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

时间:2019-05-15 03:1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

第一篇: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

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

物理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抽象化和理想化模型。物理习题的教学是通过习题的解答,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物理教学物理习题学生教师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是在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认识活动。学生头脑中所记忆的物理知识都是在一些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物理概念、概括出来的物理规律,学生往往对这些事物中的物理情境比较熟悉,而对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中所给出的情境,通常会被头脑中原有的、熟悉的情境所限制,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情境多是经过教师精选、简化了的,这些物理现象与所要得出的结论之间都有简洁的联系。所以学生在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思维过程一般都比较简明直接。而物理习题所呈现出来的是各种具体的物理问题,通常问题中所给出的己知条件与所求的结论之间也不容易直接找出联系来,因此需要学生进行较复杂的思维。例如,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以简明直接地导出动量守恒定律,但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却需要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如怎样选取研究对象(以哪些物体为研究的系统)、研究对象在哪个过程中动量守恒、这个过程的初末状态情况如何、正方向应如何选取等。这说明在解答物理习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比学习新知识时复杂得多。

物理习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我们研究物理习题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面

(1)由于解答物理习题往往要涉及运用数学工具,所以一些学生总将解答物理习题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知哪些量值、求什么量值上,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包含在哪个公式中,将已知量代人公式中使用怎样的计算技巧等。面对于物理习题所述的物理情境、物理过程及过程的特点等却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另外对解答所得出的数学解也没有进行物理判断的习惯,认为只要解出结果,就算完成了解题任务。

(2)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过程应从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人手,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点,根据过程特点确定解答问题所需要的物理规律(公式),在此基础上列方程求解。然而,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习惯于简单地套公式计算,而不重视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这种根据题目所给已知量找公式的思维习惯,在初中阶段解答一些单一过程的习题时,还勉强可以应付。而对于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或有隐含条件的问题,特别是高中物理习题,则显得无计可施,常常出现记住了一堆公式,却没有一个公式好用,或不注意适应条件而乱套公式的被动局面。

2.教师的教学方面

(1)搞题海战术。教学中所讲解的例题和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不顾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见题就讲、见题就练,不少题目学生要重复解答多次,对一些偏题、怪题、超纲题,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用简单的重复代替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既没有明显的收效,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片面追求高难度和高密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总想着高考的要求,追求习题教学一步到位,而放弃了基础题的训练。这样的习题教学,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度的限制,所以解题只能依葫芦画瓢;教师片面追求习题课的高密度,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不注重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只考虑高考的题型,将所有考过的或可能考的题目,全部、反复地进行讲练,造成教学密度过大而形成“满堂灌"的教学,从而使习题课的教学节奏太快,学生的思维活动过于紧张,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的被动局面。

习题课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上好习题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习题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定势。从人的思维定势的形成和特点来看,思维定势对习题教学有促进作用。在习题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定势,才能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使学生对某一类习题建立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90%以上的问题。思维定势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有利于人们利用经验提高效率解决问题,但同时思维定势容易使人产生思想上的惯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容易将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生搬硬套到新的情景中去,导致错误的结论。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创新思维,做出新决策。所以,在习题教学的后期,又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一定的分析方法之后,就要适时的运用一些习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定势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只要做到了建立思维定势与打破思维定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建立思维定势的基础上再打破思维定势,就能让习题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建立先分类,再根据不同物体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当学生已经建立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再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打破思维定势。

(2)为了使习题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克服传统习题课的缺陷,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使用的。

探究式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为探究而自我组织、查阅或收集资料、分类和处理资料、得出结论等环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②开放性和自主性。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③交互性和探究性。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的指导,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协商和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探究,甚至会争论,这就体现了明显的交互性。在这种师生互动中,学生才能自主相互交流和论证各自所提出的解释。

(3)发挥信息技术在习题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利用动画、影视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利用动画、网页、PowerPoint、Word等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开发智能软件进行智能解题和验证;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等。

第二篇:新课改下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阶段性总结(一)

新课改下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我校于2009年3月申报并得到批准立项的课题—“新课改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2009年5月我们课题组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开始了新课改下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到2010年6月份我们结束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拟开题报告,组织培训指导,明确任务职责,采取多种形式,使课题研究顺利地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先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

(一)完善课题组织,明确分工与职责

1、明确分工:学校成立有“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彭广海同志任组长,由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管理,由物理组主要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组织各种具体活动,比如组织课题组教师听课,检查教师的教案及案例,搜集各种有关的科研信息,收集资料,档案管理等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参与的老师都安排了有山成玲.李涛 徐波。

2、明确任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全面展开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培训、检查与评估工作。

3、明确课题组职责:

课题组成员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在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及计划指导下,就自己负责项目进行实验,并开展教学活动,适时进行调查、总结、汇报工作。课题领导小组每月开展一次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新课改及习题课教学的有关学习教育理论或教育科研方法,每次活动定时间、定主讲人、定讨论题,进行课题研究情况交流,并督促教师做好研究的原始记录,注意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工作。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在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集中学习及分散学习。学习的内容有《点击新课程》、《普通初中新课程解析》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这几本书,并收集整理了一些习题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新课程究竟“新”在何处?习题课教学如何进行创新?为此,我们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本课题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实施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转变教师角色,重构课堂教学

现阶段讲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课变成演说课,即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或听众,教师常陶醉在自己的角色里,千篇一律,认真分析题意,逐步解答,学生被动接受,听的头脑发胀,糊里糊涂,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的筋疲力尽,而学生获得的知识极少。

2、把习题课变成演习课。课堂容量小,密度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极低。

3、教师提问缺乏设计意识。教师的提问有两种,一种是比较随意的,没有明确目标的提问;另一种即使对问题有所考虑,所提出的问题也大多属于封闭性的。此两种提问可能会造成问题低效甚至无效。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真正把教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们明确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的参与,要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就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多种讲评方法,提高讲评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另外课题组负责人深入课堂反复指导实验教师,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课题及新课改的要求为止。

(四)课题管理及时,课题组活动方式多样

在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们自觉参加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并积极参加校内公开课或市里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大家通力合作、积极探讨,探究意识增强,也尝试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活动,效果明显。

1.组织了几次公开课,其中有山成玲老师的《九年级电学习题课》,李涛老师的《压强练习》,徐波老师的《效率练习》。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2.自课题立项批准后,我们组织本组教师从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撰写了多篇论文。

3.在合作学习方面,做了以下探讨 :

(1)、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学生的做法,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与作用。本着合理搭配的方式,每6—8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使每位组员能以小组的大局为重,形成巨大的核心力。这样好管理,便于讨论问题,预防错误问题占上风的现象发生。

(2)、重视学习小组组长的培养,组长一定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不仅学习优秀,还要责任心强,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3)、要构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要学会在独立思考问题基础上进行交流,要树立集体观念。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时,要及时作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交流与学习。

(5)、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制,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兴趣,分享成功共带来的喜悦。

4.在教案上进行了如下做法:首先明确考纲及练习的要求,讲清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讲评课必须坚持“两备”,一备内容,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何时教师引导启发,何时学生讨论总结都应该心中有数。二备方法,既要照顾成绩好的学生,又要特别注意成绩差的学生,每堂讲评课要使成绩差的学生必有所得,使成绩好的学生必有所悟。作为教师,在上讲评课前应认真思考,全面备课,不要拿了张试卷进教室对答案就行了,那是不负责的做法,长期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5.在习题课讲解时时刻关心学生心态。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习题课教学中,他们总是把学习心态的知识贯穿于其中。同时在讲解习题知识时,还关心学生学习的效率。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五)阶段性成果明显,提升了学生成绩和教师素质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由于在习题课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答题技巧、答题思路来答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二、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1.下一阶段要推出组内研讨课、校内研讨课。

2.继续阅读有关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做好理论准备。3.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案例、论文等,从整体上取得突破,现成基本框架。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会更加完善。

南漳实验中学物理组 2010.06.28

第三篇: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

篇一: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课教案

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课教案

授课班级 k一5授课老师杨再英

★学情分析

随着对物理学习的深入,学生刚入学时对物理的新鲜感正被逐渐繁难的物理知识带来的压力所取代,许多学生学习劲头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个低谷。他们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轮廓及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以说是空的,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以记忆为主的模式上,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入门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论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老师更加应该注重方法加以引导理解。另外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作业及解题格式的规范,还应该在教学中漫漫渗透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复习要求

1、掌握动能的表达式。

2、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分析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通过新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也

知道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问题。

(二)进行复习课

教师活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还知道动能表达式吗? 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Ek?12mv 2 教师活动: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运动速度为7200m/s,它的动能是多大?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计算卫星的动能。

点评:通过计算卫星的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动能这个概念在生活、科研中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2、动能定理

教师活动:直接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我们推出的W?112mv2?mv12,就可以写成 22 W?Ek2?Ek1 其中E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121mv2,Ek1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mv12。22 上式表明,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提出问题:(1)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么意义?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2)动能定理,我们实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作直

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出的。动能定理是否可以应用于变力作功或物体作曲线运

动的情况,该怎样理解?

教师活动:投影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要

点、步骤,体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

定律方便.2、用动能定理解题,必须明确初末动能,要分析受力及外力做的总功.3、要注意: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小。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进行情景分析,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加强物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

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 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课后反思

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案

一、动能

1.定义式:

2.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形式的能,它是标量.二、动能定理

1.表达式:

2.意义:表示合力功与动能改变的对应关系.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单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否是求解“力、位移与速率关系”问题.(3)若是,根据W合=Ek2-Ek1列式求解.与牛顿定律观点比较,动能定理只需考查一个物体运动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对过程的细节不予细究,这正是它的方便之处;动能定理还可求解变力做功的问题.习题1、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运动速度为7200m/s,它的动能是多大?

3习题

2、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 2×10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习题

3、将质量m=2kg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2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

2陷入泥中h=5cm深处,不计空气阻力,求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g取10m/s)

习题

4、在h高处,以初速度v0向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

2-7-2 力,求小球着地时速度大小。

习题

5、如图4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篇二: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9讲《动能定理》(一)教案(含答案)9 动能定理

(一)题一:一汽车起动后沿水平公路匀加速行驶,速度达到 vm 后关闭发动机,滑行一段时间后停

止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设行驶中发动机的牵引力大小为 F,摩擦阻力大小为 f,牵引力做的功为 W1,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为 W2,v m 则()

A.F:f =4:1 B.F:f =3:1 C.W1:W2=4:1D.W1:W2=1:1 题二:在水平面上,一物体在水平力 F 作用下运动,其水平力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两个图象可知,10 s 内()

A.水平力F做的功为40 J B.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40 J C.摩擦力做的功为-40 J D.合力功为0 题三:用平行于斜面的力,使静止的物体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由底端向顶端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

运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外力,物体刚好到达顶点,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则外力的大小为()

A.1.5mg sin?B.2mg sin? C.2mg(1+sin?)D.2mg(1-sin?)

题四:在水平桌面左端放置一小物体,质量为1 kg,桌面摩擦系

数为0.5,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恒力F = 10 N作用下沿直线向右端滑行,已知桌面长度为22 cm,则要将小物体运到桌面的

2右端,力F至少要做多少功?(取g=10 m/s,sin37°=0.6,cos37°=0.8)

题五:在“极限”运动会中,有一个在钢索桥上的比赛项目。

如图所示,总长为L的均匀粗钢丝绳固定在等高的A、B处,钢

丝绳最低点与固定点A、B的高度差为H,动滑轮起点在A处,并可沿钢丝绳滑动,钢丝绳最低点距离水面也为H。若质量为m的人抓住滑轮下方的挂钩由A点静止滑下,最远能到达右侧C 点,C、B间钢丝绳相距为L??LH,高度差为h?。参赛者在103运动过程中视为质点,滑轮受到的阻力大小可认为不变,且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与滑过的路程成正比,不计参赛者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滑轮(含挂钩)的质量和大小,不考虑钢索桥的摆动及形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1)滑轮受到的阻力大小;(2)若参赛者不依靠外界帮助要到达B点,则人在A点处抓住挂钩时至少应该具有的初动能。

第9讲 动能定理

(一)题一:AD 题二:ABCD 题三:B 题四:0.8 J 题五:(1)Ff?Ek0?10mgH 2710mgh(2)9L 篇三:动能定理习题课【高中物理】

动能定理习题课

一、教学目的:

1.复习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

2.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处理多过程问题。

3.利用动能定律求变力的功。

二、重点难点:

1.物理过程的分析。

2.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及各力做功情况分析。

三、教学方法:

练习、讨论、讲授

四、教具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乒乓球在与地面反复的碰撞过程中,所通过的总路程如何计算最方便呢?这个问题虽然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可以解决,但过程较复杂。

我们在踢足球时,如何求解踢球过程中,我们的脚对足球所做的功呢?人的脚在与足球接触中这个力是变化的,我们无法直接用公式W=Fscosα来计算对足球所做的功。如果能知道力对足球所做的功跟足球动能变化的关系,就能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那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跟物体动能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动能定理就给出了它们之间定量的关系。

提问1:动能定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提问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怎样的?是标量式还是矢量式?

(学生回答:W合=EK2-EK1,是标量式)

提问3:如何理解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把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一遍)

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原则上讲用动能定律能解决物理问题都可以利用牛顿定律解决,但在处理动力学问题中,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解,则要分阶段考虑,且必须分别求每个阶段中的加速度和末速度,计算较繁琐。但是,我们用动能定理来解就比较简捷。本节课就研究动能定理解决某些动力学问题的优越性。

(二)进行新课:

1.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例题

1、如图1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然后老师再给予点拔)图1 AB段的阻力、BC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WG=mgR,fBC=umg,由于物体在AB段受的

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外=0,所以mgR-umgS-WAB=0 即WAB=mgR-umgS=1×10×0.8-1×10×3/15=6(J)

归纳小结: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2.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

例2:如图2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S0,以初速度V0沿斜 P 解析:物体在从A滑到C的过程中,有重力、图2 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1)滑块将向上作什么样的运动?

(2)求滑块第一次到最高点时经过的路程?

(3)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解析:(1)滑块在滑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少;又因为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所以最终会停在斜面底端。

(2)在整个过程中,受重力、摩擦力和斜面支持力作用,其中支持力不做功。设其经过的总路程为L,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S0?sin???ngcos??L?0?12mv0 2 得L?mgs0sin?? ?mgcos?12mv0(3)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与(2)中所求相同。

思考:

1.若物体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此题应如何解答?()

2.若物体初速度方向向上,滑块所受摩擦力大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物体运动情况如何变化?

3.若未给定初速度方向,但给定滑块所受摩擦力大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本题应如何去分析?

强调:答题一定要仔细审题,题中条件变了,物理情景会发生本质变化,对此审题定要慎重!

(三)巩固练习:

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

(1)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思路点拨:先据题意作出过程示意图,分析受力及运动情况,然后据动能定理列方程即可。略解:(1)设 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h,则由动能定理得:mg(H-h)-kmg(H+h)=0(2)设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S,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kmgL=0 归纳小结: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四)课堂小结:

(1)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2)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五)课外练习:

(1)对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施与水平拉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后撤去外力F,又经时间t停下来,则:

A.撤去力F的时刻,物体的动量最大;

B.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等于F;

C.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为F2 t2/4M D.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F2 t/4M。图 3(2)如图3所示,人拉着绳的一端由A走到B,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上升,已知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S,求人对物体做的功?

(3)如图4所示,箱高为H,箱中有一竖直的固定杆,杆长为L(L<H=,它们的总质量为M。另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穿在杆上,球与杆间有不变的摩擦力,当小球以初速

图4 度V0 从底部向上滑动时,恰好到达箱顶。那么在小球沿杆上升的过程中,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m(2gH?V02)(参考答案:1.ACD,2.(3-1)mgS;3.Mg?)2L

第四篇:初中物理复习题课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题课教案—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平衡状态。

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已知平衡状态,求平衡力;已知受平衡力,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能联系实际体会二力平衡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重点和难点]

1.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2.区分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3. 两对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以及三力平衡。

[教具和学具]木板、钩码、滑轮、、细线等。

[课前准备]

1.自主复习知识框架并补充完善,查找自己的问题。

2.完成评价手册二力平衡的习题,并自主的订正。

3.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引入(2分钟)

1、总结什么是平衡状态

提问:悬浮的直升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提问:打开伞运动一段时间的跳伞运动员在未着地之前可以近似认为什么运动? 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回答: 静止

回答:匀速直线运动

回答:平衡状态

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回顾什么是平衡状态

二、习题判断平衡状态(5分钟)

例1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的状态的是(d)

a 从树上下落的树叶b 静止在地球上空的人造地球同步卫星

c平直轨道上慢慢停下的火车d沉在水底的石头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d)

a竖直上抛到最高点的小球b荡秋千荡到最高点的同学

c绕圆形花坛匀速跑步的同学d匀速下沉的石块

点评:最高点的小球有一瞬间的静止,但小球只受重力,下一秒小球不再静止。总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回答为什么选d.a 运动轨迹不是直线b 相对静止,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c运动状态发生变化d静止

a

c

d

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学生回答: 小球在做减速运动b运动轨迹不是直线 虽然速度不变,但方向在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什么是平衡状态 通过拓展题让学生理解瞬间静止不能称为平衡状态。平衡状态要在某三、二力平衡条件(时间3分钟)

提问: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例3 评价手册第4题拓展e选项

例4 评价手册第13题

动画演示 根据三要素两个完全相同的力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e 作用在2个物体上

学生回答:完全相同的两个力方向不相反

通过拓展的选项,让学生更加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已知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分钟)

例:起重机吊着2t货物,在下列情况下,钢绳所受拉力为2×10 n,那么此时货物所处状态不可能是()(g=10n/kg)

a 货物停在空中b 货物匀速上升c 货物匀速下降d 货物加速上升

小结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个学生上黑板对货物受到的力进行分析,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受力分析能力,从而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五、已知运动状态判断是否受平衡力(5分钟)

评价手册第11题

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正从地面腾空而起的“长征二号”火箭b竖直向上抛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d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评价手册第7题

用绳子把一个重为10n的物体吊在空中,当物体静止时,绳子对它的拉力是 n,当物体匀速上升时,绳子对它的拉力是 n。

此题还有一种情况,拉力仍是10n,你能说说是什么情况吗? 学生回答,进行自主评价或互评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在学生掌握受平衡力处于平衡在状态后,帮助学生理解逆思维通过拓展的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在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六、区分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的力(6分钟)

评价手册第5题

一个物体放在地面上时,受到的平衡力是()

a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b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与物体的重力

c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4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个选项的力 让学生掌握画图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一种学法指导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练习:某同学说:马拉车,车也在拉马。马给车一个力,车也在给马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应当抵消,所以马应该拉不动车,车也应该拉不动马。而实际情况马能拉动车,请你帮他分析下。

学生进行回答,自行进行如何进行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力的区别。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清楚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的力七、二力平衡扩展(15分钟)

评价手册第10题

评价手册第15题

评价手册14题

讨论:

评价手册第16题

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厢里不动的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吗?

你的依据是什么?

补充习题11题:张宁同学在探究二和平衡的条件时,选用了一个木块、两个滑轮、一些砝码、细线及普通桌面,整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总结。

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若有摩擦力只有一个摩擦力没有2个摩擦力。若摩擦力的存在,水平方向物体受的不是平衡力,不能处于平衡状态,由此推断物体水平方向不受力

1、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平衡状态

2、我的结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可以不等

还有一个摩擦力 物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3、若想得出正确二力平衡的条件,改进装置? 减小摩擦力

4、为什么选取卡片?

卡片的重力远小于勾码对卡片的拉力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情况,并联系实际情况解决二力平衡应用通过假设的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本实验带动上节课实验的复习。通过选取仪器的不同,回顾上节课为什么要选取卡片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手册17题.如图所示,一只氢气球下拴着一个小木盒,盒内装有一些物体。当整个装置总重为5n,气球匀速下降,已知空气的阻力为1n且不变。

(1)此时整个装置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方向为_______;

(2)如果把盒中去掉2n重物,整个装置恰好

匀速上升,则此时整个装置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_____,方向为_________。

动画演示,气球运动情况。

总结 向上的所有力大小等于向下的所有力的大小 分别理解气球的运动轨迹,对气球进行分析 弄清2次因为运动方向不同,摩擦力的方向不相同 在理解实验3力作用下物体平衡,解决拓展题,已知物体平衡状态,受3个力作用,求其某个力

反馈练习(3分钟)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在下面举例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球所受到重力和球所受到的摩擦力b球所受到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c 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d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分析。

注意 不再受脚给足球的力

竖直方向上受平衡力 通过反馈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引出下节课知识(2分钟)

回到前面的实验,把木块上重物拿去,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使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引出下节课将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总结本节课的地位,既处于新授课后的复习,又是一节习题课,并为下节知识做铺垫。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摘 要: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习题;指点;引路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2.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13

下载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推荐阅读)

    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蔡茂维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传统的物理习题课教学是“方法概述+应用举例”, 即: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某种方......

    新课程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达旗一中张廷宇2010-1-8 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物理的新概念、新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邢燕燕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习题课教学(五篇材料)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试论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摘要 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

    谈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心得(汇编)

    文章类型:论文 题目:谈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心得 作者姓名:伍光丽 学校名称:桂林市灵川县大境初中 联系电话:0773—6337100 电子邮箱:wuguangli.18@163.com 谈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心......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李庆有 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复习课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下面谈谈我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如何撰写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如何撰写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一)撰写论文的目的、意义 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经验,经过自己的选择有目的的参加一些教学研究或专题研究活动,在认识上提高一......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研究总结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研究总结 甘棠中学物理教研组 在众多课型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但是,长期以来习题课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