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学
分: 4分
总 学 时: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适应专业:计算机类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硬件基础课程,它的理论与方法在许多技术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理论和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处理模拟电路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各硬件技术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学习深造的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深刻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2、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熟练地掌握求线性无源二端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的方法,特别是能正确运用结点电
压法,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受控源的概念。
3、掌握电感、电容元件的性能及储能特征,理解过渡过程;深刻理解时间常数的意义,掌握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全响应及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稳态和暂态等概念。
4、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振幅、角频率、相位与初相、正弦量的瞬时值、有效值、相位差的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相量图、电路电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掌握阻抗、导纳的概念;掌握阻抗串联,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和作相量图的方法。
5、掌握串联、并联回路的谐振特性及其分析计算方法;理解谐振、Q值、特性阻抗及通频带等概念。
6、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知识。
7、熟练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常用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及主要参数。
8、正确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掌握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指标的计算。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压调节范围,掌握三端集成稳压电源的应用。
9、建立模拟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放大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
10、熟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极性,熟练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虚短、虚断的概念、闭环放大倍数的表达式。
11、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熟悉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掌握互补电路的工作原理。
1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特点、主要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13、熟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求和、减法、积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14、掌握正弦波振荡器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参考方向的概念。
2、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3、掌握电路的工作状态及判断。
4、掌握有源元件的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8学时
(四)主要内容
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模型
3、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位和电动势、功率和能量)
4、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5、电路的工作状态(开路、短路、负载状态)
6、无源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
7、有源电路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实际电源的模型)
8、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2、掌握支路电流法。
3、等效电路分析。
4、叠加原理结点电压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基尔霍夫定律;结点电压法,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三)课时安排
19学时(理论学时:10学时
实验学时:9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支路电流法
3、等效电路分析(等效电路的概念、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效、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等效电源定理、最大功率传输)
3、叠加原理
4、结点电压法
5、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第三章
正弦稳态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正弦量的基本概念及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掌握阻抗与导纳的串联与并联及计算。
3、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4、掌握电路的谐振分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正弦量的振幅、角频率、相位与初相、正弦量的瞬时值、有效值、相位差的概念;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串联、并联回路的谐振特性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三)课时安排 6学时
(四)主要内容
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周期和频率、幅值和有效值、相位和相位差)
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图
3、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元件的相量模型、电路的相量模型、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4、阻抗和导纳
5、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8、电路中的谐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三相交流电源的组成及有关概念。
2、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与三角联结。
3、掌握三相负载的功率及计算。
4、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相交流电源的有关概念,三相负载的功率及计算。
(三)课时安排
6学时
(四)主要内容
1、三相交流电源
2、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
3、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4、三相负载的功率
5、安全用电
第五章
电路的暂态响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换路定律及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2、掌握RC、RL电路暂态响应的分析。
3、掌握一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分析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换路定律,RC、RL电路暂态响应的分析,三要素分析法。
(三)课时安排 6学时
(四)主要内容
1、换路定律与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2、RC电路的暂态响应
3、RL电路的暂态响应
4、一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分析法 第七章
直流电源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及伏安特性。
2、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掌握电源滤波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4、掌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及稳态电路的结构及稳压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PN结的形成;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单相
桥式整流电路;稳压电路。
(三)课时安排
15学时(理论学时:12学时
实验学时:3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半导体二极管(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2、整流电路(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3、电源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
4、稳压二极管
5、稳压电路
第八章
基本放大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结构、放大原理及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
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4、掌握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类型的判别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5、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负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的类型及判别、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输出功率和效率;
非线性失真。
(三)课时安排
19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基本结构、电流分配及放大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
2、晶体管放大电路(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射极输出器)
3、多级放大电路(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4、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负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的类型及判别、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5、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第九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特点和图形符号。
2、掌握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方法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3、掌握各种模拟信号的运算电路的组成及原理分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模拟信号的运算电路(比例运算电路、加法、减法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虚短与虚断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8学时
(四)主要内容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特点以及图形符号、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方法、常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主要参数
2、模拟信号的运算电路(比例运算电路、加法、减法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第十章
信号的产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振荡条件。
2、了解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3、了解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及振荡条件;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课时安排
4学时
(四)主要内容
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2、RC正弦波振荡电路
3、LC正弦波振荡电路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16学时的实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上机内容与学时分配 无此项内容。
六、教学参考书
1.教材:殷瑞祥主编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目
[1] 殷瑞祥主编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邱关源主编.电路(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李瀚荪主编.《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上、中、下册 [4] 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代码:BT1633 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课62学时,实验10学时)学分:4.5 适用专业:交通工程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交通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了解和熟悉半导体器件的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初步掌握常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进行电路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牢固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树立用电路定律分析电路的观念。
2.掌握分析线性电路的基本方法(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
3.掌握晶体二级管、三级管工作原理及常用应用电路。
4.掌握单级、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5.初步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应用。
6.初步掌握集成运放电路的模型和特性,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以及非线性应用的常用电路原理、结构。
7.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元件;典型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熟悉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9.了解门电路的特点和功能,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组合逻辑部件的功能及主要用途。
10.掌握基本触发器的分析方法及逻辑功能表示方法,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及特点,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1.了解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转换原理,掌握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电路基本模型(2学时)
电路模型;电路基本定律。
2.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学时)
基本概念;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
3.二级管和晶体三极管(4学时)
二级管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二级管的应用;稳压二级管特性和参数及典型应用。三级管的结构特性及主要参数。
4.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应用(10学时)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计算。
5.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6学时)
集成运放的特点参数,理想运放的分析依据;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6.电子电路中的反馈(6学时)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及四种基本组态,以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
7.直流稳压电源及其应用(4学时)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串联型稳压电路、集成稳压电源的工作过程。
8.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10学时)
基本门电路、集成门电路、逻辑代数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
9.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及其应用(10学时)
触发器功能和类型,寄存器、计数器、编码器和译码器、集成定时器及应用同,数字电路读图和应用举例。
10.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2学时)
11.机动(2学时)
四、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
(一)实验要求
了解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及调压器等的基本
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和测试技能。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具有查阅集成元器件手册的能力。具有调试放大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能力。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具有分析误差的初步能力,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
1、常用仪器和元件测试(2学时)
了解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及调压器等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和测试技能。掌握基本元器件的测试方法。
2、放大电路实验(2学时)
单级放大电路;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3、集成运放电路(2学时)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及其应用。
4、直流稳压电路实验(2学时)
直流稳压电源测试及应用。
5、门电路实验(2学时)
基本单极门电路组成、功能、应用。
五、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
着重元件、器件的特性,以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反映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注重应用,加强理论与实验的联系。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闭卷笔试
实验10%,平时20%,期终70%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秦曾煌.电子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参考书目: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
(执笔人:周 旦)
第三篇:《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性质:必修 学 时 数:24 学 分 数:2 课程号:ZZB050506 开课学期:3 大纲执笔人:张长青 大纲审核人:龚书娟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工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 电工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电路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分析、解决电路的基本问题,并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础知识。电工技术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分析的相关知识。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常用典型放大电路和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电子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组合逻辑器件和时序逻辑器件的特点及应用,掌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利用戴维南定理对电路进行分析,常用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理解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的电流电源关系;电路的工作状态。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了解支路电流法的实质是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理解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及在电路分析中灵活应用。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电路概念及主要物理量,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电路的工作状态,基尔霍夫定律,理想电源的电流电压关系。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二)正弦交流电路(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RLC串联电路.教学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三相电源的相量表示及电压关系。
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表示及相量表示法;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三种元件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串联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复阻抗及视在功率计算。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表示及相量表示法;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三种元件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串联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复阻抗及视在功率计算。
(三)常用半导体器件(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导体器件的单向导电特性、伏安特性以及主要电参数;硅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稳压原理及主要电参数;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主要参数、温度对参数的影响。教学难点: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载流子的概念,掌握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掌握PN结方程,2、掌握二级管的伏安特性、等效电路和参数。掌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电流分配级放大原理;掌握三极管特性曲线及参数。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四)基础放大电路(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参数、基本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放大、动态和静态、等效电路等概念的建立,电路能否放大的判断,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和组成,了解基础放大电路的各种组态。
2、掌握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掌握共射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了解多级放大电路。
(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馈的概念。教学难点:反馈的概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集成运放的种类、掌握选择和使用。
2、掌握理想集成运放的特点和实际运放的主要参数,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六)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的公式、图形化简法。教学难点:逻辑代数公式、定理、规则的正确应用,逻辑函数化简。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逻辑代数基本概念和常用表示方式。
2、理解常用数字逻辑分析方法,理解数制、码制的转换方法,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
3、掌握常用数制转换方法,逻辑代数化简常用公式和基本方法,掌握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公式、图形化简法,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逻辑代数的运算定理和基本公式。掌握逻辑函数的四种表示方法(真值表法、逻辑式法、卡诺图法及逻辑图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图形化简法。最小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
(六)组合逻辑电路(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中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和应用。教学难点:组合电路的设计问题。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和组成,了解基础放大电路的各种组态。
2、掌握组合电路的特点、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加法器、、编码器和译码器等常用组合电路的功能、应用及实现方法。熟悉典型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功能、应用及用中规模集成器件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即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
(七)时序逻辑电路(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计数器、寄存器的功能、分类、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应用。教学难点: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和组成。
2、理解计数器的功能及其应用。
3、掌握常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时序电路的特点、分类、功能描述方法,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同步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及其应用。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及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时序电路各方程组(输出方程组、驱动方程组、状态方程组),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及时序图在分析和设计时序电路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用时序电路,尤其是计数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一)课堂讲授
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努力做到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形式与内容,总体与局部的统一,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规律把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辅导等环节完整化、系统化,加强知识归纳、概括、消化、吸收等薄弱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课程学业评价
(一)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考核要求体现学生对教学主要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现学生对电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知识结构的整体认识,反映学生的基本分析计算能力。各种考核方式要综合反映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对常见电路进行求解;掌握常见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应用常见电气设备,对其运行特性较为熟悉,同时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本课程采用学习过程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可由平时考勤、课后作业、课上表现、随堂测验、期中考试、仿真分析设计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确定;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课程成绩评定按照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的比例加权计算。
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每套试卷以100分计,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三)命题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要求题量适中,难易度适中,覆盖大纲规定的考核主要知识技能的大部分,试题类型一般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等,题型种类一般不少于四种。
要求考核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认知水平划分为识记层、理解层、简单应用层、综合应用层等不同层次。全套试卷100分中,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要求的比例。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王国伟.《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 [2]秦曾煌.《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3]马文烈,程文荣.《电工电子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8 [4]史仪凯.《电工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8
第四篇:《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总学时:8 学分:
必开实验个数:4 选修实验个数:0
二、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三、考试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四、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本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教研室为配合实验室设备DGX—1型电工实验装置而编写的《电路原理及电工学实验指书》
五、实验项目: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
伏安特性的测绘;掌握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实验内容: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测定非线性元件(白炽灯泡、半
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电工实验装置DG09提供的可调线性电阻器、白炽灯、二极管、稳压管。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定量测出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初步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六)实验内容:双踪示波器的自检;正弦波信号的观察和测量; 方波脉冲信号的观察和测定。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双踪示波器、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频率计。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等效参数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
效参数的方法;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参数;测量电感、电容串联与并联后的等效参数;验证用串、并试验电容法判别负载性质的正确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自藕调压器、镇流器、电容器、白炽灯。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第五篇:电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电路理论是所有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与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二:适用专业
电气自动化专业。
三: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及工程数学。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电路定律和电路元件的特性。
(二)充分理解并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三)充分掌握电路的基本定理。
(四)掌握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五)掌握正弦量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电流电路及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六)熟练计算对称三相电路,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七)掌握动态电路的特性,掌握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八)掌握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掌握网络函数的概念。
(九)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特性和参数方程。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功率,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及其特性,基尔霍夫定律。2.电阻电路的等效转换
输入电阻和等效电阻的概念及计算,电阻的Y-Δ等效转换,电源(独立源及受控源)的连接及其等效转换。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支路法,网孔法和回路法,节点法。
4.电路定理
迭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5.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6.相量法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相量法基本概念,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7.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
基本电路元件(R、L、C)端口特性的相量形式,复阻抗与复导纳的概念及计算,相量图,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提高)。正弦电流电路的稳态计算,正弦电流电路中的串联谐振,并联谐振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8.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互感,具有互感电路的计算,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9.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的电源,三相电路的连接,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和测量。
10.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非正弦周期电流概述,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1.一阶电路
动态电路及其特点,电路的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
12.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和性质,拉氏反变换,运算法分析线性电路。
13.网络函数
网络函数定义、性质,网络函数的零、极点及零极图,零极点与冲激响应。
14.二端口网络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网络的连接,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七: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电路》(第4版),邱关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原理》,江泽佳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说明
(一)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电路理论”是一门“物理、数学、电气系统有机结合的工程技术学科”,在中学、大学一年级课程里的电磁理论是学习本课程的物理基础;就教学的观点而言,电路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数学课,它将应用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及工程数学(线代、积分变换)的方法,分析、综合不同类型的电路,这是学习本课程的数学基础。
(二)《电路理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要通过实验加深对概念、定理和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