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搅拌机(定稿)
《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2)》课程设计
一、课题:搅拌器控制电路设计
二、设计要求
1.能够控制搅拌机电机的运转,搅拌机电机的工作顺序为:
启动→正转30s→暂行10s→反转30s→停止。
2.用4个LED模拟搅拌机的转动方向:LED1~LED4右移循环点亮表示正转;LED1~LED4左移循环点亮表示反转;LED1~LED4点亮表示暂停;全灭为停止。
3.用数码管显示搅拌时间,对搅拌过程作倒计时显示,直到时间到停机,并发出音响信号报警。
4.设置停止键,在搅拌过程中随时可终止动作,并使显示器清零。
三、要求完成的任务
1.设计该电路并画出整体电路原理图
2.完成设计电路连接与调试
3.写出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说明书规格:不少于3000字(不含图)
封面
目录
1)设计目的、任务
2)设计方案比较及选择
3)总体功能说明
4)各单元电路图及功能说明、参数选择
5)设计总结
6)附录:参考文献、电路原理图、器件清单
第二篇:《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定稿]
《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二、设计方案及要求。
1.设计目的(1)、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和测试技术。
(2)、了解单片函数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了解内部组成原理。用模拟器件模拟电路。
(3)、学会安装和调试分立元件与集成电路组成的多级电子电路小系统。
2.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
(1)、基本要求:
A、电路能输出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等三种波形;
B、输出信号的频率要求可调;
C、拟定测试方案和设计步骤;
D、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元件参数,选好元件,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图;E、写出设计性报告。
(2)、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100Hz-1KHz,1Kz-10KHz;
输出电压:正弦波Upp≈3 V 幅度连续可调;
三角波Upp≈5 V 幅度连续可调;
方波Upp≈14 V 幅度连续可调.波形特性 :
方波上升时间小于2s;
三角波非线性失真小于1%;
正弦波谐波失真小于3%。
3.设计提示
(1)基本原理
函数发生器的组成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电压波形的电路或者仪器。电路形式可以采用由运放及分离元件构成;也可以采用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本课题设计采用前者。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本课题介绍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方法。
(2)设计方案提示
可通过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组成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可
以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也可以先产生三角波,在通过微分电路将三角波变换为方波,再将方波变换成正弦波;也可以先产生方波,再通过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换成三角波,再将三角波变化成正弦电路。
三、时间安排
学习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1.5天 设计………………………………………………………2.5天 总结与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
四、设计完成内容
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500字):
1)设计目的、任务
2)设计方案及元件选择
3)总体功能说明、各单元电路图及功能说明、参数选择
五、设计环节考勤:
每天上午8:20-11:50,下午2:00-4:30必须在所安排的设计地点进行设计,由班长负责考勤,老师抽查。
六、设计地点
第17周周四至第18周周三:C2-104、电子系电路实验室(第17周周五上午、18周周二上午)
第三篇: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课程设计
题 目:数字时钟说明书
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通信工程
班 级:
授课教师:
小组成员:
时 间:
16--1
2014-6-10
数字时钟说明书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 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 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一、设计目的
1.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安排.2.掌握各芯片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3.了解面包板结构及其接线方法.4.了解数字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5.熟悉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二、设 计 要求
1.显示时,分,秒,用24小时制 2.能够进行校时,可以对数字钟进行调时间 1.设计指标
时间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显示时,分,秒;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判断元器件及参数选择;电路仿真与调试;PCB文件生成与打印输出.3.制作要求 自行装配和调试,并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编写设计报告 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1.数字钟的构成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图 3-1所示为数字钟的一般构成框图.1.秒脉冲发生器 脉冲发生器是数字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通常用晶体振荡器发出的脉冲经过整形、分频获得1Hz的秒脉冲。如晶振为32768 Hz,通过15次二分频后可获得1Hz的脉冲输出.2.计数译码显示
秒、分、时、日分别为60、60、24、7进制计数器、秒、分均为60进制,即显示00~59,它们的个位为十进制,十位为六进制。时为二十四进制计数器,显示为00~23,个位仍为十进制,而十位为三进制,但当十进位计到2,而个位计到4时清零,就为二十四进制了。
⑴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电路给数字钟提供一个频率稳定准确的32768Hz的方波信号,可保证数字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不管是指针式的电子钟还是数字显示的电子钟都使用了晶体振荡器电路.⑵分频器电路
分频器电路将32768Hz的高频方波信号经32768()次分频后得到1Hz的方波信号供秒计数器进行计数.分频器实际上也就是计数器.⑶时间计数器电路
时间计数电路由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及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电路构成,其中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而根据设计要求,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为12进制计数器.⑷译码驱动电路
译码驱动电路将计数器输出的8421BCD码转换为数码管需要的逻辑状态,并且为保证数码管正常工作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⑸数码管
数码管通常有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和液晶(LCD)数码管,本设计提供的为LED数码管.2.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1)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是构成数字式时钟的核心,它保证了时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晶体XTAL的频率选为32768HZ.该元件专为数字钟电路而设计,其频率较低,有利于减少分频器级数.当要求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更高时,还可接入校正电容并采取温度补偿措施.由于CMOS电路的输入阻抗极高,因此反馈电阻R1可选为1.8KΩ.较高的反馈电阻有利于提高振荡频率的稳定性.2)分频器电路
通常,数字钟的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较高,为了得到1Hz的秒信号输入,需要对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通常实现分频器的电路是计数器电路,一般采用多级2进制计数器来实现.例如,将32768Hz的振荡信号分频为1HZ的分频倍数为32768(215),即实现该分频功能的计数器相当于15极2进制计数器.常用的2进制计数器有74HC393等.3)6进制计数器转换电路
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单元电路结构分别与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单元完全相同,只不过分个位计数单元的Q3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应与分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分十位计数单元的Q2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应与时个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时个位计数单元电路结构仍与秒或个位计数单元相同,但是要求,整个时计数单元应为12进制计数器,不是10的整数倍,因此需将个位和十位计数单元合并为一个整体才能进行12进制转换.利用1片74HC390实现12进制计数功能的电路如图3-6所示.4)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
计数器实现了对时间的累计以8421BCD码形式输出,选用显示译码电路将计数器的输出数码转换为数码显示器件所需要的输出逻辑和一定的电流,选用CD4511作为显示译码电路,选用LED数码管作为显示单元电路.5)校时电源电路
当重新接通电源或走时出现误差时都需要对时间进行校正.通常,校正时间的方法是:首先截断正常的计数通路,然后再进行人工出触发计数或将频率较高的方波信号加到需要校正的计数单元的输入端,校正好后,再转入正常计时状态即可.根据要求,数字钟应具有分校正和时校正功能,因此,应截断分个位和时个位的直接计数通路,并采用正常计时信号与校正信号可以随时切换的电路接入其中.图3-7所示即为带有基本RS触发器的校时电路, 1.实验中所需的器材 5V电源.面包板1块.示波器.万用表.镊子1把.剪刀1把.网络线2米/人.共阴八段数码管6个.HD74LS48P芯片6个.HD74LS90P芯片6个.HD74LS08P芯片2个.555芯片一个.1.8KΩ电阻一个.设计图为:
面包板内部结构图
面包板右边一列上五组竖的相通,下五组竖的相通,面包板的左边上下分四组,每组中X,Y列(0-15相通,16-40相通,41-55相通,ABCDE相通,FGHIJ相通,E和F之间不相通.个功能块电路图
一个CD4511和一个LED数码管连接成一个CD4511驱动电路,数码管可从0---9显示,以次来检查数码管的好坏,见附图5-1.利用一个LED数码管,一块CD4511,一块74HC390,一块74HC00连接成一个十进制计数器,电路在晶振的作用下数码管从0—9显示, 总接线元件布局简图,见附图6-1 芯片连接图见附图7-1 八,总结
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检测面包板状况的过程中,出现本该相通的地方却未通的状况,后经检验发现是由于万用表笔尖未与面包板内部垂直接触所至.在检测CD4511驱动电路的过程中发现数码管不能正常显示的状况,经检验发现主要是由于接触不良的问题,其中包括线的接触不良和芯片的接触不良,在实验过程中,数码管有几段二极管时隐时现,有时会消失.用5V电源对数码管进行检测,一端接地,另一端接触每一段二极管,发现二极管能正常显示的,再用万用表欧姆档检测每一根线是否接触良好,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有几根线有时能接通,有时不能接通,把接触不好的线重新接过后发现能正常显示了.其次是由于芯片接触不良的问题,用万用表欧姆档检测有几个引脚本该相通的地方却未通,而检测的导线状况良好,其解决方法为把CD4511的芯片拔出,根据面包板孔的的状况重新调整其引脚,使其正对于孔,再用力均匀地将芯片插入面包板中,此后发现能正常显示,本次实验中还发现一块坏的LED数码管和两块坏的CD4511,经更换后均能正常显示.在连接晶振的过程中,晶振无法起振.在排除线与芯片的接触不良问题后重新对照电路图,发现是由于12脚未接地所至.在连接六进制的过程中,发现电路只能4,5的跳动,后经发现是由于接到与非门的引脚接错一根所至,经纠正后能正常显示.在连接校正电路的过程中,出现时和分都能正常校正时,但秒却受到影响,特别时一较分钟的时候秒乱跳,而不校时的时候,秒从40跳到59,然后又跳回40,分和秒之间无进位,电路在时,分,秒进位过程中能正常显示,故可排除芯片和连线的接触不良的问题.经检查,校正电路的连线没有错误,后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带电检测秒十位的QA,QB,QC和QD脚,发现QA脚时有电压时而无电压,再检测秒到分和分到时的进位端,发现是由于秒到分的进位未拔掉所至.在制作报时电路的过程中,发现蜂鸣器在57分59秒的时候就开始报时,后经检测电路发现是由于把74HC30芯片当16引脚的芯片来接,以至接线都错位,重新接线后能正常报时.连接分频电路时,把时个位的QD和时十位的1脚断开,然后时十位的1脚接到晶振的3脚,时十位的3脚接到秒个位的1脚,所连接的电路图无法正常工作,时十位从0-9的跳,时个位只能显示一个0,在这个电路中3脚的分频用到两次,故无法正常显示,因此要把12进制接到74HC390的一个逻辑电路空出来用于分频即可,因此把时十位的CD4511的12,6脚接地,7脚改为接74HC390的5脚,74HC390的3,4脚断开,然后4脚接9脚即可,其中空出的74HC390的3脚就可用于2Hz的分频,分频后变为1Hz,整个电路也到此为正常的数字钟计数.2.设计体会
在此次的数字钟设计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熟悉了芯片的结构及掌握了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在连接六进制,十进制,六十进制的进位及十二进制的接法中,要求熟悉逻辑电路及其芯片各引脚的功能,那么在电路出错时便能准确地找出错误所在并及时纠正了.在设计电路中,往往是先仿真后连接实物图,但有时候仿真和电路连接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仿真的连接示意图中,往往没有接高电平的16脚或14脚以及接低电平的7脚或8脚,因此在实际的电路连接中往往容易遗漏.又例如74HC390芯片,其本身就是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在仿真电路中必须连接反馈线才能正常显示,而在实际电路中无需再连接,因此仿真图和电路连接图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设计电路的连接图中出错的主要原因都是接线和芯片的接触不良以及接线的错误所引起的.3.对该设计的建议
此次的数字钟设计重在于仿真和接线,虽然能把电路图接出来,并能正常显示,但对于电路本身的原理并不是十分熟悉.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的设计实验更进一步地增强了实验的动手能力.
第四篇: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实训报告书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实训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
题目:多路智力竞赛抢答器设计系别:计算机应用工程系
专业:嵌入式系统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起止日期:2012年2月x日 ~ 2012年2月x日指导教师:唐建国教研室主任:于继武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绪论...........................2 需求分析..............................2
2.1实训题目.........................2
2.2实训任务及要求............................2
2.2.1实训任务............................2
2.2.2实训要求............................2
2.3耗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概要设计..............................3
3.1电路分析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定时电路的总体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设计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抢答电路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定时电路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报警电路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逻辑电路总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硬件详细设计.......................3
4.1元器件耗材功能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74LS279芯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74LS148芯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74LS48芯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74LS192芯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574LS00芯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674LS04芯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774LS08芯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8555芯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9共阳型8字形显示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0PCB板规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1其他耗材..................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其他器材工具.........................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电烙铁.......................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数字万用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模拟万用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电路实训心得与体会..........................3
5.1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第一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第二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第三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第四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第五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6第六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7第七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8第八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9第九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0第十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1第十一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2第十二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3第十三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4第十四班实训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实训不足之处.........................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不足之处...................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个人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3
参考文献...........................3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需求分析
为了使设计很顺利的进行,我们必须知道设计过程需要些什么。在这一章中我们会从实训题目、实训任务及要求、实训思想、硬件工具等方面做一下简单的需求分析。
2.1课程设计题目
《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发板焊接及问题排除》
2.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2.1任务
(1)进行微型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PCB图或元器件布线图;
(2)安装或焊接元器件;
(3)验证结果
2.2.2课程设计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
二、提高要求
第三章 概要设计
第四章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阶段的根本目标是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课设的要求,也就是说,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因此,这一章中我们将对前一章各节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第五章 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五篇:液体搅拌机PLC课程设计
液体搅拌机控制程序 引 言
本设计围绕液体搅拌机的控制,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PLC完成搅拌机的变速搅拌任务。
在炼油、化工、只要等行业中,多种液体混合是必不可少的工序,而且也是其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这些行业中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介质,一直现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不适合人工现场操作,另外,生产要求该系统要具有配料精准、控制可靠等特点,这也是人工操作和半自动化控制所难以实现的,所以为了帮助相关行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型企业实现多种液体混合的自动控制。
在此次设计中,对于人机交互方式改造系统的操作模式应尽量和改造前的相类似,以便于人员的迅速掌握。从企业的改造要求可以看出在新的控制系统中既需要处理模拟量也需要处理大量的开关量,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应具备数据储存和分析总的能力。
要实现整个液体混合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从怎样实现各电磁阀的开关以及电动机启动的控制这个角度去考虑,此次设计就这个问题的如何实现以及选择怎样的方法来确定系统方案。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
整个设计过程是按思想工艺流程设计,为设备安装、运行和保护检修服务。设计的编写按照国家关于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中的电气设备常用基本图形符号(GB4728)及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写。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工作条件;工程对电气控制线路提供的具体资料。系统在保证安全、可靠、稳定、快速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合用,减小设备成本。在方案的选择、元器件的选型时更多的考虑新技术、新产品。控制由人工控制到自动控制,由模拟控制到微机控制,使功能的实现由一到多而且更加趋于完善。
本次设计中的液体搅拌机包括:3个进料阀 Y1、Y2、Y3,出料阀Y4,变频器控制的搅拌机FM,加热器DH,3个液位器L1、L2、L3。系统要完成的工作过程如下:
(1)开始关Y4,打开Y1进液体A,当L3有输出时,关Y1。
(2)打开Y2,同时使搅拌机以转速1搅拌,当L2有输出时,关Y2。(3)打开Y3,同时使搅拌机以转速2搅拌,当L1有输出时,关Y3。(4)搅拌机以转速3搅拌,同时使加热器DH工作,延时10秒。(5)搅拌机停止工作,继续加热10秒。
(6)停止加热,打开出料阀Y4,延时10秒,在打开Y4时,Y1、Y2、Y3不能打开。
液体搅拌机控制程序 工艺分析及控制要求
3.1 工艺分析
本次设计的液体混合装置主要完成三种液体的自动混合搅拌并控制温度,此装置需要控制的元件有:其中L1、L2、L3为液面传感器,液面淹没该点时为ON。Y1、Y2、Y3、Y4为电磁阀,M为搅拌电机,T为温度传感器,H为加热器。另外还有控制电磁阀和电动机的1个交流接触器KM。所有这些元件的控制都属于数字量控制,可以通过引线与相应的控制系统连接从而达到控制效果。
图3.1 液体搅拌机基本构造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3.2 控制要求
本次设计要完成以下控制要求:(1)初始状态
容器是空的,各个阀门Yl、Y2、Y3、Y4均为OFF,液位传感器L1、L2、L3均为OFF,电动机M为OFF,加热器H为OFF。(2)启动操作
按下启动按扭,开始下列操作: 1)Y1=Y2=ON,液体A和B同时注人容器。当液面达到L2时,L2=ON,使Y1=Y2=OFF,Y3=ON,即关闭Y1和Y2阀门,打开液体C的阀门Y3。
2)液面达到L1时,Y3=OFF,M=ON,即关闭阀门Y3,搅拌机M启动,开始搅拌。3)经10s钟搅匀后,M=OFF,停止搅动,H=ON,加热器开始加热。
4)当混合液温度达到某一指定值时,T=ON,H=OFF,停止加热,使电磁阀Y4=ON,开始放出混合液体。
5)液面低于L3时,L3从ON到OFF,再经过5s,容器放空,使Y4=OFF,开始下一周期。(3)停止操作
按下停止键,无论处于什么状态均停止。
液体搅拌机控制程序
液体搅拌机控制的硬件设计
4.1 网络结构设计
图4.1 液体反应池控制网络结构图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4.2 硬件设计
图4.2 液体搅拌机控制的硬件设计图
图4.3 液体搅拌机输人/输出接线图
(1)两种液体的进人 当PLC接通电源后,按下启动按钮SB0后,触点X0接通,由于有微分指令DF,使该路只接通一扫描周期,通过保持指令KP使Y1、Y2输出继电器线圈得电并保持,分别与之相接的Y1、Y2电磁阀带电接通,流进两种不同成分的液体。
(2)第三种液体的进人
液体搅拌机控制程序
当液体达到L2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时,X2输人继电器接通使Y1、Y2关闭,同时地址为16的X2接通,利用KP指令使输出继电器Y3接通并保持,与之相连的Y3电磁阀得电接通,第3种液体流进液罐。
(3)搅拌机工作 当液位到达L1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时,该传感器检测到该信息,使Xl输人继电器线圈得电,在梯形图中它的X1常开触点接通,通过KP指令复位端,使输出继电器Y3关闭,与之相连的砚电磁阀关闭,同时接通地址为32的X1常开触点,使代表搅拌机Y5的输出继电器接通。
(4)加热器工作 搅拌机通过Y5的输出信号得电并开始搅拌,并用TIMY0定时器定时,定时时间为10s。10s到后,地址为45的定时器常开触点T0接通,使Y6输出继电器得电,与之相连的加热器H这时接通,开始加热液体,同时关闭Y5使搅拌机M停止。
(5)混合液体开始排出 当液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T检测到该信息,同时梯形图中地址为47的X4接通使Y6失电,从而使加热器H关闭,同时接通地址为51的X4常开触点,使X4接通,与之相连的Y4电磁阀打开,排出搅拌均匀后的混合液体。
(6)混合液体排完 当液位低于L3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时,L3液位传感器由通到断,使X3也由通到断,这样相当于一个下降沿,驱使DF产生一个扫描周期的脉冲,通过KP指令置位端使辅助继电器R0接通,接通后使定时器TMY1定时,大约5s时间,液体排完。
(7)重复液体混合过程 重复液体混合过程是通过并联在梯形图地址为2位置上的定时器TMY1常开触点实现的。同时T1常开触点也接通,通过保持保持指令KP使R0复位,定时器关闭。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4.3 电气原理图设计
图4.4 液体搅拌机控制中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
4.4 I/O地址分配
根据设备的控制要求及系统的I/O点数,并考虑富裕量,PLC系统的输入、输出元件及I/O地址设定如下表所示:
表4.1 I/O表
输入点地址
X0 X1 X2 X3 X4 X5 X6
功能 SB0启动按钮 L1液位传感器 L2液位传感器 L3液位传感器 T温度传感器 SB1停止按钮 FR常闭触点
输出点地址
Y0 Y1 Y2 Y3 Y4 Y5 Y6 Y7
功能 报警灯HL 电磁阀Y1 电磁阀Y2 电磁阀Y3 电磁阀Y4 搅拌机M 加热器H 热继电器FR
液体搅拌机控制程序 PLC程序设计及过程分析、、、、、、、、、、、、、、、、、、、、、、(1)当按下启动按钮后,执行以下操作:
1)Y1=Y2=ON,液体A和B同时注人容器。当液面达到L2时,L2=ON,使Y1=Y2=OFF,Y3=ON,即关闭Y1和Y2阀门,打开液体C的阀门Y3。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2)液面达到L1时,Y3=OFF,M=ON,即关闭阀门Y3,搅拌机M启动,开始搅拌。3)经10s钟搅匀后,M=OFF,停止搅动,H=ON,加热器开始加热。
4)当混合液温度达到某一指定值时,T=ON,H=OFF,停止加热,使电磁阀Y4=ON,开始放出混合液体。
5)液面低于L3时,L3从ON到OFF,再经过5s,容器放空,使Y4=OFF,开始下一周期。
(2)当按下停止按钮后,所有工作均停止。
液体搅拌机控制程序 结 论
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我用PLC设计完成了液体搅拌机的控制程序,达到了控制要求,实现了对液体搅拌机转速的控制。
整个设计过程是按思想工艺流程设计,为设备安装、运行和保护检修服务。系统在保证安全、可靠、稳定、快速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合用,减小设备成本。在方案的选择、元器件的选型时更多的考虑新技术、新产品。控制由人工控制到自动控制,由模拟控制到微机控制,使功能的实现由一到多而且更加趋于完善。
就目前的现状有以下几种控制方式满足系统的要求:继电器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控制系统灵活性差,响应速度慢;单片机控制硬件设计、制作和程序设计的工作量相当大;业控制计算机控制价格较高,将它用于开关量控制有些大材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从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在PLC已经发展成为不但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还具有过程控制功能、运动控制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连网通讯功能等多种性能,是名符其实的多功能控制器。由PLC为主构成的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等优点,是目前工业自动化的首选控制装置。
对于本课设来说,如果液体混合系统部分是一个较大规模工业控制系统的改造升级,新控制装置需要根据企业设备和工艺现况来构成并需尽可能的利用旧系统中的元器件。对于人机交互方式改造后系统的操作模式应尽量和改造前的相类似,以便于操作人员迅速掌握。从企业的改造要求可以看出在新控制系统中既需要处理模拟量也需要处理大量的开关量,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应具备数据储存和分析汇总的能力。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辉.S7—200PLC编程原理与工程实训.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3] 程玉华.S7-200工程实例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 罗宇航.流行PLC使用程序及设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 周万珍.PLC分析与设计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