语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很认真?做上记号。
2.总结: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一直数了几百颗,说明数得认真;从奶奶的话说明他经常数星星他自己说的话,说明他数星星,认真仔细。爷爷告诉他天文知识以后,他认真看,认真想,告诉我们张衡从小就刻苦钻研,所以后来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一、补充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以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想象。(欣赏而已,不求多深的理解。)
1.范读2.简要指点,指导朗读,练习朗读。3.欣赏读、听录音。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夸奖、斥责”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找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从而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词语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目标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三个维度的把握,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融合在一起。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能相辅相成]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在词语教学中,紧紧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的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
词语。对有些词语采用读对话、看图,各种形式的说话练习的手段来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爱迪生。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出示爱迪生图片)这就是爱迪生晚年的照片。谁能想出方法记住他名字中的一个生字:“迪”(生识记字形)
2.看老师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看仔细了,写字的时候要把字写端正。
3.说说你对爱迪生的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教师适当评议)
4.老师也把收集到的信息打在屏幕上,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一生读)
内容出示: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000多项,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过渡:是啊,爱迪生的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他妈妈的命呢!(板书:救妈妈)6.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反馈检查。
过渡: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先来看看屏幕,老师可有读书的要求哦。
1.出示自读课文的要求:
(1)读准生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小节号。
(学生按要求学文,教师巡回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屏幕出示注音的生字,指名朗读、开火车读)
(2)检查词语(加点的是生字)
检查 急性 斥责 委屈 亮堂
明晃晃 阑尾炎 恍然大悟 一溜烟似的(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点拨指导如下:
①这些生字把它放到词语中,有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堂”单个的读第二声,放到词语中读轻声。(生练读“亮堂”)
②明晃晃:这里的“晃”是多音字,单个字读第三声,连成词语组成了ABB结构,在读的时候读音要变化了。当第一个(A)不读第一声的时候,后面两个读第一声,如“明”读第二声,连起来就读明晃晃(míng huāng huāng)(学生练读)。当遇到第一个音是第一声,那后面就读它本身的音。如:金(jīn)灿灿(càn càn)
③对“阑尾炎”一词的理解,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教师再补充解释:阑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盲肠,它长在我们的右下腹。它一发炎非常疼痛,甚至还要夺去人的性命。突然发作又非常厉害的阑尾炎就叫急性阑尾炎。
④一溜烟似的:“溜”这是个多音字(注意第四声),“似”也是个多音字,在文中和“的”连成词语读翘舌音。读这个词语:一溜烟似的
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谁能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出示句子:“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学生朗读、交流)
(3)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请五个学生读课文,师生互相正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发言好的学生,同时及时指正语言不规范,表达不顺畅的毛病)
2.课文里也有一句是医生夸爱迪生的话,老师把医生夸奖爱迪生的话放到了屏幕上。
出示句子:“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①学生读句
②给“多亏”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幸亏)
③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初步知道了爱迪生靠聪明救了妈妈(板书:聪明)谁能用夸奖的语气读好这句话。(指
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是在写爱迪生救妈妈的?请先在这个自然段前面用“☆”表示,然后捧起书读一读。
1.出示文本,请一生读。
2.大家再静静地认真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用“”划出写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学生交流,教师指点,屏幕出示句子)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1)指名读再男生、女生分别朗读句子。
(2)(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话。(指导学生在说话过程中用上学过的词语“一溜烟似的、捧着、明晃晃、亮堂”等词)
(3)指导读好这几句话。
3.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在爱迪生七岁那一年,他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在家里做手术。可是,家里的光线太暗了。正当大家急得团团转时,爱迪生他怎么做——
生读:“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师: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
生:“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爱迪生委屈地说:——
生:“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生:“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4.学习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屏幕出示句子)
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1)师引导:谁能抓住“斥责、委屈”这两个词语来当当爸爸和爱迪生读好这个对话呢?
(2)通过说话来理解“恍然大悟”一词。
爸爸恍然大悟,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对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时用上文本中词语,如“斥责、委屈”等词)5.师小结:是的,正因为这样做,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所以医生对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再次出示句子,指导读好这句话。)
6.用“夸奖”一词联系说话。
填空:爸爸夸奖爱迪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伴夸奖爱迪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过渡:看,童年的爱迪生是多么聪明: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切除阑尾的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多亏小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看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当时的环境又是如何紧急的呢?
1.你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妈妈病情的严重?(学生交流板书)
2.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3.请你用上“突然、直打滚、检查、急性、马上、来不及、摇头、急得团团转”说说当时情况的紧急。
(六)巩固生字词,书写
1.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巩固生字词
①找找形声字:溜、悟、晃、恍、聪、伙、油、检
②游戏“对口令”(如:竖心旁,光字边——“恍”字记心间。)
③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用口诀、顺口溜、组词等记忆生字)
2.书写:“油、团、炎”三个字和“检查、斥责、夸奖”三个词语。
①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说说发现了什么。(如:“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
②重点指导、范写
斥:联系“斤”的书写,第三笔在横中线,第四笔在竖中线,最后不要忘写点。
责: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扁写,中间横短,第三横最长,下面的“贝”略长,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夸:大字头撇捺不超过横中线,要盖住“亏”
奖:大字要托住上半部分,最后笔是捺
炎:上小下大,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七)作业布置:
1、生字书写3遍。
2、朗读课文。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理解“庞大”、“躲避”、“哺乳”、“枯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愿望。学会“推测”的思维。【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揭题,认识庞大。
1、录像导入,理解“庞大”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恐龙》这部电影吗?(课件播放录像)
生观看录像。
(2)师:这是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的繁华情景,那时地球的主人是谁?
生:恐龙
师:认真地看老师写恐龙,(板书:恐龙)
一起读读。(3)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恐龙?
出示词卡:庞大。
师:能给庞大找个近义词吗?(巨大)(4)师:你知道最庞大的是哪一种恐龙吗?
补充:最庞大的恐龙是震龙,有18米这么高,相当于现在的6层楼房那么高。体重有30吨,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抖,就像地震一样。
够庞大吧!让我们一起读读:庞大的恐龙。
(5)师:还可以说怎样的恐龙?(预设:健壮、威风、凶猛、巨大、成群结队。)
2、揭题
(1)师:是的,在远古时代,恐龙曾经是地球的主人。(课件出示文中图片)恐龙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成群结队、无忧无虑地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玩耍,可是今天,我们却再也见不到恐龙了,恐龙早已灭绝了。(板书:的灭绝。)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恐龙的灭绝》。我们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预设: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板书:?
(3)过渡:是的,这么庞大的恐龙怎么会灭绝的,科学家做了种种推测,其中有很多种推测还写在我们的书中,只有仔细读书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二、学生初读读文,以读准字音为主。
1、师: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先给课文标上序号,读准每个字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边读边把你认为难读的词划出来。然后把这些难读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小朋友听。(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师:刚才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分节朗读,随机正音)
(1)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躲避”、“耐不住”。
(2)第3自然段:听了这一段,小朋友了解了恐龙的种类有哪些吗?
随机贴词: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
食肉的恐龙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3)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个词也挺难读的。
课件出示:哺乳动物
师:谁会读?(指名读)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哺乳动物? 小结:小宝宝是直接由妈妈生下来的,而且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就是哺乳动物,(我们人就是高级的哺乳动物。)
课件出示:孵出
师:小恐龙是恐龙妈妈产下恐龙蛋,再孵出来的(出示孵蛋图片),所以孵的左边是个卵字。
(4)第5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也有几个新词,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课件出示:或者
课件出示:书籍(理解“书籍”:书籍中“籍”意思就是“书”,像这样的词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意思相近组成的字,在这篇课文里的新词还有呢?出示“死亡、枯萎、庞大、躲避、尘埃、灭绝”)
3、指导书写“谜”
(1)师:这是什么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谜”字。“谜”’这个生字有几部分组成?
(2)师:请小朋友想想,这个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么写的?
(3)师范写:先写:言字旁,再写“米”,与言字旁空开一点距离,留给走之儿位置,注意米作为部件时最后一笔一捺变成一点,最后写走之儿。
(4)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在书上描一个,写2个。(5)谁能给“谜”找个朋友。(谜语、谜团、谜面、谜底、灯谜、哑谜)
三、研读课文,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
过渡:恐龙的灭绝,留给我们一个解不开的谜,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谜,作出了种种推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考古学家们所作出的种种推测的?(2、3、4自然段)
自己再读读课文2、3、4自然段,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些,看看课文写了几种推测。
(一)自读自悟,探究“灭绝”
1、师:课文写了几种推测?(5种)课文的第四小节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其实还有许多种推测没有写出来,说不定我们小朋友长大了,从事恐龙的研究,又有新的说法呢!
2、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一起来了解一下恐龙灭绝的其中一种推测。
(1)、(课件出示第2小节)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名读)(2)、师:什么原因使恐龙慢慢地消失了呢,如果请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你会吗?
板书:严寒
寒冷
师:“严寒”和“寒冷”哪个词更加说明当时天气的冷?(擦去寒冷)严寒是什么意思?(十分寒冷)
师:你能想像一下当时气候有多么严寒吗?
是啊,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寒风呼啸,滴水成冰(课件出示图片配风声)
(3)引读: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蛇和乌龟有冬眠的习惯,他们能借冬眠(来躲避寒冷),有的动物身上有皮毛,可以利用皮毛来(保暖),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不能像蛇和乌龟那样,(借冬眠来躲避寒冷),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他们(耐不住
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4)师: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小朋友,你仿佛看到没有冬眠习惯又没有皮毛的恐龙会怎么样?请你用上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说一说(如:恐龙在寒风呼啸中嗦嗦发抖,身子都快冻僵了。……)(5)师:是啊,严寒的日子是如此漫长,恐龙无处藏身,无处避寒,就慢慢地消失了。板书:消失
(6)请小朋友试着读好这段话。(出示第二段句子)
a、指名朗读
b、老师读(故意读丢掉“突然”和“慢慢地”)老师读得怎么样?
你从“突然”了解到什么?(气候是一下子变冷的,气候的突然变冷才使恐龙无法适应。这个词用得多么准确呀)(指名读第一句)
从“慢慢地消失”又了解到什么?(指名读第2、3句)评:老师从你的朗读看到了恐龙正在一只一只地死去;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你对恐龙的死去很惋惜。
c、指名读第2段。
d、齐读第2段。
3、师:关于恐龙的灭绝还有另一种说法。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出示第三段)想一想,在这种推测中,恐龙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1)师:在这种推测中,恐龙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书:行星撞击
(2)、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恐龙生活的那个远古时代,去看看天体的碰撞给恐龙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课件出示图片)
小朋友,宇宙行星撞击地球后,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伸手不见五指,大树连根拔起)
(3)说得真好,那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
教师用语言带动朗读:这伸手不见五指的一片黑暗不是三天、五天,而是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谁再来读读,个别读。(朗读评价:从你的读感受到没有阳光的可怕、恐惧)。齐读。
(4)、第二句:长时间的黑暗,小朋友,想像一下,没有阳光的照射,树木会怎么样?花草呢?庄稼呢?(渐渐地枯萎)课件出示:枯萎、死亡
师:大量的植物都会枯萎、死亡。一天、两天、三天,一天又一天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吃不到任何食物就会——(生接说,板书:死去)以植物为食物的其他动物也将——(板书:死亡)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读好这句话:“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5)、师接读:随着植物的枯萎、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
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板书:灭绝
(6)(出示第二种猜测的句段)小结:写恐龙灭绝的第2种猜测作者一共用了3句话,这3句话很有意思,一句一句连接得非常紧密,让我们一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教师引读: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所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因为(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所以(也渐渐地灭绝了。)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两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一种猜测是,因为地球上气候突然变得十分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消失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渐渐地死去了,食肉的恐龙也渐渐地灭绝了。大家看,消失、死去、死亡、灭绝这四个词都表示什么意思?(不存在的意思),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作者运用词语多么丰富。
四、结课
师:关于恐龙的灭绝,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我们下节课再讨论学习。
阿德的梦
一、引梦,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生说)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朋友叫——“阿德”,看我写这个“德”(一撇又一撇,一竖竖到底,今年十四岁,一心为革命。)
2.阿德也做了一个梦(补充板书)读一读,阿德做的又是怎样的梦呢?一起打开书本
二、自主识字,初读梦境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测识字情况,一行一行出示: 段落 外婆 系安全带 :指名读——齐读 屏幕 预订
新型 污染 :指名读(2)——齐读 火星旅游 可视电话
掌上电脑 网上销售
:开火车读——齐读 载人飞船 太阳能汽车
仔细看,发现什么?(都是阿德梦境中的事物)
3、用上这些词,说说阿德梦到了什么?
阿德梦到了(载人飞船)、(可视电话)、(太阳能汽车)、(掌上电脑)、(火星旅游)。
4、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梦?(神奇、奇特、不可思议、美好)板书:奇
三、研读课文,感悟梦境
1、奇特在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找出你认为奇特的地方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说说你认为奇特的地方?你想说哪个方面?
(一)板书:载人飞船 火星旅游
师:在哪个段落?(第一段)段1:今天上午10点,他要乘坐21世纪最新的载人飞船,到火星上去旅游,并顺便去月球看望移居到那里的亲人。
出示——你来读,纠正字音——奇特在哪里?
(1)载人飞船 <坐21世纪最新的载人飞船去火星旅游>(2)<引导:去哪里?> 火星旅游 补充资料:火星上大气层很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氮,而供人生存的氧气、水汽却很少、充满着很多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
你知道了什么?A.温度低-132℃; B.环境差,很多尘埃,不适合人类居住
师:而阿德却能去火星旅游了,真是奇特!过渡:还奇特在哪里?
(3)移居月球:从地球转移到月球居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二)板书:可视电话 师:在哪个段落?出示 段2:离飞船起飞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怎么打发这段时光呢?阿德拨通了可视电话,要跟月球上的外婆聊聊天。
1、自己读一读——奇特在哪里?
(1)什么是可视电话?< 可以听到,还能看的到,通话的同时还能看到对方的样子,>师:你从哪里知道?< 外婆出现在屏幕上 >
(2)阿德的外婆住在——月球上,月球和地球之间可以用可视电话通讯呢,真神奇啊!
2、想看看她的样子吗?图片出示,我们现在也已经有了可视电话,比如马上要使用的3G手机、网上也可以视频聊天,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一起来读一读这段(齐读)
(三)新型载人飞船 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 你们说的这些,都在外婆和阿德的对话中
1、出示段3、4、5:
外婆出现在电话的屏幕上。“外婆,您好!两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到您了。”“这么快呀!”“当然喽!我这次坐的飞船是新型的。”
“外婆,听说月球上的科研人员已研制出了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市场上有卖的吗?”
“噢!大商场里都有!”
2、自己读一读——个别合作当外婆、阿德(进行长句的指导,读通,读顺)长句的朗读:科研人员就是什么?(科学研究人员)这后面停顿一下,研制的意思?(研究制作)这后面也要停下,一起把这句长句子读读。
3、说说奇特在哪里?
(1)两个小时: 时间短,速度快“ 外婆,您好!两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到您了。”
资料补充:月球到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人类目前能达到的速度大约有每秒17千米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奔月总共要173个小时,大概是8天左右时间,飞到月球至少5天。而这儿却只需要2个小时。
——谁来读出飞船的速度快!评:时间真短啊!速度真快啊!—— 一起读这句!
(2)新型飞船
师:他是科学家刚研制出的,技术更先进的飞船。坐这样的飞船有什么好处?(时间短、速度快)(3)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
A.无污染:路上的汽车,一边行驶一边排放尾气,污染环境。而那儿的科研人员研制出的是无污染的汽车,不会污染环境。
B.太阳能:用的能量是太阳能,只要太阳一照,就有能量了。
评:多好的汽车啊,(欣赏图片)看一看!这样的太阳能汽车我们地球上有吗?(有,可是不常用)可外婆那儿呢?(随处可见、噢!大商场里都有!)真是方便、神奇啊!
4、指导角色朗读:
(1)我来当阿德,谁来当外婆?
生1:“外婆,您好!两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到您了。”
师:两个小时就能到了,真快!再请一位。
生2:“外婆,您好!两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到您了。”
师:“这么快呀!”
生3:“当然喽!我这次坐的飞船是新型的。”
师:哇,新型的飞船!
生4:“当然喽!我这次坐的飞船是新型的。”
师:接下去!
生5:“外婆,听说月球上的科研人员已研制出了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市场上有卖的吗?”
师:“噢!大商场里都有!”
(2)我们一起试试,男生阿德,女生外婆,我来当作者。一起读!
(四)掌上电脑 网上销售(板书)
出示段5:阿德打开掌上电脑,进入月球最大的网上销售中心。“我要预订这辆太阳能汽车,下午两点来取……”
说:奇特在哪里?
(1)掌上电脑(体积小,方便携带。和手掌一样的大小,难怪叫——掌上电脑呢!)
过渡:这么先进的掌上电脑,怎么用呢?
(2)进入月球最大的网上销售中心,进行网上购买。
评:坐在飞船上,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把太阳能汽车买到了。真方便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3、阿德的梦如此奇特,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阿德的梦吧!(分组合作读。对话部分,男生:阿德;女生:外婆)
我还根据这奇妙的梦写了一首儿歌,读一读。自己读——拍手读
阿德早起去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预订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四、画梦,催动心中情怀。
1、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阿德梦中的美好事物有一半已经成为了现实,欣赏图片。
2、说说你心中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3、小结:未来的世界,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科技发明,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我们现在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才能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32、阿德的梦
载 人 飞 船 月 球 购 物 火 星 旅 游 奇 太 阳 能 汽 车 可 视 电 话 掌 上 电 脑
第五篇:单元评估检测(八)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
(八)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三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表为“河南、山东、浙江、广东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
1.有关四省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南农业比重最小 B.山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大 C.浙江人均农业产值最高 D.广东人均粮食产量最低
2.河南、浙江粮食产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①浙江粮食单产低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5.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
D.海陆位置
6.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
B.乙地——沙漠化 C.丙地——水土流失
D.丁地——土壤盐碱化
(2013·保定模拟)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10.图中所示两大水电站发挥的共同效益主要有()①防洪
②养殖
③发电
④航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地理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指的是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与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图中所示的LBS服务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下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情况,拟定了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农牧交界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三江湿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课题组成员收集到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1)马拉开波湖虽然与加勒比海连通,但是湖水却是淡水,试分析原因。(2)虽然奥里诺科河流域的水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地区对水能的开发却很少,试分析原因。
(3)经过半个多世纪破坏性的开采,委内瑞拉部分油田逐渐枯竭,为了保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D,2选C。第1题,结合表中的数据,计算可知河南农业比重最大,浙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山东人均农业产值最高,广东人均粮食产量最低。第2题,河南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浙江省以丘陵为主,耕地比重小;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邻近“长三角”,农业结构中粮食作物的比重低;浙江的热量条件比河南优越,单产和复种指数高于河南。3、4.【解析】3选C,4选D。第3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丹麦地处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常年盛行西风,因而风能资源丰富。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不利于新能源的开发。5、6.【解析】5选B,6选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的最高界线由南向北海拔越来越低,可以得出是由于纬度的升高热量降低引起的。第6题,甲地位于太行山,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丙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C项正确。7、8.【解析】7选B,8选D。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森林覆盖率急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垦有关,湿地减少会导致其生态功能下降。第(4)题,防治牧场退化的措施可从退耕还牧、合理放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考虑。答案:(1)气候(降水)(2)RS(3)过度开垦 气候恶化;洪涝灾害多发;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答对3点即可)
(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退耕还草还牧;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等。(答对3点即可)【方法技巧】荒漠化与环境关联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荒漠化与环境关联示意图是地理关联示意图的一种,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反映某种环境问题形成过程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对其判读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主题: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的主题是什么。
(2)寻找突破: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3)理清关系: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4)分析补充:通过分析之后,有时需要根据上面的判断,选择合适的地理事物、环境问题等内容补充填空,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5)理顺答案:在确定出所有的框中内容之后,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对应涉及的地理规律或原理,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对应完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