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20:5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13数教 黄怡娴 68

【摘要】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其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分类必然存在分类对象,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系是要逐步脱离事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中的逐级分类,逐级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用分类,可以化整为零,对每个子类的情况分别讨论,各个击破,再合零为整,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分类,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习完的认识之后,就作为第一个数学思想性教学内容,正式和学生见面,可见,分类思想方法在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分类 思考 无痕化 深入化 简单化

一、分类方法

1.分类及其要素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分失误开始。要区分事物首先就要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相同和差异的一种逻辑方法。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是进行比较的客观基础。同时并存着的事物之间和先后相随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和同一性。因此,比较可分为空间上的比较和时间上的比较。空间上的比较是在既定形态上的比较,以区分或认识各种不同的事物;时间上的比较是在历史形态上的比较,以进一步发现同一事物随时间的变化。在认识过程中,这两种比较是常常结合使用。事物之间既存在现象的同一与差异,也存在本质上的同一与差异。

要系统地总结和掌握已经识别的各种事物,就要进一步通过比较进行分类。分类是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和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基本逻辑方法,分类也叫作划分。

2.分类标准

第二篇: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店门口小学

包婉芳

关键词:分类

思考

无痕化

深入化

简单化

摘要: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其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分类必然存在分类对象,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系是要逐步脱离事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中的逐级分类,逐级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用分类,可以化整为零,对每个子类的情况分别讨论,各个击破,再合零为整,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分类,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习完1—5的认识之后,就作为第一个数学思想性教学内容,正式和学生见面,可见,分类思想方法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教学者,将分类的数学思想融入自己的教学中,能处理好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使课程内容的呈现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一、分类——概念的引入无痕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必然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其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分类必然存在分类对象,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

案例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通过多媒体演示天平称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平衡或倾斜的现象,得出如下式子:22+30=50,100﹥80,80﹤100, 80+X=100,80+X﹥100,80﹤2X 3X=180,100+Y=3×50 师: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第二部分,学生分类活动后,汇报如下:

(图1)

(图2)

学生分类的方法一般有这样两种,在一次分类基础上,教师引导进行二次分类。对于分类工程越是精细,思维越是清晰和深入。不管哪种分类方式,两次分类后,都得到“含有字母”的“等式”这一子类。教师指出今天的学习对象就是“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方程是在“等式”“含有字母”两个概念之上形成的新概念,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借助这样的一些式子为载体,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方程”的摸样,有利于他们初步认知“方程”。

同类事物“方程”的关键属性,由学生从一定量的同类事物“式子”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学生初步认知方程意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这一子类——方程,共同、关键属性的过程。以“看得见的式子”为依托,通过子类之间比较,发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抽象概括出子类中“方程”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概括出本质属性,发现新知——方程的定义!分类,可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概括等思想活动,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对概念的关键属性认识更加清晰。方程概念的学习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分类——概念的理解深入化

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系是要逐步脱离事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1: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广角》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教师出示1、2两张数字卡片,问: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生很快得出12,21教师板书:

师:观察这两个两位数,你发现什么? 生:12,21相互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交换法”。

第二部分:教师出示1,2,3三张数字卡片,问: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生思考后得出12,21,23,32,13,31。汇报时,教师要有意将6个数字分类板书如(图1)

师:看看着6个两位数,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组?(图3)

在第一部分的铺垫下,学生一般都会以交换数位的两个数为一组,分成3组,板书上分割线。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找“序”。

师:刚才我们是拿两张数字卡片,用交换的方法得到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思考。

师提示:“我们在拿两位数的时候,需要拿几次数字卡片?” 生:两次

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拿的顺序将这3张卡片分成两组。师示例并板书:

第一次拿出数字1,把1放在十位,可以和剩下的2,3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13。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固定一位法”。你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接着往下拿?

与学生一起完成。

师:如果第一次拿的数放在个位,会是一组什么情况? 生:21,31;12,32;13,23

师:你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拿卡片?请你们拿卡片,分一分,写一写。第四部分,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13,12;23,21;32,31

31,32;23,21;12,13 由汇报的结果可见,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打开。

第一部分是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学习的经验积累,交换位置的方法可以得到6个两位数。3个数字组成6个两位数的思考过程直观呈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如果止步于对事物的感知和经验,忽视对本质特征的抽象与概括,势必影响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如何让学生思考更有序?运用分类,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找“序”,如何让学生找到“序”,理解“序”,甚至可以模仿创造出自己的“序”?如何让“序”更完美?

学生分类能力有着自己的发展趋势,从根据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次,引导学生将6个两位数分组,以交换数位数字为依据,2个一组,分成3组。第二次“固定法”,通过学生的操作步骤,一个两位数,要拿两次卡片,将3个数字按照“拿”的动作分成两类。固定一个数位,分层思考,不仅组间标准统一,组内标准也得到统一。对分类方法和标准的思考,不断完善“顺序”。“序”,从抽象变得形象可见。分类标准的不同,6个两位数的排列顺序也不同,学生从开始的运用分类找“序”,到后面的运用分类理解“序”,创造“序”。学生对“序”的理解,清晰明了,逐步走向深刻。

分类,有利于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标准明确,层次清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现有序思考的全面性。分类,加强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为三年级学习《排列与组合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分类——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的组建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分类中的逐级分类,逐级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用分类,可以化整为零,对每个子类的情况分别讨论,各个击破,再合零为整,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案例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出示两块三角板,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主题:研究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和。

第二部分,分别算出两块三角板的内角和,引发对内角和的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度?”

第三部分,证明方法的讨论。

师:怎么样证明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度呢? 生:量出这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加一加就知道了。

师:除了测量,计算,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平角180度,可否利用平角的性质,和三角形3个内角和比一比)

生:三个角剪下来,拼在平角上,和平角比一比。

师:怎么样证明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度?要把所有的三角形都找来证明吗?(用三角形的分类,引导学生证明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每类各取1个。)

第四部分,学生活动后,汇报:

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学生最先想到是测量,计算。对于某一个三角形来说,是可行的;对于大千世界的所有三角形来说,这种一一枚举的证明方法,就变得不切实际。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分类思想意识,不断强化学生分类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将所有三角形化简为三类三角形,每类选取一个三角形,不计其数的三角形化简为3个。看似不能完成的证明,变得简单可行。三种情况的分类证明后,对三类情况的整合,得到的结论,才是全面、完整、正确的。学生渐渐明白分类的益处,分类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意识。

可以说,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整个数学体系。执教者要结合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学生学习新知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采用分类分层的教学,不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促进孩子概括等四位能力的发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教师用书》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用书》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用书》五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陶文忠,《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第3期

《我的无痕教学》,福建教育,2011年第一期

第三篇: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题目: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高

媛 单位:四群中学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做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简单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技能综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就几种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符号与变元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语言和在其中引进变元,它能够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准确、具体、形象简明,更易于揭示对象的本质。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极大地简化加速思维过程,例如:将文字化的数学题用代数式表示,就会是题又繁琐变得一目了然;有如:平方差公式公式(a+b)(a-b)=a2-b2就是采用符号化语方来表述,当a、b代的任意数、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都成立,这样的字母表示“变元”,初中教材中的公式、法则、运算律等绝大多数都是用含有变元及符号组合,来表示某一般规律和规则的,这种用符号表达的过程,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和简洁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代数和几何相结合,例如对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答,对代数问题用几何方法解答,这种方法在解析几何里最常用。又如如用线段图解应用题的思想,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题型,数形结合可使思维更快。

三、化归思想方法

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和学习中也经常用到化归思想,如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最后转化为算术数的运算;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最简方程;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将多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将高次方程化为低次方程;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将无理方程化为有理方程;把求 负数立方根问题转化为求正数立方根的问题;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或特殊四边形等等。例如一元二次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就是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当一个问题因为某种量的情况不同而有可能引起问题的结果不同时,需要对这个量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数学分类须满足两点要求:①相称性,即保证分类对象既不重复又不遗漏。②同一性,即每次分类必须保持同一的分类标准。(注意同一数学对象,也可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在教材中有许多处体现分类思想方法如在概念的形成中有:有理数的概念、绝对值的概念等;在几何证明中有:已知同园中两条平行弦,求两线之间的距离;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弦切角定理的证明等;在运算的法则中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等,在图形(像)的性质中有:点、直线、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函数图像的性质等,这些命题都要分类。可见,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类思想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及提高学生分面、周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是指运用适当的数学语言,从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出发,将此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各种数学模型(可以是方程,可以式不等式,或者是方程和不等式的混合),然后运用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答方式求解。而函数思想是指构造函数的性质去处理问题,整理出函数解析式和利用函数的特点解决。同时,函数的研究不能离开方程,函数和方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洁、清晰,可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例如对于函数y=f(x)(其中f(x)为x的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式),当y=0时,就转变为方程f(x=0),也可以把函数式f(x)看做二元方程y-f(x)=0。利用函数方法解答方程,运用方程公式解答函数,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整体变换思想方法

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变换处理,使问题简单化。整体变换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叠加叠乘处理、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几何中的补形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例如:我们较熟悉的题,已知: 1/x+1/y=3,求:(2x-3xy+2y)/(x+xy+y)的值。析:从已知条件出发,将其变形(x+y)/xy=3为:x+y=3xy,将其整体代入则: 原式=[2(x+y)-3xy]/[(x+y)+xy]=[2×3xy-3xy]/[3xy+xy]=3/4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切实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使其成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在传授知识、技能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思想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思想探索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思想的融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能力,改善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数学常用思想渗透做了简单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渗透;实践应用

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公式、法则,教材中只能看到美丽的设计,大部分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高明的处理,而看不到由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学生心理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教育方法是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从例题、概念到公式、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滔滔不绝、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教学的初心。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它对人们的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难道就意味着解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培养一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没有数学就没有科学。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关键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有数学意识和数学素质的人才。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学会做人”。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未来社会和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点,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从纵横两个维度上把握数学的基本结构,也必将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

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化新为旧,给新知寻找一个合适的生长点

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到生疏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熟悉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而已有的知识就是这个新知的生长点。

如空间与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们均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的,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中能较明显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学这些内容,一般是将要学习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的图形,再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将要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需要时,可以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抛向学生,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这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需学生调动所有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储备,寻找可能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将没有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教学亦是如此。

1、推导三角形面积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4。圆锥的体积公式进,把圆锥转化成圆周柱。

2、化繁为简。优化解题策略

在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运算或数量关系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妨转化一下解题策略,化繁为简。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大胆猜测,并开始验证时。看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可100米有点长,研究起来不方便,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更方便呢?把小路缩短,我们就将原来的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了。那下面我们就将小路缩短到20米来研究。

这时,学生在转化思想的影响下,茅塞顿开,将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形象又有创意地解决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犹如有了一位“隐形”的教师,从根本上说就是获得了自己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化曲为直,突破空间障碍 “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曲面图形面积学习的主要思想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向更宽更广的层次,形成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圆面积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请学生把圆16等分以后,请他们动手拼成近似的平面图形,即用转化思想,通过“化曲为直”来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剪、摆、拼以及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拼出学过的图形。

4、化数为形

像画示意图、线段图解决问题就是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小学数学中一些抽象的代数问题给以形象化的原型,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从而给人们思维灵活性的思维迁移训练,这正是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与代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的路径

1、在钻研教材时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明线, 既数学知识,另一条是暗线,既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应用,还是数学问题的设计、解答,或是复习、整理已学过的知识,都体现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归纳和揭示其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角的分类”中,要挖掘分类的思想方法;在“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的计算”中,要挖掘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

2、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在备课时就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并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例如在备“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就要突出化归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明确如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备“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就要抓住类比的思想方法,明确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的联系和区别。

3、在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初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脉络、结构;了解知识中蕴含的算理、算法;理清编者的意图。在学生预习时只要稍加指导就可以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找规律》。在课前预习时,教师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仔细看书中的主题图,叙述出你从图中知道的信息,弄清数量是多少?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从中找到规律吗?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完成了以上的课前预习作业,思考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大部分学生都会理解。教师将探索规律有意识的渗透到教学之前,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为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层次引领。

4结语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既是教师授学生以“渔”的过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对策,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保障。对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深入教材,提炼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渗入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摘要: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扩展为“四基”,凸显数学思想在义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笔者从实践层面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在教学预设时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复杂和多变的,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所以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课前,教师既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又要深入钻研教材,二次开发使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有效的教学预设。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例1《用连乘两步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例1出示主题图,图中突显一个大方阵。每行有8人,共10行。两旁又显示两个不完整的方阵,每个方阵只显示一列半。备课时,笔者关注到它不是3个完整的方阵,可这幅图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备课中苦苦挣扎,苦苦思索,如果只是将它理解为一个方阵来教,未必不可,可总感觉在文本解读上,缺失了一些深度。再一次读图,这个图在美术上叫二方延续,不能只看成一个方阵,也不能单纯地看成三个方阵,这里蕴含了类似于“极限思想”,(因为人数是有限的,但可以比三个方阵多得多)有很多方阵,可以让同学们发挥想象,是一个开放性的主题图,方阵的个数并不唯一。但为什么在图的结构安排上,中间这个方阵放大而且清晰地呈现,而旁边的方阵是不完整的。最后理解为教材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让同学们明白,只要先求出一个方阵的人数,其余无论有几个方阵,用一个方阵的人数去乘几个方阵,就可以很顺利地解决。于是,教师预设: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生答后。师又问,那么你能马上解决哪个问题?(可以知道哪一部分的人数?)用什么方法计算?接着问,为什么主题图中间的这个方阵既完整又清楚地显示,而且可以直接求出这个方阵的人数,而其它两个方阵只显示一列多的人数,这表示什么?通过问题的精心预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教材中蕴含的类似于“极限思想”也在不知不觉地渗透给学生。

二、在授课中悄然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其实就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之中,尤其是蕴含于每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数学新知时,教师要尽可能提炼出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思想,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依据进行不断的思考、猜想、论证,并通过合作交流,实践探究,优化方法,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让学生围绕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这个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猜想、论证。学生利用教师已经准备好的相关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材料,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有的小组将它沿着平行四边形正中间的高剪下,转化为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再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也有的小组同学把它从一个角沿着高剪开,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拼成一个长方形。还有的小组发现拼成的这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最后根据已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在拓展运用中提炼数学思想

除新知学习外,我们还应把“提炼数学思想”的重要阵地放在练习课和复习课上。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既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为“渗”而“渗”,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练习。要以促进学生的“悟”为目的,有效地预设思想、体验思想、内化思想和提升思想,最终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内化提升。二年级下册《观察、猜测、推理、验证》单元,新课结束后,笔者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林、小英、小伟三位选手参加学校100米决赛。小林:我不是最慢的,小英说:我不是最快的。问题:你能判断比赛结果吗?

生:不能。因为小林不是最慢的,只能说明,他不是第三名,那可能是第一名或第二名;小英说不是最快的,那可能是第二名或第三名,这样重复了第二名。推不出来。

师:那要再增加一个什么条件,才能推出比赛结果。

生1:小伟比小林快。这样就可以推出第一名是小伟,第二名是小林,第三名是小英。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说得对吗?(生思考后,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

生2:还可以这样补充:小林比小伟快,小林第一名,小伟第二名,小英第三名。

生3:我不同意,因为小伟和小英并不清楚谁快。所以这个条件不行。

生4:小英比小伟快。说明小林第一名,小英第二名,小伟第三名。

生5:我同意。(全班没有不同意见。)

生6:那还可以说小林比小英快。结果小林第一名,小英第二名,小伟第三名。

生7:不行,小林第二名,小英第三名时,小林比小英快,小林第一名,小英第二名,小林也比小英快,这个条件不行。不知道和小伟的关系,不能推出比赛结果。

……

这样一道开放式的题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充分地感受到数学推理思想在拓展练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而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应该是在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获取。

下载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五篇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 1、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形转化......

    「教学论文」数学思想方法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他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能使学生感知数学的价值,......

    数学思想方法与应用

    沈括运粮故事浅析 田小宽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0212449) 【摘要】: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涉及了军队运粮的有关问题。他把每人背的粮食,每天的食量作为已......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朱雪萍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3年第0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想方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浅谈在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内容摘要]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它是数学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的......

    数学思想方法在一次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他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

    如何在数学中渗透思想方法[5篇范文]

    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我觉得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在数学学科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