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下 课 啦
“ 下 课 啦!”
华应龙
我讲《圆的认识》,课尾,出示课件:以小明的一天为线索,呈现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有“圆”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哪里有‘圆’”,选择感兴趣的,课下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一定这样吗”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学生饶有兴致地说出:“闹钟的钟面、纽扣、圆桌面、碗口、向日葵、车轮、交通绿岛、下水井盖、粉笔头、笔帽、篮筐、鼓面、锁孔、篝火旁人圈、月亮、荷叶„„”当屏幕上飘出“下课啦!”三个字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瞪大眼睛看着我,意外而好奇,我装出不以为然的样子,提醒说:“下课啦!”学生们满意地、美美地笑了„„
教学《游戏公平》,课尾,我说:“你回答得非常棒,游戏公平就是游戏之前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此,盛大的、隆重的奥运会上,好多比赛项目都是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出一些决定的。”在学生们惊讶得张开嘴巴的时候,我播放课件:伴随着《我和你》的背景音乐,北京奥运会项目比赛前裁判员抛硬币的镜头飘进,飘出,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网球„„ “下课啦”飘进又飘出,最后黑屏。听课老师评价道:“ 太艺术了”、“妙不可言”、“ 意犹未尽”„„
如此的“下课啦!”设计,是受电影《阿甘正传》的启发。片头,一片轻柔的羽毛从遥远未知的天际随风飘来,它飘过屋顶,越过树梢,穿过街道,最终飘落在候车人阿甘的脚边。片尾,原本被阿甘夹在书中的羽毛掉落在了地上,再次被风吹起,时而随风飘荡,时而迎风搏击„..那一片飘忽不定、洁白的羽毛将我雷倒了。
我对“下课啦!”情有独钟还源于——
我很喜欢听罗大佑的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拚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学生时代的我,有时就在课上、在心中说“老师,下课啦!”
当我做了老师后,常常为讲完一道题而拖课。回想自己的课堂和同行们的课堂,如果下课铃响两分钟后,老师还没有说“下课啦”,我们是很容易从学生眼睛里读出“下课啦”三个字的。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之后,忘记了当年做媳妇的滋味。大约是工作十年后的一天,听电台里播放经典老歌,“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拚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我幡然醒悟:何必费力不讨好,好心做错事呢?学校领导不允许,学生家长不赞同,学生本人不愿意的事。下课铃一响,学生的心已经飞到了室外,老师还在讲,有几个学生真正在听啊!我们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放在仅仅40分钟的一节课上呢?《儿童给成人的忠告》第一句就是“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下课后,学生要收拾文具,准备下节课学习用品;下课后,学生要上厕所,要喝水;下课后,学生要放松紧绷的神经,呼吸新鲜空气„„而这一切,得在区区600秒钟内完成。按时下课,既是满足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是遵守教学法规的需要,同时也是尊重下一节任课老师的需要。“花未全开月未圆”,按时下课,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就像听评书,醒堂木一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自己琢磨吧。否则,下课不像下课,那上课就会不像上课。如果教师总是不及时说“下课啦”,学生就会像足球迷那样不满地喊出“下课、下课!”的。
从那以后,下课铃一响,我就说“下课啦!”
新接一个班,第一节课,我就告诉同学们:“我不拖课,请帮助监督。”赢得了学生们掌声一片。
哪知道,后来我按时下课,竟然遭遇了学生的“集体抗议”。有一天,全班同学正兴致盎然地讨论一个问题,下课铃响了,我当即说“下课啦”,学生们不干了,“不行,不行,不下课!”有学生竟然举起了表示反对的拳头。我装着不明白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女同学张嘉芮大声答道:“我们上的是‘疯狂数学’!”。“疯狂数学”?妙,妙,妙!不是肢体的疯狂,而是思维的疯狂。“哈哈哈,哈哈哈”,笑过之后,我还是按时下课。
事有凑巧。四年前的一天,下课铃响了,我的教学计划没有完成,后两天又要外出开会,正好有学生表示“抗议”,于是,我顺水推舟,一字一顿地说:“那——么,不想下课的,请举手!”全班除一个学生外,都举手了。“少数服从多数,那我就讲完„„”下课了,我留下那位没有举手的学生汤潜,我认为他和我情感上有距离,想沟通一下。“汤潜,我注意到你刚才没有举手,让你痛苦了几分钟,对不起。是不喜欢听华老师的课吗?”哪知小小的汤潜很认真、很礼貌地小声说:“华老师,您说过‘人人都要讲规则’。”哈哈哈,学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做老师的,往往好为人师,以为自己的课多么重要,学生多么喜欢听,按照规则,就该准时下课。下课铃响后,教案上设计的再好的话也是多余的,“下课啦”才是最好听的。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润泽师生精神的殿堂。我以为准时说出 “下课啦”三个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享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快乐,享受襟怀大气、精神愉悦的幸福。
2006年3月18日,山东烟台,山东省小学数学年会,我应邀讲授《中括号》一课。课上,学生特别可爱,敢想会想,敢说会说,有很多创造,因此,我的教学计划没有全部完成。
下课时间到了,我说“下课啦”,学生们说:“不行,不下课,继续上!”班长不喊口令,学生们一个个坐着一动不动,台下七八百听课老师们善意地笑了。“那我们再上两分钟。”
两分钟后,学生还是不肯下课。因为有了上次“成功”,这次态度更坚决。哪知我再讲了两分钟,学生还是不肯下课。我说会议还有其他议程,进而转身向台下听课老师求援,出乎意料的是听课老师们竟一起鼓掌,有老师喊:“继续上吧!”我热泪盈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能下课?
最后在学生班主任的救驾下,我才下了课,学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会场的课堂。曾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幸福”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编辑们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刚刚完成创作,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堆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之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我说,上完烟台那节课,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想,如果我不按时说出“下课啦”,是不会享受到那样的幸福的。因此,我给英国《太阳报》加上一个最佳答案:(5)按时说“下课啦”,而学生不肯下课的老师。
湖北武汉归元寺的墙壁上写着:“人生有两大目标,一是追求想要的,二是享受追求到的”。我撰写这篇小文,是在“享受追求到的”,那我“追求想要的”是什么呢?
2009年春晚,罗大佑重新演绎了他的经典歌曲《童年》。那缭绕的歌声唤醒了我:在新的一年里,追求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按时说“下课啦”,而学生不肯下课;友情提醒年轻教师不要拖课。拖课是学校管理中的顽疾。据说,一位资深教育家老奶奶可怜小孙女课间总是不得休息,因此,每到下课前5分钟,她老人家就站到教室窗前„„
第二篇:下课啦
下课啦,操场上又成了欢乐的海洋。但与往日不同的是有许多同学聚集在宣传栏前,他们都伸着脖子看着什么,个子小的同学,还不停地在哪一蹿一蹿地跳着看。出于好奇,我马上随着人流向那儿跑去
原来学校要组织去春游,看到这条通知我兴奋得都要跳起来了,但是,有同学说:“不可能的,都快期末考试了,怎么会去春游呢?”立刻有同学接着说:“今天又不是‘愚人节’,校长搞什么?”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不免凉了下来,默默的回到班里。
刚回到班里,老师就宣布:“明天准备好春游的必需品,我们要去春游!”“耶!”同学们一蹦三尺高,我也发自肺腑地说:“终于可以不用上学了!”
“起床了!起床了!”我听到了妈妈的声音:“该上学了!”我这才睁开眼睛看看妈妈,大喊一声:“原来是场梦!”不过要能美梦成真那该多好啊!
第三篇:《下课啦》说课稿1
《下课啦》说课稿
《下课啦》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比高矮、长短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这节课的内容难在学生初步掌握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初步感知几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进行。
3、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掌握比较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方法。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层次参差不齐,需要教师知识性的梳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说模式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设计
(一)1、小朋友们,下课铃声响后,你们会开展哪些活动?
2(二)12、3、4、出示书中比高矮的情境图
起点上。
让学生用
1、时,需要把物体
较。
2、小组比赛
每个小组用准备好的绳子比一比长短
3、想一想:
情境图中有2个小男孩,蓝色衣服小男孩和红色衣服小男孩在走花坛 边。他们走的路线相同吗?
讨论交流 探索比较办法
(三)练习课后题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下课啦
拉直
六、说评价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高矮、长短已有了初步认识,但对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教材在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说资源开发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活动探究出了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了长短和高矮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下课啦教案[推荐]
下 课 啦
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
周老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高与矮”“长与短”是相对,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3、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难点:通过课本第21页第3题“小兔比高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跳绳、绳子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新知 大家下课的时候都会干什么呀?
看来大家在下课的时候都挺会放松自己的,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的班级的同学们都玩些什么?
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图。
谁知道淘气和笑笑背靠背的在干什么呢?其实他们在比高矮呢!
1、感知比高低要在同一起点 你们猜猜他们谁高? 出示淘气笑笑比高低的图片 先露出上半身,谁高?为什么?
再全部露出整张图片?这个时候谁高吗?为什么? 为什么不能比高低?那要怎么比才行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站在同一起点比高矮的图片。
1、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请一个中等高度的小朋友 问:他是高还是矮? 验证,得出结论
比较是相对的,高矮也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所以高矮也是相对的。
2、大家学会了比高矮,得方法了真棒!我们来看看这边小明和小花在干什么呢?
他们想知道谁的绳子长些?怎么比? 请学生上来演示
你们说说比较长短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
现在就用刚才大家说的方法去比较一下你们手中的绳子的长短吧?
自己动手比较
3、选钉子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只有这边的涛涛同学站在那里看什么呢? 原来教室里有一张小桌子坏了,涛涛拿来让张叔叔修,桌腿上需要钉个钉子,张叔叔拿来3个钉子,让涛涛思考应该用哪个钉子。大家来帮他分析一下。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应该用最长的那个钉子,因为桌面的厚度和中间的那个钉子的长度相同,要把桌子和桌腿钉在一起,需要用最长的那个。
二、经历比较,形成能力
1、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和一位小朋友合作演示,过程
你们已经学会了比高矮比长短的方法了,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让你们自己去学习,同桌合作利用文具或者其他东西,比较高矮、长短,并且要用()比()长,()比()短,()比()高,()比()矮,说出来,会吗?
2、应用:完成课本第21页第1、2题(第2题要演示一条绳子绕在一样粗的圆柱上圈数越多就越长,还要延伸一下,同样一条绳子绕在不一样粗的圆柱上就不是圈数越多就越长)
三、拓展延伸,挖掘潜力
1、出示小兔比身高的图片。
静静思考一下,汇报方法,并并用他们的方法试一试。老师也想到一种办法,小朋友帮老师看看这方法行不行? 讨论,并取名“数格子法”。
2、比一比,填一填 看图说图意。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 小结
四、全课总结,留有悬念
同学们,这节课好玩吗?玩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
第五篇:下课啦精品教案
下课啦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
北师大2011课标版
评论(0)1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评论(0)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等,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比较方法散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在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对实物的比较活动,才能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比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评论(0)3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难点:比较的相对性。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讲授】下课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下课啦,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跳绳,有的玩游戏,你能找到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干什么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为题。这样既引出课题,又给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渗透了常规教育。
二、设置情境,探索新知。1.比高矮。
(1)个别比较,得出方法。
师: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啊!原来他们一样高啊!为什么那呢? 师:为什么不能垫脚尖呢?
师:那怎么才能公平的比出谁高谁矮呢?
说说你的想法并比一比!
师小结:原来比谁高谁矮时,既要站在同一起点,还要脚放平,身体挺直才行。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吧? 师:笑笑高,淘气矮,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很喜欢童话人物淘气与笑笑。在这里创设他们比高矮情境,从学生兴趣入手,先猜测,再一步步揭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2)同桌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你想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高谁矮吗? 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一组,4人一队,同时站起,一组同桌比高矮,另一组同桌观察并说出谁高谁矮,然后互换角色。
②比完后请坐下。
师:哪组同桌想上来比一比谁高谁矮?再找一组同桌比一比。师:为什么原来高的同学变矮了,而原来矮的同学又变高了呢?
师小结:原来比较高矮时不但要注意这些(指比高矮注意事项图)还要看和谁比了。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并且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
(3)小练习。
题目
1、你能迅速的比较出松树和柳树:谁高?谁矮?还能怎么说? 题目
2、宝塔和亭子,谁高?谁矮?
题目
3、老爷爷和小朋友,谁高?谁矮?我怎么觉得他们看起来好像不在同一起点啊? 师小结:平平路面上的斑马线就是生活中的同一起点。比长短。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有两个同学想请大家帮忙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 师:要想帮到他们,得找到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才行。
活动要求:
用红绳子代替红色跳绳;用绿绳子代替绿色跳绳。同桌合作,比一比谁长谁短。
想一想:①你们用什么方法比的? ②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师:谁来分享你们的比较方法。
师:我们用四种方法帮助了刚才的两位小朋友解决了问题,真棒!小练习:
题目1:哪根绳子最长?你是根据第几种方法判断的? 题目2:这几根绳子哪根最长?你是用第几种方法判断的? 师:观察这四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小结:在这四种比较长短的方法中,都是有同一起点并拉直后再比较,就连缠绕法也是把绳子拉直后才进行缠绕比圈数的。
3、谁走的路长? 师:生活种不是所有的物品长短都能拉直后再比,比如小明和小亮谁走的路线长? 师:认真观察,你能指出他们走过的路线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淘气说他们的花坛被分成了大小一样的格子,如果把图案去掉,看起来就更清楚了。既然路不能拉直,该怎么比呢? 活动要求:
①同桌2人为一组,利用图片纸,比比谁走的路线长?
②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反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师小结:看来,比较谁走的路长或短,我们还能用数格子和数弯的方法来解决。小练习:
题目1: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小汽车通过?
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生活中用高架桥和限高来解决的交通问题。题目2:小兔子们谁最高?谁最矮呢?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进行有序有条理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应用知道,开展探索。
1、比一比,填一填。
活动要求:
①4人为一组,利用作业纸,比一比,填一填。
②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结果。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用数格子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难题。
设计意图:做练习是数学课堂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习惯。总结:
师总结:(指板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比较》,比高、矮;比长、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1、说一说:和父母说说数学中是怎么比较高矮、长短的?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比较高矮、长短的现象?
六、板书: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