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理学对物质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认识

时间:2019-05-15 04: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物理学对物质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物理学对物质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认识》。

第一篇:当代物理学对物质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认识

当代物理学对物质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认识简介

2010-07-16 05:38:04|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当代物理学对物质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认识简介

一、物理概念

基本粒子 即在不改变物质属性的前提下的最小体积物质。它是组成各种各样物体的基础。并不会因为小而断定它不是某种物质。

简单介绍:

名称:基本粒子

英语名称:elementary particle 基本粒子指人们认知的构成物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但在夸克理论提出后,人们认识到基本粒子也有复杂的结构,故现在一般不提“基本粒子”这一说法。根据作用力的不同,粒子分为:

1、强子

2、轻子

3、传播子 三大类

强子就是是所有参与强力作用的粒子的总称。它们由夸克组成,已发现的夸克有六种它们是 :.顶夸克

2.上夸克

3.下夸克

4.奇异夸克

5.粲夸克

6.底夸克

其中理论预言顶夸克的存在,2007年1月30日发现于美国费米实验室。现有粒子中绝大部分是强

子 质

子 中

子 π 介 子

....等都属于强子。(另外还发现反物质,有著名的反夸克,现已被发现且正在研究其利用方法,由此我们推测,甚至可能存在反地球,反宇宙)

轻子就是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而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的总称。轻子共有六种,包括:

子 中 微 子

...μ

μ

子 中 微 子

τ

τ

子 中 微 子

电子、μ子和τ子是带电的,所有的中微子都不带电,且所有的中微子都存在反粒子;τ子是1975年发现的重要粒子,不参与强作用,属于轻子,但是它的质量很重,是电子的3600倍,质子的1.8倍,因此又叫重轻子。

传播子也属于基本粒子。传递强作用的胶子共有8种,1979年在三喷注现象中被间接发现,它们可以组成胶子球,由于色禁闭现象,至今无法直接观测到。光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而传递弱作用的W+,W-和Z0,胶子则传递强相互作用。重矢量玻色子是1983年发现的,非常重,是质子的80一90倍。

...二.主 要 特 征

基本粒子要比原子、分子小得多,现有最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也不能观察到。质子、中子的大小,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而轻子和夸克的尺寸更小,还不到质子、中子的万分之一。

粒子的质量是粒子的另外一个主要特征量。

按照粒子物理的 规范理论,所有规范粒子的质量为零,而规范不变性以某种方式 被破坏了,使夸克、带电轻子、中间玻色子获得质量。现有的粒子质量范围很大。光子、胶子是无质量的,电子质量很小,π介子质量为电子质量的280倍;质子、中子都很重,接近电子质量的2000倍,已知最重的粒子是顶夸克。己发现的六种夸克,从下夸克到顶夸克,质量从轻到重。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小,目前己测得的电子中微子的质量为电子质量的七万分之一,已非常接近零。

粒子的寿命是粒子的第三个主要特征量。

电子、质子、中微子是稳定的,称为 “长寿命”粒子;而其他绝大多数的粒子是不稳定的,即可以衰变。一个自由的中子会衰变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 一个π介子衰变成一个μ子和一个中微子。粒子的寿命以强度衰减

到一半的时间来定义。质子是最稳定的粒子,实验已测得的质子寿命大于10的33次方年。

粒子具有对称性,有一个粒子,必存在一个反粒子。

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电子质量相同但带一个正电荷的粒子,称为正电子;后来又发现了一个带负电、质量与质子完全相同的粒子,称为反质子;随后各种反夸克和反轻子也相继被发现。一对正、反粒子相碰可以湮灭,变成携带能量的光子,即粒子质量转变为能量;反之,两个高能粒子碰撞时有可能产生一对新的正、反粒子,即能量也可以转变成具有质量的粒子。

粒子还有另一种属性—自旋。

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称为费米子,为整数的称为玻色子。

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变化中也有些东西不变,即守恒。粒子的产生和衰变过程就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此外还有其他的守恒定律,例如轻子数和夸克数守恒,这是基于实验上观察不到单个轻子和夸克的产生和湮灭,必须是粒子、反粒子成对地产生和湮灭而总结出来的。

微观世界的粒子具有双重属性粒子性和波动性。描述粒子 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属性,以及粒子的产生和消灭过程的基本理论是量子场论。量子场论和规范理论十分成功地描述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三.主

要 结 构 :

保罗·狄拉克

1933年,狄拉克关于正电子存在的预言被证实,1 936年安德森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5年塞格雷和钱伯林利用高能加速器发现了反质子,他们因此获1959年物理奖。第二年又有人发现了反质子。1959年王淦昌等人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这些都为反物质的存在提供了证据。莱因斯等利用大型反应堆,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在1956年直接探测到铀裂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反中微子。他因此获 1995年物理学奖。到1968年,人们才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1947年鲍威尔利用自己发明的照相乳胶技术在宇宙线中找到了1934年汤川秀树提出的介子场理论中预言的介子。汤川秀树获1949年物理奖,鲍威尔获 1950年物理奖。到50年代末,基本粒子的数目已达30种。这些粒子绝大多数是从宇宙射线中发现的。

自1951年费米首次发现共振态粒子以来,至80年代已发现的共振态粒子达300多种。

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共振态,共振态的发现其实已经揭开了基本粒子的秘密,即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共振态.共振态分二类,一类是不稳定的,如强子类;另一类是稳定的,如电子.中子等.它门不容易发生自发衰变.不存在绝对稳定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堙灭(与正电子相遇时)。产生基本粒子的外因是物质波的交汇,交汇处形成波包.内因是交汇处发生了共振,客观表现为共振态--即基本粒子的产生.

夸 克 模 型

基本粒子如此之多,难道它们真的都是最基本、不可

分的吗?近40年来大量实验实事表明至少强子是有内部结构的。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他因此获1969年物理奖。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和泰勒因在粒子物理学夸克模型发展中的先驱性工作而获物理奖。1965年,费曼、施温格、朝永振一郎因在量子电动力学重整化和计算方法的贡献,对基本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而获物理奖。温伯格和萨拉姆等以夸克模型为基础,完成了描述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弱电统一理论。他们因此而获1979年物理奖。目前统一场论的发展正向着把强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和把引力统一进来的超统一理论前进。并且这种有关小宇宙的理论与大宇宙研究的结合,正在推进着宇宙学的进展。

如今,人类为了把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统一起来,于是Gabriele Veneziano创造了弦论,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 的粒子。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的闭合圈(称为闭合弦或闭弦),闭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它已经成为人类探寻宇宙奥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四.基 本 粒 子 表 :

基本粒子的概念也在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人们的认识也在朝着揭示微观世界的更深层次不断地深入。

1.“基本粒子”的“祖孙”三代

从汤姆孙发现电子到1932年发现中子,人们认识到质

子、中子、电子和光子可以称为基本粒子。当时一度认为一切都已搞清楚:质子和中子构成一切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则构造了自然界的一切原子和分子,而光子仅仅是构成光与电磁波的最小单元。然而好景不长,对物质结构的这样一种“圆满”的解释并没能持续多久,人们很快发觉当时所发现的基本粒子不能圆满地解释核力。

第一代

1935年著名的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1907~1981年)大胆假设,很可能还有未曾发现的新粒子。汤川秀树认为,就像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光子而实现的那样,核力是通过核子间交换一种介子而实现的。他还估算出了这种粒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200倍。两年之后,美国物理学家卡尔·戴维·安德孙(1905~年)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一种带电粒子,它的质量是电子的200倍左右,被命名为“m(缪)介子”。理论预言的成功使人们倍感欣慰,但进一步的考察却令人十分扫兴。因为这种m介子根本不与核子相互作用,很明显,它不可能是汤川秀树所预言的粒子。

1947年,巴西物理学家塞色,M·G·拉帝斯等人利用核乳胶在宇宙射线中又发现了一种介子——p介子。p介子的性质完全符合汤川秀树的预言,能够解释核力。实际上,“m介子”不是介子而是一

种轻子,所以现在将m介子称为“m 子”。到1947年,人们认识的粒子已达14种之多。其中包括当时已发现的 :

1.光

(g)

2.正

(e +)

3.负

(e)

6.p + 介 子

7.p-介 子

8.p 0 介 子

9.质

(p)

10.中

(n)

11.正 电

12.反 电

13.中 微

14.反 质

15.反 中

这15种粒子各有用武之地,其中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一切稳定的物质;光子是电磁力的传递者,p介子传递核力,中微子在b衰变中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b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电子或正电子,或者俘获原子内电子轨道上的一个电子,而发生的转变);而m子则在宇宙射线中出现。以上

这些就构成了第一代粒子。

第二代

稳定的秩序似乎并没有维持多久,“完满”的旧理论很快就被一系列新的疑问所冲破。在发现p 介子的1947年,人们利用宇宙射线在云室中拍下了两张有V字形径迹的照片,衰变产物是p±介子和质子(p)。这两种径迹不能用任何当时已发现的第一代粒子来解释,于是人们很自然的想到,这一定是两种未发现的粒子衰变所形成的。在之后的几年里,人们拍摄了十多万张宇宙射线照片,终于发现了这两种不带电的新粒子。其中一个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000倍,现在被叫做“k0介子”;另一个约为电子质量的2200倍,现在称为 l粒子(读“兰布塔”)。我们称它们为第二代粒子,这是因为它们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

产生快,衰变慢;

(2)

成对(协同)产生,单个衰变。这些特点用过去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所以又称它们为“奇异粒子”。

为了对这些奇异粒子进行定量研究,光靠宇宙射线是

不够的。50 年代初,一些大型加速器陆续建成,使人们有可能利用加速器所加速的粒子来轰击原子核,以研究奇异粒子。

到1964年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批奇异粒子,使人们发现的粒子种类达到了33种。这些奇异粒子统称为“第二代粒子”。

第三代

如果我们把已发现的30多种粒子按它们的稳定程度来分类,那么其中有的粒子是稳定的,例如质子、电子等;有的粒子却要自发地衰变成其它粒子,例如m ±、p±、π0、k0、λ0……等。它们衰变的时间一般在10-20 ~10-16秒或大于10-10秒,分别属于电磁作用衰变和弱作用衰变。到了60年代,由于加速器的能量逐步提高和高能探测器的迅速发展,在实验上也发现了衰变时间在10-24~10-23秒范围的快衰变粒子,其衰变属强作用衰变。这些粒子被称为“共振态粒子”,也称“第三代粒子”。由于它们的出现,使粒子种类猛增到上百种.基本粒子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发展中的理论,它在许多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其中有两个具有哲学意义的理论问题尚

待澄清,即:层次结构问题(见物质结构层次)和相互作用统一问题(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在物质结构的原子层次上,可以把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分割开来;在原子核层次上,也可以把微观世界的粒子具有双重属性粒子性和波动性。描述粒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属性,以及粒子的产生和消灭过程的基本理论是量子场论。量子场论和规范理论十分成功地描述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理论:

于基本粒子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转化规律的理论。它的理论体系就是量子场论。按照量子场论的观点,每一类型的粒子都由相应的量子场描述,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这些量子场之间的耦合,而这种相互作用是由规范场量子传递的。

20世纪30年代以来,基本粒子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展。在粒子结构方面,人们已经通过对称性的研究深入

到了一个层次,肯定了强子是由层子和反层子组成的,对真空特别是对真空自发破缺也有了新的认识。在相互作用方面,发展了可描述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发展了能统一描述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弱电统一理论,可用于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它们无一例外都是量子规范场理论,并且都在很大程度上与实验一致,从而使人们对各种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基本粒子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发展中的理论,它在许多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其中有两个具有哲学意义的理论问题尚待澄清,即:层次结构问题(见物质结构层次)和相互作用统一问题(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在物质结构的原子层次上,可以把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分割开来;在原子核层次上,也可以把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中分割出来。可是进入到“基本粒子”层次后,情况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在于强子虽然是由带“色”的层子和反层子组成的,但却不能把层子或反层子从强子中分割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色”禁闭。于是,在“基本粒子”层次,物质可分的概念增添了新的内容。可分并不等于可分割,强子以层子和反层子作为组分,但却不能从强子中分割出层子和反层子。“色”禁闭现象的原因至今还未能从理论上找到明确答案。80年代已知的层子、反层子已达36种,轻子、反轻子已达12种,再加上作为力的传递者的规范场粒子以及

Higgs粒子,总数已很多,这就使人们去设想这些粒子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对此已经给出许多理论模型,但各模型之间差别很大,近期内还很难由实验验证和判断究竟哪个模型正确。

在弱电统一理论获得成功之后,人们又探求强作用和弱作用、电磁作用三者之间的统一,提出了各种大统一模型理论。这种理论预言质子也会衰变,其寿命约为1032±2年。但还没有得到实验上的证实。在探索力的统一理论时不能不考虑引力。但引力和弱作用力、电磁作用力、强作用力有重要差别,因为它直接与空间、时间的测度有联系,它的传递者──引力子的自旋不同于其他三种作用力的传递者,它的耦合常数有量纲~(质量)-2,从而会出现无穷多种发散,不能重整化。如果再考虑到A.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引力方程的非线性性质,就更增加了引力理论量子化、重整化的困难。初步的探讨认为,引力场也是一种规范场,这就意味着引力和其他三种基本力在逻辑上最终会统一起来。但从问题的深度上可以看到,有一些关键性的因素人们还没有掌握。

基本粒子分族特性 :

平均寿命(s)

共有的衰变产物

μ+ 反粒子 族 电荷 质量(注)轻子

μ-e 106 0.511 0 0 938.26 939.55

2.2*1evμv0^-6-e e ve vμ-e 0 0

稳定 —— e+ 稳定 —— v-e 稳定 —— v-μ

重子

p +e

稳定 —— p-

pev-e n λ 0 0

930 n-1115.2.5*1pπ-,nλ-0^-10

π0 Σ+ +e 11898*10.4 1192.5

pπ0,^-10 nπ+ 小于10^-14 1.5*10^-10 1.7*10^-10

λπ0 λπ-nπ-λ,辐射

Σ-Σ0 0 Σ+ Σ--e 1197.3

Σ+ Ξ--e 1321.2

Ξ+ Ξ0 0 13143*10.7 139.6 139.6 135.^-10 2.6*10^-8 2.6*10^-8 10^-

Ξ0 介子

π+ +e

μ+vμ π-π-π0-e 0

μ-vμ π+ 辐射 π0

0 493.8 493.8 497.8 1.2*10^-8

μ+vμ,π+π0

K+ K-K+ +e K--e

1.2*1μ-vμ,0^-8 π-π0 8.6*1π+π-0^-11,2π0(快衰K0 0 K0

变方 式)5.4*10^-8

3π0,π+π-π0 π+μv

(慢衰

-μ,π+ev-,π-μ+vμ-,π-e+v

变方式)

K0(0 497.衰变—— K0

反粒子)8 方式与K0相同

3π0,π0π+η 0 548.8

——

π-,π+π-,辐射

η

注:表中粒子的质量是按能量单位1MeV(兆电子伏)给出的。如果与日常单位比较1MeV相当于以1kW功率工作1.6*10^-16s.基本粒子物理学 :

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又称高能物理学。其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7~1937)

可追溯到1897年发现第一个基本粒子电子。1932 年 J.查德威克在用a粒子轰击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随即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从而形成所有物质都是由基本的结构单元——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统一的世界图像。质子、中子、电子和A.爱因斯坦提出并被 R.A.密立根和 A.H.康普顿等人实验证实的光子、W.泡利假设存在的中微子(1956年最终被实验证实)以及P.A.M.狄拉克预言并被 C.D.安德森 1932 年在宇宙线中观察到的正电子都被认为是基本粒子或亚原子粒子。

《量子力学》

在此阶段,理论上建立了量子力学,这是微观粒子运动

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础上,通过场的量子化初步建立量子场论,很好地解决了场的粒子性和描述粒子的产生、湮没等问题。随着原子核物理的发展,发现在相当于原子核大小的范围内除了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之外,还存在比电磁作用更强的强相互作用和介于电磁作用和引力作用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前者是核子结合成核的核力,后者引起原子核的β衰变。对于核力的研究认识到核力是通过交换介子而产生的,并根据核力的电荷无关性建立起同位旋概念。

第二阶段(1937~1964)

先后陆续发现了众多的粒子。1937年从宇宙线中发现μ子,后来证实它不参与强作用,它和与之相伴的μ中微子同电子及与之相伴的电子中微子可归入一类,统称为轻子。1947年发现π±介子,1950年发现π0介子,1947 年还发现奇异粒子。50年代粒子加速器和各种粒子探测器有了很大发展,从而开始了用加速器研究并大量发现基本粒子的新时期,各

种粒子的反粒子被证实;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寿命极短的共振态。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其中大部分是强子,人们怀疑这些基本粒子的基本性。人们尝试将强子进行分类,提出颇为成功的强子分类的“八重法”。

这一阶段理论上最重要的进展是重正化理论的建立和相互作用中对称性的研究

进一步解释宇称不守恒

。关于描述电磁场量子化的量子电动力学,通过重正化方法消除了发散困难,对于电子和μ子反常磁矩以及兰姆移位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精确符合。量子电动力学经受众多实验检验,成为描述电磁相互作用的成功的基本理论。对称性与守恒定律联系在一起,关于相互作用中对称性的研究,最为重要的结果是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2]1957年被吴健雄等人的实验及其他实验证实,这些实验同时也证实了在弱作用下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这些研

究推动弱作用理论的进展。

第三阶段(1964~1994)

以提出强子 结构的夸克模型为标志。1964 年 M.盖耳曼和 G.兹韦克在强子分类八重法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强子由夸克构成,夸克共有上夸克u、下夸克d和奇异夸克s三种,它们的电荷、重子数为分数。夸克模型可以说明当时已发现的各种强子。夸克模型得到后来进行的高能电子、高能中微子对质子和中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的支持,实验显示出质子和中子内部存在点状结构,这些点状结构可以认为是夸克存在的证据。1974年发现J/ψ粒子,其独特性质必须引入一种新的粲夸克c,1979年发现另外一种独特的新粒子Υ,必须引入第5种夸克,称为底夸克b。另一方面,1975年发现重轻子τ,并有迹象表明存在与τ相伴的τ中微子,于是轻子共有6种。迄今的实验尚未发现轻子有内部结构。人们相信轻子是与夸克属于同一层次的粒子。轻子与夸克的对称性意味着存在第6种顶夸克t。1994年4月26日,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宣布已找到顶夸克存在的证据。

这一阶段理论上最重要的进展是建立电弱统一理论和强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1961 年S.L.格拉提出,其基础是杨振宁和 R.L.密耳斯于1954年提出的非阿贝耳规范理论。按照这一模型,光子是传递电磁作用的粒子,传递弱作用的粒子是W±和Z0 粒子,但是W±、Z0是否具有静质量,理论上如何重正化问题没有解决。1967~1968年在对称性自发破缺的基础上,S.温伯格、A.萨拉姆发展了格拉肖的电弱统一模型,建立了电弱统一的完善理论,阐明了规范场粒子W±、Z0是可以有静质量的,理论预言它们的质量在80~100吉电子伏特(GeV),此外还预言存在弱中性流。1973年观察到弱中性流,1983 年发现W±、Z0粒子,其质量(mW≈80GeV,mZ≈90GeV)及特性同理论上期待的完全相符。关于强作用的研究,1973年 G.霍夫特D.J.格罗斯等人发展了量子色动力学理论。量子色动力学与量子电动力学一样,也是一种定域规范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由于夸克具有色荷交换色胶子而产生的,胶子没有静质量,但带有色荷。强相互作用具有渐近自由的性质,即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并不是随着它们的距离增大而减弱,而是相反;当它们相距很近而处于强子内部时,相互作

用很弱,可近似地看成是自由的,从而能够说明夸克、胶子的禁闭性质、轻子对强子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异常现象以及喷注现象等。

在粒子物理学的深层次探索活动中,粒子加速器、探测手段、数据记录和处理以及计算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既带来粒子物理本身的进展,也促进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粒子物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经在宇宙演化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对物理学的认识

对物理学的认识

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力、光、电等。物理学可以分为力学、光学、热学、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等。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物理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可以说:物理学不是一切,但是一切都离不开物理学。物理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来量化解释世界。(法国皮埃尔·迪昂在他的《物理理论的目的和结构》中提出的观点)

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以后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人类进入了近代化。而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可以看出物理学的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电学得到了应用,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学的应用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电力、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下,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并成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的标志.随着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理论的建立,在20世纪,以核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应用为标志,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现代化。20世纪前半期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又引起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并为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物理学始终不停地演进。过去大家相信太阳绕着地球转,十六世纪时哥白尼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十七世纪时布鲁诺发扬此学说,便被罗马教廷处死了。这可以说是物理学上的一次革命。后来牛顿继承地动说,发展出他的运动定律。大家本以为此定律无懈可击。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又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它涵盖过去。由此可知,一切理论都是人为创造来解释自然的现象,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但是必须要能够解释已经发生的事实,并且要能够预测未发生的事件,才算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理论。科学便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最圆满的答案。过去的物理学偏重于对观察物的研究,把观察者忽略。但自从“测不准原理”提出后,观察者对被观察物的影响便受到重视,未来对于“人”与“物”关系的研究将引起另一场科学的革命。

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是透过种种的仪器来研究宇宙万象。物理学上的实验结果具备一致性,但是在解释上是可以提出各式理论模型的。然而各种理论模型是由物理学家建立起来的,也就是依靠人的心智创造出来的,也因此受限于人的心智。

物理学是古老而前沿的学科。在天体物理学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新星,一个是超新星,新星的亮度大概是太阳亮度的几万倍,超新星的亮度是太阳亮度的百万万倍。这两个都是在中国发现的。对宇宙的探索,未知多于已知,我们已知的物质大约只占5%,还有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从引力场我们知道暗物质的存在,从宇宙膨胀的加速度我们判断有暗能量.李政道认为,之所以有暗能量是因为天外有天,我们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是物理学研究最大的挑战。

物理学是理论和实验紧密联系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物理学是严密严谨的科学。物理学追求真理、造福人类、引领未来、支撑发展。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先锋,物理学引领世界!对物理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的估算能力、模拟计算能力、实验动手能力、阅读分析总结写文章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等等。

关于库仑定律研究的过程,通过史学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在库仑之前,有一个叫普利斯特利的科学家,曾将静电力跟万有引力做了类比,他就在猜想,静电力应该也是与万有引力一样,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可以说,如果没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在前,库仑定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为什么这样讲呢,实际上有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库仑能够把静电力和万有引力进行很好的类比,当实验测出来的这种数据发现静电力不是与距离的平方刚好成反比,而是与距离的2.04次方或距离的1.96次方成反比,这时候,库仑这个科学家他就坚信大千世界万物的力之间肯定有一种它的统一性,靠类比的方法,靠他的这种坚定的思想、信念使得库仑定律才得以比较早的发现,所以我想说,这个规律的发现的过程,实际上就蕴涵着物理思维方法的运用,可见对物理的研究可以培养严谨的思维和敏锐的直觉。这些对经济学研究的敏感性和方向的把握至关重要。再者,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为经济学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将成熟的物理模型和物理理论应用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是现在经济学发展的趋势。

第三篇:对当代恐怖主义的认识

对当代恐怖主义的认识

内容摘要:恐怖主义在21世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9.11事件与别斯兰人质危机,伦敦地铁爆炸事件与俄罗斯首都机场爆炸案,均牵动着世界各国的心弦。所以人们把恐怖主义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一点儿也不为过。国际恐怖主义就像一头“怪兽”,把它的触角伸到了地球上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地方。恐怖主义在全世界的蔓延严重地危害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世界各国都开始着手打击恐怖主义,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际恐怖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打击恐怖主义必须采取正确的国际战略并开展广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关键词:恐怖活动 恐怖主义的特征 产生原因 危害 反恐策略

2013年9月,尼日利亚反政府武装“博科圣地”29日凌晨偷袭尼东北部一所大学的宿舍,杀害至少42名正在睡觉的学生,打伤另外18人。尼日利亚军方发言人埃利说,袭击目标是古日巴镇上的约贝州农业大学。古日巴镇距离约贝州首府达马图鲁大约50公里。约贝州农业大学校长马托说,袭击发生时间为29日凌晨1时许,多达50名学生在袭击中遇难。不过,关于遇难人数的说法尚无官方定论。尼日利亚军方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情报官员说,军方已经找到42具遗体,另外18名受伤学生已被送到达马图鲁专家医院。农业大学校长马托说,袭击发生后,其他1000多名注册学生逃离学校。这是恐怖分子制造的又一恐怖事件,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恐怖组织及恐怖分子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恐怖活动频繁。其中,2001年9月11日的“9·11”事件更是使恐怖活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以空前的破坏力、冲击力和影响力,给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带来深刻的变化,造成巨大损失,引起世人恐慌;它也迫使世界各国再度聚焦恐怖主义,重新评估恐怖主义危害,并把反恐纳入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除此之外,据初步统计,1990年至今,恐怖分子搞暗杀活动达100余次。全球共发生恐怖爆炸事件数十起,数百人被炸死,数千人被炸伤。例如,20世纪最大的人质事件发生在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以麻原彰晃为首的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内制造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2人死亡,5500人中毒。近年来,恐怖分子还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施“超级恐怖活动”。美国《未来学家》杂志称,超级恐怖活动主要包括:用化学、生物武器和塑料炸药进行袭击;用电子手段故意破坏电脑的保密和应急系统。与此同时,世界上的恐怖组织也越来越多,其中以本·拉登为首的阿富汗基地组织(圣战组织)最为著名。全球的主要恐怖组织有1000多个,有“埃塔”、意大利“红色旅”、东突厥伊斯兰运动、奥姆真理教、日本“赤军”等恐怖组织,与以往相比有增加的趋势。

伦敦爆炸事件只是近几年出现的恐怖活动中的一件,只不过先是申奥成功,第二天即遭受恐怖袭击的时间安排让人颇有感触。然而就在伦敦发生爆炸案不久,埃及也同样发生了爆炸事件。一下子,世界似乎没有了安宁之地,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恐怖事件。但是,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一起起的连环爆炸案?他又是出于什么目的?针对的对象到底是谁?如何正确地对待恐怖袭击、解决恐怖主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留给了全世界纷纷提倡大力反恐的国家,以及热爱和平的人民。

关于恐怖主义,学者和专家们众说纷纭,对其概念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见解。但也有共同认识之处:认为恐怖主义是暴力行为,是恐怖分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可以说,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投毒、爆炸、枪击、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当代的恐怖主义大概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恐怖主义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恐怖主义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严重的违法性、政治性、恐惧性,还有宣扬性等本质特征。同时,恐怖主义还具有仇恨心理、狂热心里、报复心理等心理特征。每一次的恐怖主义活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和财产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并大肆宣扬,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恐怖主义旨在消灭对手和“震慑”他人以广泛地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同时恐怖主义及恐怖活动是违反国际法律,同时也是不符合道义的,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些恐怖活动还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例如对国家领导人的暗杀活动。恐怖分子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怀着对政府和社会的报复心理,或带着一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仇恨心理,或带着一种狂热的兴趣,对社会造成损失和伤亡,并以此为乐趣实施恐怖活动,来满足恐怖分子自身的狂热心里。

为什么当代恐怖主义会如此泛滥,原因如下:

首先是恐怖主义活动自身的特点。实施恐怖主义活动,人员和装备要求简单,机动灵活,行动机动性强,所以恐怖主义活动的成功性较大。以致于恐怖分子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其次,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是恐怖主义滋生的国际根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给世界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对于大部分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极不发达、文化十分落后的一些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国家发展进步的阻碍因素,资源被掠夺,发展机会的不均等,国际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从而引起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知识科技发展的差距,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日益贫穷和边缘化,引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和仇恨情绪。同时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引起一些穆斯林国家和民族、下层的贫穷边缘民众的仇视和报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产生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很多恐怖活动美国首当其冲,从而很容易引发恐怖主义。

再次,恐怖主义泛滥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国内原因,对于一些不发达国家,国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了两极分化,还有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出现了宗教矛盾政治化、政治矛盾宗教化的现象,还有由于文化精神、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时常成为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恐怖主义的蔓延与泛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恐怖组织的武器更新换代提供了基础,使恐怖主义如虎添翼,使其武器装备突飞猛进,从而出现了超级恐怖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例如,用化学、生物武器和塑料炸药进行袭击;用电子手段故意破坏电脑的保密和应急系统,由此,当代恐怖主义更为泛滥。

第五,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成为恐怖主义泛滥的原因。在实施恐怖行动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被用来作为扩大恐怖影响的有力武器。现代大众传媒的即时性、纪实性、直观性、扩散性、同步报道和机械复制功能可以使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甚至在发生的同时就传达给全世界。另外,就媒体本身对社会的影响和能够左右舆论走向而言,它反过来又能影响事态的发展。这样传媒与新闻事件之间本身就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关系,任何耸人听闻的恐怖活动必定引发媒体争先恐后的宣传报道,而这正好达到了恐怖分子原本的目的:使恐怖活动超出其本身所具有的破坏力和影响力。

最后,还有国际社会反恐行动的不利也是恐怖主义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反恐合作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形成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共识,这经常会导致一些国家假借“反恐”之名去支持另一拨分裂势力,干涉别国内政,令反恐形势越反越恐。

近些年来,恐怖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的全球化,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已有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其危害。著名的恐怖组织有联邦德国的“红色旅”、法国的“直接行动”、美国的“地下气象组织”、“北爱尔兰共和军”、西班牙的“埃塔”等。

恐怖形式的多样性和手段的残酷性,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致于不择手段。在袭击方式上以“人体炸弹”和“汽车炸弹”等自杀性恐怖爆炸最为“流行”,并多以“连环”爆炸来增强恐怖效果。

社会危害综合化,恐怖主义危害仍在不断扩大。常规恐怖活动已经显示了它的杀伤性与破坏力,每年死于恐怖活动的人数有增无减。恐怖活动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经济和财产损失。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恐怖主义出现的可能。

国际恐怖势力在袭击美国的同时,也将袭击矛头对准美国的盟友。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国际恐怖势力多年来一直以美国为首要袭击目标,虽然阿富汗战争使“基地”组织遭受沉重打击,但其视美国为首要敌人的目标并未改变。在他们看来,只有打垮美国,才有可能将西方势力从中东乃至伊斯兰世界驱逐出去,从而实现其建立伊斯兰神权政治统治的最终目标。

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给世界和人民带来的极大地危害,跟黑社会相比,恐怖主义对国家、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它不仅有组织、有制度,更因带有政治目的导致了极端与疯狂。再加上恐怖主义的存在与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这也注定了反恐怖斗争的复杂与艰巨。恐怖主义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例如,“9·11”事件虽只是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但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据联合国估计,此次事件将使世界经济发展放慢1个百分点,损失高达3000多亿美元。在2800多死亡人员中,涉及的国家多达几十个。

恐怖主义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标本兼治全面防范打击恐怖主义或者说反恐斗争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所以,国际社会应该:

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怖斗争中的主导作用。反恐斗争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为了解决当前反恐斗争中存在的问题,使国际反恐合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联合国不仅要发挥更大作用,而且要起主导作用。

加大对恐怖主义产生根源的研究,从挖掘恐怖主义的根源着手加强综合治理。恐怖主义在各种措施的严厉打击下仍在泛滥,还有其根源问题。贫困、贫富差距、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现象以及社会动荡不安、种族部族冲突等,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副作用还在加深加重这些问题。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就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在武力打击的同时做好安抚工作,努力复苏恐怖主义策源地的经济,建立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和平、公正、合理、和谐的国际新秩序,才可以从根本上消灭国际恐怖主义。在打击各种现存恐怖主义的同时,更应注重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缓解国际社会矛盾,减少冲突,防止潜在恐怖主义的出现。

加强对反恐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冷战以后,国际社会反恐怖主义主要采用的是“以暴制暴”的方式,即对恐怖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打击和制裁,并用武力将之征服。这一方式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也招致了许多非议。所以要加大对反恐手段的综合研究,创新反恐策略,是反恐斗争更为有效,切实遏制恐怖主义的泛滥。

加强各国之间的反恐斗争的合作,随着国际恐怖活动不断成为全球化现象,各国应该在国际范围内寻求与他国的广泛合作。在当今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利益交织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恐怖活动所引起的恐怖效应也越来越呈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超脱于外而高枕无忧,所以,反恐斗争世界各国责无旁贷。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提出问题】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并不陌生。我作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台湾问题颇为关注。福建是我的故乡,从小我们就对隔岸的台湾有着不可分割的感情,“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烙印。随着时间的变迁,我更加明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过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又是怎么样呢?本文对台湾问题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对台政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看待台湾问题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建设方向应该有怎么样的措施?

【分析问题】

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对象:本校在读学生 调查时间:2011年6月份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一、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基础知识)1.我心目中的台湾

还记得小时候,亲人从台湾带回许多礼物,有吃的、穿的、用的,就差没把台湾的房子搬回家了。说起搬回家不如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毫无疑问,台湾的一切美景美食都吸引着我,我向往携同家人赴台湾旅行。台湾对我来说同大陆一样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分割。我们可以友好的往来,全国同胞可以互帮互助。然而,台湾缺成了我心中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台湾什么时候回归?台湾回归问题深深吸引着我去探讨。2.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居台湾后,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因此产生了台湾问题。3.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设计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中国人民振幅完全享有和形式对台湾的主权,台湾问题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外国不得干涉中国内政。4.大陆对台湾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从1987年至今,海峡两岸交流答题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两岸交流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三个阶段。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这无疑对两岸同胞都是十分有利的。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并举行会谈,那是两岸60年来的首次握手。而后来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谈判更是给两岸人民统一的希望。

二、我国对台政策

1.国对台政策从“武力解决台湾的方针”转向“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的主张。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想干、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释放作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担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7).积极促谈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将使台湾沦为外国附庸,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利益,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3.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三、分析当代大学生对认识台湾问题的调查结果(存在的基本问题)

调查结果:在被调查人群中有1/2的学生认为中国国力不够强大,有1/2的学生认为应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2/3的学生认为台湾回归对我国的重要性表现在国防方面,有同学认为台湾回归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通过调查我得到了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调查结果(数据由网络在线问卷调查提供)。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表示非常关注,并且当代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示会为祖国统一而努力,而奉献。同时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理解上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回归的意义缺乏独立性的认识和深入思考。比如台湾回归对我国国防、经济、文化方面都有重大影响。2.大多数学生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其不理性表现在不少人堆“和平统一”缺乏信心,支持武力统一。

3.大多数学生对台湾问题都是以课堂知识为主,缺少自主能动性。对某些政治问题的认识还比较幼稚。很多大学生思想还比较单纯,认识和行为脱节。并且对目前中国对台政策缺乏相应的了解,对台湾政治环境认识也很欠缺,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感性不高。调查分析与总结:

随着老一辈台湾人的相继离去,新生的台湾人于大陆的联系越来越少,对祖国的归属感渐渐减弱。不少大学生也清楚的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时间是紧迫的。所以加强文化交流,找到两岸人民的共同归属感很重要。对于我来说,身居海峡西岸,两岸双方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武力相对对我们的感情伤害极大,我并不希望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在对于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上也不反对武力。我希望台湾能够和平统一,回到祖国的怀抱。【解决问题】

四、对于调查结果中存在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应该采取的措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觉得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在大学生对台湾问题方面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台湾同胞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应该增强对台湾人民的认同感,不要因为一些政客的作为而疏远台湾人民,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能让中华民族不完整,不能让中华文化残缺,我们不能缺少台湾。

2.我们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替身自身的政治素养,以期待将来在台湾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都是祖国的精英分子,肩负着祖国统一的大任,我们要努力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为祖国做贡献。3.当代大学生行为与认识相脱节,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存在着只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而相对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的倾向,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根据大学生实际请款开展这项工作。

4.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关心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国家针对台湾的政策方针的了解,对台湾政治环境和台海问题的国际形势的认识,而且要深入解读,学会独立思考。个人对台湾问题的感想:

台湾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海峡两岸仅一水相隔,两岸民间交流、学术交流尤其活跃,大陆高校也积极组织赴台高校交流学习。而陌生的是,我们对台湾历史、政治等的了解或许并不那么全面,片面的了解有时难免产生更多偏见。但是,我们海内外同胞的心愿就是祖国和平统一早日实现,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五、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修订版)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对书法认识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书法认识的调查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学习现状的调查,并从当代大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内在意识、学习书法的外部环境以及如何看待今后书法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对书法的宣传和书法氛围的营造,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来培养其书法兴趣,加强书法网站建设和宣传、QQ群的设立等等,并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间特征合理安排书法学习任务。

1.选题缘由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

作为一名热爱书法的大学生,在对现代书法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之后,不禁思索着这样三个问题: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星是否能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璀璨依然呢?如何才能改变当前中国不容乐观的书法现状呢?书法对大学生的素质建构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绪、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然而,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经过经纬两向的比较,得知中国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情况如下:在部分大学里,书法已不在必修科目之列,而成为任意选修课,加之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指导不了学生提高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导致大学生淡化了提高书法之理念;设立了大学生书画协会的大学很多,但能真正帮助提高会员的书法水平,指导其参加正式书法大赛的却屈指可数;很多大学都在创办各式各样的刊物,如:《生物学报》、《诗刊》、《散文选刊》等等,而书法专刊却很少,书法在他们所谓的刊物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插图、一个背景而已;不少学校每都会举行书画展,而在作品展示会上,绘画作品前,参观者蜂拥不已,而在书法作品前,参观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淡化了书法理念,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加之抵御不了绘画作品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于是在类似的书画展中,这种“一家欢乐一家忧”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 1 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霸主之势。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对大学生更是降低了要求,因此,不少大学生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

为改变当今书法教育现状,大力宣传书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势在必行。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从历史上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通过书法教学,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说过“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怀秦无钱买纸,便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成冢。”这昭示着书法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在了解了中国书法对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后,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教育已经尤为重要。

书法,历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相对应的狭义界说。立足教育角度,书法首先是从“蒙童识字习字”开始。凡有文字,既有书写,必有美恶。书写的美恶,既是实用的需求,也是审美的嬗变。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初学者。如何入门?入门后可有发展之前途?不少爱好书法的大学生都为之焦心。自古以来,不少书法家都提倡从楷书入门,因为楷书是所有字体中最规范的字体,其笔画、结构都是其它字体的基础。那是否就非得按千百年来的说法:从楷书入门呢?回答是:对于古人是肯定的,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是不一定的。古代“蒙童识字习字”,即 “文化学习”也是“艺术教育”同步进行,相辅相成。他们首先要识字,而楷书是首选,楷书没有明显的审美提示,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

现今的大学生——天之骄子,言其不识字颇欠妥帖;

十八、九岁,已是成年,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成熟,因此不存在手不受控制的生理问题;至于心理,“完全成熟”是无法界定的;但就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法得当,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伴随着社会“书法热潮”的兴起,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化,书法教育以一个重要的角色立足于 2 大学讲堂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求。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萃,在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做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各方面的才能,构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添枝加叶。

2.现有关资料

《大学生书法教育研究》史春霖, 鲍丙刚, 周友泉

对高校学生进行普及性书法教育始于80 年代中期。由于自建国至70 年代末只有极个别院校培养过书法专业学生, 高等书法教育其实有名无实。在网络时代的今天, 高等书法教育问题凸显, 现状着实令人堪忧。第一是重视不够。从汉字到书法的转变对于今天来说, 纯艺术性取代了实用性, 书法变成了阳春白雪。书法教育属审美教育范畴,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既与德育、智育、体育有密切关系, 又有着自己的独特功能。我国高校现行的书法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受的重视和普及程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状态, 在高校中开设书法课的院校不多, 且授课课时较少, 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收效甚微, 这与广大学生爱好书法的迫切心理需求相去甚远。第二是师资力量缺乏, 教学水平不高。大学

书法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当程度的书写技能, 而且要具有必备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教育方法, 具有全面的文化素养。而当前, 我国高校教授书法的教师多为徒有爱好而并未接受系统的培训人员兼任, 大多不从事专业性书法教育, 不少是自学成才, 具有一些书法实践经验, 但与书法相关的知识相对匮乏, 法乎上, 得乎中;有的仅仅停留在把字写好的层面, 而与书法艺术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学手段单一, 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展示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强烈特征。“字无百日功”, 对于缺乏书法基础的大学生来说, 有限的几十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仅仅是常识教育和入门, 根本谈不上深入和提高, 只能浅尝辄止。第三是学生书法基础薄弱, 或知行、楷而不知何谓、篆隶, 或知篆、隶而不知其成于何时者不在少数。李政道先生认为, 科学与艺术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5]。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挤闯高考独木桥, 因此, 我国中、小、学系统规范的书法教育很是薄弱, 有的地方几近空白。当前, 素质教育日益被社会关注并予认同和重视, 写字课也在部分学校被列为学生的学习科目, 而实际上, 繁重的学业和考试, 致使大多学生或选择放弃而束“笔”高阁, 或寄希望于跨入象牙塔之后。由此, 大学生的书法基础也可想而知, 高校书法教育带有“补课”伤痕的说法也就见怪不怪了。第四是书法教学或重实践、轻理论, 或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实践脱节倾向较为突出。重简单、机械地模仿外形, 追求形似、轻从用笔原理、结构章法、渊源流派特征等方面把握书法本质。从而违背了“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苏东坡)、“可喜可愕, 一寓于书”(张旭)和“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的审美取向和要求。康德说, 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 而又貌似自然时才显得其美(《判断力批判》第四、五节)。别林斯基说: 理念渗透到形式里面而形式表现出理念, 消灭了理念也就消灭了形式, 消灭了形式也就消灭了理念[6]。可见在书法教学中, 加强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艺境[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2] 陈振濂.书法美学[M ].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3] 孙星衍.周易集解[M ].成都: 成都古籍书店, 1988.[4] 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 [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4.[5] 王岳川.全球化趋势下的书法意义[J].中国书法, 2001, [6] 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7] 李岚清.在国家教委“ 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全体成员座谈会上的讲话[M ].中国美术教育,1998.[8] 韩延明.大学教育现代化[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陕西高师大学生书法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1]近些年来,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网络教学环境的逐步形成,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突出强调“无纸化办公”的教育理念,正在淡化曾经长期积淀形成的书法教育氛围,因而使得在校师范生书写表达能力、书法审美能力以及师范专业不可或缺的教育实习环节之效果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教育学者已经意识到了高师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零碎,系统的研究尚未见著。汉字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遗产之一,它既有实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内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具有美育、德育等多种特殊的教育功能。[2]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书法更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极好途径。书法与师范教育密不可分。陕西是教育大省,高师院校众多,书法艺术资源丰富,书法艺术人才济济,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具备开展书法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02期 作者:王智杰

《普通高校书法教育的定位》霍如涛,刘美玲

一、素质教育功能 ,兼具有“补课”功能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既应有独立的教学目标体系 ,又具有辅助的教育功能。1.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特征的一致性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教育的目标与素质特征具有一致性 ,具体包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1)面向全体。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写好字 ,这是学生在校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素质。(2)全面发展。书法教育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把字练好 ,但教学实践证明 ,书法决不是只重“技” ,它的内容和功能是多方面的 ,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特征。(3)培养个性。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 ,但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全面发展 ,又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古人的研究证明 ,一个人书法风格是与个人的学识、修养、性格、气质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所谓“会于心 ,发乎己 ,率真天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3期

3.调查创新之处

因为在这个班没有其他认识的人,原先定好的队友也找不到了,所以只好一个人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我个人的创新之处是通过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更好地达到对同学们关于中国书法的了解、认识情况的调查、统计。并且此次调查是在校园公共场所进行的,可以说调查范围广、样本容量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参照性。

4.调查选题具体内容

鉴于当今时代电脑飞速发展,电脑代替了手写,我个人对身边同学对于书法的认识程度的了解以及他们个人的书法状况,我选择了有关“大学生对书法了解程度”这样一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书法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中国书法、电脑时代,汉字书法还要不要、中国书法是否有普及的必要以及联系自己个人写字姿势、握笔习惯、写字是否偏亮等等实际。

5.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的书法水平(自我评价)不容乐观,虽然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书法艺术抱喜欢的态度,但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自己的书法水平(硬笔或毛笔)持肯定态度的并不多,满意率仅仅只有14. 8%,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需要学校营造更好的书法氛围学校要增强书法氛围,其关键在于:(1). 学生在书法学习途径建议中表明更需要教师的讲授,这就需要学校对书法课程量的提升;学生普遍有上网浏览信息的爱好,学校可以建设书法类网站或论坛以利于学生进行书法学习和交流。

(2). 学生对书法活动参与不多或练习不经常,学校可以多重视学校书法团体的建设、多组织书法类比赛活动并对活动加以宣传,营造良好的书法氛围。学生的课余兴趣中阅读占很大比重,学校可引进更多的有关书法知识的书籍。

6.学习本课程的收获、感想、建议

(1).学习中国文化英语,首先,增加了自己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的知识,也增加了自己对英语的兴趣,更利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以后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时,我们可以谈更多关于中国的文化,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光这样,在杨老师身上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虽然这是一门选修课,可老师还是如此认真地对待,其上课一点也不亚于英语综合或视听说课,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想再怎么不想听课,即使就是想来混两个学分的人多少也能学进去一点吧,另外,老师这种乐观、积极、向上、阳光的人生态度也深深吸引着我,中国文化英语,我选择,我喜欢!

(2).虽然老师要求要三个人一组来完成这个作业,可是因为在这个班上我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一开始临时组队的那两个同学也找不到了,所以没办法就自己一个人一组了。这样一来,所有的事就得我一个人来做,这无疑给自己找了不少的麻烦。我知道老师的用意,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大作业来增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可是,不善交际的我却没能利用好这个机会,这是我要反思和及时改正的地方,我深知,现在在校园里都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这样遭,那以后步入社会还能有什么生存的余地„„所以,我要改,我要立志尝试走进别人的心,同时,也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心。

(3).事实上老师讲的已经够好了。在这里就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建议老师以后讲课把语速放慢一点,多数时候有些东西还没反应过来就讲下一个内容了,这样就达不到效果了。还有就是建议讲课的时候可以多一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要总是在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怎样怎样„„毕竟,有比较,同学们才会对所讲的内容有更深的记忆。

下载当代物理学对物质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物理学对物质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认识

    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认识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中新旧价值观念变迁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冲突本身也正是价值澄清和价值重建过程中暂时......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5篇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摘要:网球运动历史悠久,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在我国国内,网球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青年人的青睐,并进一步推动了网球运......

    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直击目标群体 调查有的放矢——记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台湾问题自古存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 郑家手中收回台湾,这些都是历史上耳熟能详的轶事。中华民国于19......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调查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调查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调查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调查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祖国的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

    当代大学生对暑期工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对暑期工的认识 调查报告 度过了紧张的考试周,我们又将迎来梦寐以求的暑假。校园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招聘广告,我们就这一现象,进行了随机调查,整理得到了以下的一些结......

    当代物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代物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姓名:张倒红 学号:20120511447 专业:物理学(师范) 年级:2012级 50年代以来当代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群,物理学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广......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范文]

    物易天空,中小学教师自己的一片天空www.xiexiebang.com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