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大小、长短、粗细教学设计
认识大小、长短、粗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懂得长和短,粗和细,都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2、让学生知道一种物品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1、知道大小、长短、粗细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大小、长短、粗细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学习准备:
1、大小不同的苹果、动物图片,不同长短的铅笔、绳子,粗细不同的大树。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1、出示准备的动物图片小熊,问:这是大熊还是小熊?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大和比它小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观察质疑
自主体验 新课教学、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三、合作质疑
互动体验 教学“大小”“ 长短” “ 粗细”。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1、出示一把铅笔,问:这把铅笔长还是短?根据学习大小的方法先观察比较,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到发现用长短来比较。
2、教师出示树干被遮住的两棵树,提问:“看上去哪棵树粗?哪棵树细?”【圆圆的树粗,尖尖的树细或左边的树粗,右边的树细】
3、把遮掩物拿开让幼儿观察比较。【让幼儿看清树下面垫着的积木块数不一样,引导幼儿讨论:究竟哪棵树粗】
4、最后教师把两棵树下面的积木全拿掉,让幼儿再次比较两棵树的粗细。教师指导幼儿用语言正确表述
四、变式质疑
深入体验
1、、练习、找一找、想一想生活中的大小、长短、粗细物品
2、小结比较大小 长短和粗细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粗细的,比较大小长短和粗细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粗细。
五、应用质疑
矫正体验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2、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3、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第二篇:培智 认识 高矮 长短 粗细
培智一年级生活与数学下期教案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编著 所用教材:重庆市培智学校教科书 生活与数学(一年级下册)授课年级:培智一年级 13人
授课年级学生特点:本班学生残疾类别多:脑瘫2人、唐氏综合症5人、自闭4人、智力低下2人。他们对知识接受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意识差,活泼好动,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的学习以具体形象、直观物体为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他们的记忆力差,自控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容易遗忘需反复强化。
第一单元 高矮 长短 粗细
教学内容:高矮、长短、粗细 教学目的:
1、认识高矮、长短、粗细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粗细。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长短、粗细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1、知道高矮、长短、粗细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实物准备铅笔 筷子 线 胡萝卜等 图片
卡片 木棒 杯子
课题: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教育学生要爱惜新书、课桌,不乱涂乱画。
3、经历对教室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高矮、长短、粗细是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出示图片 用投影放大P1的图
3、问学生这是哪里(教室)?数一数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
4、让学生观察画中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 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高矮,好吗?)揭示课题。板书:高
矮
出示卡片
认读
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观察主题图,说说哪个小朋友高,哪位小朋友矮?
(2)、说一说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课题: 高
矮(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朋友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三、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高矮的方法。
(1)、提问:找一找教师的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高矮?
(2)、组织同桌的小朋友先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让学生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四、言语能力训练。看图说一说:对表达能力较好学生可以进行这样的表述
这位小朋友比这位小朋友高;这位小朋友比这位小朋友矮。
五、学习乐园
1、比一比
(1)两个小朋友怎么比的?我和老师比一比?
(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2、看一看,指一指。
哪棵树高?哪棵树矮?
3、找一找 在高的物体下面画“√”,在矮的物体下面画“○”。
4、认识三种动物。比较它们的高矮,照样子动手画“√”。
六、拓展
1、回家和爸爸妈妈比一比,谁高?谁矮?
2、比一比桌子,哪个高、哪个矮?
课题:长
教学目标:
短
1、认识长短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胡萝卜
铅笔 筷子 线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认读高矮
2、练习比高矮
二、新课导入
老师拿出长短不同的两根胡萝卜,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哪根胡萝卜长?哪根胡萝卜短?
板书课题
长
短
出示卡片
认读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提问: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手么?他们的铅笔有什么不同?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
2、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3、教学长短
(1)出示两支长短不一的筷子
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4、练习乐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1)比一比,看谁的绳子长? 看谁的绳子短? 2)看一看,指一指。看谁的尾巴长?看谁的尾巴短? 3)在长的物体后面画“√”,在短的物体下面画“○”。4)比较图中的交通工具长短,并照样子画“√”。
5、小结
比较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6、课后作业。回家和爸爸比一比谁的双臂长,谁的双臂短?和妈妈比一比谁的裤子长,谁的裤子短?
课题:粗
教学目标:
1、认识粗细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粗细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认读高 矮 长 短
2、练习比高矮、长 短
二、新课导入
老师拿出粗细不同的两个不同的木棒,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哪根粗?哪根系?
板书课题
粗 细
出示卡片
认读粗、细
三、新课教学
1、认识粗细
细(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2、练习乐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1)、看一看,指一指。看谁的树干粗? 看谁的绳子短? 2)在粗的物体后面画“√”,在长的物体下面画“○”。3)比较下图中线条的粗细,并照样子画“√”。
3、小结
比较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4、课后作业。回家和爸爸比一比谁的大拇指粗,谁的大拇指细?和妈妈比一比谁的胳膊长,谁的胳膊细?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大小和长短
www.hoing.net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大小和长短
活动目的:
学习观察卡片上实物的大小和长短,按指定的大小标记进行排序及匹配活动。材料介绍:
(一)材料提供
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塑封的底版图一张(画有大小标记),回形针10个,筐5个。
(二)使用材料
(1)将筐里的实物分类。
(2)分别按指定的大小标记进行排序活动。(3)再给小动物分别匹配相应大小的食物。
(三)教育功能: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学习分类。
(2)认识常见小动物,知道它们各自爱吃的食物,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能按指定的大小标记进行排序及匹配活动。活动要点:
引导幼儿看底版图,了解大小标记。让幼儿取筐分类,找一个最喜欢的小动物按指定的大小标记进行排序活动。说一说,这个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把它找出来,再给它们匹配相应的大小食物。
第四篇:《比长短》教学设计
《比长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问:你发现了什么? b.小组交流。c.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cháng长、duǎn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六、整理学具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七、全课小结(略)
专家评析: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枝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看出来的。b.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
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什么都可以。
第五篇:小班数学游戏活动认识大小和长短
小班数学游戏活动认识大小和长短
一、运动目标:进修不雅察卡片上什物的巨细和是非,按指定的巨细标志举行排序及匹配运动。
二、质料先容:
(一)质料供给
种种什物图片多少,塑封的底邦畿一张(画有巨细标志),回形针10个,筐5个。
(二)利用质料
(1)将筐里的什物分类。
(2)分离按指定的巨细标志举行排序运动。
幼儿手工制作(3)再给小动物分离匹配响应巨细的食品。
(三)教诲功效:
(1)造就幼儿的不雅察和头脑本领,进修分类。
(2)熟悉常见小动物,知道它们各自爱吃的食品,生长幼儿的说话表达本领。
(3)能按指定的巨细标志举行排序及匹配运动。
三、引导要点:
引诱幼儿看底邦畿,相识巨细标志。让幼儿取筐分类,找一个最喜好的小动物按指定的巨细标志举行排序运动。说一说,幼儿园教育随笔这个小动物最喜好吃什么,把它找出来,再给它们匹配响应的巨细食品。
以上就是这篇育儿文章的全部内容,主要描述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希望对网友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