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报告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以活动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政治组 执笔:顾震生
我市教育系统“十一五”综合性重点教科研课题《追寻理想课堂——兴化市区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创设情境,以活动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自批准立项以来,各项工作稳步进行。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学目标不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教师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代替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教学手段陈旧呆板,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应付一堂课等等。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壁垒,能够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应给知识注入生命,让知识盥洗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使生命变得厚重。因此,每一节课都应该“形神不离”、“情韵相映”,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沉浸一种优美、智慧富有情趣的意境,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带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新闻发布会、外交舞台、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真正做到师生民主、互动、和谐的关系,共同打造富有激情的理想课堂。
二、课题的开展情况
1、前期的准备工作:自从本课题立项之后,我们教研组就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全组的思想,并积极学习有关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看了全国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大赛的录像。
2、进行调研,了解现阶段初中政治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是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模式,以及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的要求。
4、组织教师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形成共性和个性的思想品德教案。
5、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公开课的形式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改变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定位。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和学习,本组教师已经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位置,由原来的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合作者和探究者,使教师的激情、个性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从传统的“赶鸭子”满堂灌走向“放鸭子”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学好教材的同时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
3、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满了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4、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情境,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促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由于一改以往的沉闷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5、及时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一个学期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一个教案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思并加以总结,形成教学观点和论文。如顾震生《用新改变,培养兴趣》《浅谈初中政治课堂的情境教学》等
6、对于部分优秀的、可操作性强的教案加以汇编。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课堂活动缺乏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导致效果不明显。
2、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3、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
五、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积极培养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工作实效带动课堂教学改革。
2、积极组织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在一些专题教学上突破。
3、积极推广教师已有的成功经验,在课题研究中成就教师,也以此推进课改。
4、组织本组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学习新的理念。
5、积极举行各种研讨活动,立足查问题、找方法,以解决问题来推进课题研究。
第二篇:小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报告
小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泛滥的现象,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形似而神离”。这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中。
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同搭了漂亮的“花架子”,只中看不中用。
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就像“菊花加糖糖过量”一样,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薄。
4.形式丰富多彩,但性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从我校的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
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形成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方式及方法。在研究过程及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能指导教师不滥用学习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研究促使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加有效,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
2.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研究使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时更加规范,合理,驾驭学习情境更加自如。使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动本校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进行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二)预期的研究突破
1.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基本途径、内容组织、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现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实践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数学世界,让情境更好的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
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2.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畴: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迁移。
3.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情境应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的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一致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出发,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3.灵活性原则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来把握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科学性原则
在情境的创设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
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
1.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我校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并及时交流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有丰富的经验作指导
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是多年带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他们对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研究、积累,我们是很有信心完成这项课题研究的。
3.有求真务实的研究成员
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作为指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40岁左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4.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的,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是符合教育发展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都积极投入到“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究中来。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现实的教学情境已被许多学校和老师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教学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且关于本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
方法等已有一定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所以,本课题研究有很强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
“有效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
”,是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对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系统梳理,探讨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的落实,从而改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设置低效或无效现状的一项行动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提高我校教师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克服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等误区,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克服三维目标的不同步现象,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的有机统一。
3.以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载体,正确处理新课程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构建新课堂教学模式。
4.我校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技巧,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明晰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标准,不断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从课程实施的微观入手,关注教学细节,抓住关键环节,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突破口,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变课堂,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内容
首先要研究合理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对提高课题研究效率的作用。怎样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
情境才是合理的教学情境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还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寻求适合我校学生的一整套的情境创设素材。
三、课题研究的举措、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研究举措
1.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教师有效情境的创设,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基本思想。
2.通过研究与实践,使教师们能重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努力探求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并能结合实际教学反复实践与验证,最终形成个人教学能力和特色,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3.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有效情境学习的意识与参与情况。
4.问卷法。了解学生对有效情境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5.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6.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惠农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和高年级10个班的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步骤
我们是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酝酿这项研究课题。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商讨研究课题计划,健全实验研究制度。
2.分析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有效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9年2月~2019年7月)
1.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有效教学情境”研究的意见。
2.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3.深入课堂了解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存在的误区并对存在原因的进行实践、研究、分析。
4.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途径、方法,调整上阶段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做进一步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以便形成一套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理论体系。
5.完成“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
1.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进行成果汇编。
2.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预审。
3.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4.课题成果鉴定。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课题的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情境创设意义的深层认识,掌握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策略,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二)课题的最终成果
1.《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调查问卷。
3.优秀教学设计
4.优秀教学反思
5.优秀教学论文
6.优秀课例集锦。
7.课题研究过程图片集锦
8.结题工作报告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课题主要成员:
(二)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
全面主持课题的申请、开题、实施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条件。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主要成员
: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资料的搜集、整理,带领组员共同学习。
郭冬玲: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关资料。、: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撰写案例分析并作好课后反思,收集过程性资料,积累经验。
: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研究活动的拍摄工作以及进行阶段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略
第三篇:情境创设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第一,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生动性的原则。用直观形象的情景设置来诠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原理,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向学生大脑传输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实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放在生活上的,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将数学故事的讲述落脚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学会用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第三,悬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悬念性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情境的创设就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悬念性比较强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低下。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情况下,虽然教师进行了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但是却很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导致出现成绩比价差的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日益低下,逐渐失去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新课表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给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部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创新能力却比较有限,导致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味追求新意,却不具有实用性。
与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问题相对应的就是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情境创设的新颖性,而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具有实用性。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虽然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会老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
三、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应当遵循的策略
1.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故事和数学典故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用熟知人物,但不知晓人物具体事迹的数学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积极作用。例如,讲述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古典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学生认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用到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已经在他们头脑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教授。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要求进行互动性强的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求老师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实际进行考虑,更多的让学生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4.情境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现实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在教授之前利用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的引入,而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创设内容各异、难易有别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四、结束语
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的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探索和求知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情境的渗透与融合要更多地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牧鞭,服务于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开心的学习数学,开心的锻炼能力,开心的全面发展,成长为知识、能力、情感和谐共进的有用之才。
第四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徐倩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置于一种探索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还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轻易否定。最重要的还应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后练习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之后,这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尽可能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并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是否得以延续,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有效的40分钟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使得学生最优发展,并从课内走向课外,提升语文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