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摔鸡蛋的学问作文详细教案
:《摔鸡蛋的学问》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汇报实验结果。
师:昨天,张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什么任务?
生:把鸡蛋从四楼摔下去,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壳不破。
师:当时,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我的第一感觉是难。
生:不太可能。
生:很刺激的。
师:现在的感觉怎样?
生:这么有难度的问题,我都能解决,我觉得很自豪。
生:我觉得很轻松,仿佛有一块石头从心头去掉的感觉,因为蛋壳没破。
师:想到些什么办法?
一位学生上前展示空花篮里垫着海绵,鸡蛋装在小布袋里,拴在花篮的提手上
生:这是我与陶莹合作的。
师:你怎么会想到与同学合作,为什么不一个人做?
生:我觉得很多事情都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这样才能想到更好的办法。
师:你很有现代人的意识。
一位学生上前展示鸡蛋被层层包裹,系在自制的小降落伞下
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生:第一次实验时,我用两块海绵将鸡蛋包起来,用线捆住,摔到地上时,线松开了,鸡蛋还是破了。后来,我用油纸袋做了一个降落伞,系在上面,让它增加阻力,摔下去时,鸡蛋壳没破。
师:光脑子想还不行,还要动手实践。这是他两次实验的结果。今天我们班里那么多同学想出了办法,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高兴。
生:很激动。
生:很兴奋。
评:开放了习作的内容,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语文学习与科学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每个学生都带着好奇、疑惑的心情事先在家里经历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唾手可得,一次实验不成功,多次尝试也无大碍,学生丝毫没有后顾之忧。这种让学生独立实验探究在先、自主习作在后的教学安排,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片断练习。
师:咱们小学生写作文,主要做到两条:感情真实,内容具体。昨天你感到难,感到很刺激,今天你完成后感到很自豪、很轻松。请你捕捉一点你当时真实的感受,用10分钟时间写出来,注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生即时写作片断
评:真,是写好作文的出发点,也是作文的生命。教师让学生明白:作文一定要倾注真情,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即时的片断练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另一方面化解了本次习作的难点。
生:我写的是第一次听到要求时自己心里的想法 听到老师说,要把一个熟鸡蛋从四楼往下摔,并使鸡蛋壳不破,我的心里有一种不敢想像的想法师:他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对的,还可以写得更简单些,谁能帮帮他?生:我的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生:我简直不敢想像。师:对,写成“我简直不敢想像”就行了,这位老师不是在开玩笑吗?又不是铁蛋,而是比纸更容易破的鸡蛋,怎么可能不破呢?除非它是生的,而且是个鸟蛋,在空中遇到一股热气流,孵化出一只小鸟飞走了,这倒是有可能的。全体师生热烈鼓掌。师:很有创意哎呀,不得了鸡蛋变鸟蛋,鸟蛋变小鸟飞走了 如果不是这样,对我来说,三个字:不可能。又一次热烈鼓掌
师:这位同学思想很开放,想像大胆。其实只要敢于去想,你们的想像力都是很丰富的。
生:哎,这个办法又失败了。师:“哎”这个很简单的字,把当时的什么给写出来了?众生:难 我烦躁极了,因为明天张老师要来上课,还给我们布置了这个任务:把一个煮熟的鸡蛋从四楼摔下去,有什么办法能使鸡蛋壳不被摔破?我的第一个办法是:往塑料袋里装满沙子,将鸡蛋放在中间,然后从1米高的地方摔下去。可是,落地时,沙子散开了,鸡蛋壳也破了。鸡蛋从1米高的地方摔下去都破了,更何况从四楼摔下去呢?
评:学生交流时,教师根据讲评指导的需要适时点拨,时机把握得好,内容、方式也比较恰当。 生修改片断
师:把你认为改得成功的地方,让大家欣赏欣赏。
生:“心里有一种获大奖的感觉,觉得自己既能干,又聪明,简直像个神童”改成“心里有一种获诺贝尔大奖的感觉,觉得自己既能干,又聪明,简直像只快乐的小鸟”。
生:我实验成功后,简直像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一样,高兴得不得了,真想狂欢一天。
„„
评: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练习有创意的表达。
三、自主拟题。
师:张老师想请教大家,今天这个实验,我们大家都做了,怎样写出自己的个性来。你们四人一组议一下,可以拟些什么题目呢?
生自拟题目
生:《鸡蛋历险记》、《一堂有趣的作文课》、《有趣的张老师》、《有趣的实验》。
生:《“铁”鸡蛋》、《鸡蛋里飞出了“小鸟”》、《不可能的任务》。
生:《到底难不难》、《大胆的实验》、《啊成功了》。
师:《啊成功了》,这个题目好。
生:《鸡蛋的故事》、《鸡蛋要有安全感》、《我和我的鸡蛋》。
生:《我--天才》。
众生笑
师:为了谨慎起见,我建议你在“天才”上加个--生:引号。
生:《鸡蛋的末日》。师:我建议你在“鸡蛋的末日”后面加上一个问号:“鸡蛋的末日?”
„„
评:两个小小标点的处理,让我们感受到张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高超的点拨艺术。
四、自由作文。
师:这么多题目,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每人写自己最愿意写的题目。可以写自己拟的题目,也可以写别人拟的题目,还可以写新拟的题目。10分钟时间,写你最有把握、最想写的一段。要求写具体,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的、做的。
生写作,师巡回指导
评: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表现得很充分;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五、互评互改。
生相互交换批改,师巡回指导
师:你在批的时候,有没有发觉写得特别好的文章,想推荐给大家?一段、一句话也行。
评:学会欣赏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也是习作的目标。
生:我的题目是《我--鸡蛋》。一天,我被主人塞进一座用海绵做的小房子里,憋得我透不过气来。师:哪一句比较好?生:透不过气来 房子外面套了一只塑料袋,系在一个降落伞下面。我想:该不会把我当做跳伞运动员,让我从几十米高的地方跳下去吧?哎,我还不想死呢。于是,我撞撞海绵,对小主人说:“不要把我从高空摔下去。”师:是“要求 ”小主人,还是“乞求”他?生:是“恳求”
可小主人装作没听见。于是,我又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你救我一命,我会让你升到八级浮屠的。”众生笑 可是,我喊来喊去,就是没有用。
生:我的题目是《鸡蛋实验之失败》。摔鸡蛋实验,其实很简单,至少开始我是这么认为的。不就是把熟鸡蛋从四楼摔下,让蛋壳不破吗?晚饭以后,我就开始做了。在做以前,我特意看了一下表,是8点,估计1小时后能做完。可是时间过得很慢,不到半个小时,一团报纸包着鸡蛋便被我从四楼摔了下去。喀嚓一声,告诉我答案:失败也。师:喀嚓一声,告诉我答案,她用了一个“失败也”,很浅近,很诙谐 我急匆匆地跑下楼,找了半天,才找到鸡蛋。一看,四分五裂。只能剥了壳吃进了肚子里。我终于发现,这个任务原来这么难,说它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也不夸张。只好再煮一个。
评:写作实践当然也包括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反复推敲中提高自己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才会感悟并汲取同伴习作的“亮点”,并增强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从上面这个精彩的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修改的能力,也不难体会教师在着力引导学生怎样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六、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写得都挺不错。这节课在大家艰苦、辛勤的学习中,在我们愉快的笑声中就要结束了。我最后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有关鸡蛋的玩法:看谁能让鸡蛋在桌面上竖着,不得用任何辅助工具,坚持5秒钟。
评:探究是最能体现人的本性和力量的心智活动。教师又让学生去尝试一个有关鸡蛋的新玩法,非常有机地将探究的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第二篇:大班教案 摔不破的鸡蛋
摔不破的鸡蛋
摔不破的鸡蛋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不怕失败,敢于克服困难。
(2)在操作中能与同伴协商,共同配合解决操作中的困难。
(3)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使鸡蛋摔不破的包装方法。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包装鸡蛋的方法。
能使自己包装的鸡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的材料:纸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萝、棉花、报纸、硬纸板。
(2)熟鸡蛋、皮筋、透明胶带、曲别针、剪刀、毛线、粘钉、橡皮。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前几天小朋友共同搜集了许多包装盒,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了包装对东西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把东西固定住,再垫上一些比较软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装盒,共同观察分析包装盒的作用。
2、提出问题:今天请小朋友当运输鸡蛋的工人,包装鸡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猜想并记录:
师:你们两人一组商量一下包装鸡蛋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装?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咱们试一试,看用哪种方法包装摔不破鸡蛋。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
重点指导: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够的空间填充软的材料。
(2)鸡蛋要放在中间,使鸡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软的材料保护好。
(3)填充物要充满容器,使鸡蛋固定。
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大胆尝试。
5、交流与总结:你的实验和猜想一样吗?为什么?
6、活动延伸: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试一试。如:站在椅子上举起来让鸡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第三篇:放风筝的学问详细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案
《放风筝的学问》
三年级下册
任课教师 :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
综合组 车清云
《放风筝的学问》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三年级)
【教材与学情分析】
春天,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在休息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人、青年在广场上放风筝,唯独缺少放风筝的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小时候,放风筝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呀!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孩子们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作业也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应该说是有了充足的“玩”的时间啊,可为什么在操场上、花园里、广场中,还是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呢?通过了解放风筝的好处、风筝的种类、风筝的制作技巧(可以自己制作风筝)、最后放飞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味放飞风筝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本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制定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重点:让学生知道影响放风筝的因素有哪些? 难点:制定放风筝的研究方案。【教法与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生活却给了它最大的发展空间。每次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由此,我们师生共同商榷,确定了活动原则:师生共同实践,小组共同探究,自主独立思考、感悟,然后不同形式的汇报,给学生最大的发展、展示空间。它的主旨就应该是“实践”,要“动”起来。从开题定课、资料查寻、认识风筝、请教能人、设计创造、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等系列活动,所有的孩子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小小风筝大学问,如何独立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如何合作创造、制作,如何请教,如何总结„„孩子们会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长大,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打磨着自己的意志,充实着自己的大脑,丰富着自己的学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是整个绚丽多姿的春天。【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趣开题
1、播放《放风筝》歌曲。认真倾听,谈感受。老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老师:上课!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首先,老师带着大家共同欣赏一首歌。
放歌曲——欣赏
老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学生谈感受。(3个同学)。
二、学生说一说,怎样放的风筝?(成功与失败)老师:放风筝真有趣,那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同学:学生说放过。
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和谁放的风筝?风筝放的怎么样呢?谁来说一说 同学:有的同学说与家长放的风筝,风筝放的很高,有的同学放的很低。(找3个同学)(必须说出成功与失败)老师:真奇怪,为什么有的风筝越飞越高,而有的老飞不起来呢?看来放风筝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放风筝的学问。
板书: 八 放风筝的学问
三、放风筝的好处
老师:放风筝的学问可大了,那你们知道放风筝有哪些好处呢?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放风筝有哪些好处?
学生说放风筝的好处:通过查找资料,放风筝的好处是: 教师查找的资料:
使人得到充分的空气浴、日光浴。使人全身得到协调舒展的综合锻炼。经常放风筝能明目美容。放风筝能使人精神得到放松。
风筝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减缓老年人的脑衰老。
四、提出问题
老师:风筝有这么多的好处,同学们想不想放风筝呀?我们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影响放风筝好与坏的因素有哪些?组长把结果写在放风筝的研究方案4上。小组组长汇报
板书 问题:影响放风筝好与坏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 猜想:(环境
风筝自身因素 技巧与注意)三个方面板书
五、研究方法
老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只是猜想,怎样验证猜想的对与错呢? 学生:说放风筝
板书
研究方法:实验法(放风筝)
六、制订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老师:在放风筝之前我们的小组一定要计划好怎样去放风筝,还需要我们拟定好小组的研究方案。同学们看大屏(放风筝的研究方案)教师讲解研究方案
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第()组
1、小组成员:
2、小组分工:
3、活动场地:学校操场
4、我们猜想影响放风筝好与坏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方法:
6、活动步骤(选择一个你们小组的猜想进行研究 怎样放风筝):
7、结论:
七、放风筝注意什么
老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那我们放风筝的时候注意哪些呢? 学生:找学生说(引出安全问题)
老师:各个小组都计划了怎样去放风筝,下节课我们共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八、介绍风筝的材料
老师:既然打算要放风筝,你们知道风筝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提问:为什么要用竹子?用铁筋行不?对比纸和布
老师:那我们下节课放风筝,同学们应该选择合适的风筝,如果自己做,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师介绍自己的风筝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九、欣赏
教师: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放风筝,尤其山东的潍坊是风筝的故乡。我们欣赏一下各式各样的风筝。
十、拓展
教师:下节课放风筝,我们可以选择你们欣赏过的风筝作为参照,去制作或购买。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的到来,共同去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教学反思
?? 这节课中,从搜集资料的能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得到了很大提高,无论是网上搜集 还是照片、文字的整理配合,几个人的手抄报质量的很高。学生从搜集资料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老师让学生汇报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口头汇报、手抄报展示等,学生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精练介绍资料,还知道了怎样运用丰富的汇报形式使自己的资料更加吸引别人的兴趣。学生自由汇报资料,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大方与人交流。
汇报资料后,学生自由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共同帮助解决问题,规划好下阶段的活动计划,并生成了新主题。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适时地营造了小组讨论合作的和谐氛围,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等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将活动更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在孩子们不断提高、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活动参与者、指导者的老师,我也在不知不觉地随着他们一起探究着,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收获着他们和我自己的成长。
第四篇:大班科学教案:摔不破的鸡蛋
摔不破的鸡蛋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不怕失败,敢于克服困难。
(2)在操作中能与同伴协商,共同配合解决操作中的困难。
(3)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使鸡蛋摔不破的包装方法。[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包装鸡蛋的方法。能使自己包装的鸡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的材料:纸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萝、棉花、报纸、硬纸板。
(2)熟鸡蛋、皮筋、透明胶带、曲别针、剪刀、毛线、粘钉、橡皮。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前几天小朋友共同搜集了许多包装盒,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了包装对东西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把东西固定住,再垫上一些比较软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装盒,共同观察分析包装盒的作用。
2、提出问题:今天请小朋友当运输鸡蛋的工人,包装鸡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猜想并记录:
师:你们两人一组商量一下包装鸡蛋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装?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咱们试一试,看用哪种方法包装摔不破鸡蛋。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 重点指导: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够的空间填充软的材料。(2)鸡蛋要放在中间,使鸡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软的材料保护好。
(3)填充物要充满容器,使鸡蛋固定。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大胆尝试。
5、交流与总结:你的实验和猜想一样吗?为什么?
6、活动延伸: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试一试。如:站在椅子上举起来让鸡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第五篇:六年级_叙事作文《摔不破的鸡蛋》
摔不破的鸡蛋
作者:石宇洋
今天,我正在做一个小游戏,它的玩法十分简单,就是要想办法把鸡蛋从2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但是不可以摔破。
我经过深思熟虑后,把鸡蛋放到一个纸盒子里,再用钉子在盒子四周钻了小洞,并且加上绳。接着,我又在家里找到了一个大号购物袋,把袋子系在了绳子上,最后我量出了2米的地方,把鸡蛋一扔,只听“啪”的一声,鸡蛋搞得粉身碎骨了。
这时,妈妈见我那么沮丧,走过来说:“你要想不让鸡蛋破掉的话,应该用什么东西来保护鸡蛋,或者加水来减轻重力才行。
听了妈妈的教导之后,我挑了一个小小的蛋,把它烧熟之后再冷冻,然后我在鸡蛋边上放了一大堆的毛巾装到一个小袋子里,接着我在小袋子的外面又放置了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水,最后又做了一个“降落伞”里面加上了一个特别大的红气球,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我又一次把鸡蛋摔了下来,真的这次蛋没有破,我真得是太高兴了。
来源:http:///zuowen/xiaoxuesheng/liunianji/xushi/203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