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

时间:2019-05-15 04:5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

第一篇: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

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

一、旅游文化的重要意义

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化现象,而旅游文化则是建立于旅游活动基础上的。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旅游活动又有一定的迁移性,文化对于旅游者而言是旅游活动的基本动机,而这种旅游文化也是旅游资源的意义所在,该种旅游文化的存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更具内涵和发展潜力。

我们所说的旅游文化是人们对于过去或者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财富及其精神财富的综合,在旅游活动中,能够给人们一种舒适、愉悦感或者能够起到一定教育意义的资源都是旅游文化的范畴。它是文化的一种类型,有着文化的共同属性,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传承性及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旅游文化的上述特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旅行者本人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旅游文化的存在,使得旅游资源更具内涵和吸引力,而它也是旅行者所要追寻的一种思想或者价值所在,从而推动了旅游业不断繁荣,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英语教学融入旅游文化的必要性

在旅游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多的强点理论教学及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相对的忽略的旅游文化的重要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这也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文化的重要性,旅游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活动,还有许多文化要素与文化交流的内容,因此,将其引入旅游英语教学中变成为一种必然。

首先,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工具,承担着人际交流及其文化交流的责任,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引入旅游文化的内容,能够使人们更好的感受旅游的情趣。将旅游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以旅游发展作为基本目标,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旅游文化的学习,使其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宗教、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使其更好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所在。而这对于旅游英语教学而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得学生的旅游英语能力不断提升。

其次,旅游文化的引入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会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是旅游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文化知识来丰富英语教学,使学生具备专业的英语能力的同时兼具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为其成为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旅游英语中引入旅游文化,是针对当前旅游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一种教学调整,使学生以文化为指导开展其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够更好的理解英语知识的应用,使其专业英语水平不断提升,这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三、怎样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融入旅游文化

为了更好的实现旅游英语教学目标,便要采用有效的方式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的教学中。

第一,教师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作为其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化底蕴的培养放在同样的位置,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及其语言应用技巧外,还应注重文化差异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第二,教学中增加文化教学内容,对教学课堂进行必要的改革。旅游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双向文化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同时还应融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文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同时又要对国外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使学生能够区分国外文化的发展动态及其主次区别。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来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游所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并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比较发现两者的区别。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去不断的挖掘文化信息,使其视野得以开拓,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第三,综合应用多种形式来推动旅游英语教学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旅游相关的照片或者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文化等,从中获取并理解一些文化元素,增加学生英语的使用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的推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接触渠道,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游更多的认识。同时注重将本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旅游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旅游,在旅游景点的亲身感受下来增强其旅游英语的学习。

第四,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引入文化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其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从国际交流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以文化为基础来提高其综合能力。

结语:旅游英语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而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得旅游文化对于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与旅游文化的整体性,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浅析旅游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渗透

浅析旅游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渗透

摘要:本土文化是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浅析了旅游英语的特点,本土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本土文化渗透于旅游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旅游英语 现状

特点

教学 本土文化 渗透

旅游业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产业。旅游者为了追求文化享受才进行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无论是就其“形”还是就其“神”而言,只有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旅游者,从而产生旅游消费。因此可以说,没有旅游文化就没有旅游业。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热的持续升温,我国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永处于不败之地,那么本土文化在旅游业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院校为了服务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培养旅游一线的专业性人才,都设立了旅游英语这门课程,这就需要担任旅游英语教学的教师们在传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渗透本土文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

一、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就旅游英语的教学现状来看,不容乐观。第一,教师复合能力欠缺,专业性教师缺乏。第二,大多旅游英语教学秉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重讲授,轻实践,重语法,轻口语。而且,旅游英语教学中没有渗透本土文化。第三,实训实践教学经费不足,使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第四,当今许多年轻人对母语文化缺乏重视,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和思想,他们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喜欢“情人节”的浪漫,了解“复活节”的典故,体会了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但他们不知道“端午节”、“清明节”等的来历,对于孔孟之道,他们一笑了之。我曾经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过以调查,对30个学生进行了一个本土文化方面的测试,5个试题涉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内容,结果发现学生对于文化内容的表达无从下手,很多都按照字面翻译,正确率不到10%。由此看来,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也忽视了文化的渗透。

二、本土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高等学校的现代使命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也不仅是提供一般性社会服务 ,其使命还在于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 ,推动、引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大学依托地方而生 ,随着地方发展而发展,也可以说地方高校的特色就应该具有地域性,因此,地方高校就应该了解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了解社会对旅游人才和办学形式等方面的要求,从而着手教学改革,提升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旅游业是地方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旅游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是高校的职责所在,那么加强旅游英语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如何将本土文化渗透于旅游英语的教学中,这是旅游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旅游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对此,我们旅游管理学院的旅游英语教研室组成了教学团队,讨论研究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如何积极有效的融入本土文化。

三、旅游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本土文化

1、开发选用本土特色教材。旅游英语教材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为主,突出实用性,体现旅游要求。教师应在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编写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教材”。我们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使用的《三峡旅游英语》就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有关三峡地区风土人情、旅游文化的校本教材,学生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掌握了三峡的旅游景点及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做英语导游时,对本地景点的解说运用自如。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旅游英语教师,除了懂得英语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等。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旅游文化特有的魅力。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精神,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如:在讲授Birthplace of WangZhaojun 这一单元时,要结合昭君文化来讲解,和学生共同讨论昭君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昭君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意义所在,让学生知道昭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昭君“和”文化的深远意义。

3、采取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第一,词汇讲授法。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词汇最能体现文化差异,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 即所谓的 “文化内涵词”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多注意那些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必要时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red” 红色在中国“红色”一般指代喜庆、幸福、快乐,如过新年时,门上贴红对联;结婚时,新娘穿大红色的衣服、盖红盖头、贴大红喜字,被称为“红喜事”;长辈给新婚夫妇送红包;恭喜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叫“红娘”;新生婴儿时要煮“红鸡蛋”等。而在英语中“red”贬多褒少,如“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委婉语,用以指城市中从事色情活动的场所;catch sb red-handed意为“当场抓获”;red-neck形容美国南部的红脖子乡巴佬;印第安人被蔑称为 Red-Indian或 redskin ;共产主义者常被蔑称为“Red”(赤色分子);like a red rag to a bull 意为惹人生气,惹人恼火。第二,比较法。在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比较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使学生在以后的导游实践中不会出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会。例如,课程讲授涉及到有关“夏日炎炎”、“火辣夏日”时,可以讲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你却比夏季更可爱温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夏天” 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这就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带来文化理解上的差异。第三、体验法。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渗透本土文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掌握接机、迎宾、游览参观、送客等常识,懂得带团技巧、注意事项、问题处理。游客带着好奇来旅游,他们对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所以导游不仅仅是带着游客参观游览,还肩负着传播本土文化的重任。

4、充分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媒体早已突破了印刷符号的束缚。录音机、录像机、电影片、幻灯投影、微机及其配套使用的各种软件在语言教学领域广泛被使用。这可把视、听、说密切地结合起来,大大地扩大语言教学的外部环境和语言训练范围;将英语教学内容简笔画示意化、实物、图片直观化、音乐歌曲化、戏剧扮演化、猜谜化、故事化、学生自我表现化,在开心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巩固、发展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总结

总之,旅游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旅游的灵魂,尽管文化在旅游和英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却有着同样极其重要的地位。当旅游和英语被融合为旅游英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更为重要,也正因如此,在培养旅游英语人才的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文化渗透。

参考文献:

[1]丁宁.旅游对于国际关系和谐作用巨大——访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DB/OL].武汉:武汉旅游网,2007-12-7.[2]龚雯.国家计委和国家旅游局宣布:未来10年我国旅游业将新增就业岗位4000万个[DB/OL].北京:人民网,2002-10-21.[3]姜希星,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7).[4]唐飞,《旅游英语》,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第三篇:旅游英语教学中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

旅游英语教学中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

柳晓江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 甘肃成县 742500)

摘要:我国目前英语教学侧重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特别是对英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缺乏对本土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本文从分析旅游英语特征入手,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聋哑”现象,并提出在旅游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加强本土文化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英语特征;旅游文化教学;本土文化渗透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为适应其需要,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及相关的课程,旨在培养更多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了解旅游经济规律和旅游法律法规,熟悉导游业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工作,面向旅游第一线的人才。我校于2005年给英语专业毕业班学生开设了旅游英语选修课。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中,旅游及旅游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应该越来越大,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讲解中国本土旅游文化知识是很必要的。因为没有旅游文化就没有旅游业。可以说旅游本土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1.旅游英语的特点

1.1 旅游英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

旅游英语有很强的应用性。从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把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两个阶段,并把应用提高阶段分为专业英语阶段和高级英语阶段。在大学阶段,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用途英语既是接续关系,也是并列关系。而专门用途英语适用于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摆玉萍,2009)。旅游英语的教学是属于应用提高的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强调旅游文化知识的应用性是其本质要求。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专业英语阶段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量本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的基础之上,更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英语的市场化倾向很明显。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增长,外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掌握与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旅游知识之外,更应具备较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旅游英语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

1.2 旅游英语知识覆盖面广,文化底蕴厚

旅游英语的专业知识面覆盖极广,主要有三个知识覆盖面:一是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历史、宗教、地理、民族、风土人情、风物特产、文化艺术、古建园林、旅游景点、历史典故等。二是与旅行游览相关方面的旅游常识,包括交通、货币、通讯、卫生、甚至法律常识、热点话题等。三是广泛的专业知识,包括客源市场的地理概况、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民情、风土民俗、思维方式等。国外与国内有着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旅游英语的学习者必须具有丰厚、广阔的基础知识作后盾,才能在语言的实践中运用良好。在文化变迁中,那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文化因素形成新的文化特质,成为被人们认可,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而落后的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文化因素则会被慢慢抛弃(路王林,康月磊,2009)。中国本土旅游文化知识的掌握与精通是衡量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简介】柳晓江(„)

1.3 旅游英语要求有突出的口语表达能力

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旅游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口语训练,这是由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要求所决定的。英语导游服务的特点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英语词汇之后,将我国的名胜古迹以及涉及到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和问题用英语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强,要能用外语和外国旅游者交流中国本土文化,沟通思想,表达自如。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突出口语表达是教学的特殊要求。达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要交待清楚交际意图,可能的话,要注意交际者的文化期待(陈静,2009,pp.82-83)。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与表达只有在课堂与实践中刻苦练习才能获得并提高。组织实际的旅游,让学生参与模拟旅游活动,用英语组织与交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口语练习提高的好方法。

2.文化与教学

2.1 旅游文化与外语教学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如前所述,旅游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旅游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张立达,2009)。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用,是交际,但现在不少外语教材(如中学教材)只注重“有来”,只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不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出,对中国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却很少介绍,即所谓“无往”。学生学了这样的教材,对西方的事物和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对自己国家的东西却不会讲、说不清、道不明。张思中教授在与古一徵的对话中说: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包括研究生、教师,甚至教授在外国人面前没有话说。教材不合国情是聋哑英语的主要原因。

2.2 旅游本土文化知识缺乏

许多年轻人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喜欢“情人节”的浪漫,熟悉“复活节”的典故,知道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但不知道“清明节”的神圣肃穆,“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和“七夕节”的爱情故事,当然,对孔子、孟子、《唐诗三百首》以及《古文观止》了解就更少了。只注重学习西方文化和思想。在缺乏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去突击英语的表层学习,其结果只能是对两种语言都一知半解,跟在他人后面行事。人们一味地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单向地导入目的语文化,片面地理解和吸收目的语文化,对母语文化一直很少涉及,使母语文化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轻视和冲击。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被忽视状态。笔者曾对本校师范毕业生(100人)进行了一次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的抽样调查,试卷共10个题,试题涉及文化的各个层面,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内容,结果发现所有被试者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几乎无从着手,有的按字面意思翻译,有的只注意到语句通顺和语法的正确性,有的不知所云。正确率每题只有10%到15%。由此看来,高专师范生英语教育忽视了母语及本土文化的渗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知识这才是旅游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3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通过英汉比较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教学,注重学习者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英汉比较思维模式差异,使学生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既然是交流,就要在吸收、认可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播我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把握“语际共性”,正确导入“中国英语”。所谓“语际共性”,是指英语和汉语之间所共有或应当共有的东西,它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层面。在这个意义上,绝大多数英语母语者所遵循的语言标准,可以被认为是构成这个“共性”的基础。所以在重视母语文化对中国学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英汉两门语言的语际共

5性的研究,只有这样,对母语影响的认识才能真正是全面的和辨证的。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中,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同时,要让学习者了解、学习和研究目的语文化,培养他们这两种文化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鼓励两种文化的互动,既要让学生学习外族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外族文化的精华,也要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输入和输出本土文化,让外族人了解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

2.4 侧重文化差异的主体介绍,向学习者进行本土文化信息输入

长期以来,我们除了在讲授英汉翻译技巧时强调中西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很少在教学中讲述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差异。可就文化而言,无论是母语文化,还是目的语文化,内容之广,包罗万象,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侧重于文化差异的主体介绍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如:跨文化交际学者胡文仲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文化训练法,比如,信息提供法和原因分析训练法。教师可以就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习俗等情况,通过做演讲、放录像、提供阅读材料、组织讨论等形式向学习者进行母语文化信息输入。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一些反映我国文化与异文化冲突的事件,然后提供几种解释,要求学习者从中选出他认为合理的解释,最后再与正确的答案作比较并展开讨论。比如,在西方,人们习惯用蓝色(blue)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被用来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的意思是用黄色来表示。红色一词在英语国家是用来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但在中国文化中却用来代替革命,吉祥。同样绿色(green)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文化意义,在西方它可能被联想为“缺乏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春天,代表新生和希望。另外,还应有意识地渗透被收入英语词汇的中国词汇,如:kow-tow(磕头),kungfu(功夫),tofu(豆腐),litchi(荔枝),chow mein(炒面)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进而自觉地上升到对主体文化与异族文化差异的认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5 利用网络优势,获得本土文化的中国表达法

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自从提出“地球村”概念以来,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新的中国英语词汇,作为一种文化补充资料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以提高文化兴趣,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告诉学生查看一些中国英语网页。让学生“进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BBS,e-mail等方式交网络笔友,对文化差异进行有益的探讨。

3.结束语

文化全球化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并存,互渗和互补的格局。由于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地牵涉到语言问题,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陈静,2009,pp.82-83)。旅游英语教学除了要注重其学科特点知识外,更要着重进行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只有这样,英语才能更加充分地显示其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真正促进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发展;才能根治中国本土文化“聋哑”症;才能为祖国建设培养具备“双语”的人才。

参考文献:

摆玉萍 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用途英语课程学生相对满意度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9(2):137.路王林 康月磊.论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影响的机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2):68.陈 静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J】.外国语,2009(2):82-83.张立达 旅游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旅游文化渗透【J】.锦州市教师进修学报,2009(5).66

Chinese culture permeation in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Liu Xiaojiang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 Xian, Gansu China 742500)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nsmitting of English culture, so how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is lack of study.This paper tend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deaf and dumb” phenomen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tries to enhance Chinese culture permeation in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ourism English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tourism English characteristics;tourism culture teaching;Chinese culture permeation

柳晓江(1966.1),女,汉族,甘肃陇南,讲师,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学委员会成员,目前参加省级课题项目“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策略认识、调查及反思”的研究;于2005年编写了校本选修课教材 “陇南旅游英语”“Tourism In Longnan”,并在英语系专业学生选修课中使用。2006年有论文在甘肃高师学报发行,2009年有两篇英语教学论文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行。邮编:742500 电话:0939-3641595 电子邮箱:lxg19660116@163.com 通讯地址:甘肃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Full name: Liu Xiaojiang(1966.1),female,han nationality

Academic title/degree: bachelor degree

Working place: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Research fiel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ost address: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Longnan, Gansu

Postcode: 742500

第四篇:旅游文化

旅 游 文 化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老师:

饮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饮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礼,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 “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素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游程中因为美食而诗性大发,留下传世佳作。旅游离不开美食,它们互为花叶,相得益彰。目前,食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国际旅游消费中仅次于购物消费,占据第二位,在国内旅游消费中更是高居首位。如何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开拓城乡饮食文化旅游市场,推动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中华饮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积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华饮食文化可追根溯源至夏商时期。千百年来,这一“俗”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沉淀,饮食与文化早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饮食体现了中国文化,文化反映着中国的饮食。从周朝“王宴八珍”到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再到清朝宫廷的“满汉全席”..一部中华饮食文化史,无处不闪烁着中华饮食文化的璀璨光辉。

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 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风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华饮食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地方风味各异。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差异,自古以

来,中华饮食上就形成了许多各不相同的菜系。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湘菜、粤菜、闽菜、鲁菜、川菜、浙菜、苏菜和徽菜,即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长河中,八大菜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特色也各有千秋。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2)民族特色浓郁。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模式,曾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菜肴风味流派,主要有清真菜、蒙古族菜、满族菜、朝鲜菜等。各民族的饮食多与气候有关,居住在高寒地区的民族喜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居住在亚热带地区的爱吃酸味的食物,居住在潮湿地区的,常吃辛辣的食物。从具体食物方面来讲,各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风味食品。例如,苗族、侗族、土家族的酸菜、酸肉、酸鱼,彝族的疙瘩饭、坨坨肉,瑶族的粽粑、油茶,纳西族、普米族的琵琶肉,怒族的“侠辣”,傣族的油炸青苔、香茅草烤鱼、香竹糯米饭等。

(3)讲究饮食的美感。我国饮食讲究色泽美、香味美、滋味美、造型美,注意食物色、香、味、形的协调一致,在烹饪的时候讲究选料、刀功、火候、烹调技法和调味。如苏州松鹤楼著名的“松鼠桂鱼”,巨口细鳞,骨刺少,皮厚肉紧,质白鲜嫩,炸好后即刻上桌,浇卤汁时“吱吱”作响,恰如松鼠在欢笑,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4)美食配美器。我国饮食不但讲求色、香、味、形的美,而且还非

常重视饮食器具的美。色、香、味、形、器是我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五个方面。美食与美器的和谐统一,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我国饮食器具用料种类非常丰富,除了陶、瓷、金、银、铜、漆器以外,还有竹、锡、紫木、象牙、犀角等物。这些饮食器具上绘有白鹤飞翔、游龙戏凤、琴鸟舒翼、彩蝶恋花、人物美女、各种花卉、山水画等,诗情画意,无所不包,给食者以视觉享受。美食配美器,相得益彰。

(5)注重情趣。我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品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质量、营养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时间的选择、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致的要求,立意新颖,风趣盎然。

(6)食医结合。我国的饮食文化和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向来就很重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成各种美味的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7)四季有别。我国一直遵循按季节调配饮食、调味配菜。冬则味醇浓厚, 夏则清淡凉爽。冬多炖焖煨,夏多凉拌冷冻。各种蔬菜更是四时更新,适时而食。

(8)酒文化与茶文化是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明珠。茶酒自古以来让人类的生活更加艺术化,它们不仅仅是饮料,而是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分支。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社会风俗、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发展的综合反映。人们常谓“茶新酒陈”,也就是说新茶和陈酒能给饮者更多的美的享受,间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精神需求。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宝贵旅游资源。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灿烂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因此,合理开发旅游饮食,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大的益处,要吸引广大旅游者前往游览观光,不仅要有修理的自然风光,绚丽的历史文化遗迹,还要有独特的风味饮食,我国各地因习俗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这些风味饮食可谓百花齐放,各具千秋,也是每个地方开发旅游必须重视的因素。

第五篇:旅游文化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什么意思?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市旅游宣传口号新鲜出炉,采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据悉,经过激烈讨论和交流,都江堰市最后选定,将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作为最新的旅游宣传口号。余秋雨先生曾在其书中写道:“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们的膜拜。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评选人员认为,“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非常准确、传神地反映了都江堰市旅游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且直观、简洁、琅琅上口,能激发游客前来旅游的欲望。

李冰父子神像 体现人们怎样的崇拜观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由都江堰、青城山看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quot;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南侧,从岸边迅速隆起,主峰海拔2434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山东麓有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芒城遗址,在中国同时期古城址中实为罕见。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对揭示古蜀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秦王朝即将青城山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地质地貌上?quot;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植被茂密,气候适宜,林木葱翠,古观藏趣。龙溪自然保护区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北侧,其地形从726米逐步抬升,最高峰光光山海拔4582米,形成鲜明的植物带谱。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是国宝大熊猫

重要分布地之一。

青城山与三清山的不同之处

一份300字左右的成都小吃文化导游词

成都地方小吃种类很多,内容丰富,各有特点。大体上可分为蒸煮、煎炸、烘烤、羹汤四大类。用料高档的或者制作精细的,叫做点席小吃,它的代表有凤尾酥、冰糖蛤蟆等,这是小吃中的上品,常陈于高档筵席之中;历史悠久,具有传统风味的如龙抄手、钟水饺、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等,称之谓传统小吃;像肥肠粉、羊杂汤以及现在相当风行的麻辣烫,用料比较简单,但很有特色,被视为通俗小吃。现在这些小吃,其种类到底有多少,很难说得清楚。但是常见的,足有500种之多,其中有皮薄馅嫩、爽滑鲜嫩、汤浓色白的龙抄手(馄饨),有油红、味鲜、微辣的钟水饺,有麻、辣、烫、香、酥、嫩、鲜、活的麻婆豆腐,有片大而薄、软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的夫妻肺片,有色鲜油红、麻辣适中、回味悠长的二姐兔丁,有皮薄松泡、馅多细嫩、味鲜爽口的韩包子,有汤鲜味浓、粉绵汤滑、又肥又软的肥肠粉,有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混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的赖汤圆,有噔、噔、噔三声,当场表演的软糯、香甜的三大炮,有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松泡起层、油而不腻的军屯鲜肉锅魁,有形色美观、外酥内嫩、味甜酥香的凤尾酥,有色泽洁白、甜凉清爽、细嫩鲜香的冰汁豆花等。

成都地方小吃,看来比较简单,但在做法上却多种多样:煎、炸、烙、烤,烧、炒、烩、蒸、煮、烘、腌、渍等不下十多种。但是不管哪一种,都十分强调传统工艺,一丝不苟。成都地方小吃,还特别注意选料。在咸食上,辣椒要用“成都二筋条”,花椒要用“汉源花椒”,豆豉要用“童川豆豉”、“太和豆豉”,豆瓣要用“郫县豆瓣”,香油要用“小磨麻油”等等;在甜食上,糯米粉子要用“吊浆粉子”,白糖要用“内江白糖”等。至于调味,也有独到之处。往往是一味为主,它味为辅,各具特色。比如钟水饺、酸辣豆花、甜水面、宋嫂面、张老五凉粉,虽同为辣味小吃,但辣味各不相同,有香辣、鲜辣、酸辣、麻辣等区分,口味一点也不雷同。如此等等,做出来的小吃,当然就令人称道了。

成都旅游文化中食文化是十分有特色的这与成都打造的平民之都的城市形象有何关系

下载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引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文化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an: Today my topic is …… When travel to an interest, you just can’t help reminding of the time passing away. You may wonder w......

    旅游文化

    1、为什么明代中国错过了领导世界的机会? 答:(1)大河大陆性国家民族有不易变更的稳健、内敛性格。 (2)儒家虚拟的“以天朝上国为中心,四夷宾朋式的世界秩序”。 (3)传统的“重......

    文化旅游

    事实上,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他们一般只说版权产业,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文化相......

    旅游文化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选修论文 标题: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姓名:刘阳杰 学号:1204080337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201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近年来,文化旅游逐......

    旅游文化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因其本身的形象性和渗透性,与旅游开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色彩文化对于旅游资源评价、文化发掘、特色主题打造、色彩景观设计、资源整合、线路设计......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课程论文 班级:旅游09班姓名:李国翠 学号:120093604017 江南水乡的风俗民居与饮食 摘要:江南是一个美丽富庶的地方,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江南水乡的民俗民......

    旅游文化

    一. 宗教文化和旅游景点相结合介绍其特色和价值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

    旅游英语教学小结

    旅游英语教学小结 英汉系 xxx 时间飞逝,很快一个学期就要接近尾声了,这个学期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意义非凡。在这个学期中,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重要改变。 人生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