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写作
教案写作
(一)形式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体现,有相对的格式与要求。教案的格式主要包括文字叙述式、表格式两种。
1.文字叙述式
这是一种基本上全部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教案形式,在日常教学的应用最为广泛。
2.表格式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教案形式,一般有学校发给教师。
(二)主要内容
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反思与评价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学设计不必具有固定的形式。
1.基本内容
(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2)教学目标(或称教学要求,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4)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7)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9)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10)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2.教学过程的步骤
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新课
①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②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③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2)讲授新课
①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②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③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3)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4)归纳小结
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5)作业安排
①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②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三)主要作用:
1.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不认真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最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教材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要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两个目标是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一)导入 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三)走进作者,“知人论诗”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迹、时代环境、创作背景、主要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走进文本,与诗人交流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展开。
1、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2、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3、小组质疑,共同解惑:对于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小结:在活动1中,通过指导学生的认真品读,学生对弗罗斯特的个人形象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这为活动2的进行作好了铺垫;活动2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达到共鸣,这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活动3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指导,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两个主人公是鲁
迅和诸葛亮,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然后,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
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最后,教师总结从这首诗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六)入情入境,升华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想像诗歌营造出来的意境,在配乐歌曲的感染下,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升华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五、说教法
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介绍所搜集到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然后我适时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警句,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3、品读诗句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人的形象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 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在“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有?人物的故事,然后,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类似于鲁迅和诸葛亮的情感体验吗?请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六、说学法
陶行知 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
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有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简介、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人生经历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
在预习诗歌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
3、情感体验法
这是本节课上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将学习活动由浅显引向深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形象”,去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围绕这一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⑴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⑵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⑶围绕“选择改变人生”这一主题,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运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1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多媒体手段: 1、录音机; 2、投影仪。教学过程 及步骤:
一、导入 课文:
导语 设计: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1、放录音(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放完。2、放录音(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 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4、刚才,我们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和体验。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我们已经知道,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下面我们来放录音。大家一边听一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是形象的内容。(放录音第三遍)。5、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结合第1-4号张投影片)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附全诗)全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通过感受投影中的意境来体会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2.《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3.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最后通过第四次录音再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节奏)
六、随堂练习:(另附)[附]:教学投影片
(一)作者照片(二)雨巷片段投影片 《雨巷》教案
一导入
我们在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先后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结合前两首诗来谈。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 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2.《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2.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3. 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第二篇:写作教案
写作教案:辩证分析【教学目标】
学习在议论中作点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辩证分析的方法在作文中的应用
【教学课时】共4课时
(其中教学1课时,写作2课时,讲评1课时)【自主创新写作指导】
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但议论文仅有“事实”还不能胜于“雄辩”,议论文要作点辩证分析。所谓辩证分析,就是要仔细辨析此事理与彼事理之间多种多样的关系,它们或相通、或相似、或相关、或相反、或大同小异、或似是而非。从思维角度看,要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从多角度、多种因素中考虑问题;不仅要看到问题的异中之同,还要认识到同中之异;不仅要从一般的、静态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注意到特殊的、动态的因素作用下客观事物的可变性。所以,议论文的辩证分析,切忌“说过头话”、片面议论和静止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议论文作点辩证分析需要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着眼于本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是运用辩证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达到对本事物内部不同属性之间关系的对立统一的认识。例如初中有篇课文叫《失败是个未知数》,文章一开头写道:“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不出线„„这都叫失败。”文章虽然没有说出失败的定义,但学生可以通过对属于失败一类事物的分析、综合和概括对这一概念有所理解,所以文章接着对“失败”所包含的矛盾的对立方面进行了辩证分析:“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路通向彻底的失败,这时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奋起拼搏的路,这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文章到最后进行辩证综合,提出“失败是个未知数”的辩证观点,并指出了在失败之后应选择的正确道路。
议论文作点辩证分析需要对抽象材料和形象材料的加工。
比如“习惯”(1989年高考题)、“说友谊”、“谈自信”、“小议生命的价值”等题目都是抽象材料,写作时,可将这些抽象材料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在思想上分解为若干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然后再通过辩证综合形成对概念的整体认识(即观点或论点),使原先的抽象概念上升为具体概念(即多个方面的统一)。像课文中的《说谦虚》、《谈骨气》、《崇高的理想》、《恰到好处》都是这类关系的文章。还有些题目要求辩明抽象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树木•森林•气候”(1986年高考题)、“清源与活流”(1988年上海高考题)、“空想•幻想•理想”、“自负•自豪•自重”、“学习•思索•实践”等等。像课文《想和做》、《简笔和繁笔》、《个人和集体》、《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都属于阐述这类关系的文章。再有一类材料作文是属于抽象判断,对抽象判断要进行加工。如1989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同一考生报考志愿问题,考生本人想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父母则坚持主张他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对同一问题,考生、老师、父母却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三个抽象的判断)。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同一个玫瑰园,一个小姑娘认为“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小姑娘则认为“这里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两个小姑娘各自根据自己的感性体验作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两种相反的抽象判断)。像这样的问题,就要求能够对同一问题形成的几种相互对立或相反的观点,经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或认定某一个对,或认定某一个错,或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即论点)。
对形象材料的加工要比对抽象材料的加工好把握些。例如,我们作文时,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发表评价,或读了某篇文章之后写出人物性格的分析或读后感,或看图作文,或看了影视片写观后感等,其论点都需要通过对形象材料的抽象思维加工来形成。像1980年的高考题让考生写《读〈画蛋〉有感》,1983年的高考题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内容写一篇议论文,1992年的高考题让学生阅读一段候车亭下避雨的故事写一篇议论文,都属于这一类型。
例文一:
让心河绿水长流
(2000年高考作文 一类卷)
当船儿慢慢驶过洞庭湖时,或许对于范仲淹,引发的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而对于我则是对那浩淼烟波的感动;当人们伫立于西湖畔时,或许那些文人墨客会有感而发来一段“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之类的妙句,而我则会为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云蒸霞蔚的远山而心神摇旌。
同一处胜景,在不同人的眼中,自有它不同的佳妙之处;同样的感受,在不同人心中,自有它各自的蕴味。其实,世间万物,哪一个不是如此呢?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理也正是这样。不同的地域、心境、个性便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感悟。
说到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们或是因为骂鲁迅,或是因为被鲁迅骂而被人们铭记在心。可是倘若我们换一种思考角度,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下他们的文章,就另有一番趣味了。周文,像翠竹临风,秀美之中不乏刚劲;林文,像闲云出岫,别有情致;梁文,也莫不是笔墨酣畅、挥洒自如。他们在各自的散文中,或吟苦菜,或吟乌篷船,或说天,或论地,同样各具特色,饱含激情。与鲁迅的文章相比,虽不及鲁迅那样摧枯拉朽,充满元气,却也独有一番蕴味。倘撇开政治以平和的心境去欣赏每一位作家的作品,我们同样会为他们精彩的文笔、隽永的字句而拍手喝彩。
我想,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我们如能撇开世俗的眼光,细细体味,就不难挖掘到它隐藏在表象之内的本质。我们应该以一颗开放、豁达的心看待生活,热情地拥抱生活,让它愈加显现出灿烂与辉煌。
有很多东西呈给我们的只是平凡无奇,但我们同样能以千变万化的思想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美。
比如生活。比如困境。
当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时,我们便注定了要不断得到与失去,每一次的得到便是下一次失去的开始。而生活正是这样捉弄人,让人们在得到与失去中往复循环,永无止境。可是,我们不必为生活的玩笑而悲伤却步,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坦然地正视生活,以关爱的心欣赏周围的万物,不论是江南的清丽,还是高原的旷达,不论是山间丛生的小草,还是窗前娇羞的花儿,都会令我们感动。“生命美如斯,意气风发时,举杯共饮,此时何妨把酒问盏;困顿失意时,更应笑谈风云,豪饮沧桑”。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对老桑地亚哥的海上奋争的描写正是人生的写照,不论成功与否,我们都应坦然面对,以开放的心看生活,生活便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可感的,生命是可感的,我们惟有以乐观、开明的心去看待人生,沧桑与变幻掩饰不住的是心河的绿水长流。
(湖北考生)
【评点】这是2000年高考一篇获得满分的作文,文章的成功之处很多,主要的有三点:
一、作者善于辩证分析问题,立论深刻。对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的文风作了客观公正而不同凡响的评价,打破了一般以政治概念作定评的藩篱,这是作者的胆识、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同时,作者深入浅出地对生活、对困境作辩证分析,恰到好处。文章说理深刻透彻,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地分析问题,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和“我们应该以一颗开放、豁达的心看待生活,热情地拥抱生活,让它愈加显现出灿烂与辉煌。”的观点,无论是从文章的立意,还是作者的见地,都是很深刻的。
二、句式灵活多变,舒卷自如。第三段中整句与散句的运用,四、五、六段长句与短句的运用,简洁明快,前后勾联,语气舒缓委婉而又抑扬顿挫,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力。
三、文章词汇丰富,笔墨酣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第三段中对几位作家不同风格的评价用了“像翠竹临风”、“秀美之中不乏刚劲”、“别有情致”、“挥洒自如”、“摧枯拉朽,充满元气”等词语,语言准确、生动、新鲜、明白。整篇文章,运用铺陈排比手法较多。第三段用“翠竹临风”“闲云出岫”两个比喻十分贴切形象。文章标题,巧用比喻,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例文二:
心 灵 的 拷 问
——诚信的光芒
(2001年高考作文 一类卷)
当你面对诚信的光辉时,一切的残缺,都已完整了。——但丁《神曲》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年轻人抛弃了“诚信”,而选择了生还。但是,一个缺乏诚信的躯壳不知怀抱着“金钱”与“美貌”,还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支撑多久? “诚信”是物质与灵魂的交接点。(玛丽•杜拉斯)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即使有了门的掩饰,也是无法安宁的。
德国已有一种新型的储蓄方式——存储信用。公民积极纳税,为自己在社会立足储蓄信用,可见,诚信已不仅仅是净化自身心灵的一剂良药,它已上升到社会的高度,成为社会交流与发展的基础。
《财富》论坛上提出一个新兴的观点:知识比资本更重要。然而,此时的你是否更感觉到——诚信比知识更重要。
听过“我们的堤坝固若金汤”的谎言,再看看决囗时那触目惊心的场景,我们不得不坦然承认诚信的价值。于私于己,它也许只是断送了前程,然而,于社会于国家,那流失的又将是一笔怎样的财富?
然而,有多少应聘者用诚信的心灵布出自己的缺陷时,被冷漠地拒之门外,我们为门外诚信者高兴,同时也为门内不惜诚信者痛心。不惜诚信者,我们不齿,而自弃诚信者,我们更为不齿。日本隐瞒历史,篡改事实的做法,是令人唾弃的。这样的民族,缺乏诚信的民族,即使在物质上富有了,其精神上依然贫穷得如同傻子!诚信是可贵的,也是无价的。然而善意的谎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诚信?它有时给人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心灵的皈依。“一切善良的和美好的事物都归于诚信。”(玛拉美)是啊!有时用暂时的谎言来约定永恒希望的诚信确实比揭示痛楚而断送别人生命的“诚信”要可贵得多。
于是又想起了年轻人那布尔恺郭尔式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若换了是我,抛弃哪个我说不定,但绝非诚信。哪怕是丧生,也不能只剩躯壳。美好的幻想,即将成为现实。
我怀着意识和欲望,坐在诚信推动的车轮上——享受着太阳和其他的星光。——但丁《神曲》
(江西考生)
【评点】作者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紧扣论点,旁征博引。对时弊的针砭不囿于对“自弃诚信者”的批判,还拓展到为“不惜诚信者”而痛心,同时对“善意的谎言”也作了辩证分析。正面立论——“诚信已不仅仅是净化自身心灵的一剂良药,它已上升到社会的高度,成为社会交流与发展的基础。” 热烈赞扬了诚信;反面批驳——“缺乏诚信的民族,即使在物质上富有了,其精神上依然贫穷得如同傻子!”猛烈地抨击了背弃诚信者,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引论据,涉及古今中外,尤以引用古今经典作家的名言作论据见长。
文章语言凝炼警辟,内蕴丰富,具有哲理性。行文流畅,说理深刻透彻,见解独特新颖,憎恶爱好,溢于言表,极度具感染力。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标题不同凡响。例文三:
事物总是矛盾的
(1999年高考作文
四类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学界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生物学上。比如这几年研究发展起来的“克隆” 术,使高等动物的无性生殖成为可能。那么,未来的某一天把记忆移植当然也是可能实现的。如果实现了记忆的移植固然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且也能造福于人类,但是实现了记忆移植不能不存在一种隐患。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再结合克隆术,人类长生不老的秘诀已经找到。通过克隆技术把自己的身体复制一遍,然后再把以前的记忆植入脑中,就能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自己而且更年轻。假如这人是比尔•盖茨,那么微软公司的董事就永远是比尔•盖茨;假如这人是足球皇帝贝肯鲍尔,那么德国队可能仍是以前的德国队;假如这个人是“飞人”乔丹,那么称霸篮坛的仍是乔丹;假如人人都这样,那么上百年乃至上千年,人类的社会文明可能仍停留在记忆移植发明的年代,社会因此而没有进步,人类还是坐飞机飞行,开汽车旅游、上班,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人类的一些梦想就可能实现。“托物言志” 是诗人与文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鲁迅曾经自喻为牛,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假如把鲁迅的记忆移植到牛身上,那么岂不是让一些后辈拜牛为师,让一些编辑部的编辑找牛要稿纸吗,这岂不很可笑。再假如自己的母亲希望变成一只自由翱翔的鸟,那么把母亲的记忆移植到鸟身上实现母亲的夙愿,岂不是让自己的子女对着一只鸟喊“妈妈”,再假如人人都有一种“托物”的思想,人人都去移植记忆去实现愿望,那么这个社会岂不成了动物世界,有人会对着一只猪叫老师好,也有人会对着牛弹琴说这是自己的爱人,这样乾坤混淆的世界难道很好吗?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体,它们都有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我们应该坚持哲学上的二分法看待问题。记忆移植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应该看到它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提倡它前应权衡一下它是否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因为事物总是矛盾的。
【评点】文章基本符合题意,结构完整,头尾两节都不错。但主体部分(三、四两节)显得概念不清、思维紊乱,中心不够明确。作者把记忆与身份、地位、外貌混同了起来,自相矛盾,缺乏深刻透彻的分析说理。文章语言不流畅,个别句子出现语病。
【自主创新学习文题设计】
一、论点型题目设计
1、超量练习弊大于利
2、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
二、论题型题目设计
1、现代科技带来的____
2、“滥竽充数”新解
三、材料型题目设计
1、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
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要求:①根据本诗的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抒发你对自己的人生路的感受,或阐发你对人生路的看法的文章。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3、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请以“我渴望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适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③不少于800字。
4、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颗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伐了无用。至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欲杀鹅相待,家仆问杀哪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树有用而被伐,无用而被保全性命,鹅因不成器而被杀之,成器而得以延留。倘若伐木工要专寻特型树呢?那么直树反而不中意。鹅主人若是喜静而怕噪呢?当下砧板伺候的,只怕是会报警的鹅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总之,条件不同,环境不同,结局也就不同。
请以“环境、条件与结局”为话题,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为内容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5、有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来对各类学生进行测验,结果是: 大学生:(太简单,不屑回答。)高中生:是零。
初中生:是英语字母“欧”。小学生的回答最有趣:“是太阳!”“是月亮!”“是铁环!”“是皮球!”“是乒乓球!”“是足球!”“是烧饼!”“是汤圆!”“是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
提示:测验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想像力越贫乏。请以“想象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③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诗歌不少于80诗行)。
6、欣赏漫画《小牛学耕》,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这幅漫画与“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等相关,请以此为话题结合实际写一篇议论文。②议论时要扣合漫画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③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提示:这道作文题的内容很宽泛,议论时要注意“与教育相关”的要求。结合实际可选取自己生活经历的材料或报刊杂志上获取的间接材料,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主张,注意作点辩证分析。写作时,应明确漫画的寓意,抓住漫画的主要内容,注意漫画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反思: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需开拓加强。以后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能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中培养辩证思维在作文中的体现。
第三篇:写作教案
写作两大关键 【内容】
“写”的内容包括文章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合理清晰,观点是否明确,supporting details是否新颖 【文笔】
“作”指如何写包括语法是否准确(此处语法涵盖所用词语的接词以及时态语态),选词是否单一(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是否大量使用过于简单的词汇),句子结构是否单一(长短句交替使用,复杂句的使用,句式的变换),是否运用修辞手法(例如平行结构,明喻,暗喻等),表达是否地道(语序的排列,常搭配的词汇等,推荐collocation dictionary)
如何提高写作 广泛阅读(包括平时阅读一些英语美文,或者一些四六级的范文)写长法(诀窍为举例子)
写作注意点 结构完整;结构标志词的使用;用词和句式;字数问题;缩写问题;标点问题;分字问题;语法问题;写作格式和卷面问题;书写
写作基本过程
* 根据提纲进行正文写作,注意各段落的主题句通常放在句首,适当使用结构词,注意句式及词汇的使用 * 检查时要注意明显的语法、拼写错误,还要检查是否漏掉重要论点,检查文章整体结构是否完整
* 结尾段要强化文章的主题,但不要重复首段的话,否则会显的机械肤浅
写作注意事项
* 注意分支观点的取舍:如果有的分支观点本身非常精彩,但是考生的语言水平不可能说清楚,这时就应当果断的放弃,选用其他能够论述清楚的观点。
* 注意各段落间的平衡:在主体段落中要注意各段落见的均衡,不要对某一分支论点论述过长而其他观点则只有三言两语,应当尽量使主体段落的各自然段看起来大致相当,达到结构上的平衡
* 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建议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一个分支论点展开,展开时可使用举例,解释,推理,比较等方法,选取典型材料进行论述;注意首尾呼应
常见语法错误汇总
* 时态不对
* 主语动词的三单不一致
* 名词复数问题
* 不完整的句子(丢了动词或主语或两者都有)
First, lack of exercise.For example, fast food, sweet things and oily food.改:
First, lake of exercise has led to a big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overweight people.For example, fast food, sweet things and oily food can all lead to obesity.* 逗号连接句(相互独立的句子直接用逗号连在一起,没有任何连词)
Heart disease is a big problem, it kills a lot of people.* 有连词的句子单独使用
But I do not think so.And I also believe it.【怎么说“我绝不嫁给你”】
高中水平:I will never marry you.高考:Never will I marry you.四级:You are the last man I am willing to marry.六级: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I marry you.【GRE】:If you were the last man in the world, I would definitely remain single.
第四篇:《应用写作》教案
《应用写作》教案
第一章绪论 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处理日常公私事务而使用的文章的统称.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 2,真实性 3,规范性 4,简明性 第二章行政公文 第一节公文概说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
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特点:权威性,规范性,工具性, 作用:指导作用,沟通作用,凭证作用 二,公文的种类 三,公文的格式
一份完整的公文,由文头,内文,文尾三部分组成.(一)文头部分
发文机关,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签发人,文件序号(二)内文部分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三)文尾部分
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印制份数(四)公文的办理程序 发文程序,收文程序(五)公文的写作规范 结构层次 行文关系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第二节命令
命令由标题,编号,正文,签署四部分组成.议案
议案是一种特殊的公文,它只在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或它的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才使用,它的效能局限于会议期间.决定
概念,特点
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公文.它具有性质重要,政策性强,带强制性三个特点.二,写作要点 1,标题和日期 标题由作决定的机构,决定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在标题下面用括号标出作决定的日期.2,正文
公布性的决定其正文不写收文单位以及落款.指示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已取消了“指示”文种,增加了“意见”这一文种,“指示”的概念,特点,写作要点等内容一般掌握.第六节公告通告 概念和特点
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的公文.公告和通告的特点是公开性,知照性.二,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对象范围不同 重要程度不同 写作要点
公告和通告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构成,由于公告和通告的受文对象有不确定性,所以行文时一般不用写主送机关.第七节通知 一,概念和类型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通报,传达有关事项,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文件.通知分为转发性通知,发布性通知,部署性通知,任免性通知,事务性通知五类.二,写作要点 标题
标题一般采用“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事由+文种”两种形式.其中转发性通知的标题应在标题中注明“批转”或“转发”.其构成形式为: 发文机关+批转(转发)+被批转(转发)公文标题+文种
在转发性通知标题中,除原文件是法律,法规性内容外,被批转(转发)的文件标题一般不加书名号.如被批转(转发)的文件原文种也是“通知”,则整个标题只保留一个文种名称.正文
签署和日期
通知与通告的区别
通知的发文,收文单位之间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通告面向公众,没有特定的主送单位,收文单位有不确定性.5,会议通知正文内容要列明几个基本要素:会议议题,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参会人员,注意事项以及联系人联系电话等.通报
概念和类型
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的下行公文.二,正文
表彰,批评性通报的正文一般由下面几部分组成:事迹或事实,表彰或处理意见,要求或希望.报告
一,概念,类型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上行公文.报告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两种.二,写作要点 1,陈述完整清楚
2,分析精炼,观点鲜明 3,语言朴实,格式正确 结语: 呈报性报告——“专此报告”;呈转性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XX,XX”.请示
概念,类型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上行公文.请示可分为“请准类”,“请帮类”两种.二,写作要点
(1)遵守请示行文规则:一文一事;不越级请示;认准一个主送机关.(2)理由充分(3)语气委婉
(4)正确使用结语:“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当否,请批示”.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行文时限不同——“报告”可在事前,事后或事情进行中行文,而“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2)内容性质不同——“报告”属陈述性公文,目的是让上级了解情况,不需上级批复;“请示”属陈请性公文,专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请求上级审批,一文一事,需要上级批复.(3)主送机关不同——“报告”不需批复,可以同时主送几个单位;“请示”需要批复,必须认准一个主送单位.第十一节批复 概念和特点
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公文.针对性,权威性是批复的主要特点.写作要点
批复不能偏离请示事项,不能使用不明确的语言.行文开头应先说明本批复是针对哪一份请示的,一般应列出原请示的文号,最后用“此复”作为公文的结语.第十二节函 概念和分类
函是机关用来处理公务的信件.它主要用于机关
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以及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按照发函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函分为“去函”,“复函”两种.因为商洽工作等需与有关部门联系,由发文机关主动制发的函叫“去函”;收文机关收到来函后,需就来函中有关问题作出回复的函叫“复函”.写作要点
(1)标题:“去函”的标题用“关于¨¨¨的函”,“复函”的标题用“关于¨¨¨的复函”.(2)结语:“去函”的结语常用“请研究函复”,“复函”的结语常用“此复”.由于复函要明确答复对来函的意见,行文时开头一般要标引对方来函的文号,以便表明答复意见针对哪一份函.函的写作要求陈述扼要,口气恳切,格式规范.第十三节会议纪要 概念和作用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公文.会议纪要的主要作用在于沟通情况和指导工作.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写作要点
会议纪要标题常用“会议名称+文种”的形式,可设正副标题.会议纪要的正文分为会议概况,会议内容,结束语三部分.会议概况部分主要简述开会时间,会议名称,会议议题,出席人,主持人,会议过程等内容;正文部分重点介绍会议的重要发言及决议,要注意的是会议期间未能形成共识或分歧较大的问题一般不写进纪要;结束语部分是正文的小结,有的纪要也可不加结束语.第三章事务文书 计划
1,计划的含义和种类
计划是把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的一种事务文书.计划的种类包括纲要,规划,方案,安排,要点,意见,设想等.2,计划的特点
预定性,目标性,实践性,科学性是计划的特点,其中预定性是计划的主要特点.3,写作要点
一份计划应该具备目标,措施,步骤三个基本部分.其中计划的目标应具体列明“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完成时限”三个要素.标题
常见的计划标题写法一般为: 计划者+计划时限+内容+文种计划可以用单行标题,也可以使用双行标题.(2)正文
计划的正文由导语(前言部分),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计划的依据),主体部分则着重阐明计划的目标,措施,步骤.正文多采用分条列写的结构方式.(3)落款 总结
1,总结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总结是把某时期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或情况分析研究,作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事务文.总结可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等.总结有回顾性,自身性,平实性,综合性四个特点.2,写作要点
从写法上看,总结由标题,正文,文尾三部分组成.(1)标题
总结的标题一般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总结可以使用单行标题,也可以使用双行标题.(2)正文
总结的正文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基本情况(略写),成绩经验(详写),问题教训(次详),努力方向(略写)文尾
调查报告<> 1,概念和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后,将调查的材料和结论写成书面报告的一种事务文.调查性,社会性,材料性,平实性是调查报告<>的主要特点.2,种类
情况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研究性调查报告<>.写作要点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把握好调查,研究,写作三个环节.调查是报告的基础,依据,报告是调查的反映和体现.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尾组成.(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可以采用单行或双行形式.标题内容的确立较为灵活.(2)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主要起提示下文的作用,一般用于概括介绍调查的范围,对象,时间,地点,经过,方式等,应简明扼要.(3)主体
调查报告<>的主体应注意结构的安排,可选用垂直式结构(按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内容)或并列式结构(材料内容从不同角度阐述主题,内容之间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主体部分可按阐述内容的不同分别添加小标题.结尾 综述
1,概念,特点
综述是将有关的信息,资料,情报,知识,情况等作综合概述的事务文书.客观性,综合性,时效性,简短性是综述的主要特点.写作要点
用归纳或列举的方式概括原文的主题,观点.简报
1,概念,特点
简报是机关,单位,社团等广泛使用的内部刊物.简报有其他不同的名称,但名异实同,均属简报的范畴.简单短小,内部交流,新闻性是简报的特点.2,写作要点
简报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1)报头:报头由简报名称,期号,编报单位,编报时间组成.(2)正文:一文一报,编者按和转载文结合,多文一报.报尾:报,送,发机关和印数.第六节会议记录 1,概念和特点
会议记录是在会议过程中由专门记录人员把会议情况和会议内容如实笔录而形成的书面材料.原始性,客观性,规范性是会议记录的主要特点.2,写作要点
会议记录由标题,会议组织情况,会议进行情况,尾部四部分构成.第七节章程 1,概念
章程是一个组织,团体,企业等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或办事规则的一种规章文.2,写作要点
章程由标题,签署,正文三部分组成.(1)标题:章程的标题由“组织名称+文种”组成.(2)签署:将批准机构和批准时间置于标题之下加以注明.(3)正文:章条款式(章断条连),条款式.第八节启事 1,概念
启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需要向公众说明某事或希望公众协助办理某事时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2,写作要点
启事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标题:注意标题写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正文:内容简要,事实清楚,用语恳切.结尾:落款 第九节海报 1,概念,特点
海报是主办单位向公众报道举行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的一种事务文.海报具有四方面特点:(1)使用的限定性;(2)功用的广告性;(3)形式的吸引性;(4)传播的单一性.2,写作要点
海报由标题,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标题的写法灵活多样,正文要写清楚内容,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要素.第十节条据
条据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便条和字据.信函文书 第一节介绍信 1,概念
介绍信是机关,团体介绍本单位人员到另一单位,团体联系工作时使用的信函文书.特点
格式书信化,具有介绍和证明作用 写作要点
书信式介绍信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祝颂语,落款几部分组成;铅印式介绍信由上联,下联组成,上联是存根,下联填写盖章后供外出人员使用.两联之间有虚线,并有骑线的编号.上下联之间应盖骑缝章.第二节证明信 1,概念
证明信是以单位或个人的名义书写,用以证明有关人员的身份,职务,经历以及有关事项真实情况的信函文书.2,特点
格式信函化,作用凭证性 3,写作要点
证明信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签署组成.邀请信 概念
邀请信是邀请客人出席比较隆重的庆典,较重要的会议,以及喜庆,宴会等活动时发送的一种信函文书.邀请信分为请柬和邀请函两种.2,写作要点
请柬: 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署名
邀请函: 标题,称谓,正文,祝颂语,署名署时,印章,回执表 感谢信 1,概念
感谢信是单位或个人为感谢对方而写的信.2,特点
感激性,表扬性,事实性 3,写作要点
感谢信由标题,称谓,正文,致敬语,落款组成.感谢信的正文要陈述感谢的理由,评论性质,颂扬品德,表示决心.第五节慰问信 1,概念,特点
慰问信是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向对方表示慰问的书信.针对性,鼓动性,感情性,亲切性是慰问信的主要特点.2,写作要点
慰问信由标题,称谓,正文,祝颂语,落款五部分组成.第六节求职信 1,概念,特点
求职信是寻求职务的人向用人单位书写的信函.自荐性,真实性,语气礼貌客气是求职信的特点.2,写作要点
求职信由称谓,正文,祝颂语,署名署时,附件等部分组成.正文是求职信的主体,应包括表态求职,自我推介,希望要求三项内容.第七节申请书 1,概念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表达愿望,向机关,团体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信函文书.2,写作要点
申请书由标题,称谓,正文,祝颂语,署名署时几部分构成.其中正文包括申请事项,申请理由,申请态度三项内容.第八节倡议书 1,概念
倡议书是公开提倡某种做法,倡导某项活动,鼓动别人响应的一种信函文书.2,写作要点
倡议书由标题,称谓,正文,署名,署时几部分构成.倡议书的正文要包括倡议目的和倡议事项.第九节建议书 1,概念
建议书是个人或部门为开展工作,完成任务而提出具体建设性意见时使用的信函文书.2,写作要点
建议书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署名,署时等组成.其中正文部分要写明建议原因和建议事项.第十节涉外书信 1,概念
涉外书信是指与国外人士联系事务时书写的信函.2,格式
涉外书信由信头,信启,称谓,正文,结束套语,署名组成.第五章经济文书 第一节经济合同 1,概念, 经济合同是指法人之间,法人与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特征
当事人至少有一方是法人;条款有规定;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签定程序化;格式逐步趋向统一化.3,写作要点
经济合同由标题,首部,正文,尾部组成.标题
合同内容+文种(2)首部
立合同人,合同编号,时间地点,套语,(3)正文
经济合同的正文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和酬金,履行合同的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免责条款),依法律规定或按合同性质必须具备的条款,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具备的条款.(4)尾部
经济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违反经济合同的责任
无效经济合同的确认及处理 第二节经济预测报告 1,概念
经济预测报告是运用经济预测手段,对某一经济活动的未来状况和趋势作出预测的书面报告.2,特点
预测性,或然性,陈述性,时效性 3,写作
经济预测报告由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四部分组成,正文是经济预测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现状,预测,建议三项内容.第三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1,概念,特点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对经济活动开展分析,作出客观评价,找出规律性,分析成败原因,提出建议措施,为科学指导和组织经济活动提供分析依据而写的书面报告.分析性,客观性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主要特点.2,写作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由标题,前言,分析,结尾四项内容组成.第四节经济司法文书 1,概念
经济司法文书是指司法机关,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时使用和书写的文书.2,种类
主要了解仲裁申请书,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申诉状,委托书等文书.3,特点
(1)使用的程序性;(2)格式的规范性;(3)内容的依据性.4,常用的几种经济司法文书的含义
(1)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是经济合同纠纷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关提出解决经济实体权利争议的文书.(2)起诉状——起诉状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诉讼活动中,依照法律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诉讼文书.起诉状按性质和内容分,可分为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行政起诉状三类.(3)上诉状——上诉状是诉讼当事人,在上诉期限内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撤销,变更原审判决或裁定的司法文书.(4)答辩状——答辩状是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对原告人的起诉或被上诉人对上诉人的上诉的答复和辩解的司法文书.(5)申诉状——申诉状是诉讼当事人对已生效的裁定,判决,调解书,认为有错误,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予以复查纠正而写的司法文书.以上五种司法文书的格式均由标题,首部,正文,尾部四部分组成.(6)委托书——委托书是诉讼当事人委托他人办理诉讼的司法文书.第五节商品说明书 概念,特点
商品说明书是以说明为主要表现方法,对商品的性能,制作,使用,保养,维修等进行简明介绍的文书.科学性,说明性,简明性是商品说明书的特点.2,写作
商品说明书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第五篇:写作有感而发(教案)
写
作
有感而发
学习目标:
能学习写感悟类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体会幸福的含义,懂得感恩。重点难点:
1、说自己想说的话
2、语句通顺,层次分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说起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往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闭上眼睛,不假思索即会脱口而出,如数家珍。相反地,对于陌生的人和事,说起来往往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勉强为之,磕磕绊绊,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甚至“咬断笔头,开不了头”“刚开了头,言语不周”,这样的文章必然内容空洞苍白,语言干瘪枯燥,读之味同嚼蜡。
怎么办?作文的实质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只有“为心声”,才能字字真情,句句实意。对于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切身独到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手写我口”,就好象老朋友在谈心,敞开心扉,坦诚亲切„„ 这,就是第一次“见面文” 的要求。
二、习作启发
1、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从而产生了写作《繁星》的激情。
2、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才写出了《为你打开一扇门》。
3、老舍亲眼见到在反动政府治辖下害人的臭水沟被人民政府治理好,受到感动,创作了《龙须沟》。
三、总结此类文章的写法规律 思考,讨论
四、教师归纳[投影]
写感悟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由叙而议。即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言论,悟出道理。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要联系紧密。由景生情。即观察周边景,通过叙写景物,生发一种情感;见是表象,思是深层;所见是切入,所思是终点;所见与所思应达到水乳交融。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归纳总结写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
五、小组交流,总结,全班交流
六、过渡:请大家用刚才总结的模式,写一段话,可以是感受、认识,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时间为15分钟。学生写作
七、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