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7年级三点一测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时间:2019-05-15 04:1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7年级三点一测第六章第一节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7年级三点一测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第一篇:生物7年级三点一测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三点一测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综述

“哦,十二对脑神经各有各的高超,每一对都能叫世界的黄金和白银自卑得无地自容,但它们又亲如友好的兄弟姐妹,相互嬉闹,追逐,拥抱,翻滚……

“还有维持平衡的小脑,功能特异的内囊……”你是否想过我们为什么能有各种感觉?为什么能够及时又准确地作出反应?为什么我们人类有无穷的智慧?也有时无法难以控制自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一起来探索这些问题吧!

课程标准要求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的方法。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4.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反射的概念和类型,反射弧的结构。

6.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几种主要激素的调节作用。快乐导学—一新知预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重点;眼球的结构;耳的结构。

难点;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矫正和预防。

考点;眼球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的成因、矫正和预防;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重点难点透视

教材知识点全解 详解点一眼球的结构

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的形成与眼球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眼球的结构和位置如图6.1-1所示,眼球的结构分为眼球壁和眼球中的内容物,眼球壁可以分为三层:外膜、中膜和内膜。其中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主要是视网膜。眼球的内容物主要是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的结构中,巩膜和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箱的壁;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的形状近似于双凸透镜,能够改变凸度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瞳孔受睫状体的调节,能改变大小收集外界适宜的光,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能够接受光刺激,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P89[讨论] 1.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像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

2.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例1(2010.内江)小明学习“眼和视觉”一节后,在笔记本上总结了以下四句话,其中可以说明正常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物体原因的是

A瞳孔可随意缩小或扩大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思路:眼球的结构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使远处物体的像刚好出现在视网膜上;而看近处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使近处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瞳孔大小能改变是为了控制进入眼球的光强度,视网膜不能前后移动,眼球的前后径也不能随意调节。

答案:B 拓展眼球的结构主要与接收外界物体反射的光形成物像相适应。角膜透光,瞳孔改变大小以便于保护眼球,晶状体调节成像在视网膜上。

详解点二视觉的形成

外界的物体能够把光源射到它们上面的光反射出去,进入我们的眼球茌视网膜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把这些图像的光信号转变成神经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过程是:光线从角膜进入眼球,通过房水和瞳孔,经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全部过程如图6.1-2所示。

例2(2010.十堰)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是在眼球的哪一结构上形成物像()A角膜 B视网膜

C视神经

D大脑的一定区域

思路:根据外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球成像的过程,角膜只通过光,视网膜上成像,视神经传递神经信号,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答案:B 拓展,视觉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光线主要通过晶状体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把光信号转变成神经信号,最后传到大脑形成视觉。

详解点三:瞳孔的调节 P90[进一步探究] 准备一个镜子,先在强烈的阳光下等待5分钟,再在镜子中观察自己的瞳孔大小。然后到黑暗的环境中,过5分钟后,在镜子中观察自己瞳孔的大小。观察与教材P90图Ⅳ-48中的猫的瞳孔大小调节是否一致。

为了在强光下保护眼球,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避免视网膜受过强的刺激。而在弱光下为了看清物体,瞳孔变大,增加进入眼球内的光量,使视网膜接受足够的光刺激。瞳孔的大小改变需要运动的时间,所以我们改变环境,往往觉得眼睛对光照的不适应,此时应注意对眼睛的保护。

例3(2010.长沙)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瞳孔

()思路:长期在黑暗中的矿工被转移到明亮处后,强光会进入矿工的眼球,刺激眼球的内部结构,甚至导致他们失明。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结构是瞳孔。

答案:D 详解点四:近视眼的原因及矫正

正常人眼球的晶状体能够把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如果过度变凸或眼球一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像就会成在视网膜的前一方,到视网膜却是模糊的像,导致他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看不清远处的眼睛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戴适宜的凹透镜加以矫正。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如图6.1—3。

例4:据调查统计,山东省初中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78.62%,比全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6.1-4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结构是[

]____。(2)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

]____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了[

]__________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装有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思路:近视眼的形成往往是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等,使眼球的晶状体因负担过重曲度变大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前后径变长,致使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到视网膜却是模糊的物像,从而使患者看不到远处物体的清晰物像。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答案:(1)3;虹膜(2)2晶状体6视网膜;凹透

拓展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而看不清远处物体。矫正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

详解点五:近视眼的预防

人在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书本离眼睛太近,或者光照条件不好,持续用眼时间太长,都会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导致晶状体曲度变大,时间长了,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就会看不清远处,成为假性近视。如果仍不注意,到一定时间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视力就很难恢复了。出现假性近视后,如果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等,也能使视力恢复正常。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三要”是指:读写的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在33厘米(1市尺)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并远眺几分钟;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是: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2010.乐山)下列各项中,与预防近视无关的是 A不在晚上读书写字

B.读、写姿势正确

()C.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 D.认真做眼保健操

思路: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读、写姿势正确,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认真做眼保健操都是“三要”内容,对预防近视眼有效。夜晚只要光线条件适宜,读书和写字也不会对眼睛有害。

答案;A 拓展:预防近视眼需要养成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和部正确的用眼姿势。详解点六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耳的结构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能收集声波,外耳道是外界声音进入耳内的通道。中耳有鼓室、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有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与感受头部位置有关,是位感感受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刺激会产生神经冲动,由位听神

经传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耳的结构和功能如图6.1-5所示。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波到达鼓膜的通道

鼓膜:接受声波的撞击产生振动,带动听小骨振动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人耳蜗

鼓室:内有听小骨,由咽鼓管通咽,吞咽、呵欠时咽鼓管口开放,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液体振动的刺激并将之传给听神经 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音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使鼓膜产生振动,由听小骨传到内 耳的耳蜗,耳蜗产生神经冲动,由位听神经传给听觉中枢引起听觉。P93[讨论] 1.人若失去听觉,就不能及时获取电视中的重要信息;听不到汽车鸣笛,无法迅速避让,易发生危险;听不到电话铃声,无法接听电话;听不到同学的讨论,很难积极参与交流。

2.可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如耳聋导致听不到声音,无法学习语言而成为哑巴等。例6:图6.1-6所示分析判断:“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

A④①⑦⑧

B④②⑥⑧

()C.④③⑧⑤

D.④①⑥⑤

思路:遇到巨大的声音容易被震破的结构是鼓膜④,张开口后使部分气体沿着咽鼓管进入鼓室,增加了鼓室里气体压力,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从而保护了鼓膜;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是听小骨①;将声波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的是耳蜗⑥;传递神经冲动到大脑的是视觉神经⑤。

答案D 拓展耳的结构与接收声波相适应。鼓膜把声波变成振动,但鼓膜很容易受损;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神经信号。

详解点七:耳的保护

耳的鼓膜是薄膜结构,很容易被破坏,所以不能用尖锐的物体掏耳朵,遇到巨大的声音要张口或堵耳,保护鼓膜不被震破。耳如有炎症要及时治疗i以保护听力。噪音会使听觉受影响,并容易引起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突然暴露在巨大的噪音中,甚至会振破鼓膜。鼓室通过咽鼓管同呼吸道相连,因此鼻、咽部受感染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也不能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例7升降时,空中小姐要求旅客咀嚼食物,这种做法主要是让旅客 A保护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C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避免听觉中枢受损伤

()思路:飞机降落时产生的巨大声音很容易震破鼓膜,咀嚼时使咽鼓管张开,使呼吸道中的一部分气体进入鼓室,平衡了鼓膜两侧的气压,从而保护了鼓膜。

答案;B 详解点八人的其他感觉

人的口腔内,特别是舌的两侧和表面,有许多突起称为乳头,人体内有味觉感受器——味蕾,能够感觉酸、甜、苦、辣、咸的刺激。鼻腔内有嗅觉感受器,能感受多种气味,另外皮肤能感受冷、热、痛、触、压的刺激。人体的多种感受器使人能够感知各种刺激。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位感感受器,与控制人体平衡和晕车有关。

例8:下列结构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劫的是 A半规管 B耳蜗

C.听小骨

D.外耳道

()思路:耳蜗、听小骨和外耳道都是听觉器官,半规管虽然在内耳中,却是位感感受器,与感知头部位置,控制身体平衡以及晕车有关。

答案:A 方法规律聚焦 类型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眼球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眼球的每个结构都有一定的作用,理解眼球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是分析和回答本类题型的关键。

请根据眼球的结构示意图6.1-7,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照相机,那么装入的底片相当于图中的[5]___________。(2)当你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门口后,眼球中变化最大的结构是[1]__________。(3)请用序号表示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在眼球内形成物像时依次经过的结构__________。

思路:眼球中的瞳孔大小控制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在光亮的环境中,为了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瞳孔比较小,使较少的光线进入眼球,但是在黑暗的环境中为了看得清外界,需要瞳孔变大,所以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的环境中,瞳孔需要变小。晶状体能够折射光线成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能够接受物像的光线信息形成神经冲动传给大脑形成视觉,所以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沿着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才能到达视网膜成像。

答案:(1)视网膜(2)瞳孔(3)21345 类型二不同环境中眼球结构的变化

为了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能够改变曲度;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瞳孔能改变大小,控制进入眼球中光的多少。这些调节都是与眼球便于看清物体或保护眼睛相关,分析和解答本类题型,注意眼球调节变化规律。

图6.1-8表示某男孩在12秒内的4种不同视觉状况下(P:近距离看书;Q:极目远眺;R:注视远方飞来的足球;S:注视自己脚下的足球飞向远方)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据图推断,下表中哪一种组合是正确的(表中数据的单位为秒)

()

思路:看不同距离的物体,眼球中的晶状体随着远近改变曲度的大小。近距离看书,眼球晶状体的曲度大;极目远眺时,晶状体的曲度小;注视远方飞来的足球,由远到近,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足球飞向远方,从近到远,晶状体曲度由大到小。图形中,O~3秒内,晶状体曲度由小到大,是R阶段;3~6秒时,曲度由大变小,是S阶段;6~9秒内,曲度最小,是Q阶段;9~12秒,曲度最大,是P阶段。

答案;B 类型三:近视眼

近视眼给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近视眼主要是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形成的。预防近视眼要注意合理用眼,姿势正确,足够的休息。分析和回答本类题型,注意近视眼的病变结构、原因和矫正方法,还要记住预防近视眼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例11: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图6.1-9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眼球内对光线具有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__________。(2)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的__________变大了。

(3)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

]__________,“白眼珠”的部分是[

]___________。

(4)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

]__________上,这个信息通过[10]传导到__________,形成视觉。

(5)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4]的特点是__________。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成像就有可能如图6.1-10右边所示,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选用此图6.1-10左边的__________种(填字母)透镜加以纠正。

(6)预防近视眼,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应注意平时的饮食营养,缺乏__________易患夜盲症。思路:眼球的结构中,主要对光线起折射调节的是晶状体,调节光量多少的是瞳孔。“黑眼珠”是虹膜,“白眼珠”是巩膜。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成像在视网膜上,再转变成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能形成视觉。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成在视网膜之前,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

答案:(1)4晶状体(2)瞳孔(3)2虹膜7巩膜(4)9视网膜大脑或视觉中枢(5)晶状体曲度过大A(6)维生素A 知识方法归纳

P95[练习] 1.左图显示的是盲道,盲道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右图显示电视节目中的手语栏目,可帮助聋人看懂电视画面,感知有关的信息。

2.有的人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角膜与晶状体的凸度过小,致使光线到达视网膜时,没有聚成焦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口q做远视。矫正的方法是配戴适合的凸透镜,使光线正好成像于视网膜上。

3.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巩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等部位受损,都可能导致失明。

快乐测试

经典基础题

1.(2010.盐城)正常人能够看清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的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角膜的曲度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2.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功能不相似的是

A闪光灯和角膜 C光圈和瞳孔

B.胶卷和视网膜 D.镜头和晶状体

()()3.图6.1-11所示的眼的名称以及如何进行矫正

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4.(2010.韶关)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 B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C连续用眼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 D.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

5.某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候车厅门口,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向他迎面驶来。图中能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

6.鼻咽部受到病菌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

B.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7.(2010.宁夏)保护好眼、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或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C.人的外耳道上有听觉感受器

B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鼻咽部有炎症时可引起中耳炎

()8.(2010.苏州)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球结构会发生变化而导致近视眼。以下属于近视眼成因的是(双选题)

A眼球前后径过短’ C.晶状体曲度过小

B眼球前后径过长 D.晶状体曲度过大

()9.(2010.巢湖)夏日晴天中午,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刚走进电影院时和寻找到最前1排18号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能力拓展题

10.(2010.日照)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达60%,居世界首位,并且还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图6.1-12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近视患者看不清__________处的物体,可以配戴装有_______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用的结构主要是[

]__________。

(4)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相当于胶卷的眼球结构是[

]__________该结构上的一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__________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5)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列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11.图6.1-13是人耳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界声波经过[

]__________收集,再通过[

]__________传到[

]__________。

(2)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结构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3)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在[

]__________内。

(4)小儿比成人咽喉感染易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是图中的__________比成人相对短、宽而且倾斜度小。

(5)“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损伤。(6)由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是通过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的相关区域形成听觉。

(7)听觉形成的正确过程是

A声波→②→③→④→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②→④→③→⑥→位听神经→听觉中枢 C声波→②→③→④→⑧→位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②→③→④→⑦→位听神经→听觉中枢

12.现在请你用草稿纸做一个小实验:将纸张卷成筒状,贴着右眼,然后把左手伸出,放在纸筒旁边,当你睁开双眼往远处看时,你会惊讶地发现:手掌居然被穿了一个洞,洞中还能看到远处的景色呢!(见图6.1-14甲)

()

(1)请你就上述实验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对所提问题作出合理的解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该图图乙中标注“晶状体”和“视网膜”。

(3)孙悟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突然发现一只恶狗向自己猛扑过来,他吓得转身就跑。请你将下列结构名称的代号填人以下流程中,来解释上述现象。

①视网膜②视觉中枢③视神经④支配肌肉的神经⑤脊髓⑥躯体运动中枢

恶狗影像投射到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⑤→__________与奔跑有关的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

第二篇:7年级上生物教案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

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7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生讨论。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课本第6页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准备: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

教师:

1、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生物状况。

2、设计调查表

调查

小组 组长

组员

调查地点 校园内 调查

时间 2003年9月

日 天气

状况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与人类关系

组内互评

教师评语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调查

第二课时:整理、交流、表达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教学过程:

一、调查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例,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方案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

2、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普查表(或班主任老师分放的新生登记调查表),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地调查:

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等)。

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请教老师。

3.进行校园调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4.教师一起调查,注意安全第一。

三、整理统计: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

1.全班范围内交流,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相互交流。

2.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作用,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完善本次调查活动。

3.完成调查表中互评和老师评价部分。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想。

2.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算出平均值,其它班级或学校学生相比。

教学反思: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点: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师:在课堂上准备一个地球仪。

生:同桌带一只小地球仪

教学设计

一、生物圈的概念

1.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2.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3.老师总结: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圆!

二、生物圈的范围

1.分小组作并讨论课本,11页至12页《生物圈范围》然后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教师总结: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1.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课本12页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2.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

3.教师总结: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生,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教师直接举例,(如人们征服疟疾病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进一步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1.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2.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3.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4.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四、实验探究(需1课时)

1.在实验里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2.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3.将实验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册上》

五、结果交流

1.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2.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3.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4.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5.特别注意与结果不一致的误差的分析。

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空气

杂草

阳光

蚜虫

土壤

小麦

微生物

病毒

湿度

……

……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七、分析课本18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影响。

2.通过测量等环节的学习学会探究的方法。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它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1、先自制“大树一叶一草”活动教具。

2、长颈鹿挂图。

3、投影胶片写出四个问题。

(1)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

1、思考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途径得出答案。

2.预习教材第29页的探究内容,设计好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交给教师检查,选出一份较好表格供课堂使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着长颈的长颈鹿,同时也生活着短颈的长颈鹿(出示挂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图)。

问: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短颈的长颈鹿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长颈的长颈鹿,另一位同学上来扮演短颈的长颈鹿,请一位普通话好的同学进行独白。

表演过程:[独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很多长颈的长颈鹿和短颈的长颈鹿,它们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树叶为食,但后来,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长颈鹿的食物急剧减少,一天,长颈鹿们(两学生)去寻找食物,它们看见的草,很快地吃了起来(两学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样子)。草吃完以后,就吃树上矮处的树叶(两学生把矮处的树叶“吃”掉了。矮处的树叶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处的树叶,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吃到了树叶,短颈的长颈鹿(矮个学生)吃不到树叶。短颈长颈鹿因没有获取食物而饥饿、生病死去(矮个学生表演“死”的动作),从而被淘汰。所以,现在只剩下了长颈的长颈鹿。你看,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树叶呢。]

师:大家觉得这两位同学的表演怎么样?

生:很精彩。

师:我们一起给他们鼓掌吧。(学生鼓掌)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就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所以,短颈的长颈鹿被淘汰,长颈的长颈鹿生存下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书: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师: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板书;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师:请大家看教材第19页上的图片资料(展示题板),并结合题板上的问题进行思考。思考的时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可以讨论。5分钟后,进行抢答比赛,四个组中,看哪一组获胜。

问题1:四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提示:骆驼和骆驼刺适于生活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海豹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里;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

问题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提示:骆驼有驼峰,眼睫毛长而密,足垫厚,腿较长等;骆驼刺的根很长,地上部分很矮小;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

问题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到46 ℃才会出汗;一次性喝水100升后,可以45天不喝水;驼峰中有脂肪,可以贮存能量,所以它适于生活在荒漠中)

问题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大风把树迎风面的枝条吹断,顺风面的枝条继续生长,所以只要风大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旗形树)

抢答过程:(略)

(注:教师可把三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答对一题加10分,回答不完整的,本组同学补充正确后也可加10分。教师进行提问时,应考虑到各组学生的积极性,在最后宣布获胜小组时,其他小组也应给予鼓励)

比赛结果:(略)

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应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都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师:大家还能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除了对环境适应以外,还能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下一堂课,同学们要做一个探究活动,要用到一种仪器——干湿温度计。(展示自绘干湿温度计挂图,介绍使用干湿温度计的方法)

结束新课,布置作业:各小组长领取干湿温度计以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组员一起根据教材第20页中的要求,制定探究性计划,做出假设,并设计一个调查表格,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表中,下一堂课我们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引言: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投入巨额资金,实行退耕还林计划呢?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退耕还林计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这个行动中去。

师:植物对环境有影响吗?

(提示:有)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对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地方的湿度进行了测量。四个小组各派一个同学来填写表格,请填上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教师展示小黑板上学生设计的表格)

学生活动:(略)

师:能说出你们的假设内容吗?

(第一、二、四小组假设灌丛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第三小组假设草地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四个小组都假设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

师:我们来分析四个小组的数据。

学生分析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沉浸在讨论和分析中)

师:根据四个小组对裸地、草地、灌丛的数据平均值,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师:根据四个小组早、中、晚的数据平均值,你们又得出什么结论?

师:四个小组的假设怎样?

师:四个小组测量都准确吗?

师:请第三小组的同学分析原因。

教学反思: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课前准备 教 师:准备一个水族箱,里面生活着水生生物。学 生:记录近日所食用的食物名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概念 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环保教育 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教学反思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

重 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 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 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 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 新课: 生态系统的类型

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①游戏:我爱我家。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处。并由学生讨论找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②学生分析: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③ 学生在分析联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①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②学生观看影片,表现出对被破坏环境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5 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①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方案和实施计划。课下作业

①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②定期进行保护校园活动。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设计

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指导学生看书37页):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⑴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⑵左眼看,右眼睁。

⑶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⑴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⑵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⑶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 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小组竞赛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 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

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②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3H铅笔,绘图纸,尺;兴趣强烈的几个学生提前跟随老师学做临时装片。

教师:洋葱鳞片叶,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实)的果肉,新鲜的黄瓜,清水,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透明的细胞立体模型,植物细胞挂图,提前制备上述几种材料的装片,摆放多台示范镜,叶片的永久横切片、人的血液涂片、单层扁平上皮装片各10片。

课前培训几个学生。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跃跃欲试探究它们的结构组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气氛活泼。巡视、查询学生们所做的课前准备,适当地交流。

检测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纠错。

策略①:观察、识别

策略②:四人一组为单位识别

导言: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

按小组准备永久切片、涂片、装片各一。

实验方法步骤

一、制作临时装片

1.示范 准备擦→滴 制作临时装片 取→展→盖提前参加培训的几位学生作为“小先生”示范制片,边示范边讲解。

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获得感性认识。对其中的不明白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小先生”解答,或同学们展开讨论,若仍有疑问及时申请老师的帮助。

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向

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

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

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

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

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

⑥吸引染液的方法?

疑难之处提供帮助引导众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注:应用此策略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发现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和规范操作。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的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方法步骤提问、思考,以解决不解之处,扫除制片中的障碍,以便下一步自行操作能顺利进行。

2.变化制作方法和步骤

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用具考虑取材、染液、染色如何改革一下? 要敢想、敢做.提示:

①取村:黄瓜改“刮取果肉”为“削取薄片”,挑选最薄的一片制片;番茄可挑取果肉或吸取果汁;

②染色剂:尝试用高锰酸钾溶液染色如何?

③染色:可在盖上盖玻片之前直接滴加染色剂染色(黄瓜、番茄不必染色)

3.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自行选择一种所给材料及相应的染液和方法,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同桌学生互相检查。及时指导。

使用显微镜观察,初步感知细胞,注意根据染色的结果区分细胞的各个结构(参考教材和教具)。同时注意观察制片的效果。考虑:有了污点怎么办?细胞、气泡有什么区别?染色剂对细胞有什么影响?

指导、交流、引导、设疑

三、再次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选取其他材料(相应变化染液和方法),制成临时装片,逐渐熟练操作,加深体会,避免不规范操作,力求完善、成功。

在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结构,体会细胞的整体性。并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

提示观察示范镜

评价

鼓励:通过细胞结构的彩色挂图、模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的结构;

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绘图要领:

1.真实;

2.规矩: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尤其注意点的画法)要规矩;

3.完整:名称标注齐全。

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

(真实、科学是第一,大小位置掌握好,线要轻轻点要圆,名称标注要齐全。):边讲解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边在黑板上画板图示范;

技能训练

测量、计算

学会科学方法,感知细胞的大小。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具体内容略)

可集中讨论课后的练习题,也可在制片、观察过程中留意各种情况的出现,及时思考、尝试处理,再讨论交流,总结。组织

引导、渗透、协助

教学反思: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②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③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3H铅笔,绘图纸;各种各样的果冻,彩色糖粒,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线等物品;上课前漱口。

教师:生理盐水,稀碘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清水,琼脂。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挂图,不同种类的人体、动物体细胞挂图或投影片、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若条件许可),提前制作临时装片、摆放示范镜。

教学设计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题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激起疑惑:口腔上皮细胞在哪儿?怎样获得?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解决心中的疑惑 承前启后,知识导入。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

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

示范取材部位。材料用具

提出疑问:生理盐水有什么作用?

引导、分析方法步骤

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村、方法、染色剂的变化);

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参与 引导、帮助

调查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

借鉴老师摆放的示范镜。

发现由于取材、染色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效果。巡视、提示 参与观察

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感知动物(人)细胞的形态结构,注意绘图要领、互评、展示。

讨论、归纳

总结:比较、归纳、描述、指导、提示、评价

出示挂图或媒体演示(投影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

引导、总结

模拟制作

策略①: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策略②: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

教学反思: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演示实验器材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细胞的生活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通过谈论吃水果时的各种口感,说出水果中含有糖、水、酸性物质等。

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体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尝试着分析龙胆紫溶液溶于水的原因。

思考,并说出细胞内的物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交换的。

请同学们谈论一下吃水果时都有什么口感,推测一下水果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对同学们的回答表示肯定。

说明这些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演示实验:龙胆紫溶液滴入清水中。

从分子、原子水平对溶液的扩散现象进行解释。细胞中的糖、水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细胞中除了糖、水以外,还有其他物质。

请同学们思考细胞外的物质与细胞内的物质是否有交换。

动画展示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对图片进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能量。

理解加油站和汽车的发动机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

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

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提供给同学们教学图片。

能量有不同的形式,汽油中含有的是化学能,当汽车开动时,化学能就被转化成动能,使汽车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哪一个部件在起作用?

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

教学反思 :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③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制作等活动,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模拟制作的能力等。

④学生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产生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克隆、DNA、基因的资料,四种颜色的硬卡片。

学生:有关克隆的信息。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交流汇报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地评价。

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1.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

结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2.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观看“小羊多莉的身世”,经过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小组内进行资料分析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学生互评)。观察教师模拟制作的一条信息载体。

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模拟遗传信息的组成。演示“小羊多莉的身世”,鼓励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组织分析活动并适时评价。板书小结。示范制作一条信息载体。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摸拟遗传信息的组成。

三、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1.结构

2.基因

列举身边的信息及其存在的载体;

观察DNA的结构;

认同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调控,最后小结信息的多样性取决于“字母”的不同组合方式。板书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四、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大致了解三者的关系;

列举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例子。

析染色体的作用。引导举例:信息的存在及其载体;导入DNA;演示“DNA分子片段”课件;巩固遗传信息存在于DNA上。演示“染色体”课件;常识性介绍染色体的形态;列举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例子;引导分析染色体的作用。

教学反思: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目标

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 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

教师:

①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

②细胞分裂各期图示;

③细胞分裂过程课件。

学生:复习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测量乒乓球、篮球的半径,并求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探究提纲:首先,阅读本节内容,独立分析、解答探究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在组长组织下,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讨论交流。

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交流。

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及时发现问题。看学生基本讨论完之后,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3.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大吗?

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5.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各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出现两种答案: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染色体数目不变。

在教师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争先恐后发言。

紧缩眉头,面面相觑。

豁然开朗,对细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结前面知识,得出正确结论。

小组派代表谈体会,组内成员给予补充。

小组间进行交流。

出示第一题

对正确回答给予肯定评价。

其他给予鼓励评价。

出示第二题

给予鼓励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展示细胞分裂各期图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出示第三题

展示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指导学生观察。

追问为什么?

结合书中练习2做进一步解释。为更好地理解第四题做好铺垫。

出示第四题

给予肯定评价。

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寄予期望。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三、分层次练习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其实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作业

进一步探究:细胞永 远具有分裂能力吗?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分层次提出问题,同时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反思: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师:显微镜、四种组织永久切片。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听小夜曲,观看各种动物和小孩的图片、文字,从而明确 本节课的主题,立刻融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创设情境:放小夜曲,同时展示图片、文字及本章题目。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迅速思考回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答。

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

预习提纲

1.动物和人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将怎样变化成为一群细胞?

2.什么是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有哪四种组织,功能如何?

3.什么是器官?

4.什么是系统?有哪些系统构成人体?

认真思索老师的问题,激起自己去探索奥秘的愿望。

先自己看课本,后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讨论预习提纲,并把答案划在书上。

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人体为例来揭开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神秘面纱。同时大屏幕出示本节题目。

向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划分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到各小组简单地看一下预习情况,注意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

受精卵分裂成多个细 胞小组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

看图加深对细胞分裂的认识。

学生会问:人体的细胞各式各样,而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只是球形,这是为什么?

认真思考,举手回答,学生恍然大悟,但又会问为什么要发生分化?多数同学解答不出。看学生基本预习完后,开始提问预习提纲第一题。

认真倾听,给予肯定评价。

展示细胞的分裂过程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鼓励学生发问。

进行鼓励,并启发其从第二题找答案,向其他学生发问。

再次让其他同学解答。

教师评价:没关系,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咱们共同来分析。

细胞分化成肌肉组织

分化:

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此过程叫细胞分化。

受到鼓励后,更加紧跟老师,认真看大屏幕思索,在老师启发下能说出这群球形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群梭形细胞后,就有了收缩和舒张功能,这就是分化!并自己能说出分化的概念。

展示肌肉组织的形成,然后将该组织放大展示肌细胞,再将肌细胞放大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答分化的原因。

(可用近似梭形的气球代替肌细胞,弹簧代替肌纤维,教师拉伸气球、弹簧引导学生理解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成上皮组织观看,基本上能说出上皮组织的形成原因(很多同学的表情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让老师能看出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分泌)教师评价,然后通过展示上皮组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加深对分化的理解。

(准备2个烧杯,一杯放些小球代表球形细胞;一杯放些与小球同体积的排列紧密的长方体木块代表上皮细胞,问学生有关分化的问题)

教师进行评价,并解答学生的问题。细胞分化成神经组织学生观察后能迅速得出结论,小组成员补充。

但若干学生不理解为何具有产生传导兴奋的功能。

学生顿悟,并理解了神经组织的功能,进一步理解分化的概念。大屏幕展示神经组织的形成。评价并提示细胞分化成结缔组织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对分化有了深刻、全面了解,并能概述组织的定义。

展示血液、骨组织等多幅结缔组织图,让学生自己说出结缔组织的形成,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明白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脑、胃、心脏等是器官。

通过看书能轻松做答。

问:为何胃、脑、心脏均是由四种组织构成?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小组成员补充。

提问预习提纲中的第三题。

评价后,展示由四种组织构成的脑、胃、心脏等器官(无电脑可展示各器官模型)。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器官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皮肤也是一种器官

分小组回答每一小点,另一小组补充。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然 后再问: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疼会流血,请你分析说明皮肤中可能有哪几种组织?

皮肤是哪种结构层次呢?系统:

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马上明白系统的概念,并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

小组讨论并自行解答,但对内分泌系统不明白,向教师咨询。

展示食道、胃、肝、大肠、小肠等各器官形成消化系统的动画。启发学生自己导入系统的概念。

展示八系统的组成,让学生讨论这些系统的功能。

大屏幕再次展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并举例。

放一段“命运”交响曲,问你的感受如何?人体是统一的整体认真思索后得出结论,小组成员补充。

分小组小结在笔记本上。

两人一台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看每种组织的特点,看完后,将显微镜归位。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学生认真思考,并举手回答,组内成员补充。

学生畅所欲言,更加热爱生物学。哪些器官系统在起作用呢?

评价并总结

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小结人体的结构层次。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进一步理解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

大屏幕展示节后练习题,引导学生回答。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小结并对同学们寄以希望:世界上有很多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教学反思: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课前准备:同教学设计前的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温故而知新

讲桌上摆放2盆有花有果的看橘,教室四周贴上美丽的植物图片。

师:上节课我们已揭开了动物体结构层次的神秘面纱,谁知道它的结构层次?

生:一一做答。

师:掌握得不错。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大成员——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我们已有所了解,那么今天我们研究什么呢?请各位同学环顾四周,谁来回答?

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师:有眼力。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美丽生存环境的功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立刻对新知识产生渴望。

二、看书预习,分小组讨论预习提纲中的各题,进行学习行为前移

1.绿色开花植物体是怎样生活的?

2.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何功能?

3.植物是怎样由受精卵形成组织的?与动物一样吗?

4.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

5.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吗?为什么?

三、师生共同努力答疑解惑

师:手持一盆开花植物,问,这盆绿色开花植物是怎样生活的?

生:根吸收土壤中的水等营养物质,在有阳光、温度适宜的环境下生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需要水、阳光、空气?

师:谁来帮帮他?

生:可能是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吧!

师:真能学以致用。这些知识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获得。下面咱们来解决第二题。

生:二人一组观察自己采集的完整草本植物标本,小组代表边指植物边回答。

师:他答对了吗?请给点掌声。

生:完全正确,并鼓掌。

师:下面的一道题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咱们共同努力来啃下这块硬骨头,好吗?请回答第1个问题。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生:植物体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再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

师:你们还有疑问吗?

生:我不明白输导组织的形成。

师:问得好!它的确是个难以理解的微观变化问题。边在黑板上画图边拿导管模型解答。然后,再让刚才提问的学生重述。

生:重述导管的形成。

师:好,咱们来解决第二个问号吧。

生:不同之处在于动物体是由受精卵分裂为一群细胞,再分化成为四种组织。植物体是从分生组织分化出其他组织的,组织名称也不一样。

师:看书很认真,其实在动物体内也有一些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只不过叫分生组织罢了。动、植物体的形成差不多。难点攻克了,来回答第四题吧。首先解决根这种器官的组成。

生:到讲台前,手指根尖模型回答,小组成员补充。

师:正确。那么,由保护组织形成的根冠,和由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形成的成熟区,由营养组织构成的伸长区的细胞最初来源是什么?

生:均由分生组织形成的分生区的细胞分化得到。

师:棒极了,接着展示根尖伸长的活动挂图。咱们来解决点实际问题,手持甘蔗茎,西红柿果实,问:它们分别是什么器官?

生:茎,果实。

师:完全正确。那你能分析它们的组成吗?

生:略。

师:现在就剩下最后一道题了,胜利在望,请同学们再接再厉,谁来答?

生:回答。

师:好!请6个小组每组出代表扮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生:参加表演,说出自己所演器官的功能,及由何组织构成,另一小组拿两根长管代表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和筛管,六件校服代表保护组织,若干小球代表营养组织,让演各器官的同学外面披上校服,左手拿着小球持长管,右手持另一长管。一学生拿6烧杯水沿导管从根处边走边送1杯水给其他器官,另1位学生拿6杯奶(代表有机物),从叶处沿筛管边走边送1杯奶给其他器官。(加深理解榆导组织贯穿于整个植物体)

师: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吗?

生:是。

师:同学们表演得精彩吗?让我们为他们鼓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基本上明白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让我们做一下小结。

四、分小组总结,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材料、投影仪。

说明:演示实验材料装置为:取一段软胶管作为支架,用50╳50╳2(mm)的玻璃板将软胶管压紧后用透明胶带将四周黏牢,即为扁平水槽。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入水槽。则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清晰可见。

学生:自编的小品、计算机操作能力。

说明:小品的内容最好是人得了某些由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他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了……。例如:疟疾。(教师提前布置)。最后提出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情境 导入

表演小品;在小品的最后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常识,从而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欣赏小品;

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引导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观察教师演示的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提出问题。

演示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A.草履虫的结构;

B.草履虫的生活。

实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有关草履虫生活方面的知识,交流汇报。讲述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解决问题。

三、小结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举手,产生好奇心,集中精神思考,通过自己的体验自由发表看法。

能说出:预防“小儿麻痹”。

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吃“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病。

疑问,关注本课内容,进入学习主题分组资料分析,讨论创设课堂气氛:小时候吃过“糖丸”的请举手。

提出疑问,了解学生认知:吃“糖丸”有什么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吃“糖丸”为预防疾病,为后面学习“糖丸”是“减毒病毒”作铺垫。)

设疑,引入新课:

为什么“糖丸”能预防“小儿麻痹”?今天课上内容可以解答。

艾滋病: 症状、特征、传染途径

艾滋病的预防每组出代表,谈对病毒的认识,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听老师讲解,同时观察图片,对“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收集来的资料。

让每组出代表,班上交流谈对病毒的认识,并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将学生疑问总结性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谈对“艾滋病”的认识。“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提出疑问: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

举手回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出示图片:“艾滋病”病人,“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在让学生谈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中,不论涉及没涉及到“艾滋病”,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谈到这一话题,并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对“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鼓励其他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同时大屏幕再次快速闪过图片:“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如学生回答不出,师解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使学生确立:“世界绝症”致病源是病毒,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病毒的发现过程

疑问:病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与细菌一样吗?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有目的的学习。

认真听,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得出:病毒比细菌小。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内容:学习本课可以对病毒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你们自己提出的疑问做出解答。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叙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引导提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

给予评价病毒特征:小,纳米计量,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列举一些自认为能代表病毒与细胞的大小关系的事物。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比较接近的对比关系。

进一步认识病毒“小”的特征。

分析,解释原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病毒。

能列举一定的根据说明病毒“小”的 特征。启发:病毒有多小?试着用类比的方法用身边熟悉的两个事物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大小。

讲解:病毒对于细胞相当于篮球与一个摩天大厦。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大小。

实例说明: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拿来一份鸡的血液,说可能这只鸡患有鸡瘟,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老师马上说你一定查不到。向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病毒形态

病毒结构: 蛋白质“外壳” 内部遗传物质

病毒的生活:生活 在活细胞内。

与病毒有关的疾病:流感,鸡瘟,口蹄疫,肝炎,烟草花叶“病”。

观察图片,识别几种病毒形态。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提出疑问: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生物特征及细胞结构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病毒分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称植物病毒。

提出疑问:大肠杆菌噬菌体寄生在大肠杆菌内叫什么病毒?(可以告诉学生大肠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肠内的细菌。)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

提问:肝炎疫苗是用来防治病的,怎么会是病毒?

学生恍然大悟,对病毒有新的认识。认同病毒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

解说:病毒不但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 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 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教师: 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方案二:将课前采集的实物课上观察(根据地区差异有选择的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类植物),也可观察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共识。探讨课本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方案三:有表情地朗读课本中的优美诗句,请见过诗句中景象的同学向大家描述介绍一下。观看挂图或书上的彩图。发散性思维,讨论书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展示CA1课件或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并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并对探究加以指导。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学生总结、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可根据 意境,配以彩色板画。指导学生观察板图及课本 插图,并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并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或录像(葫芦藓、苔藓植物及生活环境等有关资料及图片)。观察后,对比藻类植物,发现问题、提出间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逻辑推理,探讨自己发现的问题及书上的讨论题。方案二:观察实物或标本(有条件的地方可采集葫芦藓、墙藓、地钱等实物),实验探究。方案三:观察挂图或书上的彩图,讨论书上第81页思考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指导学生观看CAI课件、录像,展示学生要观察的实物,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点拨、巡视、指导,共同总结藻类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指导学生观察挂图及课本 彩图,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通过CAI课件观察并比较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及生活环境,质疑,制定探究计划,合作实践,进一步观察蕨类植物实物。方案二:观察标本、挂图或书上的彩图或投影片。小组讨论蕨类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并表述、交流。小组将讨论结果归纳,并在全班交流。方案三:先展示课余收集的有关蕨类植物的资料或实物,表达交流自己对蕨类植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知识。CAI展示有关的图片、实物、标本,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完善探究方案,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提示。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得出结论。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主动参与课外实践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情感。知识回顾较比、讨论、综合、归纳。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

第二节

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重点和难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教师活动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方案

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方案三:结合方案一、二[注:时间充裕、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方案四: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观察教师板画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并能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学生讨论交流,填充表格。巡视、指导,提供挂图、剪贴图、用彩色粉笔板画。均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纠正、补充、完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出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巡视、参与讨论、出示课件、指导、点拨。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方案三:观察动态的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再观察“松的球果和种子”的图片投影,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仑,得出答案。巡视、指导、展示挂图、出示课件 1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出示课件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方案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方案三:跟随老师到校园里或学校周围,认识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观察识别。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启发、点拨出示课件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CAI课件及用Flash制作的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图片;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的CAI课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 子才能萌发?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 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 出问题。2.作出假设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 的方案。3.制定计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巡视指导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出示讨论提纲,指导学生讨论,针对性制定实验方案。帮助分组,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4.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6.表达和交流: 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重做。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互评。7.本探究实验成 功的关键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指导看书,强调正确取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置。指导组间交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和说明。组织描述、纠正补充。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 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 流,得出结论。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方案二: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环环相扣的观察和探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5.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3.通过合理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与他人交流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做好调查记录;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并于课前3~4周分别在甲、乙、丙、丁4个瓶内培育菜豆的幼苗(甲瓶盛不缺肥料的营养液、乙瓶盛缺氮的营养液、丙瓶盛缺磷的营养液、丁瓶盛缺钾的营养液),每天观察,做好记录。教师:用Flash制作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过程和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或抽拉活动教具;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根尖的结构图;培养皿;坐标纸。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根靠根尖向前生长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请学生描述探究的步骤及结果,进行鼓励性评价。指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积极动脑,互相质疑,讨论解答。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肯定。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组织讨论解答,全班进行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帮助分析原因,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根的生长:(1)分生区: 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 增大细胞体积。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指导学生区分根尖的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变化。提醒学生区分很尖的部分,辨别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提出观察、探究的问题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部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出示观察的提纲,指导学生抽拉活动教具。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部分。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 3.合理施肥的意义组内汇报交流调查的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结果,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并讨论:施肥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补充和说明。出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对病因进行分析探究。放录像、提出探究的问题,引导分析。出示幼苗,指导学生辨别病因。指导看书,进行适当的补充。联系实际,指导生活中合理施肥的方法。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花的图片和赞美花的诗句,查阅与花的颜色和香味有关的资料,了解颜色和香味对传粉和受精的意义。

教师:要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花或模型)和实验用具(解剖针、镊子、培养皿、刀片和放大镜),搜集昆虫传粉方面的录像资料,制作受精及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的活动教具或CAI课件。同时备有新鲜的果实(桃和玉米),以及带有雄花和雌花的干枯玉米植株、塑料袋和毛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方案一: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问题,大胆推测、想像,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受精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受精。方案二:根据问题,认真观看录像(CAI课件),通过分析推理、合作交流,描述受精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受精。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演示被子植物受精的抽拉式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最后概括描述出受精的过程。用优美的语言,创设盛夏蜜蜂在花丛中忙绿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在表述交流中,让学生大胆描述传粉过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质疑,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录像(CAl课件),进行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

课前组织学生预习、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模拟表演传粉过程,通过直观表演,让学生加深对传粉的了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推测,描述受精的过程。

质疑,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认真观看,针对问题进行步步为营的探究,最终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看书自学,针对不易理解,抽象的受精过程,教师提供抽拉式活动教具,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加深对受精过程的理解。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二:根据问题,认真观看录像(CAI课件),以桃为例说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激情、质疑,指导观察,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典型的案例:桃的形成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书,针对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动态过程,提供活动黏贴图,指导学生黏贴,加深对其形成的理解。

创没情境,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用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人工辅助传粉

爱花习惯教育 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说出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通过尝试解读数据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法进行探究的能力。3.分析资料,并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加强对有限水资源的保护意识。重点和难点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3.解读实验数据的技能训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多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计算器、水彩笔、多种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测干小麦种子含水实验装置、多种图片资料、制作CAI课件。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导课方案一:在教师诗般的语言中想像大海、江河、雨雪、绿茵、麦浪,联想到水是生命之源,以此进入情境。

方案二:观看录像,展开联想,进入情境。以抒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情境。播放录像。

二、提出问题 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针对课题内容写出1~2个想探究的问题,实物投影上展示。方案二:针对课题内容和课前准备,举手提问1~2个想探究的问题。巡视、指导,参与讨论,点拨引导。

聆听,鼓励学生大胆表明观点,点拨引导。

三、进行新课:

(一)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1.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分布。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方案二: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设计方案,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强调实验位意事项。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含量。方案一: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方案二: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交流探讨。

出示CA1,指导分析。

对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和交流。3.水对绿色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方案一:四人合作,联系生活,调动经验储备,讨论交流,相互补充。

方案二:根据提示,深层挖掘内涵。指导、点拨、归纳。

出示CAI进行提示。

(二)解读小麦对水需要量的实验数据。方案一:独立计算和画出直方图,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谈启发。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计算和画直方图,组间交流点评,谈启发。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指导分工,控制时间。

(三)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会影响植物的分布。方案一:展示课前收集过的有关图片资料,阐述观点。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出水的分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实物投影展示,对学生的课前活动进行鼓励性评判。

出示CA1,点评。分析李白诗句。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找出诗中的缺憾,并谈从中所受的启发。

方案二:观察分析,找出诗中的缺憾,发出节水倡议。巡视、点评。出示CAI提示,补充,点评,情感教育。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象。

重点和难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因缺水而引起变化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参与教师准备的过程。

教师:事先培养好的长出根毛的幼根: 将10X100厘米的试管洗净,在试管内管口附近放入棉花球。把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2~3粒)放在棉花球上,上面在盖上少量棉花。整个棉花球上要滴足清水,使它经常保持潮湿。三四天以后,小麦的幼根钻出棉花球向下伸展,幼根的前端密布着根毛,肉眼可见,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则更清楚。

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纵剖开的茎:实验用的枝条要用木本植物的,而且要带着叶的(当然,如果带着白色的花则更好)把枝条插在红色液体中,放在向阳温暖的地方,由于叶进行蒸腾作用,红色液体的上升会更快些。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课堂上教师可分发给学生两人一段植物的纵剖开的茎,让学生仔细观察本质部中出现红色的结构及其功能。这样,学生对水分通过茎中的途径理解会更加深刻、生动。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动态CAI课件或投影片;茎的结构,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实验CAI课件或投影片。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整体感知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师生共同确认。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展示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动态CAI课件(或自制投影片)。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本节课内容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P111《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方案三: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四: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想探究并认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确认很适于吸水的特点。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茎的结构方案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察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后了解茎的结构。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方案三: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茎的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知识。

教师展示CAI课件或自制投影片;参与学生讨论、归纳。2.茎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方案二:对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看书,参与小组间合作学习。

教师对需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起到指导者的作用。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二:先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讲述自己参与教师制作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的过程以及对所观察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阅读课本Plll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三: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CAI课件或投影片,四人一组讨论老师出示的问题,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并指导学生通过看书,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教师指导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阅读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教师展示课件或投影片,参与学生讨论,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课堂小结:

学完了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具备了什么能力?

方案一: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达标检测方案一:学生学完一、二两大部分后,各做达标检测题一次;学完本节课后,再做达标检测题一次(具体问题略)。

方案二:学完本节课后,学生集中做一次总的达标检测题(具体问题略)。指导学生进行“小循环,多反馈”。

指导学生做达标检测题。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课前准备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学生: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课前调查: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的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4.准备几种叶肉分化程度不同植物的叶片。教师:

1.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2.准备课本Pll7进一步探究的第二个实验。3.5%的甘油溶液、新鲜幼嫩的蚕豆叶片。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5.用flash制作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

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三: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组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

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组织实验,参与学生讨论,对于发表独持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 情况。

方案一: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方案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方案一:

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二:观看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讨论“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变化?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三: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阅读课文,P114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按课本要求画图。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3.练习绘图

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按课本要求画图。方案一:四人小组根据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方案二:观察图“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示绘图的要求。

组织讨论,鼓励交流,引导学生作出解释。

演示实验(附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

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讨论: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方案一: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感受。进一步认识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

方案二:阅读课文(Pll6最后两段);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播放录像、展示资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附:(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三篇:生物7年级第七章生物优秀教案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图的影响

本章设计

本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然后,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再次,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身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一些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教师站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也要积极引导,给予关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这节内容,可以利用教科书有关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5幅图片引入课题,或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课上分析这些资料,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时,应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也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组,每组重点讨论其中的1幅图片。然后,组织学生充分交流,以达成共识。教卿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列举自己周围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分析原因和危害。“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及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来进行。课前教师应做充分的准备。一上课,教师马上便可根据学生的准备,组织开展探究活动。“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这节内容,教师在课前应亲自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做一番调查,还可以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咨询,并通过多种媒体收集一些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先引导学生学习“拟定计划”栏目的内容及退耕还林还草的阅读材料,安排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然后作简要的交流。最后,教师要讲一下外出调查的时间、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计划等事宜。调查后要安排各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总之,本章在编写上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境保护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以及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本章共3节内容,建议用5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可以利用教科书有关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5幅图片引入课题,最好在课让学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课上分析这些资料,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在引导学生析资料时,应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也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体情况,将学生分组,每组重点讨论1幅图片。然后,组织学生充分交流,以达成如下共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须要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人类在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等等。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列举自己周围的破生态环境的实例,分析原因和危害。教师在组织学生课下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时,对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可以组:

讨论,以期形成下列共识:保护野生生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野生生物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类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当注意辩证地、全面看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崽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3.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1)请你尝试说明图1中人们的这种行为有哪些积极意义。

(2)图2是某草场退化的景象,你认为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

(1)图1中的人们正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这样可以增加植被面积,对于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有积极的作用。

(2)草场退化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天气干旱、鼠灾严重,特别是过度放牧等因素使草场迅速退化。

学生质疑:人们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那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后回答: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绕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质疑: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方案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指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下面的问题:

资料1: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 400万,总面积39亿亩。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鸟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 480千米,南北宽560~1 460千米,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资料2:实施退耕还林,改变农民传统的广种薄收的耕种习惯,使地得其用,宜林则林,宜农则农,扩大森林面积,不仅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而且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粮食单产,实现增产增收。

(1)你认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2)退耕还林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3)通过上面两则资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阅读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1)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2)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植被面积,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

(3)从上述两则资料可以看出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员,只有遵循生态规律,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教师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适当的鼓励,并进一步强调: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们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人类活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继续分析下面的问题。

方案二:教师指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

例如:

1.我们小组通过走访林业局有关工作人员了解到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近年来本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一些前几年在本地消失的鸟类已经回来。

2.我们小组通过走访畜牧工作人员了解到通过合理发展畜牧业,本地区的草地荒漠化的现象已经得到彻底改善,畜牧业发展良好。

3.我们小组通过走访当地的一些私有煤矿主和矿产资源的有关部门,了解到一些不合理的煤矿已经停产。

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进行各种积极有效的工作,例如:合理发展林业、畜牧业,禁止乱开矿等。人们的这些积极活动使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的四幅图示,积极收集相关的资料,分别以森林、环境、人类,沙尘暴、小鸟何辜,太湖水污染为主题,从乱砍滥伐,沙尘暴形成原因、治理措施,鸟儿与人类的关系,太湖污染的原因、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实例,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例如:

1.森林、环境、人类

(1)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部分林副业产晶,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这对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又如,在降雨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

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大量地吸收和储存雨

水。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2)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后果

对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水土流失、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土地荒漠化等。

(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

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以下保护措施:①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②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③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④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⑤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吭木、造纸等用材林;⑥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2.沙尘暴

(1)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森林锐

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友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2)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并展示图片说明:

(3)防治沙尘暴的措施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封育同时可以加以人互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生态逆转。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种,保证幼苗达到一定密度,一定高度,一定面积,就可以把风蚀变为沙埋的植物群体,使沙丘固定。在干旱草原流动沙地采用适当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沙地固定。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育灌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沙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⑤建立沙区牧场防护林。⑥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

3.小鸟何辜

(1)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可供观赏,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例如:灰喜鹊是松毛虫的天敌,大山雀是林业害虫的天敌,啄木鸟被誉为“森林医生”,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

(2)鸟儿数量减少的原因

鸟类种群数量减少主要以人类的干涉、破坏为主。比如人类活动破坏湿地,湿刊少;农作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鸟类吃了带有毒性的化学物品,鸟蛋含钙减少,繁磋数量和质量下降;还有草原牧区大量使用化学药物灭鼠、灭兔,猛禽类吃了带有毒性兔子等食物,就会二次中毒。另外,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使鸟类无家可归。加上人捕杀导致鸟类的数量减少。

(3)保护鸟类的意义

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需要多杰力的。保护鸟类应该从我做起。

4.太湖水污染

(1)太湖水污染的原因

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排入水畔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形成恶性循环。

(2)治理措施

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高人们的思想素质,节约资源,减少垃圾。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如果有疑问可以请该组的同学解惑释:交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I业废办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多种生物和人类的生活。

教师提示:面对这么多的环境问题,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已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学习科识,加强思想修养是当务之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饿起。

学习目标三:警惕生物入侵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生物入侵及其危害”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生物入侵?(2)生物入侵的危害性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l)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人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席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2)生物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

①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②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③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成直接威胁。

④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教师强调: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坐态安全。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如下的收获:

(1)通过分析老师提供的资料和同学们的调查结果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

(2)通过收集资料对森林、环境、人类,沙尘暴,小鸟何辜,太湖水污染等主题进行分析,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也知道了环境破坏对人类生活的严重影响,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通过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信息,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性。板书设计

典例精析

1.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

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植树造林能够提供大量的木材

D.植树造林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答案:c

详解: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面积较少,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植树造林对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l有积极的意义。从生物圈的角度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释放出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

2.近年来,黄河下游地区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的河段也上移,其主要的原因是()

A.地球的温室效应

B.上游地区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降水量减少

c.上游用水增多

D.地壳运动频繁

答案:B

详解: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黄河上游的植被面积大量减少,水土大量流失,气候条件逐渐恶劣,降水量逐年减少,导致黄河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的河段也上移。

3.下列对沙尘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沙尘暴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等因素有着刁

B.沙尘暴只有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

C.沙尘暴在我国的任何地区都有可能发生

D.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是防治沙尘暴的重要措施

答案:C

详解: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沙尘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南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所以,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加速生态逆转是防矗的主要措施。

4.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本国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而他们的“宝洁”“汉高„“花王”等公司却在中国大量推销、制造含磷洗涤剂,这将给我国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A.土地沙化

B.水质恶化

C.空气污染

D.垃圾增多

答案:B

详解: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通过一定的途径流入江河、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河水和湖水缺氧,影响江河、湖泊中其他水生生物的生活,甚至死亡。

5.生物入侵是指„„„

A.饲养当地的野生动物

B.改良种培育动植物新品种

C.生物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而造成的严重危害现象

D.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 答案:C 详解: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例如,100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由于在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变成野兔,在适宜的环境中,加上没有天敌,野兔大量繁殖,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提示:列举身边常见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活动设计 活动题目:调查家乡的生态现状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2)进一步了解调查的一般过程。

活动过程:

(1)分组调查家乡的河流、湖泊的污染情况。

(2)分组调查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

(3)调查在日常生活中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情况。

(4)走访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对河流、湖泊污染的治理情况。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收获:

(1)本节课完全建立在学生自己的收集、讨论、交流上。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的理念出发,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和整合资料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迷信权威、依赖他人的行为。所以,在教学中,除了严重的科学性错误在课堂上纠正以外,都是尽量让学生自主发挥的。

(2)教师不是一个轻松的听众。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绝不能做一个轻松的听众,要做学生的指导者和领路人。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分工,如果任由学生自己分工,往往会由于组织能力的不足和威信的不够,造成有的同学偷懒、有的同学包揽的现象。教师可以采取指定小组负责人的方法,帮助小组长树立威信,及时指导小组长工作,帮助督促检查落实。其次,教师必须给学生提出资料收集的要求,可以提出提纲、提示查询线索。要求学生对于自己负责收集的部分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3)充分放手,绝不越俎代庖。学生知识量和思维能力决定了他们准备得再充分,也不能和老师多年积累的知识和讲课的技巧相比。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做忠实的听众,学生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也要充分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侠适当的提示,充分让他们展示,绝不能取而代之。

【设计方案二】

[设计思路]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必须重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强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要使他们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健康生活的保证,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习惯。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正方与反方的辩论,通过辩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过程:(精彩片段)

正方: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使得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加快了;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改良了

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人类的辛勤劳动使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使沙漠变成了绿洲;我国建设的“三北”防护林,有效地抑制了沙漠的蔓延。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面貌,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教师:现在请反方同学陈述。

反方: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具有负面影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圈的和谐,打破了生态乎衡,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即使人类会做出一些对环境有益的活动,但那也是在人类破坏环境后所做的一点弥补,而这一点补救却比不上人类破坏的千分之一。因此,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

教师:两方同学都已将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陈述完毕了,都非常的坚定而自信。下面进

行自由辩论。

正方:人类可以消灭一些有害物种,如苍蝇、蚊子、老鼠等,消灭了这些有害生物,可以减少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有利保护珍稀物种。

反方:但是没有人类的时候,也没有使物种减少啊,反而是人类出现以后物种才减少。

正方:物种的灭绝有自然的因素,有它本身产生和消亡的自然规律,而且有些物种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了,并不全是人类的原因,而且人类通过基因重组又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品种。此外,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那些濒危的物种。

反方:你们还记得沙尘暴吧,满天飞沙,天都变成红色的了。就是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破坏森林和草原,才使得沙尘暴频频发生。这不正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吗?

正方:那人类还建设防护林呢。防护林能隔沙,在沙漠的边上建上防护林,可以减懂漠化的进程,这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正方:而且人类还可以引进物种。你们都听说过屎壳郎吧。澳洲本来没有这种生物们的牧场由于牛羊的粪便不能清除,以至于草场快要退化了。这时他们从国外进口了历郎。它可以分解牛羊的粪便,这样就帮助他们清理了草场,草场没有退化,所以人类的稚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反方:但人类的引进物种也有失败的时候。水葫芦从国外引进我国,本来想用它来拍污水,但引入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池塘,使很多水生生物绝迹了,非但原来的设想没有成功,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环境。

反方:还有酸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形成酸雨。酸雨影响土使水中的生物死亡,使农田和森林遭到破坏,这就是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灾害。

反方:还有人类的乱砍滥伐,致使森林面积严重减少,造成洪水,给整个生态环境造句严重的危害。

正方:我国正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活动。种过农作物的土壤肥力特别好,更有利于枳和小草昀生长,有利于增加我国森林的覆盖面积,有利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对生态环蓐有促进作用。

反方: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无法阻挡紫外线,对地西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正方:如果一个地方干旱太久,人类就可以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克服干旱,使当划生物能够生存下去,这对生态环境是有利的。

反方: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污水随意地排放,致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陆地上的生物和水中的生物中毒致死,不仅污染环境,还使淡水资源越来越少。

正方:你们都知道火山喷发对环境的破坏力吧。人类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使火再喷发,而且,还能利用这些能量来发电。人类控制了火山喷发,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教师:非常好!自由辩论时间到。双方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好,都非常积极、踊跃。就请双方做最后的陈述。请正方同学开始。

正方:通过以上我方同学举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侣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虽然人类的有些活动会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但通过各种途,将这些影响减小到最低,这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相信人类会越来越注意自己的活使自己的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更加具有正面昀影响。

教师:请反方同学做最后陈述。

反方:我方同学所举的例子,相信各位同学都听到了。虽然我们在论证我们的观点我们心里确实很痛惜。我们希望我们的环境更美丽,空气更清新,水更洁净。因此,我吁那些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们,停止你们的行为吧,停止你们破坏自己家园的活动吧止你们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吧!

教师:太好了,虽然我们是在辩论,但同学们表现出来的对生态环境的感情真是让老感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使我们的环境更好,而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人类必须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胡境,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蔓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才干去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力好。今天的辩论到此结束。参考资料

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1)死亡有机污染它来源于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及都市垃圾。死亡有机质能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还能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2)有机和无机化学药品污染这些化学药品来源于化工厂、药厂、造纸厂、印染厂和制

革厂的废水以及建筑装修、干洗行业、化学洗剂、农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绝大部分有机化学药品有毒性,它们进入江河湖泊会毒害或毒死水中生物,引起生态破坏。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致使人食用后中毒。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得到净化,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3)磷污染

含磷洗衣粉、磷氮化肥的大量使用容易造成磷污染。磷能够引起水中藻类

疯长。因为磷是所有的生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它还会导致湖中细菌大量繁殖。磷也是鱼类甚至湖泊的杀手。大量增殖的细菌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使依赖氧气生存的鱼类死亡,随后细菌也会因缺氧而死亡,最终使湖泊老化、死亡。磷还可对热带地区的海滇水域造成与上述情况相似的水体富营养化的威胁。

(4)石油化工洗涤剂污染大多数家庭和餐馆大量使用的各种洗涤用品都是石油化工的产品,难以降解,排人江河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体,而且会积累在水产物中,大量进入人体后会出现中毒现象。

(5)重金属(汞、铅、镉、镍、硒、砷、铬、铋、钒、金、铂、银等)污染它们主要来源于采矿和冶炼过程、工业废弃物、制革废水、纺织厂废水、生活垃圾(如电池、化妆品)。这些重金属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

(6)酸类(硫酸等)污染酸类主要来源于煤矿、金属(铜、铅、锌等)矿山废弃物以及向河流中排放酸的工厂。酸类可毒害水中植物,引起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死亡,严重破坏溪流、池塘和湖泊的生态系统。

(7)悬浮物污染土壤流失、向河流倾倒垃圾都会造成大量悬浮物。这些悬浮物大大降

低了水质,增加了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

(8)油类物质污染从水上机动交通运输工具中以及由于油船泄漏进入水中的油; 质能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使渔业减产,还会污染水产食品,危及人类健康。海洋上油船的泄漏会造成大批海洋动物死亡。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中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为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每个探究都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考虑到两个探究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具有类同性,所以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了两个实验同步进行的方式。在第一课时的课堂上首先运用多媒体画面创设问

题情境,通过多角度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 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可以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最后对探究计划-235-施。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

探究计划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根据两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时安排第二课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3.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了解酸雨的成因及危害性。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废旧电池含有的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酸雨和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认同保护环填重要性。教学重点 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行动。怎样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教学难点

怎样科学地设计探究方案。课前准备

准备食醋,当地的雨水,小麦的种子,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收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响的实例,准备废电弛的浸出液,当地的土壤,设计科学合理的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Ⅱ^ 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并进行说明图A中大片的树木死亡的原因是受到酸雨的严重危害。图B中的人们正在回收废旧电池,这是因为废旧电池中含有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环境的重金属物质。图C是摄于1908年的雕塑照片,图D是摄于1968年的同一座雕塑的照片,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由于酸雨对雕塑的腐蚀作用。

学生质疑:通过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酸雨和废旧电池含有的重金属物质具有破坏环境的作用。那么,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对环境和生物具有什么影响呢?废旧电池中的哪些物质对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2.由实例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两盆植物,并向学生说明:

这两盆蚕豆植株在一星期前的生长状况几乎是相同的,都是十分健壮的植株。一星期|前我对其中的一盆浇入加了食醋的水,而对另一盆浇普通的自来水。现在大家看到的叶片萎蔫的植株就是浇含有食醋水的,而生长旺盛的一盆就是浇普通自来水的。

学生质疑:含有食醋的水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那么,在自然界中是否也有含有酸性 物质比较多的水?这样的水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呢?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制定探究酸雨和废旧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方案

(一)制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方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背景资料:

1.酸雨形成原因: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发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的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放酸性气体So:;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分,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用名词。

2.酸雨: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的pH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子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为5.650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雨叫酸雨。

3.酸雨的危害:包括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瘠,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文物面目全非。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背景资料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成员之间相互进行补充。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将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进行简洁的阐述:

例如:

1.提出问题

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不利影响吗?(不同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组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幼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吗?只要同学提出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和可探究性即可)

2.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及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不利影响,可能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有所不同)

3.制订计划

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供学生选择):花盆4个,菜豆种子40粒,肥沃的土壤若干,食醋,清水,大、小烧杯若干。

配制模拟酸雨:

利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pH为

5、pH为

4、pH为3的模拟酸雨。播种种子:

(1)将4个花盆分别编号为1、2、3、4号,其内分别放入等量的肥沃程度和酸碱度相同的土壤。

(2)将40粒种子分成等量的4份,分别种在4个花盆中(种植的深度相同)。

(3)将4个花盆放在条件相同的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向1、2、3号花盆中分别浇入等量的pH为5、4、3的模拟酸雨,同时向4号花盆中浇入与模拟酸雨量相同的清水。

(4)4个花盆每天浇水的次数相同。

4.实施计划

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并将萌发的种子数填入下表(下表仅作参考):

5.根据统计的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在班级内展示探究结果和结论,与别的小组作对比,如果有不同的结论,可以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制定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方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影响的背景资料:

1.废电池造成环境污染的原理:废电池被丢弃销蚀过程中,内部的重金属离子随着雨水渗漏到土壤里,污染土壤,并随着土壤中水分的流动,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多种生物和人的体内。

2.废电池的危害:废电池销蚀后产生的重金属离子,进入生物和人的体内,会使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引发各种疾病。如汞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损害人体内酶的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患水俣病、肝炎和血尿等疾病。镉及其化合物进人人体,会损害人的胃、肝脏、肾脏等器官,使人患痛痛病、肺水肿、高血压、贫血、骨软化病等疾病。例如,痛痛病于1955~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由于当地冶炼厂排放了含镉的废水,废水污染了当地的河水,两岸居民用河水灌溉稻田,致使土壤含镉量明显增高。居民食用含镉量高的大米和饮用含镉量高的河水而中毒,导致肾和胃受损。由于患者经常“哎吆一哎吆”地呼痛,日奉人便把这种病称作“哎吆一哎吆”病,也就是痛痛病。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背景资料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成员之间相互进行补充。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将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进行简洁的阐述: 例如:

1.提出问题

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种子的发芽率有不利影响吗?(不同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组提出的问题是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幼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吗?只要同学提出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和可探究性即可)

2.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及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种子的发芽率有不利影响,可能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有所不同)

3.制订计划

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供学生选择):花盆4个,大豆种子40粒,肥沃的土壤若干,5号废旧电池2节,清水,大、小烧杯若干。配制废旧电池浸出液:将一节5号电池敲碎,浸泡在1 000毫升清水中2~3天备用。

播种种子:

(1)将4个花盆分别编号为1、2、3、4号,其内分别放入等量的肥沃程度和酸碱度相同的土壤。

(2)将40粒种子分成等量的4份,分别种在4个花盆中(种植的深度相同)。

(3)将4个花盆放在条件相同的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向1、2号花盆中浇入等量的废旧电池浸出液,同时向3、4号花盆中浇入与废旧电池浸出液相同量的清水。(为了使实验数据;更为准确,本实验可以设置重复组)

(4)4个花盆每天浇水的次数相间。

4.实施计划

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并将萌发的种子数填入下表(下表仅作参考):

5.根据统计的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在班级内展示探究结果和结论,与别的小组作对比,如果有不同的结|论,可以进行讨论和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对每个小组展示的方案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对不完整的环节进行补充,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设计探究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个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

1.注重设置对照实验,要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放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种子数量要一样多等。

2.注重设置重复组。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因为种子萌发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教师要提;前将课时进行调整,可以在下一节进行第三节的内容,然后在实验结果比较明显时安排对本;节探究结果的分析

教师强调:在探究过程中要按规定的时间观察并认真记录数据,根据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适当的结论。

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每个小组选派代表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例如:

(1)通过分析探究的背景资料了解了酸雨和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物质对生物的生活有严重的影响。

(2)通过设计探究酸雨(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生物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通过设计探究方案了解了设置对照组和重复组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上节课同学们分别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谈谈探究的结果。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二:分析酸雨和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例如: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1、2、3号花盆中浇入的是pH不同的模拟酸雨,种子的发芽率很低,所以,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学生质疑:(1)模拟酸雨和真实的酸雨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2)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酸雨一定是本地区排放的有害物质形成的吗?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后回答:

(1)酸雨和模拟酸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水、硫酸和硝酸,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醋酸。

(2)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另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3)不一定是。这是因为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跨地域、跨国界的危害。

教师指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补充、完善。

教师引导: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极大,被称为“空中死神”。它不但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还可以使江河湖泊酸化,影响水坐生物的生活,甚至造成它们死亡。酸化的水源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那么,如何控制酸雨的形成呢?

学生分析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根据引起酸雨的原因,控制酸雨的根本原因是减少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所以,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或者研发一些新型的燃料等都可以达到控制酸雨产生的目的。

2.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例如:

根据数据得出结沦: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1、2号花盆中浇人的是废旧电池浸出液,种子的发芽率很低,而3、4号花盆中浇入的是清水,种子基本都萌发了。所以,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教师强调: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废旧电池浸出液接触人的皮肤,实验结束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在实验结束后要将剩余的浸出液进行妥善的处理,不能随便乱扔。

学生质疑:(l)你知道废旧电池浸出液中含有哪些重金属元素吗?这些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才能控制废旧电池的污染?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池,里面都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继而会危害各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最终也会危害人类。

例如: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是当地居民经常食用富含汞的鱼虾引起的。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就是因为长期食用含镉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2)控制废旧电池危害的有效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发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酸雨和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严重昀影响,所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例如,不乱丢弃废旧电池等。

学习目标三: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1.温室效应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

资料1: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许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

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资料2: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恶果:(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的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资料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

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具有哪些危害性?

(2)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有哪些?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l)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温室效应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枳增大等。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他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教师指导学生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时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资料分析的方法。臭氧层的破坏。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

资料1: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分被其吸收。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大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资料2: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小,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通过分析上述资料你认为臭氧的主要作用有哪坚?臭氧浓度的减小会有哪些;(2)臭氧浓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资料,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臭氧层能够有效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小,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2)目前认为臭氧浓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小,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

破坏。

教师强调: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的危害加剧,人类活动还使臭氧层遭到破坏,有效过滤紫外线的能力降低,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所以,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什么是酸雨?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酸雨的危害性有哪些以及如何减少酸雨的发生。

(3)废旧电池浸出液中主要含有哪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哪些危害?

(4)如何控制废旧电池的危害?

(5)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引起哪些危害性?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1)酸雨是指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酸雨是由于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较高的煤而形成的,另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2)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江河湖白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饮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严重时使植物成片死亡。控制酸雨的根本原因是减少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即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3)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继而会危害各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最终也会危害人类。

例如: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是当地居民经常食用富含汞的鱼虾引起的。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就是因为长期食用含镉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4)控制废旧电池危害的有效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发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

(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煞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

(6)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小,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

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板书设计

典例精析

1、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酸雨属于水污染②酸雨对农作物有严重影响

③酸雨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酸是自然现象⑤酸雨可毁坏森林⑥酸雨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

详解:酸雨属于大气污染,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例如:我国酸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较高的煤而形成的,另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所以酸雨不是自然现象;酸雨可以是本地区的甚至可以是跨地域、跨界的危害,因为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是可以随着大气流动的。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生化学变化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江河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育受到影响;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饮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严重时植物成片死亡;酸雨还腐蚀建筑物。

2.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过程中,错误的操作是„.

„(A.对废旧电池液要进行稀释

B.同时进行三组对照实验

C.实验结束,把手洗净

D.探究结束,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答案:D

详解:在进行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危害时,要将废旧电池浸出液进行稀释备用,例女将一只5号电池敲碎,浸泡在1 000亳升的清水中2~3天。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数更准确,要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汞、银、等重金属,所以,在实验结束时要把手洗干净,以免危害人体健康。在探究结束后要将剩的废旧电池的浸出液进行妥善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以免污染土壤、水源等。

3.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是一

A.-般只污染水源不污染土壤

B.-般只影响非生物环境不会直接影响生物 C.只对生产者产生影响

D.对生物和生物的生活环境会有不利影响

答案:D 详解: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土壤中而污染土壤,并随着土壤中水分的移动,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直至进入多种生物和人的体内。所以,废旧电池中的化学物质不但污染环境,也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活。

4.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含铅废物、酸雨

答案:B 详解: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大量排放引起雨水中酸性物质增多引起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舍有氟利昂的冰箱、空调等,以及因为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出引起的。

5.下表是某组同学探究酸雨的实验结果记录,请你根据记录结果回答:

(1)食醋酸雨模拟液的成分是,实际酸雨的主要成分是____。

(2)本实验中,用哪种液体进行实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____;用哪种液体进行实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低?

(3)为了使种子更好地萌发,最好使用哪种液体浇灌种子?

答案:(l)水和醋酸

水、硫酸、硝酸

(2)用清水进行实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用硫酸酸雨模拟液进行实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低

(3)使用清水浇灌种子发芽率最高

详解:通过对上表进行分析,发现用清水浇灌种子发芽率最高,而用硫酸酸雨模拟液浇灌种子发芽率最低,食醋酸雨模拟液浇灌种子,其发芽率也比较低,所以,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活动设计

活动题目: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 活动目的:

(1)了解雨水酸碱度的测试方法。(2)了解当地雨水的pH。活动过程:

(l)收集当地的雨水(收集时要用容器直接收集降雨,不能直接取地面的雨水,因为地面雨水受土壤中物质的影响)

(2)用pH试纸测试雨水的pH。

(3)记录所测雨水的pH(-般情况下,正常雨水的pH为5.6,如果小于5.6则该雨水为酸雨)。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创设背景资料,学生根据背景资料和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设计。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方案,并根据本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了解酸雨和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在探究过程中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一定的基础知识,还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极大的提升。例如:不乱丢弃废旧电池,保护绿色植被(不乱践踏青草,不随意折树枝和花朵等)。

【设计方案二】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是设计探究方案,根据方案探究酸雨(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经过我们一年的训练,学生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上几乎没有困难,虽然有的同学还不能将所有的步骤都描述得很严谨,但在大家的讨论和补充下,都会有很完善的方案。但是本节课既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参与生物学学习的意愿的检验。从以往的实践看,部分同学不愿意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愿意努力解决,“等、靠、要”的情绪比较严重。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敦促学生积极主动完成探究活动,使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指导学生将自己探究的过程拍成照片在全班展示,将数据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等,并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评出最佳探究小组。[过程](精彩片段)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加强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背景知识: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 酸筹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由于大气受污染,近年来酸雨频繁,范围广,强度大。酸雨污染较重的城市是广州、深圳、佛山、清远、江门、韶关和顺德市,近年来逐步形成以广州、佛山为中心的酸雨高发地带。实验方法:

对绿豆种子进行活性测试,汪明皆有活性。取7个已清洗干净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7。每个培养皿中放入30粒饱满、油绿的绿豆种子。利用老师提供的用硫酸配制的pH为1-6的“模拟酸雨”,分别滴入20滴(约1毫升)到相应编号的培养皿中,编号为7的培养皿中滴入20滴清水作为对照。将培养皿放在室温中培养四天,每天对应添加约1毫升的模拟酸雨,并记录下各培养皿中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包括绿豆种子萌发的数目、芽长,种子的生长情况、颜色和气味的变化。实验现象和讨论: 图中曲线(附后)反映酸雨的酸性强弱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pH为1的酸雨培植的绿豆种子萌发情况最差,在5天的实验时间内没有一粒种子萌芽,而且由原来的油绿色转变成暗黄色,并有发霉的现象,相信是由于酸性太强使绿豆种子死亡所致;pH为2~6的酸雨中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逐渐好转,萌发率不断升高,芽长也不断增加(数据附后),但2~5的培养皿中也有30%的绿豆出现发霉酌现象;对照组清水培养的绿豆种子萌发情况最好,100%萌发,平均芽长可达7厘米,没有出现发霉现象。由实验现象推断,酸性越强的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抑制性越强,甚至使种子死亡、溃烂。实验收获:

通过本实验,我们认识到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人们对酸雨危害性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观察、分析、学写论文的种种环节也大大培养了我们科学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了我们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态度。附:实验数据和照片

参考资料

1.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硫和氮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如酸度过高,pH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人体健康。酸性雨水的影响在欧洲和美国东北部最明显,而且被大力宣传,但受威胁的地区还包加拿大,也许还有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地区、洛基山脉和中国。在某些地方,倡尔观察到降的雨水像醋那样酸。酸雨影响的程度是一个争论不休的主题。对湖?白和河流中水生物的害是最初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但现在已认识到,对建筑物、桥梁和设备的危害是酸雨的另些代价高昂的后果。污染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最难以定量确定的。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机酸)就会被中和。然而,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铝和锰这些金属离子。这能引起植物藻类生长量的减少,而且在某些湖}白中,还会引起鱼类种群的衰败或消失。由这种污染形引起的对植物的危害范围,包括从对叶片的有害影响直到细根系的破坏。在美国东北部地区,减少污染物的主要考虑对象是那些燃烧高含硫量的煤发电厂。防止污染物排放的化学洗气器是可能的补救办法之一。化学洗气器是一种用来处理废或溶解、或沉淀、或消除污染物的设备。催化剂能使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少,又是化学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能起作用的另一个实例。

2.温室效应的危害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21世纪人愉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层中CO。.CH。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中的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列面湿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窜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供为主,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列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然而,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0。含量增加。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比1 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0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

(2)温室气体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变化:COz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同时又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随着大气中COo浓度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将上升。但不同植物具有不同CO。饱和点。当CO。浓度超过饱和点时,即使再增高CO。浓度,光合强度也不会再增强。

一般CO,饱和点较高的植物能够适应大气中C02浓度的升高而快速生长,CO。饱和点低的植物则不能快速生长,甚至会发生CO。中毒现象,从而导致种群衰退。植物种群的变化必:然导致植物食性昆虫种群的变化。而植物种群和昆虫种群中不可能预测的波动可能导致许多稀有物种的灭绝。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探究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与生态平衡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优劣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学生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方法。他们喜欢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从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再进一步为学生构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展开交流,拟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采用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本节课要带领学生外出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计划和组织学生交流,所以安排2课时,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在课前应亲自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做一番调查,还可以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咨询,并通过多种媒体收集一些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外出调查需另安排课余时间)

第1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拟定计划”栏目的内容及退耕还林还草的阅读材料,安排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教师应强调调查计划的可行性)。然后,作简要的交流。最后,教师要讲一下外出调查的时间、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计划等事宜。

第2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各小组的伐表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要特别强调拟定的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全班同学对各计划进行讨论和评价,决定是否将全班汇总后的报告和计划汇报给当地有关部门。至于用废旧报纸制作再生纸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课上进行展示和评比。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3.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习“拟定计划”栏目的内容及退耕还林还草的阅读材料(或者是老师提供的材料),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

2.在班级中交流调查计划,不同的小组进行补充使调查计划更加完善。

3.通过调查了解本地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实例,根据调查的实例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同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2.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事例,初步形成这种观念: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教学重点

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难点

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到社区和有关单位去参观调查,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收集资料,并制作多 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上述图片表明,在地球上森林资源逐渐减少,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城市和乡村中的垃圾遍地,这些都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那么,这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善这种现状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并由此进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太湖里滋生大量蓝藻,部分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酸雨的发生?

(3)什么是温室效应?

学生回忆、思考后回答: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太湖水域后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使蓝藻大量繁殖。死亡的蓝藻被细菌、真菌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水中缺氧影响了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所以,部分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

(2)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例如,我国酸雨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硫量比较高的煤而形成的,另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牧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3)温室效应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不断上升的现象。

学生质疑:上述现象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如何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呢?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调查当地生态环境受污染的实例和治理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材“拟定计划”栏目的内容及退耕还林还草的阅读材料,安排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教师应强调调查计划的可行性)。

学生预习教材并阅读相关的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制定调查计划,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中展示:

例如:

1.调查目的:(l)了解本地区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2)通过调查了解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

2.材料和用具:笔记本、笔等

3.方法步骤

(1)部分同学走访当地有经验的老入,了解当地河流、湖?白等水资源在近30年间发生的变化。

(2)部分学生调查当地的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特点,包括水的颜色、气味等。

(3)调查河流和湖泊的漂浮物(包括种类和数量等)。

(4)走访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当地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教师指导学生对每个小组展示的方案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实验方案具有可行性。

教师强调: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洼意安全,调查时全体同学要集体行动,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每个小组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下节课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上节课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案,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方案进行了调查,那 么,这节课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结果。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二:展示调查的结果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并作阐述:

学生1:我们小组确定的调查问题是水环境污染。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区的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水的富营养化:我们用玻璃杯抽取了河水样本,发现水的颜色呈现灰绿色。在显

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多种类的藻类和原生动物。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段河水已经富营养化。

根据我们的观察,河流周围的摊贩和小吃店经常将洗碗、洗菜甚至宰杀鸡鸭的水倒入河中,这些水要么含有大量的洗涤剂,要么含有丰富的营养,都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2)水面漂浮的大量垃圾:我们沿河岸前进了三百米,统计了河面上漂浮着的垃圾,主要是各种塑料袋、饮料瓶、冷饮包装和雪糕棍、废纸、菜叶、落叶等。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些漂浮垃圾有些是风刮来的(以塑料袋、废纸居多),也有很多是人们随意丢弃的(饮料瓶和包装纸居多,小贩还直接丢弃菜叶等)。沉到水底的垃圾就更多了。

(3)水量的减少:水量的减少也影响了河水的质量。根据居住在河岸的居民介绍,十几年前的河水有时可以淹没小石桥的桥面,但是近几年却从来没有淹没过小桥的桥面。另外,通过走访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污染本地水源的主要污染源是一些私人小工厂排放的废水、生活中的污水、农田中施的化肥和农药等。

学生2:我们小组确定的调查问题是垃圾污染。(1)我们调查了几家小区和附近农村的垃圾处理情况。调查发现有几家小区的垃圾是随便扔在空地上等待环卫人员的清扫,还有几家小区虽然垃圾箱是分类的,但是等到运走垃圾的时候也是一起运走的。在附近的农村垃圾随地扔的现象就更加普遍了,有些村庄中的垃圾随便堆积在一个空地上,没有专门人员清扫,上面滋生了大量的苍蝇。

(2)我们还观察了我校学生在扔垃圾时的行为:在教室里和楼道里,由于没有垃圾分类的设施,同学们是将各种垃圾一起倒掉的。但是在我们观察过程中,看到有些同学将废电池扔到专用的收集箱里,值得我们学习。在校园里,由于是分类垃圾桶,我们询问到的同学100%都表示应该将垃圾分类扔掉。但也观察到有一些不舰范的行为,其中有属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如将饮料瓶子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将冷饮包装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也有属于不当分类的,如将黑色饮料瓶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

学生3:我们小组确定的调查问题是大气污染。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区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烟型污染:我们走访的大型工厂,虽然他们的负责人说工厂已经进行了燃料和设备的改进,但是我们发现烟囱中仍然有滚滚黑烟冒出。走访周边的地区发现不计其数的板材厂的烟囱中时断时续地向外喷着浓烟。

(2)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是另一重要空气污染源。

(3)扬尘污染:大面积的市政建设和房地产项目是扬尘的重要污染源。

教师对各小组的调查结果给予高度的评价,并质疑:针对环境污染的现状你们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理措施呢?

学习目标三:拟定保护环境的措施

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学生1: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小组制定的治理措施是:

(1)治理周边的小摊贩和小吃店,不能将垃圾和污水直接倒入河里。(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多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河流和湖泊中。(3)宣传教育,救育群众不乱扔垃圾,减少河流和湖泊中的漂浮垃圾。(4)设垃圾箱,将生活垃圾及时放在垃圾箱中,便于集中处理。(5)节约用水,例如,尽量减少在农田灌溉过程中的“跑水”现象。学生2: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小组制定的治理措施是:(1)加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宣传,加大废电池回收的宣传。

(2)在班级和楼道里设立分类垃圾桶,班级设立专门的收集角,回收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饮料瓶、废纸等)。既可以避免污染环境,还节约了资源。学生3:根据走访相关的工作人员我们小组认为降低大气污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天然气、地热、电力供能。

(2)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和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餐饮企业油烟。(3)治理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

教师对每个小组展示的结果给予高度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就有可能影响周围的环境,那么,为改善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

(l)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杜绝滴漏现象。

(2)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3)珍惜纸张,回收废纸。

(4)使用环保电池,回收废电池。

(5)植树护林,每年参加义务植树。

(6)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师引导: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班级内展示:

(1)通过预习教材制定调查方案,进一步了解了调查的一般过程。

(2)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在小组内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使我们分析问题、整合知识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4)在班级中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从其他小组的展示结果中得到许多启示,也学到许多知识。

(5)通过制定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使我们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典例精析

1.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其调查的方式包括„„„.

„()

①实地调查②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③自己想象④通过图书馆、报纸杂志社、电视台或者互联网收集资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详解:调查是研究生物学常用的一种方法。调查的方法和途径有许多,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主要的调查方式有:进行实地调查,例如到当地的河流和湖泊附近,相关的厂矿企业中进行调查;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的相关情况和有关的治理措施;可以查阅报纸、杂志上刊登的相关信息,电视台和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信息可供参考。但是,绝不能凭空想象。

2.由于人类的活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所提高,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化等现象。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的生物在地球上消失

D.人口急剧增长,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俚是,在工业生产中煤炭等燃料大量燃烧释放二氧化碳,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植被面积减小,消耗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所增加。3.下列是垃圾分类的几种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A.生活垃圾类、建筑垃圾类、工业垃圾类、其他类 B.金属类、纸张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 C.玩具类、包装类、食品类、其他类 D.生物类、非生物类 答案:B

详解:垃圾分类时要充分考虑到回收后的垃圾的用途。在生活、工业或建筑等垃圾中,还能再利用的是一些纸张、竹木、废铜铁等金属、玻璃、塑料等。分类时可以以此为依据,将垃圾分为金属类、纸张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

4.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频繁的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B.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急剧减少 C.频繁发生酸雨 D.人口的过度增长 答案:D 详解: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人们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开荒造田,导致土地沙化现象十分严重,使这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幅度降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污染土壤,引起土壤的肥力下降。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王业废水污染河流和湖泊,使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受到严重的影响,降低这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其

稳定性降低。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使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5.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措施之一,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退耕还林还草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积极保护有益动物,消灭有害动物

答案:D

详解: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大力提倡退耕还林还草,在植被稀少的地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保护一些稀有的动植物,我国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这些生

物。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不能随便把它们消灭。

6.下列关于对森林资源利用的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养林业

B.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允许林区人民砍伐树木种植庄稼

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边采伐边补种

D.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答案:c

详解:发展旅游业,只是利用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没有保护作用,久而久之可能会由于入们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可以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但是不能带动经济发展;砍伐树木种植庄稼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会造成土壤沙化;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边采伐边栽种,才是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方案。

活动设计

活动题目:探究含有洗衣粉的生活废水对小鱼的影响 活动目的:

(1)了解生活废水对小鱼的影响。(2)进一步明确对照实验的设置。实验过程:

(1)配制洗衣粉用液:将三个容积相同的烧杯编号为l、2、3号,在每个烧杯里盛放1 000毫升清水,然后在1号烧杯里放1克洗衣粉,在2号烧杯里放5克洗衣粉,3号烧杯里不放。

(2)用三根玻璃棒分别对三个烧杯里的液体进行充分的搅拌。(3)在每个烧杯里放人大小相同的活的小鱼各5条。

(4)观察小鱼的生活情况。教学反思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本节课最鲜明的特色是让生活走进课堂,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科学为大众”的教育目标,并使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和学生收集到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制定探究方案,并把自己设计的方案在班级中展示,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评论,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相关人员了解环境保护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近距离和自己研究的环境问题接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中还极大体现了学生对环境保护昀热情。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投入的热情是很让人鼓舞的,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谈,讲出很多环境保护的实例和措施来,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参考资料

1.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现代高科技的诞生和实施,使自然界中水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洁净的自然水。据资料记载,由饮水而引起的疾病占所有人类疾病的80%;由水来传播的40多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全世界每年有2 500万儿童因饮用受过污染的水而生病致死。

水体中污染主要来源于:

(1)自然污染: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腐烂植物与垃圾的污染。

(2)工业污染:工厂、矿山、汽车、船舶所排的污水、废弃、噪音等的三废污染。

(3)农药、化肥、激素使用过程中及其他化工生产过程中散失所造成的污染。

(4)现代高科技污染:家用电器、办公通信设备等电磁辐射等的污染。

(5)水处理过程及水在被输送过程中的污染:水厂经氯化处理后,水中的污染物被氯化后而产生的致癌物——三氯甲烷等严重超标;自来水在经过长长的管道运输中所形成的第二次污染;进入住宅区中的、长期无人维护高层建筑的水箱,污浊物增多并繁衍而造成的笫三次污染;再从高层建筑水箱通过管道,流进千家万户过程中,还会造成第四次污染。

面对生活饮用水的严重污染,在很多的情况下由于条件所限,人们有许多无奈,所以只能逆来顺受,无法做出选择。迄今为止已查出水中的污染物超过2 100种。水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水源水质却已经倒退了很多,甚至达到了一类或二类,但是我们国家的多数城市在处理人们饮用的自来水时仍然在使用已用了100多年的传统水处理工艺。因此,在现行的城市自来水厂采用常规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自来水中,仍有许多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污染物,有的甚至可以查出数百种。这些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虽然含量不是很高,但是由于人们长期饮用而导致这些有害的异物在人体内积累,并产生协同效应,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影响人们的生命与健康;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尤其是目前城市自来水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和微量有机污染物是众所周知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污染物,有些有机},j染物还具有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和导致人体不孕症的作用,这些污染物将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延续生存的问题。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计,目前我国全年排污量超道435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全国城市90%的水域受到污染。有7亿人饮用水的大肠杆菌严重超标,3亿人饮用水含铁量超标,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o.5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全国35个重点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

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危害

固体废弃物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如采矿业的废石、尾矿、煤矸石;工业生产中的高炉渣、钢渣;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人畜粪便;核工业及某些医疗单位的放射性废料;城市垃圾等等。若不及时清除,必然会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导致蚊蝇孳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1)“白色污染”:我们用过的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二是造成化学污染;三是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碱产;四是对牲畜有害,牲畜吃了带有地膜的饲料后,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科学家们针对废塑料难于腐烂、分解的特点,从改变塑料生产的配方和工艺人手,制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塑料,如淀粉塑料、水溶塑料、光解塑料等,这些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微生物分解。当然,大面积推广使用可分解地膜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前,防止“白色污染”主要还应从加强回收废旧地膜开始,同时加紧研究无公害、易回收地膜。

(2)废旧电池污染:电池的组成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漏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出,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电池污染的特点是生产多少废弃多少;集中生产、分散污染;短时使用,长期污染。

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废旧电池在这三个过程中的污染作用体现在:

填埋:废旧电池的熏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焚烧: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些重金属在焚烧垆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对产生的灰渣造成污染。堆肥: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再利用:一般采用反射炉火冶金法,工艺虽然容易掌握但是回收率只有82%,其余的铅以气体和粉尘的形态出现,同时冶炼过程中的二氧化硫会进入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废旧电池迫在眉睫。由于废旧电池的成分包含有可利用的金属部分,使得回收利用能产生一定经济价值,实现资源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生产的电池达到15亿节,这些电池含锌皮38 200吨,铜帽600吨,铁皮29 600吨,汞2.48吨等。为了保护环境,可以考虑使用不含汞和镉的环保电池,同时要积极做环境的保护者,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性,倡导回收电池,共同保护美好家园。

第四篇: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血液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优秀教案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以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血液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得到升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因此,教材在开始设计了几个思考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还设计了血液的分层现象和血液化验单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对血液的成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此资料改成演示实验,使学生更明确了解血液的分层现象。

关于血浆,教材中展示了血浆的成分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构成血浆的主要成分是 水分,为后面介绍无偿献血作铺垫。

关于血细胞,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先通过显微铙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从感性上认识红 细胞、白细胞的形态以及数量多少,然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时,应该特别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贫血、化 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 解和记忆。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3.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成员关于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汇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的。2.通过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并阅读教材,了解三种血细胞的主要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献血和骨髓捐献对于挽救生命的意义,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关注生命,关爱他人。教学重点

1.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关于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汇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准备血液分层的实验、人血的永久图片、显微镜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们义务献血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1)你知道人们无偿捐献血液有什么意义吗?

(2)对于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及时输液呢? 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1)入们无偿捐献的血液可以挽救因为失血过多而面临失去生命的人。

(2)由于某种原因而失血过多的人要及时输血而不能仅输液体。因为失去的血液里包含各种血细胞,是液体所不能补充的,只有进行输血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学生质疑:(1)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2)血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些?(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消化道的哪个结构被消化并被吸收?

(3)外界的气体进入体内,在哪个结构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此结构的哪些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展示: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是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成可以直接被吸收的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这些物质主要是在小肠内被吸收。

(3)外界的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是构成肺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肺泡的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适于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学生质疑: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呢?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血液的组成

方案一: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准备新鲜的动物的血(如:鸡血、猪血等),将一定量的动物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如右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实验材料,并分析实验现象: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上面一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面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两层之间白色的一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情况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迸一步强调: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教师对学生在上述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激励学生积极发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方案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指导学生分析:

资料1: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动组织,它包括细胞和液体两部分。细胞部分是指血液的有形成分,总称为血细胞。液体部分称为血浆。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在正常情况下,每千克体重的血量,男性多于女性,幼儿多于成年人。

资料2:下列是某人在医院做的一张血常规化验单:

(1)通过分析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常规化验单上列举的血液成分分别是哪些成分? 学生分析、交流,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达成共识:

(1)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2)血常规化验单上列举的血液成分有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学生质疑:血常规化验单上的Hb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Hb表示血红蛋白。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从血常规化验单上可以看出红细胞的数量是血细胞中最多的。学习目标二:血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引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

资料1: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约占全血的50%~60%,血浆中除含水分外,还有血浆蛋白、无机盐、葡萄糖、激素等物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资料2: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溶质以血浆蛋白为主。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

(1)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血浆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血浆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并在班级内展示:

(1)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血浆是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组成。其中,水分是血浆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另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

(2)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做“流动的组织”。

学习目标三:血细胞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拟订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点拨。

例如: 实验目的:

(1)在显微镜下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2)练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方法步骤:

(1)将显微镜对光,找到白亮昀圆形视野。(2)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

(3)对照下图,在显微镜下认识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是哪一种?它的形态具有什么特点?(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体积最大的细胞是哪一种?它的形态具有哪些特点?(3)在低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的血细胞是什么?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并在班级内展示:(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其形态呈两面凹的圆饼状。(2)体积最大的细胞是白细胞,它的个体比较大,颜色比较浅,其形态有多种。(3)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学生质疑:(1)红细胞为什么呈现红色?(2)在显微镜下怎样才能快速观察到白细胞?(3)为什么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血小板?

(4)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有些同学快速浏览教材,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有些同学展示自己在课下收集的资料供同学们参考:

资料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资料2: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昀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资料3: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8微米不等,没有细胞核。当血小板受到损伤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现血小板的聚集,成为血小板凝块,起到初级止血作用,接着血小板又经过复杂的变化产生凝血酶,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互相交织的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缠结成血凝块。同时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纤维蛋白网内,随着血小板微丝(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缩,使血凝块收缩,血栓变得更坚实,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信息,并结合学生展示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1)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学生进一步质疑:血红蛋白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快速交流后回答: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缩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教师强调: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所以,如果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输送氧的能力就会降低,就会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侧如:身体疲乏无力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贫血。

(2)白细胞的颜色比较浅,数量比较少,所以,要想快速观察到白细胞可以把显微镜的视野调得暗一些,并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移动玻片标本。

学生进一步质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白细胞的形态有多种,那么,它们对人体有哪些重要的生理作用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

白细胞可以发生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所以,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并展示收集的图片资料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如果进行血检时,白细胞的数目过多,说明身体某部位可能有炎症。

(3)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血小板。

学生质疑:血小板对人体有什么重要的生理作用呢?

学生回答:当人受伤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所以,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并展示收集的图片资料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如果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过少,一有伤口就会血流不止。(4)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独立实验、勇于质凝的态度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此表格仅供参考):

拓展延伸:正常人的红细胞的数目是:男性(4.0~5.5)×101

2个/升,女性为(3.5~5.0)×1012个/升,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的数值是:男性120~160克/升,女性110~150克/升。正常人的白细胞的数值是(4~10)×109个/升。正常人的血小板的数值是:(100~300)×109个/升。

学习目标四:造血于细胞和干细胞研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下收集的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进行骨髓移植能够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2)治疗白血病,除了进行骨髓移植,还可以从哪里获得造血干细胞?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1)骨髓中有具有造血功能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健康入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患者的体内,可以给患者不断补充血细胞,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

(2)除了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外,新生儿的脐带血中也含有造血干细胞。

教师强调:干细胞生物工程是我国同发达国家研究水平最接近的重大科学领域之一。这些科学技术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一定会造福我国人民,进而造福全人类。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实验,你认为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血浆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什么?数目最少的血细胞是什么?成熟后,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什幺?

(4)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具有怎样的生理功能?

学生回忆、思考,在小组内展示: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及废物的作用。

(3)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数目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成熟后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红细胞和血小板。

(4)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教师进一步强调:血液具有运输、防御等作用。典例精析

1.从家畜体内取10ml。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面的部分是血浆,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一半

C.血细胞部分绝大多数是红细胞

D.白细胞和血小板漂浮在血浆的上面

答案:D

详解: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上面一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是

血浆,下面部分是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一半。血细胞部分绝大多数是暗红

色不透明的,这是红细胞,红细胞和血浆之间白色的一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2.在什么条件下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者分离

()

A.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分离

B.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C.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不受条件的限制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答案:B

详解: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与氧结合或者分离取决于氧的浓度高低。在浓度

高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在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3.有关红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红细胞体积较小,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B.红细胞中含血红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运榆氧气

C.在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D.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构成 答案:D

详解: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体积比白细胞小,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红细胞呈红色,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血红蛋白在氧含量多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并且能够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4.炎热的夏天,某同学面部长了一个疖子,疖子顶端出现了一“脓头”,这个“脓头”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

A.红细胞

B.死亡的白细胞

C.白细胞

D.血细胞和死细胞

答案:B

详解:白细胞能够发生变形,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它们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在将病菌消灭的同时,白细胞也死亡。所以,脓头里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

5.将A、B、C、D四支试管加等量的新鲜的家兔血,其中向A、B中加入等量的抗凝剂,向C、D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置一段时间,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答案:A

详解: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出现凝固现象,血凝块周围的液体是血清。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1.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通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2.贫血患者的症状是:面色苍白并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一般地说,贫血患者应当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集训,可以增加足球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足球运动员血液的供氧能力。4.白细胞吞噬了病菌和死亡的细胞后,自己也会死亡,所以白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活动设计

活动题目:探究血红蛋白的特性 活动目的:

(1)了解血红蛋白的主要特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于动手的习惯。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准备新鲜的动物血液(如鸡血、猪血等)10毫升,试管等材料、用具。(2)取一支试管,加入抗凝剂,并注入10毫升新鲜的动物血液。

(3)静置一段时间后,将淡黄色和白色部分倒掉,只保留暗红色的红细胞。(4)放置10分钟后再观察,发现表面部分呈现鲜红色,而底部仍为暗红色。结论: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参考资料 1.贫血的原因

贫血分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两种。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少铁元素,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造成的一种贫血症。贫血时,患者表现出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身体消瘦,肌肉软弱无力,抗病能力差等症状。引起这类贫血有三方面原因:(1)生长快,对铁的需求量猛增。据估计,3~10岁的儿童需铁10mg/日,而到了青春期就高达15~18mg/日,比成人需要量高几倍。一旦铁的摄人量不足,就会引起缺铁;(2)因外伤而大量失血,或因钩虫病、肠息肉而慢性失血,以及女孩青春期出现月经初潮等,都会使体内贮铁量下降而缺铁;(3)因缺乏营养知识,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而缺铁。纠正缺铁性贫血除应及时彻底治愈造成失血的疾病以外,还应该增加铁的摄入量。增加铁的摄入量的关键在于饮食,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动物血、瘦肉、豆腐、木耳、虾皮、海带等,这些食物都有助于治愈贫血症。

营养不良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1和叶酸引起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往往正常,但是红细胞的数量少,红细胞的体积比正常大。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口唇、指甲等处明显苍白,皮肤蜡黄,颜面浮肿,精神状态差,反应迟钝,患者还常常合并缺铁性贫血。纠芷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方法是:一旦确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叶酸、维生素C,并且肌肉注射维生素B。,同时改善饮食,多吃牛肉、猪肝、绿叶蔬菜和水果等。还应该配合治疗缺铁性贫血,否则不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干细胞研究及其意义

分化后的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完全丧失了再分化的能力,这样的细胞最终将衰老和死亡。然而,动物体在发育的过程中,体内却始终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细胞,这就是干细胞。干细胞又叫做起源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这样说,动物体就是通过干细胞的分裂来实现细胞的更新,从而保证动物体持续生长发育的。

干细胞根据其分化潜能的大小,可以分为两类:全能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前者可以分化、发育成完整的动物个体,后者则是一种或多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人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人,所以属于全能干细胞。

早在19世纪,发育生物学家就知道,卵细胞受精后很快就开始分裂,先是1个受精卵分裂成2个细胞,然后继续分裂,直至分裂成有16至32个细胞的细胞团,叫做桑椹胚。这时如果将组成桑椹胚的细胞一一分开,并分别植入到母体的子宫内,则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种细胞就是胚胎干细飑,属于全能干细胞。骨髓、脐带、胎盘和脂肪中则可以获取组织干细胞。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些终生与自己相伴的干细胞。但是,人的年龄越大,干细胞就越少。为了弥补干细胞的不足,一些科学家建议从胚胎或胎儿以及其他动物身上获取干细胞进行培养和研究。

干细胞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医学的多个领域。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在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并以这样的干细胞为“种子”,培育出一些人的组织器官。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临床应用,将产生一种全新的医疗技术,也就是再造人体正常的甚至年轻的组织器官,从而使人能够用上自己的或他人的干细胞或由干细胞所衍生出的新的组织器官,来替换自身病变的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假如某位老年人能够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婴幼儿时期或青年时期保存起来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那么,这位老年人的寿命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延长。美国《科学》杂志于1999年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的第一位,排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克隆技术之前。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和中央医院通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根治了一名因家族遗传而患上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的男童,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移植非亲属的脐带血干细胞而使患者痊愈昀手术。医生们认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不复杂,就像给患者输血一样。由于脐带血自身固有的特性,使得用脐带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比用骨髓进行移植更加有效。现在,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家预言,用神经干细胞替代已被破坏的神经细胞,有望使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病人重新站立起来;不久的将来,失明、帕金森氏综合征、艾滋病、老年性痴呆、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等绝大多数疾病的患者,都可望借助干细胞移植手术获得康复。

第五篇:九年级上 三点一测 课文词汇

惟余莽莽 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 须晴日 分外 分明 妖娆

阻挠 饶恕 侥幸 娇媚 天骄 矫正 竞相 究竟 秦皇汉武

文采 喝彩 唐宗宋祖 风骚 隔靴搔痒 可汗 汗水 俱往矣

数一数 数目 数见不鲜 风流人物 出口不逊 稍逊 田圃

匍匐 浦口 黄浦江 黄埔军校 惊魂甫定 哺育 禁锢 留滞

喑哑 黑暗 愔愔 温声细语 泛滥 褴褛 雕镂 屡次 丝缕喧嚷

寒暄 煊赫 萱草 知悉 蓑衣 衰老 斗笠 洗礼 润如油膏

忍冬 襁褓 角落 角色 蜜蜂 密闭 颤抖 颤栗 落魄 落枕

落家了 大大落落 闪烁 栎树 砾石 僵硬 缰绳 边疆 憧憬

一幢幢 瞳孔 蝈蝈 巾帼 眩晕 昏晕 晕车 沉醉 消逝 栖息

茸毛修葺

幽暗

喧响 沉寂

秧鸡 不二法门

断章取义

理至易明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难矣哉 无业游民 百丈禅师 禅让 言行相顾 征引 蛀虫 掠夺 原谅 冰凉 讨伐 赦免

羞赧 姓郝 直捷 精微 主一无适 拣择 练习锤炼 佝偻

妥当 当代 亵渎 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用志不分 乃凝于

神 淘神 丧葬 丧钟 受用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陨落 殒命

损坏 等身 教化 诅咒 弥留之际 嘘声 登峰造极 余晖 光辉

挥手 瑷珲 灵柩 诉讼 辨认 辩护 辫子 驳斥 无恶不作 凌驾

媚上欺下 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浩瀚无垠 黎民百姓 污蔑

深邃 睿智 恼羞成怒 自以为是 怜悯 安抚 悲天悯人 偏见

成见 权杖 取而代之 肃然起敬 猖狂 倡导 唱歌 经久不息

消沉 大惊小怪 发泄 庸碌 廓然无累 累赘 积累 劳累 颓废

筋斗 斗争 尽力 尽管 惊心动魄 借鉴 重蹈覆辙 车辙 清澈

撤退 正视 感悟 侵蚀 灰烬 感触万端 刻骨铭心 涕泗横流 涕泗横流 抚慰 创痛 创造 谀词 自知之明 良师益友 扶掖

赤子之心 契合 锲而不舍 方枘圆凿 木讷 接纳 日以继夜

羲皇上人 垂首 舐犊之情 幼稚 优雅 雏形 雌雄 维护 淮河

脊椎 圆锥 忐忑 萌发 宿愿 繁衍 传宗接代 刹那 刹车 嬉戏

勃然大怒 化为乌有一幢房屋 人影幢幢 撞车潼关 瞳孔 纽带

一抔黄土 水杯 损坏 土坯 胚胎 纽扣 扭转 忸怩 阴晦 篷隙

蓬松 缝补 莲蓬 苍黄 萧索 吹箫 潇洒 悲凉 影像 心绪

谋食 瓦楞 愣住 断茎 颈项 强劲 途径 易主 凄凉 寓所

chá

jiàng神异 捏住 猹 獾 胯下辱 弶 毡帽 匾额 秕谷 束缚 笼罩

bó鹁鸪

迅速

嗤笑

磕头

枉然

境地 兴致勃勃 渤海 悖论 刺猬 无端 牲畜 畜牧 潮汛 通讯素不知道 苏生 景况 凸起 颧骨 髀间 伶俐 伶仃 鄙夷惶恐 道台 絮絮不止 应酬 大抵 瑟索 惩前毖后 寒噤 kâ

niàn瞌睡 嗑瓜子 溘然长逝 廿年 打拱 定规 苛税 深黛色 zìsuī潺潺流水 隔膜 恣睢 切近茫远 家底 厚实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觅食 嬉闹 纯粹 粉碎 淬金 荟萃 翡翠 撩拨

liào撩起 官僚 嘹亮

潦草 缭绕

燎原

镣铐 瞭望 一缕 镂空

chān褴褛 伛偻 乖巧 依托 蜀犬吠日 芦苇荡 掺杂 渗透 悲惨

sǎn糁之

疲软

栈桥

荒唐

牡蛎

驱除 锦缎 信笺 赔偿 háo蚝油 祛除锻炼践行陪伴竹楼磨难煅烧低贱倍数竹篓juē

磨坊 伪劣 撅断 歇斯底里 仓皇 抠门根据 拮据 反诘 狡黠 计较 衣冠整齐恐怖 踏实 倒塌 糟蹋 水槽 嘈杂 与日俱增 十拿九稳 别墅 大不列颠 qiāo

镂空 搂抱 褴褛 撬开雪橇 毫无疑义

迟疑不决 郑重其事 莫名其妙 吞吞吐吐 哆嗦 恭维 流氓

shāwěi群氓 阔绰 绰起 泥淖 煞白 煞尾 煎熬 狼狈 嘟囔 张皇

lēng呆直 狼狈不堪 诧异 呵斥 棱角 扑棱 穆棱 凌空 丘陵 白绫

sū斩钉截铁 恍惚 窸窸窣窣 嗓音 噪音 沙哑 依靠 摇椅 捻绳

rěn熟稔 噗 簪子 毛毛剌剌 刺猬书声琅琅 女郎 狼藉 锒铛入狱

朗读 波浪 恳求 开垦 发窘 嘟嘟囔囔 撇开 撇嘴 固执 妒忌

从容不迫 咳嗽 漱口 敕勒川 祷告 抽噎 专注 抉择 沼泽

演绎 翻译 征铎 恭喜 称呼 对称 模式 模样 根深蒂固 缔结

真谛 啼哭 行之有效 探索 孜孜不倦 汲取 渊博 一事无成创意 素材 持之以恒 机械 压榨 压根儿不言而喻 晓谕 瑜伽

逾越 愉悦 忠贞不渝 轻而易举 推敲 锲而不舍 提纲挈领

楔子契约 丁肇中 探讨 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 领悟 捂住 梧桐 会晤 推之于四海 传之于万世 清淡

探测 袖手旁观 关键 健康 毽子 腱鞘 抽象 不知所措 可惜

错误 借阅 腊梅 一帆风顺 彷徨 惶恐 蝗虫 辉煌 应付 怡情

傅彩 高谈阔论 练达 统筹 好学深思 懒惰 文采藻饰 矫情

jiã矫正 学究 修剪 大而无当 狡黠 鄙视 诘难 寻章摘句 推敲

咀嚼 味同嚼蜡 涉猎 全神贯注 孜孜不倦 提炼 蒸馏 馏饭

石榴 遛弯儿 溜达 肿瘤 镏金 欺世有术 睾丸 诸如此类

吹毛求疵 阐证 不求甚解 尽然 尽量 盲目 会意 非议 经典

狂妄自大 要诀 决定 抉择 玉玦 劝诫 自负 咬文嚼字 曲解

càn王粲 务于精熟 大略 死抠 讴歌 呕吐 怄气 沤肥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自夸 地大物博 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

慨叹 概况 灌溉 既然 怀疑 新颖 凝结 玄虚 切实 渺茫

jǐ省悟 依赖 敕令 自欺欺人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正史 脊梁

前仆后继 仆人 璀璨 摧残 催促 抹杀 转弯抹角 抹布 倘若

chá

zǎn流淌 躺下 污蔑 竹篾 搽脂抹粉 诓骗 不足为据 趱行 行伍

道行高深 关系 系鞋带 美酒 洒家 挨时间 挨近玩耍 需要

尴尬 寻思 这厮 朴刀 朴树 朴素 姓朴 做大 执拗 拗断

拗口 吹嘘 差遣 差别 差劲 参差不齐 恁地 怨怅 省得

省的 忍气吞声 男男讷讷 絮絮聒聒 搬口 着意 热不可当

chěng勾当 兀的 山冈 提纲 钢铁 刚强 岗位 兀自 分说 逞能

jiâ怄死 喏喏连声 诺言 口浅 芥菜 芥菜gai 剜口割舌 却才 理会

chàtâ公子王孙 差忒 忒认真 椰瓢 罗唣 一了不说价 面面相觑

聒噪 噪音 暴躁 干燥 燥热 挣扎 睁眼 铮铮铁骨 诤言 峥嵘

cháoruǎn晁盖 阮籍 死心塌地 屯兵 庖官 肋骨 威胁 协作 有感于怀

沉吟 夏侯惇 营帐禀请 主薄浅薄 姓溥pu班师 肺腑 恃才放旷

chí侍奉 对峙 瓶塞 塞北 堵塞 汤匙 钥匙 两讫 迄今为止

sìzân佯装 竹簏 径直 伺机 伺候 谮害 对答如流 惑乱 麾下 摩擦

zuómo

niān

chāo所向披靡 糜烂 琢磨 琢磨zhuo高阜 拈弓搭箭 掂量 绰起 绰号

qiâ作揖 编辑 木楫 修葺 茸毛 现世宝 带挈 默契 锲而不舍

体统 脸面 长亲平头百姓 醉醺醺 腆肚子 碘酒 同案 啐痰

青翠 憔悴 心力交瘁 荟萃 淬火 纯粹 猝死狗血喷头 癞蛤蟆

宗师 舍与 尖嘴猴腮 赚钱 嫌弃 谦虚 歉意 把与 火候 簇拥

央及 高邻 劈头盖脸 譬如 霹雳 癖好 偏僻 开辟 掼在地上

xǐng万贯家私 妥帖 请帖 字帖 省略 不省人事 踹开 揣摩 何消

zhuō端正 瑞雪 湍急 淋漓 拙病 管待 商酌 在下 星宿 一宿

住宿 阎王 叙功 局不过 斟酌 一晃 晃动 亲家 两眼鳏鳏

捶背 唾弃 睡觉 菩萨 郎中 朗读 琅琅 绾结 棺材 堂倌

馆驿 得罪 绅士 桑梓 辛苦 莘莘学子 侥幸 华居 精血诚聚

轩敞 年谊 锭子 绽开 光腚 攥紧 篡夺 相与 瘟疫 愠怒

今非昔比 果不其然 兀自 造化 腻烦 起承转合 仄声 末事

王摩诘 揣手 揣摩 挣揣 杜蘅 长进 姊妹 穿凿 诲人不倦

下载生物7年级三点一测第六章第一节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7年级三点一测第六章第一节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教案3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目标: 1、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

    教案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教材分析 生物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因此在本书以至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占......

    7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肖伯纳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

    7年级生物知识总结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方法》教案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方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

    第一节 单细胞生物 教案(合集五篇)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一节单细胞生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识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 (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