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一课气候形成因子教案

时间:2019-05-15 04: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6第一课气候形成因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6第一课气候形成因子教案》。

第一篇:2.6第一课气候形成因子教案

2.6第一课 气候形成因子(教案)

贺州市中学 谢红柳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各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并熟悉到,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及其关联性。

2.通过对图表资料的分析和判读,提取出气温、降水等有用效信息。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图导图解法 3.案例分析法 4.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分辨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学生分组阅读思考,选择与同学或老师交流:简单地讲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不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内有大的变化。上节课我们已了解了常见的天气系统,那么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是怎样的?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下面框图表示(投影)气候是一个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平均状态是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不同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状况不同,气候特点也就不同,而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此我们首先来学习气候形成的因子。

二、讲授新课 气候形成因子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1.太阳辐射(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子)

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和晨昏线移动的动画来复习五带的知识。五带的形成反映了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从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寒带地区终年严寒、温带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通过三副图片形象地展示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征完全不同,说明处于不同热量带的地区,气候的特征不同。同样,说明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气候的特征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还随着时间变化,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差异,各地气候随季节交替,可见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思考问题:热量带和气候带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联系是:热量带是划分气候带的基础,所以我们把太阳辐射看作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子,二者的区别是:气候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热量带的分布一致,太阳辐射并不是照在性质均一的地表,所以地面状况不同也会影响各地气候。让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得出结论,为什么呢?因为太阳辐射并不是气候形成的唯一因子,还有其它因子和太阳辐射一起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比如说下垫面。2.下垫面

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1)地面状况不同,热容量就不一样

例如,在相同的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这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造成的。请大家读表2.3“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2)地面状况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 例如,由于山地对气流的障碍和抬升作用,造成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同时山地和平原由于气温的变化,气候也存在差异,读表2.4“山地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3)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反射率不同,地面获得的热量就有多有少 例如,南极大陆出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就与极冰的强反射率有关。

(承转)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各不相同。3.大气环流

通过动画演示在30N~40N亚欧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分别处于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特征完全不同。

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大气环流形成的行星风带、大气活动中心,它们有的常年存在,有的在一定季节出现,是造成气候要素分布的直接原因。

(承转)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除了这些自然因素以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越来越强烈,引起科学界和全社会的关心。4.人类活动 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途径、程度和结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三、小结

请同学们读图2.25“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某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图中所示的大气、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与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大气和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

四、布置课后作业

贺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贺州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哪些气候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

五、板书设计:

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子)2.下垫面

(1)地面状况不同,热容量就不一样

(2)地面状况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

(3)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反射率不同,地面获得的热量就有多有少 3.大气环流 4.人类活动

第二篇:世界的气候教案6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德育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难点

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列表对比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有关自然景观图片。2.绘制多媒体课件及投影片。●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气候的地区差异 第二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世界真奇妙,有的地方是葱郁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是广袤粗犷的草原,有的地方是白雪皑皑的冰原,有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呢?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方法2 同学们,请看课本P57三位小朋友家乡的自然景象: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四季花开,长年结果;我们这里终年炎热干燥,一片黄沙,上面只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多雨,郁郁葱葱,冬季寒冷干燥,一片枯黄。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气象万千、奇妙无穷的差异变化呢?现在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板书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讲授新课]

一、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入手。通过与学生谈话,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很大,因而由这二者组合成的气候特点的地区差异也就很大。各地不

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世界上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师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用的是哪两个要素? 学生

气温和降水。教师

对,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第二节,我们学习了有关气温的知识。谁有勇气来谈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学生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同一纬度带内,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教师

谈的很好,这说明了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很大。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也同样差异很大,谁能具体说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学生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的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师

说的非常好,气温和降水是描述一个地方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请大家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特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描述一下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景观。

学生

两极地区的气温低,降水少,所以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全年寒冷少雨。冰雪的世界。教师

对,两极地区形成的是全年寒冷少雨的气候。那么,在赤道地区,根据全球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这里的水热又是怎样的组合呢?

学生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教师

是的,请大家看课本,A小朋友的家乡就在赤道地区,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又称“雨林”,所以在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这种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请大家再看B小朋友的家乡所在的地区,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自然景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

B小朋友家乡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象是一片黄沙,上面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学生能描述出沙漠、植物稀少就行)。原因是这里一年到头很热,却极少下雨。

教师

不错,这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是一年到头炎热和少雨,所以B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形成了全年炎热干燥的气候。

同学们,再看看C小朋友的家乡所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和两极地区、赤道地区有什么不同?自然景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

两极地区是全年寒冷少雨。赤道地区是全年高温多雨。而C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却是夏季热,常下雨,林木郁郁葱葱;冬季冷,很干燥,树木叶黄枯落。

教师

大家说的很好。我国北方的东部地区就是这种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此可见,世界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气候,使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一方面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投影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比较表,并让学生画到笔记本上(表见板书设计)2.多媒体展示课本P58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并对照课本最后“世界地形图”,在表中填出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显示闪动赤道、南、北回归线,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一带?(热带)然后依次闪动显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2)显示闪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

带)然后闪动显示温带气候类型,让学生指出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继而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3)让学生指出寒带的范围(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然后闪动显示寒带气候,让学生观察、对照、填表。

(4)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然后闪动显示高原山地气候,使学生知道其主要分布在世界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3.组织学生反馈练习,使学生记住各气候类型的名称,知道各气候类型分布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分别位于北温带亚欧大陆的西岸、内部和东岸,各组说说所在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并让学生填在课本P59表中。

(2)还是分成三组学生,把课本P57A、B、C三图每小组分配一幅,根据各自小朋友对当地气候特点中气温和降水的描述,结合学过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知识,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讨论三位小朋友各自家乡所在的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并指出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B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岸)

(3)教师指图,让学集体和个人回答相结合,说出所指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4)让学生独立完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哪些气候类型,名称填在课本P59表中。(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说说当地是什么气候类型。

(6)组织学生进行说气候类型名称,指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接力游戏。教师先说一个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定一名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其分布地区,该生接着说一气候类型名称,并指定下一名学生上来指图„„谁说不出名称或指不出分布,中断了游戏,表演个节目。

[课堂小结]

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强调世界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板书设计 设计1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产生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第三篇:6的形成教案

6的形成(初稿)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3、认识数字6,学习6的形成,理解6的真实含义。重点:能手口一致的点数6个物体。难点:掌握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幻灯片、黑板、小哨子 1个、6的数字磁铁 1个、数量为6的松鼠磁铁、松果若干同色小花片 若干每人一套1-6数字,一套雪花片

一、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互相问候。手指变变变游戏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小棍敲敲敲,变成剪刀剪剪剪,变只小猫喵喵喵,变成小狗汪汪汪,变成孔雀美美美)幼儿边动作儿歌(儿歌附后)边做模仿动作。以谈话的形式导入5以内的复习:

“老师考考小朋友,手指数数棒不棒?”

二、集体活动

利用Flash课件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的数:

1、按物取数。(事先准备好数字卡片)

2、按数取物。(按数字出手指)

3、学习6的形成:

老师出示课件图片,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个。再拿出一1个的,问:“小朋友点点看,几朵花?” “现在飞来小鸟,你们再数数现在有几个只?”

“那谁能告诉大家,5添1是几?”

小结:5添上1是6,4、认读数字6。出示视频课件数量为6的各种动物,让幼儿点数。出示数字6,教幼儿认读,并引导幼儿数字6像什么? 出示哨子,6像豆芽,加深幼儿印象。6象老师的口哨,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用手指书写数字6。

小结: 6只蜜蜂 6朵红花6只小鸡,可以用数字宝宝‘6’来表示,小朋友说6的本领大不大?所有的是6个的事物都可以用6来表示。

三、分组活动:

幼儿实物操作。巩固5添上1是6。6比5多1,5比6少1。操作一:游戏“看数字,摆图形”。请幼儿动手操作,练习6的点数。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请幼儿在桌子上摆相应数量的图形,要求每次摆完后口手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操作二:让幼儿演示5添1是6。看视频,做做游戏

操作三:游戏松鼠和松果一样多吗?谁多谁少?问题2:松果少了几个?松鼠多了几个?问题3:怎样才能把他们变成一样多?

四、播放音乐,数宝宝玩游戏结束

第四篇: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教案(范文)

2.6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一、教材分析:

内容分为两部分:形成气候的因子,气候类型。第一部分是气候的形成因子,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二部分是通过具体的气候因子来分析世界的基本气候类型。在教学中,要有主有次,把诸因子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地分析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气候类型”部分不是依次讲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因,而是从分析的角度,运用气候形成因子,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

2、让学生学会气候基本类型的分析方法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气候资源、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观点。能力目标:通过对气候形成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气候形成因子 气候类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多媒体手段教学为辅助手段。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热带雨林气候一天的天气变化、北极科考)你对万州冬、夏两季的气候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它们是如何形成,又如何演变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七、讲授新课:

一、知识篇——走进气候

● 气候因子和气候要素

(展示概念图)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天气与天气有何联系?大气的平均状况一般用气候要素来表示,有哪些气候要素?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因子)有哪些? 这些因子怎样影响气候呢?

● 太阳辐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辐射—形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同一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有季节变化;●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不仅影响南北气候的差异及气候的季节交替,而且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原因,通过大气运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改变各地的气候。因此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影响越来越大: 改变大气成分 向大气释放热量 改变下垫面性质 夏季的午后,当你走在万州中学中心广场的时候,你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走入草坪后呢?三峡库区建成后,万州的大气湿度、冬夏的气温会怎样变化?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是哪一个方面的原因?

二、能力篇——理解气候

●地形、海陆因素和大气环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图表展示)一山有四季 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差异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图:为什么下垫面不同气候就不一样?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下垫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进而形成不同的气候。

第 1 页

共 2 页 大气环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展示大气环流的作用图):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必然形成不同的气候

● 如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展示四地的气候类型图)

分析四个地点(各代表一个气候带)气温的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分析最冷月均温、年均温由热带到寒带有什么变化?这种气温分布格局与哪一个因子密切相关?

① __位置决定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展示亚欧大陆同纬度气候的差异图)

同纬度气温也不一定相同,是哪些气候因子造成的呢? ②__因子使同纬度气温分布复杂化

三、探索篇——研究气候 探究1: 气候图的阅读分析

方法指导:气候类型分布图——纬度位置或海陆位置特点;气温、降水月份分配图——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大气环流形势图——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分布图、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气候类型的成因图)

探究2: 不同气候类型降水特点的分析

方法指导: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与气候(展示大气环流与气候图)探究结果:决定各地降水的主要气候因子—大气环流

气候如此的复杂,是哪些气候因子的作用?(气候因子的关联图)在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才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气候。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一、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形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大气环流——调整全球水热的分布 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气候类型的分析

气候类型图的阅读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自主学习—气候的变化●气候为什么会变化?其变化有什么规律?

●地球气候的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三峡库区的气候变化

万州高级中学 何声泉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五篇:预测因子的选择(短期气候预测实习报告)

短期气候预测实习报告

实习4 预测因子的选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短期气候预测实习报告

实验名称预测因子的选择日期2016年11月22日得分指导教师 系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科学年级班次 姓名学号 实习目的:掌握短期气候预测因子的分析和选择,加深对夏季降水分布、环流异常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物理机制的认识。

实习要求:熟悉资料和方法程序(提供部分子程序);使用GRADS对结果进行绘图输出和文字分析,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资料:

①NCEP/NCAR 再分析资料1948-2012年1~12月的500百帕月平均高度场资料 范围(90°S-90°N,0-360°E)网格距2.5°×2.5°,纬向格点数144,经向格点数73 资料为GRD格式,资料从南到北、自西向东排列,每月为一个记录,按年逐月排放。

②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6、7、8月降水量资料

(时间段:1951-2010年,资料的格式参见readme.txt文件)1951-2010年雨型分类表 0 0 一类雨型

0 1 0 二类雨型 0 0 1 三类雨型

实习方法:

降水距平百分率:

RPiRiR100% RRi 某年夏季降水量

R为19712000年夏季降水多年平均值?

实习步骤:

用FORTRAN编写相关程序(程序见附件3和附件4)

利用绘图软件绘制1951-2010年夏季三类雨型年合成图;

绘制前期冬季500hPa高度场距平合成图,指出可能存在的遥相关型环流特征。

实习结果及讨论:

图1 1951-2005年夏季一类雨型年合成图

从图1可以看出一类雨型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江淮流域大范围少雨,梅雨偏弱并常有较明显的伏旱,江南南部至华南一般为次要多雨区。

图2 1951-2005年夏季二类雨型年合成图

从图2可以看出二类雨型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河至长江之间,雨带中心一般在淮河流域一带,黄河以北及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少雨。

图3 1951-2005年夏季三类雨型年合成图

从图3可以看出三类雨型主要多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或江南一带,淮河以北大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少雨。

图4 第一类雨型前期冬季500hPa高度场的距平图

图4显示为中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有显著的反相关性,或者说是副高的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关系,副高增强的同时,低压也同时增强。出现这种前期冬季500hPa高度场和今年的一类雨型北方性有显著关系。这种相关可能是WP型要相关。

图5 第二类雨型前期冬季500hPa高度场的距平图

图5显示为北太平洋和北美洲出现的以北美州西海岸为界限的类轴对称图形。当北太平洋的高压脊增强时,北美大槽也同样增强。而与两个系统对应的低纬度地区呈现与之相反的变化关系。我认为这是一种PNA和WP的杂交型。

图6 第三类雨型和前期冬季500hPa高度场的距平图

图6显示为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加强,位于阿留申地区的气压加深,当北太平洋的高压脊增强时,北美大槽也同样增强,这造成了美国的严寒天气,也造成了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区的类型。这是典型的PNA型,但低纬地区没有很显著。

附件:

附件1 program EP integerind(160)real a(160,65),r(144,73),aa(65),bb(65),lat(160),lon(160)real hgt(144,73,12,65),h1(144,73,65),eu(65)character*8 id(160)open(1,file='i:duanqi3hgt500.grd',form='binary')open(3,file='i:duanqi3ind.grd',form='binary')open(4,file='i:duanqi3lat_lon.txt')open(5,file='i:duanqi3r.grd',form='binary')dokk=1,65 do n=1,12 read(1)((hgt(i,j,n,kk),i=1,144),j=1,73)enddo enddo

dokk=1,65 do j=1,73 doi=1,144 h1(i,j,kk)=hgt(i,j,1,kk)enddo enddo eu(kk)=-h1(9,59,kk)/4.0+h1(31,59,kk)/2.0-h1(59,53,kk)/4.0 enddo write(3)(eu(i),i=1,65)close(3)

do j=1,73 doi=1,144 r(i,j)=0.0 dokk=1,65 aa(kk)=eu(kk)bb(kk)=h1(i,j,kk)enddo call Normalized_1D(aa,65)call Normalized_1D(bb,65)dokk=1,65 r(i,j)=r(i,j)+aa(kk)*bb(kk)/65.0 enddo enddo enddo write(*,*)r do j=1,73 doi=1,144 write(5)r(i,j)enddo enddo

end SUBROUTINE Normalized_1D(BZH,NUM)REAL BZH(NUM),AVE,VAR AVE=0.0 VAR=0.0

DO K=1,NUM AVE=AVE+BZH(K)/NUM ENDDO DO K=1,NUM VAR=VAR+(BZH(K)-AVE)**2 ENDDO VAR=SQRT(VAR/NUM)DO K=1,NUM BZH(K)=(BZH(K)-AVE)/VAR ENDDO END

附件2 program EP integerind(160)real a(160,62),r(160),aa(62),bb(62),lat(160),lon(160)real hgt(144,73,12,65),h1(144,73,62),eu(62)character*8 id(160)open(1,file='i:duanqi3hgt500.grd',form='binary')open(2,file='i:duanqi3t1601.txt')open(4,file='i:duanqi3lat_lon.txt')open(5,file='i:duanqi3r160.grd',form='binary')dokk=1,65 do n=1,12 read(1)((hgt(i,j,n,kk),i=1,144),j=1,73)enddo enddo close(1)dokk=1,62 do j=1,73 doi=1,144 h1(i,j,kk)=hgt(i,j,1,kk+3)enddo enddo eu(kk)=-h1(9,59,kk)/4.0+h1(31,59,kk)/2.0-h1(59,53,kk)/4.0 enddo read(2,*)((a(i,j),i=1,160),j=1,62)close(2)doi=1,160 read(4,*)id(i),lat(i),lon(i)enddo close(4)doi=1,160 r(i)=0.0 dokk=1,62 aa(kk)=eu(kk)bb(kk)=a(i,kk)enddo call Normalized_1D(aa,62)call Normalized_1D(bb,62)dokk=1,62 r(i)=r(i)+aa(kk)*bb(kk)/62.0 enddo enddo write(*,*)r do j=1,160 id(j)=char(j)tim=0.0 nlev=1 nflag=1 write(5)id(j),lat(j),lon(j),tim,nlev,nflag,r(j)enddo tim=0.0 nlev=0 nflag=1 write(5)id(j-1),lat(j-1),lon(j-1),tim,nlev,nflag close(5)end SUBROUTINE Normalized_1D(BZH,NUM)REAL BZH(NUM),AVE,VAR AVE=0.0 VAR=0.0

DO K=1,NUM AVE=AVE+BZH(K)/NUM ENDDO DO K=1,NUM VAR=VAR+(BZH(K)-AVE)**2 ENDDO VAR=SQRT(VAR/NUM)DO K=1,NUM BZH(K)=(BZH(K)-AVE)/VAR ENDDO END

附件3 program EP reala6(160,60),a7(160,60),a8(160,60),lat(160),lon(160),rap1(160),rap2(160),rap3(160),ddi(60,3),rsum(160),r(160,60),rp(160,60)character*8 id(160)open(3,file='i:duanqi4r1606.txt')open(4,file='i:duanqi4r1607.txt')open(5,file='i:duanqi4r1608.txt')open(6,file='i:duanqi4lat_lon.txt')open(7,file='i:duanqi4ddi')open(8,file='i:duanqi4rap1.grd',form='binary')open(9,file='i:duanqi4rap2.grd',form='binary')open(10,file='i:duanqi4rap3.grd',form='binary')read(3,*)((a6(i,j),i=1,160),j=1,60)read(4,*)((a7(i,j),i=1,160),j=1,60)read(5,*)((a8(i,j),i=1,160),j=1,60)doi=1,160 read(6,*)lat(i),lon(i)enddo do it=1,60 read(7,*)(ddi(it,j),j=1,3)enddo doi=1,160 rsum(i)=0.0 do it=1,60 rsum(i)=rsum(i)+(a6(i,it)+a7(i,it)+a8(i,it))/3 enddo rsum(i)=rsum(i)/60.0 do j=1,60 rp(i,j)=(a6(i,j)+a7(i,j)+a8(i,j))/3-rsum(i)enddo do j=1,60 rp(i,j)=rp(i,j)/rsum(i)enddo enddo doi=1,160 rap1(i)=0 rap2(i)=0 rap3(i)=0 do j=1,60 rap1(i)=rap1(i)+rp(i,j)*ddi(j,1)/22 rap2(i)=rap2(i)+rp(i,j)*ddi(j,2)/19 rap3(i)=rap3(i)+rp(i,j)*ddi(j,3)/19 enddo rap1(i)=rap1(i)*100 rap2(i)=rap2(i)*100 rap3(i)=rap3(i)*100 enddo do j=1,160 id(j)=char(j)tim=0.0 nlev=1 nflag=1 write(8)id(j),lat(j),lon(j),tim,nlev,nflag,rap1(j)enddo tim=0.0 nlev=0 nflag=1 write(8)id(j-1),lat(j-1),lon(j-1),tim,nlev,nflag do j=1,160 id(j)=char(j)tim=0.0 nlev=1 nflag=1 write(9)id(j),lat(j),lon(j),tim,nlev,nflag,rap2(j)enddo tim=0.0 nlev=0 nflag=1 write(9)id(j-1),lat(j-1),lon(j-1),tim,nlev,nflag do j=1,160 id(j)=char(j)tim=0.0 nlev=1 nflag=1 write(10)id(j),lat(j),lon(j),tim,nlev,nflag,rap3(j)enddo tim=0.0 nlev=0 nflag=1 write(10)id(j-1),lat(j-1),lon(j-1),tim,nlev,nflag end 附件4 program height real h(144,73,12,65),ha(144,73,60),ddi(60,3),ave(144,73),ave1(144,73),ave2(144,73),ave3(144,73),i,j,mo,it open(1,file='i:duanqi4gdhgt500.grd',form=“binary”)open(2,file='i:duanqi4gdddi')open(3,file='i:duanqi4gd1h1.grd',form=“binary”)open(4,file='i:duanqi4gd2h2.grd',form=“binary”)open(5,file='i:duanqi4gd3h3.grd',form=“binary”)read(1)((((h(i,j,mo,it),i=1,144),j=1,73),mo=1,12),it=1,65)do it=1,60 read(2,*)(ddi(it,j),j=1,3)enddo doi=1,144 do j=1,73 do it=1,60 ha(i,j,it)=(h(i,j,12,it+2)+h(i,j,1,it+3)+h(i,j,2,it+3))/3 enddo enddo enddo doi=1,144 do j=1,73 do it=1,60 ave(i,j)=ave(i,j)+ha(i,j,it)/60 enddo enddo enddo doi=1,144 do j=1,73 do it=1,60 if(ddi(it,1)==1)then ave1(i,j)=ave1(i,j)+ha(i,j,it)/22 elseif(ddi(it,2)==1)then ave2(i,j)=ave2(i,j)+ha(i,j,it)/19 else ave3(i,j)=ave3(i,j)+ha(i,j,it)/19 endif enddo ave1(i,j)=ave1(i,j)-ave(i,j)ave2(i,j)=ave2(i,j)-ave(i,j)ave3(i,j)=ave3(i,j)-ave(i,j)enddo enddo write(3)((ave1(i,j),i=1,144),j=1,73)write(4)((ave2(i,j),i=1,144),j=1,73)write(5)((ave3(i,j),i=1,144),j=1,73)end

下载2.6第一课气候形成因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6第一课气候形成因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坪地民族中学王立富21号 一、情景导入(略) 二、创设新课 (一)、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冬季等温线特征(1月): ① 气温有南至北递减。 ② 等温线较密集,南北温......

    高一(6)班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

    高一(6)班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校园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二 、教学目标: 安全无小事,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安全意识,让学生保证自己在校的安全,对学生进......

    开学第一课6小

    观《开学第一课》活动总结 高新区第六小学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校根据教育部的具体要求组织全校师生于2011年9月1日收看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我校根据实际情......

    《亚洲的气候》教案

    《亚洲——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学习理解亚洲气候的三大特征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 2.能力:学生经过学习会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

    天气与气候教案

    气候与天气 二、说教学重难点 1.1. 重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1.2. 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课题】中国的气候 【年级科目】高二年级地理科(文科班)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

    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环节一、歌曲引入新课(幻灯片1~2)。 幻灯片1:观察屏幕上的图片,哪些和今天的课堂内容有关? 幻灯片2:欣赏海尔兄弟动画片主题曲。引......

    中国的气候教案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