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平天国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1、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它成为当时亚洲反殖反封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具有时代的新特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可以是一支革命的主力军但绝不能成为一个胜利的领导者。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 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5、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6、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7、学法指导:
⑴指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
⑵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8、课时安排:一课时
9、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朗诵杨秀清的《果然英雄》这首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为大家朗诵一首诗,名为《果然英雄》
《果然英雄》(杨秀清)
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国尽忠臣; 冲锋恐后常虞我,遇事争先讵让人?
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一首诗词是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杨秀清所作,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他的英雄情感,相信每个同学听后心中都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一百多年前,在我们华夏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这场运动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本节课内容:《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波及清王朝大多数地区的一场农民运动的爆发必然有许多因素导致,下面请同学阅读我给大家发的资料并结合课本来分组讨论一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爆发原因 材料
一、官府横征暴敛纳谷之时,数十百里,肩挑背负。及运至仓,书吏等又多索费用。虽极干圆洁净,亦故意挑斤刁措,有十日半月不能交纳者。„„及其收谷,又不止淋尖踢斗,并多斛外抛洒,以供仓中斗级之肆攫,不准小民拾回颗粒,稍有不满意,即为挂欠,令其补纳。大约完谷一石,其耗费已需至数石矣。
──(广西)《灌阳县志》卷二十一 材料
二、“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问题:请问这则材料一反映了广西官员怎样一种统治?材料二表明鸦片战争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材料一反映了官员横征暴敛、统治腐败 老师:由于当地官员的暴政使得农民阶级与地主矛盾激化这就道出了太平天国爆 发的第一个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矛盾激化 学生:材料二反映了导致了白银外流,生产破坏
老师:这与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侵略是分不开的。
除此之外在广西从1845年至1850年连续发生了水旱灾导致许多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也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太平天国运动三点原因:
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
2、外国侵略
3、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老师:除了以上三个原因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与洪秀全等主要领导人在紫荆山地区通过拜上帝教的方式积极传教策划动员是分不开。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通过这样的方式积极动员,从而为起义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3)、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
老师:在洪秀全等领导人积极动员下,终于在1851年金田村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大平军迅速转战大江南北,规模浩大。现在我们来学习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同学们首先对照教材中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来归纳出其发展中主要事件。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同时分封天王、东西南北翼王。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东征: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引导学生自学,概括)同学们经过预习课本后已经了解天京事变的史实,请问天京事变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呢?(讨论并请同学回答)天京事变爆发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天京事变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国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开始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
由于天京事变发生,太平天国由盛而衰,进入到后期防御阶段,下面我们进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
6、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
老师:在这阶段洪秀全启用太平军中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积极展开军事防御在这阶段取得了一些胜利,在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却遭到了西方殖民者组成的洋枪队例如华尔洋枪队等攻击,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李鸿章带领的淮军也极力剿杀太平军,最终在1864年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走向失败的。
7、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同学们,为什么规模这么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呢?它有哪些原因导致的?
失败原因(在老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概括):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天京变乱);战略上的失误(北伐)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老师:在上一部分我们讲到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历程,于此同时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后期分别颁布了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下面我也进入到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三结合课本,并回答《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哪些内容? 材料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
《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由圣库供给.《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
1、要建立一种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这是天平天国军的愿望。
2、土地分配制度,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
3、产品分配制度,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问题: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上述规定有何
感想?(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表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
教师强调: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革命的核心问题,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要获得土地。《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在分配方面又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维护小农经济,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严重落后性和空想性。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由于军事紧张,《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方面的制度也无法实施,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评价)
由于《天朝田亩制度》并未真正实施,因此在太平天国后期颁布了另一个纲领——《资政新篇》。首先同学们继续阅读材料四,回答《资政新篇》反映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总结答案)? 材料四
以上略述各邦大势,足见纲常大典,教养大法,必先得贤人,创立大体,代有贤能继起而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必永远不替也。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曷不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以顶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
一、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而达于上位,则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或暗柜也。
一、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彼愿公于世,亦禀准遵行,免生别弊。„„
一、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愿公于世,亦禀明发行。„„
一、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一、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即有法人而生巧者,准前造者收为己有,或招为徒焉。器小者赏五年,大者赏十年,益民多者年数加多,无益之物有责无赏。限满他人仿做。
一、兴宝藏。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蚝壳、琉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总领获十之二,国库获十之二,采者获十之六焉。„„
一、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只须实写,勿着一字浮文。„„
一、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
一、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每礼拜呈缴省郡县库存贮,或市镇公务支用,有为己私抽者议法。
──洪仁玕《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内容:
(1)、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建立监督机制(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3)、开设新式学堂、报刊(4)、发展交通、开采矿藏
除了同学们回答出来的,他还有其他内容如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等内容,它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从西方学习的首次尝试,但是他并不是农民运动本身的产物因此在农民中没有响应,同时由于客观条件也没有实行。(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我们已经学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请问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讨论后,教师简单评价并归纳)老师强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希望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能够调动广大农民和太平军将士的革命积极性,然而建立绝对平均的社会,违背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不能调动广大农民和太平军将士的革命积极性,所以根本得不到拥护和实行。
(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局限(采取提问学生自主回答方式)问题 :试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阶级、时代局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时代任务。
(6)、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事件和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着重学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希望学生们应理解并掌握以上内容。
下面我们来通过几道选择题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10、课堂作业:
(1)、曾国藩在《备陈民间疾苦疏》写道:“昔者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银三两,今日两银换钱二千,则石米仅得银一两五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朝廷自守岁取之常,而小民暗加一倍之赋。”州县官吏更是巧设名目,横征暴敛,贪污肥私,“以致民怨沸腾,激成事变”。据材料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D.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2)、毛泽东评价太平天国时,对洪秀全有过这样的评价:“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从洪秀全借用西方基督教义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起义,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
A.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 B.担负起新的革命任务 C.提出平等思想 D.利用宗教发动起义(3)、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我国就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对以上两种观点,你认为
A.前者正确,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B.后者正确,因为它看到了农民政权的本质 C.两种可能都有,因为历史是无法预见的 D.两者都错误,因为历史不能假设(4)、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有几个镜头:洪秀全的天王府壮丽宏大,有1000多宫女。杨秀清为建东王府,尽毁附近民居;“每一出府役使千数百人”; 杨手下供其差遣的将军职官有3000多人,整个东王府有3万到5万人。李秀成在苏州建忠王府(即今拙政园),被李鸿章攻下时尚未完工,李鸿章惊叹为“平生所未见”的“神仙洞窟”。
你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洪秀全等领导人逐渐蜕变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完善的民主政治 D.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11、课后作业
本节课学习到此结束,在课后我给你们布置一个讨论题,题目名称为“与古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不同?”希望大家在课后收集相关材料,积极讨论。在下次课前我们一起探讨来解决这个问题。
12、教学反思:
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特点等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一些探究式问题。学生在搜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正确认识。依据重视历史背景、影响,简化过程的原则,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军事活动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利用课外历史材料,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3、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的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1)金田起义:(2)永安建制:(3)定都天京: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5)天京事变:
(6)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7)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1)内容(1)内容
(2)评价(2)评价 不同:
4、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9
第二篇: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阎虎亮 教学目标 识记
理解
能力目标
情感教育目标
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东征、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通过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无法独立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通过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加强学生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洪秀全的宗教思想《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学法指导:
⑴指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⑵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⑶通过用表格归纳太平军北伐、东征和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教学过程流程图: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学习全体同学合作 独立思考解决 主讲人发言 本组成员补充 学习
其他组和教师质疑教师小结课堂检测 该组成员答辩
教师简评、释疑、补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⑴、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史实及搜集资料。
⑵、指导学生按学习兴趣分为历史背景组、人物军事组、文献资料组、历史影响组,以便探究讨论。
建议学生针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
2、太平天国运动是否就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
3、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原道醒世训》宣传的思想和传统的封建思想有什么不同?这种思想适用于今天吗?
4、太平天国由军事进攻转为军事防御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一事件的发生,太平天国是否就不会失败?
5、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有何感想?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
6、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当时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征? 学生:⑴、记录疑问的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
⑵、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相关问题,选出主讲人,为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成果、交流讨论做好准备。教学过程说明:
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特点等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一些探究式问题。学生在搜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正确认识。
依据重视历史背景、影响,简化过程的原则,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军事活动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入:通过前言和《天国风云》片段,设置历史情景,将学生引入课堂。
(前言: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在封建社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而在近代,农民问题随着时代变迁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次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板书)太平天国运动简介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二者都没有实现,但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天国风云》片段)
一、太平天国爆发的历史背景(板书)(播放有关影片剪辑,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要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材料三: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提问:⑴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教师引导历史背景组的同学回答,对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启发其他组同学质疑,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二是基督教传入又为农民战争带来新的思想武器。(进一步设问):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板书)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间接原因:外国侵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二、人物军事方面的探究:(板书)
1、人物方面: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洪秀全,请一位同学介绍所了解的洪秀全的主要活动。(电脑出示人物像,教师针对学生所讲进行简评)强调: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在永安建立起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领导核心,天京变乱后,又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组成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电脑显示材料,学生阅读)、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彼疆比界之私,何可起而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 提问: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原道醒世训》宣传的思想和传统的封建思想有什么不同?这种思想适用于今天吗?
(人物组主讲人做答,同学和老师都参与质疑、讨论,鼓励不同意见)教师总结:
⑴洪秀全的宗教理论的特点: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是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板书)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的自身经历,所受教育分不开的。他用宗教理论表达反清思想,对于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但也体现了洪秀全思想的落后性。⑵原因:A、基督教思想中的阶级对抗因素和平等理念适应了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政治需要。B、破产农民对原有的宗教信仰发生动摇。(板书)
2、军事方面的探究: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基础,这一部分的讲解主要把太平天国前期军事形势和后期军事形势图进行动画演示。)人物军事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表格归纳:北伐、东征、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提出探究性问题:)太平天国由军事进攻转为军事防御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一事件的发生,太平天国是否就不会失败?(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全班同学讨论)教师归纳:天京变乱的根源: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板书)
强调:天京变乱,从原因上看,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上看,造成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同时强调集体主义,团结合作对于一个集体、国家的重要性。)
三、文献资料探究:(板书)
太平天国颁布了两部治国方案,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的《资政新篇》(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由圣库供给.《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提出探究题:⑴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上述规定有何感想?
⑵《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教师引导文献资料组主讲人回答,小组其他同学补充,全班同学讨论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对发言同学予以鼓励。)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略)
教师强调: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革命的核心问题,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要获得土地。《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在分配方面又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维护小农经济,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严重落后性和空想性。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教师强调:由于军事紧张,《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方面的制度也无法实施,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⑵教师引导文献组主讲人继续回答第二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异同?(学生回答讨论后,教师简单评价并归纳)强调:《天朝田亩制度》违背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不能调动广大农民和太平军将士的革命积极性,所以根本得不到拥护和实行。
四、太平天国的历史影响:(板书)(展示有关材料:)材料一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
──引自曾国藩《讨粤匪檄》
材料二1853年,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天京不久,杨秀清在答复有关不平等条约时就认为,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能有“主从之分”,对不平等条约不予理睬。1862年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哪里呢?
(出示探究题):⑴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 ⑵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当时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征?
(由历史影响组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全班同学质疑、讨论,教师补充)教师综合分析:
强调:⑴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板书),这一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无法克服自身的宗派主义倾向,保持团结。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板书)
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板书)⑵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征:(板书)
A、太平天国起反封反侵的双重任务,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B、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的富强的途径。C、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D、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这种新特征的原因: A、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资本主义;封建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帝反封的任务。
B、鸦片战争后一般“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小结:出示知识结构图 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兴起革命理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标志:金田起义
初期: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天京定都 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文献 后期:《资政新篇》 转折:天京变乱 失败:防御战 失败:天京陷落
强调: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课堂检测(略)
第三篇: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导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60多年前,160年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凤凰网历史专栏曾做过一个专题——“被拔高的太平天国”。网友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件?之前的评价是否被拔高了?
一、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大清帝国呈现怎样的景象?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材料二: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从材料一,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二,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自然灾害严重。那么,当时百姓生活情况如何? 在摄影摄像技术没有普及的时代,有一种职业叫做随军画师,他们跟随外国侵略者来到中国,用画笔记录晚清帝国的图景。
从这幅画中,大家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政府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洪秀全顺势领导这次农民起义,在其准备阶段,创立拜上帝教。那么,拜上帝教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从图中我们看到,拜上帝教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在宣传拜上帝教过程中,又构建怎样的天国梦?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原道醒世训》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钦定前遗召圣书批解》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洪秀全宣传平等思想,描绘人间天国。以此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底层群众。
洪秀全还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思想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古代中国,儒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到了近代,儒学的地位发生变化,比如,康有为利用儒学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战将全盘否定儒学。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可见,太平天国运动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过渡:于是,在平等,人间天国这样的天国梦引领之下,太平天国勃然兴起。
二、过程
结合图片展示说明过程。
什么事件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金田起义,洪秀全高举反清大旗,反对封建统治。而后经过永安突围,在永安分封诸王,史称永安建制。后率军北上,攻克长沙武汉,顺江而下,攻占南京。何时建立与清廷对峙政权?
为了保卫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并且进行北伐、西征、东征。至1856年,达到军事全盛。
什么事件标志其由盛转衰?
由于诸王内讧,争权夺利,发生天京事变。可见,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其失败标志是什么?
天京陷落,洪秀全逝世,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过渡: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进一步打造天国梦。先看一道例题
《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三、纲领
(一)《天朝田亩制度》 结合材料,《天朝田亩制度》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天国梦?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材料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平均土地,财产公有)
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反映了谁的利益和要求?(农民)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能够激发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也是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结晶。
提出的圣库制,财产共有,不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那么,这样的天国梦能否实现?为什么?
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本身不具备实施的可能,也与小农经济的私有性相违背。此外,该方案的实施,需要安定和平的环境作为保障。
当我们放宽历史的眼界,19世纪中叶,世界历史呈现出何种趋势?(资本主义)可见,农民阶级不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当时时代潮流相违背,也足以证明其局限性。农民阶级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也使天国梦成为一个空想。过渡:洪仁干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资政新篇》,构建了一个怎样的天国梦?
(二)《资政新篇》
第一,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指定法律制度。
第二,在经济方面,效仿西方制度,发展工矿、交通事业。允许私人办工厂。第三,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第四,在外交方面,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该方案具有什么特点?(发展资本主义)那么,这样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天国梦,有何进步意义?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潮流之下,农民阶级领袖向西方学习,提出资本主义发展方案,顺应历史潮流。
那么,这样一个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天国梦,最后实现了吗?为什么? 首先,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当时中国是否产生相应的生产要素?(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发展壮大,当时中国缺乏相应的资金技术劳动力条件。说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其次,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你是否愿意支持这个方案?
由于洪仁干流亡香港,并未参加农民起义,他所提倡的方案也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该方案受到阶级的局限性,也未能实施。
再次,当时是否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客观环境?
由此得知,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资政新篇所构筑的天国梦未能实现。
四、失败
天京失败,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其根源何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结合图片说明。
五、评价
这次农民运动,疾风骤雨一般,席卷江南半壁江山,纵横十四年,构建了平等、太平的天国之梦。给后人留下丰厚的遗产。
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该事件?
首先,它打击清王朝统治,反对本国封建统治,为中国近代化减少阻力、其次,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正因为其双重任务,我们也把这次农民起义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再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历史潮流。
以上都是我们传统的评价,从正面评价其历史功绩。但是在课前,我们提到“被拔高的太平天国”,如何理解呢?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钱穆
以破坏性及毁灭性论,太平天国运动仅亚于日本侵略之役耳,其前盖无匹也。
——简又文
两位学者点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延续传统农民政权封建化的特征,没有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另一方面,农民战争也使芸芸众生付出了惨痛的历史代价,人口减少,经济衰退,民生艰难,这都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
小结:中国梦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留给我们无限的希冀。而后,中国历史上出现这样的字眼,民国、自由、平等。
从帝国的末日到天国的梦碎,当民主共和带给我们自由平等的思想,追求平等,关注民生,又称为一带又一带的中国人不懈努力和追求。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共同携手,共圆我们的中国梦。
第四篇: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入:教师提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情况。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1)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大量的白银外
流,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吏治极端腐败,人民负担加重,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鸦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凭借先
进的生产力和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中国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自然灾害严重,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鸦战后,中国水,旱,蝗灾不
断发生,加剧了人民的困苦,贫苦百姓到了无法生活下去的程度,激化了原已非常尖锐的阶级矛盾,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广西地区地瘠民贫,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加上广
西地处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加上有天地会多年斗争的传统,因此广西成为太贫天国革命爆发的发源地。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广泛宣传其宗教思想,得到人民的响应,拜上帝会组织迅速壮大。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众人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史称金田起义
(二)天国的兴衰
1、太平天国的发展时期
(1)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1851年(板书)
教师:1851年初,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板书)
教师: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
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重大的损失。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从武昌出发,沿江东下,连战连捷,1853年占领南京。
(3)定都天京──同清对峙(板书)
教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教师提问: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主要是因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太平军;清军腐败无能。
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上全盛(板书)
①北伐(板书)
教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在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攻到天津郊区。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
教师要求学生看书回答北伐的意义。
教师指出:北伐的同时,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还进行了西征,北伐和西征是并举的。
②西征(板书)
教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连续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进入湖南,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杨秀清派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后进入江西,占领许多州县,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北伐、西征之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东征。
③东征(板书)
教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除了在军事上采取一系列行动外,在运动的前期和后期还分别颁布了指导性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2)政权建设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板书)
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有关”天下田”当时的占有形式是谁的?
学生思考并试图做答。
教师:(启发)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它第一次具体鲜明的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使《天朝田亩制度》成为一个根本无法实施的空想。
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否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成就,它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推向了顶峰,它规定的男女平等和妇女权利的内容,其中部分是可以实现的,如: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女婢,设女官等。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教师:除了运动前期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外,太平天国的指导性文件还有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
(3)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强大外敌的出现。随着太平天国的日益强大,满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已不足以抵抗太平军。1853年咸丰皇帝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天京叛乱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1856年,诸王之间发生混战,两万多的太平军惨遭杀害,太平天国军心涣散,元气大伤。天京叛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重建领导核心:军事上:提拔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组成新的军事领导核心;
内政上:《资政新篇》──治国方案(板书)
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回答。教师分析:《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在“向西方学习”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
教师布置课下作业: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点。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62年初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进攻天京;李鸿章率淮军和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左宗棠率湘军一部进攻浙江。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天京告急,李秀成回师,救援天京。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其顽强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教训(板书)
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有人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有人认为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我们现在不做统一的界定,但有一点大家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即这场运动是农民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来领导的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
(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内因、外因,主观、客观等角度分析)
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教师:那么这场运动的意义又有哪些呢?
总结: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第五篇: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是难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美俄两国是不折不扣的侵华的帮凶。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2.教法分析: 关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建议教师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于“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教师结合数据、地图等材料,进行讲解。
关于“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关于“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并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英法的两个借口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10)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1.大沽、天津沦陷2.《天津条约》(1858)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大沽之战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3.《北京条约》(1860.10)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建议教师可以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影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讲授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854年、1856年,英、法、美等国利用清政府正在倾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机,根据1844年中国未加思索就轻易答应的《望厦条约》第34款的规定,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各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教师要指出这实际上是要订立一个内容极为广泛的新的不平等条约。为使清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许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交换条件。“修约”要求的实质是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就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英法的两个借口
教师强调这是英法两国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无耻的借口,同时此时英法美俄四国形成侵略中国的联合阵线。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10)
1856年10月下旬,以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这里可以突出两广总督叶名琛这一历史人物,他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到此再深入思考,叶名琛是旧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杰出的人才,他误身误国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中国的悲剧。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 1.大沽、天津沦陷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随即攻占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在这个事件中,可以充分体现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的特点。4月,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英法联军同往。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英法两国通过照会,向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俄两国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掩护英法联军做好战争准备。俄美两国不但和出兵的英法两国一样与中国签定了《天津条约》,而且签约在英法两国之前。2.《天津条约》(1858)教师一一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问题需要强调公使是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驻节于该国首都,应是正常情况。但在当时条件下,西方列强要求公使进京,其目的在于更便于影响和控制清政府,使这项原本平等的外交惯例,具有了不平等的实际作用。关于增开通商口岸问题要强调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除数量上增加了一倍多以外,其明显的危害还有:①中国的东部沿海从南到北都被迫开辟了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向北方地区扩展;②长江中下游地区被迫开放4个口岸,侵略势力得以深入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地区;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中国的国门被进一步打开,在新开埠的城市中建立的租界,成为以后扩大侵略的基地。同时,侵略者取得了军舰、商船在长江各口岸的自由航行权和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权利。这样,中国的通商、航运等主权进一步地丧失了。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英法第二次大沽之战首战受挫,英法侵略者叫嚣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俄国公使更是在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协助英法的军事行动。
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进逼北京。咸丰逃避承德,奕訢任议和大臣,议和不成,洗掠圆明园,占我北京城。此处可以思考:为什么英法在《天津条约》后并没有结束本次战争?——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冲击,英法是为转移危机,因此卷土重来。结合法国文豪雨果的论述痛斥英法两国的侵略暴行。
历史再次证明,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的特点。在战前就是英、法、美三国共同提出“修约”要求。在战争中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实际上俄、美是利用其扮演的“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战争中,俄国人一方面其公使透露北京城防的部署,更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加紧对中国北方领土的侵占,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事实上受益最大的侵略国。
3.《北京条约》(1860.10)
教师一一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指出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最终通过战争——条约模式实现了。强调强迫天津开埠,列强打开了通向北京的门户。至此,二鸦战结束,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第二次鸦片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尽管英法两国对华战争中取胜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大的收益者是俄国,因为俄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19世纪后半期共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讲述时应注意:俄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的欧洲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军事帝国,其对中国的领土野心远大于占领市场的欲望;俄国利用其与中国相邻的便利条件,一般采用趁火打劫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俄国是近代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还要进一步强占领土和控制中国,由此引起了中国社会与国际关系格局的一些重大变化。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回顾、归纳一下条约内容造成的影响。再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