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店门口小学
包婉芳
关键词:分类
思考
无痕化
深入化
简单化
摘要: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其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分类必然存在分类对象,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系是要逐步脱离事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中的逐级分类,逐级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用分类,可以化整为零,对每个子类的情况分别讨论,各个击破,再合零为整,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分类,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习完1—5的认识之后,就作为第一个数学思想性教学内容,正式和学生见面,可见,分类思想方法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教学者,将分类的数学思想融入自己的教学中,能处理好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使课程内容的呈现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一、分类——概念的引入无痕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必然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其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分类必然存在分类对象,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
案例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通过多媒体演示天平称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平衡或倾斜的现象,得出如下式子:22+30=50,100﹥80,80﹤100, 80+X=100,80+X﹥100,80﹤2X 3X=180,100+Y=3×50 师: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第二部分,学生分类活动后,汇报如下:
(图1)
(图2)
学生分类的方法一般有这样两种,在一次分类基础上,教师引导进行二次分类。对于分类工程越是精细,思维越是清晰和深入。不管哪种分类方式,两次分类后,都得到“含有字母”的“等式”这一子类。教师指出今天的学习对象就是“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方程是在“等式”“含有字母”两个概念之上形成的新概念,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借助这样的一些式子为载体,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方程”的摸样,有利于他们初步认知“方程”。
同类事物“方程”的关键属性,由学生从一定量的同类事物“式子”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学生初步认知方程意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这一子类——方程,共同、关键属性的过程。以“看得见的式子”为依托,通过子类之间比较,发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抽象概括出子类中“方程”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概括出本质属性,发现新知——方程的定义!分类,可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概括等思想活动,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对概念的关键属性认识更加清晰。方程概念的学习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分类——概念的理解深入化
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系是要逐步脱离事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1: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广角》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教师出示1、2两张数字卡片,问: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生很快得出12,21教师板书:
师:观察这两个两位数,你发现什么? 生:12,21相互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交换法”。
第二部分:教师出示1,2,3三张数字卡片,问: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生思考后得出12,21,23,32,13,31。汇报时,教师要有意将6个数字分类板书如(图1)
师:看看着6个两位数,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组?(图3)
在第一部分的铺垫下,学生一般都会以交换数位的两个数为一组,分成3组,板书上分割线。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找“序”。
师:刚才我们是拿两张数字卡片,用交换的方法得到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思考。
师提示:“我们在拿两位数的时候,需要拿几次数字卡片?” 生:两次
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拿的顺序将这3张卡片分成两组。师示例并板书:
第一次拿出数字1,把1放在十位,可以和剩下的2,3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13。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固定一位法”。你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接着往下拿?
与学生一起完成。
师:如果第一次拿的数放在个位,会是一组什么情况? 生:21,31;12,32;13,23
师:你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拿卡片?请你们拿卡片,分一分,写一写。第四部分,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13,12;23,21;32,31
31,32;23,21;12,13 由汇报的结果可见,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打开。
第一部分是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学习的经验积累,交换位置的方法可以得到6个两位数。3个数字组成6个两位数的思考过程直观呈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如果止步于对事物的感知和经验,忽视对本质特征的抽象与概括,势必影响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如何让学生思考更有序?运用分类,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找“序”,如何让学生找到“序”,理解“序”,甚至可以模仿创造出自己的“序”?如何让“序”更完美?
学生分类能力有着自己的发展趋势,从根据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次,引导学生将6个两位数分组,以交换数位数字为依据,2个一组,分成3组。第二次“固定法”,通过学生的操作步骤,一个两位数,要拿两次卡片,将3个数字按照“拿”的动作分成两类。固定一个数位,分层思考,不仅组间标准统一,组内标准也得到统一。对分类方法和标准的思考,不断完善“顺序”。“序”,从抽象变得形象可见。分类标准的不同,6个两位数的排列顺序也不同,学生从开始的运用分类找“序”,到后面的运用分类理解“序”,创造“序”。学生对“序”的理解,清晰明了,逐步走向深刻。
分类,有利于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标准明确,层次清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现有序思考的全面性。分类,加强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为三年级学习《排列与组合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分类——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的组建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分类中的逐级分类,逐级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用分类,可以化整为零,对每个子类的情况分别讨论,各个击破,再合零为整,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案例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出示两块三角板,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主题:研究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和。
第二部分,分别算出两块三角板的内角和,引发对内角和的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度?”
第三部分,证明方法的讨论。
师:怎么样证明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度呢? 生:量出这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加一加就知道了。
师:除了测量,计算,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平角180度,可否利用平角的性质,和三角形3个内角和比一比)
生:三个角剪下来,拼在平角上,和平角比一比。
师:怎么样证明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度?要把所有的三角形都找来证明吗?(用三角形的分类,引导学生证明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每类各取1个。)
第四部分,学生活动后,汇报:
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学生最先想到是测量,计算。对于某一个三角形来说,是可行的;对于大千世界的所有三角形来说,这种一一枚举的证明方法,就变得不切实际。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分类思想意识,不断强化学生分类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将所有三角形化简为三类三角形,每类选取一个三角形,不计其数的三角形化简为3个。看似不能完成的证明,变得简单可行。三种情况的分类证明后,对三类情况的整合,得到的结论,才是全面、完整、正确的。学生渐渐明白分类的益处,分类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意识。
可以说,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整个数学体系。执教者要结合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学生学习新知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采用分类分层的教学,不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促进孩子概括等四位能力的发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教师用书》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用书》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用书》五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陶文忠,《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第3期
《我的无痕教学》,福建教育,2011年第一期
第二篇: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13数教 黄怡娴 68
【摘要】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其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分类必然存在分类对象,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系是要逐步脱离事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中的逐级分类,逐级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用分类,可以化整为零,对每个子类的情况分别讨论,各个击破,再合零为整,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分类,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习完的认识之后,就作为第一个数学思想性教学内容,正式和学生见面,可见,分类思想方法在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分类 思考 无痕化 深入化 简单化
一、分类方法
1.分类及其要素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分失误开始。要区分事物首先就要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相同和差异的一种逻辑方法。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是进行比较的客观基础。同时并存着的事物之间和先后相随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和同一性。因此,比较可分为空间上的比较和时间上的比较。空间上的比较是在既定形态上的比较,以区分或认识各种不同的事物;时间上的比较是在历史形态上的比较,以进一步发现同一事物随时间的变化。在认识过程中,这两种比较是常常结合使用。事物之间既存在现象的同一与差异,也存在本质上的同一与差异。
要系统地总结和掌握已经识别的各种事物,就要进一步通过比较进行分类。分类是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和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基本逻辑方法,分类也叫作划分。
2.分类标准
第三篇: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题目: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高
媛 单位:四群中学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做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简单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技能综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就几种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符号与变元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语言和在其中引进变元,它能够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准确、具体、形象简明,更易于揭示对象的本质。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极大地简化加速思维过程,例如:将文字化的数学题用代数式表示,就会是题又繁琐变得一目了然;有如:平方差公式公式(a+b)(a-b)=a2-b2就是采用符号化语方来表述,当a、b代的任意数、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都成立,这样的字母表示“变元”,初中教材中的公式、法则、运算律等绝大多数都是用含有变元及符号组合,来表示某一般规律和规则的,这种用符号表达的过程,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和简洁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代数和几何相结合,例如对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答,对代数问题用几何方法解答,这种方法在解析几何里最常用。又如如用线段图解应用题的思想,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题型,数形结合可使思维更快。
三、化归思想方法
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和学习中也经常用到化归思想,如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最后转化为算术数的运算;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最简方程;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将多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将高次方程化为低次方程;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将无理方程化为有理方程;把求 负数立方根问题转化为求正数立方根的问题;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或特殊四边形等等。例如一元二次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就是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当一个问题因为某种量的情况不同而有可能引起问题的结果不同时,需要对这个量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数学分类须满足两点要求:①相称性,即保证分类对象既不重复又不遗漏。②同一性,即每次分类必须保持同一的分类标准。(注意同一数学对象,也可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在教材中有许多处体现分类思想方法如在概念的形成中有:有理数的概念、绝对值的概念等;在几何证明中有:已知同园中两条平行弦,求两线之间的距离;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弦切角定理的证明等;在运算的法则中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等,在图形(像)的性质中有:点、直线、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函数图像的性质等,这些命题都要分类。可见,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类思想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及提高学生分面、周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是指运用适当的数学语言,从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出发,将此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各种数学模型(可以是方程,可以式不等式,或者是方程和不等式的混合),然后运用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答方式求解。而函数思想是指构造函数的性质去处理问题,整理出函数解析式和利用函数的特点解决。同时,函数的研究不能离开方程,函数和方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洁、清晰,可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例如对于函数y=f(x)(其中f(x)为x的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式),当y=0时,就转变为方程f(x=0),也可以把函数式f(x)看做二元方程y-f(x)=0。利用函数方法解答方程,运用方程公式解答函数,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整体变换思想方法
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变换处理,使问题简单化。整体变换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叠加叠乘处理、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几何中的补形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例如:我们较熟悉的题,已知: 1/x+1/y=3,求:(2x-3xy+2y)/(x+xy+y)的值。析:从已知条件出发,将其变形(x+y)/xy=3为:x+y=3xy,将其整体代入则: 原式=[2(x+y)-3xy]/[(x+y)+xy]=[2×3xy-3xy]/[3xy+xy]=3/4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切实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使其成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在传授知识、技能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
1、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形转化能力和迁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事物、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4、渗透方程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5、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教学论文」数学思想方法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他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因此要使学生领悟、掌握和熟练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不是机械的传授。下面我就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想。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变得直观。如:一次函数y=-x+5图象不经过哪一象限?解法一:根据图象性质,k<0,b>0过一二四,即不过三象限。解法二:若忘了一次函数图象性质,可做出此函数的图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利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三、分类思想方法
当一个问题因为某种量的情况不同而有可能引起问题的结果不同时,需要对这个量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例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这时就要分四类讨论:
(1)当k>0,b>0时,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毕业论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当k>0,b<0时,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3)当k<0,b>0时,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4)当k<0,b<0时,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三、整体思想方法
整体思想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整体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叠加叠乘处理、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例如:已知y+b与x+a(a,b是常数)成正比例,(1)试说明y是x的一次函数:(2)如是x=3时,y=5,x=2时,y=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解决这个问题(1)时,我们就要把y+b与x+a都看成一个整体,设y+b=k(x+a)得出y=kx+ak-b,从而说明y是x的一次函数,解决问题(2)时,当我们把握两组数值代入解析式y=kx+ak-b中后得到一个三元二次方程组,显然不能求出每个未知数的值,但我们可以把ak-b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求出k=3,ak-b=4,从而求出y与x的函数的关系式是y=3x-4,在这个问题中两次运用到整体思想方法。
四、模型思想方法
当一个问题可能与某个方程建立关联时,可以构造方程并对方程的性质进行研究以解决这个问题。如若想找出一次函数y=kx+b与x轴、y轴交点,可根据点在坐标轴上的特征,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即当y=0时,x=-b/k,即与x轴交点为(-b/k,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即当x=0时,y=b,因此与y轴交点为(0,b)。这就用到了方程这一模型思想方法。
五、类比思想方法
当我们要探究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及其变化规律时,由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可以看作是由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的,因而可以利用之前已经学习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及其变化规律类比得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及其变化规律。
六、特殊与一般思想方法
要研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及其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画出正比例函数y=2x与y=-2x的图象,比较这两个函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再由此而得出y=kx的图象及其变化规律。这就用到了特殊与一般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是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思想方法,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