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23: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第一篇: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蔡茂维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传统的物理习题课教学是“方法概述+应用举例”, 即: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某种方法的步骤,再用具体的例子来验证它,然后用相似的练习题来巩固它。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形成某种基本模式让学生套用,其教学效果值得怀疑。没能通过“授渔”以“授鱼”,故而学生成为知识或者方法的容器,最终学生还是学不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能实际解决物理“好听、好懂、难做”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选例题而且要总结解题心得。关键词:物理习题课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提高物理习题的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精讲精练

传统的理科题海战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走马观花”式的做完再多的题目,没有深刻体会,到第二天就可能什么也不知道;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学,掌握一点是一点,我想掌握一点总比一点也没掌握要好。所以上好一堂习题课,首先要精选习题,这要做到以下几点:

1、习题要具有典型性

讲习题时并不是讲得多就好,而是习题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把课堂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规律体现在其中,让学生通过这一道例题的解答并理解掌握后,能对这一类的问题做到举一反

三、熟练运用。

2、习题要具有启发性

物理的学习一般是通过某一现象的研究得出某一概念规律,目的是要用到其它事物中的同一类问题当中,也能解决问题。习题的设计就要具有启发性,善于引导,做好举一反

三、拓展运用的准备。

3、习题要具有针对性 一堂课有重点难点,那么习题就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不明白”到“明白”。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识。

4、习题要具有实际性

习题课一般以练习为主,比较枯燥无味,学生一般没有学习兴趣,机械的听课、做题,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设计习题、精选习题时应设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去练习钻研,更好的改善课堂沉闷的气氛。比如向心力的习题:如果你是导演正在拍摄飞车英雄镜头,现有质量m=5000kg 的汽车,半径为R=50m的拱型桥,汽车的速度至少为多少才能满足你镜头的要求?

二、归纳小结存在问题和解题心得,提高习题课效率

精心准备的例题一定要用好,其功能要用足。反思小结是较快提高学生水平的好手段。如果学生做对了,就进行有效小结,如果学生出现错误的思维,就要进行反思,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结、反思如何审题

根据上面讲的审题要点,师生共同一一进行对照回顾其中曾经走过的思维弯路或者自己犹如神来之笔的得意之处,还有在几近窒息时的灵光闪现(顿悟)。这样细细品味,学生做题才能有滋有味。

2、小结、反思有无多解

一般物理题,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学生解题时,往往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进行求解,最先想到的方法往往是最熟悉的方法,但并不一定是最理想最简单的方法。因而解完一道题后,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思路进行思考、观察、联想,探究不同解题途径,比较繁简优劣,最终找到最优解题方法。有时思考后找不到其它的有效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或者根本就没有其它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那怕是复杂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不过不要紧,只要解答后进行了发散思考,也可以达到拓宽思路,深化思维,开阔视野的效果。如果解题只停留在一种方法上,做对就了事,这可能就是为解题而解题了,还可能会陷入题海战术中去。一题多解,贯穿了多思想多方法交融的思维过程,各种技能和方法相互渗透,使得相关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相应方法与技能得到提炼和升华。

3、小结、反思如何变通 变通也是一种避免题海战术的解题要求。物理题目往往是在条件上或问题情景上作些变通,涉及的问题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解题时要有针对性地对题目作变通思考

三、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在习题课上,由于课堂特点,需要快速复习物理知识点,在传统课堂中都是以提问为主,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印象也不够深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先制作好课件,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多重刺激学生的感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例如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是经常考查的知识之一,利用Flash动画再现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让学生 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最后,在走进课堂时,露出真诚的笑脸,往往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要精选习题讲解后还要归纳总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上好习题课。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第二篇:如何上好初中数学习题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习题课

姜堰市桥头初级中学于仕兵 摘要:试题讲评课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的习题课能够达到查漏补缺、开阔思路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上好习题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材具有决定性意义.其实,试卷讲评课也要象新课一样,把握好课前准备、上课、作业反馈三个环节。

关键词:讲评;构建;思维;反馈;

试题讲评课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的习题课能够达到查漏补缺、开阔思路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上好习题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材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一堂随心所欲的习题课只会令学生昏昏欲睡。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课达到最佳效果?其实,习题讲评课也要象新课一样,把握好课前准备、上课、作业反馈三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题讲评课也是一样,课前的准备是必需的,特别是对讲评课教学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课前要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认为应从“阅”“查”“析”“选”等四方面入手。

1、重视“阅“——了解”症结“所在“阅“就是”摸底“,摸清学生掌握知识之底,学习习惯之底,学习方法之底。这是教师掌握第一手可靠资料的最佳途径。”阅“的要求就是要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做好统计和归类。具体做法是:选择题不但要统计出全班学生集中的错题,还要将每一道错题中学生集中错误的选项记录下来;解答题要”阅“答题步骤和答题习惯。“阅“的质量要高,对错分明,评判规范,不要出现错批、误批现象,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出严谨、严肃、认真的氛围。“阅“的过程关键是了解和收集。

2、仔细“查“——设计”治疗“方案

“查“易错点、马虎点、知识遗忘点、易混点和思考盲点,针对这些”点“来设计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疗“方案。马虎”点“要重锤敲击,知识遗忘”点“应变换角度进行重新记忆,思考盲”点“要设立”支架“让其步入其内,易混”点“要对比强化,明晰其内涵和外延。

3、缜密“析“——构建讲评目标

“析“是分析学生的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失误根源,分析学生做题习惯和态度。根据分析结果要有针对性地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应同新授课一样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情感价值观方面,要对一些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对有进步的学生要适时表扬,给予鼓励,培养学科情感,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知识目标的确立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缜密分析学生的错题,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仔细把脉,确立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4、精心“选“——”滋补调养“

“选“就是挑选题目,任务是精心选好补偿题、反馈题、巩固题。其目的是对学生知识结构进行”滋补“,对学生思维习惯进行”调养“,对学生错误偏差进行”矫治“。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收获或吸收更多的营养,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消化的时间。题目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错题,要针对学生需要加强的知识点,要针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题的量不可过多,要少而精,要有”面“的覆盖,也要有”点“的深化。

二、上课

1、习题课应该应该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想尽可能得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讲更多的习题,但是显然学生并不象老师想象的那样能接受那么多,特别象中差的学生,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有可能听不懂,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无用功。因此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知识的基本应用题开始,许多老师以为这类题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讲解难度更高的例题,这样对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事倍功半,基本应用题是通往更高阶梯的台阶,一定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2、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总结

这个方法对一些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些学生能力不强,大多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总结方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是很有帮助的。首先根据学生情况特点,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可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主要从以

下三个方面搜集和整理题目: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二是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三是有的题目尽量和生活中的数学相联系。对于解题方法的总结,我认为虽然一道题有多种解题方法,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选一种他们易理解并解题过程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重要。

3、巧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或很长时间,据观察,学生一节课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精心设计成二三个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情境,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提问时要有所讲究,问得太白,学生不用思考就答了,会养成思维的惰性;问得太深奥,学生一头雾水,捣腾半天还不知道问的是啥,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继续推进,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教师要善于把题目分解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按思维的进程面向全体学生依次提出,分别由不同的学生作答,由问题寻找突破口,依次展开过程分析、规律选用、方程列出、结果讨论等。这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既讲正确,也讲误区,既讲常规方法,也讲技巧捷径。

4、对例题的学习要注意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重要的是及时地点拨,学生重要的是始终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精讲,但对学习易犯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学生困难的解题思路要及时点拨,对方法技巧要引导学生总结。在习题课上除了分析解题思路外,还要留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一些他的解题思路,再由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过不断地锻炼和积累,学生才能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且掌握一些解题思路。

5、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

在习题课上,由于课堂特点,既要快速复习数学知识点,又要精选多个习题。所以需要将大量的文字、图形及证明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运用多媒体可以先作好课件,快速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教师必须板书的仍要板书,教师同样应该在大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而不能用多媒体一展示就过了,因为学生理解的过程需要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作好笔记。

6、把题目进行延伸,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提炼解题技巧,把思维引向深入。

在解题思路上,无论是顺推还是逆推,它们的每一步推导都不外乎根据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对初中生来说,逆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应该在习题课时,必须将逆推过程的思路用板书清晰、形象地表示出来。当然,还应该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答案是不确定模糊解的题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材型;根据平时生活积累进行估算的题型;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跨学科结合型的题目等。

7、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点拨、技能培养的方式。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点拨学生思路要及时、恰当、击中要害,让学生矛塞顿开、恍然大悟。培养学生技能的方式常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训练、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训练,类比、联想、猜想、证明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训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训练,分析综合思维与创新应用思维训练等。这些方法要在实践中摸索和体会,并适时合理运用。总之,我们乘“教改”春风,在“新理念”指导下,要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和创新,一定能上好习题课,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作业反馈

习题讲评课后,可抽检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并要求学生将习题保存好。典型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在“错题集”中。然后,教师可以再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作业量要恰当,题目要有启发性,避免使学生陷入题海,穷于应付,这样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教师要精心挑选极具典型与知识技能紧扣的习题,还要注意层次性,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去完成,并跟学生说明“选做”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完成“选做”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获得更大的自信心。常规型的作业应尽量布置得少而精。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布置一些常规型作业之外,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型的作业;

总之,习题讲评课仍然需要教师潜心设计,从下的工夫方面看,可能比一堂新授课还要多,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无的放失、照本宣科的状况。一堂只对答案的讲评课、一堂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个题的讲评课、一堂就题讲题的讲评课都是失败的或低层次的。

第三篇: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

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

物理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抽象化和理想化模型。物理习题的教学是通过习题的解答,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物理教学物理习题学生教师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是在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认识活动。学生头脑中所记忆的物理知识都是在一些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物理概念、概括出来的物理规律,学生往往对这些事物中的物理情境比较熟悉,而对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中所给出的情境,通常会被头脑中原有的、熟悉的情境所限制,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情境多是经过教师精选、简化了的,这些物理现象与所要得出的结论之间都有简洁的联系。所以学生在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思维过程一般都比较简明直接。而物理习题所呈现出来的是各种具体的物理问题,通常问题中所给出的己知条件与所求的结论之间也不容易直接找出联系来,因此需要学生进行较复杂的思维。例如,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以简明直接地导出动量守恒定律,但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却需要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如怎样选取研究对象(以哪些物体为研究的系统)、研究对象在哪个过程中动量守恒、这个过程的初末状态情况如何、正方向应如何选取等。这说明在解答物理习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比学习新知识时复杂得多。

物理习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我们研究物理习题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面

(1)由于解答物理习题往往要涉及运用数学工具,所以一些学生总将解答物理习题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知哪些量值、求什么量值上,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包含在哪个公式中,将已知量代人公式中使用怎样的计算技巧等。面对于物理习题所述的物理情境、物理过程及过程的特点等却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另外对解答所得出的数学解也没有进行物理判断的习惯,认为只要解出结果,就算完成了解题任务。

(2)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过程应从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人手,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点,根据过程特点确定解答问题所需要的物理规律(公式),在此基础上列方程求解。然而,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习惯于简单地套公式计算,而不重视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这种根据题目所给已知量找公式的思维习惯,在初中阶段解答一些单一过程的习题时,还勉强可以应付。而对于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或有隐含条件的问题,特别是高中物理习题,则显得无计可施,常常出现记住了一堆公式,却没有一个公式好用,或不注意适应条件而乱套公式的被动局面。

2.教师的教学方面

(1)搞题海战术。教学中所讲解的例题和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不顾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见题就讲、见题就练,不少题目学生要重复解答多次,对一些偏题、怪题、超纲题,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用简单的重复代替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既没有明显的收效,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片面追求高难度和高密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总想着高考的要求,追求习题教学一步到位,而放弃了基础题的训练。这样的习题教学,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度的限制,所以解题只能依葫芦画瓢;教师片面追求习题课的高密度,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不注重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只考虑高考的题型,将所有考过的或可能考的题目,全部、反复地进行讲练,造成教学密度过大而形成“满堂灌"的教学,从而使习题课的教学节奏太快,学生的思维活动过于紧张,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的被动局面。

习题课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上好习题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习题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定势。从人的思维定势的形成和特点来看,思维定势对习题教学有促进作用。在习题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定势,才能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使学生对某一类习题建立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90%以上的问题。思维定势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有利于人们利用经验提高效率解决问题,但同时思维定势容易使人产生思想上的惯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容易将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生搬硬套到新的情景中去,导致错误的结论。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创新思维,做出新决策。所以,在习题教学的后期,又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一定的分析方法之后,就要适时的运用一些习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定势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只要做到了建立思维定势与打破思维定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建立思维定势的基础上再打破思维定势,就能让习题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建立先分类,再根据不同物体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当学生已经建立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再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打破思维定势。

(2)为了使习题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克服传统习题课的缺陷,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使用的。

探究式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为探究而自我组织、查阅或收集资料、分类和处理资料、得出结论等环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②开放性和自主性。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③交互性和探究性。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的指导,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协商和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探究,甚至会争论,这就体现了明显的交互性。在这种师生互动中,学生才能自主相互交流和论证各自所提出的解释。

(3)发挥信息技术在习题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利用动画、影视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利用动画、网页、PowerPoint、Word等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开发智能软件进行智能解题和验证;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等。

第四篇:上好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感悟

上好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感悟

大庆十七中学 李红

高效的习题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给学生上习题课,而且效果不错。为此,就数学习题课教学谈几点看法与体会及做法。

一、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习题的学习和解决停留在被动等待上,认为要做的事情是认真听讲和做笔记,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时间去多问几个问题,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质疑习题的对错及教师讲解方法的优劣。很少学生喜欢在例题解决后对习题进行小结和反思。(二)教师理解片面

1.教得“多”不等于教得好

教师总是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认为习题讲得越多越好,没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2.教得“好”不等于学得懂

教师讲课头头是道,上课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不顾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

3.教得“懂”不等于学得深 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很多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没有暴露自己分析问题的“元认知”,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出求解欲望.4.教积极不等于学主动

做题,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反复地练习与反思.教师的“积极”不能代替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准备充分,教学也很投入,有时甚至讲得满头大汗,但学生无动于衷,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二、上好习题课的关键

1.详细了解学生。

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备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困惑点,针对学情精心选择习题,设计习题的提问方式等内容,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2.认真选题目。

(1)反复研读课标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做到心中有数。(2)充分用好课本习题,将各个版本中的好题为我所用。(3)以我为主,对教辅材料进行大胆删改。(4)积极进行原创题的研究和编制。3.激发学生求知欲。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促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1)“分析—启发”模式。习题训练,目的是巩固知识,启迪思维,在习题训练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观察与联想,不仅会按原来的习惯性的顺序思考,而且会倒着推理,逆向思维,就会加强思维训练的深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方法按以下程序展开:教师呈现习题—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解题规律—学生解决题目并反思—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2)“探究—解决”模式。“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学模式的核心或共同点。“探究式”习题教学是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解决,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这种方法按以下程序展开:教师提出问题—形成解题思路—分析解题困境—探求优化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找到解决方案。

5.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温顾知识,发现盲点。教师在讲评习题时,一般都会涉及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回顾,然后根据回顾情况,对知识盲点及时做好记录,以便课后查漏补缺,对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回顾起到强化的作用。

(2)理清思路,触类旁通。教师在讲解例题时,首先是进行思路探索,然后运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选择,用比较合理而简捷的思路完成解题过程。课后,学生对这些思路进行推敲或再思考,了解某些思路困难之所在,还要看一看某些思路是否可以改进。教师常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整体把握,再遇到此类问题就能得心应手。

(3)查漏补缺,锦上添花。老师讲到相关方面的习题时,学生应注意老师是怎样分析的,找到自己产生困惑的症结所在,一旦找到原因,如知识缺陷、理解错误、书写不当、计算失误等,就能有的放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反思总结,融会贯通。教师在讲评习题时,有时循循善诱,有时热情洋溢;学生在听讲时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解题小结或点评,还要学会反思前后知识如何贯通;思规律:思考所运用的方法,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思多解:思考多种解法并优选,优化思维方式;思归类:回顾与典型例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找到解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思错误:反思易错易混的地方,找出错因和解决的方法,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三、提高习题课教学质量的非智力因素

1.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习题课是应以促进学生形成技能、提高能力为根本目的。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抽象,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趣、美,开放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建构自己需要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新课程理念。习题课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促进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师生角色互动不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平等地位,而且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第五篇: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

篇一: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课教案

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课教案

授课班级 k一5授课老师杨再英

★学情分析

随着对物理学习的深入,学生刚入学时对物理的新鲜感正被逐渐繁难的物理知识带来的压力所取代,许多学生学习劲头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个低谷。他们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轮廓及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以说是空的,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以记忆为主的模式上,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入门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论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老师更加应该注重方法加以引导理解。另外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作业及解题格式的规范,还应该在教学中漫漫渗透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复习要求

1、掌握动能的表达式。

2、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分析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通过新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也

知道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问题。

(二)进行复习课

教师活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还知道动能表达式吗? 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Ek?12mv 2 教师活动: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运动速度为7200m/s,它的动能是多大?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计算卫星的动能。

点评:通过计算卫星的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动能这个概念在生活、科研中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2、动能定理

教师活动:直接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我们推出的W?112mv2?mv12,就可以写成 22 W?Ek2?Ek1 其中E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121mv2,Ek1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mv12。22 上式表明,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提出问题:(1)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么意义?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2)动能定理,我们实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作直

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出的。动能定理是否可以应用于变力作功或物体作曲线运

动的情况,该怎样理解?

教师活动:投影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要

点、步骤,体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

定律方便.2、用动能定理解题,必须明确初末动能,要分析受力及外力做的总功.3、要注意: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小。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进行情景分析,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加强物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

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 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课后反思

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案

一、动能

1.定义式:

2.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形式的能,它是标量.二、动能定理

1.表达式:

2.意义:表示合力功与动能改变的对应关系.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单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否是求解“力、位移与速率关系”问题.(3)若是,根据W合=Ek2-Ek1列式求解.与牛顿定律观点比较,动能定理只需考查一个物体运动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对过程的细节不予细究,这正是它的方便之处;动能定理还可求解变力做功的问题.习题1、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运动速度为7200m/s,它的动能是多大?

3习题

2、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 2×10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习题

3、将质量m=2kg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2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

2陷入泥中h=5cm深处,不计空气阻力,求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g取10m/s)

习题

4、在h高处,以初速度v0向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

2-7-2 力,求小球着地时速度大小。

习题

5、如图4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篇二: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9讲《动能定理》(一)教案(含答案)9 动能定理

(一)题一:一汽车起动后沿水平公路匀加速行驶,速度达到 vm 后关闭发动机,滑行一段时间后停

止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设行驶中发动机的牵引力大小为 F,摩擦阻力大小为 f,牵引力做的功为 W1,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为 W2,v m 则()

A.F:f =4:1 B.F:f =3:1 C.W1:W2=4:1D.W1:W2=1:1 题二:在水平面上,一物体在水平力 F 作用下运动,其水平力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两个图象可知,10 s 内()

A.水平力F做的功为40 J B.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40 J C.摩擦力做的功为-40 J D.合力功为0 题三:用平行于斜面的力,使静止的物体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由底端向顶端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

运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外力,物体刚好到达顶点,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则外力的大小为()

A.1.5mg sin?B.2mg sin? C.2mg(1+sin?)D.2mg(1-sin?)

题四:在水平桌面左端放置一小物体,质量为1 kg,桌面摩擦系

数为0.5,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恒力F = 10 N作用下沿直线向右端滑行,已知桌面长度为22 cm,则要将小物体运到桌面的

2右端,力F至少要做多少功?(取g=10 m/s,sin37°=0.6,cos37°=0.8)

题五:在“极限”运动会中,有一个在钢索桥上的比赛项目。

如图所示,总长为L的均匀粗钢丝绳固定在等高的A、B处,钢

丝绳最低点与固定点A、B的高度差为H,动滑轮起点在A处,并可沿钢丝绳滑动,钢丝绳最低点距离水面也为H。若质量为m的人抓住滑轮下方的挂钩由A点静止滑下,最远能到达右侧C 点,C、B间钢丝绳相距为L??LH,高度差为h?。参赛者在103运动过程中视为质点,滑轮受到的阻力大小可认为不变,且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与滑过的路程成正比,不计参赛者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滑轮(含挂钩)的质量和大小,不考虑钢索桥的摆动及形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1)滑轮受到的阻力大小;(2)若参赛者不依靠外界帮助要到达B点,则人在A点处抓住挂钩时至少应该具有的初动能。

第9讲 动能定理

(一)题一:AD 题二:ABCD 题三:B 题四:0.8 J 题五:(1)Ff?Ek0?10mgH 2710mgh(2)9L 篇三:动能定理习题课【高中物理】

动能定理习题课

一、教学目的:

1.复习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

2.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处理多过程问题。

3.利用动能定律求变力的功。

二、重点难点:

1.物理过程的分析。

2.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及各力做功情况分析。

三、教学方法:

练习、讨论、讲授

四、教具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乒乓球在与地面反复的碰撞过程中,所通过的总路程如何计算最方便呢?这个问题虽然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可以解决,但过程较复杂。

我们在踢足球时,如何求解踢球过程中,我们的脚对足球所做的功呢?人的脚在与足球接触中这个力是变化的,我们无法直接用公式W=Fscosα来计算对足球所做的功。如果能知道力对足球所做的功跟足球动能变化的关系,就能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那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跟物体动能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动能定理就给出了它们之间定量的关系。

提问1:动能定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提问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怎样的?是标量式还是矢量式?

(学生回答:W合=EK2-EK1,是标量式)

提问3:如何理解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把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一遍)

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原则上讲用动能定律能解决物理问题都可以利用牛顿定律解决,但在处理动力学问题中,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解,则要分阶段考虑,且必须分别求每个阶段中的加速度和末速度,计算较繁琐。但是,我们用动能定理来解就比较简捷。本节课就研究动能定理解决某些动力学问题的优越性。

(二)进行新课:

1.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例题

1、如图1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然后老师再给予点拔)图1 AB段的阻力、BC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WG=mgR,fBC=umg,由于物体在AB段受的

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外=0,所以mgR-umgS-WAB=0 即WAB=mgR-umgS=1×10×0.8-1×10×3/15=6(J)

归纳小结: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2.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

例2:如图2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S0,以初速度V0沿斜 P 解析:物体在从A滑到C的过程中,有重力、图2 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1)滑块将向上作什么样的运动?

(2)求滑块第一次到最高点时经过的路程?

(3)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解析:(1)滑块在滑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少;又因为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所以最终会停在斜面底端。

(2)在整个过程中,受重力、摩擦力和斜面支持力作用,其中支持力不做功。设其经过的总路程为L,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S0?sin???ngcos??L?0?12mv0 2 得L?mgs0sin?? ?mgcos?12mv0(3)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与(2)中所求相同。

思考:

1.若物体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此题应如何解答?()

2.若物体初速度方向向上,滑块所受摩擦力大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物体运动情况如何变化?

3.若未给定初速度方向,但给定滑块所受摩擦力大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本题应如何去分析?

强调:答题一定要仔细审题,题中条件变了,物理情景会发生本质变化,对此审题定要慎重!

(三)巩固练习:

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

(1)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思路点拨:先据题意作出过程示意图,分析受力及运动情况,然后据动能定理列方程即可。略解:(1)设 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h,则由动能定理得:mg(H-h)-kmg(H+h)=0(2)设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S,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kmgL=0 归纳小结: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四)课堂小结:

(1)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2)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五)课外练习:

(1)对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施与水平拉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后撤去外力F,又经时间t停下来,则:

A.撤去力F的时刻,物体的动量最大;

B.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等于F;

C.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为F2 t2/4M D.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F2 t/4M。图 3(2)如图3所示,人拉着绳的一端由A走到B,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上升,已知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S,求人对物体做的功?

(3)如图4所示,箱高为H,箱中有一竖直的固定杆,杆长为L(L<H=,它们的总质量为M。另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穿在杆上,球与杆间有不变的摩擦力,当小球以初速

图4 度V0 从底部向上滑动时,恰好到达箱顶。那么在小球沿杆上升的过程中,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m(2gH?V02)(参考答案:1.ACD,2.(3-1)mgS;3.Mg?)2L

下载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感受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感受习题课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如何上好习题课呢?通过听杨竞老师的培训有很大的收获。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

    上好数学习题课的数学教学反思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消除困惑,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系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如何上好一堂习题课......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摘 要: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

    初中物理复习题课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题课教案—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平衡状态。 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已知平衡状态,求平衡力;已知受平衡力,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新课程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达旗一中张廷宇2010-1-8 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物理的新概念、新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初三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在我校五步教学法下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感想.1、第一、......

    谈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心得(汇编)

    文章类型:论文 题目:谈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心得 作者姓名:伍光丽 学校名称:桂林市灵川县大境初中 联系电话:0773—6337100 电子邮箱:wuguangli.18@163.com 谈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心......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邢燕燕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