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运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事物结果可能会不同,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2.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这都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相互讨论,从中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2.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生活处处有物理。3.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4.体会物理中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是哲学辩证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在某个参考系中,能够判断出事物的运动情况 2)理解建立质点意义。
三、教学难点:
1)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参考系 2)能根据实际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四、教法: 1)、启发法教学
因为关于参考系的问题和质点的概念,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过,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理论知识而已,所以我要借助学生早已熟悉的情景和经历过的事情启发学生,让他们更自然地接受参考系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2)、讲解式教学法
主要是讲清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指出要注意的事项,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而且在巩固练习中,讲解一两道例题,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3)、讨论式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我会设置一些讨论,如通过对参考系的学习,你有什体会,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生活方面、哲学方面或者是物理方面等等谈谈,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扩大知识面
五、课时: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几张关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或静止的精美图片 老师:同学们,这几幅图片美吗?雄鹰展翅翱翔,流星瞬间滑落,这都是我们所说的“运动”。而“静止”呢,就像我们看见的巍巍青山,千年不动。其实这“运动”、“静止”不仅存在于大自然中,也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你们好好想想,说说我们周围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吧。
学生:跑步、打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就是运动,我们坐在课室就是静止„„ 老师:恩,对了。但“运动”一词是我们日常生活说的,但在学术上说,这些都叫做“机械运动”。事物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在黑板上板书“机械运动”,在ppt上显示出机械运动的涵义)
老师:同学们,判断一个事物,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是不是很容易说清楚呢?下面我们回忆一下。这是每个同学都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乘汽车,当公交停在站上,窗外的树,就像平时我们看见路边的树一样,是不动的,但当公交开动时,我们看见的路边的树,是怎样的呢?
学生:树是动的,往后退
老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都是同一颗树,怎么有时候我们看它是静止不动的,有时候看它就是动的呢?是不是有个前提条件呢?(停顿一下)当公交停时,我们看见的 树是静止的,当公交开动时,我们看见的树是运动的。其实我们所说的前提条件就是公交停止或开动。这前提条件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参考系”。
2、新授:
在ppt上打出参考系的涵义:任何运动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就叫做参考系 老师:从刚才树和公交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事物的运动情况就有可能不同。当我们选择停在站的公交,作为参考系,路边的树是静止的,当我们选择开动的公交作为参考系,路边的树是运动的。但是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我怎么不知道自己选了参考系呢?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没意识去做的,物理学家就是注意到那些无意识动作,深入思考,归纳总结,才会得出一些理论知识。所以只要我们多多留心周围事物,细心观察,说不定我们也会发现一个新的知识。同学们,现在你们实操一下,看看一下几句诗描述的情景是以什么为参考系(播放ppt,显示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坐地日行八千里 ”等)请同学起来回答
同学: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考系,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考系,坐地日行八千里是以太阳为参考系。
老师:很好。那请问你怎么判断的呢?能教教我们一些小技巧吗?
(若能回答上就好,不能老师就说。其实我们要判断参考系,很简单。只要我们假设那个就是参考系,我们就想象一下我们就在上面,我们不动,被选为参考系的,都是当做不动的。按照我们的日常所见,在那时我们看见的事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符不符合描述,若符合,那这个就是参考系,)若不符合,那就不是了。比如小小竹排江中游,一定是以青山为参考系吗?我们还可以认为是以河岸为参考系,因为我们站在河岸上看,也可以看见竹排游动。那同学们刚才我们是通过诗句描述事物的运动情况来判断哪个是参考系,那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参考系来判断事物的运动情况呢?比如一位司机在开车时,如果我们以地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我们以坐在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那司机又如何? 学生: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如果以乘客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老师:恩,对了。要判断事物的物理运动情况,也是要按照我刚才所说的方法。当自己就站在参考系上,观看那个事物就行了。那同学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见闻,说说自己注意到的事物在不同的参考系中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点评)老师:同学们,好了,现在我来做总结,我们我们学习这个参考系,首先就要明白,要描述一个事物的物理运动情况,就必须选定一个参考系才可以说得明白,其次就是要学会判断哪个被选为参考系,而且能够根据参考系的选定,来判断事物的运动情况。而且要学以致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参考系,一般我们会选取合适的参考系来使描述事物的运动更加简单。比如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这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还有同学们,我们刚才讨论那么多,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本来在我们眼里看到静止的事物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它就是运动的。比如青山相对地球是静止的,但是因为地球相对太阳会运动,所以青山以太阳为参考系是运动的。即使我们找到一个事物相对太阳是静止的,但是太阳相对银河系是运动的,那么那个事物也是运动的。更何况,我们整个宇宙也是在不断膨胀,所以我们找不到一个事物是绝对静止的。所以我们说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说到宇宙,我们来回忆一下,晚上我们看见远处的星星,那星星就像一个点。对吧!(停顿一下)但是我们知道那星星就是类似太阳那样的恒星,不是一个点,它是有大小的,有形状、有质量的。但是我们怎么就当做一个点呢?
学生:因为那些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是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老师:恩,这位同学说对了。我们刚刚说的那个点在物理学术上就叫做质点。当我们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可忽略。我们是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以前我们也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还记得吗?比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质点就属于这样的一个物理模型,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我们要研究刘翔跨栏的速度,我们要看刘翔跨栏的姿势吗?要刘翔的身高体重吗?那不需要的,我们只需关注刘翔跑步的时间和路程,计算就可以得出。不过如果我是刘翔的教练,我为了提高刘翔的跨栏速度,就要关注刘翔跨栏的姿势正不正确,符不符合他自身条件。所以当我们研究的问题不同,关注的方面就不同,就有了主次之分。如果物体的形状、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认为是一个质点。同学们想想,我手上的小球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当成质点的?在哪种情况不可以当做质点?(拿出小球)学生:研究我跑步的速度,还有研究汽车的速度等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课后练习第三题。
3、总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一节,要知道
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为了描述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
3)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个物理模型 4)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认为是一个质点。
4、作业:《同步练习》认识运动这一节的练习
七、教学反思:
第二篇:认识运动教案
1.1 认识运动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视为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四、教学过程
(一)机械运动
1.观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
我们周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运动:鱼儿在水中游动,树枝在摇曳,风扇在转动,水在波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同学们可不可以概括一下,什么叫做运动呢?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成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2)地球自转(3)地球绕太阳转动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行驶的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着火车中的乘客,那同学们,请问一下,你们究竟是运动的还是没有运动? *运动的,因为在路边的人看来,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在同伴看来没有运动,因为在你的同伴看来,你还是在我身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我们再来看,我们知道,地球是时刻围绕地轴转动的,毛泽东也有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没有感觉到我们时刻都在运动呢?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像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思考: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歌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 2.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 A.可以任意选取
B.是一定的(可任意选取
选取参考系的原则是便于观察和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参考系)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 A.一定不同
B.可能不同
C.一定相同
4.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选取的参考系是(B)A、月亮 B、云 C、地面 D、星
5.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若选取的参考系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三)质点
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有形状和大小,其上各个点的运动可能不大相同,比如一个滚动的车轮上各个点的运动就有很大的差别。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做一个质点呢?
1,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时。2,只考虑平动的情况下。
例如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公转呢?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公转可以。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
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思考: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 C)A. 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 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3.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在处理(B D)
A.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 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当做质点来处理 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第三篇:认识运动教案
2.1认识运动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运动的普遍性,直到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物理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运动的普遍性
难点: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知道物质的三态结构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宏观世界物体的运动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提问:①看了视频,大家还能不能举出其他你所知道的运动?
2.提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3.结合图品,从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到宇宙星系的运动,说明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提问:①思考,灯光的闪烁时机械运动吗?
②练习: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结成冰 D.雨滴下落 E.听见悦耳的音乐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请同学们思考,美丽的鲜花为什么会吸引蜜蜂?打开一瓶香水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 通过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发现,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播放一些微观分子的图片)
2.既然我们知道,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呢?结合书P21页图2-1-5讲解物质三种状态固液气分子的运动情况。
提问:①扫地时,尘土飞扬是不是分子运动?冬天嘴巴呼出的“白气”是不是分子运动? 3.有个脑经急转弯,比细菌还小的是什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那么分子又是有什么组成的呢?科学研究发现,分子是有原子组成的。
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看图)书上P22页(图2-1-6)。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运动.图中原子核有两种颜色,表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练习:①原子的核式结构是物理学家 通过 实验提出的。
②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和核外的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
四、总结
(一)运动的普遍性。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原子的核式结构
第四篇:第二单位认识运动教案
课时题目
第二单元 认识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含义。认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能够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说明其运动性。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物质是运动的。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运动,看到运动有一种特殊状态——静止。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讨论找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能用发展的眼光的看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动观。
教学重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时运动的特殊状态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哲学小故事】张伟向刘阳借钱并立字据。一日,刘阳向张伟要钱,张伟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刘阳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法院,法官问张伟: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伟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法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刘阳,为什么要打人?刘阳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
张伟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2.2认识运动
【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组讨论)说说生活中关于运动的现象 成果展示(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世界都是运动的
根据刚才我们所说的,能不能概括一下运动的概念。1.运动的概念(板书)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图片展示】物质是如何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事物存在的方式。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问: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想一想
运动的主体是什么? 物质 【得出结论】
2.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刻舟求剑】)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风吹幡动,仁者心动】){得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问:有同学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我们的教学楼,长城…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不运动的事物实质上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引出静止的概念} 3.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板书)——不是绝对不动
——不是完全静止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多媒体图片展示】刘德华的10岁到80岁(电影《童梦奇缘》)问: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也不是周杰伦,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出结论: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变化。——这是静止的第一种情况
【多媒体图片展示】火车上的小男孩 问:火车上的男孩相对于行驶的火车,他的位置有没有动? 没有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物体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这是静止的第二种情况
教师归纳静止的两方面内容。
【多媒体图片展示】刘德华的10岁到80岁 【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静止有什么关系?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板书)
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学生分组讨论:当当小法官】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们准备怎么断案呢? 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发言: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本节课围绕运动展开,了解两个概念:运动和静止,掌握两种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作业布置:课业手册
课后反思:讲得太快,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第五篇:最新认识运动教案
第四课
二、认识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二、考纲要求:准确理解基础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展示图片(说明世界是运动的)
概括运动的含义,师生共同总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第一方面的内容 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①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问题: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学生找出各种运动的主体,师生共同总结物质和运动第二方面的内容
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看课本32页材料,思考问题。
概括出静止的含义
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探索活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话分别说明什么?你认同哪一种说法?
课堂小结:两个含义(运动和静止),两个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