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1

时间:2019-05-15 04:3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题课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题课1》。

第一篇:习题课1

1.如图所示,已知管内径d=50mm,在正常输水中管总长(包括当量长)为

0.860m,摩擦系数为0.023,泵的性能曲线方程是H190.88qv。试问:

流量为10m3/h时输送每立方米的水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是否可以胜任?

10m 解:

(11分)

uqv10/36000.7850.0521.415[m/s]

24dhf1lleu2d20.023601.415220.05227.6[J/kg]

如图,取1-

1、2-2截面,以1-1截面为基准列柏努利方程式:

gzp1u2p212u212Wegz22hf12

z10;z210m;p1p2;u1u20

Wegz2hf129.811027.6125.7[J/kg]

即每千克质量水需要125.7J功,每m3水需要125.7×103

J,或125.7kJ。

2.此时需要压头为:H需Weg125.79.8112.8[J/N]12.8[m]

分)

泵在此时可提供的压头为:H190.88100.813.4[m]

HH需

故泵可以胜任。

1.4

2.用泵将2.5×104 kg/h的溶液自反应器送至高位 槽(见右图)。反应器液面上方保持28×103 Pa 的真空度,高位槽液面上方为大气压。管路内径 为0.068m,管路总的能量损失hf为26.74J/kg

反应器内液面与管路出口的距离为17 m。若泵 的效率为0.65,求泵的轴功率。(已知溶液的密度为1073 kg/m3)

3.如图,用泵将水从水池输送到高处的密闭容

器,输水量为13.5m3/h,输水管的内径为48mm,其出口位于水池液面以上20m,伸入压力为 500Kpa(表压)的容器内,水在管路内机械能 损耗为39.5J/kg(不包括出口局部阻力损失),试 计算输送所需的有效功率,设泵的效率为0.65,求:泵的输入功率。

4.用泵将水从水池送至高位槽。高位槽液面高于 水池液面48 m,管路全部能量损失为22 J/kg,流量为38 m3/h,高位槽与水池均为敞口。若 泵的效率为65%,求泵的轴功率。(水的密度取为1000 kg/m3)

5.如图所示,用泵将河水打入洗涤塔中,喷淋下来后流入下水道,已知道管道内径 均为0.1m,流量为84.82m3/h,水在塔前 管路中流动的总摩擦损失(从管子口至喷头 进入管子的阻力忽略不计)为10J/kg,喷头 处的压强较塔内压强高0.02MPa,水从塔 中流到下水道的阻力损失可忽略不计,泵 的效率为65%,求泵所需的功率。

1.一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由直径为Φ25×2.5 mm的钢管束组成。苯在换热器的管内流动, 流量为1.25 kg/s,由80℃冷却到30℃,冷却水在管间和苯呈逆流流动, 进口水温为20℃, 出口不超过50℃。已知体系总的传热系数K为0.472kw/(m2·℃)),苯的平均比热为1.9 kJ/(kg·℃),求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式

Q = KOSOΔtm

式中

Q = WhCph(T1 – T2)= 1.25×1.9×103×(80-30)= 118.8 kW

m2

2.有单程列管换热器,传热面积为4.8m,由252.5mm的管子组成。用初温为20℃的水,将机油由200℃冷却至90℃,水走管内,油走管间。已知水和机油的质量流量分别为1250 Kg/h和1480 Kg/h,其比热分别为4.18 kJ/(kg·℃)和2.0 kJ/(kg·℃),两流体呈逆流流动,传热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为175.6 W/(m2·℃),忽略热损失。

试校核该换器是否适用?

第二篇: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快速计算 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已学方法快速计算分数异分母加减法

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找到解题的最快方法解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讲述解题的过程以及怎样解题的,教师总结学生的方

法,指出这样解题的好处,师生共同探讨怎么解题快捷准确。

情感目标:养成坚韧不拔的应对困难不气馁的精神和快速准确的解题思路和

过程。

重点难点:快速灵活的解题方法在具体题目中的运用 准备:平板道具,课件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习题课 师:我们的目标是“快速计算”

一、引课

用平板电脑的自动计算功能引课

师:用平板电脑的自动计算功能求出下面算式的公分母

81 93

生:输入并且计算

生2:不需要输入,老师我能口算,第一个

师:用平板电脑的计算功能是不是很麻烦,让我们的脑筋加足马力,抛弃平板电脑把

师:同学们合上平板电脑把,用笔算和心算的方式来解决下面的题目。有没有信心啊?

哪位同学底气不足就首先来算算 二,延续公分母的题

师:首先我们看A组题目,快速求出公分母

53537581

751869364

我们按照座位轮流说出公分母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公分母是35,因为分母5和7是互质数,所以公分母用5×7=35 生2:公分母是18,因为分母18 是3的倍数,所以公分母是18 生3:我是用短除法进行心算的,脑子里面出现一个短除法的式子

4和6分解质因数后是2×3×2=12

所以公分母是12。师:重复一遍简单的短除法,心算是很快的。生4:……

师:课件出示1.分母互质数的可以直接相乘,2.分母是倍数的公分母就是倍数。师:求出公分母之后有利于我们快速通分计算 生:随便出题

师:让我们的脑筋加足马力把 三,简单点的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师:我们来一起看A组题目,加减法计算

同学们在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的直接进行通分计算,一定要先观察如何用快速的算法即省时省力还准确。

53517561

 788418696师:提示注意分母与分母之间的关系,点指课件。师:同学们在算完之后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怎样想的注意要使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生1:第一题因为两个分母是互质数,所以公分母是56,分子这样计算5×8=40,56分之40-56分之21(是3×7得来的)等于56分之19 生2:第二题是因为分母8是4的倍数,所以公分母就是8,然后就这样计算8分之5不动加上8分之2等于8分之7..生1:第一题因为18 是6的倍数,所以通分的公分母就是18,18分之7不变加上18分之15等于18分之22,然后进行约分,最大公因数是2等于9分之11,化成带分数是1又9分之2 生4:这题先把9分之6约分称3分之2,然后3分之2和6分之一的公分母是6,因为6是3的倍数,通分计算6分之4减六分之一等于6分之3,约分以后是2分之一。

师:这些题目难不难啊,生:简单,师:我们是无所畏惧是六年一班,让我们把计算题的难度升级好不好啊? 我们来一起看看下一组题目

稍微复杂点的题目三个分数加减法

3511151852751



()

C组题目:



***师:每个算式都有3个分数相加减,我们同学要注意观察怎么计算比较简便 师:提示有相同的分母。然后计算,并巡回指导

生1:这道题有两个是同分母的分数,我使用了加法交换律进行了计算,4分之3加上4分

生2:这道题我使用了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十二分之十一先减去十二分之一等于十二分之十,约分等于六分之五,再减去六分之五等于0 生3:这道题我可以把九分之八先减去九分之二等于九分之六,再约分等于三分之二再加上八分之五,由于分母3和8为互质数,公分母就是24 三分之二化成分母为24分之16加上24分之15等于24分之31,不能约会了,化成带分数就是1又24分之7.生4:这道题我们根据减法的性质来计算比较简便,九分之七减12分之5打开括号变成了减9分之1,将九分之一移到前面去先减九分之七减九分之一等于九分之六约分等于三分之二减去十二分之五,由于分母12是3的倍数公分母就是12,三分之二化成12分之9减去12分之5等于12分之6,约分等于2分之一。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注意发现窍门,可以使用简便算法的,就要使用简便算法 师:课件出示:使用运算规律,计算计算简便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师:也要结合分母是互质数和倍数来计算

师:题目我们都能计算得又快有准,那么有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大脑加足马力,继续提升难度呢?当然要,因为我们是无所畏惧的六年一班。五:复杂一点的题目 D组题目: B组题目:

1***



1.2+3+

2- 8448244852512师:看到题目我们先不要觉得他难,仔细看他们其实都很有门道的

师:第一题首先他们都有两组同分母的我们是否能使用运算定律来解题呢?

第二题我们观察有一组是同分母的另外两个都与这个分母是倍数关系。

第三题我们注意观察是不是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呢,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1.2等于1又几分之几呢?然后在看看有没有相同的或者是互质数的呢?指着课件说

第四题其实我们只要解决了5和12的公分母,那么把2转化成几分之几就可以了呢?

师:好,根据老师的提示,我们开始计算,巡回指导

生1:第一题通过加法交换律我们把8分之5和8分之3相加,等于1,四分之三减去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需要约分等于二分之一加上1等于1又2分之一。生2:第二题我通过加法交换律把4分之三前移然后用4分之3减去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约分得到二分之一,加上二分之一等于1加上八分之五等于1又八分之五,生3:1.2等于1又五分之一加上3又五分之三等于4又五分之四,化成假分数等于4分之二十四在加上二分之一,因为2和5是互质数,通分后就是48553=化成带分数5又十分之三。***生4:先看5和12是互质数,公分母是60,再把2化成--=

60606060六小结:我们要灵活应对各类题目,找到规律以便能快速计算

像分母为互质数,倍数,合理的运用计算规律,找到点窍门,来把题目算得又快又准

七:作业,赵氏习题

第三篇: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要求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是在教师安排下学生自主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帮助教师了解某一时间段教学情况或为促使学生落实某一方面的知识而设定的教学过程。作为习题课教案应有:

1、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选习题的目的;

2、设定本节课的任务、内容;

3、确定时间、安排(限时限量独立完成、相互讨论、堂上堂下先练后讲);

4、预设学生的完成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提前作);

5、收集学生完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习题讲评课重点解决的内容。习题讲评课教案

习题讲评课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习题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习题讲评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等诸方面),有的放矢的确定(通过阅卷、分析获取第一手资料)。

2、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中的盲点及学生存在的疑点(分清普遍现象和个别现象)

3、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

⑴肯定成绩(特别是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以鼓励为主 ⑵指出不足

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 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

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 关系到后续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⑶提升讲评的层次,有只讲答案到讲题意、思路、方法、错因分析提升到讲知识联系、归类、诱导创新;

⑷留有适当时间要求学生搞清错因,及时改正错题,整理有关的思路、方法、知识结构、联系;

⑸针对出错率高的习题另选相关内容的习题,供学生巩固强化;

4、某些内容可体现在教师题卷上(题意分析、考点、学生普遍错误答案、知识联系等);

5、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高考要求,有的放矢,做到分层指导。

第四篇:SQL习题课

SQL习题课

1.现有以下关系:

Student(no,name,sex,birthday,class)Teacher(no,name,sex,birthday,prof,depart)Course(cno,cname,tno)Score(no,cno,degree)(1)列出student表中所有记录的name、sex和class列(2)列出教师所有的单位(不重复)

(3)列出student表的所有记录(以学号、姓名等)(4)输出成绩在60-80之间的所有记录(5)输出成绩为85,86和88的记录

(6)输出班级为95001或性别为‘女’ 的同学(7)以class降序输出student的所有记录

(8)以cno生序、degree降序输出score的所有记录。(9)输出95001班级的学生人数

(10)输出score中成绩最高的学号和课程号(11)输出‘3-105’号课程的平均分

(12)输出至少有5个同学选修的并以3开头的课程号的平均分。(13)输出最低分大于70分最高分小于90分的学生学号(14)输出所有学生的name、no和degree(15)输出所有学生的no、cname、degree(16)输出所有同学的name,cname,degree(17)输出’95001’班级所选课程的平均分

(19)输出选修3-105课程的成绩高于109号同学成绩的所有同学

(22)列出与108号同学同年出生的所有学生的no、name和birthday。(23)显示‘张三’教师任课的学生成绩

(24)显示选修某课程的同学人数多于5人的教师姓名(25)显示95033和95031班全体学生的记录。(26)列出存在有85分以上成绩的课程编号

(27)列出“计算机系”教师所教课程的成绩表。

(28)列出“计算机系”与“电子工程系”不同职称的教师的name和prof(29)列出选修编号为‘3-105’课程且成绩至少高于选修课程编号为‘3-245’的同学的 cno,no和degree.(33)列出成绩比该课程平均成绩低的同学的成绩(34)列出所有任课教师的name和depart(35)列出未讲课教师的name和depart

(1)输出至少有两名男同学的班级编号、(2)输出student中不姓王的同学

(3)输出student中每个学生的姓名和年龄(4)输出student中最大和最小的birthday日期值

(5)以班号和年龄从大到小显示student中的所有记录(6)输出男教师所上课程名称

(7)输出最高分同学的no,cno和degree(8)输出与“李军”同性别的所有同学的name(9)输出与“李军”同性别并同班的所有同学的name(10)输出选修“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男同学的成绩

第五篇:习题课教学反思

习题课教学反思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樊昀峰

习题课是常规课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习题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习题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为此我谈一下习题课中我的做法。

一学生正确认识习题课

习题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因此老师与学生都要重视习题课。正确面对习题(试卷),做完习题不代表结束,应对每一选项认真分析并列出知识点,对于错误的题目分析其原因。我要求做完题(试卷)必须分析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讲题之前进行检查。

二是课前认真备课

首先老师认真分析试题,列举考试知识点,指出重难点。再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指出优点及不足,第三要求学生认真“备课”,学生做完题后先自查,找不足整理思路,总结解题方法,然后分组讨论,在组长带领下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空间,激励他们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是课中高效上课

通过分组讨论及自查,达到会儿不讲,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节省时间。周考月考试卷讲评一般一到两节课讲完。总结方法及知识点,整理解题方法,并设置类型题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避免学生中出现常考常错的现象。

四是课后认真总结

课后总结非常重要,是对知识的提升,我要求学生改掉以往将错题挪到改错本上的方式,应将题考查知识点列举出,并写出出错原因,总结解题方法。

传统习题课教学的最大弊端便在于“一言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和探索欲望,为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更多的应是自己“体验”和“悟”的过程。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篇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成都市川化中学 黄荣锋

引言 2008年4月,成都市川化中学举行了“教学建模月”活动,其中重点探究了“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等三种模式课型的建模。我在其间承担了一节《组合习题课》的公开课的教学,结合这节课的教学,我谈谈对习题课的再认识。

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 “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课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形式.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习题课教学中,师生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及其运用有进一步的理解,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在对例题解题策略的思考和解题方法的探求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挑选例题: 1.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

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不仅有盲目性,还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2.例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即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选择,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要把握好“度”。要注意题型的划分,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我们坚决反对把难题放在前面,坚决反对把整套习题安排得太难,要避免打击学生做题的积极性。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习题的安排,既要体现知识与方法,也要体现能力培养与积极性调动.3.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典型性,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选择例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质量,以期“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性;多题归一,归纳规律”。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法通解,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二、重视问题分析: 1.传授波利亚《怎样解题》的解题观: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总结。在每次习题课前要向学生强调解题的一般步骤。针对具体习题,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道题都有问题。老师就应让他们暂时停下来,帮他们分析解题思路,找出入手点,可以用那些具体的解题方法,中间可能用到那些具体的知识点。题目解完后,应该进行回顾总结: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采用了那些常用技巧,还可以解决那些类型的问题。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分解目标,进行知识点定位,寻找问题突破点,选择解题方法。在习题课中,对每个问题,老师要尽量让学生来说明他们的思路和解法。遇到学生回答有错误的地方,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给其指出。例如本节课的一个引申题: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四棱锥有多少个?有个学生就首先站起来说应该是八个顶点中选五个顶点的组合数。我就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把那位学生的错误原因展现出来,并给出了正确的解法。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节课的大部分问题,基本都有

两种以上的解法,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也注意让同学们把每种对应的解法都展现出来,注重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4.注重思维方法和品质的培养,如逆向思维,正难则反,类比思想等,要求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切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三、注意反思引申: 1.注意对同一知识点的题型的归纳。在习题课当中,针对组合应用题的特点,老师要把它归纳成为几何问题、抽样问题、分组问题三种类型,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更加条理化的理解。2.注意对同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比如这节课中反复强调的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最常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等。3.注意对特殊问题一般化的追求。比如这节课中的问题二,我就对三个不同的题目归纳到一起,采取了类似的处理方法。如果能够把以上三方面的处理措施落实到平常的习题课教学中,我们就能少走许多弯路,真正提高课堂效益,也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其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附件 《组合习题课》简案

组合习题课

(教材分析)

一、组合应用题一般也分两类,即无限制条件和有限制条件的组

合问题。常见的题型有:(1)抽样问题;(2)分组问题;(3)几何问题。

二、解组合应用问题的注意点 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分析事件是什么?

是哪类的组合问题?有无限制条件?通过怎样的程序来完成?

(2)弄清限制条件,注意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元素

(3)恰当分类,合理分步

三、解组合应用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见方法:

(1)基本思路是直接分析和间接考察两类

(2)常见方法有:特殊元素、特殊位置法,间接法,分类记数法等(例题讲解)

第一部分 几何问题 问题一:平面内有10个点,其中有某4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此外没有3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1)可以确定多少条直线?

直接法:c2 6?cc?1?40 2 41614c?c?1?40间接法

(2)可以确定多少个三角形?

间接法: 3c 直接法 3?c104?116210篇三:物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雷雨

一、问题提出:

物理老师们都感到新课容易上,而复习课难上。自从任教高一物理以来,复习课难上便时时困扰着我,每每上完复习课,总会呆呆地坐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堂自我感觉很满意的复习课,却激不起学生的共鸣,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灵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 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进行归纳的总结。

因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等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拉成线,织成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邢燕燕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教师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教师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教师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教师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 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教师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教师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电路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电路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

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 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初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4、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篇五: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反思

——建立物理模型提高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能力

天津一中 李永惠

摘要: 物理模型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分析研究问题的主要手段。繁杂多变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最终都要归结成学生熟悉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用熟知的原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模型是同类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是同类问题的升华。无论试题情景多么新颖多变,物理过程多么复杂曲折,它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多么密切融合,其最终的落脚点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大都是物理模型的直接展现。可以看出,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突出地位,这样的教学设计在高三物理力学复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准确把握力学综合问题的实质和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基本方法。对解决新问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 提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 物理模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纷纷把目光投向教育,我国也不例外,从高考改革到基础教育改革,改革的方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更适应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目标是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使各种能力协调发展,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课改的一对矛盾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减少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新教材加强了点面结合,点上主干知识明确,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一个都不少,面上增加了许多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高新科技内容,一改旧教材高度抽象理想化的情景与问题,使物理知识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物理倍感

亲切。如何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掌握更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模型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抓物理模型教学,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知识、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研究方法也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以至升华。培养能力是落实课改的措施,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否找到一条知识与能力双赢的道路?这就是抓物理模型的教学。

2.物理模型教学也是高考改革的需要

高考改革的总趋势是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试题内容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许多试题的主干知识,就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如:宇宙演化等,这些知识在题干中都以大量文字叙述,形成“信息给予题”这种新体型。这样的试题,本着高起点低落点,重能力淡知识,要求学生能从大量文字中,摄取有效信息,然后转成物理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建模能力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展示。如果缺乏这种能力,面对这样洋洋洒洒几百字的题目,学生抓不住有效信息,建立不起恰当的模型,从何谈起解题。例如:2003年高考理综第34题为:一

传送带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传送带经

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区域时变为圆 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ab和cd都与bc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0,经传送带运送到d处,d和a的高度差为h..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 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每个箱子在a处投放后,在到达b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

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这是一道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题。皮带传送物体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学生一般都接触过,但两者组合创新后,学生必须具有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才能过关。对于这一类问题,学生往往心存恐惧,常有有力使不上之感,经常可以听到反映,做一般性习题有能力胜任,而做新情景习题感到困难,问题抓不住要害,不知从何着手,不懂得往什么方向想问题,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和重视规范、抽象的知识的习得,学生无法把概念、规律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 学生的把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有很大的缺陷。

3.物理模型教学也是知识迁移创新学习的需要

物理模型来源于实践,形成理论,又反作用于实践,具有前瞻性。物理模型作为物理知识单元,是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组成综合问题的基础。创新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重组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就是同化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原有物理模型的缺陷,于是在同化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打破这个平衡,使之顺应新模式,建立新的物理模型。历史上从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再到玻尔的量子模型就是最好的例证。可见建立物理模型既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又是深入学习的条件,因此掌握好物理模型,培养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就是学活了知识。

二.物理模型: 1.何为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典型的物理问题,是同一类基础知识、物理过程、思维过程的高度概括。是同一类问题,经过人们去粗取精后找出来的最本质的知识、能力、思维的结合体。学生认识了它、掌握了它,就可以利用它去分析、理解和解决同一类问题。2. 物理模型的特点:

(1)典型性是物理模型的首要特点。物理模型是从一类物理问题中,抓住主要的本质问题,删除干扰和次要因素,集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于一体,具有代表性的结晶。物理模型是同一类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是同一类问题的升华。

(2)方法性是物理模型的第二个特点。物理模型不只是知识的结晶,同时也是思维的结晶。掌握好物理模型,除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之外,还可以从物理模型的建立,理解物理知识深刻的内涵及外延,体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升华为物理模型,用熟悉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判断,迅速找到突破口,尽快解答。

三.进行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已风靡世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才能培养具有较好的创造精神

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建构主义主张“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规律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要求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队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总之,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而是要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建构有效的知识。

四.物理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

下面以“建立物理模型提高解决力学综合问题能力”这节课为例,介绍物理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课堂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子弹打木块”和“传送带问题”这两个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模型及其一些相关的情景变换。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物理模型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符合课改重过程、重视学生参与的价值观,使学生可以从物理模型的建立,对同一模型的不同层次的体会和感悟,会为它丰富的内涵所折服,体会它的内在美。

下载习题课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题课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周运动习题课教案

    “激砺”式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书写时间:2011、3、18 序号:9 课题:习题课(1)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理量......

    摄影测量习题课

    1. 摄影测量按距离远近可分为(1),(2),(3)及(4)。 2. 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有(5)个,它的作用是(6)。 3. 相交直线的中心投影一般是(7), 4. (9)叫主核面,在一般情况下,左、右主核面(10)重合的。 5.......

    化学习题课模式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是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习题课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传统的习题课 ,是题海战术......

    报关单填制习题课

    报关单填制练习1资料一: 青岛富士家俱有限公司(海关注册编号 3702230523)凭手册 C42185100156进口红橡木皮和樱桃木皮。(分列手册4、2项)运输工具于05年9月5日申报进境,并且委托......

    习题课(一)讲稿

    习题课(1) 一、选择题 1、当采用Windows验证方式登录时,只要用户通过Windows用户账户验证就可___A____到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 A.连接 B.集成 C.控制 D.转换 2、提高SQL Server......

    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

    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 物理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抽象化和理想化模型。物理习题的教学是通过习题的解答,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

    习题课教学反思

    习题课教学反思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樊昀峰习题课是常规课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计算、讨论等......

    化工原理总结习题课

    第一章 蒸馏总结+习题课习题 1-8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理想二元混合液。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23x+0.26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1.25x′-0.0187。若原料液于露点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