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与信息工程的联系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与信息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本课程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本书共分3篇:第1篇为电路分析基础,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和正弦电路分析。第2篇为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放大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介绍。第3篇为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以及现代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技术介绍。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求不是简单会使用计算机、或者掌握几种编程语言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对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要要有真正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计算机的潜力,开发出效率更高的软件产品或者开发出新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极大好处的。该课程并为后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等课程服务,满足这些课程的教学需求。
对于学习信息工程这门专业,不仅是要掌握一些编程语言,怎样使用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的更多功能和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了解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这样就能更好的发掘计算机的潜能。
第二篇:《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定稿]
《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二、设计方案及要求。
1.设计目的(1)、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和测试技术。
(2)、了解单片函数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了解内部组成原理。用模拟器件模拟电路。
(3)、学会安装和调试分立元件与集成电路组成的多级电子电路小系统。
2.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
(1)、基本要求:
A、电路能输出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等三种波形;
B、输出信号的频率要求可调;
C、拟定测试方案和设计步骤;
D、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元件参数,选好元件,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图;E、写出设计性报告。
(2)、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100Hz-1KHz,1Kz-10KHz;
输出电压:正弦波Upp≈3 V 幅度连续可调;
三角波Upp≈5 V 幅度连续可调;
方波Upp≈14 V 幅度连续可调.波形特性 :
方波上升时间小于2s;
三角波非线性失真小于1%;
正弦波谐波失真小于3%。
3.设计提示
(1)基本原理
函数发生器的组成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电压波形的电路或者仪器。电路形式可以采用由运放及分离元件构成;也可以采用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本课题设计采用前者。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本课题介绍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方法。
(2)设计方案提示
可通过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组成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可
以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也可以先产生三角波,在通过微分电路将三角波变换为方波,再将方波变换成正弦波;也可以先产生方波,再通过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换成三角波,再将三角波变化成正弦电路。
三、时间安排
学习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1.5天 设计………………………………………………………2.5天 总结与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
四、设计完成内容
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500字):
1)设计目的、任务
2)设计方案及元件选择
3)总体功能说明、各单元电路图及功能说明、参数选择
五、设计环节考勤:
每天上午8:20-11:50,下午2:00-4:30必须在所安排的设计地点进行设计,由班长负责考勤,老师抽查。
六、设计地点
第17周周四至第18周周三:C2-104、电子系电路实验室(第17周周五上午、18周周二上午)
第三篇:电子技术与科学信息
'电子技术与科学信息
众所周知,现代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为科技力量的竞争,制造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是产品更新、生产发展、国际间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各种产业的发展都有赖于制造业的支持。制造技术的水平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这三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坐标。
而《现代制造技术》一书就是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CAD/CAM集成技术、数控自动编程与加工仿真技术、柔性制造系统(FMS)、工业机器人(ROBOT)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等现代制造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对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智能制造技术(IM)、虚拟制造(VM)等一些先进的制造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使读者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
通过对现代学术整体化发展趋势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改革开放,追求社会进步的观念。(2)通过对现代教育战略地位和世界性教育改革共同特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信息社会是以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为其主要标准的新时代。在信息社会中,劳动技能不再以人的体力为主,而转化为以智力和知识为主。处于这个新的历史时代,劳动生产者既要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能,又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智力水平,因此,在信息社会中,摆在人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缩小科学技术和人之间的距离
20世纪后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现代生产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使制造工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形成了新兴的现代制造技术体系。
第四篇: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学
分: 4分
总 学 时: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适应专业:计算机类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硬件基础课程,它的理论与方法在许多技术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理论和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处理模拟电路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各硬件技术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学习深造的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深刻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2、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熟练地掌握求线性无源二端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的方法,特别是能正确运用结点电
压法,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受控源的概念。
3、掌握电感、电容元件的性能及储能特征,理解过渡过程;深刻理解时间常数的意义,掌握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全响应及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稳态和暂态等概念。
4、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振幅、角频率、相位与初相、正弦量的瞬时值、有效值、相位差的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相量图、电路电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掌握阻抗、导纳的概念;掌握阻抗串联,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和作相量图的方法。
5、掌握串联、并联回路的谐振特性及其分析计算方法;理解谐振、Q值、特性阻抗及通频带等概念。
6、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知识。
7、熟练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常用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及主要参数。
8、正确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掌握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指标的计算。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压调节范围,掌握三端集成稳压电源的应用。
9、建立模拟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放大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
10、熟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极性,熟练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虚短、虚断的概念、闭环放大倍数的表达式。
11、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熟悉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掌握互补电路的工作原理。
1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特点、主要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13、熟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求和、减法、积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14、掌握正弦波振荡器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参考方向的概念。
2、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3、掌握电路的工作状态及判断。
4、掌握有源元件的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8学时
(四)主要内容
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模型
3、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位和电动势、功率和能量)
4、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5、电路的工作状态(开路、短路、负载状态)
6、无源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
7、有源电路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实际电源的模型)
8、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2、掌握支路电流法。
3、等效电路分析。
4、叠加原理结点电压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基尔霍夫定律;结点电压法,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三)课时安排
19学时(理论学时:10学时
实验学时:9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支路电流法
3、等效电路分析(等效电路的概念、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效、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等效电源定理、最大功率传输)
3、叠加原理
4、结点电压法
5、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第三章
正弦稳态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正弦量的基本概念及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掌握阻抗与导纳的串联与并联及计算。
3、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4、掌握电路的谐振分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正弦量的振幅、角频率、相位与初相、正弦量的瞬时值、有效值、相位差的概念;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串联、并联回路的谐振特性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三)课时安排 6学时
(四)主要内容
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周期和频率、幅值和有效值、相位和相位差)
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图
3、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元件的相量模型、电路的相量模型、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4、阻抗和导纳
5、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8、电路中的谐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三相交流电源的组成及有关概念。
2、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与三角联结。
3、掌握三相负载的功率及计算。
4、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相交流电源的有关概念,三相负载的功率及计算。
(三)课时安排
6学时
(四)主要内容
1、三相交流电源
2、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
3、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4、三相负载的功率
5、安全用电
第五章
电路的暂态响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换路定律及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2、掌握RC、RL电路暂态响应的分析。
3、掌握一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分析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换路定律,RC、RL电路暂态响应的分析,三要素分析法。
(三)课时安排 6学时
(四)主要内容
1、换路定律与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2、RC电路的暂态响应
3、RL电路的暂态响应
4、一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分析法 第七章
直流电源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及伏安特性。
2、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掌握电源滤波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4、掌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及稳态电路的结构及稳压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PN结的形成;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单相
桥式整流电路;稳压电路。
(三)课时安排
15学时(理论学时:12学时
实验学时:3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半导体二极管(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2、整流电路(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3、电源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
4、稳压二极管
5、稳压电路
第八章
基本放大电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结构、放大原理及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
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4、掌握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类型的判别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5、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负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的类型及判别、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输出功率和效率;
非线性失真。
(三)课时安排
19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基本结构、电流分配及放大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
2、晶体管放大电路(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射极输出器)
3、多级放大电路(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4、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负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的类型及判别、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5、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第九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特点和图形符号。
2、掌握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方法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3、掌握各种模拟信号的运算电路的组成及原理分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模拟信号的运算电路(比例运算电路、加法、减法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虚短与虚断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8学时
(四)主要内容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特点以及图形符号、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方法、常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主要参数
2、模拟信号的运算电路(比例运算电路、加法、减法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第十章
信号的产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振荡条件。
2、了解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3、了解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及振荡条件;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课时安排
4学时
(四)主要内容
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2、RC正弦波振荡电路
3、LC正弦波振荡电路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16学时的实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上机内容与学时分配 无此项内容。
六、教学参考书
1.教材:殷瑞祥主编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目
[1] 殷瑞祥主编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邱关源主编.电路(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李瀚荪主编.《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上、中、下册 [4] 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2015级机械2班《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对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总结成绩,思考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
本学期受学校的安排,担任了2011级机械2班《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期间还进行了电工电子的实训任务。2011级机械2班还是高一新生,总体上讲,学生的文化底子较差,综合素质离一个合格高中学生还相差很远,对于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倾向性与意志力也较底。相反的方面倒是好动,喜欢有动手机会的实践性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理论性要求高,其难度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偏大。于是这样跨越式的教学显得难度较大。(例如学生们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大都没学好,高中物理也没有经历过,有些甚至不懂勾股定理等等),为此,采取的教学策略只能是尽量降低理论难度,以尽量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穿插适当、必要的数学、物理知识;力求使学生打下必要的专业理基础。教学以学生学会、够用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实践技能的养成。
二、教学要求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都有:
1、初步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原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3、初步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尝试学习阅读整机控制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5、初步掌握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能力;
6、了解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
7、初步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8、基本掌握薄壁铜管的钎焊技能、一般的电焊技能、了解基本的机加工过程;
9、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虽然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教学内容不是很熟悉,班主任事务繁杂、分散精力,实训时间偏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更加努力,找出差距,不断进步。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