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朱雪萍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3年第0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想方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11-02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思想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思想探索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思想的融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能力,改善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数学常用思想渗透做了简单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渗透;实践应用
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公式、法则,教材中只能看到美丽的设计,大部分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高明的处理,而看不到由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学生心理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教育方法是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从例题、概念到公式、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滔滔不绝、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教学的初心。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它对人们的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难道就意味着解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培养一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没有数学就没有科学。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关键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有数学意识和数学素质的人才。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学会做人”。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未来社会和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点,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从纵横两个维度上把握数学的基本结构,也必将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
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化新为旧,给新知寻找一个合适的生长点
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到生疏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熟悉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而已有的知识就是这个新知的生长点。
如空间与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们均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的,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中能较明显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学这些内容,一般是将要学习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的图形,再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将要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需要时,可以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抛向学生,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这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需学生调动所有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储备,寻找可能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将没有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教学亦是如此。
1、推导三角形面积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4。圆锥的体积公式进,把圆锥转化成圆周柱。
2、化繁为简。优化解题策略
在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运算或数量关系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妨转化一下解题策略,化繁为简。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大胆猜测,并开始验证时。看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可100米有点长,研究起来不方便,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更方便呢?把小路缩短,我们就将原来的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了。那下面我们就将小路缩短到20米来研究。
这时,学生在转化思想的影响下,茅塞顿开,将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形象又有创意地解决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犹如有了一位“隐形”的教师,从根本上说就是获得了自己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化曲为直,突破空间障碍 “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曲面图形面积学习的主要思想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向更宽更广的层次,形成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圆面积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请学生把圆16等分以后,请他们动手拼成近似的平面图形,即用转化思想,通过“化曲为直”来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剪、摆、拼以及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拼出学过的图形。
4、化数为形
像画示意图、线段图解决问题就是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小学数学中一些抽象的代数问题给以形象化的原型,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从而给人们思维灵活性的思维迁移训练,这正是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与代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的路径
1、在钻研教材时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明线, 既数学知识,另一条是暗线,既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应用,还是数学问题的设计、解答,或是复习、整理已学过的知识,都体现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归纳和揭示其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角的分类”中,要挖掘分类的思想方法;在“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的计算”中,要挖掘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
2、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在备课时就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并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例如在备“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就要突出化归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明确如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备“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就要抓住类比的思想方法,明确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的联系和区别。
3、在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初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脉络、结构;了解知识中蕴含的算理、算法;理清编者的意图。在学生预习时只要稍加指导就可以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找规律》。在课前预习时,教师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仔细看书中的主题图,叙述出你从图中知道的信息,弄清数量是多少?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从中找到规律吗?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完成了以上的课前预习作业,思考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大部分学生都会理解。教师将探索规律有意识的渗透到教学之前,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为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层次引领。
4结语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既是教师授学生以“渔”的过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对策,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保障。对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深入教材,提炼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渗入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篇: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题目: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高
媛 单位:四群中学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做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简单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技能综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就几种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符号与变元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语言和在其中引进变元,它能够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准确、具体、形象简明,更易于揭示对象的本质。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极大地简化加速思维过程,例如:将文字化的数学题用代数式表示,就会是题又繁琐变得一目了然;有如:平方差公式公式(a+b)(a-b)=a2-b2就是采用符号化语方来表述,当a、b代的任意数、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都成立,这样的字母表示“变元”,初中教材中的公式、法则、运算律等绝大多数都是用含有变元及符号组合,来表示某一般规律和规则的,这种用符号表达的过程,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和简洁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代数和几何相结合,例如对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答,对代数问题用几何方法解答,这种方法在解析几何里最常用。又如如用线段图解应用题的思想,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题型,数形结合可使思维更快。
三、化归思想方法
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和学习中也经常用到化归思想,如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最后转化为算术数的运算;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最简方程;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将多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将高次方程化为低次方程;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将无理方程化为有理方程;把求 负数立方根问题转化为求正数立方根的问题;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或特殊四边形等等。例如一元二次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就是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当一个问题因为某种量的情况不同而有可能引起问题的结果不同时,需要对这个量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数学分类须满足两点要求:①相称性,即保证分类对象既不重复又不遗漏。②同一性,即每次分类必须保持同一的分类标准。(注意同一数学对象,也可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在教材中有许多处体现分类思想方法如在概念的形成中有:有理数的概念、绝对值的概念等;在几何证明中有:已知同园中两条平行弦,求两线之间的距离;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弦切角定理的证明等;在运算的法则中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等,在图形(像)的性质中有:点、直线、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函数图像的性质等,这些命题都要分类。可见,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类思想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及提高学生分面、周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是指运用适当的数学语言,从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出发,将此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各种数学模型(可以是方程,可以式不等式,或者是方程和不等式的混合),然后运用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答方式求解。而函数思想是指构造函数的性质去处理问题,整理出函数解析式和利用函数的特点解决。同时,函数的研究不能离开方程,函数和方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洁、清晰,可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例如对于函数y=f(x)(其中f(x)为x的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式),当y=0时,就转变为方程f(x=0),也可以把函数式f(x)看做二元方程y-f(x)=0。利用函数方法解答方程,运用方程公式解答函数,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整体变换思想方法
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变换处理,使问题简单化。整体变换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叠加叠乘处理、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几何中的补形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例如:我们较熟悉的题,已知: 1/x+1/y=3,求:(2x-3xy+2y)/(x+xy+y)的值。析:从已知条件出发,将其变形(x+y)/xy=3为:x+y=3xy,将其整体代入则: 原式=[2(x+y)-3xy]/[(x+y)+xy]=[2×3xy-3xy]/[3xy+xy]=3/4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切实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使其成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在传授知识、技能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浅谈在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内容摘要]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它是数学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需要。也是“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定理和公式的探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及时总归纳概括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核心概念
渗透
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应不断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正如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和方法》一文写道:学生在初中、高中等所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便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的桥梁;是数学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的需要;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灵魂。同时,数学思想也是“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李海东在第五次课题会议上说过:数学方法是指数学活动中所采用的途径、方式、手段、策略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很强的联系性。通常,在强调数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时称数学思想,在强调具体操作过程时称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载体。数学思想方法重在“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逼近思想本质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一定要注意“过程性”,“没有过程就等于没有思想”,要让学生在过程中逐步体会和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基本大法”—基础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教学。否则数学教学的价值必将大打折扣。近几年尤其是参加“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 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学习后,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渗透的:
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人们先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才形成概念。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
比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应突出“变化”的思想和“对应”的思想。在“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时,当学生面对问题1中S=60t的时候,虽然对于每个给定的t值,他们都能计算出与之对应的S值,但此时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将这一行行的式子当作孤立的算式,将一个个数值简单地填入表中,其目的只是运用关系式算出答案,而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在这个过程中变量t的变化将引起变量S也随之变化。所以,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典型的实例(3个实例:一是反映汽车行驶的路程S和行驶的时间t之间关系式,出示了表1;二是某地区24小时内的温T随时间t的变化,出示了图2;三是反映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与所挂重物m之间的关系式,出示了图3),尽可能多地取自变量的值,得到相应的函数值,让学生反复观察、反复比较、反复分析每个具体问题中量和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把静止的表达式(或曲线、表格、图象)看作动态的变化过程,让他们从原来的常量、代数式、方程和算式的静态的关系中逐渐过渡到变量、函数这些表示量与量之间动态的关系上,进而使学生的认识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飞跃。
二、在定理和公式的探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这就是说,对探索结论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结论本身。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结论,都是具体的判断,其形成大致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类比等方法得出猜想,尔后再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出发得出结论。总之这些结论的取得都是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成功范例。因此,在定理公式的教学中不要过早给出结论,而应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过程。搞清其中的因果关系,领悟它与其它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经历和应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比如:在初二刚上的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中,本人首先从古时木匠师傅利用角平分仪平分角入手,让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老师也制作一简易的角平分仪,演示如何平分已知角;再折纸试验平分已知角,请同学们说出他们平分角的道理?紧接着根据刚才的原理借助制作的角平分仪让学生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折纸试验,经历探讨、研究、发现、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命题;最后再让证明这个命题,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总之让学生亲身体验定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验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经历和应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再如:对于公式课的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本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各个步骤,认识到最终使方程组变形为 “X=a,Y=b”的形式,即在保持各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关系的前提之下,使“求知”逐步转化为“已知”。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策略是“消元”,体会消元是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只要认识了消元思想,那么对于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步骤就不会死记硬背了,而是能够顺势自然地理解,并能够灵活。在教学中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解方程的步骤,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和经历有过的数学思想方法。
显然,由于以上引导展示了探索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较好地发挥了定理课和公式课在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上的教育和示范功能。
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许多教师往产生这样的困惑:题目讲得不少,但学生总是停留在模仿型解题的水平上,只要条件稍稍一变则不知所措,学生一直不能形成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形成。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就题论题,殊不知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因此,在数学问题的探索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知识,并使这种“知识”消化吸收成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这样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比如:每节课我基本都有变式,尤其是几何课,在讲三角形全等复习课时,通过一个例题作适当的变式,用所有的判定方法,并且做题技巧上基本相同,让学生通过归纳发现数学的奥妙。
再如:直线y=2x―1与y=m―x的交点在第三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方法1:用m表示交点坐标,然后用不等式求解;方法2: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根据图象作答。
显然上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方法,体会到了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加强了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四、及时总结归纳概括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中,以内隐的方式溶于数学知识体系。要使学生把这种思想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应用它去解决问题,就要把各种知识所表现出来的数学思想适时作出归纳概括。概括数学思想方法要纳入教学计划,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参与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特别是章节复习时在对知识复习的同时,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许多,但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函数的思想,突出这些基本思想方法,就相当于抓住了中学数学知识的精髓。
1、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看到图形的一些特征可以想到数学式子中相应的反映,是看到数学式子的特征就能联想到在图形上相应的几何表现。如教材引入数轴后,就为数形结合思想奠定了基础。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相反数和绝对位的几何意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画图分析等,这种抽象与形象的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4)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5)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
例如:有一十字路口,甲从路口出发向南直行,乙从路口以西1500米处向东直行,已知甲、乙同时出发,10分钟后两人第一次距十字路口的距离相等,40分钟后两人再次距十字路口距离相等,求甲、乙两人的速度。要求学生先画出“十字”图,分析表示出两人在10分钟、40分钟时的位置,由图分析从而列出方程组。
2、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分类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也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从具体内容上看,初中数学中实数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方程的分类等等,在教学中就需要启发学生按不同的情况去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帮助他们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的思想,从具体的教法上看,如对初一“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将有理数的加法分为三类进行研究,正确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具体的“法则”,而且对“分类”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利用掌握好的分类的思想方法,正确地确定标准,不重不漏地进行分类,从而使看问题更加全面。
例如: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75km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5km/n,乙的速度为10km/n,经过多少小时甲、乙两人相距25km?经学生思考分析后,甲、乙两人相遇前后都会相距25km,得出两种情况解答就不会出错,从而体现分类讨论的思想。
再如:在同一图形内,画出∠AOB=60°,∠COB=50°,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并求出∠DOE的度数。分∠COB在∠AOB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形。
3、转化思想
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如果直接求解较为困难,可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较为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转化的思想方法”。转化是将数学命题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换过程。转化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联想、类比等手段,把问题进行变换,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实质就是化为解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把若干个人之间握手总次数(单握)称为“握手问题”,那么像无三点共线的n个点之间连线;共端点射线夹角(小于平角的角)个数;一条线段上有若干个点形成的线段的条数;足球队之间单个循环比赛场次都可转化为“握手问题”。
例如: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其内容本身并不难,但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公式,学生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要希望学生能想得到,就要特别注意要让学生经历归纳公式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一些基本套路。这个基本套路其实和概念教学是类似的,这个基本套路就是变形(如何变?选择未知数系较简单变形),代入(如何代?代哪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在这个过程中,其核心还是归纳。归纳是代数教学的核心,归纳地想、归纳地发现规律作得多了,思想也就体现出来了。
4、函数的思想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重视函数的思想方法的渗透。
例如:求代数式的值的教学时,通过强调解题的第一步“当„„时”的依据,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字母每取一个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
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将静态的知识模式演变为动态的讨论,这样实际上就赋予了函数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以运动的观点去领会,这就是发展函数思想的重要途径。
当然,要使学生真正具备了有个性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通过几堂课就能达到,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持之以恒,寓数学思想方法于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就一定会日趋成熟。
参赛单位:谷城县石花镇一中 执笔:李世秀 电话:1367212936 参赛时间:2010年
第五篇:如何在数学中渗透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我觉得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在数学学科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也就是说,转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问题乙还原解决复杂的问题甲。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在已有知识的范围内可解决的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小学数学解题中,遇到一些数量关系复杂、隐蔽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通过转化,使生疏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尝试计算“6.75÷5.4”,不少学生一时想不出办法,此时我提示:如果除数是整数能算吗?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解决,于是我即刻板书“转化”,这样开门见山让学生知道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将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结到已经解决的问题。
二、在方法思考中加强深究
处理数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方法,但数学方法又受数学思想的制约。离开了数学思想指导的数学方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中,应深究数学的基本思想。
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看谁算得巧”一课时,学生计算“2200÷25”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竖式计算2、2200÷25=(2200×4)÷(25×4)3、2200÷25=2200÷5÷54、2200÷25=22×(100÷25)5、2200÷25=2200÷100×46、2200÷25=2000÷25+200÷25。在学生陈述了各自的运算依据后,引导学生比较上述方法的异同,结果发现方法1是通法,方法2——6是巧法。方法2——6虽各有千秋,方法3、4、6运用了数的分拆,方法2属等值变换,方法5类似于估算中的“补偿”策略,但殊途同归,都是抓住数据特点,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转化为容易计算的问题。学生对各种方法的评价与反思,就是去深究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把握。
新课程所倡导的“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在经历算法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算法的归纳与优化,深究背后的数学思想,最终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让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常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质上就是一种应用工具,只有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实现学生领会、掌握并应用数学基础知识的目标,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平,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