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略读课教案
第七单元主题略读课
(一)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老师的精神品质。2.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3.理解重点段落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篇课文题目《22理想的风筝》《23孔子游春》,齐读课题。
2.明确目标: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试着读出对课文的理解。
二、指导朗读
从语速、语气、停顿等方面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感。尤其注意班中学生所存在的拖音、不恰当断句等不良阅读习惯的纠正。《理想的风筝》:
1.开火车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以明确的引导性评价
2.引导学生对文中关键词句有所感悟,并读出自己的理解。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
(一)学习刘老师笑谈丢退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文中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情感体验: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感,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二)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
1、自读课文感受: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刘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具体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的生动描述,体验刘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上课换发的“工作激情”。
(三)学习“刘老师春天放风筝”
1、自学课文相关内容,自学要求:
思考你读懂了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圈画文中关键词句,写上读后感。
2、交流学习,执导朗读
重点语句(1)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2)它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三、感受主要画面,揣摩课文主旨,步入“深深思念”
1、出示语言,感受画面: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2、讨论揣摩: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这“理想的风筝”告诉、给予了刘老师的学生什么呢?
3、出示课文一二段,讨论:是什么让“我”那么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4、深情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着您„„ 《孔子游春》
1.开火车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以明确的引导性评价2.引导学生对文中关键词句有所感悟,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1、泗水河边的美景让孔子的弟子们心旷神怡,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了他的深思。
幻灯显示:孔子由司空见惯的河水想到什么呢?
2、自由读第二段,画出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讲话,想想这段话的含义。
3、指名读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话,思考讨论:
(1)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板书:水是真君子)师:幻灯显示:“水”与“真君子”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生:“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我认为水是生命之源,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离开水,都无法生存。师:那你觉得“水” 和“真君子”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都有奉献精神!
师:说得好!水哺育着天下万物,君子呢?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帮助,他们都具有高尚的道德。生:“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水非常勇敢,勇往直前。君子也有这种品质。生: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都学过滴水穿石的故事,我觉得水还应该有恒心、毅力,永不半途而废。这也是君子的行为。
师:是啊,君子和水一样有志向,遇到艰难险阻也不退缩。生:“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我从这句话中没有感受到君子的行为,相反,我觉得水好像没有骨气,你看它没有一定的形状,也就是说—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它“流必向下”,我感觉它好像没有进取心。生:我不同意,“大丈夫能屈能伸”,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得发展。我想,这也是真君子的做法。
师:同学们,听过这句话话吗———“水唯能下方成海,山矜高自及天”水顺其自然而不争,甘愿处于低下之地,这不也说明水有着君子般的谦谦之风吗? 生:水虽能荡涤污垢,可同时它也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君子都是光明磊落的。
这一点它好不能与君子相提并论。
师:水的本质是晶莹剔透的放到水中洗涤万物虽是不清洁的可洗出的却是干净的、光洁的,它洗净了万物的污浊,这不正是君子所倡导的与人为善吗?
生:我明白了。君子正是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用自己的美德影响着周围的人。
师:“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水还有君子的其他特点。
师:孔子不愧为古之圣人,他教育弟子做人,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
师:幻灯显示:你还能从水的其他特点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吗? 生:由水的清澈透明想到做人要真诚坦荡。生:由水的不够形态想到适当性。
生:由水的浩瀚无边想到人要心胸宽广。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幻灯显示:孔子的确实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在读中体会孔子的语气,语调以及语言中蕴涵的深意!
师:学生有感晴朗读孔子的话。
三、巩固知识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描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今后要运用到写作中。教学反思:
---------------
第二篇:略读课教学案例
读说写一条龙《电脑住宅》案例
椒江区三甲街道中心小学
阮春燕
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本人就自己上过的一节课《电脑住宅》,来谈谈如何在语文课中实现读说写一条龙。主要是创设情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读:(1)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一百台电脑是如何分工负责的,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瞧瞧,首先站在这门外,你看到了什么?
住在这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中,你的心情如何?(带着这份心情读第2自然段)(2)接着来到门口,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指名读第3节。
在这里有可能发生入室抢动、入室盗窃的可能性吗?(绝对没有,因为„„
引读(只有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令后,大门才会打开)
(3)进入住宅,我们将一一参观(会客室——厨房——卧室——浴室)
请大家自由读4-7自然段,看看电脑住宅里与我们普通的住宅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说:你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吗? 师入情入境地示范说:(现在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可我偏偏又是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怎么办呢?哦,来到电脑住宅的厨房里,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这里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电脑储存了中餐、西餐和日本菜等的烹调方法的资料。它会告诉人们如何备料、烹饪,还能示范如何操作和自动控制烹炒的火候。哈!最终我也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你们也想学着老师的样来介绍一下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吗?)先向同桌介绍,自愿向全班 同学介绍。师总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将发出憾慨,好一座(神奇安全 舒适、便捷)的电脑住宅。
写:老师的心痒痒的,真想马上能住进这样的电脑住宅!你们也心动了吧!请为自己设计书房或为妈妈设计厨房。写后讲评:(你的设计真棒!有你这么一个聪明、孝顺的孩子,身为你的妈妈真幸福!„„)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不需要在理解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写法,并抓住特点介绍,教学中学生一读、二说、三写,将理解和表达紧紧结合。学生想象丰富,设计奇特,创造潜能得到激发,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一读:读的训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因为它有诸多的功能,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也靠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读要得法:精心设计朗读训练,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如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它们是如何分工负责的,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瞧瞧,首先站在这门外,你看到了什么?住在这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中,你的心情如何?(带着这份心情读第2自然段)接着来到门口,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指名读第3节。在这里有可能发生入室抢动、入室盗窃的可能性吗?因为在这里
引读(只有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令后,大门才会打开)当你在享受美味的时候,心里怎么样?(愉悦、惬意„„带者自己的感受指名读第5节)。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么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何需在读上大费周折,其实不然,只要精心设计,这样的文章,学生照样可以读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电脑住宅的神奇、安全、舒适、方便等特点。另外,还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如:脑住宅里与我们普通的住宅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个问题就可贯穿全文,根本不用老师多说多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找读。二说: “说”,即口语表达,它是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阅读课离不开“说”这一环节,但我们往往偏重通过“说”(口语表达)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而轻视了“说”训练的本身,即轻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我们的阅读课上明显暴露出“说”的训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说”缺乏一定的语言逻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学生往往理不清楚;对文本内容主题挖掘不深,缺乏一定的思想性。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我在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之前,我先范说,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同时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实现书面语和口头语言的协调发展。用书面上丰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口头与言,以达到积累语言,有效发展语言的目的。以读带说,以说促读,不光进行了基本的口语训练,使情感也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不禁深深地感叹于科技的迅速发展。
三写: 教师适当让学生自己动笔书写,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表达自己的体验和创造.这样他们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勇气,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师生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个性化的阅读乐趣.长期的实践,必定会让他们树立个性化阅读的信心,促进阅读个性化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读说的基础上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书房或为妈妈设计厨房。这一设计体现了学用结合的教学思想,既教给学生按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又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实现了读说写的互动迁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有了充分地读说,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加上激励性的评价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高涨,读说写训练浑然一体。添加新的评论
《电脑住宅》案例反思 案例:
……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3、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
▲过度激趣: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1)制作表格
电 脑 住
宅 住宅的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2)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或按照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子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然后组织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电脑住宅》教学反思
《电脑住宅》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课文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追求。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对电脑住宅就有一个整体清晰的印象了。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按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学生对电脑比较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鼓励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最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围绕“如果我是一名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进行交流、讨论。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设计智能化的教室、学校、商场„„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较难把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本课的一些问题讲述不够深入,有些环节可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用性的效果。如何使教学环节不流于形式,真正上好略读课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电脑住宅》反思
周五上了一堂师徒结对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30课《电脑住宅》。第一次上略读课文给师傅听。我很喜欢略读课文,他不做考试要求,一般只需要一课时,没有作业负担,在课堂上一般让学生畅所欲言,理解到达的深度也不像精读课文那般高。其实,说来惭愧,这是心里的“偷懒鬼”在作祟。
《电脑住宅》这一课上下来,我自己觉得学生的参与度比前几堂要高一点。可能是因为有老师来听课的缘故,也可能是课前我告诉孩子们今天要是表现好,我会送他们圣诞礼物的缘故。不过,这样的现象也值得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原因,孩子们 参与你的课堂,还会这么认真听讲吗?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才是关键。或者说,现阶段我要努力的是尽量让孩子们不讨厌我的课,愿意跟着我。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成绩才会稳定,班级才会有个好面貌。这些方方面面都是息息相关的。
在理解电脑住宅各个区域设施及如何工作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课堂气氛较沉闷,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一般都是一个学生找一个自然段,按照课文内容读一读就好,很少有学生会结合实际说说他的感受、理解。我在想,是不是我设的问题本身太枯燥了。是不是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说让学生假设他是电脑住宅的主人,他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家有什么特色。这样,配上一些轻松的话语,课堂气氛又可能会更活跃一点。
师傅说,我在上这一堂课时,忽略了文章的头和尾。的确,我本身自己对课文的解读还有欠缺,没有全面的读懂课文,更谈不上顺势引导学生了。在学生回答电脑住宅最大特点是一切由电脑指挥时,我就应该马上结合第一自然段,加以理解。还可以适当的穿插知识补充,比如,这幢电脑住宅是真实存在的,位于日本东京。在学生说如果住进电脑住宅是什么感觉是,就可以把结尾作讲解,正因为电脑程序各有职能,分工明确,电脑住宅才不会乱,才会有舒适的感觉。
我想,只要再深入考虑考虑,其实课文完全可以上得更好的。略读课文并不能马虎,老师必须要深入理解教材。或许可以这样看待略读课文,没有具体的作业、考试的负担,更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能力。《火烧云》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火烧云》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1.CAI 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第三篇:略读课的教学策略
略读课的教学策略
参加“陕西省中小学语文数学精品课展示教学研讨会“校本培训材料
----------陈福柏
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即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直视:略读教学的三大误区
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那么它实施现状如何呢
误区一: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调查中老师们普遍认为人教版实施教材中的略读课文篇篇文质兼美,属于“阅读精品”。教师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教师难以割舍,精雕细琢。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究其原因,是教师们对略读课文编排的意图认识不够清楚,把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
误区二:置之度外,过度放手
老师把略读课文置之度外,将其挤出课堂让学生自学或做为课外阅读材料阅读。学生阅读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将略读课文放在课堂完成,但往往“马马虎虎”走过场,让学生随便读几次,学生读懂什么就汇报什么,教师过度放手,很少指导、总结,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不重视略读教学,认为略读课文无需进行考试,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痕迹;二是教师对“略读”的“略”的误解,认为略读就是忽略地读,初读即可。
误区三:教法单调,缺乏个性
教师表示对略读教材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只满足于解决提示中的问题,忽视文章的特点,一般只立足于教材,很少有拓展和延伸。这样教学效果如何,访谈中学生们表示略读课文学习方法没什么变化,学习兴趣不浓,学生们普遍觉得自己视野不够开阔。
这种误区的出现,一与教师严遵参考书所提出的“略读教学应重视提示语”,而自己懒于思考,疏于研究有关;二与教学研究趋势有关。目前大部分公开课仍然只重视精读课文的研究,老师们不知如何有创意地处理略读教材。
我们在呼吁教研部门应加强略读课文教学研究的同时,更希望教师自己加强学习,了解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把握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三、审视: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
人教版语文教参的教学提示告诉我们略读课文的性质:“略读课文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翻阅人教版第五册——第十册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每单元都以主题编排,具有整体感,略读课文大都故事性强,趣味性浓,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因此笔者认为编者编排略读课文旨在发挥略读课文的两大独特功能:
(一)巩固迁移功能
正如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性质定位,略读教学对巩固、迁移精读课文中的方法承担着重要作用。在单元中略读课文都紧随精读课文后,人教版教材总以一精一略或两精两略形式编排,正好说明了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
1、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
略读课文教学应该运用、巩固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如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学生在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中学习到写景文章的特点:即抓住景物特点写,按一定的顺序写,并掌握了阅读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后,在学习后面的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时,就可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这样的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不仅能在略读课文中迁移,而且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2、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
叶圣陶曾说:“国文功课训练阅读,须内容形式兼顾,两者皆重要不可分割。略读课文既是国文功课方面的工作,对略读课文定将作写作技术的研究。”确实,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人教版四(下)《麦哨》一课,课文第3小节关于夏季农作物颜色、形态的描写颇具特色:选用了典型的夏季农作物,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这种写法和这些语言是值得学生巩固和迁移的。再比如四(下)第七单元中略读课文《全神贯注》和《父亲的菜园》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非常细致,学生从读学写,在进行单元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时就能达到巩固和迁移写作方法的目的。
(二)拓展延伸功能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发挥它的巩固迁移功能,还应发挥它的拓展延伸功能,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主要表现为:
(1)内容的拓展
在内容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譬如五(上)第八单元的编排,就是紧紧围绕毛主席这一光辉形象展开的,其中的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涵盖了精读课文所未涉及到的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一位虽身居高位却不自傲,与乡亲们平等相处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从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元。
(2)思想的拓展
在思想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五(上)第六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两篇略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样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表露。这种思想上的拓展,使单元主题更加丰满,角度更加全面。
(3)文体的拓展
在文体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五(下)第三单元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有古文《杨氏之子》和现代文《晏子使楚》,这两篇文章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和威力;也有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让学生接触这两种生活意味浓厚的文字样式,初步了解剧本、相声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不同文体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范围,提高了学生文体的应用能力。
(4)方法的拓展
在方法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如四(上)第四单元略读课文《母鸡》与前三篇课文很不一样,它一改前三篇课文通篇喜爱动物的基调,而是经历了讨厌——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它不满足于写母鸡,而是借母鸡抒情,歌颂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文章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都很有特色,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性阅读,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拓展。
四、察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根据略读教学的功能及教学实践中的略读教学存在的误区,我们有必要来仔细察看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留够时间,课堂自读求足
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为实现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教师应大胆放手,留够时间,课堂上让学生有充足的自读时间,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四(下)第四单元《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篇幅长、故事性较强的略读课文,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粗知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和运用“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并不难,我们“不必精雕细琢,不必理解全部字词句。”怎么放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位教师只安排一课时,处理得比较成功:她在谈话导入揭题后,让学生读书三分钟,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一些术语的理解;然后提出问题“文章写了雨来的哪几件事?”引导学生再次初读,给学生留足五分钟,放手让学生概括。学生巩固迁移了在《夜莺的歌声》中学会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很快捕捉信息,概括小标题,概括能力和略读能力得以培养;第三次教师留足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迁移巩固“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自主感悟雨来的英雄形象,而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使学生对人物有更深的认识。这样一堂课三十五分钟就有十八分钟让学生自读,学生在一次次充分的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
课堂结构求简已成为教学的趋势。略读课文的“略”要求略读课堂结构简约,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迁移功能。如人教版四(上)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前面的提示是这样的:“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下面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思妙想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简化教学流程:一是默读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二是交流点拔阶段。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中的一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拔,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三是拓展延伸阶段。可补充一些魏格纳的资料和其他科学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有所发现的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开拓视野。
这样,简单的课堂结构使学生集中精力独立阅读,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
(三)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
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实益。但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时的指导:略读的略,不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学生对所读材料能大体了解内容,在某些方面有所收获即可;略读的略,不要费很多时间,一般只需一课时完成。所以教师需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
1、找准单元学习重点
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主题为单元编排,人教版四(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专题编排。在单元学习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编排的课文都是关于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而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则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
由此可见,在学习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重点就应定为“理解科学家怎么观察,发现了什么,学习科学家的观察方法。”教师的课堂引导点拨也从该方面下手。
2、找准文章学习重点
一般来说,单元的重点是显性的,单元学习导语和略读课文提示中一目了然,而文章的重点和个性是隐性的,这一点需教师善于思考,挖掘和利用。
三(下)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最后一篇略读课文《绝招》的:让学生抓提示中的问题“谁比绝招?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就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文中最有价值的语言现象领悟语言的表达上,她安排了三个环节:读三处描写绝招的句子,领悟描写表演场面的方法,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提供样本;想象小柱子练绝招过程(这是提示中问题),提供了三个场景引导学生把练习的过程说具体,为单元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单元习作要求把自己练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课结束时让学生谈感受进行拓展迁移:学绝招,体验练习过程;记录练习过程,搜集习作素材;比绝招,观察动作、反应又是一次言语表达的机会。这位老师抓的重点——写作方法指导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中进行的,不是弃单元重点和课文提示语不顾,而是进行了主次处理;她抓住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从读到写,然后迁移到单元习作中,较好地发挥了略读课文的写作迁移巩固功能,较好地解决了人教版教材中作文学生乐写,但难以写好的难题。这位老师抓准课文一个重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导。
略读课文教学或放手阅读或积累运用或延伸拓展,应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灵活设计,有所创新。
(四)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提示中的问题,满足于教材本身,采取单调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沟通课内外,校内外,进行宽广的课堂延伸,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1、搜集资料,加深理解
许多略读课文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慈母情深》一课,学生在体会慈母形象的时候,可插入关于母亲的工作环境描写的补充文本,可插入关于当时作者家庭情况的补充文本,可插入关于作者因着母亲带给他的感动的补充文本,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更好地体会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
2、广泛阅读,开拓视野
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很注重发挥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作用。如四(上)23课《卡罗纳》一文,课前提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中“小泡泡”引导:“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课后 “资料袋”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提要。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旨在引导师生通过一篇课文去阅读整本书,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
我们还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内容的其他文章来进行广泛阅读,拓展视野。如学过四(上)第三单元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可让学生去阅读它的姐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学习了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可去阅读其它战争时代儿童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等。
3、综合实践,引发探究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结合教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略读课文以其广阔的空间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题来源。一位教师在三(上)第四单元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习结束时,安排了学生对整组课文的简单回顾与畅谈感受。师结合学生的感受提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让我们一起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吧!好好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这里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同时又适时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引发学生探究,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4、读写结合,习作训练
如上所示,巩固迁移写法是略读课文的一大重要功能。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品析课文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和文章写法,并读写结合,运用到习作中去。教学《索溪峪的“野”》后,让学生摹仿其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校园,学生就能把学到的动静结合,先概括后具体等写作方法运用于实践中;教学《海滨小城》、《珍珠泉》,摹仿其观察事物的方法,仔细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写下来;学习《打赌》一文后,用日记写写自己有什么缺点,决心怎样改正等。
多种形式的延伸,不仅发挥略读课文单元延伸功能,而且发挥它课外、校外延伸功能。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研究者不仅应重视它,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而且应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它的独特功能,使它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总目标得以深化,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第四篇:语文主题阅读——《麦哨》略读整合课[模版]
麦哨教学设计
师:山清水秀沂蒙山,最美景色在沂南。
播放《沂南竹泉村》 生:(让学生随便说,总会说道美)师:是呀,(你们的)家乡真美啊。这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陈益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齐读课题。生:《
24、麦哨》
一、美文美读,感知方法
师:课文都预习了,那麦哨声你一定还记得!谁来读。生:读句子 出示(呜卟··呜卟··)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柔美,那么欢快。)师:多美啊,我们一起吹吹麦哨吧。听,呜卟···呜卟·· 生:男生吹(真响亮)、女生吹(好柔美啊)、一起吹(忽高忽低)出示(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师:这麦哨声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如此美妙,怪不得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呢!女生先读···男生再读·· 出示(呜卟··呜卟··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柔美,那么欢快。)“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liáo)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生:男女对比读!
师:麦哨声中,我们就走进了这片欢快的田野。快速浏览文章,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生:自由读文章。师:请你。(铺垫)
(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生:1读„„
师:你把一片醉人的田野带到了我们的面前,(面向全体)这片田野里,你觉得美在哪里?(板书:美景)
(预设:颜色美。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这是个五彩斑斓的田野。)
预设1:
生:1读句子(出示: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师:你觉得这一句美,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1:··自由说。
师:你已经进入了想象的世界。你呢? 生2(铺垫):我仿佛看到一个穿着浅黄色衣裳的小姑娘。师:在作者笔下浅黄色衣裳的小姑娘是什么? 生:麦田。
师:你给想象插上了翅膀。原来麦田幻化成了俏皮的小姑娘。一个“换”字就把麦田写活了。
(师:你还被哪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了?)
预设2
生:读句子。出示:(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你感受了什么的美? 生:花朵美、颜色美。(预设:排比的美——你的眼睛真亮,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配乐读)。
生:闭眼睛听老师读书。师:你仿佛看到?
生:1、2、3。(你想到了怎样的嫩荚?花在变、在动,你听到了什么?)(你描述的真生动)
师:一幅幅画在我们面前展现,如此的美景,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一排排的有什么特点?)生:用了排比,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都有谢了··结了···谢了··结了···谢了··长了。
师:是的,作者这样写,就让我们感到一种节奏,一种气势。这,就是排比的效果。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此时田野里还有什么花开呀? 生:1、2、3 师: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啊!出示(花的图片)• 生:看图片
师:多么美的画面啊,我们也像作者那样,赏一赏,说一说。(出示盛夏的花朵图片。六个句子)(引导观察果实的形状)
生:创作1、2、3(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有了自己的想象。你说的和作者一样美。)
“——
谢了,结出了——” 师:请小作家们连起来读一读。(请你先读第一句,··接着读··)生:1、2、3、4、5、6。(六个排比配乐读)
师:心中有景,才更会表达。咦,同学们,你们觉得把我们的刚才的创作加入到课文中,可不可以啊?
预设:生1:可以。
师:那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三种事物? 生2:不可以。师:又是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有一句话说的好,事不过三啊,所以排比句式一般以三句为主。(师:让美继续,你还陶醉在了哪片美景中?)
预设3 生1读: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师:在作者的笔下,齐刷刷的麦芒是? 生:(学生接读)乐谱上的线条。师:麦穗是
生: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哎呦,你看,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啊。在你的眼中,麦芒像什么?麦穗又像什么呢? 生(铺垫):麦芒——哨兵、针、线、头发、麦穗——水滴、豌豆粒。
师:你们和作者一样优秀。这样写,就能把景色写的更美。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赶快找一找吧!生:找句子。师:谁找到了? 生:读句子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铺垫):((完整的表达)·····
(评价语:
1、多么可爱、勤劳的孩子,你就这样读了出来。
2、小巧可爱,富有生机的豆荚,你的领悟力真强。
3、多么柔软的草地,你也想去翻跟头吧。)
(出示:
1、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dōu)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沾满露珠)
1、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作者笔下的小豆荚像什么?)
2、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仔细看这几句话,和平时的比喻句相比,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作者没有用像、好像,而是用了犹如、似的、是。
师:原来犹如、似的、是这些词也可以表示比喻呀!就让我们走入这一片具有想象力的画面吧!
生:1、2、3接力读。
(师:不要停止发现美的脚步,谁还有发现?)小结: 师:作者这样写,我们这样读,美景就在眼前了!(此处用手势引领学生读)。(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生:齐读。配乐读。
师:作者就是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板书:修辞),向我们展现了他如诗如画的家乡。让我们走进《故乡的芦苇》,看看樊发稼笔下的美景又是什么样子?看学习提示,读文章。
二、延读《故乡的芦苇》
出示:
静心读《故乡的芦苇》。找到带有修辞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自主学习。
师:这么专注,肯定有新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生:自由说。
我找到了······ 预设1: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郎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师:你读到了哪些景物? 生:(蛛网似的小河、群星般耀眼的野花、碎金一样的油菜花、仿若白云的棉花)师:此处的美景和陈益故乡田野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排比。
师:这就是一首诗啊,读一读。生:齐读。预设2: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生1:汇报。
师:不起眼的、朴实的芦苇,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富有诗意。请你读一读这句。生1: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师:这样美的句子,值得一读再读。请你读。生2:指读
预设3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师:可爱、调皮的芦苇,你已经读到了。请你把它再读一遍。生:指读 小结:
师:此时此刻,情由景生,景随心动,拿起笔,写一个片段,描绘一下那青青的竹林、那嬉戏的鱼儿、或者潺潺的流水吧。(出示竹泉村图片)生:创作。展示。配乐(评价1;比喻——你把···想象成了···、你的心中住着诗情画意。
2:拟人——····被你写活了·、你有一个童话般美好的心灵。
3:排比——··、··、··、在你的笔下一一呈现)
三、古诗升华、总结全文
师:简简单单几句话、真真切切一片情。家乡的美,通过你们的笔尖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文字的浸润,语言的精美,源远流长,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创作,一起来看: 出示:(配乐)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来读。生1:指读。
师:此时江南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生:如轻烟薄雾。
师:如轻烟般的细雨,加上绿原、白川、子规,向我们展示了如诗如画的江南。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翁卷是这样写的,贺知章也曾在春风中轻轻吟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贺在一望无垠的大漠中这样感慨:“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换图片)
王安石在青山绿水间这样说:”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们也会和诗人刘禹锡一同沉醉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结:麦哨声中观美景,芦苇荡里一日行,原来运用恰当的修辞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精彩。希望同学们能用学习所获去读更多的文,品更多的景。下课。
第五篇:略读课也精彩(推荐)
略读课也精彩
——探讨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让学生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运用相应的学力来完成对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略读课文,它相对独立但又与前面的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略读课文或是被处理成精读课文,或是一带而过(因为这类课文不列入考试的范围),更多情况下,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往往是后者居多。如:
1、略读教学=略读
众所周知,略读是阅读方式之一,是阅读个体为了获取相关信息而进行的一种语文阅读活动;略读教学是教学活动之一,整个过程是为了指导学生通过略读这一阅读方式快速地获得信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略读能力的过程。因此,略读教学应有其相应的组织、引导,不应等同于略读。
2、粗知大意=浅知
略读文章的学习目标预设中一般都有“粗知课文大意”这一块,即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便可,所谓的“理解词句”不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但往往因为其“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文的深意或真意在获取的过程中往往显得浅尝辄止了。于是,略读课文因为冠上了“略”字,真的等同于忽略的“略”了。
都说 “教是为了不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告诉我们的是语文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实现所谓的“不教”的目的,就要做好略读教材的教学,在略读教学的实践土地上学会自由地行走。但,略读课文不是让我们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地去学。
《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如是说:“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指向是学会自主阅读。”
一、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内容,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不是它要关注的。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读懂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学生学会略读,学会用课内所学方法去从事课外的阅读实践。因此,略读课文教学中,方法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因此,激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二、方法要灵活
1、自读为主,指导为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对于提供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更要体现这一特点,放手让学生自读,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进行阅读实践。
2、因文而异,因段而异教学中,所选方法应因文而异,找准着力点,抓住要求,忽其枝节,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练,结果什么也没得到。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文如何读,从而为其完全独立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段而异,就要求教者在教学中永远把学生主体放在第一位,把他们的阅读水平放在第一位,视各年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略读指导的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还较弱,教者就应指导细些,不能让学生无从着手,而要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明白略读一篇文章一般步骤是:扫读全文———细读要点———概括全文。
A、扫读全文。即尽量加快速度来读,但要边读边想。
B、细读要点。经过对全文的快速阅读,阅读者基本上已明确了文章的重点所在,从整体上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选择文中某些部分继续进行细读,以求读有所得。
C、概括全文。略读虽然不如精读要求细致,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略读同样要求把所获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因此,读文后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全篇内容加以概括,理解整体思路,及时总结。
三、结构要简约
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结构宜简约,应解放学生,给学生大块时间来进行自主阅读。笔者认为,一节课可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教者应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想读,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二是自读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充分地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读,在读中思考,提出问题,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教师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总结读书方法。
四、设计要恰当 略读课文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几读:(1)读读拼拼,读通课文。
(2)读读说说,感知大意。让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交流阅读收获。教师不时地通过评价梳理学生所获的信息,渗透整理与积累信息的方法,初步感知全文大意。
(3)读读画画,理清脉络。也可以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4)读读议议,品析感悟。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适机点拨学生难理解的语句,引导交流从文中受到的启发。还可感悟写法上的特点。结合单元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对课文精彩片段的阅读欣赏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5)读读写写,拓展延伸。既可以补充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又可以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写一段自己的感想,还可以仿写。
总之,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我们应力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努力做到“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当然,这个“略”应介于精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之间,而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由教师越俎代庖。教师只有在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文
制宜,准确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有效引导。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主动掌握阅读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语文目标。
总而言之,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一种阅读行为;实践中不能以略读去阅读,不能以精读去教学。也许,略读教学可以被称之为“那是一种曾经沧海的简约”,也可以被称之为“那是一种踏平坎坷的坦荡”——需要教师摆自己的位置,适时“隐退”,用更加开放的胸怀引领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