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
开题报告
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2013.9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时 间: 2013.9.18 立项号:132004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 负责人:朱晓玲 所在单位: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错误:《辞海》中对“错误”的定义是“不正确的”。这里所谈“错误”指的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也指合理性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错误资源:一般是指课堂中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凭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知识作出浅层的、有失偏颇的错误判断而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通过细致的剖析、提炼,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2)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3)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 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理论意义、应用价值、本课题的创新点与特色
1、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作处理,被遗忘掉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2、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
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促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3、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中的“预设错误——捕捉错误——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一思路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转变教师教学观,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具体表现在:首先诱发错误,触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反思错误,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原认知水平。然后评价错误,突出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巧用错误,培养发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所以,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正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
系,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从而也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市内外研究现状
从目前对于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现状来看,课改以来的研究主要是突出理性认识以提高教师对错误资源的重视程度。北京特级教师华应龙作了较多的研究,他主张“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让学生从“误”到“悟”,在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案例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近年来,我市有各学科的教师或学者对错误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在介绍的基础上加入错例,但是错误资源得有效运用没有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因此对于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块重要内容,只有真正把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作为课程和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才能推动课程和教学的顺利发展,对于错误资源的关注才能切实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才可以随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5、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一个突破就是教师在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不仅只是帮助学生改正题目的错误,更重要的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增长智慧,具体为:
(1)陈述性知识错误在辨析比较中得以修正。教师充分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学生内心的观念冲突,用辨析比较的方法纠
正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去伪存真,抽象概括知识的本质属性。
(2)程序性知识错误在操作演练中得以精确。当课堂中有学生经常出现程序性知识的错误偏差时,教师适时借助图形、教具的操作进行纠正,利用图形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连接,在正例中概括,在反例中分化。
(3)策略性知识错误在体验感悟中得以生长。
通过以上具体环节来关注学生的个性生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素养。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重点、难点
1、课题研究内容
(1)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对策研究。
(2)研究学生产生错误资源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3)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的研究。
(4)教师要充分预设,将课堂中的生成错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
(5)错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研究(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6)学生在课堂中对捕捉错误信息能力的研究。
2、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探索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错误资源的方法策略。
(2)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3)针对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4)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3、课题研究重点、难点
课题组成员上研讨课,运用自然观察法,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开展评价活动来完成研究重点:①小学生解题心理性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②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③教学反馈与矫正研究等。④形成错误资源化,成长学生、成就教师。
我们想通过对我校学生课堂上和作业中生成的错误资源的分析,形成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反思,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来突破研究难点:使我们教师能更好、更及时得处理学生的错误资源,也能更好的服务学生。形成错误资源化,成长学生,成就教师。
4、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根据研究课题,针对常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错误、师生的反应、处理等情况,采取利用研究者自己的感官,并
借助于摄像、照片等手段,观察课题研究的现象,对具体表现和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就错误资源、错误资源的利用现状设计了1份共9个项目的学生问卷,在小学3—6 年级1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设计了1份教师问卷,选取了1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而收集资料。
(2)行动研究法: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学习错误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4)文献法:阅读、思考著作、期刊、网络上已有的关于错误资源研究的论述,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整理。
四、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及具体任务是:
1、准备阶段(2013.7—2013.10):
(1)做好开题会工作,请上级领导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结合文献分析完成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错误资源、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等概念的界定,完成师生对待错误相关问卷调查及分析,参照相关论文进行研究设计。
(4)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2、实施阶段(2013.11—2014.6):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课题组成员上研讨课,运用自然观察法,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小学生解题心理性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
(4)填写、收集个案研究跟踪表。
(5)积累研究案例,课后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进行反思: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分析实验效果。
(6)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使之错误资源化,追求有效课堂。
3、总结阶段(2014.7—2014.10):
(1)收集、整理学生错误案例,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3)确立小学数学教学错误资源化体系。
(4)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研究的条件
以高素质的实验教师为后盾;以本课题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制定小课题的调查、实施、评价、考核的方案;以学校的大力支持为契机;保证顺利完成本课题研究。
2、研究的预期成果
针对课题的特点,预期成果准备以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实施方案
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 朱晓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促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2、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中的“预设错误——捕捉错误——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一思路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转变教师教学观,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具体表现在:首先诱发错误,触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反思错误,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原认知水平。然后评价错误,突出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巧用错误,培养发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所以,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正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从而也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市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从目前对于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现状来看,课改以来的研究主要是突出理性认识以提高教师对错误资源的重视程度。北京特级教师华应龙作了较多的研究,他主张“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让学生从“误”到“悟”,在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案例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近年来,我市有各学科的教师或学者对错误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在介绍的基础上加入错例,但是错误资源得有效运用没有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因此对于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块重要内容,只有真正把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作为课程和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才能推动课程和教学的顺利发展,对于错误资源的关注才能切实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才可以随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2、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3、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 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1、课题研究内容
(1)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对策研究。
(2)研究学生产生错误资源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3)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的研究。
(4)教师要充分预设,将课堂中的生成错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
(5)错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研究(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6)学生在课堂中对捕捉错误信息能力的研究。
2、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探索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错误资源的方法策略。
(2)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3)针对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4)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1、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及具体任务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7—2013.10):
(1)做好开题会工作,请上级领导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结合文献分析完成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错误资源、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等概念的界定,完成师生对待错误相关问卷调查及分析,参照相关论文进行研究设计。(4)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11—2014.6):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课题组成员上研讨课,运用自然观察法,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小学生解题心理性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4)填写、收集个案研究跟踪表。
(5)积累研究案例,课后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进行反思: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分析实验效果。(6)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使之错误资源化,追求有效课堂。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7—2014.10):
(1)收集、整理学生错误案例,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3)确立小学数学教学错误资源化体系。
(4)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根据研究课题,针对常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错误、师生的反应、处理等情况,采取利用研究者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摄像、照片等手段,观察课题研究的现象,对具体表现和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就错误资源、错误资源的利用现状设计了1份共9个项目的学生问卷,在小学3—6 年级1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设计了1份教师问卷,选取了1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而收集资料。
(2)行动研究法: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学习错误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4)文献法:阅读、思考著作、期刊、网络上已有的关于错误资源研究的论述,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整理。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研究的条件
以高素质的实验教师为后盾、以本课题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制定小课题的调查、实施、评价、考核的方案;以学校的大力支持为契机保证顺利完成本课题研究。
2、研究的预期成果
针对课题的特点,预期成果准备以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精选范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10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10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10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下页篇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10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下页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那么错误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通过对全校六个年级的数学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发现,7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数学课堂和课后作业中偶尔出现错误,25%的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结合被调查的学生和教师,我们发现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引起错误。
受到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影响,他们的一些生活经验比较粗糙,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这些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错误。比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一课中有位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身高不可能比爸爸高。随后,他振振有词地解释:“你们看,我们的爸爸都比我们高。”显然,这位学生由于受到生活中“爸爸都比我们高”的影响,考虑问题片面,认识发生了错误。
2.概念不清、法则不明产生错误。
概念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做题的重要依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由于对概念、规律的内容认识不清或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而产生的一些错误就是概念性错误。例如判断“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时,有的学生丢开了假分数概念的另一部分“或等于”而误判为对;再如判断“钝角都大于90°”时,受概念“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中“小于180°”的影响,认为题中少“小于180°”而误判为错。这些错误,都是因为学生对概念掌握得不够完整而引起的。
概念的本质属性是概念的精髓,也是这一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基本特征。小学生习惯着眼于表面现象,对知识的本质属性把握不住,而有些知识的非本质属性具有鲜明突出的特征,掩盖了知识的本质属性,至使学生弄错概念,产生错误。例如,教学方程时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就是说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一个等式;这个等式必须含有未知数。如“判断8K=64是方程吗?”有的学生对此给出了错误的回答,理由是等式中的末知数不是X,而是K,所以不是方程。还有认为“4Y=0”不是方程,理由是“0”表示“什么也没有”,所以不是等式,那就不是方程。这些判断错误的原因就是弄不清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让非本质属性掩益了本质属性。又如解答判断题:“正方法的边长扩大5倍,周长就扩大20倍”、“1平方米比1米大”,许多学生往往判断为正确。
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63-28=45。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减,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再如:82.36-(52.36-18.58)=82.36-52.36-18.58=31.42。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的算理。
3.思维定势造成错误。
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它的负性一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受到负性一面的影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例如低段学生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多”就“加”、“少”就“减”的思维定势造成解题的错误。再如,长期以来,时间进率问题一直是困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老问题。学生从学习“时间单位”的第一节课起,到小学毕业止,都爱做出形如“1.5时=1时50分、2时差10分=1时90分、70分钟<1时„„”的错题,深入分析是因为学生受十进制计数单位和百进制面积单位的“负迁移”影响,干扰了对时间进率的理解。又如:学习乘法分配律一课,用简便方法计算125×(8+10)时,有的学生会受已经学过的乘法结合律的干扰,往往会做成125×8+10。再比如25×4÷25×4,学生对25×4=100非常熟悉,就会错误地先计算两个25×4=100,再计算100÷100=1。再如低年级教学“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学习分率比较时,“哥哥比妹妹高25%”,学生错误地推导出“妹妹比哥哥矮25%”。
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处置不当,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造成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暴露,但课后却错误一片。久而久之,既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只有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因此教师如何对错误资源进行及时、有效、深入地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也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对学生课堂资源的研究往往是对生成资源中的正确资源进行研究,而对生成资源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较少,而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领域。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非预设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合理利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避免出现相类似的问题。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和教师的纠错能力,使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并且有如下作用: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一个思路,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4.反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原因,以案例反思的形式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过程,提高教师自我思辩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错误
《辞海》中对“错误”的定义是“不正确的”。西方学者,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洛克、贝克莱等人都认为错误在本质上是一种“不符合”或“不一致”。这里所谈“错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即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也指合理性错误。
(二)错误资源
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错误资源化,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资源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把课堂中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变“错误”为资源,有效利用,化腐朽为神奇。
(三)有效利用
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三)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颇有影响。桑代克把学习中出现错误当作是一种必然的过程,认为人正是在纠正形形色色的错误中才获得了真知。
四、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低、中、高每个年级段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结合本校数学组提出的小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一年来,我校数学组教师积极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为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到今天为止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圆满结束。下面将这一课题研究做一个结题汇报:
一、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划阶段
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15日
确定课题、制定计划及具体方案、明确目的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2011年9月16日——2012年5月15日
课题交流、教学实践、定期小结
第三阶段:反思阶段
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15日
讨论研究、反思小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2年6月16日——2012年7月5日
总结成效、交流得失,撰写总结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与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的思路:以课堂和学生作业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两方面研究,总结错误的类型、特点及成因、构建策略。
(2)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为有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广大教师能自觉积累素材,分析原因、充分挖掘错例中的教学资源,养成了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学生出错采取单独订正、集体讲评和个别面批等形式,而是充分重视了错例的价值。还原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促进教师有效开展“错因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学生错例改进教学策略”等活动。
调查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在课题实施之前,广大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摸底调查,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概念不清、法则不明,新旧知识干扰,语言理解能力发展不完善等智力因素;以及受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定势、学习习惯不良,态度不够端正,信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强,学生粗心产生的错误等非智力因素。采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为后期课题的有效实施铺路架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经验总结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在一年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课堂教学,课后从学生作业错例入手,展开学生的真实思维,找出出错的症结,并以案例进行记录与反思,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把“小问题”做出了“大文章”。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自觉积累素材,分析原因、充分挖掘错例中的教学资源,养成了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学生出错采取单独订正、集体讲评和个别面改等形式,而是充分重视了错例的价值。还原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促进教师有效开展“错因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学生错例改进教学策略”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一年的课题实践,我校课题组分成了低、中、高三段,以计算性、概念性、审题性、习惯性等普遍错例和典型错例,分类记载在错例记录本上,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并逐渐形成了“错例题库”。一年来,广大教师撰写了几十篇有价值的案例、数学小故事及论文,为避免同样错例的再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我校低年级学生建立了“数学小医院”、中高年级建立了“错例分析与纠正” 记录本,并开展了数学小报的竞赛活动,同学们在病例的获取中,能积极主动的分析病因,并开出新“处方”。学生能有效的走出错误的思维,消解了畏难情绪,理清了思路,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况,获得了轻松的学习心态,改错成了一件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变得更会学习、更爱学习了。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二)研究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对策(在上一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中我们做了详细的汇报,今天再不做说明)
(三)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它地位研究
1、巧用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
2、正视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正因为学生会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我们应该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3、自主纠错,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面对错误,教师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4、将错就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四、预期研究成果与得到解决的问题
(1)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批判思维,学会数学的思考。教师帮助学生自觉、主动搜集整理错题,引导学生尽量详尽地分析错误原因,参照正确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完善认识。
(2)教师自身反思,促进专业成长。课堂中预料不到的,来不及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应自我反思教育,促进自己成长。
(3)形成教学策略。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后,关于筛选典型错误,巧妙运用共性错误,进行剖析讲解,形成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五、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教师方面: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彻底得到改善。老师们在体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过程后,摈弃了原来那种亦步亦趋的牵引式教学,更为大胆开放,并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在提炼成有效资源后,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一起去探讨、一起去分享。广大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课堂教学,课后从学生作业错例入手,展开学生的真实思维,找出出错的症结,并以案例进行记录与反思,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把“小问题”做出了“大文章”。在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能自觉积累素材,分析原因、充分挖掘错例中的教学资源,养成了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学生出错采取单独订正、集体讲评和个别面改等形式,而是充分重视了错例的价值。还原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促进教师有效开展“错因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学生错例改进教学策略”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一年的课题实践,我校课题组分成了低、中、高三段,以计算性、概念性、审题性、习惯性等普遍错例和典型错例,分类记载在错例记录本上,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并逐渐形成了“错例题库”。一年来,广大教师撰写了几十篇有价值的案例、数学小故事及论文,为避免同样错例的再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学生方面:在“错误”中得到了实惠。
关注了学生的个性生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素养。
学生认识到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错误,都能正确面对。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使错误的价值最大化的发挥作用,不再重犯这样的错误。失败后的成功,让学生经历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探索过程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珍惜自己发现的学习成果,更加重视老师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但敢于正视错例,而且能正确分析原因、进行纠错。在一年的实施过程中,我校低年级建立了“数学小医院”、中高年级建立了“错例分析与纠正” 记录本,并开展了数学小报的竞赛活动,同学们在病例的获取中,能积极主动的分析病因,并开出新“处方”。学生能有效的走出错误的思维,消解了畏难情绪,理清了思路,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况,获得了轻松的学习心态,改错成了一件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变得更会学习、更爱学习了。
(三)形成了一批教育论文、学术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教师是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充分把握教育教学现场的真实状态,以案例、论文的形式进行记录与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课堂进行了新的审视,对自己的行为不断的进行追问……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在相互的滋养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提高。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上了几堂公开课和优质课,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案例,和有价值的论文。
(四)构建了小学数学学习错误资源化研究的操作模式
一年来,在课题组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构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错误资源化研究的操作模式:树立正确的错误观;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建立错题本,将错误资源化;加强反馈与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等实施策略。
六、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设想
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展开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但是在整个课题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及困惑:例如,一些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很差,作业不能认真完成,有错不能及时纠正,也有的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错误并不乐意展示出来,使教师无从下手,课题研究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是面向全体还是关注学生个体错误的矛盾我们也很难把握……
七、展望
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培养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课题意识。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更加正确、合理地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