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备课方式
创新备课方式,提高备课实效
———富田中学集体备课创新尝试 青原区富田中学
龚明逊
备课是教师周而复始的劳动,这个话题的提出显得毫无新意。但是,在各种教学改革理念纷呈的当下,我们更愿意从朴实的传统教学环节来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寻找学科组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思路和办法。
集体备课于是应时而生。集体备课就是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教师通过自主、合作形成教学设计的课堂准备过程。集体备课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能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要求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情况下,推进教案质量的整体提升。集体备课是实施高效课堂之前重要的准备环节,是实现高效课堂高效最直接的校本教研形式。既然如此,那么如何组织集体备课,怎样提高备课实效?
我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形成了“分工预案——集体共案——修正个案——教后反思 ”基本模式,在不断完善模式,形成集体备课常态化的基础上,还进行集体备课方式的创新尝试,对保持集体备课的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介绍我校现行的集体备课以供探讨与交流。其主要包括“预案、共案、个案、反思” 四个步骤。
第一、分工备预案。在学期初,教研组长将全册教学任务分解给本组不同年级的各位老师,在指定的时间以内,教师将分工备课的内容上交,装订成册。分工备课形成的教案复印出来,同年级同学科 的教师人手一份。这样,全册的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分散备课,备课的内容少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是,备课的质量要求更高,提高了教案的水平。不同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拟定相对固定,富有特色的教案格式,但都要求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环节。
第二、集体定共案。这里说的集体,是指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组。备课组对教案有最终的议定权。为了保证集体共案的效率,设立研讨课制度和发言人制度。研讨课一般由承担分工备预案任务的教师主讲,并负责对教材进行分析。各个备课组成员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进行研讨、商定。最后,由备课组长根据讨论的结果作总结,确定教案最后的方案。
第三、修正成个案。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且教师个体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集体共案后,我们还要求对共案进行修改完善成有个性化的个案。具体来说,分工备预案时,每位教师手头都有复印的预案,并且在集体定共案的环节中对教案有一定的增删修改,在集体共案后,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教师个人可以根据班级的现状,个人教学风格,对共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这时的教案就是教师走进课堂的蓝本,教师经过几轮的预案、共案、个案,对教材定位有较深的了解,课堂上自然能够游刃有余。
第四、教后写反思。教后写反思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说备课是教学的前奏,那么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积淀。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课
时都要写教后反思,课后第一时间把成功之处、失败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记录在教案的教后反思栏目内。这是对教案的第三次调整,教后反思要短小精悍,写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固定格式,没有字数的限制。
集体备课的这四个步骤逐层递进,环环相扣,能够保证较高的备课质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跟踪检查,有效地杜绝了传统备课模式的弊病。尽管如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集体备课,也无论集体备课的方式如何行之有效,都必须要求每位教师先进行独立备课,没有教师独立备课的集体备课是很难有较高实效,这正如没有学生的独立学习,就进入小组合作实效性差是同样的道理。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规范化的集体备课基本克服了原来流于形式的弊端,逐渐形成合作研究的氛围。一些过去在集体备课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教师也尝到了合作带来的“甜头”,从“要我说”变为“我要说”。集体备课实现了学校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篇:改革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改革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上一次(04年9月)备课改革的基础上(10年以内教龄的教师要求备详案,10—20年教龄的教师可备简案,20年以上的教师备课可用提纲式、表格式、图表式、网络式、板书式等),进一步加强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培养创新型教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本学期,要求10年以内教龄的教师要求备详案,每月按时间上传校园网,教后记占所有教学设计的30%(平均每月6篇)。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应更注重于对教学的反思和分析,并逐步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教学设计方式不限(提纲式、表格式、图表式、网络式、板书式、注解式等),但要以单元为中心,以每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为重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或对教学案例进行理性分析,或对教学片断的得失进行对比反思,并形成书面文字,上传校园网。10—20年教龄的教师每月至少4篇(每篇600-800字),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每月至少2篇,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每月至少1篇。
第三篇:改进集体备课方式
改进集体备课方式
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导、教师所认识所接受。集体备课的优点是集体交流、集体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但是集体备课也容易流于形式。在以前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学校都搞了集体备课,时间往往规定在上班日的某个下午或晚上,但是,教师平时手头工作很多,聚到一起的时间往往得不到保证,即使教师按时来了,讨论的时间又很短,讨论不能深入,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结果集体备课往往又成了教师新的负担。教师为完成集体备课的资料,又去抄又去补,这些抄补是徒劳的,对备课的质量一点实效都没有,搞得教师也怨声载道。
如何让集体备课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有切实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我认为可以作以下尝试:
首先,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我校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为周四下午和周六上午。每次活动时,各年级学科的备课组长确定好下周的活动安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等。先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体交流,原则上周六形成集体备课教案,这样,通过时间的固定化,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正常开展。概括说来,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一)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几个课时,针对每课时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备好一课时。主备人的职责是什么呢?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每位老师在周六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列出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个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同组老师随时以补充、完善。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取。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证交流的深入,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这种交流实质上相互碰撞思维的“火花”,对于经验欠缺的青年教师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
(三)形成教案、学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所撰写的学案应有利于课堂实际操作。每课时主备人必须将学案在周一印发完成,以利于教师使用。
(四)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总结了以往集体备课,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形成教案后,会照本宣科,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反思和自我实践的反思。因此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可以说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一份整洁干净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教案则肯定是一份对于你来说最完美的教案。
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也记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们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每一个阶梯。
第四篇:突出重点 创新方式
朝阳区二〇一二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12年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快 “新四区”建设和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及北京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坚持将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区市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推动形成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为“十八大”的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新四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宪法的学习宣传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全区市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以及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积极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种专项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和宣传日等平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二)大力宣传经济法律制度,服务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和“新四区”建设,大力宣传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等宏观调控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围绕重点功能区、“十大发展基地”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组织法律服务团
开展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加强市场经济基本法律法规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宣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绿色节能的社会氛围。
(四)深入学习宣传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和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将法制宣传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
(五)加强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好今年实施的新《居民身份证法》、《行政强制法》、《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重点抓好即将实施的《北京市就业援助规定》、《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宣传。
二、继续深化“法律六进”工作,全面提高各类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
(一)制定落实各类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实施意见。协调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区国资委和区流管办等有关部门认真制定并落实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流动人口等重点学法对象的学法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重点普法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及各级公务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
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政府常务会前学法等制度;拓展学法渠道,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教育纳入各级党委(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校专项教育以及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和读书活动,创新培训形式,深化研究式教学,开发更多法制宣传教育精品学习课件;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强廉政法制宣传,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司法人员要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与所在司法部门和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依法履行职责,公正司法,维护国家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继续深化“法律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基层和谐稳定基础。依托基层干部法律培训基地,继续实施基层干部法律轮训制度,提高基层“两委”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基层法庭“公开审判进社区(村)”、“法律大讲堂社区(村)行”活动;继续配合区委宣传部等部门认真开展好科技、文教、卫生、法律下乡活动。
(四)继续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按照青少年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组织专家编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法制宣传教育读本;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等各种教育阵地,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全区试点开展“青春船长 法治启航”活动,切实加强“青春船长”队伍组建工作,继续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实行部门协调联动,推动“青春船长”与试点中小学校的对接;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好全市优秀模拟法庭展示活动,北京市“十佳小法官”、“十佳小检察官”、“十佳小律师”评选活动和“北京市青少年法治文艺大赛”的选拔参与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启动“中小学法制教育优秀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五)继续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
范风险能力。进一步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和培训制度,把与生产经营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扎实推进广大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培育企业法治文化;加强民营、个体、外资、合资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发挥街乡、社区(村)、商务楼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营造企事业职工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六)继续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抓好各类对象,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之中,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环节法制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朝阳区流动人口服务手册》、“朝阳区新居民服务网”的作用,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继续依托建筑工地、经商地、居住地、求学地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机制的“四地一机制”,深入开展与流动人口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全面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加快法治城市建设步伐
(一)全面启动“法治朝阳”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在认真总结朝阳二十年依法治区、特别是实施两个《依法治区工作目标纲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围绕朝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特点,科学制定“法治朝阳”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和评估指标体系。适时召开创建启动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各街乡(地区)、各部门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各街乡(地区)、各部门创建活动经验。
(二)继续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扩大“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好国家级和市级“民主法治村”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基层单位依法治理、民主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三)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稳步推进行业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学法用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升行业部门依法治理水平。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平安朝阳、和谐社会建设,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食品卫生、交通安全、防火减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制宣传和专项治理活动,有效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一)以“北京精神”为引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法治文化实践活动。把法制宣传融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政府推动和群众参与,引导创作更多更好的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的法治文艺作品,不断丰富法治文化载体;组织有关力量创作一批法治文艺作品,并面向全区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发挥人民群众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的法制文艺汇演和法制书画展;建立一支群众法治文艺骨干队伍,开展“法治文艺基层行”活动,繁荣朝阳法治文化。
(二)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结合实际,加强法治文化公园、普法广场、法制长廊、法制宣传橱窗等多层次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朝阳区法律图书馆”、“朝阳普法广场”等北京市乃至全国优秀普法阵地品牌效应,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与央视、《法制日报》、《朝阳报》、朝阳有线等媒体的良好合作,开展有针对性法制宣传、法制培训和法律报道,提高朝阳普法的社会影响;继续开展“法制电影放映月”活动;完善朝阳司法局外网普法网页,探索利用有线数字电视、微博等新型手段开展法制宣传。
(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研究。把培育法治文化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推进“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利用区域人文优势和人才资源,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座谈研讨,研究法治文化的内涵、外延及推进方式,促进全区法治文化健康发展。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调整完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抓住换届后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充实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其办公室成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落实普法责任制,共同做好“六五”普法工作。
(二)完善普法工作监督评价机制。继续坚持将“法制宣传教育覆盖率”列为对街道、乡(地区)及各委办局(处)公司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作用,强化对法制教育工作的监督评价。
(三)加强普法教育队伍建设。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全区制宣传教育专职队伍的培训工作,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使法制宣传队伍的综合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法宣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加北京市“普法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动员组织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积极探索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公务员普法讲师团、流动人口普法宣讲团和法制副校长等各类法制宣传队伍建设和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法制宣传志愿服务的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朝阳区法制宣传志愿者分队日常普法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法制宣传志愿服务工作领域,全面巩固“大普法”工作格局。
(四)加强总结研究和典型经验推广。加强对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注意发现培养、宣传推广各领域各层次的先进典型经验,努力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五篇: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方式,打造行政审批新环境 记者:刘树林方一杨方宇董雷点击:37 日期:11-08-10
在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通过采取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全力打造服务优、门槛低、审批简、效率高的行政审批环境,来看报道:
为解决江南江北两处纸介征询意见,领导签发等难题,市发改委从今年5月开始,率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通网上审批,实现了从项目受理、传递、审批、互动、办结全部网上进行,力促项目审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办主任迟文天:网上审批呢,就是减少了纸介审批,全部在网上微机上进行,这样就减少了一些环节,使得审批速度照原来减少了2到3天,这样为项目单位顺利开工提供了方便的审批条件。
哈尔滨学院基建处的杨志辉怎么也没有想到,在7月8号受理的审批手续,5天内就拿到批件了。哈尔滨学院基建处杨志辉:在周六周日这两天,不停地跟我们沟通、咨询、核实有关情况。7月12日手续就批下来了(套用话筒标)非常快,用工作日来说就是两个工作日,时间的话也就是3天半的时间,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为提高办事效率,市税务局全面推行“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人多岗”、“一窗多责”,象税务登记、发票发售等业务以往需要在多个窗口反复排队,现在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全部解决。
黑龙江省锦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会计唐慧“速度好,服务好。”
据了解,在政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市85个部门和单位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有的部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时限最高减少了70天,各部门平均减少审批时限5.25天;有14个部门和单位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前置要件;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代办业务6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